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政治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需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这表明A.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资产阶级的改革举措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C.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的绝对过剩D.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可以避免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能够支持这个结论的论据是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转变②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③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④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高一政治试卷第1页共7页3.某校高三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中,特别关注了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以下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下列对该思想认识正确的是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物质基础③植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④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5年1月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准确把握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任务要求,厘清“新”在哪里、“难”在哪里、“落”在哪里,引导促进新兴领域各类组织健康发展,引导促进新兴领域各类群体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由此可见,做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要A.加强党的自我革命,把制度建设贯穿党建工作中B.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C.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D.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新兴领域正确发展方向5.发展道路的选择关乎国家前途命运。二战后,不同国家根据自身历史文化和现实条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如北欧福利国家模式、东亚出口导向型模式等。中国立足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这启示我们①选择发展道路必须立足本国实际,不能简单复制他国模式②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③即使各国国情不同,也需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④中国发展道路具有普适性,能作为各国现代化的范式样本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大脑在思维活动时,神经元会放电形成脑电波,脑机接口则通过识别脑电波特征读取大脑意图,实现人与机器或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联通,即所谓的“意念”控制,创造让瘫痪者行走、让失语者“说话”、让盲人“复明”等奇迹。脑机接口技术A.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帮助瘫痪人群恢复与外界沟通的能力B.能够直接读取人的思想和记忆,按照客观实际建立新的联系C.说明人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造福人类D.印证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能够实现理性认识向感性认识飞跃高一政治试卷第2页共7页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选项 B D D D A C D A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选项 B C B C A D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9分)①有利于破解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以适老化社会治理应对老龄化挑战,精准对接老年人多元化需求,缓解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充分的矛盾。②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制度创新激活银发经济,培育养老产业新动能筑牢经济根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振兴。③有利于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将“老有所养”纳入民生保障体系,通过权益维护、普惠服务、友好环境建设,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18.(10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从西北沙漠地区年日照超2700小时的自然条件实际出发,建设相当于20个三峡发电量的风光电基地,实现了追逐清洁能源与供给稳定的统一。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首创“光伏+畜牧+种植”模式,通过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发电成本下降40%,实现了追逐清洁能源与价格低廉的统一。③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我国在充分把握自然生态系统的协同性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光伏阵列设计,成功将流动沙丘转化为草原绿洲,实现追求清洁能源和生态修复,环境友好的统一。19.(9分)①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等条件的限制。过去西方网友缺乏亲身实践,受到带有滤镜的媒体报道的影响,进而形成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外国网红博主中国行,向海外网友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精彩、中国人民的友善、中国发展的惊艳,这让越来越多的西方网友对中国“刮目相看”。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当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中国旅游、工作,他们的实践有助于破除西方媒体塑造的“刻板印象”,进而形成对中国的正确认识。20.(12分)①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节目将中医药知识与现代互动形式有机融合,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创新。②立足时代之基,回应时代需求。节目直面中医养生现代化、新技术冲击等行业痛点,通过行业大咖与青年学子的思辨碰撞,探索中西医协同发展路径,激发了中医药与时俱进的潜力。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节目既引入AI智能问诊实现传统脉诊与机器诊断的对话,又汇聚中外多元视角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在交流中完善自身。④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节目通过药材种植、古方调配等沉浸体验,引导青年探讨中医理念与现代健康管理的集合点,让文化传承扎根生活土壤。21.(12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环保理念是人类在应对气候危机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认识成果,AI作为工具,无法自主形成环保理念,需要人类给予其引导。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主创团队将环保理念嵌入技术框架,用先进价值观引领AI技术应用方向,才让AI的创作内容具有了价值内核。③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需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AI作为工具能处理数据,但无法自主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科技修复地球”、减排目标等核心理念的文明传承,都需要人类在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做出正确价值选择。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AI作为工具载体可辅助文明的传播,但文明传承的火炬终究需要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去亲手点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考试政治答案.docx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考试政治试卷(图片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