小升初语文暑期强化自辅式学案第二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升初语文暑期强化自辅式学案第二讲

资源简介

小升初语文暑期强化自辅式学案
第二讲 成语的辨析、积累与运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成语的多种来源,丰富文化知识储备。
2.掌握不同类型成语的特点,提升成语分类能力。
3.精准辨析易错成语,避免使用错误。
4.能够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认识成语(来源与类型)
(一)成语的来源
1.神话传说:这类成语往往充满奇幻色彩,源自古老的神话故事。例如: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
2.历史典故:这些成语与历史事件、人物紧密相连,是历史的生动写照。如:完璧归赵(蔺相如)、纸上谈兵(赵括)、四面楚歌(项羽)、指鹿为马(赵高)等。
3.古代文献典籍:如 “举一反三” 出自《论语 述而》,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锲而不舍” 则来自《荀子 劝学》,强调了坚持不懈的精神。道家著作中也诞生了不少经典成语,像 “大相径庭” 出自《庄子 逍遥游》,描绘了差异极大的景象。
4.经典诗词:从经典诗词中提炼而来,富有文学韵味。比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衍生出柳暗花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衍生出心有灵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衍生出视死如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衍生出粉骨碎身。
5.寓言故事:通过短小精悍的故事蕴含深刻道理。像: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
6.民间口语,经过长期流传逐渐固定下来,如 “小题大做”、“指桑骂槐”、“七嘴八舌”、“横七竖八”、“乱七八糟” “马马虎虎”等
7.外来文化,如 “功德无量”、“昙花一现”、“五体投地”、“因果报应”、“现身说法”、“象牙之塔”等。
(二)成语的类型
按照成语内容划分
1.描写自然景象与事物:“崇山峻岭” 展现山峦的巍峨连绵,“波澜壮阔” 尽显江河湖海的浩渺气势;“春暖花开” 勾勒出春日暖意融融、百花绽放的美景,“冰天雪地” 则描绘出寒冬冰雪覆盖的严寒景象;“虎啸龙吟” 展现猛兽的威猛,“鸟语花香” 传递出自然界的生机与美好。
2.反映社会人事: “运筹帷幄” 体现军事谋略,“国泰民安” 描绘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景象;“肝胆相照” 形容彼此真诚相待,“尔虞我诈” 揭露人与人之间的猜忌与欺骗;“柴米油盐” 道出日常生活的琐碎,“锦衣玉食” 则描绘了奢华的生活状态。
3.表达情感心理:“喜出望外”“兴高采烈”,传递着难以抑制的快乐;“肝肠寸断”“悲痛欲绝”,将深切的哀伤展现得淋漓尽致;“怒不可遏”“暴跳如雷”,刻画了愤怒到极点的状态;描绘思念的 “朝思暮想”,展现敬佩的 “五体投地” 等,每一个成语都像是情感的 “放大镜”。
4.蕴含哲理事理:“塞翁失马” 告诉人们祸福相依的辩证道理;“水滴石穿” 强调坚持不懈的力量;“举一反三” 倡导灵活思维、触类旁通;“欲速则不达” 则警示人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规律。
5.包含特殊内容:含数字类:一马当先、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通八达、五光十色等。含近反义词类:承上启下、内忧外患、小题大做、大公无私、前后仰合、弄假成真。含花草类:望梅止渴、胸有成竹、柳暗花明、百步穿杨等。含动物类:万象更新、虎背熊腰、千军万马、对牛弹琴、打草惊蛇等。
按照成语结构划分,
1.联合式:由两个意义相关、相近或相反的部分并列组成,两部分地位平等。
酸甜苦辣:四字并列,指代各种味道,引申为人生的各种境遇。
喜怒哀乐:四种情绪并列,概括了人的基本情感。
天南地北:“天南” 与 “地北” 并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各地。
轻重缓急:“轻重” 和 “缓急” 并列,指事情有主次、缓急之分。
古今中外:“古今” 与 “中外” 并列,涵盖了时间和空间的广泛范围。
2.主谓式: 由主语和谓语构成,谓语对主语进行陈述。
万象更新:“万象”主语,“更新” 谓语,指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百花争艳:描述各种花卉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景象。

愚公移山:讲述愚公决心移走大山的故事,比喻有毅力不怕困难。
杞人忧天:讽刺不必要的忧虑。
蜀犬吠日:指四川的狗因少见太阳而对着太阳叫,比喻少见多怪。
3.:动宾式 由动词和宾语组成,动词表示动作,宾语是动作的对象。
饱览群书:“饱览” 是动词,“群书” 是宾语,意为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洞察秋毫:形容目光敏锐,能看清极细微的事物。
横扫千军:形容气势迅猛,能轻易打败众多敌军。
高瞻远瞩:“高瞻” 和 “远瞩” 均为动宾结构并列,“瞻”“瞩” 为动词,“高”“远” 分别修饰动作,整体指站得高看得远。
3.偏正式: 由修饰语和中心语构成,修饰语对中心语起限制或修饰作用。
皑皑白雪:“皑皑” 为修饰语(形容洁白的样子),“白雪” 为中心语,指洁白的雪。
熊熊烈火:“熊熊” 修饰 “烈火”,形容火势旺盛的样子。
孜孜以求:“孜孜”(勤奋的样子)修饰 “以求”,表示勤奋地追求。
绰绰有余:“绰绰”(宽裕的样子)修饰 “有余”,指很宽裕,用不完。
耿耿于怀:“耿耿”修饰 “于怀”,形容事情在心里难以排解。
4.补充式:由动词或形容词加上补充成分构成,补充成分说明动作的结果、程度等。
说得轻巧:“轻巧” 补充说明 “说” 的程度,指话说得容易,实际做起来难。
烂醉如泥:“如泥” 补充说明醉的程度,形容醉得很厉害。
笑不可支:“不可支” 补充说明笑的状态,指笑得无法支撑,形容极其开心。
恨之入骨:“恨” 是动词,“入骨” 补充说明恨的程度,指痛恨到了极点。
悔之晚矣:“悔” 是动词,“晚矣” 补充说明悔的结果,指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成语运用题型分析
题型类型分析
1.基础识记类,聚焦学生对成语本身的记忆与识别能力。
字形辨析:考查成语中易错字、形近字的书写,如 “川流不息” 易误写为 “穿流不息”,“再接再厉” 常错写为 “再接再励”,核心在于掌握成语的固定字形,避免受同音字、形近字干扰。
字音认读:针对成语中多音字、生僻字的读音考查,如 “参差不齐” 中 “参” 读 “cēn”、“差” 读 “cī”,“刚愎自用” 中 “愎” 读 “bì”,要求学生准确识记特殊读音,避免因读音错误影响理解。
字面含义记忆:考查对成语字面意思的直接掌握,如 “顾名思义” 指 “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含义”,“本末倒置” 指 “把主要和次要的弄颠倒了”,侧重对成语基本义的准确记忆。
2.含义理解类,深入考查学生对成语深层含义的把握,包括引申义、比喻义及语境义。
引申义与比喻义:许多成语的实际含义并非字面意思,如 “杯水车薪” 比喻 “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金蝉脱壳” 比喻 “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考点在于理解成语脱离字面后的象征意义。
语境义匹配:同一成语在不同语境中含义可能微调,考查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的能力。例如 “骄傲” 在 “他因成绩优异而骄傲” 中是 “自满” 义,在 “我们为祖国骄傲” 中是 “自豪” 义,需通过语境判断成语的具体指向。
来源典故关联:部分考题会链接成语的历史背景、神话传说或寓言故事,如考查 “刻舟求剑” 出自《吕氏春秋》,“望梅止渴” 与曹操的典故相关,要求学生了解成语的文化渊源,加深对含义的理解。
3.运用规范类,重点考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使用,涉及搭配、感彩、适用范围等。
感彩辨析:区分成语的褒义、贬义、中性,如 “神机妙算”(褒义)与 “诡计多端”(贬义)都指计谋多,但感情倾向相反,需根据语境情感选择。
适用对象匹配:考查成语是否符合描述对象的特点,如 “豆蔻年华” 专指女子十三四岁,不能用于男子;“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极多,不能用于描述其他物品。
语境逻辑契合:判断成语与上下文的逻辑是否一致,如 “在抗震救灾中,战士们争先恐后地抢救伤员” 中 “争先恐后” 符合语境,而 “他在课堂上夸夸其谈,赢得了老师的赞赏” 中 “夸夸其谈”(贬义)与 “赞赏” 矛盾,属于误用。
4.综合拓展类,侧重知识的迁移与整合,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灵活运用和关联能力。
归类整合:按结构(如联合式、主谓式)、主题(如描写自然、表现品质)、来源(如历史故事、寓言传说)等标准对成语分类,考点在于掌握成语的共性特征,建立知识体系。
语境运用:在造句、写段落、补全句子等题型中,考查成语与语境的自然融合,如用 “兴高采烈” 造句时,需体现出 “情绪高涨” 的场景,确保成语使用符合语境逻辑。
文化关联:少数考题会延伸至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如通过 “岁寒三友”(松、竹、梅)相关成语,考查对传统文化符号的理解,体现成语作为文化载体的价值。
(二)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精准识别错误,是解题的前提)
成语运用的错误本质是 “成语与语境不匹配”,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需重点关注:
1. 望文生义(最常见错误):忽略其引申义、比喻义或典故来源,导致误解。
例:“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的书,销量很好。”
错误分析:“文不加点” 指写文章一气呵成,不用涂改(点:涂改),并非 “文章没有标点”。此处望文生义。
2. 张冠李戴(适用对象错误):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人 / 物、群体 / 个体、具体 / 抽象等),若用错对象则不合逻辑。
例:“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错误分析:“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极多,不能用于形容 “人”,此处对象误用。
3. 褒贬误用(感彩错位):成语有明确的褒义、贬义或中性色彩,若与语境感情倾向冲突,则错误。
例:“他为了晋升,处心积虑,耍了很多手段,最终得偿所愿,真是可歌可泣。
错误分析:“可歌可泣” 是褒义词,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事迹,此处用于 “耍手段晋升”,褒贬颠倒。
4. 语义重复(与语境中其他词语含义重叠):成语本身的含义与句中其他词语(或上下文)语义重复,导致啰嗦。
例:“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在场的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错误分析:“忍俊不禁” 本身就是 “忍不住笑” 的意思,与 “笑了” 重复,需删去其一。
5. 不合语境(与上下文逻辑冲突、矛盾):成语含义与句子描述的情境、程度、范围等不匹配,导致逻辑不通。
例:“会议中,他发言时间过长,已经到了言不及义的地步,大家都很不耐烦。”
错误分析:“言不及义” 指说话不涉及正题,而句中强调 “时间过长”,语境不符,应改为 “冗长乏味”。
6. 谦敬错位(谦辞、敬辞使用不当):部分成语是谦辞(用于自称)或敬辞(用于称对方),若混淆则显得失礼。
例:“您刚刚的发言太精彩了,真是抛砖引玉,让我深受启发。”
错误分析:“抛砖引玉” 是谦辞,指自己先发表粗浅意见,引出别人的高见,不能用于形容对方的发言,此处敬谦错位。
(三)成语运用技巧分析
1.成语的运用其实就是看成语的各个方面和句子的各个方面是否协调。具体指:成语的意思、范围、程度、色彩、搭配等方面是否与句子的各个方面协调。
2.成语的考查着重于运用,“运用”必须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来考察成语的使用。
3.成语的正确使用有两个前提:一是准确而全面地掌握成语;二是准确而全面地分析语境。
4.成语的积累应注意成语的各个方面(成语的意思、范围、程度、色彩、搭配)和成语的特殊性(成语考点——色彩、搭配、特殊用法等)。
(四)成语运用解题步骤与技巧
1.通读句子,明确语境核心
先理解句子的整体意思,明确语境的核心信息:描述对象(人 / 物)、感情倾向(褒 / 贬 / 中性)、情境(时间 / 场合 / 目的)、逻辑关系(因果 / 转折 / 并列等)。
例:“在抗洪救灾中,他始终冲在前线,( )的精神值得学习。”
语境核心:抗洪救灾中的奉献精神,感情倾向为褒义,对象是 “人”。
2.定位成语,拆解关键信息
回忆或推测成语的基本含义(避免望文生义)、适用对象、感彩、特殊用法(如谦敬、搭配习惯)。
或通过字面联想典故(如 “背水一战” 源自韩信作战故事,指绝境中决战),或拆分语素(如 “休戚与共” 中 “休” 指喜悦,“戚” 指忧愁,整体指祸福共担)。
3.比对匹配度,排除错误选项
将成语的关键信息与语境核心对比,重点排查以下维度:是否望文生义?(含义与语境是否一致);适用对象是否匹配?(人 / 物、范围是否对应);感彩是否协调?(褒贬与语境是否统一);是否语义重复?(成语含义与句中其他词是否重叠);
是否符合逻辑?(程度、场合是否合理)。
4.代入验证,利用语感辅助
将剩余选项代入句子,通读是否通顺自然。若语感上 “别扭”,往往存在隐性错误(如谦敬错位、搭配不当)。
例:“作为长辈,他经常耳提面命,教导我们如何做人。”
代入后通顺:“耳提面命” 指长辈恳切教导,符合语境和搭配,正确。
练习二 成语的辨析、积累运用
题型对比:(小学与初中成语题型)
1.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小学组成语基础识记类)
变本加厉( ) 改斜归正( ) 走头无路( )
穿流不息( ) 语重心常( ) 阴谋鬼计( )
2.补充成语(小学组成语基础识记类)
五彩斑( ) ( )子可教 ( )山涉水 ( )风饮露
大雨( )沱 草长( )飞 鱼( )而入 狡兔三( )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小学、初中组成语基础识记类)
A.横遭不幸 久别重逢 漫不经心 浴血搏杀
B.焦燥不安 震耳欲隆 饱经风霜 牛毛细雨
C.风雨同舟 和蔼可亲 心惊肉跳 十指连心
D.怒目圆睁 惹人讥笑 寝不安席 百折不挠
4.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初中成语运用类)
A.校园里传来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宁获得了全市数学竞赛一等奖。
B.同学们特别喜欢上英语课,每节课对于老师的提问都随声附和。
C. 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虚张声势,树立信心。
D.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你那进取的心。
基础综合运用: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综迹 遐思 富丽堂皇 全付精力 B.幺喝 精致 迫不及待 人声鼎沸
C.勋章 愚蠢 兴高采烈 踉踉跄跄 D.滑稽 头衍 励精图治 巧夺天工
2.你能写出正确的成语吗?
百衣百顺( ) 闲妻良母( ) 默默无蚊( )
乐在骑中( ) 语过添情( ) 牙口无炎( )
无胃不至( ) 食全食美( ) 天尝地酒( )
饮以为荣( ) 触幕惊新( ) 诗情花艺(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背水一战 望梅止渴 闻鸡起舞 程门立雪 都是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B、养尊处优 埋头苦干 哄抬物价 三年五载 加点字都是多音字。
C、无独有偶 舍本逐末 大智若愚 省吃俭用 都是含反义词的成语。
D、游手好闲 知足安命 见义勇为 高风亮节 都是形容人的品质的词语。
4、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窃窃私语 津津乐到 意味深长 不拘一格
B.水落石出 心惊肉跳 自言自语 溜之大吉
C.张冠李带 年过花甲 和蔼可亲 暗无天日
5、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悬涯峭壁 精兵减政 抑扬顿挫 B、革故鼎新 百炼成钢 鱼贯而出
C、婉婉动听 瞻前顾后 咄咄逼人 D、窃窃私语 流连忘返 兴高采烈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总能有温晴的天气,这样的温晴,让我感觉怡然自得。
B、“快乐男声”的选手们在比赛中花枝招展的表演,总能吸引我的眼球。
C、当我聆听了洪点辉的感人事迹后,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D、繁弦急管,红灯绿酒,都市的夜晚总会这么热闹,然而我却总感觉内心冷冷清清。
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夜深了,四周万籁俱寂,只是偶尔有一只小小的甲虫,嗡嗡地响着从花间飞了过去。
B、精彩纷呈的“世博会”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C、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他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D、对于学到的原理,他都要拿实物来进行实验,力求彻底了解,绝不囫囵吞枣,马虎了事。
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军坚守阵地,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B、这个扫街的老妈妈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
C、北国人民连续30年用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铺设了这道宽达100公里的防护林,阻止了沙漠的南侵。
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趣味语文
1、趣味成语积累
例 最贵重的话(金玉良言)
最长的一天( ) 最大的手术( )
最短的季节( ) 最大的差别( )
最激烈的竞争( ) 最高超的医术( )
下面这些“食”字成语该入哪个座?请你读读、填填。
①废寝忘食 ②丰衣足食 ③饥不择食 ④自食其力 ⑤自食其言
⑥ 自食其果
干了坏事,自作自受。 ( ) 说了不算,不守信用。( )
自己劳动,养活自己。 ( ) 不去睡觉,忘了吃饭。( )
吃的穿的,都很富足。( ) 肚子饥饿,来不及挑选食物。( )
3、成语谜,根据谜面猜成语。
(1)1、2、4、6、7、8、9、10 ( )
(2)1=365( )  
(3)1、3、5、7、9、11、13、15、17、19( )   
(4)1、2、5、6、7、8、9 ( )
(5)333555( )  
(6)5、10 ( )  
(7)7/8 ( )
(8)3.4 ( )  
(9)3322( )   
(10)1/100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