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训练5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训练5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解析)

资源简介

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训练
5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单项选择题
(2025·山东高三生物模拟)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可以看到的是两条暗带中间夹一条明带,那么关于这两条暗带和一条明带的化学成分的说法比较准确的是(  )
A. 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无蛋白质
B. 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无蛋白质
C. 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
D. 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
(2024·豫湘名校联考四模)细胞膜的各项功能是由其成分和结构决定的。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各种氧化反应易产生自由基,攻击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等,导致细胞衰老
B. 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C.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具有屏障作用
D. 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膜的功能
(2024·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三联考)在多细胞生物体中,各个细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必须保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下列有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间信息交流都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B. 各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只依赖于信息的交流
C.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
D.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需的结构
(2025·海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三)植物细胞壁中有小的孔口,相邻细胞的细胞膜伸入孔中,彼此相连,两个细胞的内质网也彼此相连,从而构成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高等植物体内相邻细胞之间的联系通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高等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交流信息,但不能运输物质
B. 胞间连丝的存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
C. 胞间连丝的存在使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D. 胞间连丝的存在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说法不矛盾
(2024·东北三省三校第一次联考)介导核质转运是植物核孔蛋白的保守生物学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质转运包括、的出核转运和蛋白质的入核转运
B. 真核细胞中的核仁与、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核孔蛋白介导的核质转运具有选择性
D. 核孔蛋白介导的核质转运不消耗能量
(2025·甘肃天水模拟)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
A. 细胞分泌的激素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
B.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C. 玉米植株细胞之间通过通道相互连接交流信息
D. 有些病毒、病菌也能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
(2024·广东汕头模拟)脂滴是储存脂肪的细胞结构,存在于大多数物种和细胞中。脂滴的大小和生长与肥胖密切相关,由磷脂分子包裹脂质组成。脂滴的生成过程是首先在内质网磷脂双分子层之间合成中性脂,形成类似眼睛的结构,然后中性脂不断累积并最终从内质网上分离成为成熟的脂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脂滴从内质网上分离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B. 脂滴的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基本支架
C. 脂滴表面若附有蛋白质,则其表面张力会降低
D. 与糖类相比,质量相同的脂肪氧的含量低、氢的含量高
(2024·山东济南模拟改编)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的脂质结构使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
B. 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C. 细胞膜上含有的蛋白质分子不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交流的功能
D. 细胞的生长、分裂、运动等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025·山东潍坊一中月考)植物细胞具有坚韧的细胞壁,但相邻细胞间仍能进行细胞通讯,如高等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如图是胞间连丝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代谢旺盛的细胞胞间连丝数目更多
B. 胞间连丝是粗面内质网形成的管状结构
C. 携带信息的物质可通过胞间连丝进入相邻细胞
D. 胞间连丝可能在协调基因表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24·河南安阳模拟)春天,很多植物同时开花,花粉在空气中传播后,也很容易黏附到其他植物的柱头上,但这些花粉不能萌发,而落到同种植物柱头上的花粉可以萌发。这依赖于(  )
A. 细胞分泌物的信息传递
B. 花粉与柱头细胞间的胞间连丝
C. 花粉与柱头细胞中核酸的一致性
D. 花粉和柱头细胞的细胞膜之间信号分子与受体的识别
(2024·河南洛阳模拟)下列关于证明脂质是细胞膜组成成分的实验,不正确的是(  )
A. 用磷脂酶处理细胞膜,细胞膜被破坏
B. 用脂溶剂处理细胞膜,细胞膜被溶解
C. 欧文顿提取了细胞膜并证明了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中有脂质
D. 比较细胞膜对脂溶性物质与非脂溶性物质的通透性
(2025·江苏泰州模拟改编)膜蛋白在生物体的许多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肝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蛋白
B.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主动运输水分子的转运蛋白
C. 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蛋白
D. 肺部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病毒识别的受体蛋白
(2023·海南高考)不同细胞的几种生物膜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见表。
生物膜主要成分 红细胞质膜 神经鞘细胞质膜 高尔基体膜 内质网膜 线粒体内膜
蛋白质(%) 49 18 64 62 78
脂质(%) 43 79 26 28 22
糖类(%) 8 3 10 10 少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和脂质是生物膜不可或缺的成分,二者的运动构成膜的流动性
B.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二者膜上的糖类有关
C. 哺乳动物红细胞的质膜与高尔基体膜之间具有膜融合现象
D. 表内所列的生物膜中,线粒体内膜的功能最复杂,神经鞘细胞质膜的功能最简单
(2025·河南安阳一中质检)下列叙述不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的是(  )
A.活细胞不能被台盼蓝染色
B.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细胞外
C.高等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号物质
D.人、鼠细胞融合后两种荧光均匀分布
(2024·湖南高考)细胞膜上的脂类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耐极端低温细菌的膜脂富含饱和脂肪酸
B. 胆固醇可以影响动物细胞膜的流动性
C. 糖脂可以参与细胞表面识别
D.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二、多项选择题
(2025·江苏南通模拟,不定项)研究发现,生物膜融合存在以下机制: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螺旋状的复合蛋白,使磷脂分子失去稳定性进而重排形成融合孔,最后实现生物膜的相互融合,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膜融合的基础是膜上的所有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均可运动
B. 选择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可研究包膜病毒与细胞膜融合的机制
C.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进入突触间隙,该过程需要能量
D. 重排后的磷脂分子仍排成连续的两层与其头部疏水、尾部亲水有关
三、非选择题
(2025·广东揭阳期末)现有人的成熟红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蛙的红细胞、鸡肝研磨液等生物材料及相关用具,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并分析有关问题。
(1)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上述材料中的________做实验。选用该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蒸馏水中,由于渗透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2)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膜的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对上述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请根据以下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膜的选择透过性。
材料:红玫瑰、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蒸馏水、培养皿、量筒。
实验步骤:
①取适量的玫瑰花瓣,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入培养皿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两组花瓣的颜色及溶液的颜色变化。
18.(2024·重庆模拟)如图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①~⑤表示组成生物膜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了生物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生物膜具有该特点的原因是                。
(2)若此细胞为植物细胞,则细胞壁位于图中的    (填“A侧”或“B侧”)。
(3)与细胞识别有密切关系的结构是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                。
(4)磷脂双分子层使许多分子和离子不能随意出入细胞,④蛋白质控制着某些分子和离子的出入,使生物膜具有      的功能特性。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          有关。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C
解析:电子显微镜下细胞膜的“暗-明-暗”结构中,两条暗带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位于磷脂双分子层两侧),明带是磷脂双分子层,其中也镶嵌或贯穿有蛋白质(C正确,A、B、D错误)。
答案:D
解析:
自由基攻击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可导致细胞衰老(A正确);
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
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具有屏障作用(C正确);
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由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但糖类(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也参与信息交流等功能,不能单纯说蛋白质“决定”所有功能(D错误)。
答案:C
解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相关,与选择透过性无关(A错误);
细胞间功能协调性依赖信息交流、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B错误);
细胞间信息交流形式包括直接接触(如精子和卵细胞识别)、体液运输(如激素调节)、胞间连丝(植物细胞)等,形式多样(C正确);
胞间连丝实现信息交流时无需细胞膜上的受体(D错误)。
答案:A
解析:胞间连丝是高等植物细胞间的通道,既能传递信息(如信号分子),也能运输物质(如小分子营养物质,A错误);其存在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使植物体成为统一整体(C正确),与“细胞是基本单位”不矛盾(D正确)。
答案:C
解析:
核孔具有选择性,核质转运(如出核、蛋白质入核)受核孔蛋白调控(C正确);
不能出核(A错误);
核仁与合成及核糖体形成有关,合成于细胞核基质(B错误);
核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答案:D
解析:
A(激素与受体结合)、B(精卵识别)、C(胞间连丝)均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
D中病毒、病菌侵入细胞是寄生过程,不属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符合题意)。
答案:B
解析:
脂滴由磷脂分子包裹脂质形成,因内部为疏水的脂质,磷脂分子头部(亲水)朝外、尾部(疏水)朝内,故为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的膜(B错误);
脂滴从内质网分离体现膜的流动性(A正确);
蛋白质可降低表面张力(C正确);
与糖类相比,脂肪含多、少,氧化放能多(D正确)。
答案:A
解析:
细胞膜的脂质结构(磷脂双分子层)使脂溶性物质易通过(A正确);
水分子可通过自由扩散或水通道蛋白(协助扩散)穿过细胞膜(B错误);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物质运输(如载体)、信息交流(如受体)等功能(C错误);
细胞生长、分裂、运动等现象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支持流动镶嵌模型(D错误)。
答案:B
解析:
代谢旺盛的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流频繁,胞间连丝数目更多(A正确);
图中显示胞间连丝与内质网相连,但胞间连丝是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和内质网共同延伸形成的通道,并非仅由粗面内质网形成(B错误);
携带信息的物质(如信号分子)可通过胞间连丝进入相邻细胞(C正确);
胞间连丝可传递调控信号,协调基因表达(D正确)。
答案:D
解析:花粉落到同种植物柱头上能萌发,依赖于花粉和柱头细胞的细胞膜表面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特异性识别(D正确);与细胞分泌物(A)、胞间连丝(B,植物体细胞间,花粉与柱头是不同细胞)、核酸一致性(C)无关。
答案:C
解析:
欧文顿通过实验提出“细胞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但未提取细胞膜并直接证明(C错误);
磷脂酶破坏细胞膜(含磷脂)、脂溶剂溶解细胞膜(含脂质)、脂溶性物质更易透过膜,均能证明脂质是细胞膜的成分(A、B、D正确)。
答案:A
解析:
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故肝细胞细胞膜上有其受体蛋白(A正确);
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是协助扩散,而非主动运输(B错误);
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有促甲状腺激素(而非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C错误);
识别并结合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而非肺部细胞(D错误)。
答案:C
解析: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高尔基体,其质膜不可能与高尔基体膜融合(C错误);
生物膜的流动性由蛋白质和脂质的运动共同构成(A正确);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膜上的糖类参与细胞间识别和信息交流(B正确);
生物膜功能复杂程度与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正相关,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含量最高(功能最复杂),神经鞘细胞质膜蛋白质含量最低(功能最简单,D正确)。
答案:D
解析:
A(活细胞不被台盼蓝染色)、B(浓度差)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C(胞间连丝传递信号)体现信息交流功能;
D(人、鼠细胞融合后荧光均匀分布)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不能体现功能(D符合题意)。
答案:A
解析:
耐极端低温的细菌,膜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维持低温下的流动性),饱和脂肪酸会使膜流动性降低,不利于低温生存(A错误);
胆固醇可调节动物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
糖脂参与细胞表面的识别(如细胞间通讯,C正确);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答案:ABD
解析:
生物膜融合的基础是膜具有流动性,但并非所有磷脂和蛋白质分子都能运动(如锚定蛋白流动性低,A错误);
噬菌体无包膜,且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无法研究包膜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机制(B错误);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该过程需消耗能量(C正确);
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重排后仍排成连续两层(头部朝外,尾部相对,D错误)。
三、非选择题
答案
(1)人的成熟红细胞;该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易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2)温度升高,细胞膜的磷脂分子运动加剧,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强
(3)②向A组培养皿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向B组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解析
(1)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避免了其他膜结构的干扰,是获取纯净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2)温度升高使磷脂分子运动增强,排列由整齐变为松散,导致膜厚度减小、表面积扩大,通透性提高,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3)实验通过对比蒸馏水(维持膜完整性)和盐酸(破坏膜结构)处理后的花瓣颜色及溶液颜色,验证膜的选择透过性:A组花瓣保持红色,溶液无色;B组花瓣褪色,溶液变红,说明盐酸破坏膜的选择透过性,使色素流出。
答案
(1)一定的流动性;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能运动
(2)A侧
(3)糖蛋白(或⑤);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细胞间直接接触传递信息、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
(4)选择透过性;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解析
(1)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原因是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运动。
(2)图中⑤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故A侧为细胞膜外侧,植物细胞壁位于细胞膜外侧(A侧)。
(3)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密切相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包括: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传递、细胞直接接触(如精卵识别)、高等植物通过胞间连丝传递。
(4)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由④(蛋白质)控制物质进出;功能复杂程度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