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部分学校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部分学校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年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部分学校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分。
1.下列生活中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正常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用时约为3s B. 中学生佩戴的眼镜质量约为200g
C. 石家庄市六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10℃ D. 篮球架上的篮筐距地面的高度约为3m
2.如图是宋代画家王希孟所作《千里江山图》的一部分。使用的颜料以天然矿物为主,核心为石青(蓝铜矿)和石绿(孔雀石),画卷置于展示架上供人观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热学角度分析,潮湿空气遇冷容易在画表面形成小水珠,这是汽化现象
B. 一段时间后颜料有轻微褪色现象,是因为颜料分子扩散到了空气中
C. 画卷随着展示架在移动过程中,以展厅墙壁为参照物,画卷是静止的
D. 颜料在研磨过程中,温度会略有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颜料的内能
3.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10Ω,R2=20Ω,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为4V,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中的电流为0.4A
B. 电源电压为6V
C. R1消耗的电功率为0.8W
D. 通电1min,R2消耗的电能为0.8J
4.小明对我国一些科技成就进行了梳理,如下表所示。在“相关内容分析”中存在错误的是(  )
序号 科技成就 相关内容分析
① 三峡船闸 轮船通行时利用了连通器的特点
② “玉兔号”月球车 车轮宽大可减小对月球表面的压强
③ 神舟飞船返回舱 它在地面附近减速下降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④ 国产大飞机C919 机翼获得升力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将鸡蛋放入盐水中出现如图所示状态,缓慢向杯中加盐或水使鸡蛋悬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加盐可以让鸡蛋悬浮
B. 鸡蛋悬浮时液体密度大
C. 鸡蛋悬浮时浮力大
D. 鸡蛋悬浮时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大
6.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0 2秒,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 2 4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 2 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N
D. 4 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
7.如图甲是利用射电望远镜通过收集太空中。3.75×1010Hz的亚毫米波段电磁波进行记录最后生成的黑洞照片,图乙是电磁波家族,请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亚毫米电磁波属于可见光
B. 亚毫米电磁波的频率高于紫外线
C. 亚毫米波段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D. 真空中亚毫米波段电磁波和可见光的传播速度相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分。
8.如图所示,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火箭发动机使用氢燃料是因为氢的______大,神舟飞船进入太空后,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太阳能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9.随着温度的升高,雪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子墨同学从冰箱内拿出一个雪糕,细心的他发现一会儿过后雪糕表面出现一层“白霜”,这是一种______现象;同时他观察到雪糕周围出现了少量“白气”,这是一种______现象。(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0.如图,把刀放在磨刀石上打磨,刀和磨刀石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说明,通过______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磨刀时人们通常在刀上洒水降温,这是用______的方式减小刀的内能,从而降低刀刃的温度。
11.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导线夹M在铅笔芯上向右移动,电流表的示数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要测量铅笔芯的电阻,需补充的仪表是______。
12.模拟潜水艇工作原理的装置如图所示,模拟装置在水面下下潜时,所受浮力大小将______。若要使模拟装置上浮,应该用注射器______(选填“向内压入”或“向外抽出”)空气。
13.某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组织科技创新大赛,晓双在比赛中制作了水位自动报警器,原理图如图所示。则当水位达到金属块A时,______(红/绿)灯亮起;若将电源1的正负极对调位置,该装置的水位报警亮灯情况______(不变/变化)
14.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跳水梦之队包揽了跳水项目的全部金牌。如图所示,运动员在起跳前,跳板的______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从刚离开跳板到向下落水的过程,运动员动能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15.小明关闭家里的其他所有用电器,只用一台电热水壶烧水,经过6min水沸腾,观察到电能表的指示灯正好闪烁了150次,电能表的信息如图所示。该段时间内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为______J,实际功率为______W。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16.图(a)、(b)所示是某家用微波炉及其铭牌。小金对微波加热食物的原理感到好奇,查阅资料后得知:(a)水分子会发生振动,振动的固有频率为2450MHz(1MHz=106赫兹),若受到频率相同或相近的波激发,水分子的热运动会加剧;(b)微波的振动频率为300MHz~300000MHz,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遇到金属就会发生反射。
(1)该微波炉正常工作0.2小时,耗电______度。
(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信息,简述微波加热食物的原理。______。
(3)若要加热牛奶到60℃左右,应将牛奶倒入______中,再放入微波炉加热。
A.耐高温的玻璃杯
B.耐高温的不锈钢杯
C.耐热温度50℃的一次性纸杯
17.图甲为某实验小组“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的实验电路。
(1)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洒满铁屑,闭合开关后,发现铁屑的分布无规律,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才能将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显示出来;
(2)实验时发现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较弱,铁屑规则排列的效果不明显,为增强螺线管的磁场,可行的措施:______(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3)正确操作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的铁屑分布图,该现象能反映磁场的分布情况。若要进一步探究磁场方向,还需增加的器材是______;
(4)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
18.某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图所示:
①如图甲所示,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按如图乙所示放置,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清晰实像;
③保持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一个近视镜片,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可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19.如图所示,在2025年1月16日,在都灵大冬会冰壶项目女子循环赛中,中国队8比7战胜英国队。在冰壶比赛中,运动员将冰壶掷出后,冰壶向前滑动过程中,冰壶的运动状态______(选填“改变”或“不改变”),水平冰面对冰壶的支持力______(选填“做功”或“不做功”)。
20.一款无人驾驶汽车在测试时以某一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了一段距离,消耗汽油1L。汽油机的效率为30%,那么,在这段行驶过程中[q油=4.5×107J/kg,ρ汽油=0.8×103kg/m3]。求:
(1)1L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若汽车在上述路段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1000N,那么汽车在这段路上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扫地机器人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某品牌扫地机器人工作时,在30s内沿水平地面匀速直线清扫的距离为12m,在此运动过程中的输出功率恒为40W,求:
(1)扫地机器人的牵引力所做的功;
(2)扫地机器人的牵引力的大小。
22.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为了帮助登月航天员尽快适应月球的低重力环境,航天员可以利用浮力水槽训练。训练用的航天服完全密封,且充入适当气体,以保证其在水中的体积不会被压缩,如图所示。已知某航天员穿上航天服在浮力水槽中训练时,他与航天服受到的总重力为1710N,航天服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为0.15m3(不含配重),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航天员在水中5m深处受到水的压强;
(2)航天员穿着航天服浸没在水中时对水平池底的压力;
(3)若要训练航天员适应月球环境下的行走,需要在航天服外挂配重来模拟月球重力,即使得航天员(含航天服、配重)静止时对水平池底的总压力是其受到的总重力的。已知配重(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为0.005m3,求配重的密度。
1.【答案】
【解析】解:
A、正常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动60~100次,那么跳动一次用时约0.6~1s,3s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
B、中学生佩戴的眼镜质量约20~50g,200g过重,不符合实际,故B错误。
C、石家庄市六月份处于夏季,平均气温约25℃,10℃偏低,不符合实际,故C错误。
D、篮球架上的篮筐距地面高度约为3m,符合实际,故D正确。
故选:D。
首先要对相关物理量有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经过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换算,最后判断符合要求的是哪一个。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数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2.【答案】
【解析】解:
A、潮湿空气遇冷容易在画表面形成小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
B、颜料有轻微褪色现象,是因为颜料分子扩散到了空气中,故B正确;
C、以展厅墙壁为参照物,画卷的位置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以展厅墙壁为参照物,画卷是静止的,故C错误;
D、颜料在研磨过程中,温度会略有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颜料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1)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
(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4)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此题主要考查了物态变化、扩散现象、相对运动、改变内能的方式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答案】
【解析】解:A: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通过R2的电流I2===0.2A。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电路中的电流I =I2 = 0.2 A,故A错误。
B、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的总电阻R =R1+R2= 10Ω+20Ω = 30Ω。电源电压U = IR = 0.2 A×30Ω = 6 V,故B正确。
C、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P1 =I2R1=(0.2A)2×10Ω = 0.4 W,故C错误。
D、通电1min,R2消耗的电能W2= I2R2t=(0.2A)2×20Ω×60s = 48 J,故D错误。
故选:B。
(1)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通过R2的电流I2=。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可以知道电路中的电流。
(2)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的总电阻R =R1+R2,电源电压U = IR。
(3)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P1 =I2R1。
(4)通电1min,R2消耗的电能W2 =I2R2t。
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4.【答案】
【解析】解:三峡船闸轮船通行时利用了连通器的特点,故①正确;
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月球车车轮宽大可减小对月球表面的压强,故②正确;
神舟飞船返回舱在地面附近减速下降过程中动能和重力智能均变小,故机械能变小,故③错误;
机翼获得升力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④正确。
故选:C。
逐项分析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机械能、压强等知识,是一道综合题。
5.【答案】
【解析】解:AB、如图所示状态,此时鸡蛋漂浮,液体的密度大于鸡蛋密度,缓慢向杯中水使液体的密度等于鸡蛋密度,鸡蛋会悬浮,故AB错误;
C、鸡蛋漂浮和悬浮时,所受浮力大小等于鸡蛋的重力大小,故C错误;
D、加水后杯中液体的总重力变大,杯底面积不变,根据p=可知鸡蛋悬浮时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大,故D正确。
故选:D。
(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浮力的大小和物体与液体密度大小;
(2)根据p=分析鸡蛋漂浮到悬浮时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变化。
本题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一定要掌握物体浮沉情况与密度的关系,同时要搞清不同状态下(漂浮、悬浮)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6.【答案】
【解析】解:A、由v-t图象可知,0~2s内物体的速度为0,即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即推力等于摩擦力,故A错误;
BC、由v-t图象可知,2s~4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均匀增大,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仍为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为2N,故BC错误。
D、由v-t图象可知,4s~6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4m/s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故D正确。
故选:D。
(1)由v-t图象可知,0~2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从而可知物体所处的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推力和阻力之间的关系;
(2)由v-t图象可知,4s~6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由F-t图象读出推力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由v-t图象可知,2s~4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即可判断所处的状态;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并能将v-t图象和F-t图象相结合,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平衡状态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求出力的大小是本题的关键,要注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
7.【答案】
【解析】解:AB、由图乙可知,3.75×1010Hz的亚毫米波段电磁波不属于可见光,频率低于紫外线,故AB错误;
C、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因此亚毫米波段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C错误;
D、真空中亚毫米波段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可见光的传播速度相同,均为3.0×108m/s,故D正确。
故选:D。
(1)根据图乙中的电磁波频率分类判断;
(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所有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0×108m/s。
本题主要考查了电磁波,是一道基础题。
8.【答案】
【解析】解:火箭发动机使用氢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
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热值;可再生。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本题考查了能源的分类、热值的概念;属于基础题。
9.【答案】
【解析】解:雪糕表面出现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凝华;液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本题考查了液化和液化现象。
10.【答案】
【解析】解:把刀放在磨刀石上打磨,克服摩擦做功,刀和磨刀石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说明通过做功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磨刀时人们通常在刀上洒水降温,水吸收热量,这是用热传递的方式减小刀的内能,从而降低刀刃的温度。
故答案为:做功;热传递。
物体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变了,是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
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属于基础性题目。
11.【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闭合开关,小灯泡与铅笔芯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导线夹M在铅笔芯上向右移动时,铅笔芯接入电路阻值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要测量铅笔芯的电阻,由欧姆定律的变形式R=可知,还需测出铅笔芯两端的电压,故需补充的仪表是电压表。
故答案为:变小;电压表。
由图可知,闭合开关,小灯泡与铅笔芯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导线夹M在铅笔芯上向右移动时,铅笔芯接入电路阻值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要测量铅笔芯的电阻,还需测出铅笔芯两端的电压,即应补充一个电压表。
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难度不大。
12.【答案】
【解析】解:潜水艇模拟装置在水下下潜过程中,潜水艇的体积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ρ水V排g可知,潜水艇受到水的浮力不变;
如果想要模拟潜水艇的试管上浮,由于浮力不变,根据物体上浮条件可知潜水艇自重G应减小,所以,试管里的一部分水应排出,所以,应该向内压入空气。故答案为:不变;向内压入。
由F浮=ρ水V排g判断潜水艇受到水的浮力的变化;如果想要模拟潜水艇的试管上浮,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即可判断的重力变化,据此可知试管里空气的体积变化。
此题考查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潜水艇为物体的浮沉条件中最典型的应用,应明白其工作原理。
13.【答案】
【解析】解:当水位达到金属块A时,左侧控制电路接通,电流通过,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向下,动触点与下静触点连接,红灯亮起。
若将电源1的正负极对调位置,通电后,电磁铁依然有磁性,可以吸引衔铁向下,故该装置的水位报警工作情况不变。
故答案为:红;不变。
当水位达到金属块A时,电路接通,电磁铁工作,吸引衔铁下移,动触点与下静触点连接,动、静触点相当于受控电路中的开关;
若将电源1的正负极对调位置,改变了电流方向,磁性的强弱没有变化。
本题考查了电磁继电器的工作过程,是一道中考常见题。
14.【答案】
【解析】解:当运动员站在跳板上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发生弹性形变储存弹性势能,当运动员起跳时,跳板恢复原状,跳板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
运动员离开跳板后,具有向上的初速度,由于重力作用,运动员向上做减速运动,速度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减小,高度逐渐增加,重力势能逐渐增大,此过程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到达最高点后,运动员开始向下做加速运动,速度逐渐增大,动能逐渐增大,高度逐渐降低,重力势能逐渐减小,此过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即从刚离开跳板到向下落水的过程,运动员动能的变化情况是先减小后增大。
故答案为: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所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有关: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
本题考查动能与弹性势能的转化及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15.【答案】
【解析】解:由图知,该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为:
W==0.05kW h=1.8×105J,
则这个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为:
P===500W。
故答案为:1.8×105;500。
通过记录某段时间内电能表指示灯闪烁次数,结合电能表每度电指示灯闪烁的次数,计算出该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求出消耗的电能,根据P=计算电功率。
本题考查了电功、电功率的计算,读懂电能表的参数属关键。
16.【答案】
【解析】解:(1)消耗电能为:W=Pt=kW×0.1h=0.08kW h=0.08度;
(2)微波加热食品的过程是食物中各种分子随微波引起的振荡电场的变化而加速地振动,使食物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3)微波的振动频率为300MHz~300000MHz,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遇到金属就会发生反射。若要加热牛奶到60℃左右,应将牛奶倒入耐高温的玻璃杯,再放入微波炉加热,故A正确,故选:A。
故答案为:(1)0.08;
(2)微波加热食品的过程是食物中各种分子随微波引起的振荡电场的变化而加速地振动,使食物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3)A。
(1)根据W=Pt计算消耗的电能;
(2)微波遇到含水的食品,能够被其大量吸收,引起食品内部分子发生剧烈的振动,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
(3)微波的振动频率为300MHz~300000MHz,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遇到金属就会发生反射,据此分析若要加热牛奶到60℃左右,应将牛奶倒入的杯子。
本题考查电磁波和电能的有关知识,综合性强,难度适中。
17.【答案】
【解析】(1)因为轻敲玻璃板可以减小铁屑与玻璃板之间的摩擦力,使铁屑在磁场力的作用下有规律地排列,从而显示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
(2)可以在螺线管中插入一根铁棒。因为铁芯被磁化后会产生磁场,与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叠加,从而使螺线管的磁性大大增强。此外,还可以增加线圈匝数、增大电流等。
(3)将小磁针放在通电螺线管周围不同位置,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即为该点的磁场方向,通过观察小磁针的指向可以探究磁场方向。
(4)对调电源正负极。这样可以改变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然后观察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的变化,从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因为当电流方向改变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也会改变,小磁针的指向也会相应改变。
故答案为:(1)轻敲玻璃板;(2)可以在螺线管中插入一根铁棒;(3)小磁针;(4)对调电源正负极。
(1)轻敲玻璃板可以减小铁屑与玻璃板之间的摩擦力,使铁屑在磁场力的作用下有规律地排列,从而显示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2)可以在螺线管中插入一根铁棒。(3)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即为该点的磁场方向。(4)对调电源正负极,可以改变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然后观察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的变化,从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本题考查的是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知道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18.【答案】
【解析】解:(1)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焦距是60.0cm-50.0cm=10.0cm;
(2)由图可知,物距为15cm,也就是物距大于二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制成的,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凹透镜,像距变大,根据“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1)10.0;(2)缩小;照相机;(3)右。
(1)根据焦距的定义: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即可求得焦距的大小,刻度尺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3)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的会聚点推迟延后。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包括焦点的测量、成像规律的总结与应用,实验中遇到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等,综合性较强。
19.【答案】
【解析】解:冰壶向前滑动受摩擦力,速度变小,运动状态改变;水平冰面对冰壶支持力方向垂直冰面,冰壶在支持力方向无移动距离,支持力不做功。
故答案为:改变;不做功。
(1)运动状态包括速度的大小和运动的方向;
(2)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本题考查运动状态和功的必要因素,属于基础题。
20.【答案】
【解析】解:(1)由ρ=可得,1L汽油的质量为:
m=ρV=0.8×103kg/m3×1×10-3m3=0.8kg,
1L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汽油机的效率为30%,汽油机输出的机械功为:

汽车在上述路段匀速行驶,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牵引力为:
F=f=1000N,由W=Fs可得,汽车在这段路上行驶的路程:

答:(1)1L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6×107J;
(2)汽车在这段路上行驶的路程是10.8km。
(1)由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汽油的质量,由Q=mq可求得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已知汽油机的效率,由η=公式变形可求得汽油机输出的机械功,汽车在上述路段匀速行驶,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由W=Fs可得,汽车在这段路上行驶的路程。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效率公式的了解与掌握,难易程度适中。
21.【答案】
【解析】(1)根据P=可得牵引力所做的功:
W=Pt=40W×30s=1200J;
(2)根据W=Fs可得牵引力的大小:
F===100N。
答:(1)扫地机器人的牵引力所做的功为1200J;
(2)扫地机器人的牵引力的大小为100N。
(1)根据P=求牵引力所做的功;
(2)根据W=Fs可求牵引力的大小。
本题考查功和功率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22.【答案】
【解析】(1)航天员在水中5m深处受到水的压强为:
p=ρ水gh=1.0×103kg/m3×10N/kg×5m=5×104Pa;
(2)航天员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15m3=1.5×103N,
由力的平衡关系可知,航天员穿着航天服浸没在水中时水平池底对航天员的支持力为:
F支=G-F浮=1710N-1.5×103N=210N,
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F压=F支=210N;
(3)已知宇航员(含宇航服、配重)静止时对水平池底的总压力是其总重力的,即F'压=G总,即G总-F总浮=G总,F总浮=G总;
即ρ液gV排=G总,1.0×103kg/m3×10N/kg×(0.15m3+0.005m3)=(1710N+ρ配重×0.005m3×10N/kg),
解得:ρ配重=3×103kg/m3。
答:(1)航天员在水中5m深处受到水的压强为5×104Pa;
(2)航天员穿着航天服浸没在水中时对水平池底的压力为210N;
(3)配重的密度为3×103kg/m3。
(1)根据p=ρ水gh求出航天员在水中5m深处受到水的压强;
(2)根据F浮=ρ液gV排求出航天员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力的平衡关系求出航天员穿着航天服浸没在水中时水平池底对航天员的支持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求出航天员穿着航天服浸没在水中时对水平池底的压力;
(3)根据总压力和总重力的关系列方程,可求得配重的密度。
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难度较大。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