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强化练3 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强化练3 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强化练3 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位下降    D.地质灾害频发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实现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利用水资源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合阳县位于陕东与晋南的交界处,地处渭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区内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属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约2 528.1小时,水源缺乏,年平均降水量533.3毫米,生态环境脆弱。
  合阳县曾经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属贫困人口。“十三五”期间,合阳县被列入光伏扶贫项目第一批计划之中,逐步建成21个电站,分布于县内10个乡镇19个村。2022年合阳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光伏扶贫项目发挥着衔接乡村振兴的作用,并借用“农光互补”的模式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重优势(下图)。
(1)试分析合阳县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4分)
(2)结合材料阐述“农光互补”是如何发挥综合效益的。(6分)
(3)请你对合阳县“农光互补”模式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专题强化练3 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
1.C 由材料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原因是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因此“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自然植被被破坏、风力侵蚀增强、地下水位下降,A、B错误,C正确;对地质灾害影响较小,D错误。
2.D 由材料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原因是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因此实现绿洲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在流域内合理利用水资源,D正确;荒漠区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植树造林,A错误;交错带生态退化,水源短缺,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B错误;地下水是绿洲区的重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会影响其可持续发展,可适量开采地下水,C错误。
3.答案 (1)位于平原和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大;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水资源缺乏。
(2)“农光互补”板下种植,利于农业发展、土地增产,提高经济效益;板上发电,减少蒸发,利于生态保护;“农光互补”增加就业机会,社会效益高。
(3)继续做好光伏电站综合开发,降低发电成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延长农民的果业产业链;发展科技,提高单产;加强政策支持;形成规模效益,打造品牌。
解析 (1)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合阳县地处渭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区内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属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说明其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水资源缺乏,因此生态环境脆弱。(2)由前面分析可知,合阳县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水资源缺乏;由图可知,“农光互补”分为板下种植和板上发电两大部分,光伏板会遮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板下种植,利于农业发展、土地增产,提高经济效益;材料“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约2 528.1小时”说明当地太阳能资源充足,板上发电,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增加当地能源供给,减少对薪柴的需求,另外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利于板下植被生长,利于生态保护;“农光互补”促进农业、电力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社会效益高。(3)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应该继续做好光伏电站综合开发,降低发电成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产品种类,进行深加工,延长农民的果业产业链;发展科技,提高单产,增加产量;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适度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