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模拟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模拟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模拟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孟德尔观察到F2的性状分离比恰好为3∶1
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相等
C.进行测交实验是“假说一演绎法”的演绎推理阶段
D.测交实验结果为1∶1,能够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
2.在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或病毒作为材料的优点有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
B.艾弗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加入某种有机物
C.赫尔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噬菌体培养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等
D.两个实验在思路设计上都设法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
3.野生型果蝇的复眼为椭圆形,当果蝇X染色体上的16A片段发生重复时,形成棒状的复眼(棒眼),如图所示。

棒眼果蝇X染色体的这种变化属于(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4.在我国,红豆杉一般分布在亚热带或暖温带的阔叶林中,如江西、云南、浙江、福建等省份。红豆杉自然生长在海拔1000~1500米处,具有喜阴、耐旱、抗寒的特点,繁殖方式包括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下列关于红豆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布在不同海拔,可能与其遗传多样性有关
B.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种子的扩散使各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变小
D.分布在我国的全部红豆杉构成了进化的基本单位
5.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用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全部为红眼,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
B.F1互交后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推测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C.F1雌蝇与白眼雄蝇回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
D.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的杂交后代有白眼雌蝇、红眼雄蝇例外个体,显微观察证明为基因突变所致
6.研究人员对某动物(2n=4)精原细胞甲和乙的核DNA双链全部用32P标记,并在含31P但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每个精原细胞都产生了4个子细胞(进行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或两次有丝分裂)。测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总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情况,测定结果如表所示(不考虑变异和细胞异常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精原细胞 子细胞(染色体总数,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
细胞1 细胞2 细胞3 细胞4
甲 (2,2) (2,2) (2,2) X
乙 (4,2) (4,2) (4,0) Y
A.精原细胞甲进行的是减数分裂,X应为(2,0)
B.精原细胞甲进行的是减数分裂,X应为(2,2)
C.精原细胞乙进行的是有丝分裂,Y应为(4,0)
D.精原细胞乙进行的是有丝分裂,Y应为(4,2)
7.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都存在一些环状DNA分子。下列关于这些环状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其上含有等位基因
B.环状双链DNA复制时,两条链均可作为复制的模板
C.都不能与蛋白质结合,也都不能与RNA结合
D.都分布于拟核或染色体中,也都能进行转录
8.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下列关于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指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9.某二倍体植物的叶形(宽叶、窄叶)和花色(红花、白花)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小组用纯合的宽叶白花、窄叶红花植株进行正反交实验,结果F1全为宽叶红花个体,F1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宽叶白花、宽叶红花、窄叶红花的个体数量比约为1∶2∶1,F1及F2的每种性状均为雌雄各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B.控制宽叶的基因和控制红花的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C.只考虑叶形和花色的基因,若不发生变异,则一个F1个体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
D.若F2中出现窄叶白花个体,则可能是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互换
10.有性杂交可培育出综合性状优于双亲的后代,是植物育种的重要手段。六倍体小麦和四倍体小麦(每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有性杂交获得F1,F1自花传粉可得到少量F2。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显微照片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六倍体小麦的根尖细胞内最多含有42条染色体
B.F1含有不成对的染色体,其体细胞中有21条染色体
C.上述有性杂交所得的F1为五倍体,不能产生可育配子
D.F1植株的育性低于亲本,两个亲本有亲缘关系
11.科研人员在对南京明故宫遗址附近的湖泊沉积物样品分析时,发现了水稻型花粉(直径≥38μm)的化石。野生稻具有谷粒细小,芒长,壳硬、脱壳困难,种子的蛋白质含量虽然高但产量很低,种子的休眠期很长且发芽不整齐等“缺点”。由野生稻选择、驯化而来的栽培水稻谷粒变大,芒变短甚至无芒,种子没有休眠期,产量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型花粉粒化石是研究水稻进化的最直接证据之一
B.野生稻的“缺点”是不利于其适应自然环境的不利变异
C.栽培水稻与野生稻的性状差异显著,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经过长期选择、驯化,栽培水稻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突变
12.某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的相同,该家禽的正常眼和豁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e控制,且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已知某种基因型的雌禽致死,现有一对家禽杂交,F1中♀∶♂=1∶2。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该家禽种群中,与眼有关的基因型共有3种
B.F1雄性个体中一定有正常眼杂合个体
C.F1自由交配,F2中致死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11
D.该对家禽连续自由交配若干代后,E的基因频率越来越高
13.线粒体拥有一套独特的遗传系统,线粒体DNA在进化遗传学方面的应用已成为分子进化遗传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下列叙述能支持将线粒体用于生物进化研究的是( )
A.线粒体基因可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B.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发生突变
C.线粒体存在于各地质年代的生物细胞中
D.线粒体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14.研究人员将1个含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若干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将DNA加热处理,使双螺旋结构解开,密度梯度离心后试管中出现2种条带,14N条带占1/16,15N条带占15/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共培养了4代,其中2个DNA分子含有14N
B.加热处理会破坏DNA分子的空间结构,且不可逆转
C.该实验可用于探究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
D.若将提取的DNA分子进行离心,将出现3种条带
15.生物种群面临致死环境胁迫时能够通过适应性进化摆脱灭绝的命运,这一过程称为进化拯救。下图为某一种群由温和环境到胁迫环境下种群大小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其中方框内的不同形状表示不同的表型(点越多代表该种群数量越多)。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在温和环境中,A阶段种群中较多个体适应环境生存下来
B.由种群A演变为种群B的过程中,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B阶段种群中含有能适应胁迫环境的个体,种群不会灭绝
D.由种群C演变为种群D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发生了突变
16.ACHOO综合征患者面对较强光照时都会打喷嚏,所以又被称作“光反射喷嚏族”,该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家系调查发现,一对患病夫妇生了一个患病儿子和一个正常女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CHOO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属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B.ACHOO综合征在系谱图中往往会出现代代相传的特点
C.ACHOO综合征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他的母亲
D.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患病儿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
二、填空题
17.某植物的果形有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其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果形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属于相对性状,理由是 。
(2)以能稳定遗传的该植物品种长圆形果和扁盘形果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扁盘形果。F1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且表型及比例为扁盘形∶圆形∶长圆形=9∶6∶1。据实验结果可判断,该植物果形的遗传受 对基因的控制,且遵循 定律。
(3)若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则F2中圆形的基因型应为 ,扁盘形的基因型应为 ,长圆形的基因型应为 。
(4)为了验证(2)中的结论,可用长圆形品种植株的花粉给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形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均表现为扁盘形,有 的株系F3的表型及比例为扁盘形∶圆形=1∶1,有 的株系F3的表型及比例为 。
三、解答题
18.谷子是狗尾草经近万年的驯化改良而来的,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狗尾草种子小,成熟后易脱落,便于传播,也可减少被鸟类取食,但不利于收获。科研人员分离了狗尾草的落粒基因SH,图1表示落粒基因SH的部分序列,图2为狗尾草细胞中与落粒相关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狗尾草种子小且易脱落,可便于传播,也可减少被鸟类取食,但不利于收获。这说明了适应具有 。
(2)图2中,SH基因控制合成SH蛋白的过程称为 。图2所示的狗尾草SH基因片段转录形成的mRNA序列为 。
(3)据图2分析,SH蛋白可通过 进入细胞核,其作用原理是 。
(4)对比谷子与狗尾草的基因组序列发现,原SH基因中插入了一段855bp的DNA片段,此变异属于 。该变异导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 异常,进而功能改变。
(5)综合以上信息,用文字和“→”(“→”上分别用“+”或“一”表示促进或抑制作用)表示SH基因、CAD基因对种子脱落过程的作用机理: 。
19.普氏原羚全身黄褐色,臀斑白色,仅雄性有角,现仅分布于我国青海湖周边地区的草原上。1994年,我国普氏原羚的数量不足300只。近年来,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普氏原羚数量持续上升。但它们面临的威胁依然存在,由于道路和牧场围栏阻隔,普氏原羚被隔离在13个分布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普氏原羚种群中的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的 。道路和牧场围栏阻隔等将普氏原羚分隔为13个种群,导致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受阻,这种现象称为 。
(2)从遗传与进化的角度看,不同分布区的普氏原羚种群处于隔离状态,这对该物种的延续有什么不利影响? 。
(3)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 、 协同进化的过程。
(4)普氏原羚的有角(B)对无角(b)为显性,在一个雌雄个体数量相等的普氏原羚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25%,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45%,则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是 。这些普氏原羚自由交配,后代中有角个体占 。
20.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某野生型水稻叶片绿色由基因R控制,科研小组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两突变型水稻,突变型甲叶片为黄色,由基因R突变为R1所致,基因R1纯合时在幼苗期致死;突变型乙叶片为黄色,由基因R的另一突变基因R2所致。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处理生物,可以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新的品种。通常,基因突变是指 。
(2)突变型甲连续自交两代,F2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 。
(3)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R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36位碱基改变,由5′-GACAG-3′变为5′-GAGAG-3′,导致第 位氨基酸突变为 。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解释突变体叶片变黄的机理: 。(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
(4)用突变型乙与突变型甲杂交,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能否确定R2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填“能”或“不能”),并说明理由: 。
21.医学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但由此而产生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也需引起重视。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抗生素a和抗生素b对大肠杆菌的选择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耐药性的出现源于 ,且发生在使用抗生素 (填“前”或“后”)。抗生素的 导致耐药菌比例逐渐升高。
(2)该研究小组设置了分别含有不同浓度的抗生素a和抗生素b的肉汤培养基来培养大肠杆菌,并测量液体的浑浊度。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结果表明抗生素浓度越低,液体越浑浊,说明了 。
(3)通过上述预实验,可确定两种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将大肠杆菌分别转接到其中培养,连续培养三代。将每代培养完的大肠杆菌再转接到含更高浓度的抗生素和TTC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繁殖过程中的代谢产物能使含有无色TTC的培养基显红色,测量并记录抑菌圈的直径,统计结果如图。
①随着大肠杆菌培养代数的增加,培养基颜色 。
②由图可知,两种抗生素中, 的抑菌效果较好, 的抑菌效果更稳定,判断的依据是 。
(4)人类不断研发和使用新的抗生素,导致细菌的耐药性不断提高。根据实验结果,从维护人类健康的角度出发,请你提出使用抗生素的建议: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D D B B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B A C C
17.(1)扁盘形、圆形、长圆形是该植物的果形这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 两 (基因的)自由组合
(3) 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 aabb
(4) 4/9 4/9 扁盘形∶圆形∶长圆形=1∶2∶1
18.(1)相对性
(2) 基因的表达 5′-AAUCACUCA-3′
(3) 核孔 与CAD基因某部位结合抑制其转录(或抑制CAD基因转录)
(4) 基因突变 结构
(5)SH基因CAD基因种子脱落
19.(1) 基因库 地理隔离
(2)不同分布区的普氏原羚种群存在地理隔离,无法进行基因交流,一方面不利于该物种数量的大量增长,另一方面可能造成生殖隔离,不利于物种的延续
(3) 生物与生物 生物与无机环境
(4) 40% 32%
20.(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2)2/5
(3) 246 谷氨酸 基因突变影响与色素形成有关的酶的合成,导致叶片变黄
(4) 能 若R2是隐性突变,则突变型乙为纯合子,则子代RR2表现为绿色,R1R2表现为黄色,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R2为显性突变,则突变型乙(R2R)与突变型甲(RR1)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应为黄色叶∶绿色叶=3∶1,与题意不符
21.(1) 基因突变 前 选择作用
(2) 抗生素的浓度和种类 两种抗生素对大肠杆菌都有抑制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3) 越深(越红) 抗生素a 抗生素b 抗生素a的抑菌圈直径大于抗生素b的,抗生素b处理的大肠杆菌第二代到第三代抑菌圈的减小幅度比抗生素a小
(4)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