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下图为中国人口密度及胡焕庸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植被 B.地形、土壤 C.地形、气候 D.土壤、植被
2.甲省人口密度与周边省份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矿产 B.经济 C.地形 D.气候
2020年我国人口第七次普查数据显示,广东外来人口总规模高达2962万人。下图为2020年我国人口第七次普查广东外来人口来源占比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广东外来人口( )
A.主要来自南方地区 B.迁移形式和目的单一
C.迁移规模较小 D.以有组织的迁移为主
4.广西迁入广东人口比河南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空间距离 C.环境差异 D.政策因素
5.外来人口对广东带来的影响是( )
A.提高城镇化水平 B.缓解人地矛盾
C.解决老龄化问题 D.减轻管理压力
下图为2018年张家口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图。指数越大,承载力越高。完成下面小题。
6.制约张家口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能源资源 D.大气环境
7.提高张家口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措施是( )
A.改善大气环境 B.降低消费水平 C.实施南水北调 D.扩大对外开放
蛇口位于广东省深圳市西南部的半岛上,西濒珠江口,东隔深圳湾与香港相望。图1为20世纪80年代蛇口图,图2为2015年蛇口图。完成下面小题。
8.20世纪80年代,蛇口地区土地类型扩张最明显的是( )
A.农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 D.商业用地
9.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15年蛇口( )
A.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界线 B.传统工业区多向外地迁移
C.以住宅和农业生产区为主 D.商业网点分散且规模较小
10.蛇口地区内部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内在动力是( )
A.经济发展 B.政策调整 C.人口迁移 D.环境变化
吊脚楼是湘西地区非常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下图为湘西吊脚楼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吊脚楼底部以木柱支撑,前面的木柱插在江水里,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 )
A.追求视觉美感 B.方便生活取水 C.充分利用空间 D.便于就地取材
12.能体现该地民居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是( )
A.坐北朝南利于采光 B.屋顶平坦利于晾晒
C.高脚楼房防潮通风 D.墙体稳重抵御山洪
13.该民居建筑体现的地域文化是( )
A.遵循自然,巧遇取舍 B.自由开放,文化包容
C.上下尊卑,长幼有序 D.御外凝内,内向含蓄
20世纪70年代,甲国实施“小麦自给”计划,大规模种植小麦。2016年起,该国政府宣布全国禁止小麦种植,国内小麦全部依靠进口。下图为该国大规模种植小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限制该国小麦种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水源 D.地形
15.影响该国小麦种植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市场 C.技术 D.政策
16.该国农业发展的可行措施是( )
A.扩大畜牧业规模 B.扩大种植业面积
C.大量开采地下水 D.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20世纪70年代上海某石油化工厂在上海选址建设。如今,在该区域附近已经形成产业园,产业园聚焦新材料、节能环保、原料药等领域,与石化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下图为该石油化工厂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该石油化工厂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市场、交通 B.人才、信息 C.能源、原料 D.政策、技术
18.该园区产业链的形成有利于( )
A.改善环境质量 B.提高城市等级 C.减轻交通拥堵 D.加强产业协作
2024年11月10日,中国政府划定并公布黄岩岛领海基线。下图为黄岩岛领海基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甲海域属于我国的( )
A.内水 B.领海 C.毗连区 D.专属经济区
20.我国政府划定并公布黄岩岛领海基线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南海海洋环境 B.开发南海渔业资源
C.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D.保护海上航行安全
下图为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表示森林破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缓解乙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B.退耕还林还草
C.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开发利用新能源
二、综合题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与城镇互动、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与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与互相促进的城镇化。
材料二 下图为2005年和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示意图。

(1)简述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变化特征。
(2)与安庆市相比,分析苏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
(3)说明长三角城市群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康养产业是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医疗、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的新兴产业。
材料二 四川省攀枝花市位于横断山区的东部边缘地带,毗邻云贵高原,年日照达2700小时,年均温19-21℃。近年来,攀枝花市大力发展康养+农业、工业、旅游等产业,全力打造“康养之都”。下图为攀枝花位置示意图。
(1)说明攀枝花发展康养产业的资源优势。
(2)简述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对攀枝花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从产业融合的角度,简述攀枝花打造“康养之都”的具体措施。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干支流通航达70000多千米,目前在长江上建成跨江大桥超过130座,跨江大桥的建设对长江沿岸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 在长江经济带构建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示意图。
(1)说出跨江大桥选址时考虑的自然因素。
(2)简述跨江大桥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3)简述构建长江经济带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措施。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B A D A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A C D D A D A C
题号 21 22
答案 D B
23.(1)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提升;高水平、较高水平新型城镇化城市数量增多;低水平新型城镇化水平城市数量明显减少。
(2)政府政策支持与引领;乡镇企业发达,城乡差距小;产业布局一体化;经济实力雄厚,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完善等。
(3)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间产业分工与协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资源集约利用;推动区域绿色发展。
24.(1)日照时间长,冬暖夏凉,气候条件优越;植被覆盖率高,生态条件好;旅游资源丰富且独特等。
(2)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农业、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创造经济增长点等。
(3)康养与农业融合:发展特色农业体验;开发农产品康养食品等。
康养与工业融合:生产加工健身器材;生产加工康养保健品等。
康养与旅游业融合:开发文化旅游康养产品;举办文化旅游康养活动等。
25.(1)江面宽度;水流速度;水深;河床地质条件等。
(2)增强了区域对内对外交通的联系,提高了可达性;有利于吸引企业、人口、资金向沿江地带以及路、桥地区集聚;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3)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完善水路网;依托沪蓉通道、沪瑞通道,完善公路铁路网;构建航空网络;多种交通方式转运、联运,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加大交通科技创新投入,发展绿色交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