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 电现象静电现象1.关于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通过做功创造出新的电荷C.物体带正电,是因为它获得了带正电的原子核D.与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带正电2.小明在帮妈妈做饭时发现,用塑料杯子取米后,在倒出时总会有一些米粒“粘”在杯壁上。经研究小明得出:这是由于米粒与塑料杯摩擦,发生了 现象,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所以产生了此种现象。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它们相互排斥,则小球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不带电C.一定带负电 D.可能不带电4.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相互排斥。把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甲球时,甲球与玻璃棒相互吸引,则乙球 ( )A.一定带正电B.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C.一定带负电D.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5.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由于摩擦会带电,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通过摩擦使电子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了 。将带电的梳子接触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后金属箔片张开,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是 。 电荷的移动6.关于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B.只有正电荷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C.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D.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7.(2023常德中考)如图所示,有两个相同的验电器,其中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连接前,A的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连接的一瞬间,自由电子从B流向AC.连接的一瞬间,正电荷从A流向BD.连接的一瞬间,金属杆中电流方向是从A流向B1.(2024常州中考)壁画所处的环境相对封闭、幽暗、潮湿,易滋生微生物,导致壁画受损。为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出机器人,机器人高速喷射带负电的粒子杀灭微生物,从而保护壁画。该粒子可能是 ( )A.电子 B.原子核 C.质子 D.中子2.(2024湖北中考)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能正确表示橡胶棒和验电器金属箔片带电情况的图是 ( )A B C D3.(2023凉山州中考)小徐将塑料袋剪成细丝,用两块毛皮分别来回摩擦细丝和塑料管后,将细丝抛向空中,在其下方用塑料管靠近,细丝可以在空中飞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毛皮摩擦后的细丝间会相互排斥B.细丝和塑料管带上相同的电荷C.摩擦时,正电荷在毛皮与塑料管之间发生了转移D.该现象可以解释验电器的工作原理4.甲、乙、丙三个小球,已知甲带正电,三个小球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那么丙球的带电情况中,正确的是 ( )①可能带负电;②可能带正电;③可能不带电;④一定带负电。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④正确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①②③正确5.加油站工作人员因与物体摩擦带负电,需进行静电清除,工作人员只需手摸静电消除杆上端的圆球即可,如图所示。则 ( )A.人与物体摩擦起电时创造了负电荷B.摩擦时人体失去电子C.清除静电时金属杆中电流方向从上向下D.清除静电时金属杆中电流方向从下向上6.周末小田与同学去省博物馆参加研学活动,她了解到工作人员在整理古籍书本时,为了防止书页破损,通常会先给古书“充电”,使不同书页因带电而分开,这里用到的物理原理是 ;若给古书“充电”后,书页带上了正电荷,则在充电过程中,书页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7.(2025唐山期中)如图所示,小明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1)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被排斥,则吸管带 电。 (2)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 失去了电子。 (3)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判断该物体带电情况是 。 8.(科学思维)小明在购买的电学实验盒中发现有如图甲所示的元件,从老师处得知该元件为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二极管的长脚与电池的正极相连,短脚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发现发光二极管发光。而将接线方向更换,则不会发光。(1)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是指当其接入电路中通电后,自由移动的电子只能从其 (选填“长脚”或“短脚”)流进。 (2)小明在制作水果电池时,想到可以利用发光二极管来确定水果电池的正、负极。如图乙为小明连接的电路,当发光二极管的长脚与铜片相连时发光,则 是正极,电流从 流回电池(以上两空均选填“铜片”或“锌片”)。水果电池供电时 能转化为电能。 【详解答案】基础达标1.A 2.摩擦起电 吸引轻小物体3.C 4.C 5.转移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6.C 7.C能力提升1.A 解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因此原子核对外显示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因此机器人高速喷射的带负电的粒子可能是电子,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A 解析:AD.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验电器由于接触带电,所以两金属箔都带上负电荷,故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C 解析:毛皮摩擦后的细丝所带的电荷是相同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正确;根据细丝可以在空中飞舞可知,细丝和塑料管带上相同的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正确;在摩擦起电中,发生转移的是电子,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故C错误;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与该现象的原理是一样的,故D正确。故选C。4.A 解析:甲带正电,甲、乙相互排斥,说明乙也带正电。乙和丙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丙球可能带负电。又因为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所以丙球也可能不带电,故①③正确。故选A。5.D 解析:人与物体摩擦带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不符合题意;工作人员因与物体摩擦带负电,人体因为得到了电子而带负电,故B不符合题意;人体带有负电,电子会由人体通过金属杆流向大地,物理学规定,电流的方向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则清除静电时金属杆中电流方向从下向上,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故选D。6.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失去解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因此给古书“充电”,使不同书页因带电而分开,这里用到的物理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书页都带上了正电荷,则它们是失去电子。7.(1)负 (2)餐巾纸 (3)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解析:(1)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被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吸管带负电。(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得失电子。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吸管得到电子带负电,则餐巾纸失去电子带正电。(3)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判断该物体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8.(1)短脚 (2)铜片 锌片 化学解析:(1)将二极管的长脚与电池的正极相连,短脚与负极相连,二极管发光。更换二极管的长短脚后不发光,说明电流从二极管的长脚流入,短脚流出。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所以自由电子是从短脚流入的。(2)当发光二极管的长脚与铜片相连时发光,说明铜片是电源正极,电流从铜片流出,从锌片流回电池。水果电池供电时,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