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6月期末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6月期末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6月期末试卷
一、识字与写字(40分)
1.(2025四下·临安期末)抄写下面的句子,做到字迹端正、行款整齐,标点书写规范。
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
【答案】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认真抄写题目中句子,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书写时注意“妙、燃、缤纷、焰、彩、梦”。
故答案为: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
【点评】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以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2025四下·临安期末)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美好càn làn   的蓝图靠我们来miáo huì   . 我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在祖国的怀抱里 jiàn kāng   成长。我们要争做新时代的 jiāo shuài   ,严格要求自己,jiàn xíng   报效祖国的承诺,nù lì   创造xìng fù   生活,并在祖国xū yào   的时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答案】灿烂;描绘;健康;骄子;践行;努力;幸福;需要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语段生字的掌握情况,其中“灿烂、描、健、骄、践、努、福、需”字容易写错,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写法。
故答案为:灿烂;描绘;健康;骄子;践行;努力;幸福;需要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2025四下·临安期末)找出下面每组带点字中读音有误的一项进行填涂。
3.
A.漆黑(qǐ) B.晕倒(yūn)
C.遗憾(hàn) D.着迷(zhuó)
4.
A.和蔼(ǎi) B.慷慨(kǎi)
C.奢侈(chí) D.调换(diào)
5.
A.重荷(hé) B.冰雹(báo)
C.慰藉(jiè) D.宫殿(diàn)
6.
A.沮丧(jū) B.哺育 (fǔ)
C.剖析(pōu) D.倔强(jiàng)
【答案】3.D
4.B
5.A
6.B
【知识点】字音
【解析】【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3.A :“漆黑(qi)”读音正确;
B :“晕倒(yūn) ”,这里“晕”读 yūn ,而不是 yún;
C :“遗憾(hàn)”读音正确;
D :“着迷(zh o)”,“着”是多音字,在“着迷”中读 zh o ,不是 zhuó 。
故答案为:D
4.A :“和蔼(ài)”读音正确;
B :“慷慨(kǎi) ”,不是 kai ;·
C:“奢侈(chǐ)”,不是 chí ;
D :“调换(diào)”读音正确。
故答案为:B
5.A :“重荷 (hè) ”,不是 hé;
B :“冰雹(báo)”读音正确;·
C:“慰藉(jiè)”读音正确;
D :“宫殿(diàn)”读音正确。
故答案为:A
6.A “沮丧(jǔ)”读音正确;·
B :“哺育(bǔ) ”,不是 fǔ;·
C:“剖析(pōu)”读音正确;
D :“倔强(jiàng)”读音正确。
故答案为:B
7.(2025四下·临安期末)选择题。下列词语所描绘的内容与右图相符的一项是(  )
A.炊烟袅袅 B.车水马龙 C.灯火辉煌 D.依山傍水
【答案】D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首先,观察图片,可以看到图中有山、有水,还有房屋靠近山水而建。
A:“炊烟袅袅”指烹制饭菜形成的烟气缓缓上升的样子,图片中并没有明显的炊烟。
B:“车水马龙”形容车马来往不断,非常热闹拥挤,图片中并没有体现出车辆和人流的热闹场景。
C:“灯火辉煌”形容夜晚灯光非常明亮灿烂,图片中没有突出灯光辉煌的特点。
D:“依山傍水”的意思是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与图片中房屋依山傍水的景象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看图写词语。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课内对看图识字的学习的积累,选择相应的词语即可。看图识字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目,考查了小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8.(2025四下·临安期末)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课桌桌面 刷新桌面 B.云存储 云计算
C.售票窗口 文化窗口 D.深海潜水 论坛潜水
【答案】B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课桌桌面”:这里的“桌面”指的是课桌的表面,是实实在在的物体的表面。“刷新桌面”:此“桌面”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概念,指的是打开计算机并登录到系统之后看到的显示器主屏幕区域,是虚拟的操作界面。二者意思不同。
B:“云存储”:是一种网上在线存储的模式,通过云计算技术将数据存储在远程服务器上。“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这里的“云”都与基于互联网的计算、存储技术相关,意思相同。
C:“售票窗口”:指的是实际的用于售卖票的窗口,是一个具体的、有形的场所。“文化窗口”: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能够展示文化特色、传播文化的途径或平台等,不是实际的窗口。二者意思不同。
D:“深海潜水”:是指在深海中进行的潜水活动,是真实的在水中的下潜行为。“论坛潜水”:是指在网络论坛中,用户只浏览帖子等内容,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的行为,是网络行为。二者意思不同。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多义字词。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建议从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入手,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培养能正确选择词义的能力。也可结合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逐步提高对一词多义的认识。
9.(2025四下·临安期末)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向别人转述事情时,我们要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B.《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为什么铁会生锈?》都选自苏联作家米·伊林的科普作品《十 万个为什么》。
C.《巨人的花园》是英国王尔德的童话作品,文中写了巨人由凶狠变和善的过程。
D.《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写作顺序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A:向别人转述事情时,确实需要弄清要点,保证不遗漏主要信息,这样才能准确传达内容,此说法正确。
B:《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不是选自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所以该说法错误。
C:《巨人的花园》是英国王尔德的童话,文中巨人一开始很自私凶狠,后来变得和善,此说法正确。
D:《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来写,这是课文的写作顺序,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025四下·临安期末)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成长之路,处处是榜样:革命年代的红军战士舍生忘死、奋勇斗争,教会我们坚定理想信 念:古代的读书人____、刻苦求学,激励我们磨砺本领才干;身边的同学真诚善良、心灵 美好,提醒我们伟大并非追不可及,平凡人也能以微光照亮他人。
10.以下不适合填在语段中横线上的词语是(  )
A.手不释卷 B.囊萤夜读 C.悬梁刺股 D.彬彬有礼
11.下列词语中,全部能表现班级同学心灵美好的一组是(  )
A.千里马 应声虫 小蜜蜂 B.老黄牛 纸老虎 百灵鸟
C.老黄牛 小蜜蜂 百灵鸟 D.领头羊 小蜜蜂 铁公鸡
12.体会语段中冒号的用法,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一个,照样子写一写。
热心的阿姨 专注的哥哥 勤劳的乐乐
【答案】10.D
11.C
12.热心的阿姨:小区里不管谁有困难,她都主动帮忙。哪家老人需要照顾,她会去搭把手;哪家孩子放学没人接,她也会接到自己家。
【知识点】词汇运用;仿写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
10.A:“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符合古代读书人刻苦求学的特点。
B:“囊萤夜读”讲的是车胤用萤火虫照亮读书,体现了刻苦学习,适合语境。
C:“悬梁刺股”分别说的是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来刻苦学习,符合要求。
D:“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和刻苦求学无关。
故答案为:D
11.A:“千里马”比喻人才;“应声虫”比喻没有主见的人,不能表现心灵美好。
B:“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不能表现心灵美好。
C:“老黄牛”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小蜜蜂”形容勤劳的人;“百灵鸟”形容唱歌好听,也可表示活泼可爱等美好品质,这三个词都能表现班级同学心灵美好。
D:“铁公鸡”形容小气、吝啬的人,不能表现心灵美好。
故答案为:C
12.以“热心的阿姨”为例,具体描述其热心即可。这里冒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后面的内容具体说明阿姨热心的表现。
故答案为:热心的阿姨:小区里不管谁有困难,她都主动帮忙。哪家老人需要照顾,她会去搭把手;哪家孩子放学没人接,她也会接到自己家。
13.(2025四下·临安期末)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四处错误)。
“灰尘的旅行”是一本科普读物,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我往日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读了这本 书,使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好书如良师,能教诲我们多少知识啊!”
【答案】 《灰尘的旅行》是一本科普读物,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我往日不知道的知识。读了这本书,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好书如良师,能教诲我们多少知识啊!”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1.书名号使用错误:“灰尘的旅行”是一本书,应把双引号改为书名号,即《灰尘的旅行》。
2.语义重复:“往日以前”语义重复,可删去“以前”。
3.成分残缺:“读了这本书,使我……”这句话缺少主语,应删去“读了”或者“使”。
4.错别字:“禁自”应改为“自禁”。
故答案为:《灰尘的旅行》是一本科普读物,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我往日不知道的知识。读了这本书,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好书如良师,能教诲我们多少知识啊!”
【点评】本题考查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14.(2025四下·临安期末)按课本内容填空。
少年需行万里路。乡间有“   。树头新绿未成阴”的生机,还有“   。 惟有蜻蜓蛱蝶飞”的闲趣;而江边则有“   ,可爱深红爱浅红”的明丽。
少年应读万卷书。“少年不知勤学苦,   ”劝诫我们年少要多读书:“   。 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当持之以恒。
少年当学百家范。王昌龄用“洛阳亲友如相问,   ”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王 冕用“   ,   ”表达自己不媚俗的志向和品格。
【答案】篱落疏疏一径深;日长篱落无人过;桃花一簇开无主;老来方知读书迟;书山有路勤为径;一片冰心在玉壶;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知识点】古诗词默写;古诗词填空
【解析】篱落疏疏一径深:此句出自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展现出乡间的生机景象。
日长篱落无人过:出自《宿新市徐公店》,意思是白天变长,篱笆旁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舞,体现出闲趣。
桃花一簇开无主:该句出自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描绘了江边一丛盛开的桃花,没有主人,不知道人们是喜爱那深红的花朵还是浅红的花朵,呈现出明丽的画面。
老来方知读书迟:这句诗劝诫少年时期如果不知道勤奋学习,到老来才会后悔读书太迟,强调年少要多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与“学海无涯苦作舟”一起,告诉人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只有勤奋才能有所成就,学习应当持之以恒。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诗句,作者以“冰心”“玉壶”自比,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出自王冕的《墨梅》诗人借墨梅表达自己不媚俗,只愿将高尚的品格留在天地间的志向和品格。
故答案为:篱落疏疏一径深;日长篱落无人过;桃花一簇开无主;老来方知读书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一片冰心在玉壶;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点评】考查古诗文的默写。解答本题,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二、阅读与鉴赏(30分)
(2025四下·临安期末) 认真阅读下面三篇文章,完成指定题目。
一天只有一次清晨
号手的金喇叭已经吹起, 小鸟也唱着甜美的歌儿叫你。 别再贪睡了。 别再留恋着梦里。 你可知道, 一个美好的日子在等着你。 花儿露出鲜艳的面孔向日出敬礼, 树上的松鼠也正欢欣地跳跃。 别再贪睡了。 别再留恋着梦里。 你可知道, 一个清新的日子在等着你。 请记着—— 一天只有一次清晨, 别让这可爱的时刻。 像水消失在沙里。 你,为什么不和太阳比赛早起?
15.诗歌中写到清晨的事物有:金喇叭、小鸟、    、   等。
16.诗歌中画横线的句子重复出现,这样写的好处是:   
17.读“你,为什么不和太阳比赛早起”这句话时,应读出(  )的语气。
A.怀疑 B.鼓励 C.自豪 D.批评
18.仿照诗歌,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劝诫身边的人珍惜时间。
   已经   ,公鸡的啼鸣也叫得响亮。别再贪睡了,别再留恋着梦里。你 可知道,   。
【答案】15.花儿;松鼠
16.将珍惜时间的情感表达得更为强烈
17.B
18.月亮;躲进云层里;一个充满希望的日子在等着你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
15.首先,仔细阅读诗歌内容。从诗歌中“花儿露出鲜艳的面孔向日出敬礼”可以找到“花儿”;从“树上的松鼠也正欢欣地跳跃’可以找到“松鼠”。
故答案为:花儿;松鼠
16.诗歌中“别再贪睡了。别再留恋着梦里。”这样的句子重复出现。这种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中的反复。反复的作用是强调某种情感或内容。在这里,反复强调了不要贪睡、不要留恋梦境,其目的是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要珍惜清晨这一美好时刻,将珍惜时间的情感表达得更为强烈。
故答案为:将珍惜时间的情感表达得更为强烈
17.首先分析句子“你,为什么不和太阳比赛早起”。这句话并不是在怀疑对方有没有和太阳比赛早起的能力,所以A选项怀疑不符合。它也不是在表达一种自豪的情感,C选项自豪不正确。同时也没有严厉批评的意思,D选项批评不合适。这句话是在激励、鼓动对方去和太阳比赛早起,是一种鼓励的语气,
故答案为:B
18.仿照诗歌,补充内容完整,劝诫身边的人珍惜时间即可。
故答案为:月亮;躲进云层里;一个充满希望的日子在等着你
(2025四下·临安期末)阅读理解
小兵张嘎夺枪记
①嘎子刚走到院门口,猛然看见两个鬼子,正朝这边走来。嘎子心想:不好,区队长他们还在屋里。要是没准备,双方照了面,一交火,把村里的鬼子都招来就不好办了。嘎子眼珠子一转,快步上前,横在院门口,说:“你们想干什么?”一个鬼子晃了晃手中的长枪,舐牙咧嘴地嚷了几句,让嘎子让开,他们要进院里去。【A】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你们想找什么,我给你们拿去还不成吗?我家里有病人!”
②鬼子恶狠狠地用枪把嘎子往旁边一拨,大步往院子里闯去。嘎子见拦不住,便朝里面大声喊道:“爸爸,外面有两个太君,非要上咱家来!”鬼子们气势汹汹地闯向正房,嘎子跟在他们身后。突然,他发现走在后面的鬼子是个官,腰间挎着一支手枪。嘎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自从奶奶被鬼子杀害后,嘎子一直希望能得到一支枪,给奶奶报仇。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支手枪,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来。
③两个鬼子撞开屋门,闯了进去。一进屋,他们就像饿狼似的东翻西找,惊动了灶边卧着的一只母鸡。母鸡咯咯叫着站起来往外跑。鬼子兵连忙去捉母鸡。母鸡东躲西闪,最后一头钻进西屋的门帘子里面去了。鬼子兵上前一挑帘子,突然,三把刺刀从里面一起刺出。他嚎叫一声,翻身裁倒在地。原来区队长和战士们刚才听见了嗓子在院子外的喊叫,已经做好了准备。鬼子官兄势不妨,哇呀一声,转身就跑。嘎子正站在院门口,见鬼子官往外窜,急忙把门一关。鬼子官的一条腿被绊了一下,身子一载,跌在了石阶上。他一边在地上滚着,一边往外掏那把手枪。
④战士们从屋里冲了出来。随着啪的一声枪响,鬼子官被击中了。他身子一拱,滚到了嘎子脚下。嗓子连忙抓起身边的一把扫帚,使出浑身力气朝鬼子官身上拍去,可是不顶用,鬼子官已经把枪掏出来了。【B】嘎子一急,扑上去,用身子使劲压住了他的胳膊,又狠狠咬住他的手腕,把手枪夺了下来。鬼子官一翻身把嗓子踹开,想去夺枪。区队长一甩手,又补了他一枪。鬼子官腿一蹬,不动了。
⑤随着一片冲杀声,反攻开始了。战士们从屋里涌出,冲向了大街。鬼子们四载而逃。嘎于紧紧跟在部队后头,不时回转身来,得意地比试着他刚夺来的新枪,东瞄两下,西瞄两下,嘴里发出叭叭的声音。他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无比兴奋的神情。
19.以“手枪”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给短文列小标题,再概括主要内容。
小标题:发现手枪→   →   
主要内容:   
20.第③自然段中,“他们就像饿狼似的东翻西找”把鬼子比作饿狼,表现了鬼子   的 特点,从中能体会到作者   之情。
21.读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感受人物品质,完成练习。
①A句是对嘎子的   描写,从“故意放大声音”“家里有病人”,我们可以感受到 嘎子   的特点。
②B句是对嘎子的什么描写?塑造了嘎子怎样的形象?    
22.第④自然段中嘎子夺枪的场面写得很精彩,此时嘎子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答案】19.争夺手枪;比试手枪;主要内容围绕“手枪”展开,可概括为:嘎子在遇到鬼子时,发现了鬼子官腰间的手枪,经过与鬼子的一番搏斗,成功夺下手枪,并在战斗结束后得意地比试着新枪 。
20.凶狠、贪婪、野蛮;对鬼子的厌恶和憎恨
21.语言;机智、勇敢;动作;突出了嘎子勇敢无畏、机智果断的小英雄形象。
22.嘎子夺枪时,心里可能在想:“这个鬼子官手里有枪,要是让他开枪,区队长和大家就危险了!我绝不能让他得逞,必须把枪夺过来!哪怕拼尽全力,也要按住他、咬住他,绝不能松手!这枪不仅能保护大家,还能用来打更多鬼子,为奶奶报仇!”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
19.第1空:结合参考资料中以“手枪”为线索的小标题思路,在发现手枪之后,应该是与敌人争夺手枪,所以可填“争夺手枪”。
第2空:在夺到手枪之后,资料结尾有嘎子比试着新枪的情节,这里可填“比试手枪”。
第3空:主要内容围绕“手枪”展开,可概括为:嘎子在遇到鬼子时,发现了鬼子官腰间的手枪,经过与鬼子的一番搏斗,成功夺下手枪,并在战斗结束后得意地比试着新枪 。
故答案为:争夺手枪;比试手枪;主要内容围绕“手枪”展开,可概括为:嘎子在遇到鬼子时,发现了鬼子官腰间的手枪,经过与鬼子的一番搏斗,成功夺下手枪,并在战斗结束后得意地比试着新枪 。
20.第1空:“他们就像饿狼似的东翻西找”把鬼子比作饿狼,饿狼具有凶狠、贪婪的特点,这里表现了鬼子凶狠、贪婪、野蛮的特点。
第2空:作者将鬼子比作恶狼,通过这种描写能体会到作者对鬼子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故答案为:凶狠、贪婪、野蛮;对鬼子的厌恶和憎恨
21.①第1空:“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你们想找什么,我给你们拿去还不成吗 我家里有病人!’”这是嘎子说的话,属于语言描写。
第2空:从“故意放大声音”是为了给屋里的区队长他们传递信号,“家里有病人”是嘎子找的借口,我们可以感受到嘎子机智、勇敢的特点。
②这句话通过“扑上去”“压住”“咬住”“夺了下来”等一系列动词,对嘎子的行为进行了刻画,属于动作描写。这些动作展现了嘎子在面对危险时,毫不畏惧、反应迅速,用果断有力的行动夺取手枪,突出了他勇敢无畏、机智果断的小英雄形象。
故答案为:①语言;机智、勇敢;②动作;突出了嘎子勇敢无畏、机智果断的小英雄形象。
22.从场景来看,嘎子面对的是掏出枪的鬼子官,情况十分危急。他的一系列动作(扑上去、压住、咬住)都体现出强烈的目标感一夺枪。结合嘎子的身份(小侦察员)和经历(奶奶被鬼子杀害),他的动机既包含保护同伴(区队长)的即时需求,也暗含对鬼子的仇恨和抗日的决心。这种心理活动符合他“机智勇敢、一心抗日”的人物设定,让夺枪的行为更具合理性和感染力。
故答案为:嘎子夺枪时,心里可能在想:“这个鬼子官手里有枪,要是让他开枪,区队长和大家就危险了!我绝不能让他得逞,必须把枪夺过来!哪怕拼尽全力,也要按住他、咬住他,绝不能松手!这枪不仅能保护大家,还能用来打更多鬼子,为奶奶报仇!”
(2025四下·临安期末) 阅读理解
味道是怎么来的?
最近,科学家发现了又一基本味觉———酸甜苦成鲜之外的第六种基本味觉——肥。敏感的 味觉是长期进化的产物,能帮助动物寻觅营养,避开毒素。
“味道”如何被感知?
人的舌头大约有8000个味蕾,每个味蕾大约由100个味觉受体细胞组成。味蕾主要分布于 舌头前半部分、后部和舌头两侧。科学家曾认为不同地方的味蕾感受到的味道不一样,后来却 发现舌头上的味蕾都有能力感受到基本味道。食物溶解在唾液里后,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感受到 食物中味道的刺激,一般会产生神经信号,这种信号传到大脑中,由大脑辨别食物的味道,这 就是味觉产生的过程。
当然,唾液也是影响味道感知的一大因素。食物溶解在唾液里后,化学物质才能被味蕾上 的接收器感知。
感冒时为什么吃饭不香?
如果味觉只有六种,那我们感受到的千千万万种味道是怎么来的呢?这里面还有鼻子的功 劳。我们每个人大概有400种不同的嗅觉细胞。鼻子闻到的味道大约占我们感受到味道的80%~ 90%,这大大丰富了我们的味觉感受。所以,____你感冒了,____会发现吃饭不香,这是因为鼻子被堵住了。
肥胖会改变味觉吗?
实验发现,严重超重的肥胖老鼠比正常体形的老鼠品尝甜味的味觉细胞更少,对苦味的反 应能力也很弱。但是____胖瘦,老鼠对鲜味的反应____一样,这种味道多与内类食物 有关。因此有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胖人更爱吃肉食的原因。
23.下面最适合填在文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是(  )
A.如果 就 无论 都
B.虽然 但是 无论 都
C.如果 就 只有 才
D.虽然 但是 只有 才
24.根据文章,梳理人们吃东西时感受味道的示意图。
25.画线句中的数字“8000”让我们感受到人的舌头上味蕾   的特点。句中的“大约”   (能/不能)去掉,因为   。
26.下面是小杭根据文章提出的问题,请据此完成练习。
小杭:“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问句,小标题也是问句,这种取标题的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①我能试着解决小抗的问题:   
②小杭的问题是从   的角度进行提问的,我还可以从   的角度再提出一个问题:   
【答案】23.A
24.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感受到味道的刺激;产生神经信号;神经信号传到大脑;大脑辨别食物的味道
25.数量多;不能;“大约”表示对数量的估计并非精确值。如果去掉“大约”,句子就变成“人的舌头有8000个味蕾”,这与实际情况可能不符,因为在科学研究中,对于这类数量很难做到绝对精确的统计,保留“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6.这种取标题的方式好处有:以问句作为题目和小标题,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小标题用问句形式,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读者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小标题与大标题相呼应,让文章结构更加完整。;文章写法。;文章内容;除了文中提到的因素,还有哪些会影响人们对味道的感受
【知识点】科学小品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
23.1.首先看第一处横线所在句子“所以,___你感冒了,___会发现吃饭不香”,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假设关系,即如果出现“感冒”这种情况,就会产生“吃饭不香”的结果,所以这里应该用“如果……就……”。
2.再看第二处横线所在句子“但是胖瘦,老鼠对鲜味的反应__一样”,这里表达的是无论处于“胖”还是“瘦”的状态,老鼠对鲜味的反应都是相同的,这是一种条件关系,应该用“无论……都……”。
3.综合以上分析,最适合填在文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是A选项“如果……就…....无论...…都....…”。
故答案为:A
24.首先,从文章“食物溶解在唾液里后,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感受到食物中味道的刺激,一般会产生神经信号,这种信号传到大脑中,由大脑辨别食物的味道”可知。
(1) 处应填“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感受到味道的刺激”,因为食物溶解在唾液后,接下来是味觉细胞感受到刺激这一环节。
(2)处应填“产生神经信号”,这是味觉细胞感受到刺激后的下一步反应。
(3) 处应填“神经信号传到大脑”,信号产生后会向大脑传递。
(4)处应填“大脑辨别食物的味道”,这是感受味道的最后一步,由大脑来完成对味道的辨别。
故答案为: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感受到味道的刺激;产生神经信号;神经信号传到大脑;大脑辨别食物的味道
25.第1空解析:题目考查数字“8000”的作用。在说明文中,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其核心作用是“具体准确”。这里“大约8000个味蕾”中的“8000”,直观、具体地呈现了人舌头上味蕾的数量规模,突出了“数量多”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第2、3空解析:这两空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首先判断“大约”能否去掉,答案是“不能”。
原因在于“大约”是表示估计、不确定的词语,说明“8000个味蕾”并非绝对精确的数值(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或统计误差)。如果去掉“大约”,句子会变成“人的舌头上有8000个味蕾”,表述过于绝对,与实际情况(无法做到完全精确统计)不符。因此,“大约”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故答案为:数量多;不能;“大约”表示对数量的估计并非精确值。如果去掉“大约”,句子就变成“人的舌头有8000个味蕾”,这与实际情况可能不符,因为在科学研究中,对于这类数量很难做到绝对精确的统计,保留“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6.①题目考查标题和小标题均为问句的好处。从读者角度看,问句天然具有“吸引注意力、引发好奇心”的作用,能促使读者带着疑问阅读文章,提升阅读兴趣;
从文章结构和内容角度看,问句形式直接点明了文章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如“味道是怎么来的 ”“哪些因素会影响味觉 ”),让主题更清晰;同时,小标题与大标题呼应,使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更连贯。
②小杭的问题聚焦于“题目和小标题都是问句”这一形式特点,因此提问角度是“标题形式(或题目与小标题的特点)”。
③题目要求从其他角度提出问题,需结合文章常见的考查维度思考。从“文章内容”角度:可围绕文中涉及的知识点提问,例如“嗅觉如何影响味觉 ”(基于“感冒时味觉减退与嗅觉相关”的内容);
从“写作手法”角度:可关注文中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等),例如“文中用‘人对甜味的偏好’和‘老鼠对鲜味的反应’对比,有什么作用 ”
故答案为:①这种取标题的方式好处有:以问句作为题目和小标题,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小标题用问句形式,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读者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小标题与大标题相呼应,让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②文章写法。
③文章内容。
④除了文中提到的因素,还有哪些会影响人们对味道的感受
三、表达与交流(30分)
27.(2025四下·临安期末)请按下面的提示和要求完成一篇习作。
题目:嘿!我终于▲
任务一:生活中总有一些目标让你坚持努力:经过反复练习学会骑自行车,克服恐惧登上 演讲台,或者耐心等待小种子发芽……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学会骑车了”“战胜了恐惧”“等到花开”),写一件自己为实现目标而付出努力的真实故事,把过程中的困难、坚持和成 功后的喜悦写清楚。
任务二: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终于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自由飞翔,终 于和机器人生活在一起,或者终于能听懂动物们的对话……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如“飞起来了”“有了机器人”“和小狗聊天”),然后展开想象,按一定的顺序写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 描绘奇妙的场景和有趣的经历。
【答案】范文: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书写记叙文、记录真实生活经历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清晰展现目标实现过程。思路:
审题补题:明确要写为实现目标努力的真实事,从生活里选有代表性目标,如学乐器、学游泳等,补全题目。
构思内容:开篇交代目标,中间详细写困难(如学游泳怕水、动作不协调等),重点突出坚持(如不断尝试、调整心态等),结尾写成功后的喜悦(如成就感、自信心提升等)。
表达技巧:运用动作、心理、语言描写等,增强感染力,如学骑车时“我双手紧紧握住车把,心砰砰直跳”。
故答案为:
嘿!我终于学会骑车了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学会骑自行车的那段经历宛如一颗璀璨的星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看着小伙伴们骑着自行车欢快地穿梭,我心里羡慕极了,便央求爸爸教我骑车。爸爸爽快地答应了,我们来到小区的空地。
我兴奋地跨上自行车,双手紧紧握住车把,双脚踩在踏板上,可还没等我用力蹬,车子就开始摇晃,“扑通”一声,我连人带车摔倒在地。膝盖擦破了皮,疼得我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有些沮丧,甚至想放弃,爸爸走过来,摸摸我的头说:“孩子,学骑车哪有不摔跤的,别灰心,慢慢来。”
在爸爸的鼓励下,我重新振作起来。这一次,爸爸在后面扶着车尾,让我大胆往前骑。我小心翼翼地蹬着踏板,车子慢慢向前移动。可没骑多远,我一紧张,又摔倒了。就这样,我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来。不知道摔了多少跤,我渐渐能自己保持平衡骑上一小段路了。
经过无数次的练习,我终于可以熟练地骑自行车了。我兴奋地加快速度,风在耳边呼呼作响,路边的花朵仿佛也在为我绽放。我大声呼喊:“我终于学会骑车了!”那一刻,心中的喜悦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这次学骑车的经历,让我明白:只要坚持不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一次摔倒都是成长的足迹,每一次坚持都是成功的基石。
【点评】这篇文章对学骑车的关键场景刻画细腻,比如“爸爸扶着车尾时,车把像条不听话的泥鳅,左摇右摆间,前轮总往花坛边蹭,脚刚踮到地面,掌心就沁出了汗”,这样的描写既写出了动作的笨拙,又通过“泥鳅”“沁汗”等细节,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个紧张又努力的身影,画面感极强。语言不华丽却精准,是同类题材中“于细微处见真情”的典范。
1 / 1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6月期末试卷
一、识字与写字(40分)
1.(2025四下·临安期末)抄写下面的句子,做到字迹端正、行款整齐,标点书写规范。
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
2.(2025四下·临安期末)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美好càn làn   的蓝图靠我们来miáo huì   . 我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在祖国的怀抱里 jiàn kāng   成长。我们要争做新时代的 jiāo shuài   ,严格要求自己,jiàn xíng   报效祖国的承诺,nù lì   创造xìng fù   生活,并在祖国xū yào   的时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5四下·临安期末)找出下面每组带点字中读音有误的一项进行填涂。
3.
A.漆黑(qǐ) B.晕倒(yūn)
C.遗憾(hàn) D.着迷(zhuó)
4.
A.和蔼(ǎi) B.慷慨(kǎi)
C.奢侈(chí) D.调换(diào)
5.
A.重荷(hé) B.冰雹(báo)
C.慰藉(jiè) D.宫殿(diàn)
6.
A.沮丧(jū) B.哺育 (fǔ)
C.剖析(pōu) D.倔强(jiàng)
7.(2025四下·临安期末)选择题。下列词语所描绘的内容与右图相符的一项是(  )
A.炊烟袅袅 B.车水马龙 C.灯火辉煌 D.依山傍水
8.(2025四下·临安期末)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课桌桌面 刷新桌面 B.云存储 云计算
C.售票窗口 文化窗口 D.深海潜水 论坛潜水
9.(2025四下·临安期末)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向别人转述事情时,我们要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B.《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为什么铁会生锈?》都选自苏联作家米·伊林的科普作品《十 万个为什么》。
C.《巨人的花园》是英国王尔德的童话作品,文中写了巨人由凶狠变和善的过程。
D.《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写作顺序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2025四下·临安期末)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成长之路,处处是榜样:革命年代的红军战士舍生忘死、奋勇斗争,教会我们坚定理想信 念:古代的读书人____、刻苦求学,激励我们磨砺本领才干;身边的同学真诚善良、心灵 美好,提醒我们伟大并非追不可及,平凡人也能以微光照亮他人。
10.以下不适合填在语段中横线上的词语是(  )
A.手不释卷 B.囊萤夜读 C.悬梁刺股 D.彬彬有礼
11.下列词语中,全部能表现班级同学心灵美好的一组是(  )
A.千里马 应声虫 小蜜蜂 B.老黄牛 纸老虎 百灵鸟
C.老黄牛 小蜜蜂 百灵鸟 D.领头羊 小蜜蜂 铁公鸡
12.体会语段中冒号的用法,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一个,照样子写一写。
热心的阿姨 专注的哥哥 勤劳的乐乐
13.(2025四下·临安期末)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四处错误)。
“灰尘的旅行”是一本科普读物,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我往日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读了这本 书,使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好书如良师,能教诲我们多少知识啊!”
14.(2025四下·临安期末)按课本内容填空。
少年需行万里路。乡间有“   。树头新绿未成阴”的生机,还有“   。 惟有蜻蜓蛱蝶飞”的闲趣;而江边则有“   ,可爱深红爱浅红”的明丽。
少年应读万卷书。“少年不知勤学苦,   ”劝诫我们年少要多读书:“   。 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当持之以恒。
少年当学百家范。王昌龄用“洛阳亲友如相问,   ”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王 冕用“   ,   ”表达自己不媚俗的志向和品格。
二、阅读与鉴赏(30分)
(2025四下·临安期末) 认真阅读下面三篇文章,完成指定题目。
一天只有一次清晨
号手的金喇叭已经吹起, 小鸟也唱着甜美的歌儿叫你。 别再贪睡了。 别再留恋着梦里。 你可知道, 一个美好的日子在等着你。 花儿露出鲜艳的面孔向日出敬礼, 树上的松鼠也正欢欣地跳跃。 别再贪睡了。 别再留恋着梦里。 你可知道, 一个清新的日子在等着你。 请记着—— 一天只有一次清晨, 别让这可爱的时刻。 像水消失在沙里。 你,为什么不和太阳比赛早起?
15.诗歌中写到清晨的事物有:金喇叭、小鸟、    、   等。
16.诗歌中画横线的句子重复出现,这样写的好处是:   
17.读“你,为什么不和太阳比赛早起”这句话时,应读出(  )的语气。
A.怀疑 B.鼓励 C.自豪 D.批评
18.仿照诗歌,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劝诫身边的人珍惜时间。
   已经   ,公鸡的啼鸣也叫得响亮。别再贪睡了,别再留恋着梦里。你 可知道,   。
(2025四下·临安期末)阅读理解
小兵张嘎夺枪记
①嘎子刚走到院门口,猛然看见两个鬼子,正朝这边走来。嘎子心想:不好,区队长他们还在屋里。要是没准备,双方照了面,一交火,把村里的鬼子都招来就不好办了。嘎子眼珠子一转,快步上前,横在院门口,说:“你们想干什么?”一个鬼子晃了晃手中的长枪,舐牙咧嘴地嚷了几句,让嘎子让开,他们要进院里去。【A】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你们想找什么,我给你们拿去还不成吗?我家里有病人!”
②鬼子恶狠狠地用枪把嘎子往旁边一拨,大步往院子里闯去。嘎子见拦不住,便朝里面大声喊道:“爸爸,外面有两个太君,非要上咱家来!”鬼子们气势汹汹地闯向正房,嘎子跟在他们身后。突然,他发现走在后面的鬼子是个官,腰间挎着一支手枪。嘎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自从奶奶被鬼子杀害后,嘎子一直希望能得到一支枪,给奶奶报仇。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支手枪,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来。
③两个鬼子撞开屋门,闯了进去。一进屋,他们就像饿狼似的东翻西找,惊动了灶边卧着的一只母鸡。母鸡咯咯叫着站起来往外跑。鬼子兵连忙去捉母鸡。母鸡东躲西闪,最后一头钻进西屋的门帘子里面去了。鬼子兵上前一挑帘子,突然,三把刺刀从里面一起刺出。他嚎叫一声,翻身裁倒在地。原来区队长和战士们刚才听见了嗓子在院子外的喊叫,已经做好了准备。鬼子官兄势不妨,哇呀一声,转身就跑。嘎子正站在院门口,见鬼子官往外窜,急忙把门一关。鬼子官的一条腿被绊了一下,身子一载,跌在了石阶上。他一边在地上滚着,一边往外掏那把手枪。
④战士们从屋里冲了出来。随着啪的一声枪响,鬼子官被击中了。他身子一拱,滚到了嘎子脚下。嗓子连忙抓起身边的一把扫帚,使出浑身力气朝鬼子官身上拍去,可是不顶用,鬼子官已经把枪掏出来了。【B】嘎子一急,扑上去,用身子使劲压住了他的胳膊,又狠狠咬住他的手腕,把手枪夺了下来。鬼子官一翻身把嗓子踹开,想去夺枪。区队长一甩手,又补了他一枪。鬼子官腿一蹬,不动了。
⑤随着一片冲杀声,反攻开始了。战士们从屋里涌出,冲向了大街。鬼子们四载而逃。嘎于紧紧跟在部队后头,不时回转身来,得意地比试着他刚夺来的新枪,东瞄两下,西瞄两下,嘴里发出叭叭的声音。他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无比兴奋的神情。
19.以“手枪”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给短文列小标题,再概括主要内容。
小标题:发现手枪→   →   
主要内容:   
20.第③自然段中,“他们就像饿狼似的东翻西找”把鬼子比作饿狼,表现了鬼子   的 特点,从中能体会到作者   之情。
21.读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感受人物品质,完成练习。
①A句是对嘎子的   描写,从“故意放大声音”“家里有病人”,我们可以感受到 嘎子   的特点。
②B句是对嘎子的什么描写?塑造了嘎子怎样的形象?    
22.第④自然段中嘎子夺枪的场面写得很精彩,此时嘎子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2025四下·临安期末) 阅读理解
味道是怎么来的?
最近,科学家发现了又一基本味觉———酸甜苦成鲜之外的第六种基本味觉——肥。敏感的 味觉是长期进化的产物,能帮助动物寻觅营养,避开毒素。
“味道”如何被感知?
人的舌头大约有8000个味蕾,每个味蕾大约由100个味觉受体细胞组成。味蕾主要分布于 舌头前半部分、后部和舌头两侧。科学家曾认为不同地方的味蕾感受到的味道不一样,后来却 发现舌头上的味蕾都有能力感受到基本味道。食物溶解在唾液里后,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感受到 食物中味道的刺激,一般会产生神经信号,这种信号传到大脑中,由大脑辨别食物的味道,这 就是味觉产生的过程。
当然,唾液也是影响味道感知的一大因素。食物溶解在唾液里后,化学物质才能被味蕾上 的接收器感知。
感冒时为什么吃饭不香?
如果味觉只有六种,那我们感受到的千千万万种味道是怎么来的呢?这里面还有鼻子的功 劳。我们每个人大概有400种不同的嗅觉细胞。鼻子闻到的味道大约占我们感受到味道的80%~ 90%,这大大丰富了我们的味觉感受。所以,____你感冒了,____会发现吃饭不香,这是因为鼻子被堵住了。
肥胖会改变味觉吗?
实验发现,严重超重的肥胖老鼠比正常体形的老鼠品尝甜味的味觉细胞更少,对苦味的反 应能力也很弱。但是____胖瘦,老鼠对鲜味的反应____一样,这种味道多与内类食物 有关。因此有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胖人更爱吃肉食的原因。
23.下面最适合填在文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是(  )
A.如果 就 无论 都
B.虽然 但是 无论 都
C.如果 就 只有 才
D.虽然 但是 只有 才
24.根据文章,梳理人们吃东西时感受味道的示意图。
25.画线句中的数字“8000”让我们感受到人的舌头上味蕾   的特点。句中的“大约”   (能/不能)去掉,因为   。
26.下面是小杭根据文章提出的问题,请据此完成练习。
小杭:“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问句,小标题也是问句,这种取标题的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①我能试着解决小抗的问题:   
②小杭的问题是从   的角度进行提问的,我还可以从   的角度再提出一个问题:   
三、表达与交流(30分)
27.(2025四下·临安期末)请按下面的提示和要求完成一篇习作。
题目:嘿!我终于▲
任务一:生活中总有一些目标让你坚持努力:经过反复练习学会骑自行车,克服恐惧登上 演讲台,或者耐心等待小种子发芽……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学会骑车了”“战胜了恐惧”“等到花开”),写一件自己为实现目标而付出努力的真实故事,把过程中的困难、坚持和成 功后的喜悦写清楚。
任务二: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终于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自由飞翔,终 于和机器人生活在一起,或者终于能听懂动物们的对话……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如“飞起来了”“有了机器人”“和小狗聊天”),然后展开想象,按一定的顺序写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 描绘奇妙的场景和有趣的经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认真抄写题目中句子,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书写时注意“妙、燃、缤纷、焰、彩、梦”。
故答案为: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
【点评】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以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答案】灿烂;描绘;健康;骄子;践行;努力;幸福;需要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语段生字的掌握情况,其中“灿烂、描、健、骄、践、努、福、需”字容易写错,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写法。
故答案为:灿烂;描绘;健康;骄子;践行;努力;幸福;需要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答案】3.D
4.B
5.A
6.B
【知识点】字音
【解析】【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3.A :“漆黑(qi)”读音正确;
B :“晕倒(yūn) ”,这里“晕”读 yūn ,而不是 yún;
C :“遗憾(hàn)”读音正确;
D :“着迷(zh o)”,“着”是多音字,在“着迷”中读 zh o ,不是 zhuó 。
故答案为:D
4.A :“和蔼(ài)”读音正确;
B :“慷慨(kǎi) ”,不是 kai ;·
C:“奢侈(chǐ)”,不是 chí ;
D :“调换(diào)”读音正确。
故答案为:B
5.A :“重荷 (hè) ”,不是 hé;
B :“冰雹(báo)”读音正确;·
C:“慰藉(jiè)”读音正确;
D :“宫殿(diàn)”读音正确。
故答案为:A
6.A “沮丧(jǔ)”读音正确;·
B :“哺育(bǔ) ”,不是 fǔ;·
C:“剖析(pōu)”读音正确;
D :“倔强(jiàng)”读音正确。
故答案为:B
7.【答案】D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首先,观察图片,可以看到图中有山、有水,还有房屋靠近山水而建。
A:“炊烟袅袅”指烹制饭菜形成的烟气缓缓上升的样子,图片中并没有明显的炊烟。
B:“车水马龙”形容车马来往不断,非常热闹拥挤,图片中并没有体现出车辆和人流的热闹场景。
C:“灯火辉煌”形容夜晚灯光非常明亮灿烂,图片中没有突出灯光辉煌的特点。
D:“依山傍水”的意思是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与图片中房屋依山傍水的景象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看图写词语。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课内对看图识字的学习的积累,选择相应的词语即可。看图识字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目,考查了小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8.【答案】B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课桌桌面”:这里的“桌面”指的是课桌的表面,是实实在在的物体的表面。“刷新桌面”:此“桌面”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概念,指的是打开计算机并登录到系统之后看到的显示器主屏幕区域,是虚拟的操作界面。二者意思不同。
B:“云存储”:是一种网上在线存储的模式,通过云计算技术将数据存储在远程服务器上。“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这里的“云”都与基于互联网的计算、存储技术相关,意思相同。
C:“售票窗口”:指的是实际的用于售卖票的窗口,是一个具体的、有形的场所。“文化窗口”: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能够展示文化特色、传播文化的途径或平台等,不是实际的窗口。二者意思不同。
D:“深海潜水”:是指在深海中进行的潜水活动,是真实的在水中的下潜行为。“论坛潜水”:是指在网络论坛中,用户只浏览帖子等内容,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的行为,是网络行为。二者意思不同。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多义字词。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建议从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入手,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培养能正确选择词义的能力。也可结合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逐步提高对一词多义的认识。
9.【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A:向别人转述事情时,确实需要弄清要点,保证不遗漏主要信息,这样才能准确传达内容,此说法正确。
B:《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不是选自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所以该说法错误。
C:《巨人的花园》是英国王尔德的童话,文中巨人一开始很自私凶狠,后来变得和善,此说法正确。
D:《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来写,这是课文的写作顺序,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答案】10.D
11.C
12.热心的阿姨:小区里不管谁有困难,她都主动帮忙。哪家老人需要照顾,她会去搭把手;哪家孩子放学没人接,她也会接到自己家。
【知识点】词汇运用;仿写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
10.A:“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符合古代读书人刻苦求学的特点。
B:“囊萤夜读”讲的是车胤用萤火虫照亮读书,体现了刻苦学习,适合语境。
C:“悬梁刺股”分别说的是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来刻苦学习,符合要求。
D:“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和刻苦求学无关。
故答案为:D
11.A:“千里马”比喻人才;“应声虫”比喻没有主见的人,不能表现心灵美好。
B:“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不能表现心灵美好。
C:“老黄牛”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小蜜蜂”形容勤劳的人;“百灵鸟”形容唱歌好听,也可表示活泼可爱等美好品质,这三个词都能表现班级同学心灵美好。
D:“铁公鸡”形容小气、吝啬的人,不能表现心灵美好。
故答案为:C
12.以“热心的阿姨”为例,具体描述其热心即可。这里冒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后面的内容具体说明阿姨热心的表现。
故答案为:热心的阿姨:小区里不管谁有困难,她都主动帮忙。哪家老人需要照顾,她会去搭把手;哪家孩子放学没人接,她也会接到自己家。
13.【答案】 《灰尘的旅行》是一本科普读物,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我往日不知道的知识。读了这本书,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好书如良师,能教诲我们多少知识啊!”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1.书名号使用错误:“灰尘的旅行”是一本书,应把双引号改为书名号,即《灰尘的旅行》。
2.语义重复:“往日以前”语义重复,可删去“以前”。
3.成分残缺:“读了这本书,使我……”这句话缺少主语,应删去“读了”或者“使”。
4.错别字:“禁自”应改为“自禁”。
故答案为:《灰尘的旅行》是一本科普读物,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我往日不知道的知识。读了这本书,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好书如良师,能教诲我们多少知识啊!”
【点评】本题考查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14.【答案】篱落疏疏一径深;日长篱落无人过;桃花一簇开无主;老来方知读书迟;书山有路勤为径;一片冰心在玉壶;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知识点】古诗词默写;古诗词填空
【解析】篱落疏疏一径深:此句出自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展现出乡间的生机景象。
日长篱落无人过:出自《宿新市徐公店》,意思是白天变长,篱笆旁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舞,体现出闲趣。
桃花一簇开无主:该句出自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描绘了江边一丛盛开的桃花,没有主人,不知道人们是喜爱那深红的花朵还是浅红的花朵,呈现出明丽的画面。
老来方知读书迟:这句诗劝诫少年时期如果不知道勤奋学习,到老来才会后悔读书太迟,强调年少要多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与“学海无涯苦作舟”一起,告诉人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只有勤奋才能有所成就,学习应当持之以恒。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诗句,作者以“冰心”“玉壶”自比,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出自王冕的《墨梅》诗人借墨梅表达自己不媚俗,只愿将高尚的品格留在天地间的志向和品格。
故答案为:篱落疏疏一径深;日长篱落无人过;桃花一簇开无主;老来方知读书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一片冰心在玉壶;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点评】考查古诗文的默写。解答本题,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答案】15.花儿;松鼠
16.将珍惜时间的情感表达得更为强烈
17.B
18.月亮;躲进云层里;一个充满希望的日子在等着你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
15.首先,仔细阅读诗歌内容。从诗歌中“花儿露出鲜艳的面孔向日出敬礼”可以找到“花儿”;从“树上的松鼠也正欢欣地跳跃’可以找到“松鼠”。
故答案为:花儿;松鼠
16.诗歌中“别再贪睡了。别再留恋着梦里。”这样的句子重复出现。这种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中的反复。反复的作用是强调某种情感或内容。在这里,反复强调了不要贪睡、不要留恋梦境,其目的是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要珍惜清晨这一美好时刻,将珍惜时间的情感表达得更为强烈。
故答案为:将珍惜时间的情感表达得更为强烈
17.首先分析句子“你,为什么不和太阳比赛早起”。这句话并不是在怀疑对方有没有和太阳比赛早起的能力,所以A选项怀疑不符合。它也不是在表达一种自豪的情感,C选项自豪不正确。同时也没有严厉批评的意思,D选项批评不合适。这句话是在激励、鼓动对方去和太阳比赛早起,是一种鼓励的语气,
故答案为:B
18.仿照诗歌,补充内容完整,劝诫身边的人珍惜时间即可。
故答案为:月亮;躲进云层里;一个充满希望的日子在等着你
【答案】19.争夺手枪;比试手枪;主要内容围绕“手枪”展开,可概括为:嘎子在遇到鬼子时,发现了鬼子官腰间的手枪,经过与鬼子的一番搏斗,成功夺下手枪,并在战斗结束后得意地比试着新枪 。
20.凶狠、贪婪、野蛮;对鬼子的厌恶和憎恨
21.语言;机智、勇敢;动作;突出了嘎子勇敢无畏、机智果断的小英雄形象。
22.嘎子夺枪时,心里可能在想:“这个鬼子官手里有枪,要是让他开枪,区队长和大家就危险了!我绝不能让他得逞,必须把枪夺过来!哪怕拼尽全力,也要按住他、咬住他,绝不能松手!这枪不仅能保护大家,还能用来打更多鬼子,为奶奶报仇!”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
19.第1空:结合参考资料中以“手枪”为线索的小标题思路,在发现手枪之后,应该是与敌人争夺手枪,所以可填“争夺手枪”。
第2空:在夺到手枪之后,资料结尾有嘎子比试着新枪的情节,这里可填“比试手枪”。
第3空:主要内容围绕“手枪”展开,可概括为:嘎子在遇到鬼子时,发现了鬼子官腰间的手枪,经过与鬼子的一番搏斗,成功夺下手枪,并在战斗结束后得意地比试着新枪 。
故答案为:争夺手枪;比试手枪;主要内容围绕“手枪”展开,可概括为:嘎子在遇到鬼子时,发现了鬼子官腰间的手枪,经过与鬼子的一番搏斗,成功夺下手枪,并在战斗结束后得意地比试着新枪 。
20.第1空:“他们就像饿狼似的东翻西找”把鬼子比作饿狼,饿狼具有凶狠、贪婪的特点,这里表现了鬼子凶狠、贪婪、野蛮的特点。
第2空:作者将鬼子比作恶狼,通过这种描写能体会到作者对鬼子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故答案为:凶狠、贪婪、野蛮;对鬼子的厌恶和憎恨
21.①第1空:“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你们想找什么,我给你们拿去还不成吗 我家里有病人!’”这是嘎子说的话,属于语言描写。
第2空:从“故意放大声音”是为了给屋里的区队长他们传递信号,“家里有病人”是嘎子找的借口,我们可以感受到嘎子机智、勇敢的特点。
②这句话通过“扑上去”“压住”“咬住”“夺了下来”等一系列动词,对嘎子的行为进行了刻画,属于动作描写。这些动作展现了嘎子在面对危险时,毫不畏惧、反应迅速,用果断有力的行动夺取手枪,突出了他勇敢无畏、机智果断的小英雄形象。
故答案为:①语言;机智、勇敢;②动作;突出了嘎子勇敢无畏、机智果断的小英雄形象。
22.从场景来看,嘎子面对的是掏出枪的鬼子官,情况十分危急。他的一系列动作(扑上去、压住、咬住)都体现出强烈的目标感一夺枪。结合嘎子的身份(小侦察员)和经历(奶奶被鬼子杀害),他的动机既包含保护同伴(区队长)的即时需求,也暗含对鬼子的仇恨和抗日的决心。这种心理活动符合他“机智勇敢、一心抗日”的人物设定,让夺枪的行为更具合理性和感染力。
故答案为:嘎子夺枪时,心里可能在想:“这个鬼子官手里有枪,要是让他开枪,区队长和大家就危险了!我绝不能让他得逞,必须把枪夺过来!哪怕拼尽全力,也要按住他、咬住他,绝不能松手!这枪不仅能保护大家,还能用来打更多鬼子,为奶奶报仇!”
【答案】23.A
24.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感受到味道的刺激;产生神经信号;神经信号传到大脑;大脑辨别食物的味道
25.数量多;不能;“大约”表示对数量的估计并非精确值。如果去掉“大约”,句子就变成“人的舌头有8000个味蕾”,这与实际情况可能不符,因为在科学研究中,对于这类数量很难做到绝对精确的统计,保留“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6.这种取标题的方式好处有:以问句作为题目和小标题,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小标题用问句形式,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读者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小标题与大标题相呼应,让文章结构更加完整。;文章写法。;文章内容;除了文中提到的因素,还有哪些会影响人们对味道的感受
【知识点】科学小品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
23.1.首先看第一处横线所在句子“所以,___你感冒了,___会发现吃饭不香”,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假设关系,即如果出现“感冒”这种情况,就会产生“吃饭不香”的结果,所以这里应该用“如果……就……”。
2.再看第二处横线所在句子“但是胖瘦,老鼠对鲜味的反应__一样”,这里表达的是无论处于“胖”还是“瘦”的状态,老鼠对鲜味的反应都是相同的,这是一种条件关系,应该用“无论……都……”。
3.综合以上分析,最适合填在文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是A选项“如果……就…....无论...…都....…”。
故答案为:A
24.首先,从文章“食物溶解在唾液里后,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感受到食物中味道的刺激,一般会产生神经信号,这种信号传到大脑中,由大脑辨别食物的味道”可知。
(1) 处应填“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感受到味道的刺激”,因为食物溶解在唾液后,接下来是味觉细胞感受到刺激这一环节。
(2)处应填“产生神经信号”,这是味觉细胞感受到刺激后的下一步反应。
(3) 处应填“神经信号传到大脑”,信号产生后会向大脑传递。
(4)处应填“大脑辨别食物的味道”,这是感受味道的最后一步,由大脑来完成对味道的辨别。
故答案为: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感受到味道的刺激;产生神经信号;神经信号传到大脑;大脑辨别食物的味道
25.第1空解析:题目考查数字“8000”的作用。在说明文中,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其核心作用是“具体准确”。这里“大约8000个味蕾”中的“8000”,直观、具体地呈现了人舌头上味蕾的数量规模,突出了“数量多”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第2、3空解析:这两空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首先判断“大约”能否去掉,答案是“不能”。
原因在于“大约”是表示估计、不确定的词语,说明“8000个味蕾”并非绝对精确的数值(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或统计误差)。如果去掉“大约”,句子会变成“人的舌头上有8000个味蕾”,表述过于绝对,与实际情况(无法做到完全精确统计)不符。因此,“大约”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故答案为:数量多;不能;“大约”表示对数量的估计并非精确值。如果去掉“大约”,句子就变成“人的舌头有8000个味蕾”,这与实际情况可能不符,因为在科学研究中,对于这类数量很难做到绝对精确的统计,保留“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6.①题目考查标题和小标题均为问句的好处。从读者角度看,问句天然具有“吸引注意力、引发好奇心”的作用,能促使读者带着疑问阅读文章,提升阅读兴趣;
从文章结构和内容角度看,问句形式直接点明了文章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如“味道是怎么来的 ”“哪些因素会影响味觉 ”),让主题更清晰;同时,小标题与大标题呼应,使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更连贯。
②小杭的问题聚焦于“题目和小标题都是问句”这一形式特点,因此提问角度是“标题形式(或题目与小标题的特点)”。
③题目要求从其他角度提出问题,需结合文章常见的考查维度思考。从“文章内容”角度:可围绕文中涉及的知识点提问,例如“嗅觉如何影响味觉 ”(基于“感冒时味觉减退与嗅觉相关”的内容);
从“写作手法”角度:可关注文中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等),例如“文中用‘人对甜味的偏好’和‘老鼠对鲜味的反应’对比,有什么作用 ”
故答案为:①这种取标题的方式好处有:以问句作为题目和小标题,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小标题用问句形式,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读者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小标题与大标题相呼应,让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②文章写法。
③文章内容。
④除了文中提到的因素,还有哪些会影响人们对味道的感受
27.【答案】范文: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书写记叙文、记录真实生活经历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清晰展现目标实现过程。思路:
审题补题:明确要写为实现目标努力的真实事,从生活里选有代表性目标,如学乐器、学游泳等,补全题目。
构思内容:开篇交代目标,中间详细写困难(如学游泳怕水、动作不协调等),重点突出坚持(如不断尝试、调整心态等),结尾写成功后的喜悦(如成就感、自信心提升等)。
表达技巧:运用动作、心理、语言描写等,增强感染力,如学骑车时“我双手紧紧握住车把,心砰砰直跳”。
故答案为:
嘿!我终于学会骑车了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学会骑自行车的那段经历宛如一颗璀璨的星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看着小伙伴们骑着自行车欢快地穿梭,我心里羡慕极了,便央求爸爸教我骑车。爸爸爽快地答应了,我们来到小区的空地。
我兴奋地跨上自行车,双手紧紧握住车把,双脚踩在踏板上,可还没等我用力蹬,车子就开始摇晃,“扑通”一声,我连人带车摔倒在地。膝盖擦破了皮,疼得我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有些沮丧,甚至想放弃,爸爸走过来,摸摸我的头说:“孩子,学骑车哪有不摔跤的,别灰心,慢慢来。”
在爸爸的鼓励下,我重新振作起来。这一次,爸爸在后面扶着车尾,让我大胆往前骑。我小心翼翼地蹬着踏板,车子慢慢向前移动。可没骑多远,我一紧张,又摔倒了。就这样,我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来。不知道摔了多少跤,我渐渐能自己保持平衡骑上一小段路了。
经过无数次的练习,我终于可以熟练地骑自行车了。我兴奋地加快速度,风在耳边呼呼作响,路边的花朵仿佛也在为我绽放。我大声呼喊:“我终于学会骑车了!”那一刻,心中的喜悦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这次学骑车的经历,让我明白:只要坚持不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一次摔倒都是成长的足迹,每一次坚持都是成功的基石。
【点评】这篇文章对学骑车的关键场景刻画细腻,比如“爸爸扶着车尾时,车把像条不听话的泥鳅,左摇右摆间,前轮总往花坛边蹭,脚刚踮到地面,掌心就沁出了汗”,这样的描写既写出了动作的笨拙,又通过“泥鳅”“沁汗”等细节,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个紧张又努力的身影,画面感极强。语言不华丽却精准,是同类题材中“于细微处见真情”的典范。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