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1《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课程标准
辨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
(二)课标解读
本课程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思考和分析问题时,不能陷入片面、绝对的思维模式。简单地肯定一切,会忽视事物中存在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简单地否定一切,则会抛弃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学生需要理解事物内部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通过对这一关系的把握,领会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 “扬弃”。通过对生活中各类现象和案例的辨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看待问题的能力,避免陷入形而上学的思维误区。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3《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十课“推动认识发展”的第一目。本单元主要探讨辩证思维的方法,而本框题重点阐述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重要性,是理解辩证思维的关键内容。它承接了前面关于辩证思维特征的学习,又为后续学习认识发展的历程奠定基础。教材通过对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含义、关系的阐述,以及对简单肯定或否定危害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否定观,学会全面、发展、联系地看待事物,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认识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对一些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断。但在思维方式上,部分学生容易出现片面、绝对化的倾向,缺乏对事物全面深入的辩证分析。他们对一些时政热点有一定的关注,但尚未能从哲学角度运用辩证思维去剖析。在学习本框题时,学生对于肯定与否定的概念理解可能相对容易,但对于二者辩证关系的把握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避免简单肯定或否定的思维误区,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教学中需要结合生动的时政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逐步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
三、核心素养目标
(一)政治认同
通过对我国在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等方面政策及成就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国家发展战略中蕴含的辩证思维,认同党和国家在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坚持正确的思维方法,增强对国家发展道路和政策的认同。
(二)科学精神
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时政热点问题,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中创新与传承的关系,培养学生全面、联系、发展地看待问题的科学精神,使其能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与否定因素,避免陷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三)公共参与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运用所学的辩证否定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对社区建设、校园活动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公共事务,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水平。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
2.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及要求,即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坚持 “扬弃”。
(二)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现实情境中,准确识别和避免简单肯定或否定的思维方式,运用辩证否定观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2.理解辩证否定观在推动事物发展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
五、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选取 2025年最新时政热点案例,如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这一 “超级工程”,通过对其开发方式、意义等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使抽象的哲学原理变得生动具体。
2.小组合作探究法:针对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时政话题,如特朗普宣布对从欧盟、墨西哥进口的商品分别征收 30% 关税这一事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该举措对美国自身及全球经贸格局的影响,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深化对辩证否定观的理解,培养团队协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问题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置一系列问题,如在介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提问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中‘创新’与对传统城市特色保留之间体现了怎样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时政新闻:播放一段关于 2025年7 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的新闻视频。该工程是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2万亿元,将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
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这样一项宏伟的工程开工,从哲学角度思考,这一工程的启动对于我国能源发展和区域建设来说,是一种完全的新事物的产生,还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这里面是否存在着对过去能源开发模式的肯定与否定呢?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展示本单元知识结构:
(二)新课讲授
1、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
案例呈现:展示一则关于部分人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片面看法的材料。一些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完全取代人类工作,导致大量失业,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而另一些人则觉得人工智能百利而无一害,能解决所有问题,对其盲目肯定。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案例,并思考这种简单肯定或否定人工智能发展的观点会带来哪些后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简单交流。
议学提示:从就业结构调整、科技发展方向、社会稳定等多个角度思考。对于盲目肯定人工智能的观点,要考虑其可能带来的如隐私泄露、算法偏见等问题;对于完全否定的观点,思考会错过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生产效率、改善生活等机会。
学生活动:小组代表发言,阐述简单肯定或否定人工智能发展的危害。如简单否定可能阻碍科技进步,简单肯定可能忽视潜在风险,导致社会问题。
知识讲解:教师总结学生发言,讲解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当我们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时,就会陷入主观、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无法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就像案例中对人工智能的看法,既不能忽视其积极作用,也不能无视其潜在问题。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案例呈现:展示 2025 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相关内容,会议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明确了“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6个方面的内涵。以某城市为例,该城市在推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拆除了一些老旧、存在安全隐患且功能落后的街区,另一方面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进行保护性修缮和改造,同时引入智能交通、绿色能源等创新元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该城市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过程中的举措,提问学生这些举措分别体现了对城市原有状态的哪些方面的否定和肯定。
议学提示:从城市空间布局、功能设施、文化传承、发展理念等角度分析。拆除老旧街区是对城市落后空间布局和功能设施的否定,保护性修缮历史文化街区是对城市文化传承的肯定,引入创新元素是对城市发展理念的更新与提升。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如拆除老旧街区是否定了城市中不合理的空间和功能部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是肯定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引入创新元素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新肯定。
知识讲解: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讲解辩证否定观的内涵。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其实质是 “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在城市建设中,克服老旧街区的落后因素,保留历史文化街区的积极因素,并引入新的创新元素,推动城市向现代化人民城市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拓展延伸: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运用辩证否定观。比如在学习新知识时,如何对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辩证否定,实现知识的更新和拓展;在与同学交往中,如何看待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做到既学习他人长处,又能帮助他人改进不足。
知识整合:
(一)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
1、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1)含义:①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②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
(2)辩证关系①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②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③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又是统一的。(A.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B.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这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3)要求: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就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二)★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的特点①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②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的要求①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②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③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
(三)课堂小结
1.知识梳理:教师通过 PPT 呈现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回顾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含义、辩证关系,强调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重点梳理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实质及要求。

2.总结升华:引导学生认识到辩证否定观不仅是一种哲学思维方法,更是我们在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中应秉持的态度。鼓励学生在面对各种问题和现象时,运用辩证否定观全面、客观地分析,避免片面、极端的思维方式,不断提升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四)课后练习
1.孔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明
A.辩证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抛弃
B.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C.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D.辩证否定是对新事物的肯定
2.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如果自己能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这给我们个人成长的启示是
①要善于实现自我否定,不断完善自己
②要明确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要明确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④要善于利用“敌人”,给自己成长增加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A
(五)教学反思 及反馈评价
(一)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2025年最新时政热点案例,如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哲学知识变得更易于理解。小组合作探究法的运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时,部分学生对辩证否定观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回答问题时不能准确把握肯定与否定的关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指导,多提供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辩证否定观,并能够熟练运用其分析实际问题。
(二) 反馈评价
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发言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思维活跃度、团队协作能力等。对于积极参与讨论、观点新颖且准确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对参与度不高的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
2、作业评价:认真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重点关注学生在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是否正确。对于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在班级内展示优秀作业,供其他学生学习;对于作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辅导。
3、学生自评与互评: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同时评价同学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通过自评与互评,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