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两种电荷 同步练 (含解析)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1 两种电荷 同步练 (含解析)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1节 两种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用相同织物分别摩擦两个相同气球,如图所示,用其中一个气球靠近碎纸屑,发现碎纸屑被吸引起来,这是    现象,这说明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然后将两个气球靠近,发现它们会互相    。
第1题图
2.(教材素材改编)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的验电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     ,验电器的金属箔所带的电荷量越多,金属箔的张角    ;验电器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检验物体带哪种电荷。
第2题图
3.a、b、c三个轻质小球,a带正电,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c的带电情况是    (选填“带负电”“不带电”或“带正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c球,二者将互相    (选填“吸引”或“排斥”)。
摩擦起电的原因
4.如图所示是氦的原子模型示意图,原子核是    ,核外电子是    ,其中带负电的是    。(均选填“A”或“B”)
5.(名师原创)我国古药物学家常用布摩擦过的琥珀能否吸引干草屑来辨别琥珀的真假。摩擦后的琥珀能吸引干草屑,说明琥珀带了     。吸管和纸巾摩擦后,吸管带负电,说明摩擦过程中
    (选填“吸管”或“纸巾”)失去电子。将两个与头发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上了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的转移。
静电的防止和利用
6.静电现象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困扰。加油站工人提油枪加油前,必须用手触摸如图所示的按钮,这个按钮通过导体与大地相连接。这是为了(  )
A.清除手上的灰尘
B.给身体带上静电
C.开启油枪准备加油
D.清除身体上的静电
7.(2025石家庄新华区月考)静电在工业和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但有时也会带来很多麻烦,下列属于静电利用的是 (  )
A.存放易燃品的仓库的工人穿上导电橡胶做的靴子
B.地毯中加入少量的金属纤维
C.油罐车下面安装一条拖地的金属链
D.KN95口罩中的带静电的熔喷布
1.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
A.冬天梳头时,头发会越梳越乱,甚至“怒发冲冠”
B.初春晴朗的天气,手碰到金属门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
C.工作一段时间后的风扇扇叶表面有灰尘
D.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两张纸会靠拢
2.“金陵金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打造的金箔轻薄柔软,不能用手直接拿取,正确拿取的方法是:手持羽毛轻轻扫过纸垫,如图甲所示;再将羽毛靠近工作台上方的金箔,羽毛即可将金箔吸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羽毛和纸垫摩擦,只有羽毛带电而纸垫不带电
B.羽毛和纸垫摩擦,各自带上同种电荷
C.羽毛因摩擦带电而吸引轻小物体
D.羽毛和纸垫摩擦创造了电荷
3.大量实验表明: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并且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假如自然界存在第三种不同的电荷,且遵循已有的电荷间的作用规律。a、b、c三个轻质小球分别带正电荷、负电荷和第三种电荷,均用绝缘细线竖直悬挂,相互靠近但始终不接触,三个小球的最终状态可能为 (  )
A B C D
4.(2023凉山州中考)小徐将塑料袋剪成细丝,用两块毛皮分别来回摩擦细丝和塑料管后,将细丝抛向空中,在其下方用塑料管靠近,细丝可以在空中飞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毛皮摩擦后的细丝间会互相排斥
B.细丝和塑料管带上相同的电荷
C.摩擦时,正电荷在毛皮与塑料管之间发生了转移
D.该现象可以解释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5.汽车喷漆需要做到牢固、耐用、厚度均匀,最常见的是利用静电喷绘技术给汽车喷漆,喷漆时在高压静电场作用下,从喷枪喷出来的漆雾带有负电荷,这种带负电的漆雾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带有    电荷的工件飞去,利用        的原理吸附在工件表面,当漆雾附着到一定厚度时,不再吸附漆雾,从而使各部分的漆层厚度均匀,然后经加温烘烤固化后成为均匀的膜层。
6.(传统文化)《晋书·五行志》中记载道:“衣中忽有火,众威怪之。”说的是人在脱衣服时出现了火光,这实质上是     现象;脱下来的衣服会吸引头发,是因为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变得蓬松,这是头发带上了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的缘故。
7.(科学探究)小梦在梳头时发现,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时,能把水流吸引到一边,如图甲所示。小梦猜想,摩擦过的梳子对水流的吸引作用可能与摩擦次数、水流的粗细和水的温度有关。于是,她找来角度测量仪、刻度尺等工具进行多次实验,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如下。
甲 乙
实验 次数 摩擦 次数 水流的 粗细 水的 温度 水流偏离竖直方 向的角度α
1 5 较细 较低 20°
2 5 较粗 较高 20°
3 10 较粗 较高 20°
4 10 较细 较高 30°
(1)实验中,小梦是通过        来判断梳子对水流的吸引作用。
(2)分析前3次实验,小梦初步得出结论:摩擦过的梳子对水流的吸引作用与水的温度无关。你认为此结论是否可靠 并说明原因。                 。
(3)分析第2、3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            ,第3、4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摩擦过的梳子对水流的吸引作用与       的关系。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摩擦起电 吸引轻小物体 排斥
2.互相排斥 越大 不能
3.带负电 吸引 4.B A A
5.电 纸巾 同种 电荷
6.D 7.D
能力提升
1.D 解析:冬天梳头时,头发因摩擦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导致了头发比较蓬松,属于静电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手碰到金属门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是由于手与金属门把手之间出现了放电现象,与静电现象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风扇扇叶与空气摩擦会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因此工作一段时间后的风扇扇叶表面有灰尘,属于静电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两纸中间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两纸的外部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两张纸会靠拢,与静电现象无关,故D符合题意。
2.C 解析:手持羽毛轻轻扫过纸垫,羽毛与纸垫摩擦,根据摩擦起电的原因可知,羽毛和纸垫带上了异种电荷;羽毛带了电,靠近金箔,由于带电体会吸引轻小物体,故羽毛即可将金箔吸住;摩擦过程中是电荷的转移,没有创造电荷,故C正确,A、B、D错误。
3.A 解析:由A可知,三个轻质小球互相吸引,由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可知,三个轻质小球分别带正电荷、负电荷和第三种电荷,故A符合题意;由B可知,a、c两个轻质小球互相排斥,由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可知,a、c两个轻质小球带同种电荷,故B不符合题意;由C可知,a、b、c三个轻质小球互相排斥,由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可知,三个轻质小球带同种电荷,故C不符合题意;由D可知,b、c两个轻质小球互相排斥,由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可知,b、c两个轻质小球带同种电荷,故D不符合题意。
4.C 解析:根据图片中,细丝间是彼此排斥的,所以毛皮摩擦后的细丝间会互相排斥,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细丝可以在空中飞舞,可知细丝和塑料管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在摩擦起电中,发生转移的是电子,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与该现象的原理是一样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5.正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解析:被雾化的漆料微粒通过枪口的极针或喷盘、喷杯的边缘时,因接触而带负电荷,这种带负电的漆雾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原理,向带有正电荷的工件飞去,从而完成喷漆。
6.摩擦起电 吸引轻小物体 同种
解析:《晋书·五行志》中记载道:“衣中忽有火,众威怪之。”说的是人在脱衣服时出现了火光,这实质上是摩擦起电现象;脱下来的衣服会吸引头发,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变得蓬松,这是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缘故。
7.(1)水流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 (2)不可靠,没有控制摩擦次数和水流的粗细相同 (3)摩擦过的梳子对水流的吸引作用与摩擦次数无关 水流粗细
解析:(1)实验中,梳子对水流的吸引作用可以通过水流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来反映,这是转换法的应用;(2)要探究摩擦过的梳子对水流的吸引作用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摩擦次数和水流的粗细相同,水温不同,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探究摩擦过的梳子对水流的吸引作用与水的温度的关系时,没有控制摩擦次数和水流的粗细相同,故此结论不可靠;(3)由第2、3两次实验可知,水的温度和水流的粗细相同,摩擦次数不同,水流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相同,说明摩擦过的梳子对水流的吸引作用与摩擦次数无关;由第3、4次实验可知,水的温度和摩擦次数相同,水流的粗细不同,水流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不同,这是为了探究摩擦过的梳子对水流的吸引作用与水流粗细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