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论证要合理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表上课班级 - 讲授内容 论证要合理上课日期 - 主讲教师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如何进行合理论证。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论点的正确性、论据的真实性和论证的逻辑性等知识点,以及如何撰写有效的驳论文章。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论证的构成要素,学会选择和组织论据支持论点,并能够运用不同论证方法撰写有说服力的议论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掌握论证的核心要素,包括论点的正确性、论据的充分性以及论证过程的逻辑性,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论证方法的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因果推理等论证方法,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在写作中合理组织素材,形成有说服力的观点。教学难点:(1)如何指导学生围绕论点选择合适的论据,并进行有效的论证。 (2)如何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逻辑框架,确保议论文的结构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运用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因果法、引证法、对比法和比喻法,组织论据,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比较和推理,学生能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确保论证过程符合正确的推理形式,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能够在论证过程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写作议论文,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中的经典观点和传统价值观,如 “知足常乐” 等,增强文化认同感和传承意识。教学资源(1)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范文和写作要求,以及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论证技巧。 (2)《论证的艺术》一书,作为补充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论证方法及其应用案例,扩展视野,提高写作水平。 (3)准备一些经典议论文的音频朗读材料,通过听觉感受优秀作品的节奏和语气,加强对论证结构和语言表达的理解。教学过程设计师生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一、新课导入 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讨如何写议论文,特别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论证。在写作议论文时,无论立论还是驳论,都需要用事实和道理来支撑观点。论证就是围绕一个中心观点,把挑选好的论据组织起来,使其有机结合,从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如何做到论证合理。 (学生认真听讲,显示出浓厚的兴趣) 二、讲解论证的基本要求 (1)明确表达观点 教师:首先,我们要学会在标题或文章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怀疑与学问》这篇文中,作者指出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下面请你们试着写一段文字论证这一观点。200 字左右。 (学生思考,并在草稿纸上写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教室里巡视指导) 教师:谁能分享一下自己写的观点?(生:我认为做学问需要有怀疑精神,不能盲目跟从或迷信权威。) 教师点评:非常好,你的观点很明确,接下来我们需要进一步论证。 (2)恰当安排论证结构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如何恰当安排论证的结构,使文章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教师展示范文引路中的第一段) 人必须随时准备好放下些什么,比如爱情,比如成功,这样,生活才会更主动些。 —— 题记 这段话是博尔赫斯《沙之书》中的一个片段,虽然大师的表述可能更加深奥,但大意如此。 (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应该学会放弃一些东西。) 教师:非常正确。这里先引用了一段话,然后引出作者的观点。接下来,作者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分析进一步论证。 (教师继续展示范文的主体部分) 以前,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放弃也是一种美,那时的我看到这样的话,也许只会嗤之以鼻。而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也一直告诉我们,要持之以恒,要坚持不懈,绝不能半途而废。可随着时光流逝,我越来越发现放弃的真谛,它不仅仅是逃避、退缩的象征,有时,它远比坚守更需要勇气,更具光辉。 一位清洁工去微软应聘,因不懂电脑遭淘汰,主考官暗示他只要肯接受学习,就可以上岗,可他放弃了,转而去搞推销。许多年后,他成了销售业的大鳄、知名企业家。记者采访时问他:“如果那时你没有放弃微软的工作而去苦学电脑,你今天会怎样?” 他报以一笑:“那我只会是一名清洁工。” (生:这里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放弃的重要性。) 教师:确实如此。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论证放弃的价值,这样的安排非常清晰。大家觉得这种结构是否合理? (学生表示赞同) (3)对材料进行分析 教师:第三个要点是要注意对使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作用。我们再来看刚才的范文: 一位清洁工去微软应聘,因不懂电脑遭淘汰,主考官暗示他只要肯接受学习,就可以上岗,可他放弃了,转而去搞推销。许多年后,他成了销售业的大鳄、知名企业家。记者采访时问他:“如果那时你没有放弃微软的工作而去苦学电脑,你今天会怎样?” 他报以一笑:“那我只会是一名清洁工。” (生:这段话不仅举了清洁工的例子,还进一步分析了他的选择结果,说明了放弃的意义。) 教师:没错。这段话中,作者不仅列举了清洁工的例子,还对其选择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使得论证更加有力。大家理解了吗? (学生点头表示理解) 三、技法点拨 (1)例证法 教师:第一个论证方法是例证法,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这种方法在议论文中最常用,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最具说服力。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教师展示范文引路中的部分内容) 多少英烈,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来谋求人民的解脱! 多少杰出的科技工作者,毅然放弃了外国优越的条件,回来谋求祖国的繁荣! (生:这些例子很有说服力,让人印象深刻。) 教师:确实如此。这里通过列举多个实际例子来证明 “放弃是一种美德” 的观点,非常具有说服力。大家觉得呢? (学生表示认同) (2)因果法 教师:第二种方法是因果法,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教师展示范文引路中的部分内容) 亚里士多德放弃了老师柏拉图的精神学说,才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的辉煌;苏轼放弃了前辈同仁们的无病呻吟、风花雪月式的婉约文体,才挥洒下了豪迈豁达、流传千古的佳篇。 (生:这里通过分析他们的选择和取得的成就,说明了放弃的重要性。) 教师:对,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和苏轼的选择及其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明放弃的重要性。大家是否理解这一点? (学生表示理解) (3)引证法 教师:第三种方法是引证法,引用经典作家的言论、科学原理、人人皆知的常理等作为论据来直接证明论点。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教师展示范文引路中的部分内容) 人必须随时准备好放下些什么,比如爱情,比如成功,这样,生活才会更主动些。 —— 题记 这段话是博尔赫斯《沙之书》中的一个片段,虽然大师的表述可能更加深奥,但大意如此。 (生:引用了博尔赫斯的话,增加了论证的权威性。) 教师:没错。引用博尔赫斯的话来支持观点,增加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大家觉得怎么样? (学生表示认同) (4)对比法 教师:第四种方法是对比法,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而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使结论映衬而出。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教师展示范文引路中的部分内容) 桌上放着半杯水,悲观的人会抱怨它的不足;乐观的人则会庆幸还有半杯水,因而后者得到了满足。 同样的半杯水,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慨。这告诉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抱定一颗平常心,学会用感恩的心来感谢生活,感谢命运。等我们懂得了知足,生活便少了几分抱怨,多了一些光明。 (生:通过对比悲观和乐观的人对半杯水的不同态度,说明知足的重要性。) 教师:对,通过对比悲观和乐观的人对半杯水的不同态度,说明知足的重要性。大家觉得这种方法是否有效? (学生表示同意) (5)比喻法 教师:第五种方法是比喻法,通过比喻的方法来进行论证。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教师展示范文引路中的部分内容) 一次放弃,成就了一生,他想必也为自己当初的抉择庆幸了。 是啊,坚持,有毅力的人都会;而明智的放弃,恐怕只有睿智的人才能把握。 (生:通过比喻,将放弃比作一种智慧的选择,增强了论证的感染力。) 教师:对,通过比喻,将放弃比作一种智慧的选择,增强了论证的感染力。大家觉得这种方法如何? (学生表示认同) 四、当堂作文 教师:现在我们来实践一下这些论证方法。请同学们选择一个题目,写一篇议论文。题目如下: 请你也写一段文字论证 “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200 字左右。 试围绕 “知足与快乐” 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 600 字。 中国有句古话,叫 “有钱能使鬼推磨”。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驳论文。不少于 600 字。 (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巡视并提供指导) 五、作文评讲 教师:好了,大家都写得差不多了。我们现在来评讲一下作文。请几位同学上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文章。 (学生自愿上台分享作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教师逐一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掌握了五种论证方法。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请大家课后继续修改自己的作文,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学生表示认可,并表示会认真修改作文)课后作业(1)结合课堂学习的论证方法,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撰写一篇不少于 300 字的议论文段落,要求论点明确,至少使用一种论证方法。 (2)阅读同学互换的作文,进行点评,提出至少两点修改意见,并以书面形式完成互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