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认识区域 增分测评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认识区域 增分测评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第一章 认识区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反季节蔬菜,是指在一般地区因热量条件限制而无法正常栽培的季节内,利用特殊环境资源或采取保护性措施进行生产的蔬菜。云南地理环境独特,被誉为冬季的“天然温室”、夏季的“天然凉棚”,是我国最大的多种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下图为“云南反季节蔬菜产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Ⅰ—Ⅲ区域(  )
A.有明确的边界  
B.区域内部的自然特征完全一致
C.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  
D.为发挥不同的区域优势而划分
2.反季节蔬菜外运,从根本上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具有(  )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关联性  D.开放性
  2021年10月12日,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正式宣布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首批五个国家公园属于我国四类主体功能区中的(  )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C.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4.三江源国家公园所在区域(  )
A.雪山冰川广布  B.以丘陵地貌为主
C.四季变化明显  D.植物资源丰富
  “小巨人”企业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小巨人”企业集聚的首位区域。下图为长三角地区“小巨人”企业空间分布示意图。研究发现,通信设备、计算机及高技术制造业“小巨人”企业分布具有明显的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偏向。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长三角地区是“小巨人”企业集聚的首位区域,主要得益于其(  )
A.经济较为发达  B.能源资源充足
C.地租价格较低  D.土地资源丰富
6.江苏、安徽的西北部地区“小巨人”企业集聚程度均较低,共同原因是(  )
A.地形较为崎岖  B.环境污染较严重
C.矿产资源短缺  D.距中心城市较远
7.高技术制造业“小巨人”企业分布具有明显的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偏向,有利于(  )
A.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B.形成协同集聚的格局
C.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D.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
  “中四角”(如下图所示)以武汉为中心城市,以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我国中部经济发展地区,以浙赣线、长江中下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向东、向南分别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和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武汉向南昌输入的经济发展要素主要是(  )
A.科技、资金  B.资源、劳动力  
C.科技、资源  D.资金、劳动力
9.“中四角”工业化快速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B.提高区域环境质量
C.降低农业生产总值  D.区域人口大量外迁
  “飞地经济”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模式,飞出地、飞入地及飞入地周边镇区之间相互合作,互利共生。位于广东英德的广德产业园(广德园)是广东省最早实施两地共建共管的“飞地经济”园区,目前已建立起内外部的产业关联(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当前,广德园与周边镇的产业联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市政基础设施落后  B.关键材料无法自产
C.物流服务依赖广州  D.产业链协作联系弱
11.现阶段广德园“飞地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  )
①推动园区产业全过程创新
②完善园区物流服务配套
③重点加强周边镇与广州联系
④统筹配置园区与周边镇的资源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下图所示区域是全球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开发强度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该区域被分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保育发展区(在生态保护中适度发展经济的地区)三个区域(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保育发展区分别对应(  )
A.T1、T2、T3  B.T2、T1、T3
C.T1、T3、T2  D.T2、T3、T1
13.与T1、T2区域相比,T3区域(  )
A.自然环境更优越  
B.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C.劳动力资源更丰富  
D.生态保护更优先
14.为实现T1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扩大本地市场  B.调整产业结构
C.发展水陆交通  D.提升城镇化水平
  2021年12月8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下图为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示意图,图中相同底纹为结对市、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促使沪苏浙有关市、区与皖北地区各市结对合作帮扶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政策  D.资金
16.江苏省南京市与安徽省滁州市结对合作帮扶最具优势的条件是(  )
A.空间位置邻近  B.自然环境相同
C.发展水平相当  D.文化习俗相近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大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自然景源是以自然元素为核心的景观空间,包括水体、林地、草地等要素。人文景源是能表征人类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宾州镇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流域宾县内,呈现北平原、南丘陵“五分半水、四分半田”的自然风貌特征。宾县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其历代农耕、游牧,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宾县宾州镇作为全国千强镇,其现代化城镇建设、产业更新与经济建设引发景源空间重组。下图示意宾州镇自然景源扩张阻力面阻力值分布。
(1)简述宾县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6分)
(2)分析宾州镇自然景源扩张阻力面阻力值高的原因。(4分)
(3)说明宾州镇城镇化和经济建设对自然景源产生的影响。(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广东、广西两省级行政区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也存在差异。共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规划目标以推进协同发展为主线,加快西江沿岸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下图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简图。下表示意广东、广西两省级行政区不同年份的经济指标。
地区 年份 地区生产 总值/亿元 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人均地区生 产总值/万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广东 1980 249 33.2 41.1 25.7 4.80
2022 129 119 4.1 40.9 55 10.19
广西 1980 97.33 45.3 31.6 23.1 2.78
2022 26 301 16.2 34 49.8 5.22
(1)简要说明广东、广西两省级行政区的地势特征。(4分)
(2)说明广东、广西两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6分)
(3)简析广东、广西在共建“珠江—西江经济带”中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福建的厦门、漳州、泉州经过多年发展,区域经济差异逐步缩小,各市加快发展其优势产业。2020年4月底,闽西南协同发展会议提出厦漳泉近、中、远期目标:2020年已达成近期目标,即形成各市间1—2小时交通圈;2025年基本形成厦漳泉都市区同城化格局;2035年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都市圈。在最新规划方案中,闽西南将形成“一核三湾两带两轴”的协同发展格局。
(1)据图说明厦漳泉城市群不同发展区的发展方向。(6分)
(2)分析厦漳泉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3)提出厦漳泉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措施。(8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1.D 一般行政区域具有明确界线,自然区域没有明确界线,A错误;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但区域内部的自然特征不可能完全一致,B错误;图中Ⅰ—Ⅲ区域属于相同层次的不同区域,C错误;图中Ⅰ—Ⅲ区域是云南反季节蔬菜的三个不同产区,是为发挥不同的区域优势而划分的,D正确。
2.A 云南地理环境独特,是我国最大的多种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反季节蔬菜外运,从根本上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因为不同区域之间热量、水分差异,导致农作物类型存在差异,A正确;反季节蔬菜外运并不能体现区域的整体性、关联性和开放性,B、C、D错误。
3.D 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首批国家公园属于禁止开发区域,D正确。
4.A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雪山冰川广布,A正确;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B错误;海拔高,气温低,四季变化不明显,C错误;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植物资源不丰富,D错误。
5.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三角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科技创新水平高,交通便利,是创新资源研发投入与成果集聚的高地,使其成为“小巨人”企业集聚的首位区域,A正确;长三角地区能源需求大,能源资源较为短缺,B错误;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程度高,土地资源较为短缺,地租价格较高,C、D错误。
6.D 由图可知,江苏和安徽的西北部地区距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中心城市较远,受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较弱,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小巨人”企业入驻的吸引力较弱,导致这些地区“小巨人”企业集聚程度较低,D正确;与地形、环境、矿产资源无关,A、B、C错误。
7.B 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往往是都市圈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技术流、人才流等的交汇中心,高技术制造业“小巨人”企业分布偏向中心城市、省会城市,有利于形成协同集聚的格局,能够加强企业间的分工合作,共享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小巨人”企业的发展,B正确;高技术制造业“小巨人”企业分布偏向中心城市、省会城市不利于形成地方特色品牌效应,A错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是政府的职能,C错误;高技术制造业对廉价劳动力需求很少,D错误。
8.A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向经济发展滞后地区输入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武汉为“中四角”中心城市,南昌为副中心城市,因此,武汉向南昌输入的经济发展要素主要是科技、资金等,A正确。经济相对滞后地区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输入的多为劳动力、资源等,B、C、D错误。
9.A “中四角”工业化快速发展会促进与之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区域环境质量,吸引大量人口迁入,A正确,B、D错误。工业化快速发展会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降低农业的比重,但农业生产总值会提高,C错误。
10.D 读图可知,广德园为飞地园区,图示飞地园区与飞入地周边镇的联系为弱联系,说明产业链协作联系弱,D正确;周边镇市政基础设施相对完善,A错误;关键材料由飞出地广州生产,B错误;物流服务依赖广州不是广德园与周边镇的产业联系存在的主要问题,C错误。
11.C 图示飞地园区目前主要承担初级加工、中间品加工和组装制成品等环节,而研发设计、物流销售、核心原材料的生产能力不足,不适合推动园区产业全过程创新,①错误;“飞地经济”涉及广德园与广州及周边镇之间的联系,应完善园区物流服务配套,降低物流成本,②正确;重点加强周边镇与广州联系对广德园“飞地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作用不大,③错误;飞地园区与飞入地周边镇的联系为弱联系,应统筹配置园区与周边镇的资源,加强协作联系,从而促进广德园“飞地经济”高质量发展,④正确。故选C。
12.A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T1主要位于东欧平原,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综合实力较强,经济规模较大,内在经济联系紧密,区域一体化基础较好,故为优化发展区;T2主要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中国东北平原及邻近地区,分布有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等工业区,具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故为重点发展区;T3主要包括蒙古高原和中西伯利亚高原部分地区,其中蒙古高原存在大量的无人区,生态保育是其主要功能,呈现较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中西伯利亚高原经济发展滞后,同时生态环境脆弱,应加强生态保育和环境治理,故为保育发展区。故选A。
13.D 由上题分析可知,T1、T2区域经济基础较好,人口较多,劳动力资源更丰富,B、C错误;T3为保育发展区,生态环境整体比较脆弱,生态保护更优先,A错误、D正确。
14.B T1地区为传统工业区,为实现T1地区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B正确;该地区为发达地区,本地市场广阔,交通条件较好,城镇化水平高,A、C、D错误。
15.C 由材料“国家发改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可分析出,促使沪苏浙有关市、区与皖北地区各市结对合作帮扶的主导因素是政策,而市场、技术、资金等均不是主导因素。故选C。
16.A 由左上图和右上图在南京和滁州处的省级界轮廓可知,南京和滁州两地空间位置邻近,在合作帮扶过程中,地理位置优势更为明显,A正确;自然环境、文化习俗等不是最具优势的条件,B、D错误;南京和滁州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C错误。
17.答案 (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分)降水丰富,河流发育;(2分)气温季节变化大,夏季温暖,冬季寒冷。(2分)
(2)宾州镇位于北部平原地区,人口集中,人文景源发展快;(2分)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对自然景源的争夺激烈。(2分)
(3)导致自然景源破碎化,连通性降低;(2分)自然景源被严重占用,自然景源面积萎缩;(2分)对自然景源的污染严重,自然景源发挥的生态效应下降。(2分)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宾县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流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呈现北平原、南丘陵“五分半水、四分半田”的自然风貌特征,说明地形平坦,地势起伏小,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降水丰富,河流较多,径流量较大。(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宾州镇作为全国千强镇,其现代化城镇建设、产业更新等人文景源占用自然景源,对自然景源争夺激烈;宾州镇地形以平原为主,经济发展速度快,人文景源发展速度快,对自然景源的发展形成阻力。(3)结合题意,分析如下:
18.答案 (1)广东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2分)广西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2分)
(2)与广西相比,广东经济发展速度快,(2分)经济发展水平高,(2分)产业结构层次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高)。(2分)
[或分别表述两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层次)]
(3)广东市场广阔,资金充足,技术先进。(2分)广西铝土、锰、水能等资源丰富,可提供原料和能源;廉价劳动力资源充足;土地价格较低。(2分)两省级行政区可共同培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广西可承接广东部分产业转移。(2分)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广东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说明地势北高南低;广西河流大多自西北向东南流,说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广东、广西两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可以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三大产业产值比重等方面进行分析。
(3)广东、广西在共建“珠江—西江经济带”中各自具备的优势:广东经济发达,市场广阔,资金充足,技术先进;而广西资源丰富,如铝土、锰、水能等,可以提供原料和能源,还拥有较多廉价的劳动力,并且土地价格也比较低。此外,两省级行政区还可以从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交流等方面扬长避短,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19.答案 (1)都市核心区是城市建成区,主要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2分)厦漳泉都市区距市中心较远,应主要发展县、乡镇企业和城郊农业;(2分)生态保障区位于武夷山区,是厦漳泉城市群的水源地,应保护环境和倡导绿色发展。(2分)
(2)三地经济差异逐步缩小;区域内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和产业分工较为合理;东部沿海多港湾,便于对外联系。(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3)兴建产业园区、打造创新平台;建立共同市场,促进城市功能优势互补;完善交通网络,提高城市互通能力;推动公共服务业发展,加大居民社会保障;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绿色发展。(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8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都市核心区位于沿海地带,自然条件较好,属于该都市圈的核心地区,产业发展条件良好,应主要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厦漳泉都市区位于都市核心区的外围,属于乡镇地区,宜发展保障都市发展的产业,如蔬菜、花卉等;根据所学区域地理知识可知,生态保障区位于福建省西部的武夷山区,作为都市区的生态屏障,其发展应注重环境保护。(2)厦漳泉城市群协同发展即厦门、漳州、泉州三城一体化发展,其协同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可根据材料信息及图示从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方面分析。(3)厦漳泉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措施应从其同城化的目标出发。根据材料可知,厦漳泉同城化发展的中期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厦漳泉都市区同城化格局;远期目标是到2035年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都市圈。因此为实现其目标应从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采取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