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把握适度原则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把握适度原则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2 把握适度原则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阐述适度的含义,深入理解度和关节点的内涵与联系。
清晰说明把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性及具体要求。
2.学会运用适度原则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在面对复杂情境时,运用辩证思维判断和把握事物的度,做出合理决策。
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遵循适度原则,避免极端化行为,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精神:能深入理解适度的内涵,明晰度与关节点的联系,辩证看待事物量变与质变,借具体案例,理性剖析事物发展进程,在 “度” 的范畴内科学判断,培养科学思维,掌握适度原则,提升思维能力。
2.公共参与:在现实生活与公共事务里,自觉遵循适度原则,拿捏思考和处理问题的 “分寸”,规避极端行为。主动投身实践,积极为解决实际问题出谋划策,将适度原则融入人际交往、社会活动中,促进社会和谐。
3.辩证思维:学会运用辩证思维观察、分析问题,精准把握事物质与量的统一,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适度原则,深刻认识量变引发质变的规律,实现从理论认知到实践运用的跨越。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全面理解适度的含义,包括度的概念、关节点的作用以及质与量在度中的统一。
2.深刻领会把握适度原则的要求,如防止过犹不及、积极“得中”以及在必要时促成事物质变。
(二)教学难点
1.从抽象的理论层面理解度和适度原则,并能将其灵活运用到具体的实际情境中。
2.区分适度原则与折中主义,避免在实践中陷入错误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 2025 年最新时政热点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适度原则。
2.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分享观点、交流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判断,加深对适度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 2025 年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时政新闻,内容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推动下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盲目扩张等问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出现的这些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把握适度原则。
设计意图:从时政热点入手,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让学生意识到适度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顺利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适度的含义
展示情境:呈现 2025 年某国在进行经济刺激政策时,政策力度过小,无法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政策力度过大,又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的案例。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案例,并提出问题:从这个案例中,你能看出经济刺激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哲学上的什么道理?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尝试回答问题。
议学提示:经济刺激政策的力度是一个量的问题,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情况则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质的变化。政策力度在一定范围内,能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经济发展的质的稳定性;但超出一定限度,就会引发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发展的质发生变化。这体现了事物的质与量是相互统一的,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教师总结:
(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2)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
展示情境:给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泡茶时茶叶量的多少对茶口感的影响。茶叶放少了,茶味淡;茶叶放多了,茶味苦涩。
教师活动:让学生分析这个例子中质与量的关系,以及如何体现了度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理解。
议学小结:在泡茶这个例子中,茶的口感是质,茶叶量是量。合适的茶叶量能泡出美味的茶,保持茶口感的质的稳定性,这个合适的量的范围就是度。当茶叶量超出或未达到这个范围,茶的口感就会发生变化,即质发生了改变。这进一步说明了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我们要把握好事物的度。
设计意图:通过时政案例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度的含义,掌握质与量在度中的相互关系,突破教学重点。
2.掌握适度原则
展示情境:以 2025 年我国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部分地区过度追求发展速度,盲目建设项目,导致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而另一些地区则过于保守,发展缓慢,未能充分利用政策机遇的案例为背景。
教师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各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这些地区在乡村振兴中出现的问题给我们什么启示?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应如何把握适度原则?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热烈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
议学提示:在乡村振兴中,过度追求速度和过于保守都不可取。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利用政策机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等,这需要我们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即 “得中”;另一方面,不能盲目冒进,要考虑资源、环境等因素的承载能力,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防止过犹不及。
教师总结:
(1)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 “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在乡村振兴中,要合理规划发展速度和项目建设,确保各项工作在合理的范围内推进。
(2)需要“得中”。就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保持我们需要的事物的质的状态。在乡村振兴中,要找到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示情境:展示 2025年某科技企业在研发新产品时,一开始遵循适度原则,稳步推进研发工作,产品性能和市场反馈良好。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市场份额,过度投入研发资源,忽视了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最终导致产品问题频发,企业效益下滑的案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该科技企业前后不同做法带来的不同结果,思考在企业发展中应如何正确运用适度原则。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分析和发言。
议学小结:该企业前期遵循适度原则取得了良好效果,后期过度追求市场份额而忽视了适度原则,导致失败。这说明在企业发展中,既要积极推动企业发展,如加大研发投入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但同时也要把握好度,不能忽视产品质量和成本等因素。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产品升级、企业转型等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但这个过程同样要遵循适度原则。
设计意图:通过乡村振兴和企业发展等时政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深入理解掌握适度原则的要求,包括防止过犹不及、积极 “得中” 以及在必要时促成事物质变,突破教学难点。
知识整合:
1、度
(1)含义: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2)重要性: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2、关节点
(1)含义: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2)度与关节点的关系: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
3、适度原则
(1)含义: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
(2)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
①★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②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②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
(3)★把握适度原则的要求:
①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②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坚持“得中”,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③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
(四)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适度的含义(度、关节点的概念及关系)以及掌握适度原则的要求(防止过犹不及、“得中”、促成质变)。强调适度原则在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自觉运用适度原则,以辩证思维看待和处理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一起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强化对重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课堂练习
1、(2023·湖南统考)2023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一个年度的发展目标,实际上是由多个具体目标集合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既追求“质”、也追求“量”的整体目标。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这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上论断体现的辩证思维道理是( )
①做好量的积累,才能实现事物的质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辩证思维的整体性,排斥局部的独立性
③综合是分析的基础,分析是综合的先导,制定发展目标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④任何认识对象都是由它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统筹发展需树立全面观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近年来,有关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其实,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口味、延长食品保存期甚至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天然或化学合成物质,但如果被过度使用,则会危害人的健康。为了食品安全,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的控制。这说明( )
①要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
②要坚持折中思维,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
③要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质变的发生
④事物丧失自身量的规定性就会转化为他物
3、心理学研究指出,适度焦虑是健康的,可以帮助提高效率。完全不焦虑唤醒不了身体的兴奋状态,难以发挥最佳水平。但如果焦虑严重,则会降低效率,对生活和学习造成负面影响。从辩证思维角度看,下列选项与之相一致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参考答案:BA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