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强化练6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蒙冀交界处的农牧交错带和内蒙古荒漠草原均属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区。近年来,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增强。农牧交错带通过采取轮牧禁牧、禁止滥垦草地等治理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近年来,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变化的原因是( )A.土壤颗粒变细 B.降水更加均匀C.地表坡度减小 D.植被覆盖增加2.农牧交错带的治理有利于( )A.合理利用土地 B.延长牧草生长期C.增强地表反射 D.改变农作物熟制 某研究小组对黄土高原的黄土峁坡地进行大台田、隔坡梯田、大鱼鳞坑三种模式的改造试验。下图示意同一黄土峁坡地治理工程完成后第10天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3.图中所示大台田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土层厚度小,储水空间有限B.植被覆盖面积大,水分吸收多C.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D.地形垂直坡面大,水分流失快4.一次降雨过后,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的可能是( )A.原始黄土坡 B.大台田C.大鱼鳞坑 D.隔坡梯田 松嫩平原西部有大面积盐碱化湿地。平原深层地下水中含大量盐类物质,强烈的蒸发使地下水通过岩层松散空隙上升,引起土地的盐碱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当地的土地盐碱化。为了治理盐碱化湿地,科技人员研发了“稻—苇—鱼”系统,可有效改善土地盐碱化问题。下图为盐碱湿地组成及利用方式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5.与沼泽区和湖泡区相比,草甸区盐碱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地下水多 B.蒸发旺盛C.地势较高 D.地表水少6.轻、中度盐碱化草甸土种植水稻对抑制盐碱化的作用是( )A.水稻根系吸收地下水,降低水位B.水稻吸收表土中的盐分C.水稻田抑制地下水上升D.水稻土可以中和盐分 河套平原某灌区的耕地与盐荒地相间分布,地下水多年平均埋深为1.68 m,可自由流动。每年6月耕地灌溉时,耕地和盐荒地的表层土壤(土层深度0~40 cm)和深层土壤(土层深度大于40 cm)含盐量均发生变化。秋季农作物收割后,要对耕地和盐荒地一起灌水(简称“秋浇”)。下图示意该地6月灌水前后耕地和盐荒地土壤含盐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7.6月耕地灌水后,图中表示相邻盐荒地的土壤含盐量变化曲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8.与仅耕地“秋浇”相比,盐荒地“秋浇”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土壤肥力 B.抑制杂草生长C.腾出空间储盐 D.改善土壤墒情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毛乌素沙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南部和陕北榆林一带,地表第四纪沙性沉积物深厚,面积达1.4万多平方千米,公元5世纪前这里曾是良好的牧场。榆林市地处横山与驼峰山间榆溪河两岸,历史上被称为“驼城”,意为沙漠之城。公元5世纪后,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毛乌素沙地成为我国四大沙地之一。下图示意毛乌素沙地位置。(1)分析公元5世纪前毛乌素地区牧场良好的自然原因。(6分)(2)说明在公元5世纪后毛乌素沙地的历史形成过程。(6分)(3)推测陕西省榆林市历史上被称为“驼城”的主要原因。(6分)(4)自1959年以来,毛乌素沙地经过60多年的沙漠治理工程,沙地面积减小。简述自1959年以来我国在毛乌素沙地治理过程中可能采取的措施。(8分)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1.D 若土壤颗粒变细,则更容易被侵蚀,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应减弱,A错误;内蒙古荒漠草原降水量少且集中于夏季,其降水没有变得更加均匀,B错误;地表坡度减小,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增强,但近年来其地表坡度不会有明显变化,C错误;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覆盖增加,会使得地表径流减弱,导致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增强,D正确。2.A 根据材料可知,农牧交错带的治理措施主要有轮牧禁牧、禁止滥垦草地等,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A正确;牧草生长期与气温(热量)有关,农牧交错带的治理不能延长牧草生长期,B错误;农牧交错带的治理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地表反射率可能降低,C错误;农作物熟制与积温有关,农牧交错带的治理不能改变农作物熟制,D错误。3.C 大台田模式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是其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C正确。4.B 大台田模式土层开挖面积大,地面平整,降水后不易形成径流,利于水分下渗,故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B正确。5.D 由材料可知,与沼泽区和湖泡区相比,草甸区的地表水较少,当水分少而蒸发旺盛时,使得含盐量高的深层地下水进入表层土体,引起土壤盐分积累,进而导致草甸区盐碱化严重,D正确、A错误。沼泽区、湖泡区与草甸区的蒸发量都较大,但沼泽区和湖泡区由于地表水分较多,盐碱化较轻,B错误;地势较高对地表水分具有影响,但不是造成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原因,C错误。6.C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分析思路 结论水稻根系主要吸收的是土壤表层的水分,难以吸收地下水 A错误水稻对表土中盐分的吸收作用有限,不能起到抑制土地盐碱化的效果 B错误种植水稻需要大量引水灌溉,从而形成稳定的水层,与湖泡区类似,稻田里稳定的水层可以抑制地下水上升,从而减少地下盐分上移积聚 C正确水稻土不能中和盐分,需要通过对稻田进行灌排水才能将土壤中的盐分淋洗和排出 D错误7.D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与曲线③④相比,曲线①②所示地表土壤含盐量低,应为耕地土壤含盐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A、B错误。曲线③④所示地表土壤含盐量很高,应为盐荒地土壤含盐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6月耕地灌水后,灌溉的水分将地表盐分带至土壤深层以及附近盐荒地,使耕地土壤含盐量总体下降、盐荒地土壤含盐量上升,曲线④符合,故选D。8.C 盐荒地不种植农作物,盐荒地“秋浇”的主要目的不是提高土壤肥力,A错误;盐荒地“秋浇”利于降低表层土壤含盐量,利于杂草生长,B错误;耕地与盐荒地相间分布,盐荒地“秋浇”主要是为了降低盐荒地表层土壤含盐量,为次年储存耕地盐分腾出空间,C正确;改善土壤墒情是耕地“秋浇”的目的之一,不是盐荒地“秋浇”的主要目的,D错误。9.答案 (1)降水较多,适宜牧草生长;河湖较多,牧场水源充足;野生食草动物少,草原保存完好;等。(2)地表物质以第四纪沙性沉积物为主,土质疏松;公元5世纪后当地人口增多,农牧活动频繁,草场破坏严重,沙层裸露;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经风力搬运形成沙地。(3)榆林市地处山地鞍部,东、西地势高;历史上榆林市北部地区沙地广布,骆驼数量多;榆林市地处我国南北商贸中转站,骆驼为当时穿越沙漠最主要的运输工具;等。(4)植树造林,构建防风林带,阻止沙丘移动;运用草方格固沙技术,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以固定流沙;修建引水渠至沙丘顶部分流,逐层拉平沙丘,种植耐旱植物固沙;引洪水淤漫,表面垫层好土,施肥耕种固沙;改善耕作技术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实施封沙育草,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植被;确定合理载畜量,控制放牧规模;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态保护意识;等。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公元5世纪该地气候较为湿润,降水较多,适宜牧草生长;结合图分析可知,毛乌素沙地所处地区,河湖较多,牧场水源充足;野生食草动物少,对草场破坏较小,草原保存完好;等。(2)结合材料可知,毛乌素沙地地表物质以第四纪沙性沉积物为主,土质疏松;公元5世纪后当地人口增多,农牧活动频繁,牲畜啃食草场,草场破坏严重,沙层裸露;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经风力搬运形成沙地。(3)根据题意,分析如下:(4)自1959年以来我国在毛乌素沙地治理过程中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植树造林,构建防风林带,防风固沙,阻止沙丘移动;运用草方格固沙技术,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以固定流沙,减弱沙丘流动;实施封沙育草,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植被;修建引水渠至沙丘顶部分流,逐层拉平沙丘,提升沙丘土壤含水量,种植耐旱植物固沙;引洪水淤漫,表面垫层好土,施肥耕种固沙;针对还未沙化的土地,改善耕作技术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减弱沙化风险;确定合理载畜量,控制放牧规模,减少牲畜对草场的破坏;控制人口增长,保持合理人口容量,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态保护意识;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