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滁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分) ,考试时间为 150分钟;
2. 试卷包括“ 试题卷” 和“ 答题卷” 两部分,“ 试题卷” 共 4页,“ 答题卷” 共 6页;
3. 请务必在“ 答题卷"上答题,在“ 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默写。
( 1)美好的生活需要用心体会。看,《桃花源记》中 “ , ,老老少少幸福和乐的画面
多么美好;听,《诗经 · 关雎》中“ , ,雌雄雎鸠鸟对爱情的歌唱多么动听;想,《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杜甫心系天下贫苦百姓的理想多么高尚。
(2)借景抒怀是古诗文中常见的写作手法之一。“ , (柳宗元《小石潭记》)借小石
潭凄清幽深的环境,抒发了作者忧伤凄凉的情感; , (陆游《卜算子 · 咏梅》)借
梅花凋零的情景,抒发了自己至死不渝的爱国之心。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 sù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
变的 guǐ迹,都得凭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
的,以前叫“ 小学” ,现在叫文字学。从前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在学问的 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甲】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 的工具或门径。
【乙】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所谓记言,其实也是记事,不过是一种特别的方式罢了。记事比较
的是间接的,记言比较的是直接的。记言大部分照说的话写下来;虽然也须略加剪裁,但是尽可以不必多 费心思。记事需要化自称为他称,剪裁也难,费的心思自然要多得多。
(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小篆( ) sù ( ) 源 guǐ ( ) 迹 剪裁( ) ( 2 )语段中【甲】【乙】两空分别对应的是 AB两个选项中的哪部经典?请选择。(填字母) 【甲】 【乙】
A.《尚书》 B.《说文解字》
( 3 )图书馆新购了一批书,请根据链接资料将下列书籍放置在合适的书架上。(填字母)
第 1页/共 11页
链接资料: 经:儒家经典著作,一朝编定,千载不移。 史: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通古今之变,成多家之言。 子:学派纷呈,百家争鸣,荟萃诸子,旁搜异闻。 集:世上万象,笔底波澜,诗文胜境,气象万千。
A.《论语》 B.《汉书》 C.《楚辞》
书架
经 ( 1)
史 (2)
子 《吕氏春秋》
集 (3)
( 4 )选择性阅读是阅读《经典常谈》的好方法。请借助示例,向同学推荐《经典常谈》中你喜欢的篇目。 【示例】我推荐《诗经》这一章,从中我了解了诗的源头是歌谣,将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诗了。《诗
经》带来了最初的文字之美、韵律之美和氛围之美,在无形中提高了我们的审美境界。比如“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就将爱情写得如此质朴美好。
3. 中国文化崇尚“ 和” ,其思想源远流长。八年级(2)班开展了以“ 以和为贵” 为主题 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 1 )为了创设“ 和文化” 氛围,班级准备张贴几幅“ 和” 字书法作品。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中介绍的书 体演变知识,从下图中挑选出“ 和” 字的楷书_____ ,隶书_____ ,行书_____。(填字母)
( 2 )活动小组要搜集与“ 以和为贵” 有关的名句俗语,下面与其无关的一项是( )
A.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 · 尧典》 B.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张英
第 2页/共 11页
C.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 渔父》
D. 得饶人处且饶人。——《唾玉集 · 常谈出处》
( 3 )为使班级讨论有序进行,营造和谐友善的议事氛围,从 “ 和而不同” “ 和为贵” 的思想中汲取智慧, 小组拟订了几条“ 班级议事规则” ,请根据小组成员的对话再补写两条。
组长:班级议事时,人人必须遵守沟通、信任、包容的处事原则。
小明:讨论问题时要①
小华:若意见不合、见解不同,要②
副组长:对!再加一条:商议、讨论班级事务时要以班级良性发展为共同目标,不能处处事事先考虑 自己的得失。
( 4 )活动结束后,有位同学写了如下一段总结文字。其中有一些错误,请你帮他修改。
我很早就知道“ 六尺巷” 的典故,再重温这个故事,颇有感触,【甲】仿佛给自己又上了一堂“ 礼让乃 中华美德” 。礼让,不仅是美德,更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器,【乙】俗话说的好,“ 远亲不如近邻” ,邻里之 间要和睦相处,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不能“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遇到烦心的人和事,退一步 海阔天空,会少了许多烦恼。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这也关系着自身的幸福。
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修改。
二、阅读(55分) 【一】(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
梁衡
①我曾游黄山,却未写一字,其云蒸霞蔚之态,叫我后悔自己不是一名画家。今我游泰山,又遇到这 种窘态。其遍布石树间的秦汉遗迹,叫我后悔没有专攻历史。呜呼,真正的名山自有其灵,自有其魂,怎 么用文字描述呢
②我是乘着缆车直上南天门的。天门虎踞两山之间,扼守深谷之上,石砌的城楼横空出世,门洞下十 八盘的石阶曲折明灭,直下沟底,那本是由每根几吨重的大石条铺成的四十里登山大道,在天门之下倒像 一条单薄的软梯,被山风随便吹挂在绿树飞泉之上。门楼上有一副石刻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 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我倚门回望人间,已是云海茫茫,不见尘寰。
③渐走渐高,泰山已用她巨人的肩膀将我们托在凌霄之中。我登上山顶的舍身崖,凭栏望去,远处凄 迷朦胧,不知何方世界。近处对面的山或陡立如墙,伟岸雄奇;或异峰突起,逸俊超拔。 四周怪石或横出
第 3页/共 11页
山腰,或探下云海,或中裂一线,或聚成一簇。风呼呼吹过,衣不能披,人几不可立。云急急扑来,一头 撞在山腰上就立即被推回山谷,被吸进石缝。这狂啸着、似乎要淹没世界的云涛雾海,一到岱顶石前,就 偃旗息鼓,落荒而去。此时此景叫我感到泰山就是天地间的支柱。再回头看那些象征坚强生命的劲松,它 们攀附于石缝间不过是一点绿色的苔痕;那些象征威力的佛寺道观,填缀于崖畔岩间,不过是些红黄色的 积木。倒是脚下这块曾使孔子小天下的巨石,探于云海之上,迎风沐雨,向没有尽头的天空伸去。泰山, 无论是森森的万物还是冥冥的神灵,一切在你的面前都是这样的卑微。
④这里几乎无石不刻,大者洗削整面石壁,写洋洋文章;小者暗取石上缓平之处,留一字两字。山风 呼啸,石林挺立,秦篆汉隶旁出左右。千百年来,各种各样的人们总是这样挥汗如雨、气喘吁吁地登上这 个大舞台,在这里留诗留字,借风势山威向天倾诉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意志。你看,帝王来了,他们 对岱岳神是那样虔诚,穿着长长的衮服,戴着高高的皇冠,又将车轮包上蒲草,不敢伤害岱神的一草一木。 他们受命于天,自然要到这离天最近的地方,求天保佑国泰民安。诗人来了,他们要借这山的坚般与风的 狂舞铸炼诗魂。李白登高狂呼“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杜甫沉吟着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志士来了,他们要借苍松、借落日、借飞雪来寄托自己的抱负。 一块石头上刻着这样一首诗:“ 眼底乾坤小, 胸中块垒多。峰头最高处,拔剑纵狂歌。” 将军来了,徐向前刻石“ 登高壮观天地间” ,陈毅刻石“ 泰岳高 耸万山从” 。还有许多字词石刻如 “ 五岳独尊” “ 登峰造极” “ 擎天捧日” “ 仰观俯察” 等。确实,每个 中国人未来泰山之前谁心里没有她的尊严、她的形象呢 一到极顶,此情此景便无复多说了。
⑤我们步行下山,天将黑时到了泰安城里的岱宗庙。这庙和北京的故宫一个格式,只是高度低了三砖。 在中国就像只有皇帝才配有一座故宫一样,哪还有第二座山配有这样一座大庙呢 岱岳之神是整个民族心中 的文化之神,是充盈于天地之间数千年的民族之魂。我站在岱庙的城楼上,遥望夕阳中的泰山,默默地向 她行着注目礼。
(原文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写黄山和泰山,表明真正的名山自有其灵,自有其魂,图画和文字是描述不尽的。
B. 第②段引用一副石刻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表明了泰山的神话内涵。
C. 第③段的景物描写,有视觉有听觉,写作手法丰富多样,展现了泰山的巍峨雄奇。
D. 第④段中“ 每个中国人未来泰山之前谁心里没有她的尊严、她的形象呢 ” ,运用反问,加强了文章的 语气。
5. 作者说“ 泰山,无论是森森的万物还是冥冥的神灵,一切在你的面前都是这样的卑微” ,如何理解这里
的“ 卑微” ?
6.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第 4页/共 11页
四周怪石或横出山腰,或探下云海,或中裂一线,或聚成一簇。
7. 文章线索明晰,首尾呼应,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8. 文章标题“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 ,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17分)
材料一
①刚刚过去的蛇年春节,最热门的话题是什么?深度求索(DeepSeek)的横空出世肯定占有一席。
②从 ChatGPT 到 Sora ,再到 DeepSeek ,接连三个春节,我们在三个划时代人工智能( AI )大模型的震 撼中度过;而在今年春晚节目《秧 BOT》中,机器人与人类共舞,使得它能跟上音乐节奏、调整动作的秘 密正是 AI 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 ……
③人工智能改变世界的愿景正在不断照进现实。
④根据经合组织( OECD )对人工智能能力的测试结果表明,早在 2021 年,人工智能就超过了人类在 读写和算术方面的平均水平,并预测到 2026 年,人工智能将有可能完成所有的读写和算术任务。这意味着 昔日的教育格局即将被颠覆。
⑤是挑战,也是机遇。 DeepSeek 的出现便昭示着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编自《中国教师报》 2025. 2. 12)
材料二
①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进行的一项约 2000 名受访者参与
的调查显示,超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关注两会中有关“ AI 技术” 的话题,78 8%的受访者已经在使用 DeepSeek
等 AI 工具助力工作和生活。
②00后大学生章宗秀尝试借助 DeepSeek 助力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在撰写论文时,她会使用 AI 工具帮 助梳理思路,结合当下热点寻找选题和灵感,并整理好参考资料,她感觉 AI 的帮助让她能够更加高效地工 作和学习。网友麦兜称赞 DeepSeek 是“ 灵感缪斯” ,DeepSeek 是她创作宣传文案时的得力助手,只需把产 品特点、目标受众等信息告诉 DeepSeek ,它就能在瞬间生成多篇风格各异、创意十足的文案供她挑选。
③但也有受访者表示,DeepSeek 生成的内容并不是完全可靠的。有人表示,在用 DeepSeek 进行文献分 析时,答案里会出现一些查无此文的文献;有人发现,DeepSeek 会把一本书的作者安到另一个人的身上; 还有人发现,DeepSeek 给出的答案存在上下文不符、逻辑不一致的现象,这提醒我们要理性看待和使用 AI
产品。
材料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半月谈》)
第 5页/共 11页
①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指导专家组成员、湖北教师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金涛 对 DeepSeek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期待。他表示,DeepSeek 显著降低了算力需求,高性价比使 AI 工 具在更多中小学校部署成为可能,可以有效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化。“ 教师可通过低成本 AI 生成个性化 作业或教学材料,学生也能通过 AI 助手获取即时辅导。” 王金涛举例。此外,DeepSeek 的强推理能力使其 能够以“ 智能代理” 的形式辅助复杂任务;而其开源策略也意味着教育机构可基于大模型快速开发定制化 应用。
② “ 使用 AI 技术,教师可以迅速对学生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根据结果改变教学策略,及时有效地关 注到学生需要学习巩固的知识。” 日前召开的北京市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中 关村第一小学党委书记、科学城分校校长商红领举例说,现在中关村第一小学已经尝试利用智能设备精准 收集学生测试中每道题的班级正确率。“ 以往数据的收集需要教师手工统计,AI 为教师节省了大量时间、精 力,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用在与学生的互动上。”
③除了让教师轻松“ 看见看不见的”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校长王海霞还发 现 AI 能让学生“ 体验体验不到的” ,很多学科都能通过人工智能生成对应的情景,这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 地理解学习内容。如通过 AI 可以搭建虚拟实验室和虚拟实验场景,提供在现实中不容易实施的实验。
(摘编自《中国教师报》 2025. 2. 12)
材料四
①企业以低成本和开放性强强联手,鼓励 AI 科技人才原始创新,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有 望激发新一波人工智能创新浪潮。
②例如,中国深度求索公司(DeepSeek)发布其最新开源模型 R1 ,在技术上实现了重要突破——用纯 深度学习的方法让 AI 自发涌现出推理能力,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比肩美国开放人 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的 O1 模型正式版,该模型同时延续了该公司高性价比的优势。据了解,深度
求索公司 R1 模型训练成本仅为 560 万美元,远远低于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谷歌、“ 元” 公司等美 国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技术上投入的数亿美元乃至数十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 DeepSeek 采用完全开源策略, 不仅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还促进了 AI 开发者社区的协作生态。通过开源,DeepSeek 吸引了大量开发者 和研究人员的关注,他们可以在平台上自由获取和修改模型代码,共同推动 AI 技术的发展。
(摘编自《所有人都在讨论 “ DeepSeek” ,究竟是啥?》,“ 央视网” 2025年 1月 28日)
9.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DeepSeek 的出现意味着昔日的教育格局即将被颠覆,是挑战,也是机遇。
B. 2025年两会前夕调查显示,超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关注两会中有关“ AI 技术” 的话题。
第 6页/共 11页
C. 王金涛院长表示,DeepSeek 显著降低了算力需求,高性价比使 AI 工具在中小学校部署成为可能,可以 有效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化。
D. DeepSeek 吸引了许多开发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他们可以在平台上自由获取和修改模型代码, 一起推动 AI 技术的发展。
10. 材料二第@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1. 结合以上材料,说说 DeepSeek 对中学生的学习有哪些帮助。请写出两条。
12. 小明就“ AI 能不能代替教师” 这个话题写了一篇演讲稿,下面是他演讲稿的部分内容。你同意他的观 点吗?请写出你的理由。
AI 可以代替教师。使用 AI 技术,教师可以迅速对学生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 知识。AI 为教师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师的作用变得微乎其微。所以 AI 可以代替教师。
【三】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 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
(节选自《礼记 · 学记》)
【乙】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终不 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 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 ·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师说》)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 1)不知其旨也
(2)教然后知困
(3)终不解矣
(4)是故无贵无贱
旨:
困:
终:
是故:
14.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 /” 标出。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第 7页/共 11页
16. 【甲】文中提到的 “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乙】文中也有类似的论述 ,请找出这句话,并联系实际 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三、写作(55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人民日报》
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
——《黑神话:悟空》 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和思考?请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 600字。
第 8页/共 11页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分) ,考试时间为 150分钟;
2. 试卷包括“ 试题卷” 和“ 答题卷” 两部分,“ 试题卷” 共 4页,“ 答题卷” 共 6页;
3. 请务必在“ 答题卷"上答题,在“ 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 1 题答案】
【答案】 ① . 黄发垂髫 ② . 并怡然自乐 ③ . 关关雎鸠 ④ . 在河之洲 ⑤ .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⑥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⑦ . 凄神寒骨 ⑧ . 悄怆幽邃 ⑨ . 零落成泥碾作尘 ⑩ . 只有香如故
【 2 题答案】
【答案】( 1 ) ① . zhuàn ② . 溯 ③ . 轨 ④ . cái
( 2 ) ① . B ② . A
( 3 )( 1)A (2)B (3)C
( 4 )示例:我推荐《史记》这一章。这一章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辉煌和沧桑。阅读这一 章时,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亲身经历了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比如,读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时,我 被荆轲的勇气和决心深深打动,也对古代的英雄有了更深的理解。阅读这一章,不仅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 也提高了我的历史素养。(仿照示例,言之有理即可)
【 3 题答案】
【答案】( 1 ) ① . C ② . A ③ . D ( 2 )C
( 3 ) ① . 示例:积极发表个人的见解,同时要尊重别人,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② . 友善地探讨, 有理有据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能一味否决。
( 4 )①在句末加上“ 的课” 。②将“ 好” 后面的“ , (逗号)改为 “ : (冒号)
二、阅读(55分) 【一】(22分)
【4~8 题答案】
【答案】4. B 5. “ 卑微” 原指人的地位低下,这里指万物和神灵与泰山相比,它们都不是天地间的支柱, 这里突出了泰山的神奇、高大。
6. 示例一 :运用拟人手法,用 “ 探下” “ 聚成” 赋予怪石以人的性格或动作,写出了泰山的伟岸雄奇、俊
第 9页/共 11页
逸超拔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示例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语势强烈,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多角度写出了泰山的伟岸雄奇、俊逸超 拔的特点,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7. 文章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贯穿全文,先写游泰山南天门,接着写登上泰山山顶,最后写步行下泰山, 层次分明,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8. 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神奇;“ 人向天的倾诉” ,表达了人对泰山的景仰和赞美之情;“ 人向天的倾诉” 蕴 含着作者对民族文化内涵的赞美、崇敬之情。
【二】(17分)
【 9~12 题答案】
【答案】9. A 10. 举例子。举受访者使用 DeepSeek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 DeepSeek生成的内容并不 是完全可靠的” ,“ 提醒我们要理性看待和使用 AI 产品”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11. 示例:①个性化学习支持:学生可通过 AI 助手随时解决学习疑问(如作业难题解析),获得 “ 一对一 ” 辅导资源,弥补课堂时间限制;教师利用 DeepSeek生成个性化作业,根据学生薄弱点定制练习题(如针对 易错知识点的专项训练),实现精准巩固。②深度理解复杂知识:通过 AI 生成虚拟场景(如历史事件还原、 地理地貌演变),将抽象概念可视化,提升理解深度;在物理、化学等学科中, AI 搭建安全、低成本的虚拟 实验室(如模拟危险化学反应),突破现实条件限制,拓展实践机会。 ③高效学习反馈:AI 自动分析学生测 试数据(如班级错题率统计),帮助教师快速调整教学重点,使学生获得针对性更强的课堂讲解;教师从机
械性工作中解放(如手工批改统计 ),更多时间用于个性化答疑与互动,间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12. 示例:不同意,AI 不能代替教师。AI 只是教育教学的工具,关键还要看教师的使用和操作。技术不可 主导教学,教师是教育中的主体。所以 AI 不能代替教师。
【三】
【 13~16 题答案】
【答案】 13. ① . 味美 ② . 困惑 ③ . 始终 ④ . 因此、所以
14.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5. ( 1)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
16.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了困惑、不解的难题,要积极向老师(他人) 请教、学习,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辨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三、写作(55分)
【 17 题答案】
【答案】例文:
窗台的小太阳
初春的阳光斜斜切进窗台时,我总想起那盆缀着白霜的玉露。它现在舒展着半透明的叶片,像捧了团 凝固的月光,可三个月前刚买回来时,叶片皱得像被揉过的纸。
那天在花店看见它时,老板说这品种娇气,得用颗粒土,还得避开正午的太阳。我捏着育苗盆的边缘 犹豫——之前养死过三盆多肉,妈妈总说我是“ 植物杀手” 。但玻璃柜里的玉露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像有 个小太阳藏在叶片里。
最初两周简直是场拉锯战。我在备忘录记满浇水时间,可第三周还是发现最外层 叶片枯了半片。那 天放学回来,看见枯叶片耷拉着像只折翼的蝴蝶,突然就想把它扔了。手指刚碰到花盆,瞥见窗台上的喷 壶——上周为了给它增湿,特意买的带细雾喷头的那种。
后来改成每天清晨喷水。六点半的晨光刚好漫过花盆边缘,我蹲在窗台边,看水雾在叶尖凝成小水珠, 再顺着白霜滑进土里。有次喷得太急,水珠滚到窗台上,在阳光里折射出细碎的彩虹。那天忽然发现,最 中心的叶片鼓起来了,像婴儿攥紧的小拳头。
四月末的一个傍晚,我正用棉签擦叶片上的灰尘,妈妈突然在身后说:“ 你现在每天起床第一件事不是 摸手机了。” 我才惊觉,自己已经很久没在意过“ 能不能养活” 这件事。那些蹲在窗台边的清晨,看阳光漫 过叶片的纹路,听喷壶“ 滋” 地吐出细雾,早已成了比“ 养活” 更重要的事。
现在玉露最外层的老叶还留着半圈枯黄的痕迹,但新叶已经能映出我的指尖。它未必能长到花店样品 那般饱满,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就像每次喷水时看见的晨光,落在手上是暖的,落在心里也是暖的。
原来有些事就像养玉露,不必等“ 一定能做好” 才开始。带着忐忑迈出第一步,再把日子拆成一个个 喷壶起落的瞬间,过程里藏着的小确幸,早已比结果更动人。
第 11页/共 1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