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评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选择都是杂合子的亲本自交,才能确定性状的显隐性B.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自然状态F2高茎豌豆会产生1/9矮茎后代C.“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假说的内容D.孟德尔认为两对相对性状能够自由组合,但每对相对性状均不遵循分离定律2.下图是某种二倍体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动物个体。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有同源染色体,图乙、丙中无同源染色体B.图甲中A和E基因移向同一侧是自由组合的结果C.图乙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体细胞的2倍D.图丙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3.研究表明位于人类X染色体上的基因远多于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二者只有部分基因是对应的。这些基因的异常会导致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在X、Y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只存在于女性中C.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0或1或2条X染色体D.唐氏综合征患者的X染色体是3条4.某哺乳动物细胞核中含有A、B两条姐妹染色单体,A中的DNA分子由a、b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则A与B分开、a与b分离的时期分别为( )①有丝分裂前的间期 ②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③有丝分裂后期 ④减数分裂Ⅰ后期 ⑤减数分裂Ⅱ后期 ⑥有丝分裂末期 ⑦减数分裂Ⅰ末期 ⑧减数分裂Ⅱ末期A.①② ③④ B.③⑤ ①② C.①② ③⑤ D.③⑤ ⑥⑧5.某生物研究小组用含有32P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然后进行适当的保温搅拌和离心,检测上清液与沉淀物的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证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链球菌中进行复制和增殖C.保温的时间过长或过短,上清液均会出现放射性D.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与其DNA分离6.下图为某细胞内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条子链延伸的方向不同B.该过程需要DNA酶的催化C.两条子链中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的比值不同D.两条亲代DNA链的存在保证了复制的精准性7.下列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RNA可能是来自病毒的遗传物质B.某些RNA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C.同一个体体内不同细胞的核酸种类、数量相同D.RNA分子多是单链结构,也可能存在碱基配对现象8.图示为发生在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b分别为不同的mRNA分子B.酶1与酶2为RNA聚合酶,两者在DNA链上的移动方向相反C.图中的DNA片段中至少含有两个基因D.图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9.如图是两种可遗传变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①为碱基对的“增添”,可能引起所控制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减少B.图甲中的变异可发生在所有生物体内,故具有随机性的特点C.图乙中的变异中基因的数目和种类未发生改变D.两种变异都属于突变,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选择的原材料10.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下列有关人类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发病机理说明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间接控制B.新冠肺炎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因新冠病毒侵入导致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C.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患者经基因治疗后不会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后代D.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低,具有家族聚集现象11.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时,应先将洋葱根尖制成装片,再进行低温处理B.本实验需要两次用到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但目的不同C.本实验中,低温处理的目的是促进着丝粒分裂D.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所有细胞最终都停留在分裂后期12.下列有关“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目前大量化石证据的发现,证实了生物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B.不同生物的遗传密码几乎都是相同的,能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C.生物生命活动的供能都与线粒体有关,说明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D.露西既有智人的特征,也有黑猩猩的特征,说明人和黑猩猩可能有共同的祖先13.具有长喙的双翅目虻科昆虫——长喙虻,是喜马拉雅地区的象牙参唯一的有效传粉者。同一种群中花冠管较长的象牙参,其柱头上落置的花粉数量较多,喙长较长的长喙虻获取的花蜜也较多。长喙虻对象牙参的专一传粉介导了传粉者对花冠管长度的选择,花冠管的长度又对传粉者的喙长施加了选择压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生物的同种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差异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B.长喙虻种群中,控制喙长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象牙参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象牙参的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D.象牙参与其传粉者长喙虻之间的相互选择体现了协同进化1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突变的频率低且多数有害,为进化提供的材料较少B.种群的基因库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C.种群会主动产生适应环境变化的变异从而导致进化D.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种群中的有利变异留存下来15.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分化的模型。来自同一祖先分居两岛的群体,进化为不同的物种A、B;A的部分个体由于某些机会迁移到B所居岛上,与B共存,最终进化为新物种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两个物种的形成说明两个岛屿的环境差异较大B.A、B物种分化与B、C物种分化的原因不同C.3个时期的物种A,种群基因频率也在发生改变D.该模型体现了3个物种A、B、C之间的共同进化16.现用山核桃甲(AABB)、乙(aabb)两品种作亲本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如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测交类型 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值父本 母本 AaBb Aabb aaBb aabbF1 乙 1/7 2/7 2/7 2/7乙 F1 1/4 1/4 1/4 1/4A.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上述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规律B.F1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发,不能实现受精C.F1能够产生4种卵细胞,3种类型花粉D.F1自交得F2,F2中的AaBb所占比例不可能是1/4二、解答题17.AGPAT2基因与脂肪生成密切相关。湖羊尾部脂肪含量低,而广灵大尾羊尾部脂肪含量高。研究人员以若干只两种羊的尾部脂肪组织为材料,检测AGPAT2基因启动子区7个位点的甲基化程度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如下图。请回答问题:(1)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 ,但基因表达和 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2)由柱形图可判断,DNA甲基化直接阻碍 的结合,导致 ,进而影响AGPAT2基因的表达。(3)第33和63位点上的甲基化差异导致 ,使两种羊尾部脂肪含量不同。由图可得出的结论是:两种羊中AGPAT2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与其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呈 (填“正相关”或“负相关”)。18.科研人员用一种甜瓜(2n)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F1经自交得到F2,结果如下表。不考虑互换、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等情况。请完成下列问题。性状 控制基因及其所在染色体 母本 父本 F1 F2果皮底色 A/a,4号染色体 黄绿色 黄色 黄绿色 黄绿色∶黄色≈3∶1果肉颜色 B/b,9号染色体 白色 橘红色 橘红色 橘红色∶白色≈3∶1果皮覆纹 E/e,4号染色体; F/f,2号染色体 无覆纹 无覆纹 有覆纹 有覆纹∶无覆纹≈9∶7(1)根据表格信息,该甜瓜的果皮底色、果肉颜色的显性性状分别是 ,选F1中有覆纹果皮个体进行测交,子代果皮覆纹结果是 ;F2中无覆纹果皮基因型有 种。(2)F1个体的基因型为 ,能够产生的配子类型分别是 。(3)若A、E基因同在一条染色体上,a、e基因同在另一条染色体上。F2中黄色无覆纹果皮橘红色果肉的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 ;F2中黄绿色有覆纹果皮、黄绿色无覆纹果皮、黄色无覆纹果皮的植株数量比是 。19.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种群的基因频率是指 ;若果蝇黑身(b)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在该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黑身果蝇,那么黑身基因(b)的频率为 。(2)若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让其自由交配,则自交一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 ,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 ,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发生了进化,说明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3)假定残翅(v)的基因突变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Ⅴ)果蝇类型个体逐渐增多,Ⅴ的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 是不利变异,经 不断被淘汰,说明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0.下图是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不考虑X、Y同源区段遗传和新的突变产生)。请完成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判断的依据是 。(2)若Ⅲ12的乙病致病基因只来自Ⅱ8,则Ⅲ12的基因型为 ,在此种情况下Ⅲ11与不携带甲、乙两种病致病基因的男性结婚,则后代患病的基因型为 。(3)若Ⅱ3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则其与Ⅱ4再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若Ⅱ3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则其与Ⅱ4再生育只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为 。21.摩尔根潜心研究果蝇性状的遗传,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将特定基因定位在特定染色体上的科学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经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会形成 个四分体,若将果蝇精原细胞中一个核DNA分子用15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该精原细胞正常分裂形成的含有15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为 。(2)摩尔根及其同事采用 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图为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图解,其中果蝇眼色性状中显性性状为 ,F2出现红眼和白眼的现象称为 ,且白眼性状只在雄性中出现。(3)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摩尔根等人提出的假说是 。后来,摩尔根等人通过 等方法,验证这一假说。(4)下表为果蝇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所决定的性别类型。摩尔根等人发现,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出现少量白眼雌果蝇,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它们具有2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请推测出现这种实验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 XX XY XXY XXX性别类型 雌性 雄性 雌性 超雌性(死亡)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D B C C C D B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C A D D B17.(1) 保持不变 表型(2) RNA聚合酶(与启动子) 转录产物mRNA减少(3) AGPAT2基因表达量不同 负相关18.(1) 黄绿色、橘红色 有覆纹∶无覆纹=1∶3 5(2) AaBbEeFf 若A、E基因同在一条染色体上,a、e基因同在另一条染色体上,F1的配子类型为ABEF、AbEF、ABEf、AbEf、aBeF、abeF、aBef、abef;若A、e基因同在一条染色体上,a、E基因同在另一条染色体上,F1的配子类型为ABeF、AbeF、ABef、Abef、aBEF、abEF、aBEf、abEf(3) 5/6 9∶3∶419.(1) 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值 2%(2) 49% 9% 70%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 残翅 长期的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20.(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表现正常的Ⅱ3、Ⅱ4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孩Ⅲ10,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又由于Ⅲ10的父亲Ⅱ3表现正常,则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 aaXbY AAXbY、AaXbY(3) 9/16 3/821.(1) 4 1/2(2) 假说—演绎 红眼 性状分离(3) 控制白眼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 测交(4)母本白眼雌蝇(XdXd,假设果蝇眼色由基因D、d控制)在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产生基因组成为XdXd的雌配子,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后产生白眼雌蝇(XdXdY)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