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中科学素养大赛七年级试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中科学素养大赛七年级试题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中科学素养大赛七年级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5七下·长兴竞赛)无云的晴天,如果身处北半球的你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可以在平地上竖起一根杆,地面上OA是这根杆在阳光下的影,过一段时间后,影的位置移到了OB,如图所示,则AB箭头所指的方向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物体影子的运动方向与光源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解答】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照在杆上时,会在杆的后面形成杆的影子;由于地球自转,因此太阳东升西落,也就是太阳自东向西移动,它的影子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向东移动。
故答案为:A。
2.(2025七下·长兴竞赛)如下图是小科制作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⑤→③→②→①→④ B.③→⑤→④→②→①
C.③→⑤→②→①→④ D.③→⑤→②→④→①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制作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装片的操作过程判断。
【解答】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③→⑤→④→②→① 。
故选B。
3.(2025七下·长兴竞赛) 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36.5℃和40℃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
A.36.5℃, 40℃ B.都是40℃
C.39℃, 40℃ D.都是39℃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的下部靠近液泡处的管颈是一个很狭窄的缩口,在测体温时,液泡内的水银,受热体积膨胀,水银可由缩口部分上升到管内某位置,当与体温达到热平衡时,水银柱恒定。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外界气温较低,水银遇冷体积收缩,就在狭窄的缩口部分断开,使已升入管内的部分水银退不回来,仍保持水银柱在与人体接触时所达到的高度。
【解答】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因为体温计的特殊构造--体温计的下部靠近液泡处的管颈是一个很狭窄的缩口。离开人体后,水银就在狭窄的缩口部分断开,使已升入管内的部分水银退不回来。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定病人乙的体温,不难看出,如果用来测量体温是36.5℃的病人时,该体温计的示数仍然是39℃.如果用来测量体温是40℃的病人时,则该体温计的示数也会高于39℃,即显示病人的实际体温40℃.显然,四个选项中只有C判断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C。
4.(2025七下·长兴竞赛)一副用元素符号写的春联,上联Ag、Zn、Na、F、Ga、Hf、Mg(迎新纳福家和美),下联:Re、Sg、Tc、Au、As;Sc、Ti(来喜得金身康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g,Zn、Na、Au均为金属元素
B.F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侧
C.Zn、Mg元素在同一周期
D.C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A、根据所给各元素为金属元素分析;
B、根据名称带“气”的为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侧分析;
C、根据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即为元素周期数分析;
D、根据地壳中最多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分析。
【解答】A、Ag、Zn、Na、Au分别是银、锌、钠、金,均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B、元素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F属于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侧,不符合题意;
C、Zn、Mg元素不在同一周期,镁位于第三周期,锌位于第四周期,不符合题意;
D、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5七下·长兴竞赛)玉米种子萌发时,胚与胚乳的有机物含量变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表示胚乳中有机物变化,曲线b 表示胚中有机物变化
B.胚乳内的有机物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逐步被转运到胚中
C.在有机物变化过程中,胚中部分结构的细胞不断分裂、分化
D.曲线b快速上升阶段表示玉米种子萌发时,子叶发育成叶,通过光合作用不断积累有机物
【答案】D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 玉米是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内的有机物会通过子叶不断地输送给胚根,胚芽和胚轴,故其内的有机物在不断减少。
【解答】 A.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减少,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内,因此胚乳内的有机物减少;而长出幼叶后可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胚内的有机物先减少后增加,曲线a表示胚乳中有机物变化,曲线b表示胚中有机物变化,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玉米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因此胚发育需要胚乳提供有机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胚乳内的有机物在种子萌发时逐步被耗尽,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供胚根、胚芽等结构的细胞不断分裂、分化,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曲线b上升阶段表示玉米种子萌发时,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5七下·长兴竞赛)下列对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植株、雌蕊和果实示意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豆浆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甲中的④
B.图乙中的①是由图甲中的②发育形成的
C.经过传粉、受精后,图丙中的④会发育成图丁中的①
D.图丁中的②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甲是种子的结构,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图乙是种子萌发形成的幼苗,①叶、②茎、③根;图丙是花的雌蕊结构,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壁、④胚珠;图丁是果实的结构,①果皮、②种子。
【解答】A、豆浆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的子叶,即图甲中的④子叶,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乙中的①是叶,由图甲中的②胚芽发育而来的,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经过传粉、受精后,图丙中的③子房壁会发育成图丁中的①果皮,C错误,符合题意;
D、图丁中的②种子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2025七下·长兴竞赛)某同学学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梳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
B.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 Si>Al
D.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A.根据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来分析;
C.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
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来分析。
【解答】 A.FeO、Fe2O3、Fe3O4化学式改变为Fe6O6、Fe6O9、Fe6O8,含的氧原子个数越少,铁元素质量分数越高,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O、Fe3O4、Fe2O3,故A正确不合题意;
B.CaCO3的相对分子量为100,CaCl2的相对分子量为111,Ca(OH)2的相对分子量为74,故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量由大到小:CaCl2>CaCO3>Ca(OH)2,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故C正确不合题意;
D.KMnO4中锰元素为+7价,K2MnO4中锰元素为+6价,MnO2中锰元素为+4价,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MnO4>K2MnO4>MnO2,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8.(2025七下·长兴竞赛)现在果园里很多水果外面都套有一个袋子,如图所示。这些袋子既能够保证水果健康,也能保证水果质量。小科尝试做了如下实验:在开花前,完全剪掉桃花甲的雌蕊和桃花乙的雄蕊,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将甲、乙两朵桃花分别罩起来,并扎好袋口,可能出现的是(  )
A.甲能结果,乙不结果 B.甲不结果,乙能结果
C.甲、乙均能结果 D.甲、乙均不结果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桃花是两性花,雌蕊经异花传粉、受精后,子房可发育成果实。
【解答】桃花是虫媒花,雌蕊经异花传粉受精后,子房可发育成果实。然而在开花以前,完全剪去桃花甲的雄蕊和桃花乙的雌蕊,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将甲、乙两朵桃花分别罩起来,并扎好袋口,这样就隔断了花粉传出和传入的可能,而乙是去掉雄蕊无法进行授粉,甲只有雄蕊,无法发育成果实,所以甲和乙都不结果。
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2025七下·长兴竞赛)小科利用如图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通过注射器的刻度变化来计算气体体积。若要继续探究水的组成,还应获取的信息(  )
A.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实验时的通电时间
C.通过电极的电流大小 D.注射器内的气体成分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解:若要继续探究水的组成,还应获取的信息是注射器内的气体成分,根据气体成分、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水的元素组成。
故答案为:D。
10.(2025七下·长兴竞赛)气凝胶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其内部为多孔海绵状结构。某气凝胶密度为1mg/cm3,它具有高弹性,被压缩到20%后仍可恢复原状;它还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可吸附250倍自身质量的油,且体积不变。下列有关该气凝胶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气凝胶的密度为
B.气凝胶被带入太空后质量会变小
C.气凝胶被压缩到20%后密度是原来的4倍
D.气凝胶吸附250倍自身质量的油后密度为
【答案】D
【知识点】单位换算;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A.通过单位换算把mg/cm3换算为kg/m3;
B.质量指的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其位置、形状等无关;
C.气凝胶被压缩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判断;
D.气凝胶吸附250倍自身质量的油后体积不变、质量变大,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判断。
【解答】 A. 气凝胶密度为 1mg/cm3=1×10-3g/cm3=1kg/m3,故A错误;
B.该材料制成的物品带到太空,位置发生变化,但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故B错误;
C.气凝胶被压缩80%后,质量不变,体积变为原来的20%,即V,所以此时它的密度,故C错误;
D.气凝胶吸附250倍自身质量的油后,体积不变,质量变为(250+1)m,所以此时它的密度,故D正确。
故选D。
11.(2025七下·长兴竞赛)小明在上学的路上,先以v1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以v2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上学的全程中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先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得出全程用的时间,再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 设全程路程为s,
则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物体全程用的时间:,
∴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B。
12.(2025七下·长兴竞赛)种子中潜在分裂能力较强的细胞存在于(  )
①种皮 ②胚芽 ③胚根 ④子叶 ⑤胚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⑤ D.④⑤
【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分生组织的分布。分生组织的分裂能力很强,主要分布在植物的种子和一些幼嫩的组织中。在种子的结构中,分生组织的分布较多的是植物的胚芽、胚根。因此本题选B。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分生组织的分布。
13.(2025七下·长兴竞赛)1个 2C原子(含6个质子、6个中子)的质量为 akg、1个 8O原子(含8个质子, 10个中子)的质量为 bkg,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8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 2C与 8O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3
C.18g 8O中质子的质量约为9g
D.1个由 2C和 8O组成的CO2分子含22个电子、26个中子
【答案】B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 A.根据公式:相对原子质量,代入相关量计算即可;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进行分析;
C.根据1个18O原子中含8个质子,10个中子进行分析;
D.根据1个12C原子含6个质子,6个中子,1个18O原子含8个质子,10个中子进行分析。
【解答】 A.18O的相对原子质量=
,故A正确;
B.由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则12C与18O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12:18=2:3,故B正确;
C.1个18O原子中含8个质子,10个中子,所以18g18O质子的质量约为,故C错误;
D.1个12C原子含6个质子,6个中子,1个18O原子含8个质子,10个中子,所以1个由12C和18O组成的CO2分子含22个电子,26个中子,故D正确。
故选B。
14.(2025七下·长兴竞赛)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千克,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 m千克(设两分子中的硫原子和氧原子分别相同),若以一个氧原子质量的 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m/(m-n) B.16n/(m-n) C.16n/(n-m) D.32n/(m-n)
【答案】B
【知识点】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kg;1个硫原子的质量为:n-2(m-n)kg;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进行分析求出SO2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kg;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个硫原子的质量为:n-2(m-n)kg;
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所以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故选B。
15.(2025七下·长兴竞赛)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102米
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米
C.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4秒
D.检测出汽车的速度约为26.2米/秒
【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3s的时间,由速度公式算出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2)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由速度公式算出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3)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由图算出汽车经过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汽车的速度。
【解答】 A、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从信号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经历的时间为:

距测速仪的距离:s1=v波t1=340m/s×0.3s=102m,故A正确;
B、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

距测速仪的距离:s2=v波t2=340m/s×0.2s=68m,故B正确;
CD、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s=s1-s2=102m-68m=34m,
经过时间t=1.6s-0.3s=1.3s,
汽车的速度为:
,故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6.(2025七下·长兴竞赛)原产于澳大利亚的6只考拉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10天后就传出了喜讯:一只雌性考拉和一只雄性考拉已经交配成功。
(1)考拉的生殖方式为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根据学过的知识,考拉宝宝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主要来自   (填“自身”或“母体”)。
【答案】(1)有性
(2)母体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 (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卵细胞与精子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产生的废物。
【解答】 (1)考拉属于哺乳动物,生殖方式为胎生,属于有性生殖。
(2) 根据学过的知识,考拉宝宝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主要来自母体。
17.(2025七下·长兴竞赛) 已知氮的氧化物有 NO、NO2、N2O3、N2O、N2O5。
(1)按照氮元素的化合价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   。
(2)按照含氮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   。
【答案】(1)N2O5 >NO2 >N2O3>NO >N2O
(2)N2O> NO> N2O3> NO2> N2O5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
(2)首先采用归一法对各物质的化学式进行变形,进而比较各物质中的氧原子个数解答。
【解答】 (1)NO中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
N2O5中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y+(-2)×5=0,则y=+5.
N2O中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z,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z+(-2)=0,则z=+1.
同理,N2O3,NO2,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2O3,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4.
氮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为:N2O5 >NO2 >N2O3>NO >N2O;
(2)首先将氮的五种氧化物N2O、NO、N2O3、NO2、N2O5进行变形,得到N2O、N2O2、N2O3、N2O4、N2O5,变形后氮原子个数相等,氧原子个数依次增加,含氮量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N2O> NO> N2O3> NO2> N2O5.
18.(2025七下·长兴竞赛)将质量为m、密度为ρ1的液体和质量为2m、密度为ρ2的液体均匀混合在一起,设混合后的总体积等于它们各自的体积之和,则该混合液的密度是   。
【答案】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已知质量为m、密度为ρ1的液体和质量为2m、密度为ρ2的液体均匀混合在一起,根据各自的密度算出各自的体积V1和V2;
(2)混合液的密度等于总质量和总体积的比值,即。
【解答】 将质量为m、密度为ρ1的液体和质量为2m、密度为ρ2的液体均匀混合在一起,则密度为ρ1的液体的体积:,密度为ρ2的液体的体积,
混合液的体积;
混合液的总质量m总=2m+m=3m,
混合液的密度:

19.(2025七下·长兴竞赛)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米的两地,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分别从P、Q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甲的速度为1米/秒,则甲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图像为图中的   线。若8秒时甲乙相遇,则乙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图像在图中的   区域。
【答案】A;Ⅰ或Ⅲ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分别甲和乙的速度大小即可;
(2)根据图像,结合速度公式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 A图线的速度;
则A为甲的s-t图像;
B图线的速度;所以乙的s-t图线为图中的B图线。
(2) 由图可知,8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8m;
已知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地,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分别从P、Q同时相向而行,
则8s内乙通过的路程为:s乙=s-s甲=10m-8m=2m;
由可知,乙的速度为:<0.5m/s,
故乙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图像在图中的Ⅲ区域。
20.(2025七下·长兴竞赛)现有一包碳酸钙   (书写化学式)和氧化钙   (书写化学式)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已知碳元素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3.6%,那么碳酸钙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CaCO3;CaO;30%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物质化学式的知识解答;
(2) 碳酸钙中含碳元素,氧化钙中不含碳元素,根据碳元素的质量和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1)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
(2) 碳元素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3.6%,那么碳酸钙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1.(2025七下·长兴竞赛)小滨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如下:
(1)小滨按照正常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①~④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完成以上正确操作后,小滨先后在显微镜观察视野中看到图甲物像,小滨想将视野中甲所示的像转化成如图乙所示的像,则应将载玻片____。
A.顺时针转动 90° B.逆时针转动90°
C.向左上角移动 D.向右下角移动
(3)下图中,观察的洋葱表皮细胞数目最少的物镜和目镜组合是   (选填序号)。
【答案】(1)④①③②
(2)B
(3)②③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2)根据显微镜的调节方法解答;
(3)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
【解答】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调光→调焦观察→整理收纳。图中①~④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④对光、①放置玻片、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②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即正确顺序为④①③②。
(2)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想将视野中甲所示的像转化成如图乙所示的像,则应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图中,①②有螺纹,是物镜;③④⑤无螺纹,是目镜,故观察的洋葱表皮细胞数目最少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③②。
22.(2025七下·长兴竞赛)温度的测量在不同场合下有特定的使用要求,因此生产生活中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
(1)如图甲是斐迪南研制的世界上第一支酒精温度计,其结构是一个螺旋状密封玻璃管,管内装有适量带颜色的酒精。该温度计的原理是   。为了给玻璃管壁标上刻度,他测量了不同气温下螺旋状玻璃管内液柱的长度,如下表所示,当玻璃管内的液柱长度为30厘米时,此时气温为   ℃。
气温(℃) 12 16 20 24 28 32
液柱长度(厘米) 12 14 16 18 20 22
(2)小明设计并制作了简易温度计,分别往瓶内注入等量的酒精和水,然后放入 热水中,得到的结果如图乙所示。从测量准确性的角度考虑,你建议小明应选用哪种液体来制作温度计,请说明理由。   。
(3)如图丙是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制成的双金属片温度计。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B侧。由此可见,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   (选填“大”或“小”)。
【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48
(2)酒精;在同等情况下,酒精热胀冷缩效果更明显
(3)大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1)该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液柱长度每升高2厘米,气温升高4℃,液柱长度为30厘米时,计算气温。
(2)小明应选用酒精液体来制作温度计,酒精热胀冷缩效果更明显。
(3)比较铜和铁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膨胀程度。
【解答】 (1)如图甲是斐迪南研制的世界上第一支酒精温度计,其结构是一个螺旋状密封玻璃管,管内装有适量带颜色的酒精。该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液柱长度每升高2厘米,气温升高4℃,当玻璃管内的液柱长度为22cm+4×2cm=30厘米时,此时气温为32cm+4×4℃=48℃。
(2)小明设计并制作了简易温度计,分别往瓶内注入等量的酒精和水,然后放入70℃热水中,得到的结果如图乙所示。从测量准确性的角度考虑,小明应选用酒精液体来制作温度计,请说明理由在同等情况下,酒精热胀冷缩效果更明显。
(3)如图丙是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制成的双金属片温度计。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B侧。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
23.(2025七下·长兴竞赛)如图是纸做的“竹蜻蜓”,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为了探究影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小明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竹蜻蜓”,改变回形针的数量,选择在无风的环境,从2.5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记录落地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翅身长度(厘米) 翅尾长度(厘米) 翅身负重 下落时间
1 4 4 无
2 4 5 无
3 5 4 无
4 4 5 一枚回形针
5 4 5 两枚回形针
(1)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数量进行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比较   组别(填序号)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竹蜻蜓”下落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
(3)实验结果发现“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且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则“”三者应满足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1)翅身负重是否会影响纸晴下落的快慢?
(2)1、2
(3)(或)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回形针数量不同,竹蜻蜓的质量不同,变量是竹蜻蜓的质量。据此分析。
(2)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所选实验组除了翅尾长度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3)由实验结果可知,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可知翅尾最长的2组别2下落的速度最快,时间最短。【解答】(1)在纸蜻蜓的翅身加回形针,增大了纸蜻蜓翅身负重,结合实验目的可知,探究的问题是:翅身负重是否会影响纸蜻蜓下落的快慢?
(2)探究蜻蜓下落的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要控制翅身长度不变翅身负重不变,只改变翅尾长度,所以选1、2组实验结果。
(3)据题意,组别1、2、3实验翅身都没有负重,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组别3实验与1相比,翅身长度增大1cm,故t3<t1-----①
组别3实验与2相比,翅尾长度减小1cm,因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故蜻蜓的下落减慢,时间变长;而翅身增大1cm,故蜻蜓的下落加快;根据若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即加快的多而减慢的少,故t3>t2------②
由①②得t1>t3>t2
(1)在纸蜻蜓的翅身加回形针,增大了纸蜻蜓翅身负重,结合实验目的可知,探究的问题是:翅身负重是否会影响纸蜻蜓下落的快慢?
(2)探究蜻蜓下落的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要控制翅身长度不变翅身负重不变,只改变翅尾长度,所以选1、2组实验结果。
(3)据题意,组别1、2、3实验翅身都没有负重,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
组别3实验与1相比,翅身长度增大1cm,故
t3<t1-----①
组别3实验与2相比,翅尾长度减小1cm,因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故蜻蜓的下落减慢,时间变长;
而翅身增大1cm,故蜻蜓的下落加快;
根据若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即加快的多而减慢的少,故
t3>t2------②
由①②得
t1>t3>t2
24.(2025七下·长兴竞赛)有一种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石头,它疏漏多孔,可用于植物栽培,放在花盆底部,便于排水透气,叫做火山石,小武和同学准备测量一块火山石的体积。以下是他们的实验步骤。
(1)如图小武先往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0。他又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他往烧杯加适量水时主要需考虑的是   ;
(2)他将火山石放入烧杯中,发现火山石漂浮,无法测量。于是用一根细铁丝将火山石压入水中,用记号笔标记水面处为B。然后他取出火山石,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直到水面回到B处,记录量筒的读数为V1,则火山石的体积为 小安认为他取出火山石时会带出部分水导致结果有偏差。小康则认为实验还有个不能忽略的地方:   会导致结果偏小很多;
(3)小武和同学讨论后改进了方法:他先往量筒中加水回到 V0,再将火山石用蜡封住外壳(蜡的体积可忽略,而且蜡不易沾水),用细铁丝将火山石压入烧杯的水中,用记号笔标记水面处为C,取出火山石,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   ,记录量筒的读数为V2,则火山石的体积为   。
(4)三位同学发现用以上数据还可以计算火山石中孔隙部分的体积为   。
【答案】(1)水能将火山石浸没,同时将=火山石浸没后水不会溢出
(2)火山石有很多空隙,水会进入空隙中,导致测得的排开水的体积偏小
(3)直到水面回到C处;
(4)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水量要求是能浸没火山石但又不会溢出。
(2)水进入空隙,导致水面上升高度偏低,测得的体积偏小。
(3)使用等效替代法,将水加回到标记刻度,所加水的体积即为火山石的体积。
(4)两次实验中火山石本身材料占据的体积不变,用第二次实验测得的体积减去第一次实验测得的体积即为空隙的体积。
【解答】(1)使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将物体完全浸没,所以向烧杯中加水时,水不能太少,要将火山石浸没,但水也不能太多,不能满出去。
(2)火山石疏漏多孔,水会进入空隙中,导致水面上升高度偏低,测得的体积偏小。
(3)将量筒内的水倒入烧杯中,直至标记的刻度C处,此时倒入水的体积等于火山石的体积,故体积为。
(4)(2)中未对火山石进行处理,水进入空隙中导致测得的体积偏小,偏小的体积即为空隙的体积,故空隙的体积为。
四、解答题(本题有3小题,第25题6分,第26题6分,第27题8分,共20分)
25.(2025七下·长兴竞赛)港珠澳大桥全长55km,由引桥、跨海桥、海底隧道三部分组成,其中跨海桥长22.9km,海底隧道长6700m,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地震设防烈度提高至九度,可抵御16级台风、30万吨船舶撞击。图甲是港珠澳大桥的限速牌。请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回答:
(1)当轮船在大桥下行驶时,以轮船上的桅杆为参照物,大桥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
(2)若汽车以最高限速行驶,通过港珠澳大桥全程需要多少时间 (写出计算过程)
(3)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15s行驶0.3km后,开始做匀速运动,求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写出计算过程;忽略汽车本身的长度)
【答案】(1)运动
(2)解:通过港珠澳大桥全程需要:。
(3)解:后30s内汽车通过的距离s'=v't'=15m/s×30s=450m;
汽车通过全程的总路程s=300m+450m=750m;
则汽车的平均速度。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变化时运动,无位置变化时静止;
(2)由标示牌得到汽车的最高速度,路程已知,利用速度公式得到时间;
(3)由速度公式先得到汽车后15s行驶的路程,进而得到总路程,再利用速度公式得到全程的平均速度。
26.(2025七下·长兴竞赛)为了验证骨头汤能否有效补钙,某科研小组将猪排骨500g、蒸馏水1500mL、食用醋70mL,加热煮沸后维持70分钟,得到骨头汤 1243mL,用仪器检测结果:每100mL 骨头汤含有2mg钙(而每100mL牛奶约含有 105mg钙)。
查阅资料:人体骨骼中的钙存在形式是羟基磷酸钙 该物质难溶于水。人体平均每天需要补钙800 mg。
(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____(填字母)。
A.钙离子 B.钙元素 C.单质钙 D.羟基磷酸钙
(2)假设某人只能从骨头汤中获取钙,则此人每天需要喝   L骨头汤。
(3)某品牌钙片每片的规格是维生素D32.5μg,碳酸钙1000mg,若某人只从钙片中获取钙,则要满足每日人体所需补钙量,要服用此品牌钙片多少片
【答案】(1)B
(2)40
(3)解: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的片数为:。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
(2)根据人体需要补充的钙的量及每100mL骨头汤含有钙的量进行计算;
(3)根据钙片中含有的钙元素的量及人体需要补充的钙进行计算.
【解答】 (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钙元素,故选B;
(2)此人每天需要喝骨头汤的量是:。
27.(2025七下·长兴竞赛)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出版行业,通常用“克重”来表示纸张的厚薄。例如,某图书所用纸张克重为60克,指的是每平方米这种纸张的质量是60克。实际上,这种表示纸张厚薄的方法与密度的知识是相关的,因此单位面积的质量又叫物质的“面密度”,即“克重”。国家标准规定以 等标记来表示纸张幅面规格。其中A1纸张的尺寸是841毫米×594毫米。A2纸张的尺寸是594毫米×420毫米。同样,对粗细均匀的线形材料,我们也常常只考虑其单位长度的质量,单位长度的质量又叫物质的“线密度”。
(1) 同种材质做成的等厚纸张,A1的“面密度”   A2的“面密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家庭电线正常使用横截面积为2.5毫米2和4毫米2的铜导线,下列关于它们的密度和“线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它们的密度和“线密度”都不相同
B.它们的密度相同,“线密度”不相同
C.它们的密度不相同,“线密度”相同
D.它们的密度和“线密度“都相同
(3)材料中某图书所用纸张克重为60克,若要计算其密度,则还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   
(4)有一捆横截面积为2.5毫米2铜丝,质量为89千克,试计算该铜丝的“线密度”。(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千克/米3)
【答案】(1)等于
(2)B
(3)每张纸的厚度
(4)解:质量为89kg铜导线的体积,
这捆铜丝的长度,
该铜丝的线密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同种材质做成的等厚纸张的单位面积的质量相等,即面密度相等;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再根据线密度的定义比较其大小;
(3)根据结合面密度的概念得出计算密度时应知道的物理量;
(4)知道铜丝的质量和铜的密度,根据求出铜的体积,又知道铜丝的横截面积,根据V=Sh求出铜丝的长度,然后根据线密度的概念求出其大小。
【解答】 (1)同种材质做成等厚纸张的密度相同,由V=Sd可知单位面积纸的体积相同,由m=ρV可知,单位面积纸的质量相等,即同种材质做成的等厚纸张的面密度相等,则A1的“面密度”等于A2的“面密度”;
(2)家庭电线正常使用截面积为2.5mm2和4mm2的铜导线,导线的材料相同,它们的密度相同,
因为它们的横截面积不同,单位长度铜导线的体积不同,
所以,由m=ρV可知,单位长度的质量不同,即它们的线密度不同,
故选B;
(3)某图书所用纸张克重为60g,表示1m2这种纸的质量为60g,
由可知,要计算其密度应知道每张纸的厚度;
1 / 1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中科学素养大赛七年级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5七下·长兴竞赛)无云的晴天,如果身处北半球的你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可以在平地上竖起一根杆,地面上OA是这根杆在阳光下的影,过一段时间后,影的位置移到了OB,如图所示,则AB箭头所指的方向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2.(2025七下·长兴竞赛)如下图是小科制作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⑤→③→②→①→④ B.③→⑤→④→②→①
C.③→⑤→②→①→④ D.③→⑤→②→④→①
3.(2025七下·长兴竞赛) 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36.5℃和40℃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
A.36.5℃, 40℃ B.都是40℃
C.39℃, 40℃ D.都是39℃
4.(2025七下·长兴竞赛)一副用元素符号写的春联,上联Ag、Zn、Na、F、Ga、Hf、Mg(迎新纳福家和美),下联:Re、Sg、Tc、Au、As;Sc、Ti(来喜得金身康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g,Zn、Na、Au均为金属元素
B.F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侧
C.Zn、Mg元素在同一周期
D.C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5.(2025七下·长兴竞赛)玉米种子萌发时,胚与胚乳的有机物含量变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表示胚乳中有机物变化,曲线b 表示胚中有机物变化
B.胚乳内的有机物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逐步被转运到胚中
C.在有机物变化过程中,胚中部分结构的细胞不断分裂、分化
D.曲线b快速上升阶段表示玉米种子萌发时,子叶发育成叶,通过光合作用不断积累有机物
6.(2025七下·长兴竞赛)下列对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植株、雌蕊和果实示意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豆浆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甲中的④
B.图乙中的①是由图甲中的②发育形成的
C.经过传粉、受精后,图丙中的④会发育成图丁中的①
D.图丁中的②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7.(2025七下·长兴竞赛)某同学学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梳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
B.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 Si>Al
D.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
8.(2025七下·长兴竞赛)现在果园里很多水果外面都套有一个袋子,如图所示。这些袋子既能够保证水果健康,也能保证水果质量。小科尝试做了如下实验:在开花前,完全剪掉桃花甲的雌蕊和桃花乙的雄蕊,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将甲、乙两朵桃花分别罩起来,并扎好袋口,可能出现的是(  )
A.甲能结果,乙不结果 B.甲不结果,乙能结果
C.甲、乙均能结果 D.甲、乙均不结果
9.(2025七下·长兴竞赛)小科利用如图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通过注射器的刻度变化来计算气体体积。若要继续探究水的组成,还应获取的信息(  )
A.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实验时的通电时间
C.通过电极的电流大小 D.注射器内的气体成分
10.(2025七下·长兴竞赛)气凝胶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其内部为多孔海绵状结构。某气凝胶密度为1mg/cm3,它具有高弹性,被压缩到20%后仍可恢复原状;它还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可吸附250倍自身质量的油,且体积不变。下列有关该气凝胶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气凝胶的密度为
B.气凝胶被带入太空后质量会变小
C.气凝胶被压缩到20%后密度是原来的4倍
D.气凝胶吸附250倍自身质量的油后密度为
11.(2025七下·长兴竞赛)小明在上学的路上,先以v1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以v2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上学的全程中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12.(2025七下·长兴竞赛)种子中潜在分裂能力较强的细胞存在于(  )
①种皮 ②胚芽 ③胚根 ④子叶 ⑤胚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⑤ D.④⑤
13.(2025七下·长兴竞赛)1个 2C原子(含6个质子、6个中子)的质量为 akg、1个 8O原子(含8个质子, 10个中子)的质量为 bkg,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8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 2C与 8O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3
C.18g 8O中质子的质量约为9g
D.1个由 2C和 8O组成的CO2分子含22个电子、26个中子
14.(2025七下·长兴竞赛)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千克,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 m千克(设两分子中的硫原子和氧原子分别相同),若以一个氧原子质量的 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m/(m-n) B.16n/(m-n) C.16n/(n-m) D.32n/(m-n)
15.(2025七下·长兴竞赛)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102米
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米
C.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4秒
D.检测出汽车的速度约为26.2米/秒
二、填空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6.(2025七下·长兴竞赛)原产于澳大利亚的6只考拉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10天后就传出了喜讯:一只雌性考拉和一只雄性考拉已经交配成功。
(1)考拉的生殖方式为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根据学过的知识,考拉宝宝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主要来自   (填“自身”或“母体”)。
17.(2025七下·长兴竞赛) 已知氮的氧化物有 NO、NO2、N2O3、N2O、N2O5。
(1)按照氮元素的化合价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   。
(2)按照含氮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   。
18.(2025七下·长兴竞赛)将质量为m、密度为ρ1的液体和质量为2m、密度为ρ2的液体均匀混合在一起,设混合后的总体积等于它们各自的体积之和,则该混合液的密度是   。
19.(2025七下·长兴竞赛)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米的两地,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分别从P、Q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甲的速度为1米/秒,则甲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图像为图中的   线。若8秒时甲乙相遇,则乙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图像在图中的   区域。
20.(2025七下·长兴竞赛)现有一包碳酸钙   (书写化学式)和氧化钙   (书写化学式)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已知碳元素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3.6%,那么碳酸钙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1.(2025七下·长兴竞赛)小滨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如下:
(1)小滨按照正常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①~④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完成以上正确操作后,小滨先后在显微镜观察视野中看到图甲物像,小滨想将视野中甲所示的像转化成如图乙所示的像,则应将载玻片____。
A.顺时针转动 90° B.逆时针转动90°
C.向左上角移动 D.向右下角移动
(3)下图中,观察的洋葱表皮细胞数目最少的物镜和目镜组合是   (选填序号)。
22.(2025七下·长兴竞赛)温度的测量在不同场合下有特定的使用要求,因此生产生活中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
(1)如图甲是斐迪南研制的世界上第一支酒精温度计,其结构是一个螺旋状密封玻璃管,管内装有适量带颜色的酒精。该温度计的原理是   。为了给玻璃管壁标上刻度,他测量了不同气温下螺旋状玻璃管内液柱的长度,如下表所示,当玻璃管内的液柱长度为30厘米时,此时气温为   ℃。
气温(℃) 12 16 20 24 28 32
液柱长度(厘米) 12 14 16 18 20 22
(2)小明设计并制作了简易温度计,分别往瓶内注入等量的酒精和水,然后放入 热水中,得到的结果如图乙所示。从测量准确性的角度考虑,你建议小明应选用哪种液体来制作温度计,请说明理由。   。
(3)如图丙是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制成的双金属片温度计。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B侧。由此可见,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   (选填“大”或“小”)。
23.(2025七下·长兴竞赛)如图是纸做的“竹蜻蜓”,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为了探究影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小明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竹蜻蜓”,改变回形针的数量,选择在无风的环境,从2.5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记录落地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翅身长度(厘米) 翅尾长度(厘米) 翅身负重 下落时间
1 4 4 无
2 4 5 无
3 5 4 无
4 4 5 一枚回形针
5 4 5 两枚回形针
(1)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数量进行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比较   组别(填序号)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竹蜻蜓”下落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
(3)实验结果发现“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且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则“”三者应满足的大小关系是   。
24.(2025七下·长兴竞赛)有一种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石头,它疏漏多孔,可用于植物栽培,放在花盆底部,便于排水透气,叫做火山石,小武和同学准备测量一块火山石的体积。以下是他们的实验步骤。
(1)如图小武先往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0。他又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他往烧杯加适量水时主要需考虑的是   ;
(2)他将火山石放入烧杯中,发现火山石漂浮,无法测量。于是用一根细铁丝将火山石压入水中,用记号笔标记水面处为B。然后他取出火山石,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直到水面回到B处,记录量筒的读数为V1,则火山石的体积为 小安认为他取出火山石时会带出部分水导致结果有偏差。小康则认为实验还有个不能忽略的地方:   会导致结果偏小很多;
(3)小武和同学讨论后改进了方法:他先往量筒中加水回到 V0,再将火山石用蜡封住外壳(蜡的体积可忽略,而且蜡不易沾水),用细铁丝将火山石压入烧杯的水中,用记号笔标记水面处为C,取出火山石,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   ,记录量筒的读数为V2,则火山石的体积为   。
(4)三位同学发现用以上数据还可以计算火山石中孔隙部分的体积为   。
四、解答题(本题有3小题,第25题6分,第26题6分,第27题8分,共20分)
25.(2025七下·长兴竞赛)港珠澳大桥全长55km,由引桥、跨海桥、海底隧道三部分组成,其中跨海桥长22.9km,海底隧道长6700m,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地震设防烈度提高至九度,可抵御16级台风、30万吨船舶撞击。图甲是港珠澳大桥的限速牌。请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回答:
(1)当轮船在大桥下行驶时,以轮船上的桅杆为参照物,大桥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
(2)若汽车以最高限速行驶,通过港珠澳大桥全程需要多少时间 (写出计算过程)
(3)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15s行驶0.3km后,开始做匀速运动,求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写出计算过程;忽略汽车本身的长度)
26.(2025七下·长兴竞赛)为了验证骨头汤能否有效补钙,某科研小组将猪排骨500g、蒸馏水1500mL、食用醋70mL,加热煮沸后维持70分钟,得到骨头汤 1243mL,用仪器检测结果:每100mL 骨头汤含有2mg钙(而每100mL牛奶约含有 105mg钙)。
查阅资料:人体骨骼中的钙存在形式是羟基磷酸钙 该物质难溶于水。人体平均每天需要补钙800 mg。
(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____(填字母)。
A.钙离子 B.钙元素 C.单质钙 D.羟基磷酸钙
(2)假设某人只能从骨头汤中获取钙,则此人每天需要喝   L骨头汤。
(3)某品牌钙片每片的规格是维生素D32.5μg,碳酸钙1000mg,若某人只从钙片中获取钙,则要满足每日人体所需补钙量,要服用此品牌钙片多少片
27.(2025七下·长兴竞赛)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出版行业,通常用“克重”来表示纸张的厚薄。例如,某图书所用纸张克重为60克,指的是每平方米这种纸张的质量是60克。实际上,这种表示纸张厚薄的方法与密度的知识是相关的,因此单位面积的质量又叫物质的“面密度”,即“克重”。国家标准规定以 等标记来表示纸张幅面规格。其中A1纸张的尺寸是841毫米×594毫米。A2纸张的尺寸是594毫米×420毫米。同样,对粗细均匀的线形材料,我们也常常只考虑其单位长度的质量,单位长度的质量又叫物质的“线密度”。
(1) 同种材质做成的等厚纸张,A1的“面密度”   A2的“面密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家庭电线正常使用横截面积为2.5毫米2和4毫米2的铜导线,下列关于它们的密度和“线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它们的密度和“线密度”都不相同
B.它们的密度相同,“线密度”不相同
C.它们的密度不相同,“线密度”相同
D.它们的密度和“线密度“都相同
(3)材料中某图书所用纸张克重为60克,若要计算其密度,则还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   
(4)有一捆横截面积为2.5毫米2铜丝,质量为89千克,试计算该铜丝的“线密度”。(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千克/米3)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物体影子的运动方向与光源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解答】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照在杆上时,会在杆的后面形成杆的影子;由于地球自转,因此太阳东升西落,也就是太阳自东向西移动,它的影子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向东移动。
故答案为:A。
2.【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制作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装片的操作过程判断。
【解答】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③→⑤→④→②→① 。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的下部靠近液泡处的管颈是一个很狭窄的缩口,在测体温时,液泡内的水银,受热体积膨胀,水银可由缩口部分上升到管内某位置,当与体温达到热平衡时,水银柱恒定。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外界气温较低,水银遇冷体积收缩,就在狭窄的缩口部分断开,使已升入管内的部分水银退不回来,仍保持水银柱在与人体接触时所达到的高度。
【解答】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因为体温计的特殊构造--体温计的下部靠近液泡处的管颈是一个很狭窄的缩口。离开人体后,水银就在狭窄的缩口部分断开,使已升入管内的部分水银退不回来。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定病人乙的体温,不难看出,如果用来测量体温是36.5℃的病人时,该体温计的示数仍然是39℃.如果用来测量体温是40℃的病人时,则该体温计的示数也会高于39℃,即显示病人的实际体温40℃.显然,四个选项中只有C判断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C。
4.【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A、根据所给各元素为金属元素分析;
B、根据名称带“气”的为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侧分析;
C、根据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即为元素周期数分析;
D、根据地壳中最多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分析。
【解答】A、Ag、Zn、Na、Au分别是银、锌、钠、金,均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B、元素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F属于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侧,不符合题意;
C、Zn、Mg元素不在同一周期,镁位于第三周期,锌位于第四周期,不符合题意;
D、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D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 玉米是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内的有机物会通过子叶不断地输送给胚根,胚芽和胚轴,故其内的有机物在不断减少。
【解答】 A.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减少,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内,因此胚乳内的有机物减少;而长出幼叶后可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胚内的有机物先减少后增加,曲线a表示胚乳中有机物变化,曲线b表示胚中有机物变化,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玉米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因此胚发育需要胚乳提供有机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胚乳内的有机物在种子萌发时逐步被耗尽,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供胚根、胚芽等结构的细胞不断分裂、分化,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曲线b上升阶段表示玉米种子萌发时,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甲是种子的结构,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图乙是种子萌发形成的幼苗,①叶、②茎、③根;图丙是花的雌蕊结构,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壁、④胚珠;图丁是果实的结构,①果皮、②种子。
【解答】A、豆浆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的子叶,即图甲中的④子叶,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乙中的①是叶,由图甲中的②胚芽发育而来的,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经过传粉、受精后,图丙中的③子房壁会发育成图丁中的①果皮,C错误,符合题意;
D、图丁中的②种子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A.根据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来分析;
C.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
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来分析。
【解答】 A.FeO、Fe2O3、Fe3O4化学式改变为Fe6O6、Fe6O9、Fe6O8,含的氧原子个数越少,铁元素质量分数越高,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O、Fe3O4、Fe2O3,故A正确不合题意;
B.CaCO3的相对分子量为100,CaCl2的相对分子量为111,Ca(OH)2的相对分子量为74,故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量由大到小:CaCl2>CaCO3>Ca(OH)2,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故C正确不合题意;
D.KMnO4中锰元素为+7价,K2MnO4中锰元素为+6价,MnO2中锰元素为+4价,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MnO4>K2MnO4>MnO2,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桃花是两性花,雌蕊经异花传粉、受精后,子房可发育成果实。
【解答】桃花是虫媒花,雌蕊经异花传粉受精后,子房可发育成果实。然而在开花以前,完全剪去桃花甲的雄蕊和桃花乙的雌蕊,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将甲、乙两朵桃花分别罩起来,并扎好袋口,这样就隔断了花粉传出和传入的可能,而乙是去掉雄蕊无法进行授粉,甲只有雄蕊,无法发育成果实,所以甲和乙都不结果。
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解:若要继续探究水的组成,还应获取的信息是注射器内的气体成分,根据气体成分、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水的元素组成。
故答案为:D。
10.【答案】D
【知识点】单位换算;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A.通过单位换算把mg/cm3换算为kg/m3;
B.质量指的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其位置、形状等无关;
C.气凝胶被压缩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判断;
D.气凝胶吸附250倍自身质量的油后体积不变、质量变大,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判断。
【解答】 A. 气凝胶密度为 1mg/cm3=1×10-3g/cm3=1kg/m3,故A错误;
B.该材料制成的物品带到太空,位置发生变化,但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故B错误;
C.气凝胶被压缩80%后,质量不变,体积变为原来的20%,即V,所以此时它的密度,故C错误;
D.气凝胶吸附250倍自身质量的油后,体积不变,质量变为(250+1)m,所以此时它的密度,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先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得出全程用的时间,再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 设全程路程为s,
则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物体全程用的时间:,
∴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B。
12.【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分生组织的分布。分生组织的分裂能力很强,主要分布在植物的种子和一些幼嫩的组织中。在种子的结构中,分生组织的分布较多的是植物的胚芽、胚根。因此本题选B。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分生组织的分布。
13.【答案】B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 A.根据公式:相对原子质量,代入相关量计算即可;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进行分析;
C.根据1个18O原子中含8个质子,10个中子进行分析;
D.根据1个12C原子含6个质子,6个中子,1个18O原子含8个质子,10个中子进行分析。
【解答】 A.18O的相对原子质量=
,故A正确;
B.由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则12C与18O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12:18=2:3,故B正确;
C.1个18O原子中含8个质子,10个中子,所以18g18O质子的质量约为,故C错误;
D.1个12C原子含6个质子,6个中子,1个18O原子含8个质子,10个中子,所以1个由12C和18O组成的CO2分子含22个电子,26个中子,故D正确。
故选B。
14.【答案】B
【知识点】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kg;1个硫原子的质量为:n-2(m-n)kg;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进行分析求出SO2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kg;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个硫原子的质量为:n-2(m-n)kg;
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所以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故选B。
15.【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3s的时间,由速度公式算出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2)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由速度公式算出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3)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由图算出汽车经过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汽车的速度。
【解答】 A、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从信号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经历的时间为:

距测速仪的距离:s1=v波t1=340m/s×0.3s=102m,故A正确;
B、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

距测速仪的距离:s2=v波t2=340m/s×0.2s=68m,故B正确;
CD、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s=s1-s2=102m-68m=34m,
经过时间t=1.6s-0.3s=1.3s,
汽车的速度为:
,故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C。
16.【答案】(1)有性
(2)母体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 (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卵细胞与精子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产生的废物。
【解答】 (1)考拉属于哺乳动物,生殖方式为胎生,属于有性生殖。
(2) 根据学过的知识,考拉宝宝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主要来自母体。
17.【答案】(1)N2O5 >NO2 >N2O3>NO >N2O
(2)N2O> NO> N2O3> NO2> N2O5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
(2)首先采用归一法对各物质的化学式进行变形,进而比较各物质中的氧原子个数解答。
【解答】 (1)NO中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
N2O5中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y+(-2)×5=0,则y=+5.
N2O中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z,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z+(-2)=0,则z=+1.
同理,N2O3,NO2,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2O3,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4.
氮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为:N2O5 >NO2 >N2O3>NO >N2O;
(2)首先将氮的五种氧化物N2O、NO、N2O3、NO2、N2O5进行变形,得到N2O、N2O2、N2O3、N2O4、N2O5,变形后氮原子个数相等,氧原子个数依次增加,含氮量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N2O> NO> N2O3> NO2> N2O5.
18.【答案】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已知质量为m、密度为ρ1的液体和质量为2m、密度为ρ2的液体均匀混合在一起,根据各自的密度算出各自的体积V1和V2;
(2)混合液的密度等于总质量和总体积的比值,即。
【解答】 将质量为m、密度为ρ1的液体和质量为2m、密度为ρ2的液体均匀混合在一起,则密度为ρ1的液体的体积:,密度为ρ2的液体的体积,
混合液的体积;
混合液的总质量m总=2m+m=3m,
混合液的密度:

19.【答案】A;Ⅰ或Ⅲ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分别甲和乙的速度大小即可;
(2)根据图像,结合速度公式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 A图线的速度;
则A为甲的s-t图像;
B图线的速度;所以乙的s-t图线为图中的B图线。
(2) 由图可知,8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8m;
已知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地,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分别从P、Q同时相向而行,
则8s内乙通过的路程为:s乙=s-s甲=10m-8m=2m;
由可知,乙的速度为:<0.5m/s,
故乙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图像在图中的Ⅲ区域。
20.【答案】CaCO3;CaO;30%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物质化学式的知识解答;
(2) 碳酸钙中含碳元素,氧化钙中不含碳元素,根据碳元素的质量和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1)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
(2) 碳元素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3.6%,那么碳酸钙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21.【答案】(1)④①③②
(2)B
(3)②③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2)根据显微镜的调节方法解答;
(3)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
【解答】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调光→调焦观察→整理收纳。图中①~④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④对光、①放置玻片、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②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即正确顺序为④①③②。
(2)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想将视野中甲所示的像转化成如图乙所示的像,则应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图中,①②有螺纹,是物镜;③④⑤无螺纹,是目镜,故观察的洋葱表皮细胞数目最少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③②。
22.【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48
(2)酒精;在同等情况下,酒精热胀冷缩效果更明显
(3)大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1)该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液柱长度每升高2厘米,气温升高4℃,液柱长度为30厘米时,计算气温。
(2)小明应选用酒精液体来制作温度计,酒精热胀冷缩效果更明显。
(3)比较铜和铁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膨胀程度。
【解答】 (1)如图甲是斐迪南研制的世界上第一支酒精温度计,其结构是一个螺旋状密封玻璃管,管内装有适量带颜色的酒精。该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液柱长度每升高2厘米,气温升高4℃,当玻璃管内的液柱长度为22cm+4×2cm=30厘米时,此时气温为32cm+4×4℃=48℃。
(2)小明设计并制作了简易温度计,分别往瓶内注入等量的酒精和水,然后放入70℃热水中,得到的结果如图乙所示。从测量准确性的角度考虑,小明应选用酒精液体来制作温度计,请说明理由在同等情况下,酒精热胀冷缩效果更明显。
(3)如图丙是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制成的双金属片温度计。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B侧。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
23.【答案】(1)翅身负重是否会影响纸晴下落的快慢?
(2)1、2
(3)(或)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回形针数量不同,竹蜻蜓的质量不同,变量是竹蜻蜓的质量。据此分析。
(2)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所选实验组除了翅尾长度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3)由实验结果可知,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可知翅尾最长的2组别2下落的速度最快,时间最短。【解答】(1)在纸蜻蜓的翅身加回形针,增大了纸蜻蜓翅身负重,结合实验目的可知,探究的问题是:翅身负重是否会影响纸蜻蜓下落的快慢?
(2)探究蜻蜓下落的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要控制翅身长度不变翅身负重不变,只改变翅尾长度,所以选1、2组实验结果。
(3)据题意,组别1、2、3实验翅身都没有负重,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组别3实验与1相比,翅身长度增大1cm,故t3<t1-----①
组别3实验与2相比,翅尾长度减小1cm,因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故蜻蜓的下落减慢,时间变长;而翅身增大1cm,故蜻蜓的下落加快;根据若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即加快的多而减慢的少,故t3>t2------②
由①②得t1>t3>t2
(1)在纸蜻蜓的翅身加回形针,增大了纸蜻蜓翅身负重,结合实验目的可知,探究的问题是:翅身负重是否会影响纸蜻蜓下落的快慢?
(2)探究蜻蜓下落的快慢与翅尾长度的关系,要控制翅身长度不变翅身负重不变,只改变翅尾长度,所以选1、2组实验结果。
(3)据题意,组别1、2、3实验翅身都没有负重,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
组别3实验与1相比,翅身长度增大1cm,故
t3<t1-----①
组别3实验与2相比,翅尾长度减小1cm,因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故蜻蜓的下落减慢,时间变长;
而翅身增大1cm,故蜻蜓的下落加快;
根据若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即加快的多而减慢的少,故
t3>t2------②
由①②得
t1>t3>t2
24.【答案】(1)水能将火山石浸没,同时将=火山石浸没后水不会溢出
(2)火山石有很多空隙,水会进入空隙中,导致测得的排开水的体积偏小
(3)直到水面回到C处;
(4)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水量要求是能浸没火山石但又不会溢出。
(2)水进入空隙,导致水面上升高度偏低,测得的体积偏小。
(3)使用等效替代法,将水加回到标记刻度,所加水的体积即为火山石的体积。
(4)两次实验中火山石本身材料占据的体积不变,用第二次实验测得的体积减去第一次实验测得的体积即为空隙的体积。
【解答】(1)使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将物体完全浸没,所以向烧杯中加水时,水不能太少,要将火山石浸没,但水也不能太多,不能满出去。
(2)火山石疏漏多孔,水会进入空隙中,导致水面上升高度偏低,测得的体积偏小。
(3)将量筒内的水倒入烧杯中,直至标记的刻度C处,此时倒入水的体积等于火山石的体积,故体积为。
(4)(2)中未对火山石进行处理,水进入空隙中导致测得的体积偏小,偏小的体积即为空隙的体积,故空隙的体积为。
25.【答案】(1)运动
(2)解:通过港珠澳大桥全程需要:。
(3)解:后30s内汽车通过的距离s'=v't'=15m/s×30s=450m;
汽车通过全程的总路程s=300m+450m=750m;
则汽车的平均速度。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变化时运动,无位置变化时静止;
(2)由标示牌得到汽车的最高速度,路程已知,利用速度公式得到时间;
(3)由速度公式先得到汽车后15s行驶的路程,进而得到总路程,再利用速度公式得到全程的平均速度。
26.【答案】(1)B
(2)40
(3)解: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的片数为:。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
(2)根据人体需要补充的钙的量及每100mL骨头汤含有钙的量进行计算;
(3)根据钙片中含有的钙元素的量及人体需要补充的钙进行计算.
【解答】 (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钙元素,故选B;
(2)此人每天需要喝骨头汤的量是:。
27.【答案】(1)等于
(2)B
(3)每张纸的厚度
(4)解:质量为89kg铜导线的体积,
这捆铜丝的长度,
该铜丝的线密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同种材质做成的等厚纸张的单位面积的质量相等,即面密度相等;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再根据线密度的定义比较其大小;
(3)根据结合面密度的概念得出计算密度时应知道的物理量;
(4)知道铜丝的质量和铜的密度,根据求出铜的体积,又知道铜丝的横截面积,根据V=Sh求出铜丝的长度,然后根据线密度的概念求出其大小。
【解答】 (1)同种材质做成等厚纸张的密度相同,由V=Sd可知单位面积纸的体积相同,由m=ρV可知,单位面积纸的质量相等,即同种材质做成的等厚纸张的面密度相等,则A1的“面密度”等于A2的“面密度”;
(2)家庭电线正常使用截面积为2.5mm2和4mm2的铜导线,导线的材料相同,它们的密度相同,
因为它们的横截面积不同,单位长度铜导线的体积不同,
所以,由m=ρV可知,单位长度的质量不同,即它们的线密度不同,
故选B;
(3)某图书所用纸张克重为60g,表示1m2这种纸的质量为60g,
由可知,要计算其密度应知道每张纸的厚度;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