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同步练(含解析)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同步练(含解析)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2节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物质的构成
1.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 cm
B.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
C.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PM2.5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尘埃,这些尘埃就是一个个小分子
分子热运动
2.(传统文化)下列王安石的《梅花》诗句中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有关的是 (  )
A.墙角数枝梅 B.凌寒独自开 C.遥知不是雪 D.为有暗香来
3.如图所示,将图甲中两集气瓶间的玻璃板抽去,会发现红棕色二氧化氮的颜色将变    ,无色的空气将变成    ;图乙中,水和硫酸铜溶液的分界线在30日后就完全看不到了;图丙中,五年后金块和铅块彼此渗入对方。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作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              ,还可以说明分子间有     。实验表明
    态、    态、    态物质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甲 乙 丙
4.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 ℃的热水,另一杯是5 ℃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甲 乙
(1)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    。
(2)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温度越    ,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的作用力
5.把两个铅块表面削平、削干净,然后把它们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还能吊起一个大钩码,如图所示。在压紧的过程中,两个铅块表面的分子间的距离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铅块分子间产生较大的    (选填“引力”或“斥力”),使得两铅块没有分开。
固、液、气三态的分子结构
6.(模型建构)描述物质存在形态的模型如图所示,甲图描述的是    体;气体分子间距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表现为气体没有固定的    和体积。
1.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中,航天员老师王亚平用水把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搭建了一座液体桥,如图所示。该现象主要说明 (  )
A.水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B.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D.水分子间存在斥力
2.(2025石家庄新华区月考)关于分子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中发生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3.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 (  )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4.盘锦水稻种植始于清代,盘锦大米外观晶莹剔透、颗粒如珠,做成的米饭能闻到浓浓的香味,这是
     现象。软糯的米饭“粘”在勺子上,说明分子间存在     。
5.某中学教学楼毗邻餐饮楼,每每中午时分在教学楼都能闻到中餐的香味,这是    现象;并且有同学发现夏天香味比冬天时要浓烈些,说明了这一现象的快慢与    有关。“破镜难圆”说明:破镜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    (选填“较大”或“较小”),分子间       (选填“存在较大引力”“存在较大斥力”或“几乎没有作用力”)。
6.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说明分子间有    ,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    。 
7.如图所示,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地系着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弯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 。
a b c d
8.(科学探究)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后,小宇进行了以下实验:
(1)把50 cm3的染色酒精倒入装有50 cm3的水的试管中,加盖后颠倒几次使其混合,如图所示,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一现象说明了             。
(2)要想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    (选填“粗”或“细”)的试管。
(3)倒入酒精的过程中,能明显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
       。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C 2.D
3.淡(或浅) 红棕色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间隙 气 液 固
4.(1)乙 (2)温度 高
5.变小 引力 
6.固 形状
能力提升
1.C 解析:水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才会形成水桥。
2.D 解析: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说明海绵有空隙,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A错误;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扩散现象能在固体中发生,比如长时间紧挨在一起的金板和铅板,金中有铅,铅中有金,故C错误;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D正确。
3.D
4.扩散 引力 解析:做成的米饭能闻到浓浓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软糯的米饭“粘”在勺子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5.扩散 温度 较大 几乎没有作用力 解析:能闻到米饭的香味,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夏天温度更高,分子运动更剧烈,所以在夏天时,扩散现象更为明显。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破镜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较大,此时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6.引力 间隙 斥力 解析: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7.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解析:观察图可知:用手轻轻地碰一下附着肥皂泡棉线的左边,这一侧的肥皂膜破了,而棉线被拉向右边,因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故这个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8.(1)变小 分子间存在间隙 (2)细 (3)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1)把50 cm3的染色酒精倒入装有50 cm3的水的试管中,加盖后颠倒几次使其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小,这是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空隙,才会导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2)由于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化不大,选择内径较细的试管进行实验时,其高度变化更明显,实验现象更加明显;(3)倒入酒精的过程中,能明显闻到酒精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