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第二部分 考前适度训练 命题点专训(5) 生命活动的调节(选择题)(教师用书独具) 课件-2026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生物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 第二部分 考前适度训练 命题点专训(5) 生命活动的调节(选择题)(教师用书独具) 课件-2026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生物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二部分 考前适度训练
一、命题点专训
命题点专训(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选择题)
(教师用书独具)

1.(2024·陕西西安三模)某同学因患细菌性肠炎,导致严重腹泻,全身无力。医生处方中有“补液盐制剂”,其主要成分是NaCl、KCl、枸缘酸钠(酸碱缓冲剂),葡萄糖等,治疗方法为静脉注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尿液中的枸缘酸钠属于内环境成分
B.药物中的NaCl用于维持渗透压平衡
C.枸缘酸钠可以调节内环境pH值
D.静脉注射的葡萄糖能为淋巴管内细胞提供能量,提升免疫力
题号
1
3
5
2
4
6
8
7
A [尿液不属于内环境,所以其中的枸缘酸钠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药物中的NaCl能维持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有利于维持渗透压平衡 ,B正确;枸缘酸钠是酸碱缓冲剂,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调节内环境pH值,C正确;药物中的葡萄糖经吸收后进入血浆,可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淋巴液,能为淋巴管内细胞提供能量,提升免疫力,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2.(2024·江苏苏州模拟)将猫麻醉后切断脑干,猫表现出四肢强牵张反射的去大脑僵直现象(图A),刺激小脑蚯体该现象减轻。损毁神经迷路猫表现为图B现象。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A.该现象表明大脑对四肢肌肉的牵张反射有抑制作用
B.小脑蚯体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缓解了去大脑僵直
C.神经迷路对前肢牵张反射有抑制作用
D.将麻醉剂注入肌肉或切断传出神经末梢可使去大脑僵直消失
题号
1
3
5
2
4
6
8
7

C [将猫麻醉后切断脑干,猫表现出四肢强牵张反射的去大脑僵直现象,该现象表明大脑对四肢肌肉的牵张反射有抑制作用,A正确;题意显示刺激小脑蚯体表现为去大脑僵直现象减轻,说明小脑蚯体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缓解了去大脑僵直,B正确;损毁神经迷路猫表现为图B现象,神经迷路失去了对前肢牵张反射的调节作用,C错误;将麻醉剂注入肌肉或切断传出神经末梢,则会破坏效应器,进而可使去大脑僵直消失,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3.(2024·重庆模拟)静息电位指因膜内外两侧贴附的阴阳离子而形成的电势差,其形成的离子机制为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使得膜两侧存在不同的阴阳离子浓度,导致静息电位产生。细胞膜上分散镶嵌着离子通道,它们可选择性转运Na+、K+、Cl-和Ca2+等。在细胞静息时,钾漏通道通透性较大,而钠等其余离子通道通透性较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A.神经细胞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是由于膜外正电荷多于膜内
B.由于细胞膜钾漏通道通透性较大,K+有顺浓度跨膜向膜外移动的趋势
C.驱动K+向膜内运动的电势差和驱动K+向膜外运动的浓度差平衡时K+跨膜移动停止
D.静息电位保持不变,是离子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膜两侧电化学势能平衡的结果
题号
1
3
5
2
4
6
8
7

C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是由于膜外侧分布较多的正电荷,膜内分布较少的正电荷的缘故,A正确;在细胞静息时,钾漏通道通透性较大,而钠等其余离子通道通透性较小,而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说明K+有顺浓度跨膜移动的趋势,B正确;静息电位形成时,驱动K+向膜内运动的电势差和驱动K+向膜外运动的浓度差平衡,K+跨膜净移动停止,达到动态平衡,而非跨膜移动停止,C错误;静息电位保持不变,是离子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膜两侧电化学势能平衡的结果,此时各种离子跨膜移动带来的电位差和浓度差均处于动态平衡,形成静息电位,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4.(2024·山东潍坊一模)某些特定因素可诱发体内的抗体对胰岛素受体攻击,引发受体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该现象称为“胰岛素抵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T细胞无关
B.“胰岛素抵抗”者体内胰岛素含量可能高于正常人
C.“胰岛素抵抗”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
D.可通过口服免疫抑制药物来缓解“胰岛素抵抗”引发的症状
题号
1
3
5
2
4
6
8
7

A [某些特定因素可诱发体内的抗体对胰岛素受体攻击,抗体的产生需要T细胞的参与,A错误;“胰岛素抵抗”引发受体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受体细胞不能正常摄取葡萄糖导致机体血糖仍处于较高水平,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故“胰岛素抵抗”者体内胰岛素含量可能高于正常人,B正确;由B项可知,“胰岛素抵抗”者可能表现出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C正确;“胰岛素抵抗”属于自身免疫病,可通过口服免疫抑制药物来缓解“胰岛素抵抗”引发的症状,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5.(2024·河北石家庄一模)某实验小组给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灌胃太子参参须多糖(RPFRP),培育后小鼠的吞噬指数和IL- 2的含量都显著升高。吞噬指数反映了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IL- 2是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所必需的细胞因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RPFRP对免疫功能缺陷和自身免疫病都有治疗效果
B.灌胃RPFRP能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C.RPFRP只增强特异性免疫,对非特异性免疫无影响
D.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IL -2能刺激B细胞分泌抗体

题号
1
3
5
2
4
6
8
7
B [自身免疫病与免疫自稳功能异常有关,RPFRP能提高免疫功能,不能治疗自身免疫病,A错误;RPFRP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而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C错误;B细胞不能合成抗体,浆细胞能合成抗体,且IL- 2作用于T淋巴细胞,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6.(2024·山东济南三模)低温冷疗技术有助于运动员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和运动损伤恢复。冷疗时,先让运动员进行短时间的超低温刺激,运动员在超低温刺激下肌肉血管收缩,回到常温环境后,其外周血管扩张。此疗法可以通过影响血液的回流与再分布,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等原理,帮助运动员的机体恢复正常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A.低温冷疗技术有利于运动员肌肉中乳酸的排出和运输到心脏和肝脏,使机体内环境由酸性恢复正常
B.运动员刚进入超低温环境时,机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增加
C.进入超低温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接受信号产生冷觉,该反射的平均速度比普通低温条件下快
D.副交感神经的兴奋不利于胃肠蠕动,因此运动员进食后不适合进行低温冷疗
题号
1
3
5
2
4
6
8
7

B [内环境的pH为7.35~7.45,且存在缓冲物质,因此内环境不会变成酸性,A错误;在寒冷环境中,体温和外界环境温差更大,散热量增加的同时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相对恒定,B正确;进入超低温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接受信号产生兴奋,冷觉在大脑皮层产生,C错误;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有利于胃肠蠕动,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7.(2024·广东佛山二模)果实的非正常脱落会降低产量。碳水化合物应激脱落模式认为,碳水化合物减少会在果实中产生氧化应激,导致蔗糖积累并向TPS基因发送信号,促进合成脱落酸和乙烯。当乙烯过多而不能与受体结合后,种子的生长素极性转运(PAT)停止,离区对乙烯变得敏感,导致果实脱落,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A.果树光照不足会增加果实脱落的风险
B.果实中乙烯受体的数量增加可抑制果实脱落
C.发育中的果实和成熟的果实均可能提前脱落
D.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可有效预防果实的非正常脱落
题号
1
3
5
2
4
6
8
7

D [由图文信息可知,果树光照不足会导致碳水化合物减少,增加果实脱落的风险,A正确;果实中乙烯受体的数量增加可以阻断碳水化合物应激脱落模式从而抑制果实脱落,B正确;发育中的果实和成熟的果实均可能导致碳水化合物应激,进而提前脱落,C正确;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相当于种子的生长素极性转运(PAT)停止,离区对乙烯变得敏感,不能有效预防果实的非正常脱落,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8.(2024·湖北武汉三模)蓝光是植物生长的最佳光源之一,蓝光照射能促进植物产生更多叶绿素,提高生长素氧化酶活性,从而矮化植株起到壮苗作用,而弱蓝光可以通过上调某些基因的表达诱导叶片出现早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蓝光照射会引起光敏色素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
B.蓝光信号经胞内转导,可传递到细胞核内调节基因表达
C.推测蓝光信号可能降低生长素浓度从而削弱“顶端优势”
D.不同光质、不同强度的光对植物的调节作用可能不同

题号
1
3
5
2
4
6
8
7
A [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A错误;光信号会经细胞信号转导传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表达,B正确;蓝光照射能提高生长素氧化酶活性从而矮化植株,说明蓝光能促进生长素的降解从而降低生长素含量,因而推测可以削弱“顶端优势”,C正确;蓝光与其他光调节作用不同,蓝光与弱蓝光调节作用不同,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