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赓续中华文脉,重在找准切口、找到落点。实践中,不少地方和部门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更好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大力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将蕴含其中的民俗文化、民族精神以现代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传播开来,使之更好融入日常、贴近生活,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日前,“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再一次向世界彰显了中华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文明理念。新时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赓续传承。实践中,不少地方和部门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为人民群众带来既熟悉亲切又具有新鲜感的节日氛围。
通过文物活化与利用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文物作为中华文化的实体见证,承载着民族的智慧结晶、审美追求和精神特质,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纽带。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大力推进文物活化利用,深入挖掘文物资源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让沉睡在库房或展柜中的文物“活”起来,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脉搏和深厚积淀。在这方面,不少地方积极创新方式和手段,推出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直播讲解、虚拟展览、在线互动等形式,文物不再是冰冷的展品,而成为有温度、有故事的文化使者,传递并彰显着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旺盛持久的生机活力。
通过诵读研习古籍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古籍经典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独特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是滋润心灵、启迪智慧的不竭源泉。一些地方大力提倡和推广经典诵读研习活动,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整体文化素养。一些学校将经典诵读纳入日常教学,通过经典诵读比赛等形式,让中华文脉在学生心灵深处落地生根。在社会层面,各类经典诵读节、诗词大会等活动推动形成全社会学习经典、热爱经典、传承经典的良好氛围。当前,经典诵读研习与现代科技、艺术创作、社会实践等紧密结合,产生一大批富有创意的文化成果。
(摘编自王永、朱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
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反映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深叶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多年而不衰,就是因为优秀文化之“根”绵延至今。人与文化是一种互动关系,人类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汲取文化精华、驱动文化发展,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扎根群众日常生活。只有让优秀传统文化回归日常生活,人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接受、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精髓才能内化成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在今日也闪耀着思想智慧的光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以让群众真正认识、真正掌握、真正践行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精神素养。只有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才能形成文化氛围、真正实现文化传承,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这是走向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伴随着现代化发展,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出现淡化趋势。当前我们特别强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就是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为内容,对生产生活进行研究阐释、活态利用、内涵提升。这将有力推动并丰富人们的生产生活,为生产生活提供文化精神和文化营养,注入中华文明优秀基因,形成发展的不竭动力。
日常生产生活是滋养优秀传统文化最肥沃的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对日常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出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与精神。通过多种形式,让个体内心发生变化,求真向善去伪,让高尚精神情趣回归日常生活,有助于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守护精神家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入日常生活,就是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融入生产生活。近年来,诚信、正义、民本等价值理念被人们认同并自觉接受;城市规划与发展也越来越注重传统与现代、经济与文化、功能与特色等方面的结合,注重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打破千城一面的景象;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涵养了现代企业文化和精神,发展了一批文化特色浓、信誉高的知名品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孝老爱亲的生活典型、道德楷模大量涌现;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优秀传统文化。
(摘编自段丹洁《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的途径之一。
B.中华民族深邃独特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等全都蕴含在可滋润心灵、启迪智慧的古籍经典中。
C.人类创造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汲取文化精华,驱动文化发展,这是人与文化之间互动关系的生动体现。
D.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其熏陶,是走向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实践证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更好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创新形式,更要丰富载体。
B.借助直播讲解、虚拟展览等形式,可以活化文物,使之成为有温度、有故事的文化使者,传递并彰显中华文化内涵。
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多年而不衰,使得中华优秀文化之“根”绵延至今,可以预见其还将继续绵延下去。
D.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出共同的情感和价值、理想与精神,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一定能帮助我们守护好精神家园。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一第三段“通过文物活化与利用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论据材料的一项是( )
A.高台县举行“魏晋彩绘木俑”大型主题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更多人关注文化遗产保护。
B.陕西历史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复原古代场景,让参观者“穿越”时空感受古人的生产生活。
C.一些地方会在重要传统节日时举办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彰显传统节日意义,感受传统文化氛围。
D.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让世界各地的观众得以近距离观赏莫高窟壁画的精美细节。
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材料一、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
5.作为一名在校高中生,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打算如何助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生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寒水刀
张港
老滕五十岁,坐村头,讲:“马将军,打鬼子那马将军,手中一把寒水刀……”
滕老汉六十了,他坐河堤,跟玩水的人讲:“寒水刀,那是九十九锻……”
滕老汉七十了,他蹲场院,对干活儿的人开口:“寒水刀……”村人接茬:“刀上波纹一闪一闪,像将冻没冻的秋寒水。”众人哈哈大笑。滕老汉收话,闷头抽烟。
不言不语的滕老汉八十岁了,他说话了:“胸闷,好像有石头块子在里边长着。”赤脚医生把了脉,说这是壅症,凝血吐出来就没事了。可是,烈药、猛药也下了,病不见轻。
儿子滕钢请来西医。西医听了摁了,微微摇头,拉滕钢外屋说话。钢子回来跟爹说:“大夫说了,没事,吃了药就好。”
这天,滕老汉走上院子,摩挲那头下奶牛,说:“钢子呀,把它卖了。”
“对对对,卖了钱,上省城,找名医。”
钢子拿回钱,给爹看。滕老汉说:“钢子呀,你进城,城东头有个田铁匠,你请他来我这儿。我不方便走动。”
“爹,咱们上省城找名医,叫铁匠干什么!”
“叫你去你就去。这就去。”
田铁匠来了。看脸,这人也得六十来岁。滕老汉让座倒水,说:“田师傅,打过刀吗?”
“这话问得,跑调了。你得问打过什么刀才是。”
“好,要的就你这句。瞅瞅这个。”滕老汉打褥底下摸出张纸。
田师傅一看:①“呀!啊——这刀,这刀!这刀?”
“这活儿,干过吗?”
田师傅摇头又摇头。
滕老汉说:“马将军,打鬼子那马将军,手中一把寒水刀,刀上波纹一闪一闪,像将冻没冻的寒水……”
田师傅正正眼镜,颠来倒去细看,点点头:“难也不难。折了锻,锻了折,烧几十个红,五斤铁打剩一斤,也许能成。这活儿能干。”
“好!要的就是你这句!”滕老汉打枕下摸出一沓钱,“这你先拿着。刀成了,咱再算。”
铁匠走了,钢子跺脚:“我说爹,这是什么事儿!看病要紧!”
“寒水刀哇寒水刀,马将军的寒水刀……”滕老汉只管叨咕。
“爹!病不看,打刀干什么!”
“这田铁匠,我看行,一看眼神就是行。我看行。”滕老汉自己说自己的。
从此,滕老汉起起卧卧,不得安宁。
滕老汉对儿子说:“你上城,看看刀打得怎样。”
滕钢回来说:“还只是个铁块子,没个模样。”
如是几次,②眼看天冷江水将冻未冻,薄冰碴子撞薄冰碴子,蓝蓝的江水一天一天变得阴远,风一过,黑水白浪看着比冬天还凉。这天,滕钢从城里回来,拿破棉袄包着一把刀。
滕老汉洗了手,刀背一弹,铮铮铿铿,如腊月之夜的过门风;刃上一触,如严冬之冰、早春之雪,寒气由指到腋;对窗再看,寒青逼人,冷森森的。
滕老汉拉儿子上河堤,村里人跟着看稀奇。
滕老汉撇了棉袄,歇步伏虎,一个起势,一记缠头裹脑大劈柴,将棵柳树砍下偏枝。滕老汉又使出一招怀中抱月,抚刀大笑:“好刀好刀!好刀哇!”
村人问:“这就是那寒水刀?”
滕老汉摇摇头:“马将军那刀哇,其实只不过是比普通刀强一些的骑兵刀。名为‘寒水刀’,是取‘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出征誓师时,马将军以刀誓言,表示一去不复还也!”
众人唏嘘。
滕老汉捧刀长叹:“心病,压我几十年,不敢说出口呀!今儿,跟老少乡亲说了。说了,我就痛快。”啊?啥事?
“罗家店一仗,打得惨呀!死人多啊!马将军双手打枪,刀递给了我。可我……可我……保命时,丢了刀。”
③啊!
“这回呀,清明给马将军上香,我能说话了。我能说:‘将军呀,刀回来了!’”
滕老汉回家,吐出一口黑血,登时脸上红润了。他指着青瓦房,对儿子说:“房子,你留一间,我这间卖了。”
“爹——你又要干哈?”
“本来呀,只是想打出个刀样子,哪承想,人家打出了这等的好刀!这可不是一头牛两头牛了。房子卖了,补人家钱。”
滕钢带钱进城,却哭唧唧地回来了。
“咋样?”
“田师傅淬火使了药,伤了眼睛,再也不能打铁了。钱他不要。”
“他有话说吗?”
“他说,他爹是马将军五团的,他爹说过寒水刀,他爹有过打寒水刀的心思。”
(有删改)
文本二:
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④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
……
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得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怒,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滕老汉反复讲“寒水刀”的故事与《祝福》中写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一样,体现了听众的冷漠无情。
B.滕老汉病了,卖了奶牛不去看病,而是去找铁匠铸造“寒水刀”,这样写制造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滕钢虽然有时候不太明白父亲的做法,但是他还是按父亲的话去做,展现出他孝顺的一面。
D.文本二情节安排详略得当,层次分明,杀差拨、富安是略写,杀陆谦是详写,展现了林冲此时的复仇心理。
7.对文本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是语言描写,三个“这刀”连用,表现出田师傅看到刀图时的复杂情绪,言简意赅却富有表现力。
B.句子②属于景物描写,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暗示了滕老汉等待田师傅锻造“寒水刀”的时间之长。
C.句子③写众人听到滕老汉故事的反应,感慨老汉讲的故事,主要体现了对滕老汉丢刀的责怪。
D.句子④“两把汗”含义丰富,一方面是因为李小二夫妻为林冲担忧,另一方面也害怕林冲杀人牵连到自己。
8.文本一结尾交代田师傅父亲的身份和遗愿,这样处理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9.文本一中的“寒水刀”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解腕尖刀”在作用上有何相同点?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左师公①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②贤于长安君③。”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曰:“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节选自《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注】①左师公:这里指触龙。②燕后:赵太后的女儿,嫁给燕王为后。③长安君:赵威后的小儿子。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臣衰A窃B爱怜之C愿D令得补黑衣E之数F以卫王宫。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施,“延续”之意,与《促织》中“靡计不施,迄无济”的“施”意思不同。
B.杜,指堵塞、封闭,与成语“防微杜渐”中的“杜”字在词义上是不相同的。
C.内,同“纳”,接纳,与《鸿门宴》中“距关,毋内诸侯”的“内”意思相同。
D.填沟壑、山陵崩,是“死”的委婉语,前者为自谦,后者用于诸侯帝王或当权者。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用大量的历史事实进行举例论证,充分说明强秦的历史无可辩驳的就是任用客卿实现称霸一方直至统一天下的发展史。
B.触龙恳切地为自己的孩子舒祺请托,其目的是让太后产生共鸣,为下一步谈论如何爱子的话题奠定基础。
C.太后不仅“笑”了,而且饶有兴趣地与触龙争论谁更疼爱幼子的问题,这就为下一步展开谈论如何爱子的话题奠定了基础。
D.触龙在说服太后认可自己的道理后,又结合历史教训,告诫太后,一定要让长安君先为国家立功,再给他封赏土地和珍宝。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2)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14.李斯和触龙都达到了说服对方收回成命的目的,在选文中他们各自阐述了什么观点?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夜饮
李商隐
卜夜①容衰鬓,开筵属异方。
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②香。
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
谁能辞酩酊,淹卧剧清漳③。
【注】①卜夜:春秋时齐陈敬仲为工正,请桓公饮酒,桓公高兴,命举火继饮,敬仲辞谢说:“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后称畅饮无度、昼夜不休的饮酒为“卜昼卜夜”。②酒船:一指供客人饮酒游乐的船,二指酒杯。③清漳:漳河上游的一大支流。此句用汉末刘桢典故。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抒发了久病异乡内心的凄凉。此后,人们便把久病异乡称为“卧清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卜夜”并非指诗人夜以继日地饮酒来寻欢作乐,而是消解自己因“衰鬓”与“属异方”触发的内心苦闷的一种方式。
B.颈联写天下战乱,诗人多年在外漂泊。诗人感慨自己身世的同时也在感叹时事,也在全诗忧怨的声调中注入了悲壮的音响。
C.尾联以刘桢卧病漳水之滨自比,认为自己比他更无聊,希望不再喝醉。既扣题,又沉郁蕴藉,十字当中包含了无限的辛酸悲痛,耐人寻味。
D.全诗多处用典,能将典故自然地融入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之中,恰到好处地写出了自己的身世和情怀,一唱三叹,抑扬转合。
16.结合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简要分析两首诗抒发了哪些相同的情感。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
(2)杜牧在《阿房宫赋》用“ ”一句写秦将珍宝到处丢弃,尽显其“奢”,而用“ ”一句感叹其掠夺的“贪”,为后文写“族秦者,秦也”蓄势。
(3)“舟”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寄托着文人墨客的情感,含有“舟”的句子有“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同学喜欢向AI提问,并进一步开展深度学习。以下是小刚同学向AI提出问题后,AI给出的答案:
在这个世界上,劳动是最古老而又永垣的旋律。它如同大地的脉博,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嵩尚劳动、热爱劳动、歌颂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古往今来众多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争相呕歌的重要母题。如《四时田园杂兴》中呈现了一幅乡村男女耕田、绩麻,日夜忙碌,就连儿童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的图景。在紧张的农忙时节,无论男女老少,大家各司其职, A ,共同参与劳动。
晨曦初露,夕阳西下,劳动者 B ,身影无处不在。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中拉长,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仿佛每一滴汗水都化作了金黄的麦浪,每一分努力都汇聚成了丰收的喜悦。走进工厂,机器的轰鸣声中夹杂着工人们忙碌的脚步声。他们身穿工装,头戴安全帽,在流水线上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将一件件产品从原材料变成精美的成品。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劳动者的身影同样不可或缺。无论是烈日炎炎下的清扫,还是夜幕低垂下的巡逻,抑或是风雨无阻的送递,劳动者都用辛勤劳动来创造更加美好的物质生活。
劳动的价值,( ),更在于它塑造了人的精神世界。在田野上,劳动是土地与生命的对话,是汗水与希望的交融,它让土地充满了旺盛的生机,也让农人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在工厂里,劳动让冰冷的机器焕发出生命的光芒,也让工人们感受到了自己作为社会建设者的骄傲与自豪。有一些劳动看似平平无奇,实际上也能在平凡中书写伟大。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忽视了劳动的真正意义。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劳动的价值,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的付出。社会中的每一份劳动都是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正是因为无数劳动者的共同努力,社会才得以不断进步,文明才得以不断传承。
18.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在于它能否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
B.不是在于它能创造出琳琅满目的商品
C.不仅在于它能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
D.不是在于它能否创造出琳琅满目的商品
19.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相同的一项是( )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书籍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为我们开启智慧宝库的大门。
20.文中第二段有四处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根据AI的答案,你认为小刚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你认为这个问题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回答?请简要说明理由。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庖丁解牛》中,庖丁遇到牛“筋骨交错”地方就避开,顺其自然,从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明知当时诸侯大都崇尚霸道,还是不遗余力地宣扬王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庖丁和孟子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 2.B 3.C 4.材料一:着眼于“怎么办”,侧重阐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的实践路径。
材料二:着眼于“为什么”侧重论述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的重大意义。 5.①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充分认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生活的现实意义。
②通过阅读书刊、观看影视、运用网络等,了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生活的具体做法。
③关注生活、关注家乡蕴含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文物、风习,积极参与传承发扬家乡文化的活动。
6.A 7.C 8.①结构上,小说结尾交代田师傅父亲的身份和遗愿,照应前文田师傅看到刀图时的反应以及田师傅为锻刀伤了眼睛、不收钱等内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②主题上,最后交代铸造寒水刀不仅是滕老汉的愿望,也是田师傅父亲的愿望,说明马将军这样的革命先烈的事迹和精神很多人都牢记心底,升华主题。 9.①都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本文中因为铸造“寒水刀”,才有后文的一系列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因为前文的买刀,才有后文用刀杀人的情节。
②都有展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本文中滕老汉念念不忘铸造“寒水刀”,展现了他重情重义的性格特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用刀杀人可看出他有仇必报的形象特点。
③都有揭示主题的作用。本文中“寒水刀”象征了革命战士保家卫国的情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刀”是反抗的象征,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10.ACF 11.B 12.D 13.(1)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于为用,诸侯亲近依附。
(2)(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超过了疼爱长安君。” 14.①李斯的观点:秦国逐客是错误的。
②触龙的观点: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于为用,诸侯亲近依附,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材料二:
师公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15.C 16.①都抒发了客居他乡的苦闷之情。从杜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看出;本诗“江海三年客”吐露了他一生大半时间为幕僚的身世。
②都抒发了年华老去的悲凉之情。杜诗“老病”和本诗“衰鬓”都能体现这一点。
③都抒发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杜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达了壮志难酬、面对国家忧患无能为力的无奈与悲痛;本诗“乾坤百战场”也将自己的身世之感与国家前途联结在一起。
17.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弃掷逦迤 奈何取之尽锱铢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8.C 19.D 20.“永垣”的“垣”改为“恒”;
“脉博”的“博”改为“搏”;
“嵩尚”的“嵩”改为“崇”;
“呕歌”的“呕”改为“讴”。 21.A.齐心协力 B.披星戴月 22.①小刚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劳动的价值是什么?
②示例一: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的回答。因为AI的答案既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又从物质和精神两个角度,较全面地阐释了“劳动的价值”。
示例二:这一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回答。因为概念不够清晰,分析劳动价值的角度不够多维,论据不够充分。
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