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湖南省2026届毕业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湖南省2026届毕业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湖南省2026届毕业生入学摸底考试
科目:语文(对口)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科目为《语文》,共大题,满分120分,时量150分钟,请考生仔细核对本试卷是否为本堂考试科目,如有问题请立即举手向监考员反应进行更换;
2.请考生拿到试卷题后,仔细检查是否存在缺页、漏印或字迹不清等问题,如有问题请立即举手向监考员反应进行更换;
3.请考生注意,本堂考试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请考生在答题卡上作答,在他处作答视为答题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作答时,按以下要求作答:
(1)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进行作答,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进行作答;
(2)须在答题卡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视为作答无效;
(3)请避免答题卡出现折叠、破损、污渍等情况。不要在答题卡上随意做标记、打草稿等行为;
(4)作答完成后,要仔细检查答题卡上的基本信息是否填写正确,填涂内容是否准确无误;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祝 你 考 试 顺 利 !
2025-2026学年湖南省2026届毕业生入学摸底考试
语 文
本试题卷共6道大题,21道小题,试卷共5页。满分120分,时量150分
一、基础知识运用(18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6小题(18分,每题3分)
①“印象非常深刻!因为我第一次近距离看见时速能达到400公里的列车。”7月9日下午,在北京市朝阳区的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实车展示区,国际铁路联盟总干事长弗朗索瓦·达韦纳饶有兴趣地观摩CR450复兴号动车组,“这是一项令人惊叹的技术发展!”
  ②当天,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的重要活动“高铁创新之旅”在这里举办,CR450AF、CR450BF、CR400AF-S、CR400BF-S、CR220J等复兴号主要家族成员集中亮相,(A)众多中外嘉宾前来。北京湿热的天气也没有挡住大家的参观热情。
  ③编组均为8节的CR450AF、CR450BF复兴号动车组被誉为“世界最快高铁列车”,处于展区“C位”,无疑是现场最耀眼的“明星”,引得(B)的“粉丝”打卡拍照。这一边,CR450AF车头呈现新颖的“箭矢”造型,搭配逑劲的“毛笔笔锋”和“国旗红”飘带,营造出强烈的速度感和力量感。另一侧,CR450BF车头为“鹰隼”造型,车身主色采用“月辉银”,视觉上更显柔润。
  ④几百米外的环行铁道试验线站台上,一列CR400BF-GS复兴号智能动车组(C),手持纪念票的体验者陆续登车。“CR450复兴号动车组比这趟车更快速、更安全、更节能、更舒适、更环保、更智能,在运行阻力、牵引效率、能耗、制动能力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技术优化,比如设备舱采用更轻便的碳纤维材料,座椅类似航天员座椅形状,跟人的身体更贴合、更舒适。”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董雪妍介绍说。
  ⑤6号车厢里,国际铁路联盟货运部主任弗雷德里克·埃农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他微笑着展示自己的车票,并分享乘坐复兴号动车组的感受:“感觉很好,很舒适很平稳。期待世界铁路和中国铁路都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⑥“CR450复兴号动车组很漂亮!”津巴布韦国家铁路公司工作人员欣吉拉伊·库法库内苏说,“我们以前多次购买中国制造的机车车辆,现在在振兴国家铁路基础设施,与中国的合作空间很大。”他所在的非洲高速铁路还比较少,但非洲联盟在《2063年议程》中提出了宏大的快速铁路建设构想,津巴布韦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⑦弯道、直线加速……列车时快时慢、平稳过渡,模拟通过50余种不同类型的线桥隧试验场景。整个环行铁道试验线“大圈”套“小圈”,列车当天从站场出发,经重载联络线进入最内侧的重载试验线,运行两圈后原路返回站台,单程运行28.4公里,最高时速100公里,历时近30分钟。
  ⑧“CR450复兴号动车组样车下线后,最开始也是在这里开展科学试验和性能验证。目前,新车已经完成型式试验部分,后续将按要求进行60万公里运用考核,( D )早日投入商业运营。”全程参与试验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辆所所长张波说。
  ⑨试乘结束,不少人走进铁路文创展区,准备选购心仪好物带回家。“CR450复兴号动车组成了‘香饽饽’,瑞典、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纷纷来问有没有同款车模。”中国铁道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天;复兴号动车组模型已卖出十几件。”
--摘自《人民铁道报·高铁创新之旅,CR450“圈粉”不断》有删改
1.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营造( yínɡ ) B.鹰隼( sún ) C.柔润( róu ) D.争取( zhēnɡ)
2.语段中划横线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摩 B.逑劲 C.碳纤维 D.重载
3.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为
A.吸引 B.纷至沓来 C.蓄势待发 D.尽快
4.语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存在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对其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铁道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天,复兴号动车组模型已卖出十几件。”
B.中国铁道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天,复兴号动车组模型已卖出十几件”
C.中国铁道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天,复兴号动车组模型已卖出十几件”。
D.中国铁道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天,复兴号动车组模型已卖出十几件。”
5.下列句子与语段第7段划加粗线的句子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司的“高效会议”又开了整整一下午,大家除了听领导长篇大论,什么实际问题都没解决,工作进度反而更滞后了
B.在中秋佳节,人们常常会想起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被誉为“东方巴黎圣母院”的泉州开元寺,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艺术吸引着众多游客
D.朋友之间要记得“患难见真情”,在困难时刻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朋友。
6.语段主要在讲什么
A.文章围绕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的“高铁创新之旅”活动,详细介绍了CR450复兴号动车组及相关情况
B.中国最快高铁列车CR450
C.销售列车模型
D.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列诗歌,完成7~8题。(6分,每小题3分)
柳堤 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7.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8.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与本诗类似的一项是( )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宋·刘子翚《海棠花》)
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元·杨维桢《燕子辞》)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1题。(9分,每小题3分)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杜牧《阿房宫赋》)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灭六国者,六国也 灭:使灭亡
B.使六国各爱其人 使:假使
C.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喜爱
D.谁得而族灭也 得:可以;能够
10.对以下语句的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秦人不暇自哀
A.判断句 B.宾语后置句
C.省略句 D.宾语前置句
11.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默写。(3分,每空1分)
12.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4题。(6分,每题3分)
都市圈化
①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逐渐摒弃那种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对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来说,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之路无疑是正确的。笔者认为在生态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基推行都市圈化,是一种可持续的人类聚居方式。长期以来,人们常常对城市化充满偏见,他们只看到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环境污染、交通阻塞、社会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而没有充分注意到,城市化不仅具有经济社会进步意义,而且对一个人口密集、耕地资源有限的国家来说,城市化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从宏观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城市不仅是‘生产有效率’的居住方式,也是‘生态有效率’的居住方式,这突出表现在城市人均占用的土地资源大大低于农村,城市的发展,只会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减少对土地的消耗,而不是相反。而且城市的规模效应,也使得环境的治理更加有效”。
②作为城市化的高级形式,都市圈化不仅具有上述对整个国家而言的宏观生态效益,为那些生态敏感地区腾出恢复植被和环境容量的空间,而且与大城市树比,都市圈本身就是一个以大城市为核心、大中城市有机结合、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的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组织模式,也就是说在都市圈这一中观地域里也是“生态有效率”的。因此,人口都市圈化既具有人口大城市的优势,即在城市聚集经济的作用下,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大量的人口、生产大量的经济剩余(地均产出和人均产出同时实现高效率),同时又可避免“大城市病”的出现,实现人口——经济——生态三者之间的平衡,最终实现整个国家以及都市圈内外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③都市圈化将在一定程度上消弭城乡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的体制鸿沟和贫富鸿沟。都市圈在本质上要求打破行政区的束缚,在一个巨大的城乡交融的区域内实现经济社会的整合。因此,困扰我国多年的城乡差别和“三农”问题,将在一体化的都市圈内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都市圈化这一新型的国家城市化战略的提出,必将彻底改变中国城市化的面貌,其作为我国的核心战略之一,必将对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有删改)
13.下列对“都市圈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市圈化是一种可持续的人类聚居方式。
B.都市圈化是城市化的高级形式。
C.都市圈化为那些生态敏感地区腾出恢复植被和环境容量的空间。
D.都市圈化是大中城市一体化的空间组织模式。
1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已经由传统发展模式变为可持续发展模式。
B.文中第1段“相反”的意思是降低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对土地的消耗。
C.都市圈化因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将成为我国唯一的核心战略。
D.都市圈化要求建立新的相适应的行政区,以便实现经济社会的整合。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海上的父亲
虞燕
①父亲每每回家,都携一身淡淡的海腥味。他从来不会在家逗留很久,船才是他漂浮的陆地。父亲眼前,大海浩瀚无边,深广动荡。
②那艘木帆船,是父亲海员生涯的起始站。木帆船凭风行驶,靠岸时间难以估算。比起身体遭受的痛苦,精神上的绝望更易令人崩溃——四顾之下,大海茫茫,帆船在浪里翻腾,食物在胃里翻腾,跪在甲板上连黄色的胆汁都吐尽了,停泊却遥遥无期。吐到几乎瘫软也得顾及船员们的一日三餐。木帆船的厨房设在船舱底部,父亲一点一点地挪过去,船颠簸,脚无力,手颤抖,他强忍身体的极度不适,淘米、洗菜、生火,实在受不住就蹲下来,靠在灶旁缓一缓,或喝下一碗凉水等待新一轮的呕吐。吐完再喝,喝了又吐,如此循环。
③父亲跟我聊起这些时,一脸的云淡风轻,他说这是每个海员的必经之路,晕着晕着就晕出头了,一般熬过一年就不晕了。
④也因为有这样一位海上的父亲,我跟弟弟从小的物质条件算是相对优越的。小岛闭塞,交通不便,父亲带回来的东西,都是那么稀奇。
⑤荔枝最不易保存,却是我的最爱。父亲每次去海南就会多买一些,装进篮子,挂在通风的地方。到家需驶行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他每天仔细地查看、翻动荔枝,捡“流泪”了的吃掉,将还新鲜的留着,几斤荔枝到家后往往只剩十来颗。看一双儿女吃得咂嘴弄唇,父亲不住叹气:要是多一些就好了。
⑥父亲走出木帆船的厨房,是3年之后了。其时,木帆船已老旧,父亲被调到了机帆船,锚泊系岸、海面瞭望、开舱关舱、手动掌舵、柴油机维护等等,他早做得得心应手。船上经常会为争取时间连夜装货卸货,寒冷的冬夜,父亲和其他船员奋战在摇摆不定的甲板上,一夜下来,他们原本古铜色的脸被海水、雨水泡白了,皱皱的,像糊上去一层纸。脱掉雨衣后,一拳头打在身上时,衣服上就会滴下水。
⑦那是父亲海员生涯里的第一次生死历险。夜里11点多,父亲刚要起来换班,突然听到一声天震地骇的“砰”,同时,整只船像被点着的鞭炮似的蹦了起来。父亲的脑袋嗡嗡作响,五脏六腑都像是要跳脱他的躯体。触礁了!他在第一时间冲了出去。船体破裂,过不了多久,海水将汹涌而入,将他们卷入巨腹。
⑧船长紧急下令,把船上能漂浮的东西全部绑在一起制成了临时“竹筏”,大家伙紧张忙乱到来不及恐惧。
⑨待安全转移到“竹筏”上,等待救援的父亲才感到后怕。环顾四周,大海浩渺,黑得像涂了重墨,望不到一星半点的灯火。彼时正值正月,带着腥咸味的海风凌厉地抽打着他们的躯体,父亲的额头却不停地冒汗。时间一点点过去,他的绝望越来越深。老船员们不断地给他打气:一定要牢牢抓住“竹筏”,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就绝不放弃。幸运的是,天亮时,有一支捕捞队刚好经过这片海域,救起了他们。
⑩多年后,父亲早已被各种大大小小的惊险事故磨炼得处变不惊,而对于留守岛上的人,担惊受怕却从未停止。每到台风天,母亲都会面色凝重地坐在收音机前听天气预报。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直等到那来自茫茫大海的信息反馈,我们才在一次次的确认中获得慰藉和力量。
我见过父亲在陆上生活的百无聊赖和郁郁寡欢。父亲所在的那艘2600吨的大货船,货舱高达四五米,进出都必须爬梯子。几次爬进爬出后,不知道是不是体力不支,父亲竟一个趔趄滑倒于货舱底部,导致手臂骨折,被送上岸休养。待在家的父亲看起来羸弱而颓废,埋头从房间走到院子,又从院子回到房间,一天无数次。他三番五次打电话给同事问船到哪了,卸货是否顺利,什么时候返航。他像条不小心被冲上岸的鱼,局促、焦躁、魂不守舍,等待再次回到海里的过程是那么煎熬。
就休息了一个航次,还未痊愈的父亲便急吼吼地赶回船上。母亲望着他的背影咬牙道:“这下做人踏实了。”
我时常想起那个画面:水手长父亲右手提起撇缆头来回摆动,顺势带动缆头做45度旋转,旋转2到3圈后,利用转腰、挺胸、抡臂等连贯动作,将撇缆头瞬时撇出,不偏不倚正中岸上的桩墩。船平稳靠岸。父亲身后,大海浩瀚无际,寂然无声。
(选自《读者》,有删改)
23. 海上生活磨炼了父亲,成就了父亲。请结合全文概括父亲的海上生活经历。(4分)
24.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6分)
(1)每到台风天,母亲都会面色凝重地坐在收音机前听天气预报。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从修辞角度赏析)
(2)水手长父亲右手提起撇缆头来回摆动,顺势带动缆头做45度旋转,旋转2到3圈后,利用转腰、捉胸、抡臂等连贯动作,将嫩缆头瞬时摊出,不偏不倚正中岸上的桩墩。(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5.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开头和结尾两处写景句有什么作用?(4分)
26. 阅读全文,请围绕“船”一词,参照示例,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4分)
示例:荔枝——一颗颗荔枝,一路上的小心翻捡,看儿女食吃时的不住叹气,都承我着父亲对子女细致深切的爱。
四、语文综合实践(8分)
19.湖南作为伟大主席毛泽东的故乡,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战略资源。近日来自澳大利亚的Aire要来湖南旅游,请你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下湖南,不超过150字。文中不得透露和考生相关的资料。
五、应用文写作(12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12分)
4月24日,来自光明职业技术学院高二(2)班的李华同学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城市轨道交通与维护)中,取得第一名,获得金牌。请你据此写一则消息
要求:文中不得透露与考生相关的信息。不得套作、抄袭。
六、作文(4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材料一:小慢车”畅通“微循环”。六道河镇所在的兴隆县,北倚承德,西顾北京,南邻天津,东接唐山,山奇水秀,景色宜人,物产丰富,是我国著名的山楂和板栗之乡,但是因为交通闭塞道路不畅通,使得兴隆不兴隆。6419/6420次“小慢车”的开行,打破了这种闭塞的局面。山里的老百姓坐着“小慢车”将地里的土特产一筐筐地往周边城市带,地里的收获变现了。周边城市里的市民多了一个赶集的好去处,吃上了新鲜、正宗的土特产。小慢车”背后是民生温度。“小慢车”的存在,看似不符合市场经济主流方向,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在高铁发展迅猛的今天,像6419/6420次这样的“小慢车”,现在全国有81对,覆盖全国21个省区市,经停530个车站,途径35个少数民族地区,其中欠发展县市达104个,每年运送沿线群众2200万人次。现如今,这些“小慢车”已经成为沿线老百姓的求学车、赶集车、探亲车、致富车,是他们与外界连接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持续开行公益性“小慢车”,既是铁路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让山区老百姓享受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也传达着“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坚定信念。
材料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那么懦弱,习惯了逃避现实,向现实妥协。有时候我就在想,自己有没有勇气再勇敢一次,说不定就能够去改变些什么”
--《 重启未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任选一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不得套作或抄袭,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文中不得泄露与考生相关的信息。2025-2026学年湖南省2026届毕业生入学摸底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运用
1~6 BBDACA
解析:
1.B 鹰隼( sún )的隼应该都( sǔn ),所以故选B
2.B 逑劲的逑应改为遒,所以故选B
3.D “尽快”通常用于祈使句或表达期望的语句中,比如“请尽快完成这项任务”,用在该处不合适,所以故选D
4.A “今天;复兴号动车组模型已卖出十几件。”“;”这里的冒号应改为“,”,所以故选A
5.划线句的作用是:引号起到了特定称谓的作用。“大圈”和“小圈”并非指普通意义上的圆圈,而是对环形铁道试验线特定部分的一种形象化的特定称谓,用来表示环形铁道试验线的不同结构部分
A句“高效会议”的引号表示反语。句子中实际描述的会议“开了整整一下午,大家除了听领导长篇大论,什么实际问题都没解决,工作进度反而更滞后了”,这与“高效”的字面意思完全相反,用引号来体现这种讽刺和否定,突出了会议名不副实。
B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引号表示引用。这里直接引用了苏轼的诗句,用来表达在中秋佳节时人们常有的情感和联想。
C句“东方巴黎圣母院”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它是对泉州开元寺的一种特定称呼,强调该寺庙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地位和特点,如同巴黎圣母院一样具有吸引力和代表性。
D句“患难见真情”的引号表示引用。引用这句俗语,强调朋友之间在困难时刻才能体现出真正情谊的观点。,所以故选C
6.略
二、古诗文阅读
(一)
7~8 CD
解析:
7.C项,“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错误,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故选C。
8.根据题干,此修辞方法为通感,所谓通感,就是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A项,此香指的是花香,是从嗅觉上的感觉,没有用通感的修辞。B项,此香指的是菡萏香,是花香,是从嗅觉上的感觉,没有用通感的修辞。C项,此香指的是海棠花香,是从嗅觉上的感觉,没有用通感的修辞。D项,此香指的是雨香,但实际上从嗅觉的角度雨并非香的,此处是用了通感的修辞。所以故选D
(二)
9~10 CD
9.“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的意思为:爱护,所以不正确,故选C
10.秦人不暇自哀,该句为宾语前置句。其中“自”作为代词“自己”被前置为动词“哀”的宾语。
11.参考译文: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三)
12. (1)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
(2)位卑则足羞
三、现代文阅读
(一)
13.D(第2段文字说,都市圈化作为空间组织模式包括“以大城市为核心”“大中城市有机结合”“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等三个要素,是一种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组织模式。)
14.B(A.原文第1段说“80年代以来”“逐渐摒弃”;C.原文是说“之一”不是“唯一”;D.并没有建立新的行政区的要求,只是会打破行政区的束缚。)
(二)
15.示例:父亲海员生涯的起点是做木帆船上的厨师,为着家人有较好的生活条件辛苦工作;(1分)3年后,父亲成为机帆船的水手在风雨中历练;(2分)多年后,被各种大大小小惊险事故磨炼得处变不惊的父亲已与海上生活不能分离,成为了千吨货轮的水手长。(1分)(共4分)
16.示例:(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听到的坏消息比作渔网上的铁坠子,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当时心情的沉重和对父亲安危的担忧。(2分)
(2)“提起”“带动”“旋转”“撇出”这一系列动作父亲已经做了千百遍,一切都是那样熟练自如,(1分)“正中”写出父亲动作的精准,表现出他作为水手长的突出能力和自信。(2分)
17.文章开头写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写海洋的“深广”“动荡”给父亲的船员生活带来的艰辛和危险。(1分)结尾写父亲身后的大海广阔、平静,暗示了经过多年的海上生活,父亲已历练得沉稳,内敛。(2分)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1分)(共4分)
18.示例:
船——木帆船、机帆船、千吨货船,厨师、水手、水手长。船的变换见证了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变迁,也见证了父亲的蜕变,成长,映衬出父亲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精神品质。(答出父亲形象给2分,语句流畅,能表述船与父亲的关系给2分。)
四、语文综合实践
19.范文:
湖南是一片钟灵毓秀之地,它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有“衡山苍苍入紫冥”的南岳衡山,有奇峰林立的张家界;美食令人垂涎,臭豆腐、糖油粑粑别具风味。同时,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战略资源充足,在多个领域都有重要地位。欢迎Aire来感受湖南的独特魅力。
五、应用文写作
20.范文:
光明职校李阳同学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取得金牌
4月24日,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城市轨道交通与维护)传来喜讯,光明职业技术学院高二(2)班李华同学发挥出色,勇夺第一名并摘得金牌。
本次大赛吸引了全省众多职业院校的优秀学生参与,竞争极为激烈。在城市轨道交通与维护的赛场上,该学生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实操技能以及良好的应变能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脱颖而出。
光明职业技术学院长期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赛事。此次佳绩不仅是学生个人努力的成果,也是学院教学实力的有力证明,为学院增添了光彩。
五、作文
范文:
慢车悠悠,民生暖暖
在高铁风驰电掣、引领时代速度的当下,那81对慢悠悠穿行于全国21个省区市的“小慢车”,宛如岁月的行者,承载着厚重的民生温度,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小慢车”畅通了乡村发展的“微循环”。就拿兴隆县来说,曾经它北倚承德、西顾北京、南邻天津、东接唐山,有着山奇水秀的美景和丰富的物产,是著名的山楂和板栗之乡。然而,交通的闭塞让这片土地陷入了沉寂,“兴隆”变得不兴隆。但6419/6420次“小慢车”的开行,如同一条灵动的纽带,打破了这封闭的局面。山里的老百姓坐着它,将一筐筐的土特产运往周边城市,让地里的收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周边城市的市民也因此多了一个赶集的好去处,能品尝到新鲜、正宗的土特产。这一来一往之间,“小慢车”盘活了乡村与城市的经济交流,让乡村的资源有了用武之地,城市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小慢车”更是沿线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求学车,载着孩子们驶向知识的殿堂,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让他们有机会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它是赶集车,成为了乡村集市与城市市场之间的桥梁,让乡村的商业活动变得更加活跃;它是探亲车,缩短了亲人间的距离,让亲情在一次次的往返中更加深厚;它是致富车,为乡村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助力老百姓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这些“小慢车”经停530个车站,途经35个少数民族地区,覆盖104个欠发展县市,每年运送沿线群众2200万人次。它们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使者,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将温暖和希望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持续开行公益性“小慢车”,体现了铁路部门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坚定信念的生动实践。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小慢车”看似不符合主流方向,但它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它关注的是那些被现代交通发展遗忘的角落,是那些在贫困边缘挣扎的人群。它用自己的“慢”,换来了乡村的“兴”,用自己的坚守,换来了百姓的幸福。
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追求速度,但也不能忘记那些需要关怀的群体。“小慢车”就像一个温暖的符号,提醒着我们,发展不能只看表面的繁华,更要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让我们珍惜这一份民生温度,让“小慢车”继续在乡村的大地上缓缓前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时代的列车上,共享发展的成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