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6.适合我国引种蔓越莓的地区是
江安吉的“宋的白茶”非遗茶空间,从采摘到制作,让人们体验非遗制茶的过程。据此完
A江苏
B.江西
C.甘肃
D.黑龙江
成9.10题.
“澜湄快线”是中老铁路(中国昆明一老挝万象)开通的冷链货运专列。自运营以来,
9。下列项目能与安吉“宋韵白茶”非遗茶空间联动开发且融合度高的是
高一地理
东南亚水果运输成本较传统陆运降低60%,国内市场终端价格下降30%,北京、上海等城
A.瓷器制作
B.年画绘制
C.蜡染体验
D.茶书坊
市榴莲上架频次从每周2次增至每日补货。2025年5月以来,通过中老铁路运输的热带水
10.非贵茶空间对风域发展的主要影是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果总量已是63万吨。图1为“润湄快线”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A,降低文化神击B.提升品牌价值
C.提高茶叶销量
D.带动文化消费
学校
注意事项:
广东省黄埔区城镇空间结构规划构建“一带、双廊,三城一岛”格局(图2):“一带”
1.答卷前,考生须在答题卡和试题卷上规定的位置,准确填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
98E
102E
106E
珠江高质量发展带“黄金岸线”,串联历史古韵与现代风貌的国际滨水区;“双廊:科技
姓名
并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确认无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创新走库与产业创新走廊,沿广州活力创新轴布局,串联知识密集型产业组团;“三城一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岛”:中新广州知识城(国家知识中心)、广州科学城(科技创新核心)、广州海丝城(国
考号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昆明
际合作枢纽)、广州国际生物岛(生物技术高地),形成“战略互动、空间互联、产业互补”
各题日规定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或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的空间布局。据此完成1112题.
一、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越南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重庆2023年户籍人口约3200万,《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
河内。
下简称规划)指出,到2035年,重庆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式陵山区三大
区域将承载3600万人口容量的生产生活空间。规划2035年全市城镇化率约80%,中心城区
城镇化率约95%。据此完成1-3题
1.重庆《规划》承载3600万人口容量的生产生活空间,反映出三大区域人口容量
A.具有不确定性
B.是人口数量的极限
泰国
C.由资源量决定
D.与区域承载力相关
2.
与周边省份相比,重庆吸引人口迁入的优势条件是
A.气候条件更优越
B.土地资源更丰富
C.经济发展水平高
D.交通联系更便捷
柬埔寨河
3.重庆在规划时间内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
金边
A.资源环境压力变小
B.乡村衰退的风险
C.城镇化的持续增速
D.明显的再城镇化
图】
蔓越莓树原产北美地区,为多年生低矮灌木,造合生长在冷湿酸性泥炭土的沼泽或湿
7.北京、上海等城市水果店榴莲上架频次从每周2次增至每日补货,反映了
地中。蔓越莓采收有“干收“水收”两种方式。“干收”指人工采摘,“水收”指机械水车
A,冷裤物流配送效率提升
B.区域间交通网密度增大
在田间将漂浮在水面的蔓越莓果实聚集起来,通过传送带或水泵输送至采收船上完成收集。
C.城市消费水平持续增大
D.热带水果种植周期缩短
据此完成46题。
8。中老铁路运输的热带水果总量的持续增长,其经济意义主要体现在
4.酸性泥炭土适合蔓越莓生长可能是因为
①促进东南亚水果专业化种植
②降低东南亚水果的出口关税
A.利于根系呼吸
B.肥力较弱
③推动中老铁路货运技术升级
④缓解国内水果市场供需矛盾
温粉器
C.含水量比较低
D.抑制虫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图2
5.与“干收”相比,蔓越莓“水收”方式的优势在于
近年来,“非遗茶空间”在多地兴起,这类空间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制茶技艺、
11,黄埔区“三城一岛”的空间布局体现了城市功能分区的
①提高采收效率
②减少果实损伤
③降低人力成本
④延长果实保鲜期
茶俗仪式)与现代商业、文化体验相结合。在其空问内要求联动至少两项非遗项目,将非
A.多核心模式
B.扇形模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遗项口的传撸、体验与茶室经营活动相融合,形成具有区城特色的非遗茶生活形态。如浙
C.同心圆模式
D.创新模式
高一地理第1页(共6页)
高一地理第2页(共6页)
高一地理第3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