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秘密* 启用前昭通市高一年级联合检测试卷 语 文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72分)(一)阅读Ⅰ (本题共 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了能源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日本电影《生存家族》便展现了人 类一瞬间失去能源的景象,不仅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无法继续,国家机关的各项设施也无法正常运 转,整个国家的发展也陷入停滞,人们的生活毫无幸福可言。当然,现代能源的缺乏并不会像电影中 所呈现的那样。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理克里孟梭曾说过,“ 一滴石油相当于我们战士的一滴鲜血 ”。 由此可见,对于各个国家来说,能源安全就代表着国家安全。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先进技术的出现让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极大改变,我们在关注这一时期 的历史时往往也会将注意力聚焦于技术层面上。但实际上,在工业革命的早期,真正决定一个国家强 盛与否的标志却是煤炭储备量,因为它可以决定一个国家能够开设多少工厂、生产多少武器装备,甚 至是拥有多少殖民地。从那时开始,能源储备量就成为决定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1846年,英国煤炭的年产量达到 4400万吨,英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产煤国。正是这些成千上万吨煤炭的燃烧,才成就了英国“ 日不落帝国 ”的美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对于能源的依赖从煤炭转向了石油。围绕着国家石油资源储量 的竞争使一些国家不惜铤而走险,甚至造成了世界性的灾难。由于中东地区的海上石油线已经完全被英国占据,德国为获取中东地区的石油来发展壮大其重工 业实力,希望建造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 柏林————巴格达 ”铁路。这一想法遭到了协约国塞尔维 亚和罗马尼亚的反对, 一时间德国的能源安全遭到了严重威胁,为了摆脱危机,德国选择通过战争手 段来解决,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同样受到能源问题困扰的还有日本。日本经济在 19世纪 时便开始快速发展,为了解决不断出现的能源问题,只得向海外寻求石油资源。面对此时美国对其采 取的石油禁运的政策,看不到希望的日本悍然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从而取得了太平洋海域的管制权。 这一举动让日本从其占领的东南亚油田获得了大量石油资源。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局的发展,后 加入的美国凭着强大的舰队在太平洋夺回制海权,日本失去了海上的石油运输线。且由于中国军民的 顽强抵抗,日本企图从陆路打通石油运输线的计划也宣告失败,日本彻底陷入能源危机之中,最终成 为二战中的战败国。煤炭和石油等非可再生能源的储量是有限的,经过人类的不断开采,虽然现在储量依然丰富,但早晚会出现能源枯竭。为了摆脱因为能源枯竭而步入毁灭的命运,人类正在不断寻找能够替代石油 和煤炭的能源。随着人类的不断探索,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已经被发现,并开始广泛应用 于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之中。这些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也延缓了气候变暖的趋势, 但是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对于石油等能源的依赖。作为比化石能源更加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将会在未来的国际能源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据国际能源 署预测, 203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全球发电总量中的占比将增加至 31%,可再生能源将成为电力行 业主要的发电来源。在这一时期,欧盟将会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而 2035年之后,中国将会成 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幅最大的国家,超过欧盟与美国的总和。国际能源机构的报告认为,中国的能 源结构将会逐步转换到清洁可再生能源方面。以水力、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引领的低碳装机容量将会迅 速增长,到 2040年将会占总装机容量的 60%以上。同时天然气的需求将会逐渐上升,到 2040年,天 然气在中国主要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将会从当前的不到 6%上升到 12%以上。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并不像日本等国家由于国土面积狭小而资源严重匮乏。虽然中国的煤 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有效利用率较低的现实致使当前仍然需要大量从外国进口煤炭。中国石油储 量丰富,但是开采难度较大,大量的石油依然需要从国外进口。中国在 2017年 3月就超越美国而成为 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由于原油价格已经与国际接轨,所以国内石油产业也面临较大风险。与此同 时,中国的石油工业还存在缺乏创新、技术实力较弱等问题,这些都将会对中国的能源安全造成不利 影响。在能源结构方面,虽然近几年中国正在不断扶持新能源产业,但现阶段石油和煤炭等碳基能源 依然是中国的主要消费能源。这些能源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在经济效益方面也无法匹敌 新兴能源。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的使用,更离不开与世界各国在能源方面的合作。 2013年,中国政府 创新性地提出推进“ 丝绸之路经济带 ”“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倡议,旨在从中 国出发,打造世界能源合作共同体,让世界的能源、先进的科技在合作共赢中为人类更好地服务。(摘编自陈玉新《一本书读懂世界经济》 )1. 根据文本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2023年主要能源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A. 总体上看,非可再生能源不如可再生能源增速快,但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然处于主力地位。 B. 可再生能源产品产量的总体增加,预示着可再生能源未来在我国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C. 人类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使之保持全面增长的态势。D. 可 再 生 能 源 得 到 利 用 ,除 了 有 环 保 、 经 济 效 益 高 的 优 势 ,也 顺 应 了 未 来 社 会 的 发 展 趋 势。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煤炭作为核心能源直接决定国家工业实力,英国凭借 4400万吨年产量成为 全球最大产煤国,为其“ 日不落帝国 ”的崛起奠定基础。B. 20世纪初,德国为获取中东石油修建“ 柏林一巴格达 ”铁路遭阻,日本因美国石油禁运偷袭珍珠 港,这些能源争夺战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导火索。C. 当前全球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虽已占发电总量的 31%,但仍无法完全替代石油、 煤炭等传统能源,能源转型任重道远。D.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目前煤炭石油占比仍超 60%,但计划到 2040年将清洁能源占比提 升至 60%以上,并通过“ 一带一路 ”深化国际能源合作。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克里孟梭观点的一项是(3分)A. 《孙子兵法》有云:“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B.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说:“ 石油是 20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经 济。 ”C.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 历史发展的动力在于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 ”D. 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 未来属于两种人:思考的人和劳动的人。 ”4. 请结合材料概括人类为解决能源危机已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4分)5. 如何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请根据文本进行概括。 (6分)(二)阅读Ⅱ (本题共 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常山战鼓 关仁山“ 志军,快关机器,顺风漂吧! ”船主薛仁贵喊着。薛志军调整着船的走向,望了一眼薛仁贵。 薛仁贵是薛志军的二叔,是正定县常山战鼓非遗传承人。可是,传承人也有遗憾。薛仁贵作为常山战 鼓传承人,没有了后代,只好传给侄子薛志军。河北常山战鼓与山西威风锣鼓、兰州太平鼓、开封盘鼓,并称四大名鼓。正定县是历史上“ 常山 郡 ”所在地,也是赵子龙的故里。县里常山战鼓比赛,薛仁仓和薛仁贵兄弟联手,拿过冠军。后来, 薛仁贵霸占了大鼓,亲哥俩就结仇了,不久薛仁仓气绝身亡。爹的去世,让薛志军恨上了二叔薛仁贵, 但他还记着爹的遗言,要把常山战鼓打下去,便从外地回来跟着薛仁贵打鱼。薛志军以前在外学过驾 船打鱼,手艺高,但他回来就想学打常山战鼓。薛志军收拾完船,天说黑就黑了。他想回家,身体却散了架。随即,薛志军翻出鼓槌,端详了一 阵。这鼓槌是薛家祖传,榆木上涂满红漆,雕刻着鱼鳞状的花纹, 一头系着红黄绿三色缨绸。薛志军 瞅着鼓槌,觉得自己应该学打鼓,他好像中了春天的邪。春风染了满舱的鲜活,叫人笑,催人野。早晨,薛仁贵的手机响了,村支书王子林叫他到村委会开会。中午时分,薛仁贵晃晃悠悠地回家了。“ 村支书让俺把元宝村的常山战鼓队鼓捣起来。 ”薛志军摩拳擦掌道:“ 二叔,既然村里有用处,您就带俺打鼓吧。 ”薛仁贵红着脸,咬牙说:“ 活人不把死人怪,俺不恨你爹了,二叔教你打鼓! 薛仁贵哼哧了两声,就带着薛志军去库房找大鼓,撩开一片发黄的苇席,大鼓露头了。薛仁 贵望着大鼓,眼神放光,与跑船的状态判若两人。在船上,他像患上了黄疸病似的,萎靡不振。 看见鼓,他眼里就立马有神,还嘿嘿地笑着。媳妇碗花递给他两个鼓槌,他忘情地敲响战鼓。他 清瘦的双腿,快速腾挪,挥舞的鼓槌,雷厉风行。薛仁贵精通常山战鼓技艺和套路,鼓槌摇在手 中,上下翻飞,像鲤鱼水中翻花,像海棠花绽放。鼓槌和彩绸,如万花筒一般,异彩纷呈,瞬间 变成神秘的精灵。薛仁贵打鼓打到最后的时候,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薛志军从小看爹打鼓,没有看过二叔打鼓。二叔果然有绝招,他的双臂很稳,手腕灵活, 胳膊往里一甩一甩,鼓槌笔直不弯,抖腕灵巧,鼓声重而清脆。二叔技艺明显超过爹了。此刻, 他对二叔刮目相看。薛仁贵手把手教薛志军打鼓,教他识别鼓谱,矫正他的姿势,打着打着,鼓的声音变了, 疲沓,松散。薛仁贵便让薛志军收了鼓槌,上前趴在鼓皮上一听,脸色骤变。鼓应镇的许家,是做鼓世家。战鼓被抬进许家院子里,准备用牛皮换鼓皮。薛仁贵最会选 皮子,皮焦黄,质韧,不薄不厚,放灯前一照,微微发亮。他抓着皮子吹了吹,嗡嗡成韵。鼓皮 装好,拉抻,抹平,再打一圈金色铆钉,薛仁贵捶了几下,嘿嘿地笑了。将修好的战鼓抬到船上,拿绿色苫布盖好,薛志军就开船了。他们准备连夜赶回元宝村。天暗了,河浊了。老船不停地左右晃动着。薛仁贵脸色发青,有一种不祥之感。他望着河流 子,心里念叨着菩萨保佑。老船像个没有灵性的棺椁,尽管吃水很浅,却呱嗒呱嗒地翻卷。黄雾 和湍急的河流子死死围困着他们,苍穹沉重地压在老船上。“ 二叔,您快回舱里!会被甩下去的!” 薛志军咆哮似的吼着。薛仁贵守着大鼓,俨然是鼓的守护神。河水涌上来,船板滑溜溜的,他小心翼翼地抓着船帮, 侧身倚着鼓。河面巨石撞出“ 哗” 一个大浪,老船嘎嘎裂响着,大鼓快速滑动,瞬间跌进波涛里。“ 志军,俺的鼓,俺的鼓———— ” 薛仁贵哑着嗓子喊。薛仁贵就要往河里跳,薛志军一把 没能拉住他。薛仁贵舞动着双手去抓鼓,滑溜溜,抓不住,又舞着胳膊,黑脑袋“ 咕嘟” 一下探 出水面,没喊出一声,被一排浪盖了下去。薛志军震颤了,忽然觉得四周有无数人的脸,向他发 出嘲弄和蔑视的讽笑。你这胆小之人,不配打常山战鼓。“ 二叔,俺救你!” 薛志军喊了一声,像泥鳅一样扎进大河里。河水疯了似的摇舞,薛志军 的身子被洪水撕得歪歪扭扭,耳鼓闹响。瞅见一个黑疙瘩,是二叔,薛志军死死抓住薛仁贵: “ 二叔,俺来了。 ” 薛志军的两条胳膊东一甩西一抓地划拉着薛仁贵。薛仁贵脸色惨白,嘴里吐 着水:“ 别管俺,去找大鼓。 ” 薛志军说:“ 好,俺先救上您,只要俺活着,鼓就跑不了。 ” 薛 志军将薛仁贵拖上船板,薛仁贵嘴里吐出一摊黄水,哽咽道:“ 鼓,那是咱薛家祖传的鼓啊! 刹那间,薛志军看见水里的鼓———大鼓被冲到河边,卡在一堆树杈上。薛志军没吭声,重新跳 进河里,拼命将大鼓推到船边。薛仁贵见到鼓,眼睛就亮了。薛志军麻溜地把鼓塞进舱里。薛志军见薛仁贵仍旧像癞蛤蟆似的躺在舱底板上,老脸干黄干黄的。薛志军嘿嘿地笑了。薛仁贵以为薛志军在嘲弄他,连连咳起来,咳嗽声难听,痰音咝咝,他声嘶力竭地说: “ 你 ……你! 薛志军不气不恼: “ 您爱咋骂咋骂,反正俺跟您学打鼓,还要跟您比试比试。 ” 薛仁贵显然受了刺激, 激动地道: “ 还敢跟俺叫板 ” 薛志军笑道: “ 二叔,俺没有,俺永远把您当师傅! ” 薛仁贵说: “ 你 小子还算有良心,自从教你打鼓那天,我就不恨你爹了。俺的老哥哥啊,咋说也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 俺把常山打鼓技艺,毫无保留传给你。你跟金枝生个孩子,薛家就有后了,战鼓就能传下去。 ” 薛仁 贵大声说。薛志军感激地望着二叔,很是开心。 马金枝做了炖鱼,提着回家里。薛志军躺在家里养伤,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看着他胸脯的伤,马金枝心疼地叹着气说: “ 志军, 你这么拼命,是不是准备鼓王争霸赛啊 ”“ 不,鼓王是二叔的。俺是他的学生。 ” 薛志军谦逊地说。马金枝笑了: “ 你呀,跟你爹一个脾气。 ” 她顿了顿, “ 不过二叔说得对,咱们是该要个孩子 了。 ”薛志军握住妻子的手,窗外的晨光透过窗帘,在地上投下温暖的光斑。远处传来隐约的鼓声,那 是早起练习的鼓队。常山战鼓的声音,将在这片土地上永远回响。(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薛仁贵与薛仁仓曾联手夺得常山战鼓比赛冠军,但因争夺大鼓反目成仇,薛仁仓气绝身亡。B. 薛志军回乡学习战鼓,既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是被薛仁贵的精湛鼓艺所吸引。C. 薛仁贵在船上时萎靡不振,但一见到鼓就精神焕发,表明他对常山战鼓有着深厚的情感。 D. 薛志军冒险救鼓,不仅是为了保住薛家的祖传大鼓,更是为了在鼓王争霸赛中获胜。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中对鼓槌的细致描写,如 “ 鱼鳞状的花纹 ” “ 红黄绿三色缨绸 ” ,增强了常山战鼓的文化韵味。 B. 薛仁贵打鼓时 “ 鼓槌摇在手中,上下翻飞,像鲤鱼水中翻花 ” ,运用比喻生动展现其高超技艺。C. 小说通过 “ 河水疯了似的摇舞 ” “ 黄雾和湍急的河流子 ” 等环境描写,渲染了紧张危险的氛围。 D. 薛志军与薛仁贵的冲突是小说的核心矛盾,作者采用倒叙手法,逐步揭示二人恩怨的根源。8. 文中薛仁贵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9. 小说以 “ 常山战鼓的声音,将在这片土地上永远回响 ” 结尾,有何意蕴 (6分)(三)阅读Ⅲ (本题共 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材料一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主,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曰: “ 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 于王何如 ” 使者复还报。王曰: “ 先生徐之,寡人请从。 ” 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 “ 寡人 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 王斗对曰: “ 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 敢直言正高一语文试卷 · 第 5 页(共 8页)谏。 ”宣王忿然作色,不说。有间,王斗曰:“ 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 焉。 ”宣王说,曰:“ 寡人愚陋,守齐国,唯恐失耘之,焉能有四焉 ”王斗曰:“ 否。先君好马,王 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 士。 ”宣王曰:“ 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 ”王斗曰:“ 世无骐驎騄耳,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俊、 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 ”王曰:“ 寡 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王斗曰:“ 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毅也。 ”王曰:“ 何谓也 ” 王斗曰:“ 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 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 曰不如爱尺穀也。 ”宣王谢曰:“ 寡人有罪国家。 ”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节选自《战国策 · 齐四》 )材料二:韩垣之齐,以策干齐王,王不用,韩垣怒出诽言,王闻而拘诸司寇,将杀之。田无吾见,王以语 之。田无吾曰:“ 臣闻娵萌学扰象而工。 北之义渠以扰象之术干义渠君义渠君不答退而诽诸馆馆 ,人 曰:‘ 非吾君之不听子也,顾无所得象也。 ’娵萌赧而归,医胡之魏,见魏太子之神驰而气不属也, 谓之曰:‘ 太子病矣,不疾治且不可救。 ’太子怒,以为谤己也,使人刺医胡。医胡死,魏太子亦病 以死。夫以策干人,不合而怨者非也。人有言不察,恚而雠之亦非也。臣闻之:江海不与坎井争萁清, 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硁硁之夫,何足杀哉 ”王乃释韩垣。(节选自《郁离子 · 卷二》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 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北之 A义渠 B以扰象之术C干D义渠君 E义渠君 F不答 C退 H而诽诸馆。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造,拜见,与《曹刿论战》 “ 公将战,曹刿请见” 的 “ 见” 意思相同。B. 延,邀请,与《桃花源记》 “ 众人各复延至其家” 的 “ 延” 意思不同。 C. 谢,道歉,与《鸿门宴》 “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的 “ 谢” 意思相同。 D. 属,嘱托,与《岳阳楼记》中 “ 属予作文以记之” 的 “ 属” 用法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王斗见齐宣王时以 “ 趋见与否 ” 论 “ 好势 ” 与 “ 好士 ” ,宣王迎之,王斗称自己生于乱世侍奉乱 君,宣王听后不悦。B. 王斗指出宣王有先君桓公好马、好狗、好酒、好色这四好,唯独不好士,宣王以 “ 当今无士 ” 辩 解,王斗予以反驳。C. 王斗以宣王做冠用工匠而治齐只用左右近臣为例,说明其忧国不如爱尺縠,宣王承认错误后选五 人任官,齐国大治。D. 韩垣献策齐王不被用而怒发诽言,齐王将其拘禁欲杀,田无吾以娵萌谤义渠君和医胡刺魏太子之 事 劝 王 , 王 释 韩 垣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2)夫以策干人,不合而怨者非也。14.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齐宜王和齐王对待谏言的态度有何异同。 (3分)(四)阅读Ⅳ(本题共 2小题, 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 15~16题。【注】①絢(qú ):量词, 犹“ 缕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张诗首句中“ 无机 ”和“ 有情 ”的均为蟋蟀,与三、四句在内容上形成分别照应的关系。B.“ 迎寒辛苦弄梭声 ”是说促织冒着严寒,不辞辛劳地发出梭子的声音,提醒和陪伴着织布人。 C. 王诗中的“ 金屏翠慢 ”一语双关,既形容促织华丽耀眼的笼子,也指富人居室富丽的环境。 D. 王诗第二句中的“ 醉 ”字形象刻画出富贵人家终日花天酒地却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生活状态。16. 张诗的“ 偏向贫家 ”与王诗的“ 只向贫家 ”意思基本相同,而寄托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6分)(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 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走在乡村寂静的小路上,小孔想起了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中的“ , ”两句诗,确实,留在少年记忆里的那狗吠、雄鸡不停啼唤的声音、图景让人一生难忘。 (2)考试前夕,部分同学有游乐想法和懈怠情绪,王老师引用《谏太宗十思疏》中“ , ”两句话,提醒大家要知分寸,善始终。(3)古典诗词中常用孤舟这一意象抒发情感,借此或表达漂泊无依之感,或抒发离愁别绪,或 表达理想与志向,比如“ , ”。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2题。“ 我第一次见到蓝喉拟啄木鸟的时候,心脏一下子停住了,呼吸也不敢呼吸。 ”这是一般人很 少能体验到的时刻,在观鸟者眼中,世界突然变得奇特。观鸟者,又称 Bi rder ,即以观察鸟类为爱好的人。近十年,上海涌现出一批观鸟爱好者,这 一切 A 。上海是一座和鸟类十分亲密的城市,它位于东亚一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这里有 泥沙堆积的滩涂,还拥有位于崇明东滩的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候鸟迁飞路径上一个重要的物高一语文试卷 · 第 7页(共 8页)资补给站。每年有数百万只鸟哗哗哗地从这条道上飞过,根据 2023年 3月公布的一份“ 鸟单 ”截至 20 22年 12月 31 日,上海记录“ 在册 ”的总共有 519种野生鸟类,占全国鸟类总数的 34. 6%。和北京的鸟种状况不同的是,这里真正的留鸟只占约 10%,剩下的 90%都是有迁徙习性的候鸟。其 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旅鸟————它们夏天不在上海繁殖, () ,每年,它们在上海停留的时间极为短 暂,观鸟的时机 B 。麻雀、白头鹎、乌鸫、珠颈斑鸠,被鸟友们称为上海城市鸟类中的“ 四大金刚 ”。在城市绿地看 到的鸟,多半是它们四种。它们分布极广,足迹遍布小区、公园、绿地,并不惧怕人类。如果你的家里 有一个废弃的花盆,放在合适的地方,就有可能会长出乌鸫来。花盆里看到一窝乌鸫崽子已经不是新鲜 事。作为“ 四大金刚 ”之一的乌鸫是个学舌的高手,长年累月的城市生活让它学会了如何模仿电瓶车的 报警声。作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指示物种,鸟类不会平白无故地增加或减少。 ① 突然新鸟种造访上海, ② 或是某种鸟类突然增多, ③ 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④ 对迁徙路线的忠诚写入了鸟类的基因, ⑤ 每年就只 会在某个地方经停。如果迷路,看上去短短四五十公里的距离就可能成为压死鸟类的最后一根稻草。18. 文中第一段写第一次见到蓝喉拟啄木鸟时的感受,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请以 “ 我第一次见到 ” 为 开头另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夸张;夸张恰当,表达流畅。 (4分)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4分)20. 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冬天也不在这里越冬 B. 他们也不在这里越冬C. 他们越冬也是在这里 D. 冬天越冬也是在这里 21. 与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他们公司的 “ 黑名单 ” 其实是内部预警系统。 B. 这份 “ 菜谱 ” 其实是一份化学实验步骤。C. 根据 2023年 3月公布的一份 “ 鸟单 ” 显示。 D. 上海记录 “ 在册 ” 的总共有 519种野生鸟类。22. 文中最后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 (4分)三、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汪国真在《旅行》中写道:“ 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而他在《风不能, 雨也不 ……》中又留下这样的思考:“ 心中有景,处处花香。 ”“ 远方 ”象征着对未知的探索与突破,而“ 心中景 ”则是自我内在精神的丰盈与发现。作为新 时代青年,你如何看待这种“ 向外追寻 ”与“ 向内探寻 ”的关系 请结合材料,围绕 “ 生命的远征与心灵的栖居 ” 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 ; 不 少 于 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阅读(72分)(一)阅读Ⅰ (本题共 5小题, 19分)1. (3分)C(“ 并使之保持全面增长的态势” 错误,由图可知,水电出现了负增长)2. (3分)B(德国修建铁路和日本偷袭珍珠港是能源争夺的案例,但 “ 直接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爆发 ” 表述绝对化,战争爆发是多重因素综合结果)3. (3分)B(克里孟梭的话语从战士保卫国家的角度,强调了能源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A项讨 论的是军事而非能源;C项是哲学观点;D项是关于未来发展的抽象论述)4. (4分)① 开发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减少污染并延缓气候变暖。 ② 国际合作:如中国 “ 一带一路 ” 倡议,推动全球能源合作共赢。 ③能源结构转型:中国计划到2040年将清洁能源占 比提至 60%以上。 (每点 2分,答出两点即可满分。共 4分)5. (6分)①提高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②增强创新意识,加大石油开发技术的研发力度。 ③改变能 源结构,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 ④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能源合作。 ⑤ 建立强大的军队,为国家能源 安全保驾护航。 (每点 2分,答对三点即可满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二)阅读Ⅱ (本题共 4小题, 18分)6. (3分)D(薛志军救鼓并非为了比赛,而是出于对家族传承的责任感)7. (3分)D(小说并未采用倒叙手法,而是按时间顺序展开叙事)8. (6分)①技艺精湛:打鼓时 “ 鼓槌上下翻飞” ,展现出高超的常山战鼓技艺,远超薛志军的父亲。②执着坚守:视战鼓为生命 ,冒险跳河救鼓,体现他对家族技艺的珍视。 ③ 性格复杂:曾因争夺 大鼓与兄长结仇,但最终放下恩怨,决心将技艺传给薛志军。 ④ 情感深沉:在船上萎靡不振,但 一接触鼓就精神焕发,表现他对战鼓的热爱。 (每点2分,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满分,言之成理 酌情给分)9. (6分)①象征文化传承。战鼓的声音代表常山战鼓这一非遗技艺的延续,寓意传统文化生生不息。②体现家族和解。薛仁贵与薛志军冰释前嫌,共同守护战鼓,象征着家族精神的传承。 ③ 寄托未 来希望。薛志军决心学习战鼓,并与妻子计划生育后代,暗示薛家鼓艺后继有人。 ④ 深化主题。 结尾以战鼓声作结,强化了 “ 传承 ” 这一核心主题,表达对传统文化未来的信心。 (每点2分,共 6分。答出三点即可满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三)阅读Ⅲ (本题共 5小题, 20分)10. (3分)BEG11. (3分)B(“ 延入” 与《桃花源记》 “ 延至其家” 的 “ 延 ” 均为 “ 邀请” )12. (3分)D(材料二中,并非 “ 医胡刺魏太子 ” ,而是魏太子因怒派人刺杀医胡,医胡死后,魏太子 也 患 病 而 死 。 选 项 将 事 件 中 的 主 客 关 系 颠 倒 )13. (8分)(1)大王的忧国爱民,还不如大王爱惜一尺绉纱那样真心。 ( “ 之 ” “ 若 ” 各 1分,语意通顺 2分)(2)用谋略向人求取任用,不被采纳就怨恨是不对的。 (“ 以 ” “ 非 ” 各 1分,语意通顺 2分)14. (3分)① 两人起初都因谏言不合己意而恼怒,但最终都能接受劝谏,改正错误。② 齐宣王通过王斗的尖锐批评醒悟,主动承认错误并任用贤士,体现其胸怀。 ③ 齐王是在田无吾以 类比说理后,意识到杀韩垣有失君王气度,才释放他,更多是权衡利弊后的妥协。 (每点 1分,共 3 分)【参考译文】 材料一王斗先生登门造访,求见宣王。宣王吩咐侍者接人。王斗说:“ 我赶上前去见大王是趋炎附势, 而大王主动来见我,则是求贤礼士,不知大王意思怎样 ”侍者回报。宣王赶紧说:“ 先生慢行,寡人 亲自来迎接! ”于是快步前去迎见王斗入宫。宣王说:“ 寡人不才,有幸得以事奉先王宗庙,管理社稷, 我平时听说先生能直言进谏,无所讳言。 ”王斗回答说:“ 大王听错了,我生于乱世,事奉昏君,怎么 能直言进谏 ” 宣王极为不快,不禁忿然作色。过了一会儿,王斗说:“ 先主桓公,有五样爱好,后来九合诸侯,匡扶周室,周天子赐给封地,承 认他为诸侯领袖。现在大王有四种爱好与先主相同。 ”宣王高兴了,但仍极力谦辞:“ 寡人才识疏浅, 治国安邦还担心力有不及,又怎能有先主的四样爱好 ” 王斗说:“ 当然有。先主好马,王也好马;先 主好狗,王也好狗;先主好酒,王也好酒;先君好色,王也好色;先主好士,王却不是那样。 ”宣王勉 强说:“ 当今世上没有优秀的人才,寡人如何喜爱他们 ” 王斗说:“ 当世没有骐骥、耳这样的骏马, 卢氏那样的良犬,大王的马匹、猎狗已经够多的了;当世没有毛嫱、西施一类的美女,可大王的后宫俱 已充盈。大王只是不喜欢贤士而已,那里是因为当世无贤士 ” 宣王说:“ 寡人忧国忧民,心底里就盼 望聘得贤士共治齐国。 ”王斗进一步说:“ 大王的忧国爱民,还不如大王爱惜一尺绉纱那样真心。 ”宣 王问道:“ 此话怎讲 ” 回答说:“ 大王做帽子,不用身边的人而请能工巧匠,原因何在 是因为他们手 艺高超,会做帽子。可是现在大王治理齐国,不问才德,非亲不用,故我私下以为在大王心中,国家社 稷不若一尺绉纱。 ”宣王顿悟,谢罪道:“ 寡人于国有罪。 ”于是,选拔五位贤士任职,齐国因而大治。(节选自《战国策 · 齐四》)材料二:韩垣来到齐国,用谋略向齐王求取官职,齐王没有任用他。韩垣愤怒地发出诽谤之言,齐王听闻后 将他囚禁在司寇那里,准备杀掉他。田无吾拜见齐王,齐王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田无吾说:“ 我听说娵萌学习驯象之术并精通此道。他到北方的义渠国,用驯象的技艺向义渠君求 取任用,义渠君没有回应。娵萌退下后在客馆中诽谤义渠君,客馆的人说:‘ 不是我们君主不听从您, 只是我国没有可以获得的大象啊。 ’娵萌羞愧地返回。医胡到了魏国,看到魏太子精神恍惚、气息微弱, 对他说 :‘ 太子生病了 ,不赶快治疗将无法挽救 。 ’太子发怒 ,认为医胡在诽谤自己 ,派人刺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第 2页(共4页)杀医胡。医胡死后,魏太子也因病而死。用谋略向人求取任用,不被采纳就怨恨是不对的。他人进言却 不审察,愤怒之下就报复,这也是不对的。我听说:江海不与浅井争论水的清澈,雷霆不与蛙蚓较量声 音的高低,像韩垣这样固执浅陋的人,哪里值得杀呢 ”齐王于是释放了韩垣。(节选自《郁离子 · 卷二》)(四)阅读Ⅳ(本题共 2小题, 9分)15. (3分)A(“ 与三、四句在内容上形成分别照应的关系 ” 错误,促织的 “ 无机 ” ,既表现在 “ 椒房 金屋何曾识” ,也表现在 “ 偏向贫家壁下鸣” )16. (6分)① 张诗 “ 椒房金屋何曾识,偏向贫家壁下鸣 ” 的意思是:蟋蟀不到豪门富贵人家的居室, 偏偏在贫穷人家墙壁下鸣叫,因为它知道富贵人家是不亲自织布的。 一方面表达了对贫穷人家劳 而无获的同情,一方面表达了对豪门富贵人家从不亲自纺纱织布,却身穿绫罗、不劳而获的批判。②王诗中,促织沉醉于富贵家庭富丽堂皇的环境中,却不断催促贫苦人家赶快织布,不知道贫苦 人家中已经没有多少丝可以织了。诗人通过对促织的 “ 埋怨 ” ,表达了对豪门权贵贪图享受及压 榨百姓的控诉。 (每点3分,共6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 6分)17. (1)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3)示例一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示例二: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杜甫《登岳阳楼》) ;示例三: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 (其一)] ;示例四: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每空 1分。凡错、漏、多字,该空不得分。 第 3小题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亦可给分)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18. (3分)示例:我第一次见到偶像余华老师的时候,想喊声 “ 余老师好 ” ,却仿佛喉咙被千斤巨石 堵住,声音小得连自己也捕捉不到。 (使用夸张手法 1分,夸张使用恰当 1分,语意完整、表达 流畅 1分。共 3分)19. (4分)示例:A. 有迹可循 B. 稍纵即逝(每个成语 2分,共 4分)20. (4分)A(“ 旅鸟 ” 后的破折号表示后文是对 “ 旅鸟 ” 的解释说明,根据 “ 旅鸟 ” 的特性及 “ 它们 夏天不在上海繁殖” 一句,可知此处应填表示旅鸟冬天也不在上海过冬的句子,从上一句的叙述 来看,此句可承前省略主语 “ 他们” ,对应上句的 “ 夏天” ,统观句子意思,该说 “ 冬天也不在 这里越冬” )21. (3分)D(画线句子中的引号用法为表特殊称谓。A、 B、 C三项皆表示特殊含义,D项中也表示特 殊称谓,故选 D)22. (4分)第① 句,应将 “ 突然 ” 移到 “ 新鸟种 ” 的后面。第⑤ 句,应在 “ 每年 ” 前添加主语 “ 它 们” 。 (第①句语序不当,第⑤句成分残缺。指出序号正确各得 1分,修改正确各 1分。共 4分)三、写作(60分)23. (60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基础等级 内容 w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表达如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发 展 特 征 深刻 丰富 较深刻 较丰富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等 级 如 分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说明:(一)基础等级评分, “ 题意 ” 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 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 “ 符合题意 ” 。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 (“ 发展等级 ” 不给分)。(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 “ 特征” 4项 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1. 深刻: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 丰富: (4)材料丰富(5)论据充足(6)形象丰满(7)意境深远3. 有文采: (8)用词贴切(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4. 有创意: (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特征(三) 名句引用不合要求的,酌情扣分。(四)缺标题扣 2分;不足字数,每少 50字扣 1分;每一个错别字扣 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 3分; 标点错误多酌情扣 1~2分。(五)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 “ 基础等级 ” 在第四等之内评分, “ 发展等级 ” 不给分。 【参考立意】1. 远征以破茧,栖居以成蝶2. 心有桃花源,何处不青山3. 无远征之勇,栖居易成牢笼;无栖居之智,远征终是流浪4. 远征为舟,栖居为岸5. 远征是地图,栖居是指南针 【评分建议】一类文(50- 60分) :能建立 “ 远征一栖居 ” 的有机联系,能用充实的论据材料展开论证。例如张謇 “ 实业救国 ” 的双向奔赴,体现历史纵深感。二类文(42- 49分) :能并列分析两种态度,但缺乏深层整合,如仅对比 “ 徐霞客游记 ” 与 “ 陶渊明归 隐 ” 。三类文(36- 41分) :单方面赞美 “ 远方 ” 或 “ 心中景 ” ,未触及矛盾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