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过关验收卷·专题六1.B [《条例》的修订完善了党内法规体系,进而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①正确。要用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②错误。《条例》从党章这个总源头出发,彰显党章作为党的根本大法的权威,③正确。《条例》不是法律,《条例》的修订不属于立法,④错误。]2.D [材料强调浙江政务App通过新媒体创新服务方式,助力解决年轻人的婚恋问题,未涉及全链条的民主、最广泛的民主,①排除。民主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材料强调的是政府,未强调中国共产党落实民主执政,②排除。材料反映了浙江政务App通过新媒体创新服务方式,助力解决年轻人的婚恋问题,并体现了政府通过网络平台与民众互动,实现政声与民意的同频共振,③④正确。]3.B [在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关系时,应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但并不反对个人正当利益,②错误。材料中的“接诉即办”指相关部门快速回应群众“诉求”,而不涉及“诉讼”问题,④与题意不符。“诉求人不得恶意反复拨打或者无正当理由长时间占用市民服务热线及其网络平台资源妨碍他人反映诉求”,这说明诉求人要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做好劝导、教育工作,告知诉求人应当遵守的相关规定和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这说明做好接诉即办工作要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③符合题意。]4.B [上海市青浦区某镇遴选多名优秀专业律师进入社区,就民商事纠纷、邻里纠纷、家事纠纷等各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开展讲座和座谈,此举有利于推进全民守法,引导居民学会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营造社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①④正确。律师不是基层群众自治主体,②错误。通过开展有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的讲座和座谈推进普法工作,以普法促守法,③错误。]5.A [我国由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制度深入实施,公益诉讼的领域逐步拓展,并取得显著成效,这表明公益诉讼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捍卫公共利益,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疏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主要讲述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实施的意义,而材料未涉及我国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和丰富民主形式,③④不符合题意。]6.D [根据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规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明确“首违不罚”体现了柔性执法,彰显了以人为本,②④正确。政府权力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材料做法没有扩大行政裁量权,也没有体现简化法定程序,①③排除。]7.D [材料强调让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法治政府建设并显现更大效能。政府要依法行政,全面提升法治水平,严格执法,这些都没有凸显出数字技术的应用,①②错误。建设法治政府,要统筹推进数字政府与法治政府建设,让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法治政府建设并显现更大效能,切实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贡献数字化力量,这说明要以数字为基石,以法治为保障,努力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要将数字技术融入行政管理,为建设数字与法治政府创造条件,③④正确。]8.A [材料中,在执法人员管理上,“城管人员粗暴野蛮执法现象”纳入了测评,要求不能有不文明的执法和管理行为,这表明执法部门应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语言、行为规范,文明执法,融法、理、情于一体,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文明执法,不是公正执法,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执法程序问题,④不符合题意。]9.解析:根据材料,制定罚款等处罚清单或者实施罚款时,要统筹考虑法律制度与客观实际、合法性与合理性、具体条款与原则规定,确保过罚相当、法理相融→可联系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建设权责法定的政府。根据材料,要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切身感受,确保罚款决定符合法理,并要考虑相关事理和情理,优化罚款决定延期、分期履行制度→可联系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设执法严明的政府。根据材料,要统筹考虑法律制度与客观实际、合法性与合理性、具体条款与原则规定→可联系推动政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答案:①有利于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建设权责法定的政府。②促使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设执法严明的政府。③有利于推动政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④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10.解析:根据材料,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推动国家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可联系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推进科学立法。根据材料,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地位。答案: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坚持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稳则国家稳,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3 / 3专题六 全面依法治国(满分4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4·黑龙江哈尔滨模拟)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2024年1月25日,新疆举办专题培训班,教育引导各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准确把握《条例》,从党章这个总源头出发,坚持严的基调,与时俱进完善纪律规范,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动各项纪律全面从严。《条例》的修订( )①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表明我党用纪律建设统领党的建设 ③彰显党章作为党的根本大法的权威 ④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最新立法成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河北“五个一”联盟模拟)2024年5月27日,浙江政务App“浙里办”推出“亲青恋”服务,为年轻人提供线上、线下的交友、相亲服务,并能有效核实用户关键信息,确保相亲对象信息的真实性,助力解决年轻人的婚恋问题。浙江政务App的交友助“脱单”服务( )①体现了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的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 ②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党落实民主执政的具体表现 ③反映了政府部门主动拥抱新媒体,创新性有效满足群众真实需求 ④反映了政府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推动政声民意在互联网上同频共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4·北京通州一模)《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部分条款节选。◆第九条 诉求人应当如实表达诉求,并对诉求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诉求人不得恶意反复拨打或者无正当理由长时间占用市民服务热线及其网络平台资源妨碍他人反映诉求。◆第十一条 (六)违反法律法规、违背公序良俗的,做好劝导、教育工作,告知诉求人应当遵守的相关规定和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这表明做好接诉即办工作( )①诉求人要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②在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关系时,应当牺牲个人利益 ③要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循诉讼的基本原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4·河南部分重点高中模拟)2024年1月,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枫桥经验”本土化,上海市青浦区某镇遴选多名优秀专业律师进入社区,就民商事纠纷、邻里纠纷、家事纠纷、劳动争议、未成年和妇女权益保护等各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开展讲座和座谈,获得社区居民广泛信任和好评。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推进全民守法,引导居民学会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 ②创新普法形式,发挥律师与居民基层群众自治主体作用 ③以守法促普法,让法律更好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④弘扬法治精神,营造社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4·辽宁丹东二模)公益诉讼主要指检察机关、公益性团体或个人所进行的具有公益性质的诉讼活动。近五年来,我国由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制度深入实施,从最初的生态损害赔偿、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逐步拓展到英烈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文物保护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公益诉讼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①捍卫公共利益,守护人民美好生活 ②疏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提高办案质量 ④丰富民主形式,保障公民合法权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4·北京丰台一模)违规压线、不按规定停车、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日常生活中,经常有稀里糊涂违法被罚款的现象。根据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规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明确“首违不罚”( )①扩大行政裁量权 ②体现柔性执法 ③简化法定程序 ④彰显以人为本[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4·辽宁沈阳模拟)“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法治政府,要统筹推进数字政府与法治政府建设,让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法治政府建设并显现更大效能,切实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贡献数字化力量。关于统筹推进数字政府与法治政府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政府要依法行政,全面提升法治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②政府要严格执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③要以数字为基石,以法治为保障,努力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④要将数字技术融入行政管理,为建设数字与法治政府创造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4·辽宁丹东模拟)某市制定实施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评测评工作的实施方案,在执法人员管理上,“城管人员粗暴野蛮执法现象”纳入了测评,要求不能有不文明的执法和管理行为。这表明执法部门应( )①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语言、行为规范,文明执法 ②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杜绝随意执法 ③融法、理、情于一体,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④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9.(10分)(2024·河北承德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下面是《意见》部分内容。*制定罚款等处罚清单或者实施罚款时,要统筹考虑法律制度与客观实际、合法性与合理性、具体条款与原则规定,确保过罚相当、法理相融;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对严重违法行为,要依法落实“处罚到人”要求。 *要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切身感受,确保罚款决定符合法理,并要考虑相关事理和情理,优化罚款决定延期、分期履行制度。 *严禁逐利罚款,严禁对已超过法定追责期限的违法行为给予罚款。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该《意见》的印发对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10.(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山东济南一模)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推动国家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79年7月1日,新时期国家立法步入正轨的标志性时刻。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民法通则,结束了中国没有系统的民事立法的历史;1997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对刑法作出全面修订,形成比较完备的刑法;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告形成……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诞生。从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启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到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护航高质量发展;从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到修改行政诉讼法破解“民告官”难题;从制定监察法保障监察体制改革,到制定和修改国家安全法、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截至2024年2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300件。“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阐明。4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6 专题过关验收卷·专题六 参考答案与精析.docx 专题过关验收卷 专题六 全面依法治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