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时练习(含解析)2024-2025年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 (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时练习(含解析)2024-2025年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 (2024)】

资源简介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时练习
A组基础训练题:
一、单选题
1.“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教室周围植树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塞
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2.下列是教材中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的一些情景示意图。关于各图说明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大力击鼓时鼓声更响亮,物体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B.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C.图丙中,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蝙蝠依靠次声波发现昆虫
3.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离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造林
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4.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噪声,为了控制噪声,有些汽车使用了“以声消声”的方法。如图所示,车内喇叭发出反相抑制声波与原噪声的声波进行抵消,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噪声是一种超声波,对司机的驾驶起干扰作用反相抑制
C.车内喇叭发出反相抑制声波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D.噪声越强,喇叭发出的反相抑制声波的频率需越大
5.禁止鸣笛可以有效控制噪声对人们学习、休息的影响,下列措施中与禁止鸣笛的控制噪声方法相同的是(  )
A.道路两旁种植树木 B.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C.给发动机安装消声器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二、填空题
6.目前,陕西共有戏曲剧种26个,文场常用乐器有板胡、扬琴、二胡等,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板胡,其发音尖细清脆,最能体现秦腔板式变化的特色。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自习课上小明情不自禁地唱起陕剧来,此时他“动听”的声音属于 (选填“乐音”或“噪声”)。
7.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手机上安装的一款工具软件,该软件的作用是测量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根据图中的测量结果可知,此时的环境 (选填“是”或“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8.工人使用超声波探伤仪对大型金属零件进行检测,主要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 ,当金属探伤仪发出尖锐的声音时,人总会不由自主的堵住耳朵,这是在 减弱噪声。
9.音乐课上,老师弹拔琴弦能发出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而产生,为不影响隔壁班上课,要关紧门窗,这是在 控制噪声。
B组能力提升训练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1.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打开门窗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
2.如图所示,这是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可模仿多种鸟叫声,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唢呐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
C.悦耳动听的唢呐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悦耳动听的唢呐声一定不会是噪声
3.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的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
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做“B超”诊断疾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B.将正在发声的扬声器对准烛焰,烛焰会摆动
C.真空不能传声,是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出的
D.校园内植树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5.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产生的是
( )
A. 关闭房间的门窗
B. 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 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通过声音的音色可辨别乐器的种类 D.考场附近安装噪声监测仪可减弱噪声
7.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
B.控制公路噪声的唯一途径是减少鸣笛
C.海豚只能接收超声波
D.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完全相同
8.如图为艺人正在表演口技,某时刻观众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感觉好像一个瓷盆被摔碎了一样。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观众听到的口技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
B.艺人可以模仿各种声音,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调
C.观众听到一声巨响,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
D.现场观众不交头接耳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9.小华同学和家人到一个很有名的历史铁路博物馆游玩。当他站在火车轨道上时,突然听到了两次敲击铁轨的声音,抬头看,原来是远处的弟弟敲击铁轨,第一声是通过 (选填“铁轨”或“空气”)传来的,他及时制止了弟弟的这种行为,告诉他要文明出游,从防止噪声的途径看,这是从 防止噪声。
10.在控制噪声的措施方面,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牌,这主要是在 处减弱噪声;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某同学站在障碍物前大喊一声,他要听到回声,则障碍物与这位同学的最近距离应该为 m。(v声=340m/s)
11.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 产生的,而且能传播较远的距离,是因为它 大。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12.汽车鸣笛是由于扬声器 产生声音:如下图是道路两侧的“禁止鸣笛”标志,这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城市一些道路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8.8dB,这个数值反映该路口处噪声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
13.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 ;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 (填“增大”或“减小”).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4.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选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中考期间的考场周围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小轿车倒车雷达的探头是利用 传感器工作的.(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
15.老师上课时准备做演示实验,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让小明关上门窗,这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如图所示,他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 产生的,若只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在黑板上板书的老师提醒坐在后面的小华同学不要讲话要做笔记.面对黑板的老师是根据小华发出声音的 来判断是小华在讲话的.
四、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
16.开往张家口的G2505次列车(如图)从北京北站驶出,标志着京张高铁正式开通。京张高速铁路主线由北京北站至张家口站,正线全长174km,设10个车站,是中国第一条采用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时速为350km/h的智能化高速铁路,也是世界上第一条高寒、大风沙高速铁路。列车时刻表如下。求:
(1)结合时刻表计算出G2505次列车从北京北站到张家口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2)清华园隧道全长6.02km,G2505次列车全长201.4m,当它以80km/h的速度从进隧道到驶出隧道共用了多长时间 ?
(3)由于列车经过清华大学东门后,线路逐渐抬升,设计团队特意在隧道出口处设计了全封闭声屏障,这是在 减少列车带来的噪音污染。
北京北张家口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停车时间 运行时间
1 北京北 起点站 08:40
2 清河 08:52 08:54 2min 12min
3 怀来 09:23 09:25 2min 43min
4 张家口 09:49 09:51 2min 1h9min
五、能力提升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
17.调查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 与班里的同学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详细,采取的措施更好。
A组基础训练题答案:
1.C
【详解】A.道路两旁种植树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机场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A.图甲中,大力击鼓时鼓声更响亮,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高,故A错误;
B.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将污物击碎,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错误;
C.图丙中,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处理噪声,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图丁中,蝙蝠依靠超声波回声定位发现昆虫,故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振动就不能发声,该办法不可行,故A不符合题意;
B.将所有的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里不现实,该办法不可行,故B不符合题意;
C.在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旁植树种造林都可以在声音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办法可行,故C符合题意;
D.工地没有大型机械就无法进行工作,该办法不可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超声波是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人耳听不到,噪声人耳能听到,不是超声波,故B错误;
C.车内喇叭发出反相抑制声波时,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故C正确;
D.噪声越强,说明响度越大,反相抑制声波的响度要相应加强,不能提高抑制声波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禁止鸣笛控制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道路两旁种植树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教室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给发动机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音色 噪声
【详解】[1]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故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乐器。
[2]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故小明此时的声音为噪声。
7. 响度 不是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dB是分贝的符号,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声音的强弱叫响度,故该软件的作用是测量声音的响度。
[2]因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声音大于50dB会影响人的正常休息和睡眠,大于70dB会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大于90dB将会影响人的听力,图中显示为79dB,超出了30~40dB范围,会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学习,故此时的环境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8. 信息 人耳处
【详解】[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可用于超声雷达、金属探伤、医学检查等,主要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2]当金属探伤仪发出尖锐的声音时,人们捂住耳朵,减少声音进入人耳,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9. 振动 传播过程中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琴弦时发出琴声,是由于琴弦振动发出声音。
[2]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关紧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组能力提升训练题答案
1.【答案】B
【详解】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关闭门窗可以在传播途中减弱窗外的噪声,打开门窗不能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是在传播途中减弱街道上产生的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A
【详解】
A.唢呐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故A正确;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唢呐的声音悦耳动听,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但如果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就成为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C
【详解】
A.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噪声,噪声的产生是杜绝不了的。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将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不具有可行性。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道路上的噪声的产生不可避免,但通过植树种花的方式来阻断噪声的传播是可行的。故C正确,符合题意;
D.建筑工地上使用大型机械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此条措施不具有可行性。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D
【详解】A.用“B超”诊断疾病是通过接收反射的声波来诊断疾病,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附近的烛焰,烛焰会不断摇晃,是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传递能量给烛焰,使烛焰不断摇晃,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是让声音所在的玻璃罩中的空气逐渐减小,通过声音的变化而推导出实现结论,所以是利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出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学校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能防止马路上噪声的产生,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B
【解析】略
6.【答案】D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故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通过声音的音色可辨别乐器的种类,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考场附近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出声音响度的大小,不可减弱噪声,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A
【详解】A.动物能产生和听到一定频率范围的声音,所以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故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禁止鸣笛即从声源处禁止噪声的产生,但也可以通过公路两边植树,即在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故B选项错误;
C.因为海豚的“声音”其频率高于20000Hz,是一种超声波,但它的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很大,所以能听到超声波以外的声音,故C选项错误;
D.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本身决定的,不同乐器音色不同,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不同,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8.【答案】B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观众和艺人之间存在空气,故观众听到的口技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同的声音的音色不同,艺人可以模仿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观众听到一声巨响,即声音的振动幅度很大,故声音的响度很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现场观众交头接耳容易干扰艺人表演,对艺人而言就是产生了噪声,故为了不干扰表演,现场观众不交头接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 铁轨 ; 声源处
【详解】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敲一下铁轨发出的声音,可在铁轨和空气中向外传播,所以听到了两次响声;由于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所以第一次声音是通过铁轨传来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2] 减弱噪声的途径: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小华制止了弟弟的这种行为,告诉他要文明出游,从防止噪声的途径看,这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
10.【答案】声源;17;
【详解】
如图所示的标牌表示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s,则同学的声音到障碍物所用时间至少为0.1s的一半
由速度公式,可得障碍物与这位同学的最近距离应该为
11.【答案】 振动; 响度; 声源
【详解】
[1]声音是由于发声体振动产生的,舞曲是扬声器纸盆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大小用响度表示,优美的舞曲声之所以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响度大的原因。
[3]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2.【答案】 振动; 声源; 响度
【分析】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汽车鸣笛是由于扬声器振动产生声音。
[2]道路旁的“禁止鸣笛”标志提醒司机该路段不能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噪声的大小是指声音的响度,所以,噪声监测器测定的48.8dB是声音的响度。
13.【答案】分贝;增大;
【详解】
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的单位是分贝;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噪声减小,所显示屏上的数据将减小.
14.【答案】 响度大 声源 超声波
【详解】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
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小轿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工作的.
15.【答案】传播过程中;振动;音调;音色
【分析】
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详解】
老师上课时准备做演示实验,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让小明关上门窗,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
保持塑料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塑料尺伸出长一些,振动慢,音调低;塑料尺伸出短一些,振动快,音调高;
不同人说话声的音色一般不同,面对黑板的老师是根据小华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来判断是小明在讲话的.
16.【答案】 151.30 km/h 0.08h 在传播过程中
【详解】
(1)[1]由题中的表格可知,从北京北站到张家口站所用的时间是,平均速度是
(2)[2]由得,从进隧道到驶出隧道共用的时间为
(3)[3]设计团队特意在隧道出口处设计了全封闭声屏障,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列车带来的噪音污染。
17.【答案】见详解
【详解】示例 噪声:街道上汽车的鸣笛声。措施:安装双层真空玻璃。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