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过关验收卷·专题五1.C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该繁殖地内全部的幼年和成年白天鹅中没有包含老年白天鹅,因此不能构成一个种群,A错误;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可求出该繁殖地内白天鹅的种群密度约为 18× 25 ÷9÷2=25只·hm-2,B错误;调查期内,标记物脱落会导致重捕中标志个体数偏小,从而导致种群密度的调查值大于实际值,C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繁殖地白天鹅的种群密度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越冬地的白天鹅的种群密度由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D错误。]2.A [图中,当M=b时,M=N,代表(播种的甲种子数/播种的乙种子数)=(收获的甲种子数/收获的乙种子数),收获的甲种子数不一定等于收获的乙种子数,A错误;图中,若M>b,则N>M,说明甲与乙竞争时乙处于劣势,B正确;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 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 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乙种群对甲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有关,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图中,若观测到某年M值为a,则收获时N的数值小于a,说明甲与乙竞争时处于劣势,则预测在未来甲可能被乙取代,D正确。]3.D [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爬行动物往往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以减少水分的散失,A错误。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可以充分利用光能,B错误。全年高温、湿润的热带雨林中乔木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不发达,C错误。分布于我国华北等地的落叶阔叶林夏季枝叶茂密,呈绿色,冬季则树叶枯落;树冠发达,林冠往往整齐;芽具有鳞片,树皮厚,D正确。]4.A [属于次生演替的进展演替以及逆行演替都可能保存原来的物种,A正确;人类参与的演替也可能是逆行演替,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B错误;进展演替应根据其起点来确定是否为初生演替,而逆行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长江流域降水丰富,气候适宜,有利于向森林阶段演替,即弃耕农田的结构会越来越复杂,会发生进展演替,D错误。]5.C [热带雨林固定的能量为总初级生产量,而表格中呈现的仅是热带雨林的净初级生产量最大,因此无法确定是否热带雨林固定的能量最高,A错误;据表分析,北方森林净初级生产量等于温带草地,但北方森林的生物量远大于温带草地,B错误;据表分析,冻原的枯叶输入量很小,但枯叶现存量很大,原因是温度过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C正确;据表分析,温带落叶林的生物量最大,但热带雨林的枯叶输入量最大,所以并不是生物量越大的生态系统,枯叶输入量也越大,D错误。]6.A [该立体农业生态系统中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流入该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杂草、水稻和浮萍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以及人工投放饲料中的能量,B错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该生态系统中稻、蟹、萍既参与碳循环过程,又参与氮循环过程,C错误;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氮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铵盐、硝酸盐的形式循环,D错误。]7.B [有机氯农药DDT属于难以降解的化学物质,可以随捕食关系在食物链中进行富集,在最高营养级鱼类的含量最高,A正确;BCF数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越难在生物体内分解,从而不断富集,B错误;BCF表示生物体中某种物质的浓度与环境中同种物质浓度的比值,根据DDT在不同水生动物体内的生物富集系数大小可知BCF的大小与DDT在生物体内分解的难易程度相关,C正确;减少有机氯类杀虫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富集现象,D正确。]8.C [猪笼草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同时猪笼草可以捕食昆虫,属于消费者,A正确;猪笼草的捕虫笼能分泌含神经毒素的蜜液吸引昆虫,神经毒素属于一种化学物质,因此猪笼草的蜜液散发的香味吸引昆虫体现了化学信息的作用,B正确;猪笼草的花蜜中本身存在毒素,并不是因为有昆虫的存在才使得猪笼草的花蜜中出现毒素,C错误;在缺氮的环境中,猪笼草可以通过捕食昆虫来获得氮元素,猪笼草适应缺氮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9.C [狼同化的能量不包括狼粪便中的能量,因此可表示为R+N,A错误;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环境恶劣,因此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弱,B错误;生物富集是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这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水、大气、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 因此生物富集也具有全球性,因此核污染中某些放射性物质会出现生物富集现象,且具有全球性,C正确;碳循环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而不是CO2和有机物,D错误。]10.D [碳中和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达到碳中和时,消费者和分解者释放的二氧化碳一般都会被生产者吸收,A正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决定因素之一,减少化石燃料燃烧、节约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均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因此碳中和可以推动绿色的生活和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B正确;湿地作为地球上最高效的碳汇,有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这体现了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移除湿地中的有毒物质以改善湿地环境,从而有利于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生,体现了自生的生态学原理,D错误。]11.A [不能直接在血细胞计数板上稀释菌液,应该在培养瓶中稀释,A错误;计数室中总共42个酵母菌,其中4个被台盼蓝染色,说明活菌是38个,计数室体积为1×10-4mL,因此菌液此时密度为38/(1×10-4)个/mL,乘以稀释倍数1 000,再乘以菌液体积10 mL,活菌数量为3.8×109个,B正确;酵母菌纯培养时利用的是马铃薯培养基,淀粉含量高,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高,氮元素与碳元素的比例更高,C正确;溴麝香草酚蓝可以检测CO2的相对含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较无氧呼吸高,因此指示剂变色更快,颜色更黄,D正确。]12.D [调查种群的年龄结构能预测该种群未来一段时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在1~2龄期对该鱼类进行捕捞,对资源的破坏最大,因为这段时间鱼类的增长率是最快的,B错误;5龄期鱼类的体重接近最大值,但是4~5龄期鱼的增长率小,因此5龄期不是最佳的捕捞时期,C错误;在K/2之后对该鱼类进行捕捞且剩余量在K/2能持续获得最大产量,D正确。]13.B [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A正确;在一个群落中,当一个早到物种占用系统资源,从而抑制了晚到物种在该群落的建立,这种情况称为“抢占生态位”,在演替过程中,灌木出现在草本之后,所以群落演替过程中,由于灌木对光的遮挡,导致草本植物很难生长,不属于“抢占生态位”,B错误;当一个早到物种改变环境,使另一个晚到物种受益的情况称为“促进生态位”,如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增加土壤,此后到达的苔藓有了更高的存活概率,C正确;当一个早到物种改变了环境状况(而不是资源水平),以减缓或阻止晚到物种在该系统的建立,这种情况称为“抑制生态位”,泡菜中乳酸菌的大量繁殖,会使乳酸积累,后续到达的细菌无法繁殖,这属于“抑制生态位”,D正确。]14.B [底泥、碎屑的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第一营养级同化的光能与储存在饲料中的化学能之和,B错误;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所以一般情况下,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率越高,C正确;构建该池塘生态系统应考虑不同生物的生态位和种间关系等,以利于确定各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15.(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1)种群是指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不是全部个体 (2)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小;调查周期短,操作简便 (3)丙(1分) 生态位 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 (4)先增加后减少 基本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迁入率无关16.(每空2分,共12分)(1)烟草固定的太阳能 (2)幼虫体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有机物量 烟草中被幼虫同化的有机物量 (3)不利于烟夜蛾的生长发育(4)排除体内原有食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使幼虫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 烟夜蛾幼虫肠道内微生物利用的能量、烟草叶片细胞呼吸消耗专题五 生态学(总分:5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白天鹅作为一种候鸟,每年3月开始从越冬地迁徙回繁殖地进行繁殖。研究人员在夏季对某白天鹅繁殖地(2 hm2)的白天鹅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18只白天鹅,第二次捕获了25只,其中有标记白天鹅9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繁殖地内的全部幼年和成年白天鹅个体组成一个种群[B]调查期内,该繁殖地内白天鹅的种群密度约为50只·hm-2[C]调查期内,标记物脱落会导致种群密度的调查值大于实际值[D]白天鹅的种群密度在繁殖地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在越冬地由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2.为衡量甲、乙两种植物的竞争能力,科学家进行了取代种植实验,即将甲、乙植物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混合种植,并计算收获时的种子产量比值,结果如图所示(M=播种的甲种子数/播种的乙种子数,N=收获的甲种子数/收获的乙种子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当M=b时,收获的甲种子数等于收获的乙种子数[B]若M>b,则甲与乙竞争时乙处于劣势[C]乙种群对甲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在自然状态下,若观测到某年M值为a,则将来甲可能被乙取代3.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分为不同类型。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以下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爬行动物往往以尿素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B]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叶绿体颗粒小,呈浅绿色[C]全年高温、湿润的热带雨林中乔木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发达[D]分布于我国华北等地的落叶阔叶林夏季枝叶茂密,呈绿色,冬季则树叶枯落;树冠发达,林冠往往整齐;芽具有鳞片,树皮厚4.按照演替方向可将生物群落的演替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进展演替是指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种类成分由简单到复杂。逆行演替的进程与进展演替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都可能保存原来的物种[B]人类参与的演替都是进展演替[C]进展演替属于初生演替,逆行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长江流域的弃耕农田会发生逆行演替5.下表是6个生态系统不同监测指标的相对数据,其中净初级生产量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扣除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生态系统 类型 冻原 北方森林 温带落 叶林 温带草地 稀树草原 热带雨林净初级 生产量 1.5 7.5 11.5 7.5 9.5 50生物量 10 200 350 18 45 300枯叶输 入量 1.5 7.5 11.5 7.5 9.5 30枯叶现 存量 44 35 15 5 3 5[A]由表中数据推测热带雨林固定的能量最高[B]表中显示,不同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C]冻原生态系统枯叶现存量高的主要原因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D]表中生物量越大的生态系统,枯叶输入量也越大6.“稻—萍—蟹”立体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稻田中种水稻、水面养萍、水中养蟹的立体种养模式(需人工投放饲料)。浮萍覆盖在稻田水面可以固氮并抑制杂草生长,蟹可以捕食杂草、水生昆虫并提高土壤肥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立体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B]流入该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水稻和浮萍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C]该生态系统中稻、蟹只参与碳循环过程,萍既参与碳循环过程,又参与氮循环过程[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氮主要以N2形式循环7.DDT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氯杀虫剂,不易分解,易溶于脂肪并积累在动物脂肪中。下表所示为某一水域DDT在不同水生动物体内的生物富集系数(BCF),BCF表示生物体中某种物质的浓度与环境中同种物质浓度的比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水生动物 贻贝 海螺 浮游动物 鱼类 牡蛎BCF 1.71 0.54 2.84 26.95 1.52[A]该水域中的鱼类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较高[B]BCF数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越容易在生物体内分解[C]BCF的大小与DDT在生物体内分解的难易程度相关[D]减少有机氯类杀虫剂的使用可以降低生物富集系数8.绿色植物猪笼草的捕虫笼能分泌含神经毒素的蜜液吸引昆虫,捕虫笼的唇和盖非常滑,当昆虫接触时非常容易滑落入笼,从而帮助猪笼草适应缺氮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猪笼草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B]猪笼草的蜜液散发的香味吸引昆虫体现了化学信息的作用[C]昆虫的存在使猪笼草的花蜜中出现毒素,从而有利于猪笼草捕食昆虫获得氮[D]猪笼草适应缺氮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9.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北极冻原生态系统正因全球变暖、核污染等问题而逐渐消失。下图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已知狼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结合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狼同化的能量可表示为M+R+N[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但恢复力稳定性强[C]核污染中某些放射性物质会出现生物富集现象,这种现象具有全球性[D]CO2和有机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叫作碳循环,碳循环不平衡加剧了温室效应10.碳中和一般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湿地作为地球上最高效的碳汇,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达到碳中和时,消费者和分解者释放的二氧化碳一般都会被生产者吸收[B]碳中和可以推动绿色的生活和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C]湿地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这体现了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移除湿地中的有毒物质以改善湿地环境,体现了循环的生态学原理11.酵母菌在高中生物学中多次被用作研究材料,下列关于酵母菌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酵母菌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时,若计数室中酵母菌数量过多,可以在计数室边缘加入无菌水稀释,然后再次计数[B]计数室的体积为0.1 mm3,若共统计到42个酵母菌,其中有4个被台盼蓝染成蓝色,在稀释1 000倍的条件下,计算可得10 mL菌液中活酵母菌的数量为3.8×109个[C]酵母菌纯培养实验中使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细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相比,前者氮元素与碳元素的比例更低[D]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时,利用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可以判断呼吸作用的方式12.生态小组调查了某经济鱼类的体重增长率随龄期的变化,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鱼类的年龄结构不能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在3~4龄期对该鱼类进行捕捞,对资源的破坏最大[C]5龄期鱼类的体重达到最大值,是最佳的捕捞时期[D]在K/2之后对该鱼类进行适度捕捞能持续获得最大产量13.在一个群落中,当一个早到物种占用系统资源,从而抑制了晚到物种在该群落的建立,这种情况称为“抢占生态位”;当一个早到物种改变环境,使另一个晚到物种受益的情况称为“促进生态位”;当一个早到物种改变了环境状况(而不是资源水平),以减缓或阻止晚到物种在该系统的建立,这种情况称为“抑制生态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要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在研究区域内出现的频率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群落演替过程中,由于灌木对光的遮挡,导致草本植物很难生长,这属于“抢占生态位”[C]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增加土壤,此后到达的苔藓有了更高的存活概率,这属于“促进生态位”[D]泡菜中乳酸菌的大量繁殖,会使乳酸积累,后续到达的细菌无法繁殖,这属于“抑制生态位”14.某研究机构定量分析了一个人工养殖团头鲂的池塘生态系统,得到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数据表示三个月内该池塘中的各种能量值(单位:t·km-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底泥、碎屑的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第一营养级同化的光能[C]一般情况下,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率越高[D]构建该池塘生态系统应考虑不同生物的生态位和种间关系等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7分。15.(15分)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等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对保护区内的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结果如图1。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不能构成一个种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标记重捕法相比,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调查方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个方面)。(3)图2是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雪豹种群数量特征进行调查的结果。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9~13龄)、中(5~8龄)、小(1~4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雪豹最长寿命13年左右)。请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__地区雪豹种群数目将增加。甲、乙、丙三个地区的群落中的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协同进化的结果。(4)图3表示某地区雪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b~c段时间该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d时间,少量雪豹从其他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雪豹的K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12分)烟夜蛾幼虫以烟草叶片为食。为研究普通烟草和黄花烟草对烟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测定了烟夜蛾幼虫对这两种烟草的利用和转化情况,首先选用一批发育状况相同的烟夜蛾幼虫,转移到没有食物的无菌试管内(1头/管)进行饥饿处理,适宜时间后,进行如下操作:①取20头称鲜重,高温下烘干至恒重,测其含水量。②再取20头称鲜重,根据测得的含水量计算出实验前幼虫干重(C),然后分别饲以两种烟草叶片,48 h后取出剩余食物,待幼虫排空粪便后,将幼虫和粪便在高温下烘干至恒重,得到实验后幼虫干重(D)和粪便干重(E)。回答下列问题。(1)从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幼虫粪便(E)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2)食物利用率=[(D-C)/(A-B)]×100%;食物转化率=[(D-C)/(A-B-E)]×100%。公式中代数式(A-B)表示烟夜蛾取食的有机物量,(D-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E)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测得烟夜蛾幼虫对两种烟草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数据如下表。普通烟草(%) 黄花烟草(%)食物利用率 25.00±1.60 19.39±1.12食物转化率 43.76±6.29 35.47±3.98分析结果可知,与普通烟草相比较,黄花烟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研究中,实验前幼虫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方法会有误差,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没有考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过关验收卷·专题5 参考答案与解析.docx 专题过关验收卷 专题五 生态学.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