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南雅双语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第1至10题为单选题,第11至12题为双选题,选对但少选得2分,错选得0分)1.(2025八下·雨花期末)力与生活紧密相关,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间力的作用一定是相互的B.用手将气球压扁的力是手的重力C.赛龙舟时,使龙舟、人、桨一起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人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2.(2025八下·雨花期末)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以下实例与其物理原理相同的是( )A.宽大的扁担B.空心砖砌墙C.载重车有很多车轮D.逃生锤的锤头很尖3.(2025八下·雨花期末)两轮电动平衡车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备受中学生的喜爱。如图所示,当小杰操控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关闭电机后,平衡车仍继续前进是由于平衡车受到惯性力的作用B.关闭电机后,平衡车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平衡车的惯性越来越小C.平衡车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向上D.平衡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4.(2025八下·雨花期末)如图所示装置说明大气压强的作用的是( )A.三峡船闸B.自动喂水器C.拦河大坝D.回水弯5.(2025八下·雨花期末)八年级的篮球比赛活动中,小林所在的班级获得冠军,如图为小林在赛前练习投篮时的场景,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篮球受到手的推力B.篮球在向上运动过程中,动能越来越大C.篮球运动到图中A处时,若所有力消失,篮球将静止D.从最高点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6.(2025八下·雨花期末)同学们在学完杠杆知识后,分析生活中的常见杠杆,下列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开瓶起子 B.筷子C.钢丝钳 D.托盘天平7.(2025八下·雨花期末)长沙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长沙人在传统节日里喜欢做饺子、汤圆、粽子和月饼等各种美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饺子放入锅中会沉入水底,是因为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B.汤圆煮熟后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浮力大于重力C.粽子放在水平盘中,粽子对盘子的压力和粽子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宇航员将一块密封好的月饼带到月球上,月饼的质量变小8.(2025八下·雨花期末)小明将掉在地面上的八下物理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课本所做功最接近于( )A.200J B.20J C.2J D.0.2J9.(2025八下·雨花期末)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容器甲和乙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将体积完全相同的A、B两球分别放入装有同种液体的这两个容器中,小球静止时两容器内液面恰好相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受到的浮力F浮甲=F浮乙 B.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甲=F乙C.物体的密度ρA>ρB D.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甲10.(2025八下·雨花期末)如图所示,建筑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400N的建筑材料在5s内匀速提升4m,工人对绳子的拉力F=250N,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克服建筑材料重力做的功为2000J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2mC.拉力F的功率为320WD.机械效率为80%11.(2025八下·雨花期末)王老师用自制教具演示了如下实验:将一只去盖、去底的饮料瓶的瓶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入瓶内并注水,看到有少量水从瓶口流出,此时乒乓球静止(如图所示),然后用手堵住瓶口,一会儿乒乓球浮起来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乒乓球在图中位置静止时没有受到浮力作用B.乒乓球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之前,受到的浮力始终不变C.乒乓球上浮过程中,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保持不变D.兵乓球在图中位置静止时,乒乓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2.(2025八下·雨花期末)下列做法中,目的为增大摩擦的是( )A.在冰壶运动中,运动员不断擦拭冰面B.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车闸C.体操运动员手上涂防滑粉D.机器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4分)13.(2025八下·雨花期末)如图,撑杆跳运动员将杆压弯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压弯的杆具有 能。14.(2025八下·雨花期末)生活处处有物理,唐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中秋风“卷”走“三重茅”是由于屋顶外侧空气流速快,压强 ,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力。升国旗时,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国旗就会徐徐上升,这是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这个滑轮的作用是 。15.(2025八下·雨花期末)如图所示,一个重为 5 N的薄壁容器,底面积为0.01m2,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有4.5 kg的水,深度为30cm,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 N,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a。(ρ水=1×103 kg/m3,g取10 N/kg)16.(2025八下·雨花期末)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拉物体,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在t=5 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2-4s内物体所受合力为 N。17.(2025八下·雨花期末)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将甲、乙沿水平方向切去高度,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与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若切割前把甲放在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增加2000Pa,则甲的边长为 cm,图中A点对应的压强pA= Pa。18.(2025八下·雨花期末)(1)如图是小晓用笔筒制作的简易密度计,不能竖立起来,应把缠绕的铁丝尽量向 移;(2)如图为小晓制作的简易杆秤,此时零刻度线位于支点O的左侧,若挂钩和支点的位置已固定,想将零刻度线设置在支点O的右侧,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分,共2分)19.(2025八下·雨花期末)如图,向上拉提手时,请画出F1的力臂L1四、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20.(2025八下·雨花期末)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压力和受力面积对海绵形变的影响”(1)通过观察 两个实验后得出结论: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海绵凹陷程度越大。(2)通过观察甲、乙两个实验后得出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 越大,海绵凹陷程度越大。(3)实验中,小明在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如果压力与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怎么比较压力与受力面积共同作用对海绵凹陷程度的影响呢?于是设计如图丁实验,把压力与受力面积等比例的减小发现,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变。经过多次实验得出,海绵的凹陷程度可由单位面积的压力大小决定,即压力与受力面积的 决定。21.(2025八下·雨花期末)小南在观看冰壶比赛时,发现运动员穿的两只鞋的鞋底材料不同,如图所示,一只是橡胶底,一只是塑料底。她认为这样设计是为了使两只鞋底与冰面的摩擦不同,于是她利用一双冰壶运动鞋和其他器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根据 原理,小南在实验时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鞋子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2)实验过程中小南发现两只鞋的质量不相同,为了控制鞋子对桌面压力相等,后续操作最便捷的是____。A.用手轻轻地压住鞋子再进行实验B.向鞋中加适量的砝码再进行实验C.向鞋中加适量的米粒再进行实验D.将两只鞋子重叠起来再进行实验(3)小南采用了最佳方案顺利完成了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了表中,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还可以判断,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还与鞋底 有关。序号 接触面 压力 测力计示数/N1 橡胶 不变 10.42 塑料 不变 4.822.(2025八下·雨花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1)图丁中物体A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N;(2)分析图甲、乙、丙、丁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 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3)分析图甲、丁、戊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 有关;23.(2025八下·雨花期末)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球由斜面的某位置由静止滚下,撞击水平面上的小木块(其中)。(1)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小球在 (选填“斜面上”“撞击木块时”或“撞击木块后”),其大小是通过小木块被撞击后 来反映的;(2)分析比较甲、乙两组实验可得:物体的质量相同时, 越大,动能越大。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7分,共14分)24.(2025八下·雨花期末)《天工开物》中记录了一种在井上打水的工具“桔槔”。如图甲所示,其原理是初中物理所学的杠杆知识,图乙是“桔槔”的简化模型图,通过在轻质“桔槔”上挂配重石块可以将井中的水桶打捞出来。其中OB长度为1m,OA长度为3m,木桶的重力为20N,装满水时水的质量为18kg。某次打捞时将100N的石块悬挂在C点,石块匀速提升装满水的木桶至图示位置,若过程中不考虑水溢出,求:(1)木桶中水的重力;(2)CO长度;(3)若只在A端固定悬挂60N的石块作为配重,水平位置平衡时,求人对绳向上的拉力。25.(2025八下·雨花期末)底面积为350cm2 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其放在水平桌面上,把边长为10cm 的正方体A放入水中后,再在A上放一个物体B,物体B恰好没入水中。已知ρB=8×103kg/m3,mB=0.8kg,取g=10N/kg,ρ水=1×103 kg/m3。求:(1)B的体积;(2)A和B的总重力;(3)若将物体B放入水中(图乙),当物体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力作用的相互性;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解析】【解答】A.甲对乙施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力,施力物体同时是受力物体,故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B.用手将气球压扁的力是手施加的压力,不是手的重力,故B错误;C. 赛龙舟时,用船桨向后划水时,船桨给水一个向后的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水会给龙舟、人、桨一个向前的力,故赛龙舟时,使龙舟、人、桨一起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C错误;D.物体受到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如受平衡力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故D错误。故选A。【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3)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运动状态包含速度大小及方向的变化。2.【答案】D【知识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解析】【解答】磨刀不误砍柴工,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A.宽大的扁担,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错误;B.空心砖砌墙,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故B错误;C.载重车有很多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错误;D.逃生锤的锤头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正确。故选D。【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3.【答案】C【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及其现象;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应用【解析】【解答】A.关闭电机后,平衡车仍继续前进是由于平衡车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或惯性力,A错误;B.关闭电机后,平衡车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平衡车受到的阻力,阻力改变了其运动状态,B错误;CD.平衡车受到的重力小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平衡车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二者的合力方向向上,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分析】 (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或惯性力;(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4.【答案】B【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原理及其应用;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解答】A.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闸室和上游构成一个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一个连通器,故A不符合题意;B.在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约10.3m高的水柱。桶中水面能高于盆内水面不会流出来,是因为盆景中的水与大气相通,是大气压支持着桶内的水不会流出来,故B符合题意;C.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坝底的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D.排水管的 U 型回水弯是连通器,连通器中装同种液体时,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可以防止异味,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1)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当连通器内为同种液体时,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内液面相平;(2)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3)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5.【答案】D【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机械能及其转化;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其现象【解析】【解答】A.篮球离开手后不再受手的推力,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前进,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故A错误;B.篮球在向上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越来越小,动能越来越小,故B错误;C.篮球运动到A点时,速度不为0,篮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D.从最高点下落过程中,篮球的质量不变,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加,篮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D正确。故选D。【分析】 (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2)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不变时,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3)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不变时,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6.【答案】B【知识点】杠杆的分类【解析】【解答】A.开瓶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B.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B符合题意;C.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D.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属于等臂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如:钢丝钳、开瓶器、羊角锤等;费力杆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如:钓鱼竿、镊子、筷子等;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如:天平、定滑轮、跷跷板等;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7.【答案】A【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生饺子放入锅中会沉入水底,下沉时饺子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故A正确;B.汤圆煮熟后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饺子处于平衡状态,浮力等于重力,故B错误;C.粽子放在水平盘中,粽子对盘子的压力和粽子受到的重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所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将一块密封好的月饼带到月球上,虽然位置发生了改变,但月饼的质量不变,故D错误。故选A。【分析】(1)(2)根据浮沉条件分析解答;(3)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4)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8.【答案】C【知识点】功的计算及应用【解析】【解答】八下物理书的质量约为250g,重力约为:G=mg=250×10-3kg×10N/kg=2.5N,将掉在地面上的物理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课桌的高度约为0.8米,他对课本所做功为:W=Fs=Gh=2.5N×0.8m=2J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 首先估测物理课本的质量,然后计算它的重力,然后再估测课桌的高度,最后根据功的公式W=Fs计算解答。9.【答案】B【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两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液体的密度相等,A、B两球的体积相等,由图可知,A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小于B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F浮甲B.由题意可知,两个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相等,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根据F=PS可知,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F甲=F乙,故B正确;C.根据浮沉条件可知,A球漂浮,A球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B球悬浮,B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故物体的密度ρA<ρB,故C错误;D.由B选项可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F甲=F乙,由于甲容器上大下小,有一部分液体压在了容器侧壁,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甲容器内液体和A球的总重力,乙容器上下等大,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乙容器内液体和B球的总重力,所以容器内液体和A球的总重力大于乙容器内液体和B球的总重力,水平面上,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压甲=G总甲=G容甲+G液甲+GA,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压乙=G总乙=G容乙+G液乙+GB,因为甲乙容器的质量相等,所以:F压甲>F压乙,根据可知, P甲>P乙 ,故D错误。故选B。【分析】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大小;(2)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和F=PS分析压力大小;(3)根据浮沉条件分析物体的密度大小;(4)根据液体对容器的底的压力大小及容器的形状分析两容器内液体和球的重力关系,水平面上压力大小等于总重力,利用压强公式分析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大小。10.【答案】D【知识点】功率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的计算及应用【解析】【解答】A.滑轮组克服建筑材料重力做的功为:W有=Gh=400N×4m=1600J,故A错误;B.由图可知,动滑轮上绳子段数n=2,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nh=2×4m=8m,故B错误;C.拉力F做的总功为:W总=Fs=250N×8m=2000J,拉力F的功率为:,故C错误;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故D正确。故选D。【分析】 (1)根据W有=Gh求出 克服建筑材料重力做的有用功;(2)根据s=nh计算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3)根据W总=Fs求出拉力做的总功,根据求出拉力F的功率;(4)根据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1.【答案】A,B【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的计算;浮力及其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解析】【解答】A.图中乒乓球静止时,有少量水从瓶口流出,由于乒乓球下表面没有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所以乒乓球不受浮力作用,故A正确;B.乒乓球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之前,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知,乒乓球受到的浮力不变,故B正确;C.乒乓球上浮过程中,距离水面的深度h变小,由于水的密度不变,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乒乓球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小,故C错误;D. 兵乓球在图中位置静止时,受重力、水的压力和支持力,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AB。【分析】 (1)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即F浮=F向上-F向下;(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判断浮力的变化情况;(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判断压强的变化情况;(4)对图中的乒乓球进行受力分析并做出判断。12.【答案】B,C【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解析】【解答】A.在冰壶运动中,运动员不断擦拭冰面,使冰熔化,在冰面上形成一层水膜,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B.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车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C.体操运动员手上涂防滑粉,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符合题意。D机器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是用滚动代替滑动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故选BC。【分析】(1)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减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13.【答案】形状;弹性势【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解析】【解答】 撑杆跳运动员将杆压弯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压弯的杆具有弹性势能能。故答案为:形状;弹性势。【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14.【答案】小;改变力的方向【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解析】【解答】诗中秋风“卷”走“三重茅”是由于屋顶外侧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力。 旗杆顶部的滑轮是定滑轮,这个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故答案为:小;改变力的方向。【分析】(1)流体的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2)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实质上是等臂杠杆。15.【答案】50;3000【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液体压强的计算【解析】【解答】容器内水的重力为:G水=m水g=4.5kg×10N/kg=45N,则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为:F=G总=G水+G容=45N+5N=50N;水的深度为h=30cm=0.3m,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ρ水gh=1×103kg/m3×10N/kg×0.3m=3000Pa。故答案为:50;3000。【分析】 (1)根据G=mg求出水的重力,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水与容器的重力之和;(2)知道容器内水的深度和密度,根据p=ρgh求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16.【答案】4;2【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与图象的结合;力的合成与应用;摩擦力的大小;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解析】【解答】由v-t图象可知,在4~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与拉力F是一对平衡力;由F-t图象可知,在4~6s内的拉力F=4N,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F=4N,所以在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4N;由v-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由于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所以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仍然为4N,由F-t图象可知,在2~4s内的拉力F'=6N,因拉力与摩擦力的方向相反,所以2-4s内物体所受的合力为:F合=F'-f=6N-4N=2N。故答案为:4;2。【分析】(1) 根据v-t图象分析物体在不同时间段的运动情况,根据F-t图象可知物体在不同时刻所受到的拉力大小,结合二力平衡条件求出物体在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2)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结合二力合成的方法计算2-4s内物体受到的合力。(3)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方向相同时,合力大小F合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方向相反时,合力大小F合等于这的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力的方向相同。17.【答案】10;4800【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液体压强的计算【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当△h=10cm时,p甲=0Pa,故甲物体的边长为10cm=0.1m;因为甲、乙两个物体均为正方体,所以由压强公式化简可得正方形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公式为:甲的密度为ρ甲=8×103kg/m3,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ρ甲gh甲=8×103kg/m3×10N/kg×0.1m=8×103pa,甲的底面积为:S甲=(10cm)2=100cm2=0.01m2水平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甲的重力:G甲=F甲=p甲S=8×103pa×0.01m2=80N若切割前把甲放在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增加2000Pa,则:则乙的边长为h乙=0.2m,乙的密度为:图中交点的含义是甲、乙均被削去同样的某一高度hA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A相等,即ρ甲g(h甲-hA)=ρ乙g(h乙-hA),即:8×103kg/m3×10N/kg×(0.1m-hA)=3×103kg/m3×10N/kg×(0.2m-hA)解得:hA=0.04mA点对应的压强为:pA=ρ甲g(h甲-hA)=8×103kg/m3×10N/kg×(0.1m-0.04m)=4800pa。故答案为:10;4800Pa。【分析】(1)由图可知,当△h=10cm时,p甲=0Pa,可知甲物体的边长;(2)已知甲的密度,根据p=ρgh求出甲未切割时对地面的压强,根据G甲=F甲=p甲S求出水平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甲的重力,根据切割前把甲放在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增加2000Pa,求出乙的底面积,进而求得乙的边长,利用p=ρgh得到正方体乙的密度;由图可知,切去高度hA时,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利用p=ρgh建立等量关系,求出hA的值,利用p=ρgh得到pA的值。18.【答案】(1)下(2)在秤盘处增加配重(答案合理即可)【知识点】重心;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解答】(1)密度计依靠底部的重物来保持竖直平衡,重心应低于浮力作用的中心点,密度计才能竖直漂浮。图中密度计倾倒,应将缠绕的铁丝向下移动,降低重心,使密度计竖立起来。(2)由于零刻度线位于支点O的左侧,说明在没有挂物体时,秤砣在支点左侧才能使杆秤平衡,这是因为杆秤自身重力的影响。若挂钩和支点的位置已固定,想将零刻度线设置在支点O的右侧,需要减小杆秤自身重力对平衡的影响,可以在秤盘处增加配重。故答案为:下;在秤盘处增加配重(答案合理即可)。【分析】(1)密度计不能直立漂浮可能是重心较高或底端较轻造成的;(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19.【答案】【知识点】力臂的画法【解析】【解答】已知支点为O,反向延长力F1的作用线,从支点作F1的作用线的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动力臂L1,如图所示:【分析】 首先确定支点,然后作出支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力臂。20.【答案】(1)乙、丙(2)压力(3)比值【知识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解析】【解答】(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通过观察乙、丙两个实验后得出结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海绵凹陷程度越大。(2)通过观察甲、乙两个实验后得出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海绵凹陷程度越大。(3)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压强,如图丁实验,把压力与受力面积等比例的减小发现,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变。经过多次实验得出,海绵的凹陷程度可由单位面积的压力大小决定,即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决定。故答案为:(1)乙、丙;(2)压力;(3)比值。【分析】 (1)(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据此分析回答。(3)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即为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1.【答案】(1)二力平衡(2)D(3)材料【知识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解析】【解答】(1)实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不能直接测出来,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小南在实验时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鞋子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2)小南发现两只鞋的质量不相同,为了控制鞋子对桌面压力相等,后续操作最便捷的是将两只鞋子重叠起来再进行实验,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压力和接粗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材料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还可以判断,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还与鞋底材料有关。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2)D;(3)材料。【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根据图中现象得出结论;(3)根据表格内容分析相同的因素和不同的因素,得出答案。22.【答案】(1)1(2)浸没(3)液体密度【知识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解析】【解答】(1)由图甲可知,物体A的重力为G=4N,由图丁可知物体A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丁=3N,根据称重法可知图丁中物体A所受浮力的大小为:F浮=G-F丁=4N-3N=1N;(2)分析图甲、乙、丙、丁,物体在水中浸没的深度不同,受到的浮力相同,故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3)分析图甲、丁、戊,由称重法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和盐水时受到的浮力不同,所以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故答案为:(1)1;(2)浸没;(3)液体密度。【分析】(1)根据称重法F浮=G-F求出图丁中物体A所受浮力的大小;(2)由称重法可知,分析图甲、乙、丙、丁中,物体在水中浸没的深度不同,受到的浮力相同,据此得出结论;(3)分析甲、丁、戊,由称重法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和盐水时受到的浮力不同,据此得出结论。23.【答案】(1)撞击木块时;移动的距离(2)速度【知识点】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解析】【解答】(1)实验中小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质量不变,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即探究的动能是指小球在撞击木块时的动能的大小;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的远近来判断物体所具有动能大小的,木块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2)分析比较甲、乙两组实验可知,小球的质量相同,小球在斜面上释放时的高度不同,乙图中小钢球释放时的高度大,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推动木块滑行的距离远,故可得出结论: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故答案为:(1)撞击木块时;木块移动距离;(2)速度。【分析】 (1)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物体动能的大小无法直接判断,但可以通过小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来体现小球动能的多少,即通过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2)想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要控制钢球的质量相同,只改变钢球的速度大小,如果想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要控制钢球的速度相同,只改变钢球的质量大小,据此分析回答。24.【答案】(1)解:木桶中水的重力为:答:木桶中水的重力为180N;(2)解:B点的阻力为:C点石块的重力为动力F1=G石=100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CO长度为:答:CO长为2m;(3)解: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杠杆对桶的拉力为:由平衡力的关系可知,人对绳向上的拉力为:答:人对绳向上的拉为20N。【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分析】 (1)根据G=mg计算木桶中水的重力;(2)B点的阻力为水和桶的总重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CO的长度;(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杠杆对桶的拉力,根据力的平衡求出人对绳向上的拉力大小。25.【答案】(1)解:物体B的体积为:答:物体B的体积为1×10-4m3;(2)解:物体A的体积为:物体AB的总体积为:AB悬浮时,浮力等于AB的总重力:答: A和B的总重力为11N;(3)解:物体B的重力为:物体A的重力为:将B放入水中后,A漂浮,有:物体A排开水的体积为:A露出水面部分体积:容器底面积为:液面下降高度:水对底部压强变化量:答:水对底部压强变化量为200Pa。【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液体压强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求出物体B的体积;(2)根据A的边长求出A的体积,AB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AB的体积之和,AB悬浮时,浮力等于AB的总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A和B的总重力;(3)根据G=mg求出物体B的重力,根据总重力求出物体A的重力,根据A漂浮可求出A的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求出A排开水的体积,进而求出A露出水面的体积,根据体积公式求出A露出水面后水下降的高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求出水对底部压强变化量。1 / 1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南雅双语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第1至10题为单选题,第11至12题为双选题,选对但少选得2分,错选得0分)1.(2025八下·雨花期末)力与生活紧密相关,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间力的作用一定是相互的B.用手将气球压扁的力是手的重力C.赛龙舟时,使龙舟、人、桨一起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人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答案】A【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力作用的相互性;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解析】【解答】A.甲对乙施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力,施力物体同时是受力物体,故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B.用手将气球压扁的力是手施加的压力,不是手的重力,故B错误;C. 赛龙舟时,用船桨向后划水时,船桨给水一个向后的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水会给龙舟、人、桨一个向前的力,故赛龙舟时,使龙舟、人、桨一起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C错误;D.物体受到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如受平衡力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故D错误。故选A。【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3)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运动状态包含速度大小及方向的变化。2.(2025八下·雨花期末)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以下实例与其物理原理相同的是( )A.宽大的扁担B.空心砖砌墙C.载重车有很多车轮D.逃生锤的锤头很尖【答案】D【知识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解析】【解答】磨刀不误砍柴工,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A.宽大的扁担,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错误;B.空心砖砌墙,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故B错误;C.载重车有很多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错误;D.逃生锤的锤头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正确。故选D。【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3.(2025八下·雨花期末)两轮电动平衡车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备受中学生的喜爱。如图所示,当小杰操控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关闭电机后,平衡车仍继续前进是由于平衡车受到惯性力的作用B.关闭电机后,平衡车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平衡车的惯性越来越小C.平衡车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向上D.平衡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C【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及其现象;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应用【解析】【解答】A.关闭电机后,平衡车仍继续前进是由于平衡车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或惯性力,A错误;B.关闭电机后,平衡车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平衡车受到的阻力,阻力改变了其运动状态,B错误;CD.平衡车受到的重力小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平衡车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二者的合力方向向上,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分析】 (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或惯性力;(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4.(2025八下·雨花期末)如图所示装置说明大气压强的作用的是( )A.三峡船闸B.自动喂水器C.拦河大坝D.回水弯【答案】B【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原理及其应用;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解答】A.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闸室和上游构成一个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一个连通器,故A不符合题意;B.在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约10.3m高的水柱。桶中水面能高于盆内水面不会流出来,是因为盆景中的水与大气相通,是大气压支持着桶内的水不会流出来,故B符合题意;C.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坝底的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D.排水管的 U 型回水弯是连通器,连通器中装同种液体时,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可以防止异味,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1)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当连通器内为同种液体时,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内液面相平;(2)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3)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5.(2025八下·雨花期末)八年级的篮球比赛活动中,小林所在的班级获得冠军,如图为小林在赛前练习投篮时的场景,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篮球受到手的推力B.篮球在向上运动过程中,动能越来越大C.篮球运动到图中A处时,若所有力消失,篮球将静止D.从最高点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答案】D【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机械能及其转化;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其现象【解析】【解答】A.篮球离开手后不再受手的推力,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前进,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故A错误;B.篮球在向上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越来越小,动能越来越小,故B错误;C.篮球运动到A点时,速度不为0,篮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D.从最高点下落过程中,篮球的质量不变,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加,篮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D正确。故选D。【分析】 (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2)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不变时,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3)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不变时,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6.(2025八下·雨花期末)同学们在学完杠杆知识后,分析生活中的常见杠杆,下列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开瓶起子 B.筷子C.钢丝钳 D.托盘天平【答案】B【知识点】杠杆的分类【解析】【解答】A.开瓶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B.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B符合题意;C.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D.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属于等臂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如:钢丝钳、开瓶器、羊角锤等;费力杆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如:钓鱼竿、镊子、筷子等;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如:天平、定滑轮、跷跷板等;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7.(2025八下·雨花期末)长沙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长沙人在传统节日里喜欢做饺子、汤圆、粽子和月饼等各种美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饺子放入锅中会沉入水底,是因为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B.汤圆煮熟后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浮力大于重力C.粽子放在水平盘中,粽子对盘子的压力和粽子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宇航员将一块密封好的月饼带到月球上,月饼的质量变小【答案】A【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生饺子放入锅中会沉入水底,下沉时饺子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故A正确;B.汤圆煮熟后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饺子处于平衡状态,浮力等于重力,故B错误;C.粽子放在水平盘中,粽子对盘子的压力和粽子受到的重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所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将一块密封好的月饼带到月球上,虽然位置发生了改变,但月饼的质量不变,故D错误。故选A。【分析】(1)(2)根据浮沉条件分析解答;(3)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4)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8.(2025八下·雨花期末)小明将掉在地面上的八下物理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课本所做功最接近于( )A.200J B.20J C.2J D.0.2J【答案】C【知识点】功的计算及应用【解析】【解答】八下物理书的质量约为250g,重力约为:G=mg=250×10-3kg×10N/kg=2.5N,将掉在地面上的物理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课桌的高度约为0.8米,他对课本所做功为:W=Fs=Gh=2.5N×0.8m=2J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 首先估测物理课本的质量,然后计算它的重力,然后再估测课桌的高度,最后根据功的公式W=Fs计算解答。9.(2025八下·雨花期末)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容器甲和乙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将体积完全相同的A、B两球分别放入装有同种液体的这两个容器中,小球静止时两容器内液面恰好相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受到的浮力F浮甲=F浮乙 B.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甲=F乙C.物体的密度ρA>ρB D.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甲【答案】B【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两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液体的密度相等,A、B两球的体积相等,由图可知,A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小于B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F浮甲B.由题意可知,两个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相等,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根据F=PS可知,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F甲=F乙,故B正确;C.根据浮沉条件可知,A球漂浮,A球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B球悬浮,B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故物体的密度ρA<ρB,故C错误;D.由B选项可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F甲=F乙,由于甲容器上大下小,有一部分液体压在了容器侧壁,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甲容器内液体和A球的总重力,乙容器上下等大,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乙容器内液体和B球的总重力,所以容器内液体和A球的总重力大于乙容器内液体和B球的总重力,水平面上,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压甲=G总甲=G容甲+G液甲+GA,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压乙=G总乙=G容乙+G液乙+GB,因为甲乙容器的质量相等,所以:F压甲>F压乙,根据可知, P甲>P乙 ,故D错误。故选B。【分析】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大小;(2)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和F=PS分析压力大小;(3)根据浮沉条件分析物体的密度大小;(4)根据液体对容器的底的压力大小及容器的形状分析两容器内液体和球的重力关系,水平面上压力大小等于总重力,利用压强公式分析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大小。10.(2025八下·雨花期末)如图所示,建筑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400N的建筑材料在5s内匀速提升4m,工人对绳子的拉力F=250N,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克服建筑材料重力做的功为2000J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2mC.拉力F的功率为320WD.机械效率为80%【答案】D【知识点】功率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的计算及应用【解析】【解答】A.滑轮组克服建筑材料重力做的功为:W有=Gh=400N×4m=1600J,故A错误;B.由图可知,动滑轮上绳子段数n=2,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nh=2×4m=8m,故B错误;C.拉力F做的总功为:W总=Fs=250N×8m=2000J,拉力F的功率为:,故C错误;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故D正确。故选D。【分析】 (1)根据W有=Gh求出 克服建筑材料重力做的有用功;(2)根据s=nh计算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3)根据W总=Fs求出拉力做的总功,根据求出拉力F的功率;(4)根据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1.(2025八下·雨花期末)王老师用自制教具演示了如下实验:将一只去盖、去底的饮料瓶的瓶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入瓶内并注水,看到有少量水从瓶口流出,此时乒乓球静止(如图所示),然后用手堵住瓶口,一会儿乒乓球浮起来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乒乓球在图中位置静止时没有受到浮力作用B.乒乓球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之前,受到的浮力始终不变C.乒乓球上浮过程中,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保持不变D.兵乓球在图中位置静止时,乒乓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A,B【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的计算;浮力及其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解析】【解答】A.图中乒乓球静止时,有少量水从瓶口流出,由于乒乓球下表面没有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所以乒乓球不受浮力作用,故A正确;B.乒乓球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之前,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知,乒乓球受到的浮力不变,故B正确;C.乒乓球上浮过程中,距离水面的深度h变小,由于水的密度不变,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乒乓球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小,故C错误;D. 兵乓球在图中位置静止时,受重力、水的压力和支持力,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AB。【分析】 (1)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即F浮=F向上-F向下;(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判断浮力的变化情况;(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判断压强的变化情况;(4)对图中的乒乓球进行受力分析并做出判断。12.(2025八下·雨花期末)下列做法中,目的为增大摩擦的是( )A.在冰壶运动中,运动员不断擦拭冰面B.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车闸C.体操运动员手上涂防滑粉D.机器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答案】B,C【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解析】【解答】A.在冰壶运动中,运动员不断擦拭冰面,使冰熔化,在冰面上形成一层水膜,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B.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车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C.体操运动员手上涂防滑粉,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符合题意。D机器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是用滚动代替滑动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故选BC。【分析】(1)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减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4分)13.(2025八下·雨花期末)如图,撑杆跳运动员将杆压弯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压弯的杆具有 能。【答案】形状;弹性势【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解析】【解答】 撑杆跳运动员将杆压弯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压弯的杆具有弹性势能能。故答案为:形状;弹性势。【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14.(2025八下·雨花期末)生活处处有物理,唐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中秋风“卷”走“三重茅”是由于屋顶外侧空气流速快,压强 ,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力。升国旗时,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国旗就会徐徐上升,这是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这个滑轮的作用是 。【答案】小;改变力的方向【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解析】【解答】诗中秋风“卷”走“三重茅”是由于屋顶外侧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力。 旗杆顶部的滑轮是定滑轮,这个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故答案为:小;改变力的方向。【分析】(1)流体的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2)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实质上是等臂杠杆。15.(2025八下·雨花期末)如图所示,一个重为 5 N的薄壁容器,底面积为0.01m2,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有4.5 kg的水,深度为30cm,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 N,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a。(ρ水=1×103 kg/m3,g取10 N/kg)【答案】50;3000【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液体压强的计算【解析】【解答】容器内水的重力为:G水=m水g=4.5kg×10N/kg=45N,则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为:F=G总=G水+G容=45N+5N=50N;水的深度为h=30cm=0.3m,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ρ水gh=1×103kg/m3×10N/kg×0.3m=3000Pa。故答案为:50;3000。【分析】 (1)根据G=mg求出水的重力,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水与容器的重力之和;(2)知道容器内水的深度和密度,根据p=ρgh求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16.(2025八下·雨花期末)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拉物体,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在t=5 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2-4s内物体所受合力为 N。【答案】4;2【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与图象的结合;力的合成与应用;摩擦力的大小;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解析】【解答】由v-t图象可知,在4~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与拉力F是一对平衡力;由F-t图象可知,在4~6s内的拉力F=4N,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F=4N,所以在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4N;由v-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由于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所以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仍然为4N,由F-t图象可知,在2~4s内的拉力F'=6N,因拉力与摩擦力的方向相反,所以2-4s内物体所受的合力为:F合=F'-f=6N-4N=2N。故答案为:4;2。【分析】(1) 根据v-t图象分析物体在不同时间段的运动情况,根据F-t图象可知物体在不同时刻所受到的拉力大小,结合二力平衡条件求出物体在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2)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结合二力合成的方法计算2-4s内物体受到的合力。(3)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方向相同时,合力大小F合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方向相反时,合力大小F合等于这的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力的方向相同。17.(2025八下·雨花期末)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将甲、乙沿水平方向切去高度,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与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若切割前把甲放在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增加2000Pa,则甲的边长为 cm,图中A点对应的压强pA= Pa。【答案】10;4800【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液体压强的计算【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当△h=10cm时,p甲=0Pa,故甲物体的边长为10cm=0.1m;因为甲、乙两个物体均为正方体,所以由压强公式化简可得正方形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公式为:甲的密度为ρ甲=8×103kg/m3,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ρ甲gh甲=8×103kg/m3×10N/kg×0.1m=8×103pa,甲的底面积为:S甲=(10cm)2=100cm2=0.01m2水平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甲的重力:G甲=F甲=p甲S=8×103pa×0.01m2=80N若切割前把甲放在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增加2000Pa,则:则乙的边长为h乙=0.2m,乙的密度为:图中交点的含义是甲、乙均被削去同样的某一高度hA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A相等,即ρ甲g(h甲-hA)=ρ乙g(h乙-hA),即:8×103kg/m3×10N/kg×(0.1m-hA)=3×103kg/m3×10N/kg×(0.2m-hA)解得:hA=0.04mA点对应的压强为:pA=ρ甲g(h甲-hA)=8×103kg/m3×10N/kg×(0.1m-0.04m)=4800pa。故答案为:10;4800Pa。【分析】(1)由图可知,当△h=10cm时,p甲=0Pa,可知甲物体的边长;(2)已知甲的密度,根据p=ρgh求出甲未切割时对地面的压强,根据G甲=F甲=p甲S求出水平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甲的重力,根据切割前把甲放在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增加2000Pa,求出乙的底面积,进而求得乙的边长,利用p=ρgh得到正方体乙的密度;由图可知,切去高度hA时,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利用p=ρgh建立等量关系,求出hA的值,利用p=ρgh得到pA的值。18.(2025八下·雨花期末)(1)如图是小晓用笔筒制作的简易密度计,不能竖立起来,应把缠绕的铁丝尽量向 移;(2)如图为小晓制作的简易杆秤,此时零刻度线位于支点O的左侧,若挂钩和支点的位置已固定,想将零刻度线设置在支点O的右侧,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答案】(1)下(2)在秤盘处增加配重(答案合理即可)【知识点】重心;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解答】(1)密度计依靠底部的重物来保持竖直平衡,重心应低于浮力作用的中心点,密度计才能竖直漂浮。图中密度计倾倒,应将缠绕的铁丝向下移动,降低重心,使密度计竖立起来。(2)由于零刻度线位于支点O的左侧,说明在没有挂物体时,秤砣在支点左侧才能使杆秤平衡,这是因为杆秤自身重力的影响。若挂钩和支点的位置已固定,想将零刻度线设置在支点O的右侧,需要减小杆秤自身重力对平衡的影响,可以在秤盘处增加配重。故答案为:下;在秤盘处增加配重(答案合理即可)。【分析】(1)密度计不能直立漂浮可能是重心较高或底端较轻造成的;(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分,共2分)19.(2025八下·雨花期末)如图,向上拉提手时,请画出F1的力臂L1【答案】【知识点】力臂的画法【解析】【解答】已知支点为O,反向延长力F1的作用线,从支点作F1的作用线的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动力臂L1,如图所示:【分析】 首先确定支点,然后作出支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力臂。四、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20.(2025八下·雨花期末)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压力和受力面积对海绵形变的影响”(1)通过观察 两个实验后得出结论: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海绵凹陷程度越大。(2)通过观察甲、乙两个实验后得出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 越大,海绵凹陷程度越大。(3)实验中,小明在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如果压力与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怎么比较压力与受力面积共同作用对海绵凹陷程度的影响呢?于是设计如图丁实验,把压力与受力面积等比例的减小发现,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变。经过多次实验得出,海绵的凹陷程度可由单位面积的压力大小决定,即压力与受力面积的 决定。【答案】(1)乙、丙(2)压力(3)比值【知识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解析】【解答】(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通过观察乙、丙两个实验后得出结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海绵凹陷程度越大。(2)通过观察甲、乙两个实验后得出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海绵凹陷程度越大。(3)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压强,如图丁实验,把压力与受力面积等比例的减小发现,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变。经过多次实验得出,海绵的凹陷程度可由单位面积的压力大小决定,即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决定。故答案为:(1)乙、丙;(2)压力;(3)比值。【分析】 (1)(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据此分析回答。(3)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即为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1.(2025八下·雨花期末)小南在观看冰壶比赛时,发现运动员穿的两只鞋的鞋底材料不同,如图所示,一只是橡胶底,一只是塑料底。她认为这样设计是为了使两只鞋底与冰面的摩擦不同,于是她利用一双冰壶运动鞋和其他器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根据 原理,小南在实验时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鞋子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2)实验过程中小南发现两只鞋的质量不相同,为了控制鞋子对桌面压力相等,后续操作最便捷的是____。A.用手轻轻地压住鞋子再进行实验B.向鞋中加适量的砝码再进行实验C.向鞋中加适量的米粒再进行实验D.将两只鞋子重叠起来再进行实验(3)小南采用了最佳方案顺利完成了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了表中,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还可以判断,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还与鞋底 有关。序号 接触面 压力 测力计示数/N1 橡胶 不变 10.42 塑料 不变 4.8【答案】(1)二力平衡(2)D(3)材料【知识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解析】【解答】(1)实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不能直接测出来,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小南在实验时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鞋子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2)小南发现两只鞋的质量不相同,为了控制鞋子对桌面压力相等,后续操作最便捷的是将两只鞋子重叠起来再进行实验,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压力和接粗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材料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还可以判断,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还与鞋底材料有关。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2)D;(3)材料。【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根据图中现象得出结论;(3)根据表格内容分析相同的因素和不同的因素,得出答案。22.(2025八下·雨花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1)图丁中物体A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N;(2)分析图甲、乙、丙、丁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 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3)分析图甲、丁、戊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 有关;【答案】(1)1(2)浸没(3)液体密度【知识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解析】【解答】(1)由图甲可知,物体A的重力为G=4N,由图丁可知物体A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丁=3N,根据称重法可知图丁中物体A所受浮力的大小为:F浮=G-F丁=4N-3N=1N;(2)分析图甲、乙、丙、丁,物体在水中浸没的深度不同,受到的浮力相同,故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3)分析图甲、丁、戊,由称重法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和盐水时受到的浮力不同,所以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故答案为:(1)1;(2)浸没;(3)液体密度。【分析】(1)根据称重法F浮=G-F求出图丁中物体A所受浮力的大小;(2)由称重法可知,分析图甲、乙、丙、丁中,物体在水中浸没的深度不同,受到的浮力相同,据此得出结论;(3)分析甲、丁、戊,由称重法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和盐水时受到的浮力不同,据此得出结论。23.(2025八下·雨花期末)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球由斜面的某位置由静止滚下,撞击水平面上的小木块(其中)。(1)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小球在 (选填“斜面上”“撞击木块时”或“撞击木块后”),其大小是通过小木块被撞击后 来反映的;(2)分析比较甲、乙两组实验可得:物体的质量相同时, 越大,动能越大。【答案】(1)撞击木块时;移动的距离(2)速度【知识点】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解析】【解答】(1)实验中小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质量不变,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即探究的动能是指小球在撞击木块时的动能的大小;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的远近来判断物体所具有动能大小的,木块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2)分析比较甲、乙两组实验可知,小球的质量相同,小球在斜面上释放时的高度不同,乙图中小钢球释放时的高度大,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推动木块滑行的距离远,故可得出结论: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故答案为:(1)撞击木块时;木块移动距离;(2)速度。【分析】 (1)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物体动能的大小无法直接判断,但可以通过小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来体现小球动能的多少,即通过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2)想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要控制钢球的质量相同,只改变钢球的速度大小,如果想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要控制钢球的速度相同,只改变钢球的质量大小,据此分析回答。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7分,共14分)24.(2025八下·雨花期末)《天工开物》中记录了一种在井上打水的工具“桔槔”。如图甲所示,其原理是初中物理所学的杠杆知识,图乙是“桔槔”的简化模型图,通过在轻质“桔槔”上挂配重石块可以将井中的水桶打捞出来。其中OB长度为1m,OA长度为3m,木桶的重力为20N,装满水时水的质量为18kg。某次打捞时将100N的石块悬挂在C点,石块匀速提升装满水的木桶至图示位置,若过程中不考虑水溢出,求:(1)木桶中水的重力;(2)CO长度;(3)若只在A端固定悬挂60N的石块作为配重,水平位置平衡时,求人对绳向上的拉力。【答案】(1)解:木桶中水的重力为:答:木桶中水的重力为180N;(2)解:B点的阻力为:C点石块的重力为动力F1=G石=100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CO长度为:答:CO长为2m;(3)解: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杠杆对桶的拉力为:由平衡力的关系可知,人对绳向上的拉力为:答:人对绳向上的拉为20N。【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分析】 (1)根据G=mg计算木桶中水的重力;(2)B点的阻力为水和桶的总重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CO的长度;(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杠杆对桶的拉力,根据力的平衡求出人对绳向上的拉力大小。25.(2025八下·雨花期末)底面积为350cm2 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其放在水平桌面上,把边长为10cm 的正方体A放入水中后,再在A上放一个物体B,物体B恰好没入水中。已知ρB=8×103kg/m3,mB=0.8kg,取g=10N/kg,ρ水=1×103 kg/m3。求:(1)B的体积;(2)A和B的总重力;(3)若将物体B放入水中(图乙),当物体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答案】(1)解:物体B的体积为:答:物体B的体积为1×10-4m3;(2)解:物体A的体积为:物体AB的总体积为:AB悬浮时,浮力等于AB的总重力:答: A和B的总重力为11N;(3)解:物体B的重力为:物体A的重力为:将B放入水中后,A漂浮,有:物体A排开水的体积为:A露出水面部分体积:容器底面积为:液面下降高度:水对底部压强变化量:答:水对底部压强变化量为200Pa。【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液体压强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求出物体B的体积;(2)根据A的边长求出A的体积,AB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AB的体积之和,AB悬浮时,浮力等于AB的总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A和B的总重力;(3)根据G=mg求出物体B的重力,根据总重力求出物体A的重力,根据A漂浮可求出A的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求出A排开水的体积,进而求出A露出水面的体积,根据体积公式求出A露出水面后水下降的高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求出水对底部压强变化量。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南雅双语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学生版).docx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南雅双语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