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热值热值1.下列关于热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B.同一种燃料,燃烧的情况不同,它的热值就不一样C.燃料的质量越大,热值就越大D.燃料完全燃烧情况下,放出相同的热量时,质量越大,其热值越小2.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银河航天的7颗卫星送入轨道。运载火箭装载了2 t液态氢(热值约为1.4×108 J/kg),其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 J;液态氢燃烧过程中,其热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干木柴、焦炭、木炭等都是常用的燃料,对它们取不同质量进行完全燃烧,得到了下表的数据:燃料的质量m/g 100 200 300 400燃料完全 燃烧放出 的热量 Q干木柴/J 1.2×106 2.4×106 3.6×106 4.8×106Q焦炭/J 3.0×106 6.0×106 9.0×106 12.0×106Q木炭/J 3.4×106 6.8×106 10.2×106 13.6×106(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它们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是 的;对于同一种燃料,质量越大,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越 。 (2)从表中的数据还可以看出,对于同一种燃料, 和 的比值是不变的,这个不变的比值,反映了燃料本身的一种性质,物理学中把它称之为 ,它是用来描述燃料完全燃烧时释放热量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 ℃的物体也具有内能B.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时,其内能一定保持不变C.酒精灯中的酒精用掉一半,剩余酒精的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D.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2.驾驶员驾驶某型号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进行车型测试,测试过程中消耗汽油的体积为1.5×10-3 m3。(ρ汽油=0.75×103 kg/m3,q汽油=4.6×107 J/kg)。求:(1)测试过程中消耗汽油的质量。(2)假设汽油完全燃烧,能够放出的热量。3.(科学思维)如图所示,在估测薯片热值的实验中,小军设计了两种对水加热的方式。方式一 方式二方式一:薯片在小烧杯中燃烧;方式二:薯片在燃烧皿中燃烧。(1)两种加热方式中合理的是 。在进行实验时,要让薯片充分燃烧,操作是 。 (2)用天平量取100 g水,并测出一片薯片的质量,用以上选取的方式燃尽薯片,并用温度计测出水升高的温度,所测出的薯片热值偏 ,原因是 。 【详解答案】基础达标1.D 2.2.8×1011 不变3.(1)不同 多 (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质量 热值能力提升1.A 解析:由于任何物体的内部分子都是运动的,故温度为0 ℃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A正确;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故B错误;热值指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质量之比,与质量和燃烧程度无关,故C错误;内能的大小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质量、状态等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故D错误。故选A。2.解:(1)由ρ=得,测试过程中消耗汽油的质量为m=ρ汽油V=0.75×103 kg/m3×1.5×10-3 m3=1.125 kg。(2)假设汽油完全燃烧,能够放出的热量为Q放=mq汽油=1.125 kg×4.6×107 J/kg=5.175×107 J。答:(1)测试过程中消耗汽油的质量为1.125 kg。(2)假设汽油完全燃烧,能够放出的热量为5.175×107 J。3.(1)方式二 把薯片碾碎(2)小 薯片燃烧放出的热量没有被水全部吸收解析:(1)由于热空气上升,方式一中薯片燃烧产生的热量很大一部分损失到空气中,导致结果不准,所以两种加热方式中合理的是方式二。把薯片碾碎,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使薯片充分燃烧。(2)由于薯片燃烧放出的热量不能全部被水吸收,导致水升高的温度偏低,计算出的热量偏小,根据公式q=可知,所测出的薯片热值偏小。2 内能和热量第1课时 内能和热量温度与热运动1.如图所示,取来相同的两只水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1)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水杯,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2)实验的现象是 。 (3)实验的结论是 。 2.陆游的《村居书喜》中有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其中“花气袭人知骤暖”描述的是 现象,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运动;还说明 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物体的内能3.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的内能增加 B.1 kg冰和1 kg水的内能相等C.物体可以没有机械能,但一定有内能 D.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的内能大4.(2025无锡期中)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B.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C.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a烧杯中水的内能D.c烧杯中水的内能一定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改变内能的方式5.下列过程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煤气炉上把水烧开 B.通过炼钢炉加热使铁熔化C.钻木取火 D.高温蒸气把馒头蒸熟6.(2025廊坊期中)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这是用 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冬天对手哈气取暖,是用 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7.(2023铁岭中考)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活塞压缩气体 ,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燃棉花。硝化棉燃烧后生成的颗粒物会附着在玻璃筒内壁上,说明分子间存在 。 1.大理蝴蝶泉面积50多平方米,为方形泉潭。泉水清澈如镜,由泉底冒出,一高大古树横卧泉上,这就是“蝴蝶树”。每年春夏天之交,特别是4月15日,蝴蝶树芬芳引蝴蝶。大批蝴蝶聚于泉边,满天飞舞。最奇的是万千彩蝴蝶交尾相随,倒挂蝴蝶树上,形成无数串,垂及水面,蔚为壮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蝴蝶满天飞舞,表明蝴蝶分子运动很快B.蝴蝶泉边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蝴蝶树吸引蝴蝶,是扩散现象的一种表现2.过桥米线是一种大家喜欢的传统美食。下列叙述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骨汤加热、温度逐渐升高的过程中,分子热运动越来越剧烈B.将米线放入沸腾的汤中很快便熟了,是因为沸腾的汤含有更多的热量C.在沸腾的汤中用筷子适当搅动米线,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米线的内能D.吃到嘴里的米线很烫嘴,是因为米线的内能比较大3.下列关于热学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热传递是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D.温度为0 ℃的物体,内能可能为零4.(2024山西中考)二氧化碳(CO2)爆破技术是现代工程建设中非常环保的技术。起爆前高压泵将CO2压缩成高压气体,液化后输入爆破筒内。如图所示,爆破时电加热管发热,使筒内的液态CO2迅速汽化,形成的高压气体从泄气孔中喷出,实施爆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压泵压缩CO2,气体内能增大,温度降低B.高压泵压缩CO2,气体内能减小,温度升高C.高压CO2气体喷出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D.高压CO2气体喷出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B.当物体运动速度增加时,组成物体的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加,所以物体的内能也增大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D.0 ℃的冰比1 ℃的水内能小6.煮茶叶蛋时,我们离很远也能闻到浓浓的香味,这是因为 ;煮茶叶蛋要比常温时直接腌蛋咸得快,这是因为 。 7.(2024辽宁中考)东北铁锅炖深受大家喜爱,炖煮锅内食物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锅内食物香味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 8.如图所示,是我国古老的医疗技法——艾灸。艾灸时用艾条熏烤患者的穴位,局部有温热感,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 9.从热水瓶中倒出一大杯热水,立即将瓶塞盖紧,瓶塞会跳起来。这是因为倒出热水后进入热水瓶的冷空气与热水发生 ,受热膨胀对外 ,把瓶塞顶出瓶口。 10.(科学思维)将一个底部封闭的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塞子塞紧管口。把一根橡皮条缠在管子上并迅速来回拉动,很快会观察到塞子被管内气体顶出(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问题:实验中是采用哪种方式使金属管壁的温度升高的 回答: 。 (2)针对图片,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问题: 回答: 。 【详解答案】基础达标1.(1)控制变量法 (2)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 (3)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2.扩散 无规则 温度 3.C 4.C 5.C6.做功 热传递 7.做功 引力能力提升1.A 解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而分子的运动是看不到的,蝴蝶满天飞舞,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符合题意;蝴蝶泉边花香四溢,是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蝴蝶树散发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从而把蝴蝶吸引过来,属于扩散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2.A 解析: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骨汤加热、温度逐渐升高的过程中,分子热运动越来越剧烈,故A正确;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的多少,故B错误;在沸腾的汤中用筷子适当搅动米线,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米线的内能,故C错误;吃到嘴里的米线很烫嘴,是因为米线的温度较高,故D错误。故选A。3.A 解析:物体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A正确;物体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种类有关,仅由物体温度无法判断物体内能的大小,故B错误;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故C错误;一切物体均有内能,故D错误。故选A。4.D 解析:高压泵压缩CO2,此时对气体做功,因此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A、B错误;高压CO2气体喷出时,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C错误,D正确。故选D。5.C 解析: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而不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故A错误;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无关,故B错误;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都有关系,0 ℃的冰和1 ℃的水温度、状态不同,质量关系未知,所以不能确定其内能大小关系,故D错误。故选C。6.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解析:煮茶叶蛋时,我们离很远也能闻到浓浓的香味,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煮茶叶蛋要比常温时直接腌蛋咸得快,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7.热传递 无规则运动解析:炖煮锅内食物时,食物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锅内食物香味四溢,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8.热传递解析:用艾条熏烤患者的穴位时,局部有温热感,是热量从高温的艾条传递给低温的身体,穴位处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因此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9.热传递 做功10.(1)做功(2)塞子被酒精蒸气顶出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解析:(1)实验中,用一根橡皮条在管外绕几圈,并迅速地来回拉动,此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酒精的温度升高。所以此过程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使金属管壁的温度升高。(2)塞子被酒精蒸气顶出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 内能和热量 第1课时 内能和热量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2024)九年级上册.docx 1.2 内能和热量 第2课时 热值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2024)九年级上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