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主要植被 读某地景观图,回答下面两题。1.图示植被属于( )①自然植被 ②人工植被③草原 ④荒漠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下列关于图示植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根系发达 B.高大繁盛C.茎叶退化 D.为旱生植物 纺锤树生长在热带草原气候区,树干粗大。纺锤树被某农科所引进到我国南方地区后,相较于在国外的样子,树干变细了。如图示意引进到我国的纺锤树景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3.纺锤树树干粗大,其主要功能是( )A.抵抗风沙 B.储存水分C.输送养分 D.调节温度4.引进到我国的纺锤树树干变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河流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5.图甲反映的自然景观是( )A.温带草原 B.热带草原C.寒带苔原 D.亚寒带针叶林6.下列关于图甲所示植被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盛叶,秋冬季节落叶B.降水少,树叶缩小为针状C.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一片凋萎D.乔木多蜡质叶片7.图乙中植被具有的特点为( )A.茎花现象 B.植物种类单一C.季相变化明显 D.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少 下图为牡丹江市冬季局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8.牡丹江市的植被类型为( )A.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D.落叶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9.下列符合牡丹江市植被特征的有( )①树干高大,树基常有板状根②具有肉质的叶或茎③夏季盛叶,冬季落叶④叶面积较小,呈针状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烟台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暑假来到昆明,对行道树树种调查研究时发现,昆明行道树以香樟、滇朴、水杉、梧桐四种树种为主(下图),滇朴、水杉、梧桐在秋冬季节树叶有变黄、凋落现象,香樟则保持常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四种树种中,属于常绿林的是( )A.香樟 B.滇朴 C.梧桐 D.水杉11.水杉叶片呈细长状利于( )A.储存水分 B.减少阳光灼伤C.减少水分蒸腾 D.吸收水分题组二 植被与环境 古诗词中隐藏着很多与地理相关的知识。北京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在暑假期间从北京出发一路向西,经五原至玉门关进行野外考察。下图是“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2.“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词中描述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13.该小组同学沿途依次看到的地带性植被是( )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森林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 长白山保存着完整的植被垂直分布景观。长白山杜鹃花每年5月从山麓开始开放,以每天15米的速度向高处蔓延,月余后会登上山顶。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4.长白山植被对环境的最主要作用是( )A.保持水土 B.吸烟滞尘C.美化环境 D.减弱噪声15.长白山杜鹃花从山麓到山顶次第开放,与之变化规律一致的是( )A.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B.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6.红树植物发育有密集的支柱根,其作用是( )A.适应高盐环境 B.抵御干旱环境C.适应缺氧环境 D.抵御大风环境17.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是( )A.吸纳污水,减少物种 B.防风固沙,美化环境C.固碳释氧,全球变冷 D.固岸护堤,保护海岸能力提升练题组一 主要植被 百岁兰,是原产于非洲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矮壮,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巨大的革质叶片,叶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会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下图示意百岁兰的形态。完成下面两题。1.下列关于百岁兰的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B.降水较多,叶片厚C.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D.常年风力大,茎很短2.百岁兰原产地的自然植被类型应为 (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荒漠C.热带荒漠 D.热带雨林 猴面包树(见下图)原产于非洲热带草原,它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常绿乔木,树干很粗,直径可达9米,但木质却非常疏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3.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地区( )A.降水年际变化大 B.降水季节变化大C.昼夜温差大 D.气温年较差大4.猴面包树疏松的木质利于( )A.储存水分 B.散发热量C.空气流通 D.储存养分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森林植被类型多样,不同的森林植被类型都与其所处的气候环境相适应。下图为热带地区某地100 m2面积上森林树种分布示意图,图中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树种。(1)判断图中森林植被的类型,并说明理由。(4分)(2)描述图中森林植被的主要特征。(4分)(3)分析该森林植被特征的成因。(6分)题组二 植被与环境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6.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 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 D.沿Y方向降水增加7.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植被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8.甲处植被最可能是( )A.落叶阔叶林 B.热带雨林C.温带荒漠 D.山地草原9.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 B.光照 C.坡度 D.土壤 侧柏易发芽、侧根多,耐干旱、耐瘠薄。太行山南麓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恶劣,侧柏是当地主要的造林树种。研究人员选取当地海拔与坡度相近的四地进行研究。下表示意四地侧柏林的冠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三题。样地 植被 郁闭度 种植密 度/(株·hm-2) 平均胸 径/cm 平均树 高/m 枯落物 厚度/cm① 0.80 12 420 5.00 3.9 2.4② 0.76 6 000 6.58 4.2 2.0③ 0.60 5 040 6.90 4.6 1.7④ 0.80 3 360 8.10 6.2 2.310.与枯落物厚度呈明显正相关的是( )A.植被郁闭度 B.种植密度C.平均胸径 D.平均树高11.四地中,人工林综合效益最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2.为充分发挥人工林防风滞尘、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提升林地质量效益,该地应 ( )A.提高林木密度 B.及时抚育间伐C.适时引水灌溉 D.引进优势树种 叶面积指数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率。下图示意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某小流域两种天然林地叶面积指数在某年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3.推测两种天然林的类型是( )A.甲是常绿阔叶林 B.乙是常绿阔叶林C.甲是落叶阔叶林 D.乙是落叶阔叶林14.影响两种天然林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水源 C.纬度 D.土壤15.距元旦180天前后甲天然林叶面积指数降低,可能是遭遇了( )A.冰雹 B.干旱 C.洪涝 D.霜冻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基础过关练1.C 2.B 3.B 4.C 5.B 6.C 7.A 8.C9.C 10.A 11.C 12.D 13.A 14.A 15.C 16.D17.D1.C 图示地区荒漠广布,生长有少量的耐旱植物(不是草原);图示植被是在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属于自然植被。2.B 图示植物生长在沙漠地区,为旱生植物,为获得充足的地下水,其根系发达,为适应多风沙、蒸发强的恶劣环境,其植株矮小、茎叶退化,B项描述不正确,符合题干要求。3.B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分析 结论发达的根系可以抵抗风沙 A错误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树干粗大可以储存水分,确保干季纺锤树的正常生长 B正确输送养分是枝干的主要功能,但不会使树干粗大 C错误植物调节温度是通过树叶实现的 D错误4.C 由上题可知,纺锤树树干粗大是为了储存水分。与热带草原气候相比,我国南方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湿润,纺锤树生长不需要储存更多的水分,因此树干变细。知识拓展 植被对环境的适应性植被形态 对环境对的适应性根系发达 耐旱;耐贫瘠;抵抗强风叶片厚、有蜡质层 反射阳光、减少蒸腾,抗旱叶子细小 防蒸腾;防热量散失茎粗壮 储水量大倾斜 当地风力大簇状或匍匐在地面 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花色鲜艳 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生长速度快 当地气候暖季短或雨季短5.B 由图甲中的稀树、高草及长颈鹿等分析可知,该图反映的自然景观是热带草原,B项正确。6.C 图甲所示植被是热带草原,热带草原的特点是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一片凋萎。7.A 图乙中的植被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具有茎花现象,A正确。热带雨林植物种类丰富,季相变化不明显,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多,B、C、D错误。8.C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是温带季风气候,自然植被主要为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9.C 牡丹江市的自然植被主要为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树干高大,树基常有板状根”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①错误;“具有肉质的叶或茎”是荒漠植被的特征,②错误;“夏季盛叶,冬季落叶”是落叶阔叶林植被的特征,③正确;“叶面积较小,呈针状”是针叶林植被的特征,④正确。故选C。10.A 根据材料可知,滇朴、水杉、梧桐在秋冬季节树叶有变黄、凋落现象,因此三者属于落叶林;香樟秋冬季节保持常绿,所以属于常绿林。11.C 水杉在四季温暖的昆明分布,该地区属于海拔相对较高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应是温暖湿润。水杉叶片呈细长状储水少,也不利于吸收水分,A、D错误;当地气候温暖湿润,光照不是很强,B错误;昆明气候温暖,但夏季平均气温仍较高,水杉叶片呈细长状利于减少水分蒸腾,C正确。12.D “五原春色旧来迟”的意思是五原的春天比长安(今西安)来得要晚,主要是由于五原纬度比西安高,春季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少,即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热量。13.A 该小组同学从北京出发一路向西,经五原至玉门关进行野外考察。沿途降水越来越少,依次看到的地带性植被是森林、草原、荒漠。14.A 吸烟滞尘、美化环境、减弱噪声一般是城市中的植被的作用;长白山区夏季降水集中,因此其植被最主要的作用是保持水土。15.C 长白山杜鹃花从山麓到山顶次第开放,体现的是随海拔升高热量发生变化,故C正确。A、B、D没有体现海拔的差异,因此错误。16.D 由材料可知,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多大风天气,发育密集的支柱根可以抵御大风环境,D正确;支柱根的发育与适应高盐环境无关,A错误;潮间带水分条件好,支柱根发育密集和抵御干旱环境无关,B错误;红树植物从根部长出许多指状的呼吸根,这些呼吸根出露于海面,内部通气组织发达,既可以交换气体又可以存储空气,因此呼吸根是红树植物适应缺氧环境的表现,支柱根和适应缺氧环境无关,C错误。17.D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分析 结论红树林可以吸纳污水,其生长为鸟类和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繁殖空间,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A错误红树林所在海岸潮间带气候湿润,风沙小,因此“防风固沙,美化环境”不是其意义 B错误固碳释氧对缓解全球变暖有积极意义,但不至于使全球变冷 C错误红树林发达的根系能有效滞留陆地来沙,保淤保滩,防风消浪,具有“固岸护堤,保护海岸”的意义 D正确能力提升练1.A 2.C 3.B 4.A 6.D 7.A 8.A 9.A10.A 11.A 12.B 13.C 14.A 15.B1.A 根据材料可知,百岁兰生活在沙漠地区,根极长,表明百岁兰的生存地区地下水埋藏很深,因此百岁兰根系发达,便于获取地下水,A正确。沙漠地区降水少,水是植物生存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叶片厚最主要是为了更多地储存水分,B错误。沙漠地区动物活动比较少,而且百岁兰一生只长两片叶是为了适应沙漠干热环境,减少蒸发,C错误。茎短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与风力大关系不是很大,D错误。2.C 根据材料可知,百岁兰原产于非洲沙漠地区,非洲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属热带沙漠气候,自然植被为热带荒漠,C正确。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3.B 由材料可知,猴面包树原产于非洲热带草原,该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故选B。4.A 由材料可知,猴面包树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湿季储水,在干季为树木生长提供水分,该特征是为了适应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环境特点。故选A。5.答案 (1)类型:热带雨林。理由:单位面积上森林植被的数量、种类多,说明该地森林植被特别丰富,最可能为热带雨林。(2)全年呈深绿色,无明显的季相变化;乔木树干高大,植物分层明显;具有茎花、板状根现象;林中有大量藤本植物、附生植物。(3)全年高温多雨,植物高大茂盛,林内阳光垂直递减,植物分层明显;乔木高大,板状根支撑性强,茎花有利于传粉;大量藤本植物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林间空间。解析 (1)图中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树种,读图可知,图中符号种类多,说明树种多样,且在10 m×10 m的小区域同一种树种的数量也很多,说明该地森林植被特别丰富,最可能为热带雨林。(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森林植被为热带雨林,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其特征即可。(3)该森林植被为热带雨林,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林木高大茂盛,林冠高低错落,林内阳光垂直递减,植物分层明显;乔木高大,板状根支撑性强,老茎生花,有利于传粉;热带雨林气候区光热充足,大量藤本植物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林间空间。6.D 依据图示陆地自然植被类型的分布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7.A 结合图可知,甲自然植被类型热量条件类似于热带荒漠,水分条件类似于温带草原,因此为热带草原;乙自然植被类型水分条件类似于常绿林与针叶林,热量条件类似于温带草原与温带荒漠,因此为温带落叶林。A正确。8.A 该山地东坡山麓地区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故甲处对应的植被应是落叶阔叶林。知识拓展 山麓到山顶植被的变化一般而言,山麓地区的植被类型与周边地区的植被类型是一致的。随山地海拔的增加,水热条件发生变化,导致植被类型也发生相应变化,这种变化类似于由低纬到高纬植被的变化。9.A 由图可知,该山地东坡植被以森林为主,西坡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由所学知识可知,森林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草原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荒漠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故水分是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10.A 结合表格信息可以判断,与枯落物厚度呈明显正相关的是植被郁闭度。11.A 对比表格数据可知,①地人工林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最小,且种植密度是其他地区的2~4倍,但植被郁闭度和其他地区相比无明显优势,说明①地人工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最低,A正确。12.B 人工林防风滞尘、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与林木密度并不呈正相关,提升林木密度对发挥人工林防风滞尘、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作用不大,A错误;及时抚育间伐既能保持林木防风滞尘、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还可以提高林木的经济效益,对提升林地质量效益作用最大,B正确;结合材料可知,侧柏耐干旱,当地为太行山南麓,为温带季风气候,不需要引水灌溉,C错误;引进优势树种容易破坏原有生态环境,D错误。13.C 由材料可知,图示为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某小流域两种天然林地叶面积指数在某年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温带,常绿阔叶林位于亚热带,A、B错误;甲叶面积指数夏季高,距元旦330天时接近0,说明为落叶阔叶林,C正确;乙距元旦330天时叶面积指数仍然较高(接近2),且季节变化小,说明为常绿针叶林,D错误。14.A 甲、乙都是森林,水源条件差异不大,B错误;该小流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故面积较小,纬度差异不大,不会引起植被大的变化,C错误;土壤不是影响森林类型分布的主要因素,D错误;影响森林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热条件,而水热条件受地形(高度、坡向等)影响大,A正确。15.B 距元旦180天前后为6月份,不可能有霜冻,D错误;宁夏气候干旱,冰雹不会造成叶面积指数明显下降,即使发生洪涝,积水时间也不会过长,A、C错误;干旱会导致树木落叶,使叶面积指数下降,B正确。(共14张PPT)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必备知识 清单破知识点1 主要植被1.植被含义:植被是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2.植被分类(1)自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泽等类型。(2)人工植被:主要指各种农作物、人工林、人工草场、城市绿地等。3.主要植被(1)森林①分布:森林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②主要类型A.热带雨林:植被繁茂,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全年呈深绿色,无明显的季相(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变化。上层乔木树干高大,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茎花现象)。木质大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林中常有绞杀植物附生。知识拓展 热带雨林植被板状根的作用(1)热带雨林地区气候高温多雨,土壤中的水分近于饱和,板状根出露地表,利于根系的呼吸;(2)热带雨林乔木树干高大,板状根能强有力地支撑树体;(3)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有机质集中于表层,板状根增大了与地表的接触面积,能更好地吸收营养。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热带雨林相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较少,林内没有板状根植物,也没有茎花现象的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C.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结构简单。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乔木一般具有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落叶,以减少水分及能量流失。温带落叶阔叶林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春季萌叶抽枝;夏季叶色鲜绿,枝繁叶茂,林冠郁闭;秋季叶色转黄,树叶凋落;冬季则完全无叶。D.亚寒带针叶林:主要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亚寒带针叶林又称泰加林,往往是由单一树种构成的纯林,群落结构简单,外貌非常特殊。此外,还有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等。(2)草原①分布:草原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②主要类型A.热带草原:热带草原位于干旱季节较长的热带地区,是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的植被,具有极其独特的群落外貌。热带草原所在地区分干湿两季,湿季植物生长茂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B.温带草原:温带草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通常以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如叶面积较小、叶片内卷等。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3)荒漠①分布:荒漠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②主要类型:热带荒漠、温带荒漠等。③显著特点: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为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荒漠植物有的叶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蒸腾;有的茎叶覆盖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热;有的长有肉质茎叶,以储藏水分。荒漠植物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取水分。知识点2 植被与环境1.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植物在生活过程中,始终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而环境必然影响到植物的各个方面。(2)植物的形态和生活机能,以及它们的分布等,都紧密地依赖于所生活的环境。2.环境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空间尺度 影响因素 对植被的影响大尺度 气候条件 热量 由于太阳辐射提供给地球的热量,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性差异,植被从赤道向两极形成带状分布水分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各地水分条件不同,植被由森林依次变为草原、荒漠中尺度 地形 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变化,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与此相应,植被出现垂直分带现象3.植被对环境的影响关键能力 定点破定点1 环境因素与植被形态、植被分布之间的关系1.环境因素影响植被的形态、分布,反过来植被的形态或分布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环境因素 植被形态或分布 指示作用热量 水平分布: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 不同温度带热量 垂直分布:热带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荒漠等 不同海拔水分 湿生植物 叶子硕大柔嫩,根系退化,茎内有孔,如莲、芦苇等 湿润环境旱生植物 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发达,叶面有蜡质层,茎粗大,如仙人掌、骆驼刺等 干旱环境光照 喜光植物 对光照需求量大,分布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森林上部的马尾松等 光照充足喜阴植物 对光照要求低,分布在阴暗处,如森林下部的地衣、苔藓等 光照不足土壤 酸性土壤:铁芒萁、茶树、马尾松等 酸性土壤碱性土壤:碱蓬等 碱性土壤环境污染 矮牵牛花能指示二氧化硫污染 二氧化硫污染2.植被影响环境(以森林为例)定点2 植被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的关系 植被的形成是以热量和水分为基础的,不同的植被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典例 下图为北半球陆地植被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1)图中序号代表的植被类型相同的是 ( )A.①⑥ B.③⑨ C.②⑤ D.④⑧(2)植被⑧对应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3)图中序号②⑧代表的两种植被类型差异较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C.土壤 D.地形坡度BCB信息提取 结合图中的纬度可判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分别代表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解析 (1)图中③⑨都代表温带落叶阔叶林。(2)图中⑧代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对应地中海气候。(3)图中②代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⑧代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两者差异较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条件,B正确;两地都为亚热带地区,热量差异不大,A错误;土壤不会造成植物叶片的特征差异,C错误;无法确定地形坡度,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docx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