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限时集训(十六) 逻辑思维与逻辑规则一、选择题1.(2024·河南郑州一模)下列对“概念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属种关系是相容关系的一种,“橘子”和“水果”两个概念就是属种关系 ②外延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是全同关系,如“郑州市”和“现在河南省省会” ③矛盾关系属于全异关系的一种,比赛结果“输”和“赢”就属于矛盾关系 ④反对关系是不相容关系的一种,“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是反对关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2024·湖南衡阳二模)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第二条指出:本规定所称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是指专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机关履行职责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的公务员,其职责具有强技术性、低替代性。下列对该条款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是被定义项,“公务员”是定义项 ②“专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是种差 ③不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就不能成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 ④该条款既明确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内涵,也指出明确其外延的方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2024·湖南邵阳一模)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明确概念,要用定义及划分的方法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列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①中国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同语反复” ②正方形是平面上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定义过宽” ③农场里有棉花、油料、糖料、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划分标准不一” ④常见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音乐——“多出子项”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2024·山东潍坊三模)青色是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无论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还是“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抑或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都为我们描绘了一抹悦目舒心的色彩。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青色是“万物生之色”。追溯中国人对“青绿”色彩情有独钟的原因,其中隐藏着一条青色文化寓意变迁的轨迹,这条轨迹告诉我们,青色,或许正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对于这段文字的介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青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是全称肯定判断 ②“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是种差 ③“青色是‘万物生之色’”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④“青色,或许正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属于相容选言判断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5.(2024·河北保定三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气节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所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从逻辑结构上看,上述论断符合( )①复合判断中的递进式联言判断 ②复合判断中的假言判断 ③复合判断中的并列式联言判断 ④归纳推理中的不完全归纳推理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6.[跨专题](2024·安徽池州模拟)“只有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始终牢记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将为群众造福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一表述( )①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②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③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运用了联想和想象反映认识对象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7.(2024·河北沧州模拟)某小学生在国庆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观察生活中植物的根、茎、叶。他认为,芋头(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地瓜(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于是得出“不规则椭圆形的植物属于植物的茎”。他由地瓜是不规则椭圆形,想到花生粒也是不规则椭圆形,由此得出“花生粒(不规则椭圆形)也属于植物的茎”这个结论。关于其运用的推理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运用了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理,结论具有保真性 ②运用了从个别到一般的简单枚举法,结论具有或然性 ③运用了从一般到个别的类比推理法,结论具有保真性 ④依据事物之间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结论不具有保真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8.(2024·广东深圳二模)“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全国“两会”中的热词。下列关于甲、乙、丙、丁的论断或推理分析正确的是( )甲:新质生产力是更高科技、更高效能、更高质量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乙:只有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才能构筑起科技自立自强的不倒长城。丙: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还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丁:新质生产力都是先进生产力,所以,有些先进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①甲在给新质生产力下定义时,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②乙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 ③丙的论断是真的,要求两个支判断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④丁的推理属于性质判断换位推理,遵循了逻辑思维规则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9.(2025·重庆育才中学质检)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高三某班学生在学习了三段论的知识之后,作出了以下推理结论,正确的是( )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原子是物质,所以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②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图书馆是公共场所,所以图书馆禁止大声喧哗 ③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所以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 ④科学家都是学者,艺术家都不是科学家,所以艺术家都不是学者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0.(2024·湖南怀化三模)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时进一步强调,学校要立德树人,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以此判断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①如果学校不能上好思政课,就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②如果学校上好了思政课,那么就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③如果学校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则一定上好了思政课 ④如果学校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那肯定没上好思政课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1.(2024·山东济南一模)某班同学开展“阅读经典·感悟书香”主题活动,下列对同学们见解的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序号 见解 逻辑分析① 阅读经典就是对经典作品的阅读 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② 阅读可以分为经典阅读、课堂阅读、课外阅读 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③ 所谓经典都是经历了时间淬炼的作品,四大名著是经历了时间淬炼的作品,所以,四大名著是经典 这是一个正确的演绎推理,由真前提推出真结论④ 只有反复阅读经典,才能从中提升为学能力、领悟处世之道 可推出:如果要从经典中提升为学能力、领悟处世之道,就必须反复阅读经典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2.(2024·云南曲靖一模)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的温度会升高。由此可知,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里运用的是综合思维方法 ②这是一个不完全归纳推理 ③这里采用求同法探求因果联系 ④这里采用共变法探求因果联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3.(2024·湖南株洲一模)通过研究西方大国的发展历程,西方学者得出“国强必霸”的历史经验。因此他们认定,中国综合国力强大后,也必然会走上争夺霸权之路。西方学者从西方国家“国强必霸”推出中国“国强必霸”( )①推理结构合理,但由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必然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②将中国与西方国家发展道路进行类比,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③推理结构不合理,违背“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 ④把西方国家的发展逻辑与中国的发展道路相联结,运用了联想思维中的“畅想”方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4.[跨专题](2024·广东佛山二模)北极熊依靠一身超强保暖的毛发能适应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我国学者发现,北极熊的毛发是中空结构,里面封装了大量“静止”的空气,每一根毛发都有一层壳。受此启发,我国某研究团队历时近6年制备出一种封装了气凝胶的超保暖人造纤维,这种纤维同时具备保暖、轻薄和耐用的优点。这体现了( )①逆向思维的效果要比正向思维的效果更好②类比推理有助于科技的发明和应用③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④超前思维的确定性助力人们正确决策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5.(2024·河北衡水模拟)墨子曰:“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对此观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②墨子关于治理天下与治病的论述运用了类比推理 ③墨子关于治理天下与治病的论述是相容选言推理 ④墨子关于治理天下与治病的论述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6.(2024·湖南长沙一模)习近平主席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经过久久为功的磨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段新年贺词既有演绎推理,也有归纳推理 ②“国货潮牌广受欢迎”这一判断中的谓项是周延的 ③“神舟家族太空接力”是“中国奋力攀登”的必要条件 ④“国货潮牌”与“国产新手机”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是交叉关系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17.(2024·山东济南三模)让中国“芯”力量构筑国家安全屏障。◆“国产芯”助力“大国腾飞”为了解决高端芯片领域的“缺芯之痛”,中国科研人员奋力追赶,一批国产芯片崭露头角,加快迭代升级。2023年10月11日,全球首枚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在清华大学诞生,此次“芯”突破,研发团队努力了11年。11年间,研发人员为了突破材料器件和集成工艺等技术难题,只能一遍一遍地在实验室里“试错”,一次一次地失败又重新开始。全球首枚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的研发成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讨论。针对其研发过程,网友甲认为:“只有一遍遍在实验室里试错,才能解决材料器件和集成工艺等技术难题。研发团队一遍遍试错,所以就解决了材料器件和集成工艺等技术难题。”针对其研发意义,网友乙认为:“该芯片要么能实现能耗降低,要么能实现效能提升,从而达到支持高效片上学习的效果。”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评析网友甲、乙的观点。18.(2024·河南郑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酱香冰淇淋”到“酱香拿铁”,各种“跨界爆款”满足了消费者的眼球。甲企业由此认为“万物皆可跨界”,于是模仿“美酒+咖啡”的模式,推出了与某厨卫清洁品牌联名的油柑饮品,名为“王炸油柑,强力去油”,却引来消费者一大波吐槽,并纷纷表示:食欲全无!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甲企业未能成功的原因。1 / 7 逻辑思维与逻辑规则核心点1 准确把握概念与正确运用判断[例1] (2024·湖北卷,11,3分)当雨滴从空中降落后,一旦遇到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会迅速冻结成冰,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冻雨”,冻雨落下后在物体表面形成冰层覆盖的现象叫做“雨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则称为“流冰”。根据上述材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冻雨”与“雨凇”指的是相同的一种天气现象B.“下冰凌”与“流冰”的外延因地理差异而不同C.“冻雨”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属种关系D.“雨凇”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全异关系D [当雨滴从空中降落后,一旦遇到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会迅速冻结成冰,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冻雨”,冻雨落下后在物体表面形成冰层覆盖的现象叫做“雨凇”,显然“冻雨”与“雨凇”指的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A错误。从材料信息看,“下冰凌”与“流冰”是用不同语词表达的同一概念,其外延相同,“冻雨”与“下冰凌”外延是全同关系,而不是属种关系,故B、C错误。“雨凇”与“下冰凌”是两个概念,其外延是全异关系,D正确。][例2] (2023·湖南卷,15,3分)某校组织学生深入乡村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经过走访,他们以判断形式形成了关于某村的调查结论:所有家庭都不是贫困户;有些回乡创业的村民是大学毕业生;李家老屋是红色资源。在上述调查结论中( )①“贫困户”是不周延的 ②“大学毕业生”是不周延的 ③“回乡创业的村民”是周延的 ④“李家老屋”是周延的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C [“所有家庭都不是贫困户”是全称否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的主项和谓项都周延,即“贫困户”是周延的,①错误。“有些回乡创业的村民是大学毕业生”是特称肯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的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回乡创业的村民”和“大学毕业生”都是不周延的,②正确,③错误。“李家老屋是红色资源”是单称肯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的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李家老屋”作为主项是周延的,④正确。]解题总结 分析性质判断的主项或谓项的周延性,可运用以下技巧:(1)主项看量项,即根据量项来界定主项是否周延,全称和单称判断的主项是周延的,特称判断的主项是不周延的。(2)谓项看联项,即根据联项来界定谓项是否周延,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例3] (2023·湖南卷,16,3分)为了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某班开展学雷锋活动,可选活动方式有“参加环保志愿服务”“参观雷锋纪念馆”“慰问福利院老人”。全班男生:如果不参观雷锋纪念馆,就不参加环保志愿服务。全班女生:要么参加环保志愿服务,要么慰问福利院老人。以下能满足全班同学要求的方案是( )①参观雷锋纪念馆,并慰问福利院老人②只慰问福利院老人,不参观雷锋纪念馆③参加环保志愿服务,并慰问福利院老人④只参加环保志愿服务,不参观雷锋纪念馆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A [“要么参加环保志愿服务,要么慰问福利院老人”是不相容选言判断,其选言支不可能都真,③错误。“如果不参观雷锋纪念馆,就不参加环保志愿服务”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后件就可以否定前件,④错误。根据全班男生的观点,参观雷锋纪念馆,可能参加环保志愿服务,也可能不参加环保志愿服务;根据全班女生的观点,不参加环保志愿服务,可以慰问福利院老人,①正确。根据全班女生的观点,慰问福利院老人,不参加环保志愿服务;根据全班男生的观点,不参加环保志愿服务,可能参观雷锋纪念馆,也可能不参观雷锋纪念馆,②正确。]由题可知 解答关于复合判断的选择题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联结项着手。一是对于题干中已有的复合判断,要根据联结项来判断属于哪种类型的复合判断,然后根据性质等进行深化分析;二是对题干中的具体事实进行分析时,通过套用联结项检验的方式,来分析应该用哪种判断来界定题干中的事实情况。[例4] [2023·湖北卷,21(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7年,方某在电梯内劝阻一位老人吸烟,两人发生争执,老人因为情绪激动诱发心脏病,倒地死亡。视频记录显示,两人并未发生肢体冲突,老人也一直没有熄灭手里的烟。事后老人家属与方某在派出所就赔偿金额未能达成协议,于是到人民法院起诉方某,索赔40万元。一审人民法院认为,方某的行为与老人死亡并无必然因果关系,但考虑“公平原则”,判决方某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一审判决后,当地媒体对案件进行了报道,随后事件发酵,扩散到全国,引起热议。网民甲说:“人死比天大,家属应该直接找当事人闹的,肯定赔的比人民法院判的多。”法科生乙说:“就我所学的民法知识,我觉得一分钱都不应该赔。”控烟专家丙对记者说:“这个判决让我很担心,将对热心劝阻吸烟者造成巨大冲击,会严重阻碍中国控烟的进程。”丁对戊说:“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戊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丁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方某没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老人家属认为一审人民法院判赔金额太少,依法提起上诉。二审人民法院最终撤销了一审判决,改判方某不承担侵权责任。事后方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后遇到在公共场所的抽烟者,我还是会理性劝阻的。”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判断丁、戊的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并说明理由。第一步 分析 设问 (1)要分析丁、戊的对话,而不是其他人的对话 (2)首先要判断出丁、戊的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然后分析不合逻辑的理由 (3)找出材料中丁、戊的对话内容,逐一分析——丁两句,戊一句第二步 分析 材料 (1)丁对戊说:“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这是一个联言判断,其真假判断规则是全真才真,一假全假 (2)戊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肯定了丁的一个联言支,否定了丁的另一个联言支——符合“一假全假”的规则,故正确 (3)丁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方某没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丁认为,要否定就全否定,即全假才假,违背了“一假全假”的规则,故错误[答案] 丁反驳的话不合逻辑。“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是一个联言判断,全真才真,一假全假。戊说不同意丁的观点,那就是对联言判断进行了否定,即可以否定其中一个联言支或者否定所有联言支。因此,“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是符合逻辑规则的,丁反驳的话是不合逻辑的。1.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比较 种类 含义 图示相容关系 全同 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种属关 系或属 种关系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个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 或交叉 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矛盾 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反对 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2.明确概念的方法明确内涵的方法 明确外延的方法含 义 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结 构 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要 求 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其次,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逻 辑 规 则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3.正确运用判断(1)简单判断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区 别 含 义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构 成 ①主项:表示断定对象 ②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 ③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 ④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作用 ①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 ②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 ③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规 则 ①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②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③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量”与“质”都准确无误 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联系 都属于简单判断,都直接由概念构成;把握事物性质是弄清事物之间关系的基础,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对事物性质的认识【知识拓展】 性质判断中的周延性——主项看量项,谓项看联项判断种类 主项 谓项全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全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特称肯定判断 不周延 不周延特称否定判断 不周延 周延单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单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2)复合判断类别 联结项 真 假联言判断 “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 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选 言 判 断 相容选 言判断 “或者……或者……” 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没有选言支是真的不相容选言判断 “要么……要么……” 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假 言 判 断 充分条件 假言判断 “如果……那么……” 其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只有……才……”充分必要 条件假言 判断 “……当且仅当……”1.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 )提示:√2.划分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 )提示:× 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3.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和谓项组成。 ( )提示:× 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4.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 )提示:×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5.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 ( )提示:× 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结合各种观点的表述,考查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把握1.(2024·湖南怀化二模)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观点,乍听起来很有道理,仔细想来却是违背逻辑思维规则的。以下对观点所犯逻辑错误判断不正确的选项有( )①“工业部门就是从事机器制造的社会生产部门”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②“这件事我没有过问,只是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③“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④“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犯了“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的逻辑错误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B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工业部门是指由社会分工分离出来的、专门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总和,“工业部门就是从事机器制造的社会生产部门”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①符合题意。“这件事我没有过问,只是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②不符合题意。“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③符合题意。“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犯了“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的逻辑错误,④不符合题意。]依托具体生活场景,考查对各种判断类型的分析2.(2024·安徽六安二模)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作者通过违背矛盾律的写作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②作者的描述是从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 ③作者运用由关系判断组成的复合判断使认识更加简密 ④作者巧妙运用联言判断多方面把握和分析事物的情况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D [材料反映的是作者从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没有违背矛盾律,②正确,①不选。从判断类型看,材料运用的是联言判断,而不是由关系判断组成的复合判断,④正确,③不选。]核心点2 明确推理类型与进行精确推理[例1] (2024·安徽卷,15,3分)人才是第一资源。若以“所有人才是具有某种特长的人”为大前提,“所有科技工作者是人才”为小前提,按照三段论的基本规则,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A.所有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是科技工作者B.所有科技工作者是具有某种特长的人C.所有具有某种特长的人不是科技工作者D.所有科技工作者不是具有某种特长的人B [根据材料可知,在本题的三段论推理中,“人才”是中项,“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是大项,“科技工作者”是小项。A项和C项中,“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是小项,“科技工作者”是大项,故结论错误,排除。D项中,大项“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是周延的,而前提中的“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是不周延的,所以得出的结论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排除。B项中的大项、中项、小项与前提中的三者是保持一致的,而且符合三段论推理的规则,故结论正确,入选。]解题总结 解答考查三段论推理的选择题时,首先,明确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的大项、小项和中项分别是谁;其次,分析大项、小项和中项的周延性问题;最后,对比前提和结论中的大项和小项的周延性,分析前提中的两个中项的周延性,根据三段论推理的基本规则的内容,明确推理过程是否符合各项规则的要求,以此判断结论是否正确。[例2] (2024·山东卷,12,3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七条 任何公民和组织……不得有下列行为:……(二)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四)侵占、破坏、污损爱国主义教育设施;……第三十八条 教育、文化和旅游……文物等部门应当按照法定职责,对违反本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根据以上法条,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①“有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是“适用第三十八条”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甲因违反第三十七条第四款受到处罚,甲没有污损爱国主义教育设施的行为,所以甲有侵占和破坏爱国主义教育设施的行为 ③如果第三十八条未适用于甲,那么说明甲没有第三十七条第四款的行为 ④除非有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否则不能适用第三十八条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B [在第三十七条第四款中,侵占、破坏、污损爱国主义教育设施,是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已知甲因违反第三十七条第四款受到处罚,同时甲没有污损爱国主义教育设施的行为,只能推出甲有侵占或者破坏爱国主义教育设施的行为,而不能推出甲有侵占和破坏爱国主义教育设施的行为,②排除。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是适用第三十八条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除非有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否则不能适用第三十八条”,此判断把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当作适用第三十八条的必要条件,④错误。根据材料表述,只要“有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就要“适用第三十八条”而予以处罚,故“有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是“适用第三十八条”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①正确。第三十七条第四款行为是适用第三十八条的充分条件,对此进行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可以推出,如果第三十八条未适用于甲,那么说明甲没有第三十七条第四款的行为,③正确。]解题总结 关于演绎推理正误分析需要注意的问题(1)把握演绎推理的结论正确的两个条件,即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和推理结构正确。首先,分析推理的前提是否正确,再根据推理结构进行分析。(2)根据材料信息指向,分析涉及的推理属于哪种类型的演绎推理,如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推理、三段论推理,如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推理、选言判断推理、假言判断推理等。(3)根据上述不同推理的正确推理结构或规则,对题目中的推理过程进行细化分析,看其是否违背相关推理的具体规则或要求。[例3] (2023·江苏卷,12,3分)春天的微风中飘散的不仅仅有花粉,一些植物病毒也可以借着花粉在花与花之间传播。某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在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携带着100多种不同病毒的基因组片段,而来自人类活动较少的草原上的花朵仅携带12种病毒。该团队认为,如果一块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就可能使更多的病毒寄居在这里。得出这一结论是运用了( )A.求同法 B.求异法C.类比推理 D.演绎推理B [根据采集的花朵携带病毒的情况而得出结论,是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故C、D错误。在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携带着100多种不同病毒的基因组片段,而来自人类活动较少的草原上的花朵仅携带12种病毒,根据这两种不同地区的花朵携带病毒的差异而得出结论,这是运用了求异法,而不是求同法,故A错误、B正确。][例4] (2024·湖南卷,15,3分)受蝙蝠飞翔的启发,中国人在公元前500年就制作了会飞的竹蜻蜓,古代科学家通过研究竹蜻蜓,提出了关于旋翼的制造原理。后来苏州巧匠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一种飞车,通过脚踩踏板驱动转动机构来带动螺旋桨转动,让飞车离地一尺多高。竹蜻蜓传入欧洲后,为研制现代螺旋桨、直升机提供了灵感。由此可见( )①从蝙蝠到竹蜻蜓运用了模拟方法②从竹蜻蜓到飞车运用了比较推理③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了类比推理④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的推理是必然推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 [受蝙蝠飞翔的启发,中国人制作出会飞的竹蜻蜓,这一过程模仿了生物的构造及功能,运用了模拟方法,①正确。竹蜻蜓传入欧洲后,为研制现代螺旋桨、直升机提供了灵感,这一过程运用了类比推理,且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而不是必然推理,③正确,④错误。比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不是推理,②说法错误。]解题总结 推理中的类比,不同于比较与比喻。类比作为推理,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没有得出新结论,也不是推理。1.推理的分类2.演绎推理(1)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①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含义 推理规则性质判 断换质 推理(换 质法) 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第二,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第三,找出与前提判断的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判断的谓项性质判 断换位 推理(换 位法) 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为否定的。第二,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第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②三段论推理的基本规则规则内容 违规错误 违规举例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大项、小项和中项) 犯“四概念”的错误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凡是金子都是闪光的,这个东西是闪光的,所以,这个东西是金子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刑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民法不是刑法,所以,民法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形式逻辑是没有阶级性的,形式逻辑是科学,所以,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犯“双否前提”的错误 艾滋病不是源于A国的,肺炎不是艾滋病,所以,肺炎不是源于A国的(2)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①联言推理的方法推理规则 推理有效式 举例肯定联言判断,就要肯定任一联言支 分解式: 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以,我们要培养身体健康的学生肯定每一联言支,就要肯定联言判断 合成式: 曹操是政治家,曹操是军事家,所以,曹操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②选言推理推理规则 推理有效式相容的选 言推理 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否定肯定式:p或者q 不相容的 选言推理 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肯定否定式:p那么q 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否定肯定式:p要么q ③假言推理的方法推理规则 推理有效式充分条件 假言推理 肯定前件就可以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肯定前件式:如果p那么q 否定后件就可以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否定后件式:如果p那么q 必要条件 假言推理 否定前件就可以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否定前件式:只有p才q 肯定后件就可以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肯定后件式:只有p才q 充分必要 条件假言 推理 肯定前件就可以肯定后件 肯定前件式:p当且仅当q 否定前件就可以否定后件 否定前件式:p当且仅当q 肯定后件就可以肯定前件 肯定后件式:p当且仅当q 否定后件就可以否定前件 否定后件式:p当且仅当q 3.归纳推理类别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区 别 含义 归纳推理的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考察 对象 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 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结论 范围 并未超出前提的范围 超出了前提范围结论与前 提之间的 关系 必然的,可靠 或然的,不可靠推理的 要求 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相同点 两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知识拓展】 不完全归纳推理中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含义 特点求同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异中求同求异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同中求异共变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从现象变化的数量和程度方面来判明因果联系4.类比推理含义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方法 ①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②从思维的角度说,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对象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提高类 比推理 的可靠 程度 ①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 ②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③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作用 ①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②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惑,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1.如果三段论的前提中有一个否定判断,则它的结论应是否定判断。( )提示:√ 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2.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 )提示:× 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3.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中,肯定前件,就必然肯定后件。 ( )提示:× 肯定前件,就必然肯定后件,意味着前件真则后件一定真,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推理规则。4.只要考察的对象足够多,就能通过归纳推理得出必然结论。 ( )提示:× 考察的对象足够多不代表考察了全部对象,不一定是完全归纳推理,其推理结果就不一定是必然结论。5.人类将生物的功能等迁移到生活应用中,是运用了演绎推理方法。 ( )提示:× 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人类将生物的功能等迁移到生活应用中运用的是模拟方法,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运用演绎推理的知识,对各种推理过程进行分析或解答1.(2024·山东泰安二模)合乎情理的推理是人类了不起的能力。下列观点与对其逻辑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观点 逻辑分析① 所有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所以,所有的非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 这是一个正确的换质位推理②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进行了调查,所以你有发言权 这是一个正确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③ 志愿者都要有国际视野和责任担当,我不是志愿者,所以我不需要有国际视野和责任担当 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④ 望月惊弦影,排云结阵行。雁阵“人字形”齐飞,侧后大雁飞行能耗降低,从而完成长途迁徙。受此启示,飞机会按“人字形”编队飞行以节省燃料 是从个别到个别的必然推理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B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以理解成“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正确的推理结构是,否前否后式或肯后肯前式。“你进行了调查”属于肯定前件,不能断定后件会怎样,②说法错误。望月惊弦影,排云结阵行。雁阵“人字形”齐飞,侧后大雁飞行能耗降低,从而完成长途迁徙。受此启示,飞机会按“人字形”编队飞行以节省燃料,这属于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④说法错误。所有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先换质为“所有的商品都不是非劳动产品”,再换位为“所有的非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这是一个正确的换质位推理,①说法正确。“志愿者都要有国际视野和责任担当,我不是志愿者,所以我不需要有国际视野和责任担当。”“要有国际视野和责任担当”是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了,因此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③说法正确。]结合具体案例,考查类比推理或归纳推理2.(2024·河南三门峡模拟)从“酱香拿铁”,到“阿胶奶茶”,再到“酒心巧克力”,近年来,各种“跨界”组合频频出圈,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月饼企业甲由此认为“万物皆可跨界”,月饼也可跨界,于是推出新品“风油精味月饼”,试图“复制”前例的成功,结果失败了。其失败原因在于( )①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万物皆可跨界”结论不可靠 ②仅从几种特殊情况就推出一般性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③由“万物皆可跨界”推出“月饼也可跨界”,推理结构错误,结论不保真 ④风油精与食品属性相差太大,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C [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而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①错误。由“万物皆可跨界”推出“月饼也可跨界”,推理结构正确,但前提不真实,因此,结论不保真,③排除。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可以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等方法来提高推理的可靠程度。甲企业仅从几种特殊情况就推出一般性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②正确。风油精与食品属性相差太大,具有相互排斥的属性,甲企业盲目“跨界”影响了消费者的食用感受,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最终导致失败,④正确。]专题限时集训(十六) 逻辑思维与逻辑规则一、选择题1.(2024·河南郑州一模)下列对“概念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属种关系是相容关系的一种,“橘子”和“水果”两个概念就是属种关系 ②外延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是全同关系,如“郑州市”和“现在河南省省会” ③矛盾关系属于全异关系的一种,比赛结果“输”和“赢”就属于矛盾关系 ④反对关系是不相容关系的一种,“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是反对关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D [“桔子”和“水果”两个概念是种属关系,①错误。“郑州市”和“现在河南省省会”,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是全同关系,②符合题意。比赛结果“输”和“赢”属于反对关系,而不是矛盾关系,③错误。“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是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外延之和小于“教师”这一属概念,两者是反对关系,④符合题意。]2.(2024·湖南衡阳二模)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第二条指出:本规定所称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是指专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机关履行职责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的公务员,其职责具有强技术性、低替代性。下列对该条款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是被定义项,“公务员”是定义项 ②“专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是种差 ③不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就不能成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 ④该条款既明确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内涵,也指出明确其外延的方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C [“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是被定义项,“专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和“公务员”共同构成定义项,①错误。“专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是种差,②正确。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要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机关履行职责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这是成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必要条件,因此若不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就不能成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③正确。该条款明确了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内涵是什么,并没有指出明确其外延的方法,④不符合题意。]3.(2024·湖南邵阳一模)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明确概念,要用定义及划分的方法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列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①中国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同语反复” ②正方形是平面上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定义过宽” ③农场里有棉花、油料、糖料、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划分标准不一” ④常见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音乐——“多出子项”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C [中国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①错误。平面上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还包括长方形,正方形是平面上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②正确。棉花、油料、糖料属于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是同一级关系,把棉花、油料、糖料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并列在一起,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③错误。音乐不属于常见的文学作品,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④正确。]4.(2024·山东潍坊三模)青色是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无论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还是“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抑或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都为我们描绘了一抹悦目舒心的色彩。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青色是“万物生之色”。追溯中国人对“青绿”色彩情有独钟的原因,其中隐藏着一条青色文化寓意变迁的轨迹,这条轨迹告诉我们,青色,或许正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对于这段文字的介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青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是全称肯定判断 ②“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是种差 ③“青色是‘万物生之色’”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④“青色,或许正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属于相容选言判断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A [“青色,是大自然的颜色”,这里的“青色”是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所有颜色,是全称肯定判断,①符合题意。青色是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其中,“青色”是被定义项,“是”是定义联项,“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是种差,“颜色”是属概念,②符合题意。“青色是‘万物生之色’”,没有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是下定义,③排除。“青色,或许正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属于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不属于相容选言判断,④说法错误。]5.(2024·河北保定三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气节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所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从逻辑结构上看,上述论断符合( )①复合判断中的递进式联言判断 ②复合判断中的假言判断 ③复合判断中的并列式联言判断 ④归纳推理中的不完全归纳推理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A [材料中第一句“是……更是……”说明该判断由两个支判断构成,且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为递进式联言判断,①正确。假言判断是断定一事物的存在是另一事物存在条件的复合判断,材料并未体现假言判断,②不符合题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所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该判断同时肯定三种情况,是并列式联言判断,③正确。上述论断是判断而非推理,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④不符合题意。]6.[跨专题](2024·安徽池州模拟)“只有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始终牢记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将为群众造福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一表述( )①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②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③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运用了联想和想象反映认识对象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A [只有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始终牢记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将为群众造福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不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①正确,②错误。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一表述属于抽象思维,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涉及联想和想象,③正确,④错误。]7.(2024·河北沧州模拟)某小学生在国庆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观察生活中植物的根、茎、叶。他认为,芋头(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地瓜(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于是得出“不规则椭圆形的植物属于植物的茎”。他由地瓜是不规则椭圆形,想到花生粒也是不规则椭圆形,由此得出“花生粒(不规则椭圆形)也属于植物的茎”这个结论。关于其运用的推理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运用了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理,结论具有保真性 ②运用了从个别到一般的简单枚举法,结论具有或然性 ③运用了从一般到个别的类比推理法,结论具有保真性 ④依据事物之间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结论不具有保真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C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保真性,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不具有保真性,①排除。芋头(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地瓜(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于是得出“不规则椭圆形的植物属于植物的茎”,这运用了从个别到一般的简单枚举法,结论具有或然性,②符合题意。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结论不具有保真性,③错误。芋头(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地瓜(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于是得出“不规则椭圆形的植物属于植物的茎”,这是依据事物之间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结论不具有保真性,④符合题意。]8.(2024·广东深圳二模)“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全国“两会”中的热词。下列关于甲、乙、丙、丁的论断或推理分析正确的是( )甲:新质生产力是更高科技、更高效能、更高质量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乙:只有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才能构筑起科技自立自强的不倒长城。丙: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还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丁:新质生产力都是先进生产力,所以,有些先进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①甲在给新质生产力下定义时,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②乙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 ③丙的论断是真的,要求两个支判断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④丁的推理属于性质判断换位推理,遵循了逻辑思维规则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B [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甲在给新质生产力下定义时,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①正确。“只有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才能构筑起科技自立自强的不倒长城”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②错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还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属于联言判断,丙的论断是真的,要求两个支判断都是真的,③错误。“新质生产力都是先进生产力”属于性质判断,丁的推理属于性质判断换位推理,遵循了逻辑思维规则,④正确。]9.(2025·重庆育才中学质检)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高三某班学生在学习了三段论的知识之后,作出了以下推理结论,正确的是( )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原子是物质,所以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②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图书馆是公共场所,所以图书馆禁止大声喧哗 ③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所以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 ④科学家都是学者,艺术家都不是科学家,所以艺术家都不是学者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C [①中,作为中项的“物质”在大前提中的“物质”是哲学意义上的概念——是万事万物的客观实在性,小前提中的“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故犯了“四概念”错误,排除。④中,三段论的大项“学者”在前提中是不周延的,在结论中是周延的,故该三段论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排除。②③中,这两个三段论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且推理结构正确,其推理结论是正确的,入选。]10.(2024·湖南怀化三模)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时进一步强调,学校要立德树人,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以此判断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①如果学校不能上好思政课,就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②如果学校上好了思政课,那么就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③如果学校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则一定上好了思政课 ④如果学校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那肯定没上好思政课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B [“学校要立德树人,更要上好思政课”,意思是,只有上好思政课,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前件,可以必然否定后件,因此如果学校不能上好思政课,就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肯定后件,可以必然肯定前件,因此如果学校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则一定上好了思政课,①③正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中,肯定前件,不能必然肯定后件,因此如果学校上好了思政课,未必就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②排除。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中,否定后件,不能必然否定前件,因此如果学校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未必没上好思政课,④排除。]11.(2024·山东济南一模)某班同学开展“阅读经典·感悟书香”主题活动,下列对同学们见解的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序号 见解 逻辑分析① 阅读经典就是对经典作品的阅读 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② 阅读可以分为经典阅读、课堂阅读、课外阅读 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③ 所谓经典都是经历了时间淬炼的作品,四大名著是经历了时间淬炼的作品,所以,四大名著是经典 这是一个正确的演绎推理,由真前提推出真结论④ 只有反复阅读经典,才能从中提升为学能力、领悟处世之道 可推出:如果要从经典中提升为学能力、领悟处世之道,就必须反复阅读经典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B [阅读经典就是对经典作品的阅读,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①正确。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阅读可以分为经典阅读、课堂阅读、课外阅读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②错误。所谓经典都是经历了时间淬炼的作品,四大名著是经历了时间淬炼的作品,所以,四大名著是经典;该推理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但推理结构错误(违反三段论推理规则,“经历了时间淬炼的作品”作为中项,在大、小前提中都不周延,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因此结论是错误的,③错误。只有反复阅读经典,才能从中提升为学能力、领悟处世之道,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由此可推出:如果要从经典中提升为学能力、领悟处世之道,就必须反复阅读经典,④正确。]12.(2024·云南曲靖一模)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的温度会升高。由此可知,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里运用的是综合思维方法 ②这是一个不完全归纳推理 ③这里采用求同法探求因果联系 ④这里采用共变法探求因果联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C [材料不涉及综合思维方法,①排除。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的温度会升高。由此推出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这一共同点,这里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采用求同法探求因果联系,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共变法,④排除。]13.(2024·湖南株洲一模)通过研究西方大国的发展历程,西方学者得出“国强必霸”的历史经验。因此他们认定,中国综合国力强大后,也必然会走上争夺霸权之路。西方学者从西方国家“国强必霸”推出中国“国强必霸”( )①推理结构合理,但由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必然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②将中国与西方国家发展道路进行类比,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③推理结构不合理,违背“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 ④把西方国家的发展逻辑与中国的发展道路相联结,运用了联想思维中的“畅想”方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A [通过研究西方大国的发展历程,西方学者得出“国强必霸”的历史经验,这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①符合题意。中国强大后不会走上称霸的道路,因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国情不同,西方学者将中国与西方国家发展道路进行类比,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②符合题意。从西方国家“国强必霸”推出中国“国强必霸”,推理结构正确,但前提不真实,该推理没有违背“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③错误。把西方国家的发展逻辑与中国的发展道路相联结,没有运用联想思维中的“畅想”方法,④错误。]14.[跨专题](2024·广东佛山二模)北极熊依靠一身超强保暖的毛发能适应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我国学者发现,北极熊的毛发是中空结构,里面封装了大量“静止”的空气,每一根毛发都有一层壳。受此启发,我国某研究团队历时近6年制备出一种封装了气凝胶的超保暖人造纤维,这种纤维同时具备保暖、轻薄和耐用的优点。这体现了( )①逆向思维的效果要比正向思维的效果更好②类比推理有助于科技的发明和应用③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④超前思维的确定性助力人们正确决策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C [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二者各有优势,①错误。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④错误。该研究团队根据北极熊的毛发的结构制作出超保暖人造纤维,运用了类比推理,这说明类比推理有助于科技的发明和应用;制作人造纤维的过程运用了迁移,实现由“此岸”到“彼岸”的过渡,这说明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②③正确。]15.(2024·河北衡水模拟)墨子曰:“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对此观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②墨子关于治理天下与治病的论述运用了类比推理 ③墨子关于治理天下与治病的论述是相容选言推理 ④墨子关于治理天下与治病的论述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A [墨子的观点是说,治理天下和医治疾病是一样的,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进行治理,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治理,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运用了类比推理方法,①②符合题意。墨子关于治理天下与治病的论述并未运用相容选言推理,并未违背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③④错误。]16.(2024·湖南长沙一模)习近平主席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经过久久为功的磨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段新年贺词既有演绎推理,也有归纳推理 ②“国货潮牌广受欢迎”这一判断中的谓项是周延的 ③“神舟家族太空接力”是“中国奋力攀登”的必要条件 ④“国货潮牌”与“国产新手机”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是交叉关系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B [贺词指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然后列举出2023年我国各领域取得的成就,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演绎推理;贺词中列举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等实例,得出“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的结论,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①符合题意。“国货潮牌广受欢迎”是一个肯定判断,肯定判断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②排除。“神舟家族太空接力”不是“中国奋力攀登”的必要条件,而是充分条件,③排除。交叉关系指的是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国货潮牌”与“国产新手机”的外延有一部分是相同的,故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是交叉关系,④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7.(2024·山东济南三模)让中国“芯”力量构筑国家安全屏障。◆“国产芯”助力“大国腾飞”为了解决高端芯片领域的“缺芯之痛”,中国科研人员奋力追赶,一批国产芯片崭露头角,加快迭代升级。2023年10月11日,全球首枚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在清华大学诞生,此次“芯”突破,研发团队努力了11年。11年间,研发人员为了突破材料器件和集成工艺等技术难题,只能一遍一遍地在实验室里“试错”,一次一次地失败又重新开始。全球首枚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的研发成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讨论。针对其研发过程,网友甲认为:“只有一遍遍在实验室里试错,才能解决材料器件和集成工艺等技术难题。研发团队一遍遍试错,所以就解决了材料器件和集成工艺等技术难题。”针对其研发意义,网友乙认为:“该芯片要么能实现能耗降低,要么能实现效能提升,从而达到支持高效片上学习的效果。”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评析网友甲、乙的观点。[答案] ①网友甲进行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通过肯定前件无法必然肯定后件,是推理的无效式。②网友乙运用了不相容选言判断。根据材料可知,该芯片既能实现能耗降低,也能实现效能提升,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从而达到支持高效片上学习的效果。所以,应运用联言判断而不是不相容选言判断分析芯片研发的意义。18.(2024·河南郑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酱香冰淇淋”到“酱香拿铁”,各种“跨界爆款”满足了消费者的眼球。甲企业由此认为“万物皆可跨界”,于是模仿“美酒+咖啡”的模式,推出了与某厨卫清洁品牌联名的油柑饮品,名为“王炸油柑,强力去油”,却引来消费者一大波吐槽,并纷纷表示:食欲全无!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甲企业未能成功的原因。[答案] ①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需要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等方法来提高推理的可靠程度。甲企业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只从几种特殊情况就得出自认为可靠的一般性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从而导致失败。②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甲企业运用了类比推理,但饮品与厨卫清洁用品的属性差异较大,具有相互排斥的属性,甲企业盲目“跨界”类比影响了消费者的饮用感受,最终导致了失败。1 / 29 逻辑思维与逻辑规则核心点1 准确把握概念与正确运用判断[例1] (2024·湖北卷,11,3分)当雨滴从空中降落后,一旦遇到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会迅速冻结成冰,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冻雨”,冻雨落下后在物体表面形成冰层覆盖的现象叫做“雨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则称为“流冰”。根据上述材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冻雨”与“雨凇”指的是相同的一种天气现象B.“下冰凌”与“流冰”的外延因地理差异而不同C.“冻雨”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属种关系D.“雨凇”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全异关系[例2] (2023·湖南卷,15,3分)某校组织学生深入乡村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经过走访,他们以判断形式形成了关于某村的调查结论:所有家庭都不是贫困户;有些回乡创业的村民是大学毕业生;李家老屋是红色资源。在上述调查结论中( )①“贫困户”是不周延的 ②“大学毕业生”是不周延的 ③“回乡创业的村民”是周延的 ④“李家老屋”是周延的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题总结 分析性质判断的主项或谓项的周延性,可运用以下技巧:(1)主项看量项,即根据量项来界定主项是否周延,全称和单称判断的主项是周延的,特称判断的主项是不周延的。(2)谓项看联项,即根据联项来界定谓项是否周延,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例3] (2023·湖南卷,16,3分)为了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某班开展学雷锋活动,可选活动方式有“参加环保志愿服务”“参观雷锋纪念馆”“慰问福利院老人”。全班男生:如果不参观雷锋纪念馆,就不参加环保志愿服务。全班女生:要么参加环保志愿服务,要么慰问福利院老人。以下能满足全班同学要求的方案是( )①参观雷锋纪念馆,并慰问福利院老人②只慰问福利院老人,不参观雷锋纪念馆③参加环保志愿服务,并慰问福利院老人④只参加环保志愿服务,不参观雷锋纪念馆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由题可知 解答关于复合判断的选择题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联结项着手。一是对于题干中已有的复合判断,要根据联结项来判断属于哪种类型的复合判断,然后根据性质等进行深化分析;二是对题干中的具体事实进行分析时,通过套用联结项检验的方式,来分析应该用哪种判断来界定题干中的事实情况。[例4] [2023·湖北卷,21(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7年,方某在电梯内劝阻一位老人吸烟,两人发生争执,老人因为情绪激动诱发心脏病,倒地死亡。视频记录显示,两人并未发生肢体冲突,老人也一直没有熄灭手里的烟。事后老人家属与方某在派出所就赔偿金额未能达成协议,于是到人民法院起诉方某,索赔40万元。一审人民法院认为,方某的行为与老人死亡并无必然因果关系,但考虑“公平原则”,判决方某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一审判决后,当地媒体对案件进行了报道,随后事件发酵,扩散到全国,引起热议。网民甲说:“人死比天大,家属应该直接找当事人闹的,肯定赔的比人民法院判的多。”法科生乙说:“就我所学的民法知识,我觉得一分钱都不应该赔。”控烟专家丙对记者说:“这个判决让我很担心,将对热心劝阻吸烟者造成巨大冲击,会严重阻碍中国控烟的进程。”丁对戊说:“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戊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丁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方某没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老人家属认为一审人民法院判赔金额太少,依法提起上诉。二审人民法院最终撤销了一审判决,改判方某不承担侵权责任。事后方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后遇到在公共场所的抽烟者,我还是会理性劝阻的。”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判断丁、戊的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并说明理由。第一步 分析 设问 (1)要分析丁、戊的对话,而不是其他人的对话 (2)首先要判断出丁、戊的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然后分析不合逻辑的理由 (3)找出材料中丁、戊的对话内容,逐一分析——丁两句,戊一句第二步 分析 材料 (1)丁对戊说:“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这是一个联言判断,其真假判断规则是全真才真,一假全假 (2)戊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肯定了丁的一个联言支,否定了丁的另一个联言支——符合“一假全假”的规则,故正确 (3)丁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方某没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丁认为,要否定就全否定,即全假才假,违背了“一假全假”的规则,故错误[自我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比较 种类 含义 图示相容关系 全同 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种属关 系或属 种关系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个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 或交叉 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矛盾 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反对 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2.明确概念的方法明确内涵的方法 明确外延的方法含 义 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结 构 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要 求 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其次,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逻 辑 规 则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3.正确运用判断(1)简单判断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区 别 含 义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构 成 ①主项:表示断定对象 ②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 ③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 ④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作用 ①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 ②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 ③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规 则 ①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②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③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量”与“质”都准确无误 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联系 都属于简单判断,都直接由概念构成;把握事物性质是弄清事物之间关系的基础,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对事物性质的认识【知识拓展】 性质判断中的周延性——主项看量项,谓项看联项判断种类 主项 谓项全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全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特称肯定判断 不周延 不周延特称否定判断 不周延 周延单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单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2)复合判断类别 联结项 真 假联言判断 “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 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选 言 判 断 相容选 言判断 “或者……或者……” 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没有选言支是真的不相容选言判断 “要么……要么……” 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假 言 判 断 充分条件 假言判断 “如果……那么……” 其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只有……才……”充分必要 条件假言 判断 “……当且仅当……”1.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 )2.划分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 )3.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和谓项组成。 ( )4.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 )5.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 ( )结合各种观点的表述,考查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把握1.(2024·湖南怀化二模)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观点,乍听起来很有道理,仔细想来却是违背逻辑思维规则的。以下对观点所犯逻辑错误判断不正确的选项有( )①“工业部门就是从事机器制造的社会生产部门”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②“这件事我没有过问,只是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③“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④“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犯了“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的逻辑错误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依托具体生活场景,考查对各种判断类型的分析2.(2024·安徽六安二模)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作者通过违背矛盾律的写作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②作者的描述是从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 ③作者运用由关系判断组成的复合判断使认识更加简密 ④作者巧妙运用联言判断多方面把握和分析事物的情况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核心点2 明确推理类型与进行精确推理[例1] (2024·安徽卷,15,3分)人才是第一资源。若以“所有人才是具有某种特长的人”为大前提,“所有科技工作者是人才”为小前提,按照三段论的基本规则,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A.所有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是科技工作者B.所有科技工作者是具有某种特长的人C.所有具有某种特长的人不是科技工作者D.所有科技工作者不是具有某种特长的人解题总结 解答考查三段论推理的选择题时,首先,明确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的大项、小项和中项分别是谁;其次,分析大项、小项和中项的周延性问题;最后,对比前提和结论中的大项和小项的周延性,分析前提中的两个中项的周延性,根据三段论推理的基本规则的内容,明确推理过程是否符合各项规则的要求,以此判断结论是否正确。[例2] (2024·山东卷,12,3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七条 任何公民和组织……不得有下列行为:……(二)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四)侵占、破坏、污损爱国主义教育设施;……第三十八条 教育、文化和旅游……文物等部门应当按照法定职责,对违反本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根据以上法条,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①“有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是“适用第三十八条”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甲因违反第三十七条第四款受到处罚,甲没有污损爱国主义教育设施的行为,所以甲有侵占和破坏爱国主义教育设施的行为 ③如果第三十八条未适用于甲,那么说明甲没有第三十七条第四款的行为 ④除非有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否则不能适用第三十八条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题总结 关于演绎推理正误分析需要注意的问题(1)把握演绎推理的结论正确的两个条件,即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和推理结构正确。首先,分析推理的前提是否正确,再根据推理结构进行分析。(2)根据材料信息指向,分析涉及的推理属于哪种类型的演绎推理,如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推理、三段论推理,如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推理、选言判断推理、假言判断推理等。(3)根据上述不同推理的正确推理结构或规则,对题目中的推理过程进行细化分析,看其是否违背相关推理的具体规则或要求。[例3] (2023·江苏卷,12,3分)春天的微风中飘散的不仅仅有花粉,一些植物病毒也可以借着花粉在花与花之间传播。某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在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携带着100多种不同病毒的基因组片段,而来自人类活动较少的草原上的花朵仅携带12种病毒。该团队认为,如果一块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就可能使更多的病毒寄居在这里。得出这一结论是运用了( )A.求同法 B.求异法C.类比推理 D.演绎推理[例4] (2024·湖南卷,15,3分)受蝙蝠飞翔的启发,中国人在公元前500年就制作了会飞的竹蜻蜓,古代科学家通过研究竹蜻蜓,提出了关于旋翼的制造原理。后来苏州巧匠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一种飞车,通过脚踩踏板驱动转动机构来带动螺旋桨转动,让飞车离地一尺多高。竹蜻蜓传入欧洲后,为研制现代螺旋桨、直升机提供了灵感。由此可见( )①从蝙蝠到竹蜻蜓运用了模拟方法②从竹蜻蜓到飞车运用了比较推理③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了类比推理④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的推理是必然推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题总结 推理中的类比,不同于比较与比喻。类比作为推理,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没有得出新结论,也不是推理。1.推理的分类2.演绎推理(1)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①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含义 推理规则性质判 断换质 推理(换 质法) 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第二,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第三,找出与前提判断的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判断的谓项性质判 断换位 推理(换 位法) 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为否定的。第二,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第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②三段论推理的基本规则规则内容 违规错误 违规举例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大项、小项和中项) 犯“四概念”的错误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凡是金子都是闪光的,这个东西是闪光的,所以,这个东西是金子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刑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民法不是刑法,所以,民法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形式逻辑是没有阶级性的,形式逻辑是科学,所以,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犯“双否前提”的错误 艾滋病不是源于A国的,肺炎不是艾滋病,所以,肺炎不是源于A国的(2)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①联言推理的方法推理规则 推理有效式 举例肯定联言判断,就要肯定任一联言支 分解式: 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以,我们要培养身体健康的学生肯定每一联言支,就要肯定联言判断 合成式: 曹操是政治家,曹操是军事家,所以,曹操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②选言推理推理规则 推理有效式相容的选 言推理 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否定肯定式:p或者q 不相容的 选言推理 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肯定否定式:p那么q 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否定肯定式:p要么q ③假言推理的方法推理规则 推理有效式充分条件 假言推理 肯定前件就可以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肯定前件式:如果p那么q 否定后件就可以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否定后件式:如果p那么q 必要条件 假言推理 否定前件就可以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否定前件式:只有p才q 肯定后件就可以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肯定后件式:只有p才q 充分必要 条件假言 推理 肯定前件就可以肯定后件 肯定前件式:p当且仅当q 否定前件就可以否定后件 否定前件式:p当且仅当q 肯定后件就可以肯定前件 肯定后件式:p当且仅当q 否定后件就可以否定前件 否定后件式:p当且仅当q 3.归纳推理类别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区 别 含义 归纳推理的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考察 对象 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 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结论 范围 并未超出前提的范围 超出了前提范围结论与前 提之间的 关系 必然的,可靠 或然的,不可靠推理的 要求 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相同点 两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知识拓展】 不完全归纳推理中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含义 特点求同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异中求同求异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同中求异共变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从现象变化的数量和程度方面来判明因果联系4.类比推理含义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方法 ①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②从思维的角度说,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对象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提高类 比推理 的可靠 程度 ①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 ②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③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作用 ①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②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惑,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1.如果三段论的前提中有一个否定判断,则它的结论应是否定判断。( )2.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 )3.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中,肯定前件,就必然肯定后件。 ( )4.只要考察的对象足够多,就能通过归纳推理得出必然结论。 ( )5.人类将生物的功能等迁移到生活应用中,是运用了演绎推理方法。 ( )运用演绎推理的知识,对各种推理过程进行分析或解答1.(2024·山东泰安二模)合乎情理的推理是人类了不起的能力。下列观点与对其逻辑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观点 逻辑分析① 所有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所以,所有的非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 这是一个正确的换质位推理②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进行了调查,所以你有发言权 这是一个正确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③ 志愿者都要有国际视野和责任担当,我不是志愿者,所以我不需要有国际视野和责任担当 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④ 望月惊弦影,排云结阵行。雁阵“人字形”齐飞,侧后大雁飞行能耗降低,从而完成长途迁徙。受此启示,飞机会按“人字形”编队飞行以节省燃料 是从个别到个别的必然推理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结合具体案例,考查类比推理或归纳推理2.(2024·河南三门峡模拟)从“酱香拿铁”,到“阿胶奶茶”,再到“酒心巧克力”,近年来,各种“跨界”组合频频出圈,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月饼企业甲由此认为“万物皆可跨界”,月饼也可跨界,于是推出新品“风油精味月饼”,试图“复制”前例的成功,结果失败了。其失败原因在于( )①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万物皆可跨界”结论不可靠 ②仅从几种特殊情况就推出一般性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③由“万物皆可跨界”推出“月饼也可跨界”,推理结构错误,结论不保真 ④风油精与食品属性相差太大,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 / 16(共125张PPT)第三篇 思维性知识——哲学与逻辑大单元七 逻辑——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专题十六 逻辑思维与逻辑规则核心点1 准确把握概念与正确运用判断01核心点2 明确推理类型与进行精确推理02专题限时集训(十六) 逻辑思维与逻辑规则03核心点1 准确把握概念与正确运用判断[例1] (2024·湖北卷,11,3分)当雨滴从空中降落后,一旦遇到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会迅速冻结成冰,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冻雨”,冻雨落下后在物体表面形成冰层覆盖的现象叫做“雨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则称为“流冰”。根据上述材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冻雨”与“雨凇”指的是相同的一种天气现象B.“下冰凌”与“流冰”的外延因地理差异而不同C.“冻雨”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属种关系D.“雨凇”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全异关系√D [当雨滴从空中降落后,一旦遇到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会迅速冻结成冰,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冻雨”,冻雨落下后在物体表面形成冰层覆盖的现象叫做“雨凇”,显然“冻雨”与“雨凇”指的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A错误。从材料信息看,“下冰凌”与“流冰”是用不同语词表达的同一概念,其外延相同,“冻雨”与“下冰凌”外延是全同关系,而不是属种关系,故B、C错误。“雨凇”与“下冰凌”是两个概念,其外延是全异关系,D正确。][例2] (2023·湖南卷,15,3分)某校组织学生深入乡村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经过走访,他们以判断形式形成了关于某村的调查结论:所有家庭都不是贫困户;有些回乡创业的村民是大学毕业生;李家老屋是红色资源。在上述调查结论中( )①“贫困户”是不周延的 ②“大学毕业生”是不周延的 ③“回乡创业的村民”是周延的 ④“李家老屋”是周延的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C [“所有家庭都不是贫困户”是全称否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的主项和谓项都周延,即“贫困户”是周延的,①错误。“有些回乡创业的村民是大学毕业生”是特称肯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的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回乡创业的村民”和“大学毕业生”都是不周延的,②正确,③错误。“李家老屋是红色资源”是单称肯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的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李家老屋”作为主项是周延的,④正确。]解题总结 分析性质判断的主项或谓项的周延性,可运用以下技巧:(1)主项看量项,即根据量项来界定主项是否周延,全称和单称判断的主项是周延的,特称判断的主项是不周延的。(2)谓项看联项,即根据联项来界定谓项是否周延,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例3] (2023·湖南卷,16,3分)为了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某班开展学雷锋活动,可选活动方式有“参加环保志愿服务”“参观雷锋纪念馆”“慰问福利院老人”。全班男生:如果不参观雷锋纪念馆,就不参加环保志愿服务。全班女生:要么参加环保志愿服务,要么慰问福利院老人。以下能满足全班同学要求的方案是( )①参观雷锋纪念馆,并慰问福利院老人②只慰问福利院老人,不参观雷锋纪念馆③参加环保志愿服务,并慰问福利院老人④只参加环保志愿服务,不参观雷锋纪念馆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A [“要么参加环保志愿服务,要么慰问福利院老人”是不相容选言判断,其选言支不可能都真,③错误。“如果不参观雷锋纪念馆,就不参加环保志愿服务”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后件就可以否定前件,④错误。根据全班男生的观点,参观雷锋纪念馆,可能参加环保志愿服务,也可能不参加环保志愿服务;根据全班女生的观点,不参加环保志愿服务,可以慰问福利院老人,①正确。根据全班女生的观点,慰问福利院老人,不参加环保志愿服务;根据全班男生的观点,不参加环保志愿服务,可能参观雷锋纪念馆,也可能不参观雷锋纪念馆,②正确。]由题可知 解答关于复合判断的选择题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联结项着手。一是对于题干中已有的复合判断,要根据联结项来判断属于哪种类型的复合判断,然后根据性质等进行深化分析;二是对题干中的具体事实进行分析时,通过套用联结项检验的方式,来分析应该用哪种判断来界定题干中的事实情况。[例4] [2023·湖北卷,21(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7年,方某在电梯内劝阻一位老人吸烟,两人发生争执,老人因为情绪激动诱发心脏病,倒地死亡。视频记录显示,两人并未发生肢体冲突,老人也一直没有熄灭手里的烟。事后老人家属与方某在派出所就赔偿金额未能达成协议,于是到人民法院起诉方某,索赔40万元。一审人民法院认为,方某的行为与老人死亡并无必然因果关系,但考虑“公平原则”,判决方某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一审判决后,当地媒体对案件进行了报道,随后事件发酵,扩散到全国,引起热议。网民甲说:“人死比天大,家属应该直接找当事人闹的,肯定赔的比人民法院判的多。”法科生乙说:“就我所学的民法知识,我觉得一分钱都不应该赔。”控烟专家丙对记者说:“这个判决让我很担心,将对热心劝阻吸烟者造成巨大冲击,会严重阻碍中国控烟的进程。”丁对戊说:“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戊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丁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方某没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老人家属认为一审人民法院判赔金额太少,依法提起上诉。二审人民法院最终撤销了一审判决,改判方某不承担侵权责任。事后方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后遇到在公共场所的抽烟者,我还是会理性劝阻的。”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判断丁、戊的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并说明理由。可视化解答流程第一步 分析 设问 (1)要分析丁、戊的对话,而不是其他人的对话(2)首先要判断出丁、戊的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然后分析不合逻辑的理由(3)找出材料中丁、戊的对话内容,逐一分析——丁两句,戊一句第二步 分析 材料 (1)丁对戊说:“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这是一个联言判断,其真假判断规则是全真才真,一假全假(2)戊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肯定了丁的一个联言支,否定了丁的另一个联言支——符合“一假全假”的规则,故正确(3)丁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方某没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丁认为,要否定就全否定,即全假才假,违背了“一假全假”的规则,故错误[答案] 丁反驳的话不合逻辑。“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是一个联言判断,全真才真,一假全假。戊说不同意丁的观点,那就是对联言判断进行了否定,即可以否定其中一个联言支或者否定所有联言支。因此,“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是符合逻辑规则的,丁反驳的话是不合逻辑的。1.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比较 种类 含义 图示相容关系 全同 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比较 种类 含义 图示相容关系 种属关 系或属 种关系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个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 或交叉 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比较 种类 含义 图示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矛盾 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反对 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2.明确概念的方法 明确内涵的方法 明确外延的方法含 义 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明确内涵的方法 明确外延的方法结 构 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要 求 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其次,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明确内涵的方法 明确外延的方法逻 辑 规 则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3.正确运用判断(1)简单判断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区 别 含 义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构 成 ①主项:表示断定对象 ②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 ③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 ④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作用 ①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②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③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区 别 规 则 ①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②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③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量”与“质”都准确无误 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联系 都属于简单判断,都直接由概念构成;把握事物性质是弄清事物之间关系的基础,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对事物性质的认识【知识拓展】 性质判断中的周延性——主项看量项,谓项看联项判断种类 主项 谓项全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全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特称肯定判断 不周延 不周延特称否定判断 不周延 周延单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单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2)复合判断类别 联结项 真 假联言判断 “并且”“既……又……”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 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类别 联结项 真 假选 言 判 断 相容选 言判断 “或者……或者……” 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没有选言支是真的不相容选言判断 “要么……要么……” 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类别 联结项 真 假假 言 判 断 充分条件 假言判断 “如果……那么……” 其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只有……才……”充分必要 条件假言 判断 “……当且仅当……”1.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 )提示:√2.划分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 )提示:× 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3.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和谓项组成。 ( )提示:× 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4.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 )提示:×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5.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 ( )提示:× 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预测点1 结合各种观点的表述,考查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把握1.(2024·湖南怀化二模)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观点,乍听起来很有道理,仔细想来却是违背逻辑思维规则的。以下对观点所犯逻辑错误判断不正确的选项有( )①“工业部门就是从事机器制造的社会生产部门”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②“这件事我没有过问,只是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③“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④“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犯了“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的逻辑错误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B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工业部门是指由社会分工分离出来的、专门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总和,“工业部门就是从事机器制造的社会生产部门”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①符合题意。“这件事我没有过问,只是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②不符合题意。“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③符合题意。“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犯了“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的逻辑错误,④不符合题意。]预测点2 依托具体生活场景,考查对各种判断类型的分析2.(2024·安徽六安二模)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作者通过违背矛盾律的写作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②作者的描述是从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 ③作者运用由关系判断组成的复合判断使认识更加简密 ④作者巧妙运用联言判断多方面把握和分析事物的情况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D [材料反映的是作者从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没有违背矛盾律,②正确,①不选。从判断类型看,材料运用的是联言判断,而不是由关系判断组成的复合判断,④正确,③不选。]核心点2 明确推理类型与进行精确推理[例1] (2024·安徽卷,15,3分)人才是第一资源。若以“所有人才是具有某种特长的人”为大前提,“所有科技工作者是人才”为小前提,按照三段论的基本规则,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A.所有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是科技工作者B.所有科技工作者是具有某种特长的人C.所有具有某种特长的人不是科技工作者D.所有科技工作者不是具有某种特长的人√B [根据材料可知,在本题的三段论推理中,“人才”是中项,“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是大项,“科技工作者”是小项。A项和C项中,“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是小项,“科技工作者”是大项,故结论错误,排除。D项中,大项“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是周延的,而前提中的“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是不周延的,所以得出的结论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排除。B项中的大项、中项、小项与前提中的三者是保持一致的,而且符合三段论推理的规则,故结论正确,入选。]解题总结 解答考查三段论推理的选择题时,首先,明确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的大项、小项和中项分别是谁;其次,分析大项、小项和中项的周延性问题;最后,对比前提和结论中的大项和小项的周延性,分析前提中的两个中项的周延性,根据三段论推理的基本规则的内容,明确推理过程是否符合各项规则的要求,以此判断结论是否正确。[例2] (2024·山东卷,12,3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七条 任何公民和组织……不得有下列行为:……(二)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四)侵占、破坏、污损爱国主义教育设施;……第三十八条 教育、文化和旅游……文物等部门应当按照法定职责,对违反本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根据以上法条,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①“有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是“适用第三十八条”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甲因违反第三十七条第四款受到处罚,甲没有污损爱国主义教育设施的行为,所以甲有侵占和破坏爱国主义教育设施的行为 ③如果第三十八条未适用于甲,那么说明甲没有第三十七条第四款的行为 ④除非有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否则不能适用第三十八条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B [在第三十七条第四款中,侵占、破坏、污损爱国主义教育设施,是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已知甲因违反第三十七条第四款受到处罚,同时甲没有污损爱国主义教育设施的行为,只能推出甲有侵占或者破坏爱国主义教育设施的行为,而不能推出甲有侵占和破坏爱国主义教育设施的行为,②排除。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是适用第三十八条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除非有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否则不能适用第三十八条”,此判断把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当作适用第三十八条的必要条件,④错误。根据材料表述,只要“有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就要“适用第三十八条”而予以处罚,故“有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为”是“适用第三十八条”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①正确。第三十七条第四款行为是适用第三十八条的充分条件,对此进行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可以推出,如果第三十八条未适用于甲,那么说明甲没有第三十七条第四款的行为,③正确。]解题总结 关于演绎推理正误分析需要注意的问题(1)把握演绎推理的结论正确的两个条件,即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和推理结构正确。首先,分析推理的前提是否正确,再根据推理结构进行分析。(2)根据材料信息指向,分析涉及的推理属于哪种类型的演绎推理,如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推理、三段论推理,如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推理、选言判断推理、假言判断推理等。(3)根据上述不同推理的正确推理结构或规则,对题目中的推理过程进行细化分析,看其是否违背相关推理的具体规则或要求。[例3] (2023·江苏卷,12,3分)春天的微风中飘散的不仅仅有花粉,一些植物病毒也可以借着花粉在花与花之间传播。某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在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携带着100多种不同病毒的基因组片段,而来自人类活动较少的草原上的花朵仅携带12种病毒。该团队认为,如果一块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就可能使更多的病毒寄居在这里。得出这一结论是运用了( )A.求同法 B.求异法C.类比推理 D.演绎推理√B [根据采集的花朵携带病毒的情况而得出结论,是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故C、D错误。在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携带着100多种不同病毒的基因组片段,而来自人类活动较少的草原上的花朵仅携带12种病毒,根据这两种不同地区的花朵携带病毒的差异而得出结论,这是运用了求异法,而不是求同法,故A错误、B正确。][例4] (2024·湖南卷,15,3分)受蝙蝠飞翔的启发,中国人在公元前500年就制作了会飞的竹蜻蜓,古代科学家通过研究竹蜻蜓,提出了关于旋翼的制造原理。后来苏州巧匠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一种飞车,通过脚踩踏板驱动转动机构来带动螺旋桨转动,让飞车离地一尺多高。竹蜻蜓传入欧洲后,为研制现代螺旋桨、直升机提供了灵感。由此可见( )①从蝙蝠到竹蜻蜓运用了模拟方法②从竹蜻蜓到飞车运用了比较推理③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了类比推理④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的推理是必然推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 [受蝙蝠飞翔的启发,中国人制作出会飞的竹蜻蜓,这一过程模仿了生物的构造及功能,运用了模拟方法,①正确。竹蜻蜓传入欧洲后,为研制现代螺旋桨、直升机提供了灵感,这一过程运用了类比推理,且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而不是必然推理,③正确,④错误。比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不是推理,②说法错误。]解题总结 推理中的类比,不同于比较与比喻。类比作为推理,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没有得出新结论,也不是推理。1.推理的分类2.演绎推理(1)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①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含义 推理规则性质判 断换质 推理(换 质法) 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第二,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第三,找出与前提判断的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判断的谓项 含义 推理规则性质判 断换位 推理(换 位法) 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为否定的。第二,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第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②三段论推理的基本规则规则内容 违规错误 违规举例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大项、小项和中项) 犯“四概 念”的错误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凡是金子都是闪光的,这个东西是闪光的,所以,这个东西是金子规则内容 违规错误 违规举例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刑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民法不是刑法,所以,民法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形式逻辑是没有阶级性的,形式逻辑是科学,所以,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规则内容 违规错误 违规举例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犯“双否前提”的错误 艾滋病不是源于A国的,肺炎不是艾滋病,所以,肺炎不是源于A国的(2)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①联言推理的方法推理规则 推理有效式 举例肯定联言判断,就要肯定任一联言支 分解式: 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以,我们要培养身体健康的学生推理规则 推理有效式 举例肯定每一联言支,就要肯定联言判断 合成式: 曹操是政治家,曹操是军事家,所以,曹操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②选言推理 推理规则 推理有效式相容的选 言推理 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否定肯定式:p或者q 推理规则 推理有效式不相容的 选言推理 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肯定否定式:p那么q 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否定肯定式:p要么q ③假言推理的方法 推理规则 推理有效式充分条件 假言推理 肯定前件就可以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肯定前件式:如果p那么q 否定后件就可以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否定后件式:如果p那么q 推理规则 推理有效式必要条件 假言推理 否定前件就可以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否定前件式:只有p才q 肯定后件就可以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肯定后件式:只有p才q 推理规则 推理有效式充分必要 条件假言 推理 肯定前件就可以肯定后件 肯定前件式:p当且仅当q 否定前件就可以否定后件 否定前件式:p当且仅当q 肯定后件就可以肯定前件 肯定后件式:p当且仅当q 否定后件就可以否定前件 否定后件式:p当且仅当q 3.归纳推理类别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区 别 含义 归纳推理的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考察对象 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 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结论范围 并未超出前提的范围 超出了前提范围结论与前提之间的关系 必然的,可靠 或然的,不可靠类别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区 别 推理的 要求 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相同点 两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知识拓展】 不完全归纳推理中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含义 特点求同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异中求同 含义 特点求异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同中求异共变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从现象变化的数量和程度方面来判明因果联系4.类比推理含义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方法 ①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②从思维的角度说,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对象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提高类 比推理 的可靠 程度 ①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②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③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作用 ①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②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惑,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1.如果三段论的前提中有一个否定判断,则它的结论应是否定判断。 ( )提示:√ 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2.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 )提示:× 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3.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中,肯定前件,就必然肯定后件。 ( )提示:× 肯定前件,就必然肯定后件,意味着前件真则后件一定真,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推理规则。4.只要考察的对象足够多,就能通过归纳推理得出必然结论。 ( )提示:× 考察的对象足够多不代表考察了全部对象,不一定是完全归纳推理,其推理结果就不一定是必然结论。5.人类将生物的功能等迁移到生活应用中,是运用了演绎推理方法。 ( )提示:× 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人类将生物的功能等迁移到生活应用中运用的是模拟方法,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预测点1 运用演绎推理的知识,对各种推理过程进行分析或解答1.(2024·山东泰安二模)合乎情理的推理是人类了不起的能力。下列观点与对其逻辑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观点 逻辑分析① 所有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所以,所有的非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 这是一个正确的换质位推理序号 观点 逻辑分析②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进行了调查,所以你有发言权 这是一个正确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③ 志愿者都要有国际视野和责任担当,我不是志愿者,所以我不需要有国际视野和责任担当 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④ 望月惊弦影,排云结阵行。雁阵“人字形”齐飞,侧后大雁飞行能耗降低,从而完成长途迁徙。受此启示,飞机会按“人字形”编队飞行以节省燃料 是从个别到个别的必然推理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B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以理解成“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正确的推理结构是,否前否后式或肯后肯前式。“你进行了调查”属于肯定前件,不能断定后件会怎样,②说法错误。望月惊弦影,排云结阵行。雁阵“人字形”齐飞,侧后大雁飞行能耗降低,从而完成长途迁徙。受此启示,飞机会按“人字形”编队飞行以节省燃料,这属于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④说法错误。所有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先换质为“所有的商品都不是非劳动产品”,再换位为“所有的非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这是一个正确的换质位推理,①说法正确。“志愿者都要有国际视野和责任担当,我不是志愿者,所以我不需要有国际视野和责任担当。”“要有国际视野和责任担当”是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了,因此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③说法正确。]预测点2 结合具体案例,考查类比推理或归纳推理2.(2024·河南三门峡模拟)从“酱香拿铁”,到“阿胶奶茶”,再到“酒心巧克力”,近年来,各种“跨界”组合频频出圈,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月饼企业甲由此认为“万物皆可跨界”,月饼也可跨界,于是推出新品“风油精味月饼”,试图“复制”前例的成功,结果失败了。其失败原因在于( )①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万物皆可跨界”结论不可靠 ②仅从几种特殊情况就推出一般性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③由“万物皆可跨界”推出“月饼也可跨界”,推理结构错误,结论不保真 ④风油精与食品属性相差太大,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C [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而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①错误。由“万物皆可跨界”推出“月饼也可跨界”,推理结构正确,但前提不真实,因此,结论不保真,③排除。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可以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等方法来提高推理的可靠程度。甲企业仅从几种特殊情况就推出一般性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②正确。风油精与食品属性相差太大,具有相互排斥的属性,甲企业盲目“跨界”影响了消费者的食用感受,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最终导致失败,④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一、选择题1.(2024·河南郑州一模)下列对“概念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属种关系是相容关系的一种,“橘子”和“水果”两个概念就是属种关系 ②外延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是全同关系,如“郑州市”和“现在河南省省会” ③矛盾关系属于全异关系的一种,比赛结果“输”和“赢”就属于矛盾关系 ④反对关系是不相容关系的一种,“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是反对关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专题限时集训(十六) 逻辑思维与逻辑规则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桔子”和“水果”两个概念是种属关系,①错误。“郑州市”和“现在河南省省会”,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是全同关系,②符合题意。比赛结果“输”和“赢”属于反对关系,而不是矛盾关系,③错误。“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是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外延之和小于“教师”这一属概念,两者是反对关系,④符合题意。]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2.(2024·湖南衡阳二模)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第二条指出:本规定所称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是指专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机关履行职责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的公务员,其职责具有强技术性、低替代性。下列对该条款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是被定义项,“公务员”是定义项 ②“专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是种差 ③不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就不能成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 ④该条款既明确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内涵,也指出明确其外延的方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是被定义项,“专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和“公务员”共同构成定义项,①错误。“专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是种差,②正确。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要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机关履行职责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这是成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必要条件,因此若不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就不能成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③正确。该条款明确了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内涵是什么,并没有指出明确其外延的方法,④不符合题意。]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3.(2024·湖南邵阳一模)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明确概念,要用定义及划分的方法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列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①中国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同语反复” ②正方形是平面上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定义过宽” ③农场里有棉花、油料、糖料、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划分标准不一” ④常见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音乐——“多出子项”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中国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①错误。平面上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还包括长方形,正方形是平面上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②正确。棉花、油料、糖料属于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是同一级关系,把棉花、油料、糖料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并列在一起,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③错误。音乐不属于常见的文学作品,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④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4.(2024·山东潍坊三模)青色是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无论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还是“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抑或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都为我们描绘了一抹悦目舒心的色彩。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青色是“万物生之色”。追溯中国人对“青绿”色彩情有独钟的原因,其中隐藏着一条青色文化寓意变迁的轨迹,这条轨迹告诉我们,青色,或许正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对于这段文字的介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①“青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是全称肯定判断 ②“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是种差 ③“青色是‘万物生之色’”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④“青色,或许正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属于相容选言判断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青色,是大自然的颜色”,这里的“青色”是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所有颜色,是全称肯定判断,①符合题意。青色是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其中,“青色”是被定义项,“是”是定义联项,“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是种差,“颜色”是属概念,②符合题意。“青色是‘万物生之色’”,没有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是下定义,③排除。“青色,或许正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属于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不属于相容选言判断,④说法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5.(2024·河北保定三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气节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所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从逻辑结构上看,上述论断符合( )①复合判断中的递进式联言判断 ②复合判断中的假言判断 ③复合判断中的并列式联言判断 ④归纳推理中的不完全归纳推理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材料中第一句“是……更是……”说明该判断由两个支判断构成,且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为递进式联言判断,①正确。假言判断是断定一事物的存在是另一事物存在条件的复合判断,材料并未体现假言判断,②不符合题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所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该判断同时肯定三种情况,是并列式联言判断,③正确。上述论断是判断而非推理,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④不符合题意。]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6.[跨专题](2024·安徽池州模拟)“只有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始终牢记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将为群众造福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一表述( )①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②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③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运用了联想和想象反映认识对象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只有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始终牢记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将为群众造福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不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①正确,②错误。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一表述属于抽象思维,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涉及联想和想象,③正确,④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7.(2024·河北沧州模拟)某小学生在国庆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观察生活中植物的根、茎、叶。他认为,芋头(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地瓜(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于是得出“不规则椭圆形的植物属于植物的茎”。他由地瓜是不规则椭圆形,想到花生粒也是不规则椭圆形,由此得出“花生粒(不规则椭圆形)也属于植物的茎”这个结论。关于其运用的推理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①运用了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理,结论具有保真性 ②运用了从个别到一般的简单枚举法,结论具有或然性 ③运用了从一般到个别的类比推理法,结论具有保真性 ④依据事物之间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结论不具有保真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保真性,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不具有保真性,①排除。芋头(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地瓜(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于是得出“不规则椭圆形的植物属于植物的茎”,这运用了从个别到一般的简单枚举法,结论具有或然性,②符合题意。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结论不具有保真性,③错误。芋头(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地瓜(不规则椭圆形)属于植物的茎,于是得出“不规则椭圆形的植物属于植物的茎”,这是依据事物之间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结论不具有保真性,④符合题意。]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8.(2024·广东深圳二模)“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全国“两会”中的热词。下列关于甲、乙、丙、丁的论断或推理分析正确的是( )甲:新质生产力是更高科技、更高效能、更高质量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乙:只有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才能构筑起科技自立自强的不倒长城。丙: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还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丁:新质生产力都是先进生产力,所以,有些先进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①甲在给新质生产力下定义时,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②乙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 ③丙的论断是真的,要求两个支判断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④丁的推理属于性质判断换位推理,遵循了逻辑思维规则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 [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甲在给新质生产力下定义时,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①正确。“只有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才能构筑起科技自立自强的不倒长城”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②错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还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属于联言判断,丙的论断是真的,要求两个支判断都是真的,③错误。“新质生产力都是先进生产力”属于性质判断,丁的推理属于性质判断换位推理,遵循了逻辑思维规则,④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9.(2025·重庆育才中学质检)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高三某班学生在学习了三段论的知识之后,作出了以下推理结论,正确的是( )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原子是物质,所以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②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图书馆是公共场所,所以图书馆禁止大声喧哗 ③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所以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 ④科学家都是学者,艺术家都不是科学家,所以艺术家都不是学者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①中,作为中项的“物质”在大前提中的“物质”是哲学意义上的概念——是万事万物的客观实在性,小前提中的“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故犯了“四概念”错误,排除。④中,三段论的大项“学者”在前提中是不周延的,在结论中是周延的,故该三段论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排除。②③中,这两个三段论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且推理结构正确,其推理结论是正确的,入选。]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0.(2024·湖南怀化三模)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时进一步强调,学校要立德树人,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以此判断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①如果学校不能上好思政课,就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②如果学校上好了思政课,那么就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③如果学校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则一定上好了思政课 ④如果学校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那肯定没上好思政课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 [“学校要立德树人,更要上好思政课”,意思是,只有上好思政课,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前件,可以必然否定后件,因此如果学校不能上好思政课,就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肯定后件,可以必然肯定前件,因此如果学校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则一定上好了思政课,①③正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中,肯定前件,不能必然肯定后件,因此如果学校上好了思政课,未必就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②排除。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中,否定后件,不能必然否定前件,因此如果学校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未必没上好思政课,④排除。]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1.(2024·山东济南一模)某班同学开展“阅读经典·感悟书香”主题活动,下列对同学们见解的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序号 见解 逻辑分析① 阅读经典就是对经典作品的阅读 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② 阅读可以分为经典阅读、课堂阅读、课外阅读 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序号 见解 逻辑分析③ 所谓经典都是经历了时间淬炼的作品,四大名著是经历了时间淬炼的作品,所以,四大名著是经典 这是一个正确的演绎推理,由真前提推出真结论④ 只有反复阅读经典,才能从中提升为学能力、领悟处世之道 可推出:如果要从经典中提升为学能力、领悟处世之道,就必须反复阅读经典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 [阅读经典就是对经典作品的阅读,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①正确。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阅读可以分为经典阅读、课堂阅读、课外阅读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②错误。所谓经典都是经历了时间淬炼的作品,四大名著是经历了时间淬炼的作品,所以,四大名著是经典;该推理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但推理结构错误(违反三段论推理规则,“经历了时间淬炼的作品”作为中项,在大、小前提中都不周延,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因此结论是错误的,③错误。只有反复阅读经典,才能从中提升为学能力、领悟处世之道,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由此可推出:如果要从经典中提升为学能力、领悟处世之道,就必须反复阅读经典,④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2.(2024·云南曲靖一模)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的温度会升高。由此可知,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里运用的是综合思维方法 ②这是一个不完全归纳推理 ③这里采用求同法探求因果联系 ④这里采用共变法探求因果联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材料不涉及综合思维方法,①排除。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的温度会升高。由此推出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这一共同点,这里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采用求同法探求因果联系,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共变法,④排除。]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3.(2024·湖南株洲一模)通过研究西方大国的发展历程,西方学者得出“国强必霸”的历史经验。因此他们认定,中国综合国力强大后,也必然会走上争夺霸权之路。西方学者从西方国家“国强必霸”推出中国“国强必霸”( )①推理结构合理,但由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必然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②将中国与西方国家发展道路进行类比,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③推理结构不合理,违背“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 ④把西方国家的发展逻辑与中国的发展道路相联结,运用了联想思维中的“畅想”方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通过研究西方大国的发展历程,西方学者得出“国强必霸”的历史经验,这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①符合题意。中国强大后不会走上称霸的道路,因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国情不同,西方学者将中国与西方国家发展道路进行类比,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②符合题意。从西方国家“国强必霸”推出中国“国强必霸”,推理结构正确,但前提不真实,该推理没有违背“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③错误。把西方国家的发展逻辑与中国的发展道路相联结,没有运用联想思维中的“畅想”方法,④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4.[跨专题](2024·广东佛山二模)北极熊依靠一身超强保暖的毛发能适应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我国学者发现,北极熊的毛发是中空结构,里面封装了大量“静止”的空气,每一根毛发都有一层壳。受此启发,我国某研究团队历时近6年制备出一种封装了气凝胶的超保暖人造纤维,这种纤维同时具备保暖、轻薄和耐用的优点。这体现了( )①逆向思维的效果要比正向思维的效果更好②类比推理有助于科技的发明和应用③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④超前思维的确定性助力人们正确决策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二者各有优势,①错误。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④错误。该研究团队根据北极熊的毛发的结构制作出超保暖人造纤维,运用了类比推理,这说明类比推理有助于科技的发明和应用;制作人造纤维的过程运用了迁移,实现由“此岸”到“彼岸”的过渡,这说明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②③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5.(2024·河北衡水模拟)墨子曰:“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对此观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②墨子关于治理天下与治病的论述运用了类比推理 ③墨子关于治理天下与治病的论述是相容选言推理 ④墨子关于治理天下与治病的论述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墨子的观点是说,治理天下和医治疾病是一样的,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进行治理,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治理,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运用了类比推理方法,①②符合题意。墨子关于治理天下与治病的论述并未运用相容选言推理,并未违背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③④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6.(2024·湖南长沙一模)习近平主席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经过久久为功的磨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①该段新年贺词既有演绎推理,也有归纳推理 ②“国货潮牌广受欢迎”这一判断中的谓项是周延的 ③“神舟家族太空接力”是“中国奋力攀登”的必要条件 ④“国货潮牌”与“国产新手机”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是交叉关系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 [贺词指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然后列举出2023年我国各领域取得的成就,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演绎推理;贺词中列举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等实例,得出“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的结论,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①符合题意。“国货潮牌广受欢迎”是一个肯定判断,肯定判断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②排除。“神舟家族太空接力”不是“中国奋力攀登”的必要条件,而是充分条件,③排除。交叉关系指的是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国货潮牌”与“国产新手机”的外延有一部分是相同的,故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是交叉关系,④符合题意。]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二、非选择题17.(2024·山东济南三模)让中国“芯”力量构筑国家安全屏障。◆“国产芯”助力“大国腾飞”为了解决高端芯片领域的“缺芯之痛”,中国科研人员奋力追赶,一批国产芯片崭露头角,加快迭代升级。2023年10月11日,全球首枚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在清华大学诞生,此次“芯”突破,研发团队努力了11年。11年间,研发人员为了突破材料器件和集成工艺等技术难题,只能一遍一遍地在实验室里“试错”,一次一次地失败又重新开始。全球首枚忆阻器存算一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体芯片的研发成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讨论。针对其研发过程,网友甲认为:“只有一遍遍在实验室里试错,才能解决材料器件和集成工艺等技术难题。研发团队一遍遍试错,所以就解决了材料器件和集成工艺等技术难题。”针对其研发意义,网友乙认为:“该芯片要么能实现能耗降低,要么能实现效能提升,从而达到支持高效片上学习的效果。”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评析网友甲、乙的观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①网友甲进行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通过肯定前件无法必然肯定后件,是推理的无效式。②网友乙运用了不相容选言判断。根据材料可知,该芯片既能实现能耗降低,也能实现效能提升,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从而达到支持高效片上学习的效果。所以,应运用联言判断而不是不相容选言判断分析芯片研发的意义。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8.(2024·河南郑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酱香冰淇淋”到“酱香拿铁”,各种“跨界爆款”满足了消费者的眼球。甲企业由此认为“万物皆可跨界”,于是模仿“美酒+咖啡”的模式,推出了与某厨卫清洁品牌联名的油柑饮品,名为“王炸油柑,强力去油”,却引来消费者一大波吐槽,并纷纷表示:食欲全无!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甲企业未能成功的原因。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①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需要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等方法来提高推理的可靠程度。甲企业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只从几种特殊情况就得出自认为可靠的一般性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从而导致失败。②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甲企业运用了类比推理,但饮品与厨卫清洁用品的属性差异较大,具有相互排斥的属性,甲企业盲目“跨界”类比影响了消费者的饮用感受,最终导致了失败。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2 第三篇 大单元七 专题十六 逻辑思维与逻辑规则 讲义(学生版).docx 22 第三篇 大单元七 专题十六 逻辑思维与逻辑规则 讲义(教师版).docx 22 第三篇 大单元七 专题十六 逻辑思维与逻辑规则 课件.pptx 专题限时集训(16) 逻辑思维与逻辑规则.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