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一、第一部分(1~2题12分)
1.(8分)下面是小路同学竞选宣传委的演讲稿节选,请阅读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娱宣传是我(zhōng ài)的工作,如果大家选我当宣传委员,我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毫不(xiè dài)地组织好各项活动。首先,我要发挥我的写作特长,协助班主任老师编印班刊,让班刊版面更漂亮,内容更丰富,使我们的班刊“拾级而上”,走出年级,走向全校!第二,我要发挥音乐特长,率领同学们练好合唱,赢得本年度“五月鲜花”歌唱节奖杯。第三,我还要与同学们通力合作,精心策画,办一台令人震憾的班级新年联欢会。
工作中,我将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和建议,做名副其实的“班级服务生”。
请老师和各位同学将一票信任的投给我!
(1)(2分)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zhōng ài)    
②(xiè dài)    
(2)(2分)画单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    改    
②    改    
(3)(2分)文段中加点的汉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拾(shí)级而上 名副(fú)其实
B.拾(shí)级而上 名副(fù)其实
C.拾(shè)级而上 名副(fú)其实
D.拾(shè)级而上 名副(fù)其实
(4)(2分)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4分)班级布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角,请参加。
(1)(2分)读书角陈列了下面两种版本的书,请你在书旁的介绍卡上,写明封面中的主要图画,选自书中的哪个故事。从图1、图2中任选一个即可。
(2)(2分)“读后感陈列区”有小路同学写的读书心得,请在留言处回答小路的问题。
每读这一段,我都深受启发。现摘录如下:
“等他过来,冬妮亚和他并排走着,说:“你好,保夫鲁沙!坦白地说,我没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到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了委员,或者委员一类的首长呢。你的生活怎么搞得这么狼狈啊……”
保尔站住了,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冬妮亚。“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酸臭。”保尔想了想,才找到了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
昔日一同成长的甜蜜恋人,如今却分道扬镳,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情真正的根基是(留言处):   
二、第二部分(3~18题48分)一、古诗文阅读(一)默写(共6分)
3.(6分)根据语境意,补写合适的古诗文。
“望”景抒怀,一切景语皆情语。《诗经》中男子望水中“蒹葭苍苍,①    ”,心中的思念绵远悠长;陆游望梅虽“②    ”,却“只有香如故”,诗人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品格与梅同香;杜甫望“八月秋高风怒号,③    ”,望“④    ,雨脚如麻未断绝”,推己及人,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⑤    ”理想呼喊;韩愈望食马者“⑥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心中的悲愤显而易见。
4.(5分)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石壕吏(节选)
杜甫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2分)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苦”,是老妪和卖炭翁这对挣扎于生活底层的劳动者的共同特点。
B.老妪的苦,是听得见的丧子之苦、困窘之苦、兵役之苦,声声泣血。
C.老翁的苦,是穷困之苦、艰辛劳作之苦和只能默默咽下的欺凌之苦。
D.这两首抒情诗,作者把批判的矛头分别指向了安史之乱和宫市制度。
(2)(3分)这两首诗诗人都只做“客观”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请举一例说说诗人的态度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述表现出来的。
5.(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节选自《墨子 兼爱中》)
①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②篡:掠夺。
(1)(3分)根据语境,解释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 货:   
③人之与人之相贼 贼:   
(2)(2分)下列对乙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B.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C.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D.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3)(2分)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天下为公”是说政权(也包括社会财富)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而非任何个人。
B.[甲]“大同社会”基本特征包括人人受到关爱、人人安居乐业、人尽其力三方面。
C.[乙]首句是墨子对仁人的定义,提出理想中的仁人处理事务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D.[乙]文接第一句,用问答形式层层推进,重点从反面列举了天下之害的具体表现。
(4)(2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男有分,女有归。
②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
(5)(4分)[甲][乙]两文共同主张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共24分)
6.(10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邦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①五年前,在巴黎,在1894年我宣布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地方,世界各国的代表们共聚一堂,同我们一起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0周年。5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而今,它的眼前突然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视野,这凸显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
②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古文明的魅力,时有衰退,平和与自信正日益成为其有力的支撑。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雨中诞生的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然而,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锋相对。有些人认为,勇气这一高贵美德只有在我们的祖先身上才能看到,他们因此非常尊重先人。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败凋零了。但是如今,我们知道该在将来采取何种态度了。
③勇气是战争中的美德,它能够在时势中造就英雄。正如我最近在一篇关于教育学的文章中所暗示的那样,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这样,我们又回到了适才我提到的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上来,这也正是奥林匹克主义区别于一般体育运动的地方,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
④请允许我详细阐述一下二者的区别。运动员非常享受努力拼搏的乐趣。他喜欢施加于肌肉和神经上的那种压力感,因为压力往往给人一种胜利在望的感觉,即便有时到最后他未能获胜。这种享受,深入运动员的内心,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只涉及自身。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许久以前,就是在这般情景下,古代奥林匹克主义的绚丽梦想在阿尔弗斯河的两岸诞生了。奥林匹克主义曾在许多个世纪里,一直主导着古希腊社会。
(节选自顾拜旦《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材料二:
两个月的暑假,应将“体重管理”作为一门必修课,督促学生严格自律地管理好自己的体重。体重管理并非仅仅是每天称一下体重,而是为了让体重控制在理想的数值而养成的严格自律的习惯,例如:规律作息,不熬夜,保持与上学时一样的科学的作息规律;科学饮食,既要营养均衡;又要在美食面前管住嘴,还要注意吃动平衡;走进大自然,多开展有氧运动。
(节选2024年7月3日《中国教育报》)
(1)(2分)提炼选文各段主要信息,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①):回顾5年前的盛会和5年间的形势,展望奥林匹克主义的前景。
第二部分(②﹣④):   
(2)(3分)简析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
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
(3)(5分)你要在暑假进行“体重管理”,材料一第④段和材料二中都提到的方法有哪些?
7.(14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照相去
迟子建
①小学一年级,我加入了少先队。那是我们班的第一批少先队员,总共六人,四女二男。班主任侯玉凤老师为了给我们留个纪念,决定在一个礼拜天带我们进城去照相。
②我们住在漠河一个叫永安的小山村。它只有一家商店,一家粮店,一家卫生所,要想照相,只能去城里。城离我们说远很远,说近很近。说它近,那是因为我们住的村子地势极高,站在山顶向远方望去,可以影影绰绰看到城的影子。那时常想,我要是长着一双长长的胳膊该有多好,一伸手就可以把城揽在怀里,想逛商店就逛了,想看电影就看了,想听汽车的喇叭声就听了。商店里五颜六色的花布、雪白的银幕上演绎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嘀嘀作响的汽车喇叭声,都是我童年梦寐以求的。
③别看站在村里能看到城的影子,一旦你走起来,可不是十分钟八分钟就能赶到的。去城里的路有两条,一条大路,一条小路。大路远,小路近。大路也叫公路,较为宽阔平坦,路面铺着土黄色的砂石,夕阳洒在路面上,这路看上去就是金色的路了。而小路是从庄稼地里辟出来的,坑坑洼洼、坎坷不平,逢了阴雨天气,泥泞得让人寸步难行,虽然说它比大路要缩短近一半的路途,走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我们那次走的却是小路,因为那是个晴朗的礼拜天,小路格外干爽,而且小路两侧是庄稼地和草甸子,能时时与飞鸟和野花相遇,使人们的路途变得赏心悦目。
④从小山村向城里走去,是从高往低走。原先觉得白云离自己很近,似乎是被风刮跑的白衬衫,一跳脚就能把它抓回来。而出了村子之后,这白云却像是做了错事不敢回家的孩子一样,躲得远远的,让人觉得遥不可及。这时天空就显得格外高远。我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唱着歌走在田间小路上。由于我前一夜害了牙疼,一面脸肿了起来,因而有些情绪不高,何况牙仍然隐隐作痛呢!我记得两个男同学穿着白衬衣,蓝裤子,他们一个高,一个矮,高个的眼睛很大,而矮个的眼睛很小,他们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像两个反义词一样。女同学除我之外,都长得水灵灵的,她们在一起,就是含有褒义的近义词了。我那天穿了一件水粉底带白点的上衣,一条天蓝色的背带裤子。上衣的白点被阳光映得一闪一闪的,就像是水面上跳跃的波光。我们走在小路上的时候,常常能看到在田间劳作的农人。他们有的和我们熟识,有的则不认识。熟识的会和我们打招呼:“进城去啊!”这时候玉凤老师就会说:“领学生进城照相去!”看他们眼睛里流露出的羡慕目光,我们就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不认识我们的人大抵是城郊的农户,他们会双手拄着农具趁机歇一歇,看着我们走过。当我们走累了的时候,就会在草甸子边坐上一刻,这时女同学的眼睛就不够使了。刚看到红色的百合花,粉色的芍药花又跳出来了:芍药花还没欣赏够,紫色的马莲花又伸着纤细的腰蹦了出来;金莲花似乎受到了冷落,它们很快让我们从马莲花身上转移了视线,它们一出现就是一大片,那金灿灿的花朵随风起舞,仿佛那些形态好看而又寓意优美的汉字一样,让人有书写的欲望。这边姹紫嫣红的野花还没看完全,那边蝴蝶和蜻蜓又凑热闹来了。斑斓的蝴蝶在花间流连一番后,就朝我们几个女同学这里飞来了,我们就大呼小叫着捉蝴蝶,往往是随着它跑了一程,它悠然地飘走了,而我们却因为仰着头不看脚下,一个趔趄跌倒在地。这时老师和男同学的笑声都起来了,我们就有一种害羞的感觉。在玩的时候,我觉得牙不疼了,好像蝴蝶是牙医,它在漫不经心中就治好了我的病。
⑤天越走越亮堂,可是也越走越炎热。我们渴了,见谁家的地里长着一片青萝卜,就想偷着拔一个分着吃了解解渴。可是有老师跟着,我们怕挨批评,不敢任意妄为。于是就忍着不看萝卜地,把目光放得远一些,眺望离我们越来越近的城。想着一旦进了城,就可以用妈妈给的零用钱买几根冰棍吃,既解渴又解馋。
⑥城其实并不很大,它只有几座小楼,其余的都是板夹泥的平房。城中心有两条主干水泥马路,主要的商店和饭店都集中在此,照相馆就在一家饭店的旁边,是一间蓝色的屋子。吃了冰棍,领略了往来的汽车发出的嘀嘀的喇叭声,侯老师就带我们去了照相馆。我记得照相师傅是个老同志,他给我们摆布了很久,才按动快门。侯老师坐在中央,我们四个女同学分成两队站在她的左右两边,两位男同学则蹲在老师的膝前,这使侯老师看上去像个家长,而我们则像她的孩子一样。
⑦如今面对着28年前的这张黑白合影照片,我不由得感慨万千。侯玉凤老师在哪里我已打听不到了。当年同时入少先队的同学也已失去了联系,不知他们如今的日子过得可好。虽然现在拍照片是很容易的事了,且拍的都是彩色照片,但是它们却不能像那次照相一样给人带来美好的回忆。我怀念徒步进城去照相的那遥远的一天,怀念那天的阳光、蝴蝶和温柔的风。假如蝴蝶再朝我飞来,我绝不会去扑它,就让它落在我的肩头,同我一起看天吧。
(节选自《我的世界下雪了》)
(1)(3分)文题是《照相去》,却详写途中见闻感想,只在第⑥段略写“照相”,作者是不是写跑题了?请说明判断理由。
(2)(2分)选文第①段,为什么要细致地写四女二男、老师的真实姓名等内容?
(3)(2分)关于第③段中写进城的路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照相让我们特别高兴,所以一切与照相相关的事情我都记忆深刻。
B.这些文字看似闲笔,实则照应题目中的“去”,交代了进城的道路。
C.小路虽有缺点,但只因两侧的风景非常美丽,所以我们选择走小路。
D.为下文在小路上我们遇到农人、欣赏野花、捕捉蝴蝶等情节作铺垫。
(4)(2分)选文逻辑严密,过渡自然。下列关于这一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④段之间,一句“小村向城里走去,是从高往低走”,由写选择走小路去城里流畅过渡到写小路上的见闻。
B.第④段中一句“我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唱着歌走在田间小路上”,由云之景自然过渡到写同学、“我”、特别是农人的情景。
C.第④段中作者又加一句“当我们走累了的时候,……这时女同学的眼睛就不够使了”,把视线自然由人转移到写路边的花。
D.第⑤、⑥段之间,从“想着一旦进了城……”到“城其实并不很大”,通过地点转换,自然过渡到写城里的所见所闻所为。
(5)(5分)本文叙事时采用了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请结合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四、第三部分(40分)
8.(4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你的身边或社会上,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或者是你正关心的、对你有利的,或者是你正感兴趣、让你激动的……
请以《好消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有合理的联想与想象,使情节更加生动、曲折、感人。
②自拟题目。
③不得抄袭、套作,不泄露个人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
1.(1)①钟爱
②懈怠
(2)①画 划
②憾 撼
(3)D
(4)把“一票”调到“信任的”后面。
2.答案:
(1)我选图1,保尔参军后当了骑兵,他在战场上勇敢地冲锋陷阵。
我选图2,保尔在暴风雪中修筑铁路。
(2)相同价值观。
3.①白露为霜
②零落成泥碾作尘
③卷我屋上三重茅
④床头屋漏无干处
⑤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⑥策之不以其道
4.(1)D
(2)《卖炭翁》中“一车炭,千余斤”之重与“半匹红纱一丈绫”之轻形成强烈对比,凸显了宫使的行为是光天化日下赤裸裸的抢劫,蕴含着诗人鲜明的爱憎。
5.(1)①以……为亲
②财货
③伤害、残害
(2)C
(3)B
(4)①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②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天下的害又是什么?
(5)讲信修睦
6.(1)阐释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涵——平和与自信,点明奥林匹克主义与一般体育运动的区别。
(2)运用比喻,把“自信”比作“良药”,形象地写出了自信对于人类根除恐惧的巨大效用;运用拟人,将“自信”与“平和”赋予人的情态,“携手并进”写出了二者缺一不可。
(3)多运动,走进大自然。
7.(1)不是。通篇看,作者要表现儿时虽物质贫瘠,但内心富足、精神愉悦这一主题。沿途鲜活、丰盈的风光和愉悦、幸福的感受,最能体现这一主题,所以详写。
(2)这些小细节,不仅增加真实感,而且会把故事讲得细腻感人,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3)C
(4)B
(5)①回忆部分采用儿童视角叙事,真实而充分地表现当时的美好愉悦,突出“我”的记忆犹新;②最后一段是成人视角叙事,写28年后的“我”的感慨和反思,怀念之情更强烈,主题更具有哲思。
8.略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