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内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内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高茎和矮茎是豌豆的表型 B.DD和dd 是一对等位基因
C.DD、Dd和dd叫作基因型 D.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
2.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3.某男孩患血友病,他的父母、外祖父母和祖母均正常,祖父患血友病。在该家族中,血友病基因的传递顺序是(  )
A.祖父—父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母—父亲—男孩 D.外祖父—母亲—男孩
4.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下列检测手段不属于产前诊断的是(  )
A.羊水检查 B.孕妇血细胞检查
C.基因检测 D.推算后代发病风险率
5.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践活动中,某小组准备制作一个有150个碱基对且含40个碱基A的DNA片段。下列有关材料需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氢键的连接物340个
B.碱基G的塑料片35个
C.碱基与脱氧核糖的连接物300个
D.磷酸与脱氧核糖的连接物600个
6.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在特定位置加入或减少部分基因序列,实现对基因的定点编辑。对月季色素合成酶基因进行编辑后,其表达的酶的氨基酸数量减少。月季细胞内不会发生的是(  )
A.基因的结构改变
B.基因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改变
C.基因中储存的遗传信息改变
D.基因表达时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7.将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可用于治疗糖尿病。骨髓干细胞、“胰岛样”细胞与胰岛B细胞都具备的生理过程是(  )
A.DNA→RNA→蛋白质的信息流动
B.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与翻译
C.染色体与染色质之间的相互转换
D.通过细胞增殖实现自我更新
8.细胞衰老过程中,线粒体功能下降,导致活性氧自由基(ROS)增加。ROS会攻击细胞的DNA、蛋白质等,会导致端粒功能障碍,进而抑制PGC1-α/β基因的表达,PGC1-a/β减少会进一步导致线粒体功能下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ROS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
B.ROS攻击蛋白质,可使蛋白质活性降低
C.降低细胞内ROS的含量,可能延缓细胞衰老
D.通过抑制PGC1-α/β基因的表达可抑制细胞衰老
9.我国科研人员利用DNA序列,重建传粉榕小蜂、造瘿非传粉小蜂的系统发育树,揭示了传粉榕小蜂与造瘿非传粉小蜂是通过竞争相同的雌花资源而协同进化的。下列关于传粉榕小蜂与造瘿非传粉小蜂协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序列为研究二者协同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B.二者之间的协同进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二者协同进化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D.二者与它们竞争的“雌花”植物之间也存在协同进化
10.某种植株的花色由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当显性基因A、B、D同时存在时,表型为蓝色,其他情况均为白色。某一植株控制花色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植株基因型为AaBbDd,花色为蓝色
B.该植株可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
C.该植株自交后代中有蓝色纯合植株
D.该植株测交后代中的花色全为白色
11.如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3、Ⅱ-7均携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致病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Ⅱ-3和Ⅱ-4再生一个孩子,患该遗传病的概率为1/4
D.Ⅲ-8为杂合子的概率为3/5,Ⅲ-10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3
12.铜绿假单胞菌可感染人体的任何组织和部位。欲利用噬菌体及其宿主铜绿假单胞菌的相互作用,来达到杀灭铜绿假单胞菌的目的,研究人员先将噬菌体PaP1的DNA和噬菌体JG的蛋白质外壳重组,形成重组噬菌体。再利用重组噬菌体、噬菌体JG和噬菌体PaP1侵染不同类型铜绿假单胞菌(PA1、PA01),测得各自的吸附率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噬菌体PaP1对铜绿假单胞菌PA1的杀灭效果更好
B.重组噬菌体产生的子代主要侵染铜绿假单胞菌PA01
C.噬菌体利用铜绿假单胞菌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D.噬菌体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吸附主要与蛋白质外壳有关
13.为证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某生物兴趣小组重做了科学家的实验:将大肠杆菌置于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大肠杆菌的DNA都含15N(亲代),然后再将其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离心分离,绘制了如图①~⑤的可能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过程中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技术
B.⑤为亲代,将其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一代的结果为②
C.⑤为亲代,将其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两代的结果为①
D.⑤为亲代,将其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三代的结果为④
14.科研人员从肿瘤细胞中发现了蛋白S,为研究其功能做了如下实验:将DNA模板和RNA聚合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加入原料(其中鸟嘌呤核糖核苷酸用32P标记),再过一段时间后加入肝素(可以与RNA聚合酶结合),然后再加入蛋白S,检测产物中32P的放射性,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该实验中,控制自变量采用了加法原理
B.产物中32P的放射性反映了遗传信息复制和转录的强度
C.肝素与RNA聚合酶结合后,会抑制RNA聚合酶的功能
D.实验表明,蛋白S能解除肝素对RNA聚合酶的抑制作用
15.物质丁是粗糙脉孢霉生长所必需的,该物质可由基础培养基中物质X经下图所示的反应生成。某粗糙脉孢霉突变株在含物质X的基础培养基中无法生长,为检测突变株的酶缺陷类型(只有一种酶有缺陷),在相同温度和时间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该突变株最可能属于( )
组别 培养条件 实验结果
① 基础培养基 无法生长
② 基础培养基+甲 无法生长
③ 基础培养基+乙 无法生长
④ 基础培养基+丙 正常生长
⑤ 基础培养基+丁 正常生长
A.酶1缺陷型 B.酶2缺陷型
C.酶3缺陷型 D.酶4 缺陷型
16.LicV单体是由LicT蛋白与光敏蛋白(VVD)构成的融合蛋白,不同的连接子蛋白连接LicT与VVD形成的LicV存在差异,在黑暗和蓝光照射下检测,可筛选出调控效果最佳的LicV。调控过程如图所示,其中RAT由终止子转录而来,可以使转录终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RAT是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转录形成的
B.合成LicT蛋白时,核糖体沿mRNA的5'端向3′端移动
C.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可用于检测转录是否继续进行
D.本实验可根据黑暗条件下红色荧光强度高低来筛选最佳的LicV
17.水稻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含有决定雄蕊是否可育的基因。细胞核中有关基因用R(可育)、r(不育)表示,细胞质中有关基因用S(不育)、N(可育)表示。R能够抑制S的表达,当存在基因N时,植株都表现为雄性可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稻中表现为雄性不育的基因型只有一种
B.采用雄性不育水稻培育杂交稻可减少去雄的麻烦
C.采用S(rr)与N(RR)杂交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
D.采用S(rr)与N(RR)杂交可保持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
18.Ras蛋白是Ras基因编码的一种GTP结合蛋白,具有GTP酶活性,能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正常Ras蛋白结合GTP后,随即水解产生GDP,实现信号传递的“开启”与“关闭”。突变的Ras蛋白因GTP水解功能异常,会持续结合GTP,处于激活状态,不断传递增殖信号,使细胞摆脱正常生长调控,进入失控增殖状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失控增殖的细胞膜上各类蛋白质含量均减少
B.细胞中正常Ras蛋白传递促进细胞增殖的信号
C.Ras基因属于抑癌基因,大多数细胞中均含有
D.开发抑制GTP水解的药物可以抑制癌细胞增殖
19.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富含维生素C的多年生二倍体小野果。某科研小组利用野生猕猴桃种子为材料,培育无子猕猴桃新品种(AAA)的过程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猕猴桃变异类型
B.④过程可以通过杂交育种或单倍体育种获得AAAA
C.⑤过程母本植株AAAA上所结果实即为无子猕猴桃
D.⑥过程培育的植株所结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可能升高
20.为探究某种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人员在接种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基中,放置了含某种抗生素的圆形滤纸片和不含抗生素的圆形滤纸片(如图)。一段时间后,测量滤纸片周围抑菌圈的直径。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富集培养,然后重复上述步骤,培养三代,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培养代数 平板各区域滤纸片周围抑菌圈的直径/cm
①号 ②号 ③号 ④号
第一代 0 2.27 2.13 2.27
第二代 0 1.95 2.02 1.87
第三代 0 1.80 1.87 1.78
A.平板中设置②③④三个区域的目的是进行重复实验减少误差
B.①号区域未施加抗生素,但继续培养若干代后也可能出现抑菌圈
C.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使不同区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随机方向的进化
D.由表格数据推知,该种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能力逐代减弱
二、实验题
21.低钾胁迫会导致植物叶片光系统Ⅱ(PSⅡ,一种色素蛋白复合物)受到光抑制,使光反应阶段电子传递受阻,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为探究不同施钾量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研究人员以花生为实验材料,设置K0、K1、K2和K3四组施钾处理进行了实验,部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施钾处理(kg/hm2) 叶绿素a/b 气孔导度/(mol·m-2·g-1) 胞间CO2浓度/(μmol·mol-1) Fv/Fm
K0(0) 2.85 0.863 330.47 0.75
K1(150) 2.74 0.909 323.12 0.76
K2(225) 2.35 0.948 285.15 0.85
K3(300) 2.73 0.919 310.67 0.78
注:气孔导度是指气孔对水蒸气、CO2等气体的传导度,是衡量气孔开度的指标;Fv/Fm是指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其值越高,植物的光合性能越强。
(1)据题意推测,PSⅡ分布在叶绿体的 ,其主要功能是 。
(2)检测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时,可用 (填试剂名称)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原因是 。
(3)气孔是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的小孔,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反之,气孔闭合。植物体内钾离子可通过K+-H+泵进入保卫细胞,进而调节气孔开闭。据此推测,K1~K3组比K0组气孔导度更大的原因是 。
(4)研究表明,植物叶片中相对较高的叶绿素b/a值有助于提高叶片对光能的捕获能力。结合上表结果推测,在KO、K1、K2和K3四组处理中,花生叶片光合速率最高的组别是 ,理由是 (答2点即可)。
22.为研究抗稻瘟病水稻的遗传规律,某研究团队培育获得了抗稻瘟病纯合突变体甲、乙、丙,并将其分别与野生型易感稻瘟病品种丁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杂交组合 F1表型及比例 F2表型及比例
① 甲×丁 全部抗稻瘟病 抗稻瘟病:易感稻瘟病=3:1
② 乙×丁 全部抗稻瘟病 抗稻瘟病:易感稻瘟病=15:1
③ 丙×丁 全部抗稻瘟病 抗稻瘟病:易感稻瘟病=63:1
(1)F1抗稻瘟病水稻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同时出现抗稻瘟病、易感稻瘟病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作 。
(2)实验③中,F1产生的配子种类数有 种;F2中抗稻瘟病占了63/64,出现该比例须满足的条件有 (答2点即可)。
(3)实验过程中,该研究团队又获得了抗稻瘟病纯合突变体戊,将戊与丁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的F2表型及比例为抗稻瘟病:易感稻瘟病=3:1。为探究突变体戊与突变体甲是否为同一基因突变所致,请你选用已有的水稻品种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①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
②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a.若 ,则突变体戊与突变体甲为同一基因突变所致;
b.若 ,则突变体戊与突变体甲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突变所致;
c.若F2中抗稻瘟病:易感稻瘟病的值介于a、b两种比例之间,则突变体戊与突变体甲为 突变所致。
三、解答题
23.科研人员利用显微镜获得了雄性马(2n=64)体内细胞进行某种分裂的照片(如图1),并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别用“●”和“○”表示),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它们的移动路径(如图2箭头所示,其中①②③④表示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该种细胞分裂方式是 ,按细胞分裂进程的先后排序是 (填字母)。
(2)图2中,荧光点从①移动到②时,细胞中会出现 个四分体,该时期可能发生 之间的互换现象;当荧光点移动到④时,对应于图1中的 (填字母)图。
(3)马在繁衍过程中,既能保持遗传的稳定性,又会表现出遗传的多样性。请你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两个方面,列举其表现出遗传多样性的原因。
①配子形成方面: (答1点即可);②受精作用方面: 。
(4)骡是马和驴(2n=62)杂交产生的后代,其睾丸和卵巢中的原始生殖细胞不能发生正常的减数分裂,因而不能繁殖后代。请你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角度解释,骡不能繁殖后代的原因是 。
24.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V)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转EDAL基因小鼠,在被RABV入侵的转基因小鼠细胞内,RABV会被溶酶体降解释放出RNA,进而诱导EDAL基因产生一种长链非编码RNA(EDAL),EDAL能够显著抑制RABV的增殖,部分机制如图所示。其中EZH2是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过程为 ,②过程中Pep411RNA的作用是 。
(2)已知Pep411蛋白含有68个氨基酸,则Pcp411基因中碱基数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14个。
(3)研究发现,EDAL,能够与EZH2特异性结合,从而遮掩EZH2的T309位点,影响T309位点的修饰。若携带T309位点氨基酸的tRNA上反密码子为5′-AGU-3′,则T309位点的氨基酸为 。(相关密码子:UGA终止、硒代半胱氨酸;AGU、UCA丝氨酸;ACU苏氨酸)
(4)据题意可知,③过程中Pep411基因的碱基序列 (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该基因的表达会受到 (填“促进”或“抑制”)。
(5)综上分析,图中A、B两处的作用分别表现为 、 (填“促进”或“抑制”)。
25.端午节期间,人们常将艾草(又名香艾,蒿属植物)悬挂在门楣或堂中,究其原因是艾草挥发油中的成分如桉叶油素、樟脑等具有抗菌消炎、驱蚊防虫等作用。科研人员发现,艾草为异源四倍体(4n=34),推测其早期蒿属祖先为二倍体(2n=18),后经染色体变异得到另一类变异蒿属祖先,这两类蒿属祖先杂交产生的子代染色体自然加倍而形成,其形成过程机制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时间/h 存活率/% 变异率/%
0h 83.33 /
24h 36.67 16.67
48h 25.81 0
72h 17.24 0
(1)图中①处表示的染色体数为 条,②过程可用秋水仙素或 处理甲幼苗诱导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理是 。
(2)为探究秋水仙素诱导甲幼苗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最佳处理时长,研究人员利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甲幼苗(若干)不同时间后,统计其存活率和变异率,结果如上表。据表可知,秋水仙素处理甲幼苗的较佳时长为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甲幼苗的存活率逐渐降低,原因可能是 。
(3)进一步研究发现,香艾含有两条超长的10号染色体(如图),且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与其祖先8、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一一对应。据此推测,10号染色体的形成机制是 。

(4)艾叶的深裂和浅裂是一对相对性状。研究人员对某地香艾调查发现,基因型为AA(深裂)和a(浅裂)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5%、25%;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调查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22%。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在这一年中,该香艾种群 (填“有”或“没有”)发生进化,理由是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D C B A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B C D D B C C
21.(1) 类囊体薄膜 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2) 无水乙醇 绿叶中的色素是脂溶性的,能够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3)K1~K3组比K0组环境中K+含量更高,导致细胞吸收K+含量减少
(4) K2 K2组Fv/Fm值最高,植物的光合性能最强,故K2组的光反应速率最高,并且K2组的气孔导度最大,胞间CO2浓度最小,故K2组的暗反应速率最高
22.(1)性状分离
(2) 8/八 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每对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均控制抗病性状
(3) 将突变体甲与突变体戊杂交,得到F ,再让F 自交,观察并统计F 的表型及比例 全为抗稻瘟病 抗稻瘟病:易感稻瘟病=15:1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或连锁基因)
23.(1) 减数分裂 BACD
(2) 32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A
(3)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配子具有多样性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导致后代具有多样性
(4)骡的体细胞中的63条染色体,其中32条来自马,31条来自驴,没有同源染色体,导致减数分裂过程中无法进行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行为,导致生殖细胞无法形成,因此骡不能繁殖后代
24.(1) 转录 作为模板指导合成Pep4l1蛋白
(2)大于
(3)苏氨酸
(4) 未发生 抑制
(5) 抑制 促进
25.(1) 16 低温 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2) 24h 秋水仙素对细胞的毒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导致正常细胞生理功能受损甚至死亡
(3)10号染色体是变异蒿属祖先的8、9号两条染色体连接而成的产物
(4) 没有 该香艾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