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2022年五年级语文超常思维竞赛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2022年五年级语文超常思维竞赛试卷

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2022年五年级语文超常思维竞赛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2022五上·深圳竞赛)武王伐纣中具有决定性的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勺之战
E.长平之战
【答案】B
【知识点】历史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战役。约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及诸侯联军,在牧野(今河南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与商纣王的军队展开决战。商军阵前倒戈,周军迅速击败商军,攻占商朝都城朝歌,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由此建立。
ACDE四项中战争均不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历史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历史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2022五上·深圳竞赛)春秋五霸中第一位霸主是(  )
A.楚庄王 B.晋文公 C.齐桓公 D.宋襄公 E.秦穆公
【答案】C
【知识点】历史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春秋五霸”相关知识,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他在位期间,任用管仲进行改革,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使齐国国力迅速增强。同时,他提出 “尊王攘夷” 的口号,即尊重周天子的权威,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以此团结诸侯,多次会盟诸侯并被推为盟主,确立了霸主地位。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历史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2022五上·深圳竞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汉高祖刘邦对(  )的称赞。
A.萧何 B.曹参 C.张良 D.韩信 E.项羽
【答案】C
【知识点】历史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出自《史记 高祖本纪》,是汉高祖刘邦对谋士张良的高度称赞。刘邦在总结夺取天下的原因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 这句话精准概括了张良在楚汉战争中,凭借出色的谋略和洞察力,在幕后为刘邦制定战略、决胜全局的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2022五上·深圳竞赛)古人雅称中的“泰山”指的是(  )
A.族长 B.岳父 C.父亲 D.上级 E.君主
【答案】B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对词语的理解,在古代雅称中,“泰山” 常被用来指代岳父。这一说法源于唐代的典故:据《酉阳杂俎》记载,唐玄宗封禅泰山时,宰相张说担任封禅使,趁机将自己的女婿郑镒从九品官提拔为五品官。后来唐玄宗问起郑镒升官的原因,郑镒无言以对,旁人调侃道 “此乃泰山之力也”,既指封禅泰山的大典带来了机遇,也暗指张说(郑镒的岳父)的提拔之功。此后,“泰山” 便逐渐成为岳父的雅称。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5.(2022五上·深圳竞赛)《三国演义》中有一幕“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场景,其中曹操慨然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他口中的“使君”指的是(  )
A.袁绍 B.孙权 C.刘备 D.吕布 E.关羽
【答案】C
【知识点】《三国演义》
【解析】【分析】结合《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青梅煮酒论英雄” 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当时刘备依附于曹操,为避免引起曹操猜忌,刻意表现得胸无大志。曹操却在煮酒论英雄时直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这里的 “使君” 是对刘备的尊称。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6.(2022五上·深圳竞赛)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安定祥和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古代知识分子对理想世界的期盼。桃花源中人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里的“魏”指的是(  )
A.战国魏国 B.三国时期 C.北魏 D.西魏
E.东魏
【答案】B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对《桃花源记》的理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中的 “汉” 指的是西汉和东汉(尤其是东汉,因桃花源人隐居前的时代背景更接近东汉末年);“魏” 则是指东汉灭亡后,由曹丕建立的曹魏政权(220 年 —266 年),它是三国时期最强大的政权,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 序列的开端。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7.(2022五上·深圳竞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谢”都是(  )时期的豪门家族。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隋朝 E.唐朝
【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乌衣巷》,诗句中的 “王”“谢” 指的是东晋时期的两大豪门士族 —— 王氏和谢氏。王氏以王导、王敦为代表,是东晋政权的重要支柱。谢氏以谢安、谢玄为代表,在东晋中后期地位显赫。谢安曾指挥淝水之战大败前秦,稳定了东晋局势;谢玄组建的 “北府兵” 是当时的精锐部队,家族在军政两界均有巨大影响力。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8.(2022五上·深圳竞赛)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中所描写的是(  )的爱情故事。
A.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B.薛平贵与王宝钏 C.焦仲卿与刘兰芝
D.唐玄宗与杨贵妃 E.张生与崔莺莺
【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原著内容,《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既描绘了两人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的缠绵深情,也叙述了安史之乱中杨贵妃被迫自缢于马嵬坡的悲剧,以及唐玄宗事后的无尽思念与悔恨。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9.(2022五上·深圳竞赛)开封是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古称大梁、汴梁等。在北宋时期,人们一般将都城开封称为(  )
A.大都 B.东京 C.北京 D.京师 E.东都
【答案】B
【知识点】历史常识
【解析】【分析】北宋时期,都城开封的正式名称为 “东京开封府”。北宋实行 “四京制”,以东京开封府为首都,此外还有西京河南府(今洛阳)、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因此,当时人们通常以 “东京” 作为开封的代称.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历史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0.(2022五上·深圳竞赛)《西游记》第一回中,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那里学艺,感叹“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这里的“甲子”指的是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一个完整的“甲子”是(  )
A.10年 B.12年 C.50年 D.60年 E.120年
【答案】D
【知识点】国学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西游记》中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的意思是,孙悟空在山中修行时,没有历法纪年的概念,寒来暑往也不知过了多少年,这里的 “甲子” 正是以 60 年为周期的纪年单位,体现了古代对时间周期的传统认知。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1.(2022五上·深圳竞赛)公元105年,东汉(  )改进造纸术,造出价廉易于书写的纸。
A.马均 B.蔡伦 C.张衡 D.杜诗 E.班固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公元 105 年,东汉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廉价材料为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加工,制造出了质地轻薄、价格低廉且便于书写的纸张,史称 “蔡侯纸”。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四大发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纸的发明有关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2.(2022五上·深圳竞赛)诗句“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出自哪首诗?(  )
A.《古朗月行》 B.《明月皎夜光》 C.《关山月》
D.《月下独酌》 E.《独坐敬亭山》
【答案】A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结合对古诗的背诵,“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这首诗以儿童视角描绘了月亮的变化,充满浪漫的神话色彩。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为诗歌阅读题,考查学生的诗歌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诗歌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结合对诗句的背诵和理解,即可顺利作答。
13.(2022五上·深圳竞赛)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
A.娓娓道来 安然无恙 废寝忘食
B.气冲宵汉 调兵遣将 走投无路
C.繁花似锦 喜出望外 跋山涉水
D.千钧一发 出类拔萃 前赴后继
E.伶牙俐齿 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
【答案】B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结合词语的词形,“气冲宵汉” 中的 “宵” 为错别字,正确写法应为 “气冲霄汉”。“霄汉” 指高空,“气冲霄汉” 形容气势极盛,直冲云霄;而 “宵” 意为夜晚(如 “元宵”“夜宵”),与词语含义无关。
A:“娓娓道来”“安然无恙”“废寝忘食” 均无错别字。
C:“繁花似锦”“喜出望外”“跋山涉水” 均无错别字。
D:“千钧一发”“出类拔萃”“前赴后继” 均无错别字。
E:“伶牙俐齿”“掩耳盗铃”“滥竽充数” 均无错别字。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14.(2022五上·深圳竞赛)下列名著按首字音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西游记》
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③《水浒》
④《朝花夕拾》
⑤《春水》
A.②③①④⑤ B.②③⑤④① C.①②③④⑤ D.⑤②③①④
E.⑤②③④①
【答案】D
【知识点】音序
【解析】【分析】按首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音序排列:《朝花夕拾》:首字 “朝”(zhāo),首字母 “Z”(注:音序排列中,汉字拼音首字母统一按大写字母排序,“朝” 的首字母为 “Z”);《春水》:首字 “春”(chūn),首字母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首字 “钢”(gāng),首字母 “G”;《西游记》:首字 “西”(xī),首字母 “X”;《水浒》:首字 “水”(shuǐ),首字母 “S”;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汉字的音序的理解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名著名称首字母的音序,按照音序的排序规则,进行作答。
15.(2022五上·深圳竞赛)二十四番花信风中: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代表的是哪个节气?(  )
A.立春 B.谷雨 C.雨水 D.清明 E.惊蛰
【答案】E
【知识点】节气
【解析】【分析】根据农历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共八气,一百二十日。每气十五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气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顺序为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故答案为:E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节气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6.(2022五上·深圳竞赛)中国古代“祥瑞四灵”不包括(  )
A.麟 B.凤 C.鹤 D.龟 E.龙
【答案】C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常识,中国古代 “祥瑞四灵” 是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尊贵的四种神兽,分别为麟(麒麟)、凤(凤凰)、龟、龙。这一组合最早在《礼记 礼运》中被记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鹤”不属于“祥瑞四灵”;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7.(2022五上·深圳竞赛)“杏林”一词和下列哪个职业有关?(  )
A.医生 B.教师 C.画家 D.园丁 E.律师
【答案】A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杏林” 是中医行业的代称,与医生职业紧密相关,其典故源于三国时期的名医董奉。据《太平广记》记载,董奉隐居庐山时,为人治病从不收取报酬,只需患者病愈后在山中栽种杏树:轻病者栽 1 棵,重病者栽 5 棵。多年后杏树成林,董奉又以杏子换粮,救济贫苦百姓,后世便以 “杏林” 称颂医生的医德与医术。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8.(2022五上·深圳竞赛)《资治通鉴》的作者是(  )
A.司马光 B.司马迁 C.祖冲之 D.李时珍 E.刘向
【答案】A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历时 19 年完成。全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 959 年)共 1362 年的历史,旨在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9.(2022五上·深圳竞赛)“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原为孔子用来形容(  )的独特魅力。
A.诗歌 B.戏剧 C.音乐 D.小说 E.散文
【答案】C
【知识点】音乐常识
【解析】【分析】“三月不知肉味” 出自《论语 述而》,是孔子用来形容音乐(特指古代的《韶》乐)的感染力。据记载,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后,被其极致的艺术魅力所震撼,沉浸其中长达三个月,连吃肉都感觉不到滋味。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0.(2022五上·深圳竞赛)“桑梓”代指的是(  )
A.兄弟 B.家乡 C.姐妹 D.国家 E.教育
【答案】B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对词语的理解,“桑梓”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 “家乡” 的代称,其典故与古代的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在古代,桑树和梓树是家乡常见的树木,由于桑、梓与家庭生活和乡土环境紧密相连,后人便以 “桑梓” 代指故乡或家乡。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课文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词语的含义。作答时要注意词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别,做出正确选择。
二、不定项选择题(21~55题,每题2分,共70分)。
21.(2022五上·深圳竞赛)成语故事“破釜沉舟”和“望梅止渴”涉及的主人公分别是(  )
A.刘备 B.项羽 C.刘邦 D.曹操 E.关羽
【答案】B,D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对成语的理解,“破釜沉舟”主人公为项羽,秦末巨鹿之战中,项羽率军渡过漳水后,下令砸破锅灶、凿沉船只(“破釜沉舟”),断绝士兵退路,以示决战到底的决心。最终楚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此成语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望梅止渴”主人公为曹操,据《世说新语》记载,曹操率军行军途中,士兵口渴难耐。曹操谎称前方有一片梅林,梅子酸甜可口,士兵们想到梅子的酸味,口中生津,暂时缓解了口渴,最终顺利抵达水源地。此成语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
故答案为: B;D
【点评】题目考查对成语理解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2.(2022五上·深圳竞赛)“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用来形容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其中“落雁”“羞花”分别指的是(  )
A.西施 B.赵飞燕 C.王昭君 D.貂蝉 E.杨贵妃
【答案】C,E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是中国古代对四大美女的经典形容,每个词语对应一位美女的典故,其中“落雁”对应王昭君,王昭君出塞和亲时,行至大漠,拨动琴弦,南飞的大雁听到琴声、看到她的容貌,竟忘记扇动翅膀而跌落沙洲。
“羞花”对应杨贵妃(杨玉环),杨贵妃赏花时,触摸的花朵(传说为含羞草)因 “自惭形秽” 而闭合。
故答案为:C ;E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3.(2022五上·深圳竞赛)以下诗句描写秋景的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E.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答案】A,E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结合对诗句的理解,A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诗句中 “枫林”“霜叶” 是典型的秋日意象,枫叶经霜变红,描绘了深秋山林的绚烂景色,明确为秋景。E项“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秋词》。诗中 “晴空”“鹤” 以及全诗昂扬的秋意,直接点明是秋日景致,打破了传统秋日萧瑟的基调,展现了秋日的开阔明朗。
B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潜夜”“润物” 描写的是春雨,为春景。
C项“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出自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 指江南初夏的梅雨季节,为夏景(初夏)。
D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 “春风”“梨花” 比喻冬雪,实际描写的是冬景。
故答案为:A;E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诗句描述的景物特点,进行正确作答。
24.(2022五上·深圳竞赛)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是由(  )提出来的。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E.墨子
【答案】B
【知识点】诸子百家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 均是孔子提出的重要教育思想。“有教无类”主张教育不应区分贵贱、贫富、种族等,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打破了当时 “学在官府” 的垄断,推动了教育向平民普及。“因材施教”强调根据学生的个性、资质和学习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孔子针对子路的鲁莽和冉有的谨慎,在同样问 “闻斯行诸” 时给出了不同答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灵活性。“诲人不倦”指教导学生时耐心持久,不知疲倦,体现了孔子对教育事业的热忱。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孔子的教育思想进行正确作答。
25.(2022五上·深圳竞赛)唐代杜牧《赠别》诗中有“豆蔻梢头二月初”,其中“豆蔻”指的女子(  )
A.五六岁 B.八九岁 C.十岁 D.十三四岁
E.十八岁
【答案】D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豆蔻” 是中国古代对少女十三四岁年纪的雅称,源自杜牧《赠别二首 其一》中的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诗句以早春二月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为喻,形容少女轻盈美好的姿态,此后 “豆蔻年华” 便成为十三四岁少女的专属代称。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进行正确作答。
26.(2022五上·深圳竞赛)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下列属于他的作品有(  )
A.《麦克白》
B.《李尔王》
C.《哈姆雷特》
D.《奥赛罗》
E.《罗密欧与朱丽叶》
【答案】A,B,C,D,E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莎士比亚的创作涵盖悲剧、喜剧、历史剧等,《麦克白》:四大悲剧之一,讲述苏格兰将军麦克白因野心驱使,在妻子怂恿下弑君篡位,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深刻探讨了野心与道德的冲突;《李尔王》:四大悲剧之一,围绕年老的李尔王分封国土给女儿们的情节展开,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虚伪与亲情的脆弱,充满对权力与人性的反思;《哈姆雷特》:四大悲剧之首,以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为主线,通过他的犹豫与挣扎,展现了人文主义者在现实中的困境,“生存还是毁灭” 的独白成为经典;《奥赛罗》:四大悲剧之一,描写威尼斯将军奥赛罗因轻信谗言,怀疑妻子苔丝狄蒙娜不忠而将其杀害,最终在悔恨中自杀,反映了嫉妒与轻信的危害;《罗密欧与朱丽叶》:虽为悲剧性结局,但常被归类为早期悲剧或悲喜剧,讲述了两个敌对家族的青年恋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冲破阻碍相爱,最终双双殉情的故事,歌颂了爱情的美好与反抗封建束缚的精神。
故答案为: A B C D E
【点评】题目考查对莎士比亚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正确作答。
27.(2022五上·深圳竞赛)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来源于哪一个历史故事?(  )
A.楚汉相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文姬归汉
E.昭君出塞
【答案】C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鸿雁传书” 的典故源自西汉时期的 “苏武牧羊” 故事: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劝其投降,但苏武始终坚守气节,被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长达十九年。后来,汉朝与匈奴和亲,汉使要求释放苏武,匈奴谎称苏武已死。此时,汉使想出一计,称汉武帝在上林苑射得一只大雁,雁足上系有苏武亲笔所写的帛书,表明他仍在北海牧羊。匈奴单于无法抵赖,只得将苏武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 便成为书信往来的代称,与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紧密相连。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8.(2022五上·深圳竞赛)下列城市哪些不是中国六大古都?(  )
A.西安 B.南昌 C.福 州 D.洛阳 E.杭 州
【答案】B,C
【知识点】历史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历史知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 “六大古都” 是指: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杭州。南昌和福州,这两座城市不属于中国六大古都。
故答案为:B;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历史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历史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9.(2022五上·深圳竞赛)“信天游”主要流行于哪些地区?(  )
A.黑龙江 B.新疆 C.河北 D.陕北 E.河南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地理常识
【解析】【分析】“信天游” 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民歌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陕北)的延安、榆林等地。它的歌词多为即兴创作,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式,两句一段,上下句押韵,语言质朴生动,内容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爱情和对命运的感慨,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化知识,结合信天游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0.(2022五上·深圳竞赛)下列作品集以“书室名”命名的是(  )
A.《柳河东集》 B.《饮冰室合集》 C.《李太白全集》
D.《杜工部集》 E.《聊斋志异》
【答案】B,E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饮冰室合集》是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文集,“饮冰室” 是梁启超的书斋名(取《庄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 之意,表达内心忧虑焦灼),因此以书室名命名。《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 是蒲松龄的书斋名(“聊” 为闲谈之意,“斋” 即书室),“志异” 指记录奇异故事,故以书室名 “聊斋” 为核心命名。
故答案为:B; E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1.(2022五上·深圳竞赛)关于汉字“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廿”的读音是gān。
B.“廿”的读音是niàn。
C.“廿”的笔画是4画。
D.“廿”的笔画是3画。
E.“廿”表示数目,二十。
【答案】B,C,E
【知识点】字义;字音;笔画与笔顺
【解析】【分析】“廿” 的读音是 niàn,笔画共4画;“廿” 是汉语中表示数目的字,意思是二十;
AD两项中对汉字读音和笔画的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C E
【点评】题目考查汉字音形义等相关知识。根据对汉字“廿”的字音、笔画和字义的理解,对各项表述进行分析,即可作答。
32.(2022五上·深圳竞赛)月亮的别称有(  )
A.玉蟾蜍 B.玉 轮 C.白玉盘 D.广寒宫 E.婵娟
【答案】A,B,C,D,E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对词语的理解,A:“玉蟾蜍”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 “玉蟾蜍” 代指月亮,如李白诗句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B:“玉轮”以月亮的圆形轮廓比喻为 “轮”,加 “玉” 字修饰,突出其皎洁,如李贺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C:“白玉盘”形容月亮像白玉雕琢的盘子,形象生动,李白《古朗月行》中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便是经典用法。
D:“广寒宫”传说唐玄宗于八月望日游月中,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见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后因称月中仙宫为"广寒宫"。
E:“婵娟”本指女子姿态美好,后借指明月,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 “婵娟” 即指月亮。
故答案为:A B C D E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3.(2022五上·深圳竞赛)我国幅员辽阔,山脉众多,有很多山脉成了不同地域之间天然的分界线。现在山东省和山西省 名称中的“山”指的是(  )
A.泰山 B.衡山 C.恒山 D.太行山 E.五台山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山东省和山西省名称中的 “山”,指的是太行山。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呈东北 — 西南走向。其东侧为华北平原(山东省位于此区域附近),西侧为黄土高原(山西省位于此区域),因此成为历史上山东、山西两地命名的地理依据。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地理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地理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4.(2022五上·深圳竞赛)汉语词语中有很多关于动物的妙喻,其中“替罪羊”、“寄生虫”分别比喻的是(  )
A.比喻恩将仇报的人 B.比喻代人受过的人 C.比喻兢兢业业的人
D.比喻依附别人的人 E.比喻出类拔萃的人
【答案】B,D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对词语的理解,“替罪羊”原指古代宗教仪式中用来替人承担罪过而被宰杀的羊,后比喻代人受过、承担别人罪责的人,对应选项 B。
“寄生虫”指依附在其他生物体内或体外,靠吸取宿主营养生存的生物,引申为依赖别人生活、自己不劳动的人,对应选项 D。
故答案为: B D
【点评】题目考查对惯用语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5.(2022五上·深圳竞赛)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成语大量孕育的时期,极大地丰富了汉语文化。以下成语与南方的楚国有关的有(  )
A.老马识途 B.问鼎中原 C.一鸣惊人 D.狡兔三窟
E.东施效颦
【答案】B,C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结合对成语的理解,B“问鼎中原”源自春秋时期楚庄王的典故。这一成语直接与楚国相关,体现了楚国在春秋时期的强势地位。C“一鸣惊人”与春秋时期楚庄王早期的经历有关。传说楚庄王即位初期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大臣伍举以 “有鸟止于阜,三年不飞不鸣” 隐喻劝谏,楚庄王回应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A“老马识途”出自春秋时期齐桓公伐孤竹国的故事,涉及的是齐国(位于北方)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与楚国无关。
D“狡兔三窟”是战国时期齐国谋士冯谖为孟尝君谋划的典故,故事发生在齐国(北方),与楚国无关。
E“东施效颦”出自《庄子》,讲述越国丑女东施模仿西施皱眉,反显丑陋的故事,涉及的是越国(东南方),与楚国无关。
故答案为: B; 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成语的故事内容进行正确作答。
36.(2022五上·深圳竞赛)在《三国演义》中董卓是一个专横跋扈、穷凶极恶的凉州军阀,他率部入洛阳执政后遭到了朝野广泛的抵抗。以下人物中曾经反对过董卓的有(  )
A.王允 B.曹操 C.吕布 D.袁绍 E.蔡邕
【答案】A,B,C,D
【知识点】《三国演义》
【解析】【分析】结合《三国演义》相关常识,A:王允是东汉末年大臣,对董卓的专权深恶痛绝。他表面顺从董卓,暗中策划诛杀董卓,最终通过貂蝉离间吕布与董卓的关系,成功联合吕布除掉董卓,是反对董卓的核心人物之一。
B:曹操早年曾参与反对董卓的行动。他拒绝董卓的拉拢,逃出洛阳后,在陈留起兵,并首倡讨伐董卓的义兵,是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的发起者之一,明确站在董卓的对立面。
C:吕布原为董卓义子,受董卓重用,但因与董卓侍女(《三国演义》中为貂蝉)私通而心生嫌隙,后在王允的劝说下,背叛董卓并亲手将其诛杀,属于从董卓阵营转为反对者的关键人物。
D:袁绍出身名门望族,因反对董卓废立皇帝(废汉少帝,立汉献帝),与董卓公开决裂,逃离洛阳后被推为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的盟主,是讨伐董卓的核心领袖之一。
E:蔡邕是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董卓掌权时曾强召其为官,蔡邕虽对董卓的暴行有不满,但并未主动反对,反而在董卓被杀后因感叹其知遇之恩而被王允处死,因此不属于反对董卓的人物。
故答案为:A B C D
【点评】题目考查对《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人物的相关故事情节进行正确作答。
37.(2022五上·深圳竞赛)婉约派是中国宋词的流派之一,下列词人属于婉约派的是(  )
A.苏轼 B.柳永 C.辛弃疾 D.李清照 E.晏殊
【答案】B,D,E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常识,B项“柳永”是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以描写市井生活、男女情感见长,语言通俗直白,善于运用长调(慢词)抒发细腻情感,代表作《雨霖铃 寒蝉凄切》是婉约词的经典之作。
D项“李清照”是宋代婉约词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词前期多写闺阁闲情,后期因战乱经历转向悲苦沉郁,语言清丽凝练,情感真挚细腻,代表作《声声慢 寻寻觅觅》将婉约词的抒情性推向极致。
E项“晏殊”是北宋前期婉约词的重要作家,其词多写宴饮闲愁、相思离别,风格含蓄典雅,韵味悠长,代表作《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体现了婉约词 “语淡情深” 的特点。
AC两项中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不属于婉约派;
故答案为:B D E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婉约派词人的相关知识进行正确作答。
38.(2022五上·深圳竞赛)以下人物中属于“初唐四杰”的有(  )
A.陈子昂 B.王勃 C.杨炯 D.卢照邻 E.骆宾王
【答案】B,C,D,E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初唐四杰” 是指初唐时期四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们扭转了南朝以来绮靡浮华的文风,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
A项“陈子昂”虽为初唐重要诗人,主张 “风骨”“兴寄”,代表作《登幽州台歌》,但不属于 “初唐四杰”,他是与四杰同时期但风格独立的文学大家。
故答案为:B C D E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初唐四杰相关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9.(2022五上·深圳竞赛)年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式。以下年号属于清朝时期的有(  )
A.永乐 B.正统 C.顺治 D.咸丰 E.光绪
【答案】C,D,E
【知识点】历史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历史知识,顺治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爱新觉罗 福临的年号;咸丰是清文宗爱新觉罗 奕詝的年号;光绪是清德宗爱新觉罗 载湉的年号;
AB两项中的“永乐”和“正统”都是明朝的年号,不属于清朝;
故答案为: C D E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历史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历史知识,结合朝代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正确作答。
40.(2022五上·深圳竞赛)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和娃娃生。
B.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
C.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
D.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包括文丑和武丑。
E.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A,B,C,D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戏曲相关知识,A:生行是戏曲中男性角色的统称,根据年龄、身份、表演风格等细分为多个分支:老生(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戴髯口,表现中老年男性);小生(如《西厢记》中的张生,表现年轻书生);武生(如《长坂坡》中的赵云,擅长武打动作);红生(如《华容道》中的关羽,面部勾红脸,多为忠义人物);娃娃生(如《三娘教子》中的薛倚哥,表现儿童角色)。该选项描述准确。
B:旦行专门扮演女性角色,涵盖不同年龄、性格和身份:青衣(正旦,如《窦娥冤》中的窦娥,表现端庄正派的中青年女性);花旦(如《红娘》中的红娘,表现活泼泼辣的少女);老旦(如《四郎探母》中的佘太君,表现老年女性);武旦(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擅长武打)等。该选项描述正确。
C:净行俗称 “花脸”,因面部勾画复杂脸谱而得名,多扮演男性角色,性格鲜明(如勇猛、粗犷、奸猾等):正净(大花脸,如《铡美案》中的包拯,表现刚正不阿的忠臣);副净(二花脸,如《野猪林》中的鲁智深,表现勇猛豪爽的人物);武净(武花脸,擅长武打,如《长坂坡》中的张郃)。虽个别剧种有女性净角,但主流是男性角色,该选项描述符合传统分类。
D:丑行俗称 “小花脸”“三花脸”,面部勾小额脸谱,多表现机智、滑稽或反面角色,分文丑和武丑:文丑(如《七品芝麻官》中的唐成,表现文官或市井人物);武丑(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擅长武艺和跌打技巧)。该选项描述正确。
故答案为:A B C D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戏曲相关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戏曲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1.(2022五上·深圳竞赛)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有(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杨根思 D.李公朴 E.闻一多
【答案】A,B,C
【知识点】历史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对人物的理解,A:黄继光在 1952 年的上甘岭战役中,面对敌人地堡的猛烈火力阻挡部队进攻,黄继光毅然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地堡的机枪射口,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壮烈牺牲。他被追授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 称号。
B:邱少云1952 年在潜伏任务中,敌人的燃烧弹在他身边爆炸,火焰烧到他的身体。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作战任务的完成,邱少云强忍剧痛,始终趴在原地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他被追授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 称号。
C:杨根思1950 年在长津湖战役中,杨根思率领部队坚守 1071 高地东南侧的小高岭,面对美军多次猛烈进攻,他带领战士们奋勇抗击,最后在弹药耗尽的情况下,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保住了阵地。他被追授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 称号。以上三位都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
D:李公朴、E:闻一多两人是抗日战争后期至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战士,因积极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呼吁和平民主,于 1946 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属于 “争取和平民主” 斗争中的烈士,与抗美援朝战争无关。
故答案为:A B C
【点评】题目考查对战斗英雄相关人物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相关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2.(2022五上·深圳竞赛)茶马古道是指以茶叶等生活用品为主要商品,以马作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贸通道。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E.中部地区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地理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西南地区以茶叶贸易为核心,连接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商贸通道,西南地区(包括云南、四川、西藏等地)是茶叶的重要产区(如云南普洱茶、四川边茶),而青藏高原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因饮食结构需要大量茶叶,形成了 “以茶易马” 的贸易传统。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化知识,结合茶马古道的相关知识进行正确作答。
43.(2022五上·深圳竞赛)通常在哪些场所出现下图的标识(  )
A.商场 B.医院 C.酒厂
D.加油站 E.易燃易爆场所
【答案】D,E
【知识点】其他文化常识;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常识,D:加油站属于易燃易爆环境,手机使用时可能产生静电或电火花,存在引发火灾、爆炸的风险,因此需禁止使用手机。
E:易燃易爆场所如化工厂、烟花爆竹仓库等,与加油站同理,手机产生的电磁信号或火花可能触发危险,故需禁止使用手机。
故答案为: D; E
【点评】题目考查对手机使用场所相关安全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生活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4.(2022五上·深圳竞赛)下列是中国共产党党徽的图片是(  )
A.A B.B C.C D.D E.E
【答案】C
【知识点】政治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对图形的认知,A: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八角帽帽徽,由五角星、镰刀、锤子组成,代表工农红军的性质(工人和农民的联合)。
B: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由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写有 “中国共青团” 的绶带组成。
C:是中国共产党党徽,由镰刀和锤头组成,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合,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
D: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由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齿轮和谷穗组成,象征国家的性质和特征。
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的标志,由麦穗、齿轮、华表、天平组成,象征司法公正。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中国共产党党徽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党史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5.(2022五上·深圳竞赛)丰富课余生活会带给我们(  )
A.开阔视野 B.负能量 C.动手能力 D.创新意识
E.正能量
【答案】A,C,D,E
【知识点】社会结构(家庭、学校、社区)
【解析】【分析】结合对课余生活的意义的认知,A:开阔视野课余活动(如阅读、旅行、社团实践等)能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文化,拓宽认知边界,帮助我们从书本外的世界获取信息,提升综合素养。
C:动手能力 参与手工制作、实验操作、体育竞赛等课余活动,需通过实际操作完成任务,能有效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和实践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创新意识 课余活动中(如科技发明、艺术创作、创业模拟等),尝试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的过程,能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突破常规的创新思维。
E:正能量 积极的课余活动(如志愿服务、团队协作、兴趣培养等)能带来成就感、满足感,缓解学习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传递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以上四项是课余生活带给我们的积极影响;B项表述不符合丰富课余生活的意义,这项不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 A C D E
【点评】题目考查对课余生活的意义相关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生活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6.(2022五上·深圳竞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陕北的窑洞通常都是(  )
A.堆垒土石而建 B.就地取材而建 C.砌砖而建
D.讲究房屋的对称 E.榫卯结构
【答案】A,B,C
【知识点】中国地理常识
【解析】【分析】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土层深厚、直立性强,窑洞通常直接在黄土崖壁上挖掘(靠崖窑),或用黄土夯筑(地坑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黄土资源,无需大量砖石或木材,体现了 “就地取材” 的建筑智慧。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陕北窑洞建筑特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传统民居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7.(2022五上·深圳竞赛)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下列关于这些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C.在李四光的刻苦攻关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研制出核动力潜艇。
E.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答案】A,B,D,E
【知识点】现代科学技术
【解析】【分析】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A、B、D、E,这些选项对新中国建设成就的描述均正确,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等的领导下,新中国在建设和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C项李四光是地质学家,为中国石油勘探和地质力学发展作出贡献;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 年)的核心贡献者是邓稼先、钱三强等核物理学家,与李四光无关。
故答案为:A B D E
【点评】题目考查对新中国建设成就相关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相关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8.(2022五上·深圳竞赛)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  )的国家。
A.第一大 B.第二大 C.第三大 D.第四大 E.第五大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地理常识
【解析】【分析】中国陆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世界面积前三大的国家依次为:俄罗斯(约 1709.82 万平方千米);加拿大(约 998.47 万平方千米);中国(约 960 万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国土面积相关地理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地理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9.(2022五上·深圳竞赛)在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里,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无数的光辉业绩,一个又一个科学巨人取得了不朽的科技成就。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就是我国的(  )研制的。
A.张 衡 B.祖冲之 C.李时珍 D.蔡伦 E.毕昇
【答案】A
【知识点】我国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地动仪是由东汉科学家张衡研制的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张衡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不仅发明了地动仪(候风地动仪),能感知远方的地震方向,还在天文学、数学等领域有重要贡献,如提出 “浑天说”,计算圆周率等。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天文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天文知识,结合地动仪的相关知识进行正确作答。
50.(2022五上·深圳竞赛)下面的谚语表示人们重视合作的是(  )
A.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B.一人计短,百人计长
C.人心齐,泰山移
D.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E.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答案】A,B,C,D,E
【知识点】谚语
【解析】【分析】A: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比喻普通人团结协作,集思广益,能发挥出超越个人的智慧,甚至胜过聪明的人,强调集体合作的力量。
B:一人计短,百人计长 指一个人的想法有限,众人的智慧汇聚起来则能形成更周全的计策,突出合作中集体智慧的优势。
C:人心齐,泰山移 形容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即使像泰山一样沉重的困难也能克服,体现团结协作的强大力量。
D: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用 “滴水” 与 “海”、“独木” 与 “林” 的对比,说明个体力量有限,只有汇聚成集体才能成就更大的事业,强调合作的必要性。
E: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以花为喻,说明单个事物的优秀不算真正的繁荣,只有众多事物共同发展、相互配合,才能形成生机勃勃的局面,隐含对合作与共同进步的重视。
所有选项均表达了对合作的重视,应该选择 A、B、C、D、E。
故答案为:A B C D E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谚语的理解能力。谚语是约定俗成的表达特定含义的俗语。作答时要结合平时的学习阅读积累,准确掌握谚语的含义,把握谚语本意和引申义的内在关系,即可顺利作答。
51.(2022五上·深圳竞赛)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的是(  )
A.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李白《夜宿山寺》)
B.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C.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E.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答案】A,C,E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结合对诗句的理解,A: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高百尺”“摘星辰” 是极度夸张的写法,现实中楼不可能高到伸手摘星,通过夸大高度,突出山寺楼阁的高耸险峻,增强画面的震撼力。
C: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千里江陵一日还” 运用夸张,白帝城到江陵相距约千里,古代行船难以一日抵达,诗人通过缩短时间的夸张描写,既表现船行之快,也暗含归心似箭的心情。
E: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只应天上有” 是夸张手法,将乐曲夸大为天上才有的仙乐,极言其美妙绝伦,人间罕见,突出对乐曲的赞美。
B: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运用比喻,将洞庭湖比作 “白银盘”,将君山比作 “青螺”,形象描绘了洞庭山水的秀丽,无夸张。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运用比喻,以 “冰心”“玉壶” 比喻自己纯洁正直的品格,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无夸张。
故答案为:ACE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52.(2022五上·深圳竞赛)“拆字对联”是一种活泼精巧的对联样式,体现了汉字之美。下面对联中属于“拆字对联”的是(  )
A.水少沙即现 木可柯方成
B.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C.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切糕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D.此木是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E.蚕是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答案】A,C,D,E
【知识点】对联
【解析】【分析】结合对各项中对联进行分析,A:水少沙即现 木可柯方成 “沙” 字由 “水” 和 “少” 组成,“柯” 字由 “木” 和 “可” 组成,通过拆分字形构成对联,体现拆字特点。
C: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切糕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冻” 字拆为 “东二点”,“洒” 字拆为 “西三点”;“切” 字拆为 “上七刀”,“分” 字拆为 “下八刀”,拆字与方位、数字结合,极为精巧。
D:此木是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柴” 字由 “此” 和 “木” 组成,“出” 字由两个 “山” 组成;“烟” 字由 “因” 和 “火” 组成,“多” 字由两个 “夕” 组成,通过拆分与合字形成对仗,是经典拆字对联。
E:蚕是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蚕” 字拆为 “天”“下”“虫”;“鸿” 字拆为 “江”“边”“鸟”,拆字自然,贴合字义。
B: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是一副劝诫人保持恒心的对联,通过对比强调坚持的重要性,未涉及汉字拆分,不属于拆字对联。
故答案为: A C D E
【点评】题目考查对对联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对联中描述的汉字字形进行分析,进行正确作答。
53.(2022五上·深圳竞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时候,用“令尊”“尊君”谦称自己的父亲,用“家严”“家君”尊称对方的父亲。
B.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传统节日。
C.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D.小丽属“羊”,小红比小丽大一岁,小红应该属“猴”。
E.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习俗有吃汤圆、赏花灯、舞龙舞狮等。
【答案】A,D
【知识点】重要节日;习俗及习俗寓意;十二生肖
【解析】【分析】结合传统文化相关知识,A:古代称谓中,“令尊”“尊君” 是尊称对方的父亲(表尊敬);“家严”“家君” 是谦称自己的父亲(表谦逊)。该选项混淆了谦称与尊称的对象,故错误。
D:十二生肖的顺序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相邻属相按顺序前者为大,后者为小。小丽属 “羊”,小红比小丽大一岁,说明小红的属相在 “羊” 之前,应为 “马”;若小红属 “猴”,则比小丽小一岁。该选项对生肖顺序的逻辑判断错误,故错误。
其余各项表述正确,符合传统文化知识。
故答案为: A;D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传统文化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54.(2022五上·深圳竞赛)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是(  )
A.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B.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C.泥溶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D.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E.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答案】A,C,E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错别字为 “幕”,正确应为“暮”。“日暮” 指太阳落山,“暮” 与时间相关(部首为 “日”),而 “幕” 指帷幕(部首为 “巾”),此处应为 “暮”。
C:泥溶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错别字为 “溶”,正确应为“融”。“泥融” 指泥土融化、湿润,“融” 有消融、融化之意,而 “溶” 侧重溶解(如 “溶解”),此处应为 “融”。
E: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错别字为 “叫”,正确应为 “教”。“不教” 意为 “不让、不使”,“教” 在此处读 jiào,有 “使、令” 的意思,而 “叫” 侧重呼喊,不符合诗句语境,此处应为 “教”。
其余两项中诗句书写正确,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A C E
【点评】题目考查对诗句中词语书写的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诗句进行检查分析,对汉字字形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55.(2022五上·深圳竞赛)《水浒传》中与武松相关的情节有(  )
A.醉打蒋门神 B.大闹飞云浦 C.火烧草料场 D.血溅鸳鸯楼
E.景阳冈打虎
【答案】A,B,D,E
【知识点】《水浒传》
【解析】【分析】结合《水浒传》原著内容,A:醉打蒋门神 讲述武松为替施恩夺回被蒋门神霸占的快活林,故意醉酒挑衅,痛打蒋门神的故事,是武松经典侠义情节。
B:大闹飞云浦 讲述武松被张都监等人陷害入狱,刺配途中遭蒋门神党羽埋伏,武松识破阴谋,在飞云浦斩杀刺客的故事,展现其勇猛。
D:血溅鸳鸯楼 讲述武松从飞云浦返回后,怒杀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等仇人,并在鸳鸯楼墙上写下 “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的故事,情节惨烈。
E:景阳冈打虎 讲述武松路过景阳冈,不听劝阻独自饮酒,酒后徒手打死猛虎,成为其成名壮举的故事,是《水浒传》中极具代表性的情节。
C:火烧草料场 该情节属于林冲(豹子头),林冲被发配沧州后,陆谦等人欲火烧草料场加害于他,林冲怒杀仇人后雪夜上梁山,与武松无关。
故答案为:A B D E
【点评】题目考查对《水浒传》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2022五上·深圳竞赛)阅读下列古诗,回答下面小题。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
56.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这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写景诗。
B.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凉”“苍”“乡”押的是“ang”韵。
C.首句中的“凉”给人以荒凉之感。
D.前两句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景物。
E.“秋风思”用西晋张翰见秋风起,思吴中孤菜、莼羹、鲈鱼脍,遂命驾归江东的典故,借指乡思,与上文的“五月”并不矛盾。
57.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是(  )
A.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
B.“松下茅亭五月凉”,松下茅亭是诗人观赏稚川山水的立足点和题咏之处。
C.“汀沙云树晚苍苍”,是诗人所见之景,时近傍晚,汀沙云树渐渐融入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 茫茫的色调。
D.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
E.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
【答案】56.C;D
57.E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本题为古诗阅读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古诗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古诗诗句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古诗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56.结合对诗句的理解,A项理解错误,本诗并非单纯的 “写景诗”,而是借景抒情的思乡诗。前两句写景是为后两句抒情铺垫,核心情感是 “行人无限秋风思” 的思乡之情,而非仅为描写山水风光。
C项理解错误,首句 “松下茅亭五月凉” 中的 “凉”,指的是五月松下茅亭的清凉、凉爽,营造的是清幽舒适的氛围,而非 “荒凉之感”。“凉” 在这里是夏日避暑的惬意,与 “荒凉” 无关。
D项理解错误,前两句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的写景顺序是由近及远:先写近处的 “松下茅亭”,再写远处的 “汀沙(水边平地)”“云树(远处的树)”,而非 “由远及近”。
BE两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CD
57.结合对诗句的理解,ABCD三项中对诗句的理解是正确的,符合诗句表述的意思;
E项中本诗的核心情感是思乡之情,而非 “对稚川山水的思念”。诗人通过描绘稚川山水,因 “隔水青山似故乡” 触发了 “秋风思”,借眼前景抒发对故乡的怀念,而非留恋稚川山水本身。
故答案为:E
(2022五上·深圳竞赛)阅读下列古文,回答下面小题。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②,了③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④?”儿徐进⑤曰:“大人⑥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⑦亦收至。
——《世说新语》
【注释】①收:拘捕。 ②琢钉戏:一种儿童游戏,以掷钉琢地决胜负。③了:全,全然。 ④不,同“否”。⑤进:进言,指对尊长者讲话。 ⑥大人:对长辈的尊称。 ⑦寻,不久。
58.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A.中外惶怖 惶怖:惶恐惧怕
B.二儿故琢钉戏 故:所以
C.冀罪止于身 冀:希望
D.二儿可得全不 全:安全
E.儿徐进曰 徐:慢慢地,从容地
59.下列句子翻译及课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是(  )
A.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翻译:孔融被逮捕,中国外国都非常惊恐。
B.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翻译:父亲大人难道见过倾覆的鸟窝下还会有完好的鸟蛋吗?
C.寻亦收至。 翻译:不久逮捕他们的人也就到了。
D.出自本文的成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也不能幸免。
E.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文章表现了孔融之子的聪明明理,也反映了株连迫害的残酷。
【答案】58.B;D
59.A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58.结合句子意思,理解词语进行分析,A:中外惶怖“惶怖” 结合语境指内心惶恐、害怕,解释为 “惶恐惧怕” 正确。
B:二儿故琢钉戏“故” 在此处意为 “依旧、仍然”,而非 “所以”。整句意为 “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游戏”,体现孩子的镇定,“故” 解释错误。
C:冀罪止于身“冀” 是常用实词,意为 “希望”,句意为 “希望罪责只牵连到自己”,解释正确。
D:二儿可得全不“全” 在此处为动词,意为 “保全(性命)”,而非名词 “安全”。句意为 “两个孩子能得以保全性命吗”,“全” 解释错误。
E:儿徐进曰“徐” 意为 “慢慢地、从容地”,形容孩子上前说话时的镇定神态,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 B;D
59.结合对句子的理解,A:“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中的 “中外” 并非指 “中国外国”,而是指 “朝廷内外(或家里家外)”;这句翻译错误。
B:“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中 “岂” 表反问 “难道”,“覆巢” 指倾覆的鸟窝,“完卵” 指完好的鸟蛋,翻译准确,符合语境。
C:“寻亦收至” 中 “寻” 意为 “不久”,“收” 指 “逮捕”,翻译为 “不久逮捕他们的人也就到了”,符合文意。
D:“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出自本文,字面指鸟窝倾覆后不会有完好的鸟蛋,比喻整体遭受灾难时,个体也无法幸免,理解准确。
E:文中孔融之子在家庭遭难时 “故琢钉戏”“徐进曰”,表现出毫不惊恐的镇定;他们能说出 “覆巢之下,复有完卵” 的道理,体现聪明明理;而 “寻亦收至” 的结局则反映了株连迫害的残酷,分析合理。
故答案为:A
(2022五上·深圳竞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五环同心,同心归圆,抒发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是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的象征,共享冬奥荣光。
奖牌正面中心刻有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周围刻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英文全称。圆环做打凹处理,取意传统弦纹玉璧,上面浅刻装饰纹样,均来自中国传统纹样,其中冰雪纹表现了冬奥会的①____,祥云纹传达了吉祥的②____。
奖牌背面中心刻有北京冬奥会会徽,周围刻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文全称“北京2022年第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字样。圆环上刻有24个点及运动弧线,取意古代天文图,象征着③____的星空,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象征着第24届冬奥会上运动员如群星璀璨,创造佳绩。奖牌背面最外 环镌刻获奖运动员的比赛项目名称。
奖牌挂带采用传统桑蚕丝织造工艺,冰雪底纹上印有北京冬奥会会徽、核心图形以及“Beijing2022”字样等相关信息。挂带选用红色,与中国春节文化特色相④____,表达对运动员的节日祝福。
60.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2022 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B.2022 年北京冬奥会是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由北京市独自承办的。
C.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是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的结合。
D.2022 年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的。
E.2022 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为“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6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是(  )
A.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是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的象征,共享冬奥荣光。
B.五环同心,同心归圆,抒发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
C.五环同心,同心归圆,抒发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是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的奥林匹克精神象征,共享冬奥荣光。
D.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
E.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见证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
6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A.特征喻义无穷无尽契合
B.特色寓意无穷无尽融合
C.特色喻义浩瀚无垠融合
D.特征寓意浩瀚无垠契合
E.特色含义无穷无尽融合
【答案】60.A;B
61.D
62.D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60.结合相关知识,A:2022 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是 “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是 2008 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并非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因此该选项错误。
B:2022 年北京冬奥会是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但其承办方式是北京市与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承办,并非 “由北京市独自承办”。北京主要承办冰上项目,张家口承办雪上项目,因此该选项错误。
其余各项,表述正确,符合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相关知识。
故答案为:A;B
61.阅读各项中句子,原句(结合选项推断)的语病主要在于词语搭配不当和句式逻辑不畅。“表达” 与 “内涵” 搭配更恰当:“中华文化内涵” 需要用 “表达” 来搭配(表达内涵),而 “抒发” 多与 “情感” 搭配(如抒发情怀),“见证” 与 “内涵” 搭配不当(见证事实 / 历史),因此排除 B、C、E。后半句需明确 “象征着” 的具体内容,即 “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A 选项中 “也是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的象征,共享冬奥荣光” 存在句式杂糅,“共享冬奥荣光” 的主语不明确;而 D 选项 “象征着…… 共享冬奥荣光” 逻辑清晰,句式完整。
故答案为:D
62.结合句子表述的意思,①处:“冰雪纹” 是冬奥会最显著的标志之一,直接体现赛事的本质属性,“特征”(指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比 “特色”(更侧重独特风格)更贴合 “冬奥会” 与 “冰雪” 的核心关联;②处:“祥云纹” 所传达的 “吉祥” 是一种隐含的意义,“寓意”(寄托或蕴含的意义)符合语境;“喻义” 侧重 “比喻的意义”,此处无比喻关系,排除 A、C。
③处:描述 “星空” 的广阔,“浩瀚无垠”(形容广大没有边际)专门用于形容宇宙、星空等宏大景象;“无穷无尽” 侧重 “没有尽头”,不特指空间的广阔,排除 A、B、E。
④处:挂带红色与春节文化的关系是 “符合、一致”,“契合”(强调两者相合)比 “融合”(强调合为一体)更准确,排除 B、C、E。
故答案为:D
(2022五上·深圳竞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详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 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63.关于文中首段的景物描写,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月色”比作“闪亮的白绸”,描绘了一幅宁静平和的月夜美景。
B.景物描写突出了夜晚宁静平和的美,展示出人物活动的环境特点。
C.景物描写是为了突出夜色已深,衬托出“我”等得不耐烦的心理。
D.景物描写只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及环境特点。
E.夜晚景色宁静平和,衬托出母亲温柔、美丽的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64.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关于“我”觉得失去了什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失去了母亲。
B.失去了享受母亲等待的满足感。
C.失去了母亲对自己的疼爱。
D.失去了享受母亲等待的幸福感。
E.失去了倚在母亲怀里感受母爱的机会。
65.关于文章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①自然段“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互相呼应。
B.第①自然段母亲的一句“一直这样等,惯了”,令“我”回忆起“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引出第②段的内容。
C.第②自然段结尾句母亲“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和第④自然段中“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互相呼应,表现母亲对孩子们始终如一的爱。
D.第⑤自然段“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表现了爱的传承,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E.“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我”对深沉而美好的母爱的赞美。那些月夜之所以是美丽的,是因为它凝结着母亲深沉而美好的爱。
【答案】63.C;D
64.A;C
65.A;B;C;D;E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63.结合文中句子,第一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写,“如闪亮的白绸”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月色”比作“闪亮的白绸”,描绘了一幅宁静平和的月夜美景,突出了夜晚宁静平和的美,展示出人物活动的环境特点。CD两项对句子的理解表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C;D
64.结合上下文,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指“我”失去了享受母亲等待的满足感,也失去了倚在母亲怀里感受母爱的机会;阅读各项,AC两项表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 A;C
65.结合短文内容,“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互相呼应;“一直这样等,惯了”,令“我”回忆起“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这句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和第④自然段中“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互相呼应,表现母亲对孩子们始终如一的爱;“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表现了爱的传承,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这句不仅描写景色的美,更是表达对对母爱的赞美。阅读各项,对短文的理解和表述都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A B C D E
1 / 1广东省深圳市2022年五年级语文超常思维竞赛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2022五上·深圳竞赛)武王伐纣中具有决定性的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勺之战
E.长平之战
2.(2022五上·深圳竞赛)春秋五霸中第一位霸主是(  )
A.楚庄王 B.晋文公 C.齐桓公 D.宋襄公 E.秦穆公
3.(2022五上·深圳竞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汉高祖刘邦对(  )的称赞。
A.萧何 B.曹参 C.张良 D.韩信 E.项羽
4.(2022五上·深圳竞赛)古人雅称中的“泰山”指的是(  )
A.族长 B.岳父 C.父亲 D.上级 E.君主
5.(2022五上·深圳竞赛)《三国演义》中有一幕“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场景,其中曹操慨然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他口中的“使君”指的是(  )
A.袁绍 B.孙权 C.刘备 D.吕布 E.关羽
6.(2022五上·深圳竞赛)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安定祥和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古代知识分子对理想世界的期盼。桃花源中人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里的“魏”指的是(  )
A.战国魏国 B.三国时期 C.北魏 D.西魏
E.东魏
7.(2022五上·深圳竞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谢”都是(  )时期的豪门家族。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隋朝 E.唐朝
8.(2022五上·深圳竞赛)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中所描写的是(  )的爱情故事。
A.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B.薛平贵与王宝钏 C.焦仲卿与刘兰芝
D.唐玄宗与杨贵妃 E.张生与崔莺莺
9.(2022五上·深圳竞赛)开封是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古称大梁、汴梁等。在北宋时期,人们一般将都城开封称为(  )
A.大都 B.东京 C.北京 D.京师 E.东都
10.(2022五上·深圳竞赛)《西游记》第一回中,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那里学艺,感叹“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这里的“甲子”指的是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一个完整的“甲子”是(  )
A.10年 B.12年 C.50年 D.60年 E.120年
11.(2022五上·深圳竞赛)公元105年,东汉(  )改进造纸术,造出价廉易于书写的纸。
A.马均 B.蔡伦 C.张衡 D.杜诗 E.班固
12.(2022五上·深圳竞赛)诗句“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出自哪首诗?(  )
A.《古朗月行》 B.《明月皎夜光》 C.《关山月》
D.《月下独酌》 E.《独坐敬亭山》
13.(2022五上·深圳竞赛)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
A.娓娓道来 安然无恙 废寝忘食
B.气冲宵汉 调兵遣将 走投无路
C.繁花似锦 喜出望外 跋山涉水
D.千钧一发 出类拔萃 前赴后继
E.伶牙俐齿 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
14.(2022五上·深圳竞赛)下列名著按首字音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西游记》
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③《水浒》
④《朝花夕拾》
⑤《春水》
A.②③①④⑤ B.②③⑤④① C.①②③④⑤ D.⑤②③①④
E.⑤②③④①
15.(2022五上·深圳竞赛)二十四番花信风中: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代表的是哪个节气?(  )
A.立春 B.谷雨 C.雨水 D.清明 E.惊蛰
16.(2022五上·深圳竞赛)中国古代“祥瑞四灵”不包括(  )
A.麟 B.凤 C.鹤 D.龟 E.龙
17.(2022五上·深圳竞赛)“杏林”一词和下列哪个职业有关?(  )
A.医生 B.教师 C.画家 D.园丁 E.律师
18.(2022五上·深圳竞赛)《资治通鉴》的作者是(  )
A.司马光 B.司马迁 C.祖冲之 D.李时珍 E.刘向
19.(2022五上·深圳竞赛)“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原为孔子用来形容(  )的独特魅力。
A.诗歌 B.戏剧 C.音乐 D.小说 E.散文
20.(2022五上·深圳竞赛)“桑梓”代指的是(  )
A.兄弟 B.家乡 C.姐妹 D.国家 E.教育
二、不定项选择题(21~55题,每题2分,共70分)。
21.(2022五上·深圳竞赛)成语故事“破釜沉舟”和“望梅止渴”涉及的主人公分别是(  )
A.刘备 B.项羽 C.刘邦 D.曹操 E.关羽
22.(2022五上·深圳竞赛)“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用来形容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其中“落雁”“羞花”分别指的是(  )
A.西施 B.赵飞燕 C.王昭君 D.貂蝉 E.杨贵妃
23.(2022五上·深圳竞赛)以下诗句描写秋景的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E.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4.(2022五上·深圳竞赛)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是由(  )提出来的。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E.墨子
25.(2022五上·深圳竞赛)唐代杜牧《赠别》诗中有“豆蔻梢头二月初”,其中“豆蔻”指的女子(  )
A.五六岁 B.八九岁 C.十岁 D.十三四岁
E.十八岁
26.(2022五上·深圳竞赛)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下列属于他的作品有(  )
A.《麦克白》
B.《李尔王》
C.《哈姆雷特》
D.《奥赛罗》
E.《罗密欧与朱丽叶》
27.(2022五上·深圳竞赛)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来源于哪一个历史故事?(  )
A.楚汉相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文姬归汉
E.昭君出塞
28.(2022五上·深圳竞赛)下列城市哪些不是中国六大古都?(  )
A.西安 B.南昌 C.福 州 D.洛阳 E.杭 州
29.(2022五上·深圳竞赛)“信天游”主要流行于哪些地区?(  )
A.黑龙江 B.新疆 C.河北 D.陕北 E.河南
30.(2022五上·深圳竞赛)下列作品集以“书室名”命名的是(  )
A.《柳河东集》 B.《饮冰室合集》 C.《李太白全集》
D.《杜工部集》 E.《聊斋志异》
31.(2022五上·深圳竞赛)关于汉字“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廿”的读音是gān。
B.“廿”的读音是niàn。
C.“廿”的笔画是4画。
D.“廿”的笔画是3画。
E.“廿”表示数目,二十。
32.(2022五上·深圳竞赛)月亮的别称有(  )
A.玉蟾蜍 B.玉 轮 C.白玉盘 D.广寒宫 E.婵娟
33.(2022五上·深圳竞赛)我国幅员辽阔,山脉众多,有很多山脉成了不同地域之间天然的分界线。现在山东省和山西省 名称中的“山”指的是(  )
A.泰山 B.衡山 C.恒山 D.太行山 E.五台山
34.(2022五上·深圳竞赛)汉语词语中有很多关于动物的妙喻,其中“替罪羊”、“寄生虫”分别比喻的是(  )
A.比喻恩将仇报的人 B.比喻代人受过的人 C.比喻兢兢业业的人
D.比喻依附别人的人 E.比喻出类拔萃的人
35.(2022五上·深圳竞赛)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成语大量孕育的时期,极大地丰富了汉语文化。以下成语与南方的楚国有关的有(  )
A.老马识途 B.问鼎中原 C.一鸣惊人 D.狡兔三窟
E.东施效颦
36.(2022五上·深圳竞赛)在《三国演义》中董卓是一个专横跋扈、穷凶极恶的凉州军阀,他率部入洛阳执政后遭到了朝野广泛的抵抗。以下人物中曾经反对过董卓的有(  )
A.王允 B.曹操 C.吕布 D.袁绍 E.蔡邕
37.(2022五上·深圳竞赛)婉约派是中国宋词的流派之一,下列词人属于婉约派的是(  )
A.苏轼 B.柳永 C.辛弃疾 D.李清照 E.晏殊
38.(2022五上·深圳竞赛)以下人物中属于“初唐四杰”的有(  )
A.陈子昂 B.王勃 C.杨炯 D.卢照邻 E.骆宾王
39.(2022五上·深圳竞赛)年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式。以下年号属于清朝时期的有(  )
A.永乐 B.正统 C.顺治 D.咸丰 E.光绪
40.(2022五上·深圳竞赛)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和娃娃生。
B.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
C.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
D.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包括文丑和武丑。
E.以上说法都不对。
41.(2022五上·深圳竞赛)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有(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杨根思 D.李公朴 E.闻一多
42.(2022五上·深圳竞赛)茶马古道是指以茶叶等生活用品为主要商品,以马作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贸通道。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E.中部地区
43.(2022五上·深圳竞赛)通常在哪些场所出现下图的标识(  )
A.商场 B.医院 C.酒厂
D.加油站 E.易燃易爆场所
44.(2022五上·深圳竞赛)下列是中国共产党党徽的图片是(  )
A.A B.B C.C D.D E.E
45.(2022五上·深圳竞赛)丰富课余生活会带给我们(  )
A.开阔视野 B.负能量 C.动手能力 D.创新意识
E.正能量
46.(2022五上·深圳竞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陕北的窑洞通常都是(  )
A.堆垒土石而建 B.就地取材而建 C.砌砖而建
D.讲究房屋的对称 E.榫卯结构
47.(2022五上·深圳竞赛)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下列关于这些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C.在李四光的刻苦攻关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研制出核动力潜艇。
E.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48.(2022五上·深圳竞赛)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  )的国家。
A.第一大 B.第二大 C.第三大 D.第四大 E.第五大
49.(2022五上·深圳竞赛)在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里,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无数的光辉业绩,一个又一个科学巨人取得了不朽的科技成就。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就是我国的(  )研制的。
A.张 衡 B.祖冲之 C.李时珍 D.蔡伦 E.毕昇
50.(2022五上·深圳竞赛)下面的谚语表示人们重视合作的是(  )
A.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B.一人计短,百人计长
C.人心齐,泰山移
D.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E.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51.(2022五上·深圳竞赛)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的是(  )
A.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李白《夜宿山寺》)
B.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C.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E.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52.(2022五上·深圳竞赛)“拆字对联”是一种活泼精巧的对联样式,体现了汉字之美。下面对联中属于“拆字对联”的是(  )
A.水少沙即现 木可柯方成
B.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C.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切糕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D.此木是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E.蚕是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53.(2022五上·深圳竞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时候,用“令尊”“尊君”谦称自己的父亲,用“家严”“家君”尊称对方的父亲。
B.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传统节日。
C.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D.小丽属“羊”,小红比小丽大一岁,小红应该属“猴”。
E.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习俗有吃汤圆、赏花灯、舞龙舞狮等。
54.(2022五上·深圳竞赛)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是(  )
A.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B.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C.泥溶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D.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E.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55.(2022五上·深圳竞赛)《水浒传》中与武松相关的情节有(  )
A.醉打蒋门神 B.大闹飞云浦 C.火烧草料场 D.血溅鸳鸯楼
E.景阳冈打虎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2022五上·深圳竞赛)阅读下列古诗,回答下面小题。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
56.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这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写景诗。
B.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凉”“苍”“乡”押的是“ang”韵。
C.首句中的“凉”给人以荒凉之感。
D.前两句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景物。
E.“秋风思”用西晋张翰见秋风起,思吴中孤菜、莼羹、鲈鱼脍,遂命驾归江东的典故,借指乡思,与上文的“五月”并不矛盾。
57.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是(  )
A.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
B.“松下茅亭五月凉”,松下茅亭是诗人观赏稚川山水的立足点和题咏之处。
C.“汀沙云树晚苍苍”,是诗人所见之景,时近傍晚,汀沙云树渐渐融入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 茫茫的色调。
D.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
E.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
(2022五上·深圳竞赛)阅读下列古文,回答下面小题。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②,了③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④?”儿徐进⑤曰:“大人⑥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⑦亦收至。
——《世说新语》
【注释】①收:拘捕。 ②琢钉戏:一种儿童游戏,以掷钉琢地决胜负。③了:全,全然。 ④不,同“否”。⑤进:进言,指对尊长者讲话。 ⑥大人:对长辈的尊称。 ⑦寻,不久。
58.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A.中外惶怖 惶怖:惶恐惧怕
B.二儿故琢钉戏 故:所以
C.冀罪止于身 冀:希望
D.二儿可得全不 全:安全
E.儿徐进曰 徐:慢慢地,从容地
59.下列句子翻译及课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是(  )
A.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翻译:孔融被逮捕,中国外国都非常惊恐。
B.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翻译:父亲大人难道见过倾覆的鸟窝下还会有完好的鸟蛋吗?
C.寻亦收至。 翻译:不久逮捕他们的人也就到了。
D.出自本文的成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也不能幸免。
E.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文章表现了孔融之子的聪明明理,也反映了株连迫害的残酷。
(2022五上·深圳竞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五环同心,同心归圆,抒发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是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的象征,共享冬奥荣光。
奖牌正面中心刻有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周围刻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英文全称。圆环做打凹处理,取意传统弦纹玉璧,上面浅刻装饰纹样,均来自中国传统纹样,其中冰雪纹表现了冬奥会的①____,祥云纹传达了吉祥的②____。
奖牌背面中心刻有北京冬奥会会徽,周围刻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文全称“北京2022年第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字样。圆环上刻有24个点及运动弧线,取意古代天文图,象征着③____的星空,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象征着第24届冬奥会上运动员如群星璀璨,创造佳绩。奖牌背面最外 环镌刻获奖运动员的比赛项目名称。
奖牌挂带采用传统桑蚕丝织造工艺,冰雪底纹上印有北京冬奥会会徽、核心图形以及“Beijing2022”字样等相关信息。挂带选用红色,与中国春节文化特色相④____,表达对运动员的节日祝福。
60.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2022 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B.2022 年北京冬奥会是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由北京市独自承办的。
C.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是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的结合。
D.2022 年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的。
E.2022 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为“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6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是(  )
A.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是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的象征,共享冬奥荣光。
B.五环同心,同心归圆,抒发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
C.五环同心,同心归圆,抒发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是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的奥林匹克精神象征,共享冬奥荣光。
D.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
E.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见证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
6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A.特征喻义无穷无尽契合
B.特色寓意无穷无尽融合
C.特色喻义浩瀚无垠融合
D.特征寓意浩瀚无垠契合
E.特色含义无穷无尽融合
(2022五上·深圳竞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详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 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63.关于文中首段的景物描写,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月色”比作“闪亮的白绸”,描绘了一幅宁静平和的月夜美景。
B.景物描写突出了夜晚宁静平和的美,展示出人物活动的环境特点。
C.景物描写是为了突出夜色已深,衬托出“我”等得不耐烦的心理。
D.景物描写只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及环境特点。
E.夜晚景色宁静平和,衬托出母亲温柔、美丽的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64.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关于“我”觉得失去了什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失去了母亲。
B.失去了享受母亲等待的满足感。
C.失去了母亲对自己的疼爱。
D.失去了享受母亲等待的幸福感。
E.失去了倚在母亲怀里感受母爱的机会。
65.关于文章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①自然段“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互相呼应。
B.第①自然段母亲的一句“一直这样等,惯了”,令“我”回忆起“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引出第②段的内容。
C.第②自然段结尾句母亲“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和第④自然段中“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互相呼应,表现母亲对孩子们始终如一的爱。
D.第⑤自然段“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表现了爱的传承,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E.“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我”对深沉而美好的母爱的赞美。那些月夜之所以是美丽的,是因为它凝结着母亲深沉而美好的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历史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战役。约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及诸侯联军,在牧野(今河南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与商纣王的军队展开决战。商军阵前倒戈,周军迅速击败商军,攻占商朝都城朝歌,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由此建立。
ACDE四项中战争均不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历史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历史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答案】C
【知识点】历史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春秋五霸”相关知识,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他在位期间,任用管仲进行改革,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使齐国国力迅速增强。同时,他提出 “尊王攘夷” 的口号,即尊重周天子的权威,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以此团结诸侯,多次会盟诸侯并被推为盟主,确立了霸主地位。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历史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答案】C
【知识点】历史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出自《史记 高祖本纪》,是汉高祖刘邦对谋士张良的高度称赞。刘邦在总结夺取天下的原因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 这句话精准概括了张良在楚汉战争中,凭借出色的谋略和洞察力,在幕后为刘邦制定战略、决胜全局的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答案】B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对词语的理解,在古代雅称中,“泰山” 常被用来指代岳父。这一说法源于唐代的典故:据《酉阳杂俎》记载,唐玄宗封禅泰山时,宰相张说担任封禅使,趁机将自己的女婿郑镒从九品官提拔为五品官。后来唐玄宗问起郑镒升官的原因,郑镒无言以对,旁人调侃道 “此乃泰山之力也”,既指封禅泰山的大典带来了机遇,也暗指张说(郑镒的岳父)的提拔之功。此后,“泰山” 便逐渐成为岳父的雅称。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5.【答案】C
【知识点】《三国演义》
【解析】【分析】结合《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青梅煮酒论英雄” 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当时刘备依附于曹操,为避免引起曹操猜忌,刻意表现得胸无大志。曹操却在煮酒论英雄时直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这里的 “使君” 是对刘备的尊称。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6.【答案】B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对《桃花源记》的理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中的 “汉” 指的是西汉和东汉(尤其是东汉,因桃花源人隐居前的时代背景更接近东汉末年);“魏” 则是指东汉灭亡后,由曹丕建立的曹魏政权(220 年 —266 年),它是三国时期最强大的政权,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 序列的开端。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7.【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乌衣巷》,诗句中的 “王”“谢” 指的是东晋时期的两大豪门士族 —— 王氏和谢氏。王氏以王导、王敦为代表,是东晋政权的重要支柱。谢氏以谢安、谢玄为代表,在东晋中后期地位显赫。谢安曾指挥淝水之战大败前秦,稳定了东晋局势;谢玄组建的 “北府兵” 是当时的精锐部队,家族在军政两界均有巨大影响力。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8.【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原著内容,《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既描绘了两人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的缠绵深情,也叙述了安史之乱中杨贵妃被迫自缢于马嵬坡的悲剧,以及唐玄宗事后的无尽思念与悔恨。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9.【答案】B
【知识点】历史常识
【解析】【分析】北宋时期,都城开封的正式名称为 “东京开封府”。北宋实行 “四京制”,以东京开封府为首都,此外还有西京河南府(今洛阳)、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因此,当时人们通常以 “东京” 作为开封的代称.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历史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0.【答案】D
【知识点】国学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西游记》中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的意思是,孙悟空在山中修行时,没有历法纪年的概念,寒来暑往也不知过了多少年,这里的 “甲子” 正是以 60 年为周期的纪年单位,体现了古代对时间周期的传统认知。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1.【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公元 105 年,东汉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廉价材料为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加工,制造出了质地轻薄、价格低廉且便于书写的纸张,史称 “蔡侯纸”。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四大发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纸的发明有关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2.【答案】A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结合对古诗的背诵,“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这首诗以儿童视角描绘了月亮的变化,充满浪漫的神话色彩。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为诗歌阅读题,考查学生的诗歌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诗歌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结合对诗句的背诵和理解,即可顺利作答。
13.【答案】B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结合词语的词形,“气冲宵汉” 中的 “宵” 为错别字,正确写法应为 “气冲霄汉”。“霄汉” 指高空,“气冲霄汉” 形容气势极盛,直冲云霄;而 “宵” 意为夜晚(如 “元宵”“夜宵”),与词语含义无关。
A:“娓娓道来”“安然无恙”“废寝忘食” 均无错别字。
C:“繁花似锦”“喜出望外”“跋山涉水” 均无错别字。
D:“千钧一发”“出类拔萃”“前赴后继” 均无错别字。
E:“伶牙俐齿”“掩耳盗铃”“滥竽充数” 均无错别字。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14.【答案】D
【知识点】音序
【解析】【分析】按首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音序排列:《朝花夕拾》:首字 “朝”(zhāo),首字母 “Z”(注:音序排列中,汉字拼音首字母统一按大写字母排序,“朝” 的首字母为 “Z”);《春水》:首字 “春”(chūn),首字母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首字 “钢”(gāng),首字母 “G”;《西游记》:首字 “西”(xī),首字母 “X”;《水浒》:首字 “水”(shuǐ),首字母 “S”;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汉字的音序的理解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名著名称首字母的音序,按照音序的排序规则,进行作答。
15.【答案】E
【知识点】节气
【解析】【分析】根据农历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共八气,一百二十日。每气十五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气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顺序为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故答案为:E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节气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6.【答案】C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常识,中国古代 “祥瑞四灵” 是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尊贵的四种神兽,分别为麟(麒麟)、凤(凤凰)、龟、龙。这一组合最早在《礼记 礼运》中被记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鹤”不属于“祥瑞四灵”;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7.【答案】A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杏林” 是中医行业的代称,与医生职业紧密相关,其典故源于三国时期的名医董奉。据《太平广记》记载,董奉隐居庐山时,为人治病从不收取报酬,只需患者病愈后在山中栽种杏树:轻病者栽 1 棵,重病者栽 5 棵。多年后杏树成林,董奉又以杏子换粮,救济贫苦百姓,后世便以 “杏林” 称颂医生的医德与医术。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8.【答案】A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历时 19 年完成。全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 959 年)共 1362 年的历史,旨在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9.【答案】C
【知识点】音乐常识
【解析】【分析】“三月不知肉味” 出自《论语 述而》,是孔子用来形容音乐(特指古代的《韶》乐)的感染力。据记载,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后,被其极致的艺术魅力所震撼,沉浸其中长达三个月,连吃肉都感觉不到滋味。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0.【答案】B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对词语的理解,“桑梓”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 “家乡” 的代称,其典故与古代的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在古代,桑树和梓树是家乡常见的树木,由于桑、梓与家庭生活和乡土环境紧密相连,后人便以 “桑梓” 代指故乡或家乡。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课文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词语的含义。作答时要注意词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别,做出正确选择。
21.【答案】B,D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对成语的理解,“破釜沉舟”主人公为项羽,秦末巨鹿之战中,项羽率军渡过漳水后,下令砸破锅灶、凿沉船只(“破釜沉舟”),断绝士兵退路,以示决战到底的决心。最终楚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此成语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望梅止渴”主人公为曹操,据《世说新语》记载,曹操率军行军途中,士兵口渴难耐。曹操谎称前方有一片梅林,梅子酸甜可口,士兵们想到梅子的酸味,口中生津,暂时缓解了口渴,最终顺利抵达水源地。此成语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
故答案为: B;D
【点评】题目考查对成语理解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2.【答案】C,E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是中国古代对四大美女的经典形容,每个词语对应一位美女的典故,其中“落雁”对应王昭君,王昭君出塞和亲时,行至大漠,拨动琴弦,南飞的大雁听到琴声、看到她的容貌,竟忘记扇动翅膀而跌落沙洲。
“羞花”对应杨贵妃(杨玉环),杨贵妃赏花时,触摸的花朵(传说为含羞草)因 “自惭形秽” 而闭合。
故答案为:C ;E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3.【答案】A,E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结合对诗句的理解,A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诗句中 “枫林”“霜叶” 是典型的秋日意象,枫叶经霜变红,描绘了深秋山林的绚烂景色,明确为秋景。E项“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秋词》。诗中 “晴空”“鹤” 以及全诗昂扬的秋意,直接点明是秋日景致,打破了传统秋日萧瑟的基调,展现了秋日的开阔明朗。
B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潜夜”“润物” 描写的是春雨,为春景。
C项“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出自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 指江南初夏的梅雨季节,为夏景(初夏)。
D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 “春风”“梨花” 比喻冬雪,实际描写的是冬景。
故答案为:A;E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诗句描述的景物特点,进行正确作答。
24.【答案】B
【知识点】诸子百家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 均是孔子提出的重要教育思想。“有教无类”主张教育不应区分贵贱、贫富、种族等,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打破了当时 “学在官府” 的垄断,推动了教育向平民普及。“因材施教”强调根据学生的个性、资质和学习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孔子针对子路的鲁莽和冉有的谨慎,在同样问 “闻斯行诸” 时给出了不同答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灵活性。“诲人不倦”指教导学生时耐心持久,不知疲倦,体现了孔子对教育事业的热忱。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孔子的教育思想进行正确作答。
25.【答案】D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豆蔻” 是中国古代对少女十三四岁年纪的雅称,源自杜牧《赠别二首 其一》中的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诗句以早春二月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为喻,形容少女轻盈美好的姿态,此后 “豆蔻年华” 便成为十三四岁少女的专属代称。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进行正确作答。
26.【答案】A,B,C,D,E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莎士比亚的创作涵盖悲剧、喜剧、历史剧等,《麦克白》:四大悲剧之一,讲述苏格兰将军麦克白因野心驱使,在妻子怂恿下弑君篡位,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深刻探讨了野心与道德的冲突;《李尔王》:四大悲剧之一,围绕年老的李尔王分封国土给女儿们的情节展开,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虚伪与亲情的脆弱,充满对权力与人性的反思;《哈姆雷特》:四大悲剧之首,以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为主线,通过他的犹豫与挣扎,展现了人文主义者在现实中的困境,“生存还是毁灭” 的独白成为经典;《奥赛罗》:四大悲剧之一,描写威尼斯将军奥赛罗因轻信谗言,怀疑妻子苔丝狄蒙娜不忠而将其杀害,最终在悔恨中自杀,反映了嫉妒与轻信的危害;《罗密欧与朱丽叶》:虽为悲剧性结局,但常被归类为早期悲剧或悲喜剧,讲述了两个敌对家族的青年恋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冲破阻碍相爱,最终双双殉情的故事,歌颂了爱情的美好与反抗封建束缚的精神。
故答案为: A B C D E
【点评】题目考查对莎士比亚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正确作答。
27.【答案】C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鸿雁传书” 的典故源自西汉时期的 “苏武牧羊” 故事: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劝其投降,但苏武始终坚守气节,被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长达十九年。后来,汉朝与匈奴和亲,汉使要求释放苏武,匈奴谎称苏武已死。此时,汉使想出一计,称汉武帝在上林苑射得一只大雁,雁足上系有苏武亲笔所写的帛书,表明他仍在北海牧羊。匈奴单于无法抵赖,只得将苏武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 便成为书信往来的代称,与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紧密相连。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8.【答案】B,C
【知识点】历史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历史知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 “六大古都” 是指: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杭州。南昌和福州,这两座城市不属于中国六大古都。
故答案为:B;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历史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历史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9.【答案】D
【知识点】中国地理常识
【解析】【分析】“信天游” 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民歌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陕北)的延安、榆林等地。它的歌词多为即兴创作,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式,两句一段,上下句押韵,语言质朴生动,内容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爱情和对命运的感慨,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化知识,结合信天游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0.【答案】B,E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饮冰室合集》是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文集,“饮冰室” 是梁启超的书斋名(取《庄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 之意,表达内心忧虑焦灼),因此以书室名命名。《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 是蒲松龄的书斋名(“聊” 为闲谈之意,“斋” 即书室),“志异” 指记录奇异故事,故以书室名 “聊斋” 为核心命名。
故答案为:B; E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1.【答案】B,C,E
【知识点】字义;字音;笔画与笔顺
【解析】【分析】“廿” 的读音是 niàn,笔画共4画;“廿” 是汉语中表示数目的字,意思是二十;
AD两项中对汉字读音和笔画的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C E
【点评】题目考查汉字音形义等相关知识。根据对汉字“廿”的字音、笔画和字义的理解,对各项表述进行分析,即可作答。
32.【答案】A,B,C,D,E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对词语的理解,A:“玉蟾蜍”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 “玉蟾蜍” 代指月亮,如李白诗句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B:“玉轮”以月亮的圆形轮廓比喻为 “轮”,加 “玉” 字修饰,突出其皎洁,如李贺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C:“白玉盘”形容月亮像白玉雕琢的盘子,形象生动,李白《古朗月行》中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便是经典用法。
D:“广寒宫”传说唐玄宗于八月望日游月中,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见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后因称月中仙宫为"广寒宫"。
E:“婵娟”本指女子姿态美好,后借指明月,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 “婵娟” 即指月亮。
故答案为:A B C D E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3.【答案】D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山东省和山西省名称中的 “山”,指的是太行山。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呈东北 — 西南走向。其东侧为华北平原(山东省位于此区域附近),西侧为黄土高原(山西省位于此区域),因此成为历史上山东、山西两地命名的地理依据。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地理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地理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4.【答案】B,D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对词语的理解,“替罪羊”原指古代宗教仪式中用来替人承担罪过而被宰杀的羊,后比喻代人受过、承担别人罪责的人,对应选项 B。
“寄生虫”指依附在其他生物体内或体外,靠吸取宿主营养生存的生物,引申为依赖别人生活、自己不劳动的人,对应选项 D。
故答案为: B D
【点评】题目考查对惯用语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5.【答案】B,C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结合对成语的理解,B“问鼎中原”源自春秋时期楚庄王的典故。这一成语直接与楚国相关,体现了楚国在春秋时期的强势地位。C“一鸣惊人”与春秋时期楚庄王早期的经历有关。传说楚庄王即位初期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大臣伍举以 “有鸟止于阜,三年不飞不鸣” 隐喻劝谏,楚庄王回应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A“老马识途”出自春秋时期齐桓公伐孤竹国的故事,涉及的是齐国(位于北方)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与楚国无关。
D“狡兔三窟”是战国时期齐国谋士冯谖为孟尝君谋划的典故,故事发生在齐国(北方),与楚国无关。
E“东施效颦”出自《庄子》,讲述越国丑女东施模仿西施皱眉,反显丑陋的故事,涉及的是越国(东南方),与楚国无关。
故答案为: B; 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成语的故事内容进行正确作答。
36.【答案】A,B,C,D
【知识点】《三国演义》
【解析】【分析】结合《三国演义》相关常识,A:王允是东汉末年大臣,对董卓的专权深恶痛绝。他表面顺从董卓,暗中策划诛杀董卓,最终通过貂蝉离间吕布与董卓的关系,成功联合吕布除掉董卓,是反对董卓的核心人物之一。
B:曹操早年曾参与反对董卓的行动。他拒绝董卓的拉拢,逃出洛阳后,在陈留起兵,并首倡讨伐董卓的义兵,是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的发起者之一,明确站在董卓的对立面。
C:吕布原为董卓义子,受董卓重用,但因与董卓侍女(《三国演义》中为貂蝉)私通而心生嫌隙,后在王允的劝说下,背叛董卓并亲手将其诛杀,属于从董卓阵营转为反对者的关键人物。
D:袁绍出身名门望族,因反对董卓废立皇帝(废汉少帝,立汉献帝),与董卓公开决裂,逃离洛阳后被推为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的盟主,是讨伐董卓的核心领袖之一。
E:蔡邕是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董卓掌权时曾强召其为官,蔡邕虽对董卓的暴行有不满,但并未主动反对,反而在董卓被杀后因感叹其知遇之恩而被王允处死,因此不属于反对董卓的人物。
故答案为:A B C D
【点评】题目考查对《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人物的相关故事情节进行正确作答。
37.【答案】B,D,E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常识,B项“柳永”是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以描写市井生活、男女情感见长,语言通俗直白,善于运用长调(慢词)抒发细腻情感,代表作《雨霖铃 寒蝉凄切》是婉约词的经典之作。
D项“李清照”是宋代婉约词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词前期多写闺阁闲情,后期因战乱经历转向悲苦沉郁,语言清丽凝练,情感真挚细腻,代表作《声声慢 寻寻觅觅》将婉约词的抒情性推向极致。
E项“晏殊”是北宋前期婉约词的重要作家,其词多写宴饮闲愁、相思离别,风格含蓄典雅,韵味悠长,代表作《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体现了婉约词 “语淡情深” 的特点。
AC两项中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不属于婉约派;
故答案为:B D E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婉约派词人的相关知识进行正确作答。
38.【答案】B,C,D,E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初唐四杰” 是指初唐时期四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们扭转了南朝以来绮靡浮华的文风,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
A项“陈子昂”虽为初唐重要诗人,主张 “风骨”“兴寄”,代表作《登幽州台歌》,但不属于 “初唐四杰”,他是与四杰同时期但风格独立的文学大家。
故答案为:B C D E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初唐四杰相关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9.【答案】C,D,E
【知识点】历史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历史知识,顺治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爱新觉罗 福临的年号;咸丰是清文宗爱新觉罗 奕詝的年号;光绪是清德宗爱新觉罗 载湉的年号;
AB两项中的“永乐”和“正统”都是明朝的年号,不属于清朝;
故答案为: C D E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历史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历史知识,结合朝代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正确作答。
40.【答案】A,B,C,D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戏曲相关知识,A:生行是戏曲中男性角色的统称,根据年龄、身份、表演风格等细分为多个分支:老生(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戴髯口,表现中老年男性);小生(如《西厢记》中的张生,表现年轻书生);武生(如《长坂坡》中的赵云,擅长武打动作);红生(如《华容道》中的关羽,面部勾红脸,多为忠义人物);娃娃生(如《三娘教子》中的薛倚哥,表现儿童角色)。该选项描述准确。
B:旦行专门扮演女性角色,涵盖不同年龄、性格和身份:青衣(正旦,如《窦娥冤》中的窦娥,表现端庄正派的中青年女性);花旦(如《红娘》中的红娘,表现活泼泼辣的少女);老旦(如《四郎探母》中的佘太君,表现老年女性);武旦(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擅长武打)等。该选项描述正确。
C:净行俗称 “花脸”,因面部勾画复杂脸谱而得名,多扮演男性角色,性格鲜明(如勇猛、粗犷、奸猾等):正净(大花脸,如《铡美案》中的包拯,表现刚正不阿的忠臣);副净(二花脸,如《野猪林》中的鲁智深,表现勇猛豪爽的人物);武净(武花脸,擅长武打,如《长坂坡》中的张郃)。虽个别剧种有女性净角,但主流是男性角色,该选项描述符合传统分类。
D:丑行俗称 “小花脸”“三花脸”,面部勾小额脸谱,多表现机智、滑稽或反面角色,分文丑和武丑:文丑(如《七品芝麻官》中的唐成,表现文官或市井人物);武丑(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擅长武艺和跌打技巧)。该选项描述正确。
故答案为:A B C D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戏曲相关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戏曲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1.【答案】A,B,C
【知识点】历史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对人物的理解,A:黄继光在 1952 年的上甘岭战役中,面对敌人地堡的猛烈火力阻挡部队进攻,黄继光毅然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地堡的机枪射口,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壮烈牺牲。他被追授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 称号。
B:邱少云1952 年在潜伏任务中,敌人的燃烧弹在他身边爆炸,火焰烧到他的身体。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作战任务的完成,邱少云强忍剧痛,始终趴在原地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他被追授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 称号。
C:杨根思1950 年在长津湖战役中,杨根思率领部队坚守 1071 高地东南侧的小高岭,面对美军多次猛烈进攻,他带领战士们奋勇抗击,最后在弹药耗尽的情况下,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保住了阵地。他被追授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 称号。以上三位都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
D:李公朴、E:闻一多两人是抗日战争后期至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战士,因积极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呼吁和平民主,于 1946 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属于 “争取和平民主” 斗争中的烈士,与抗美援朝战争无关。
故答案为:A B C
【点评】题目考查对战斗英雄相关人物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相关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2.【答案】B
【知识点】中国地理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西南地区以茶叶贸易为核心,连接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商贸通道,西南地区(包括云南、四川、西藏等地)是茶叶的重要产区(如云南普洱茶、四川边茶),而青藏高原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因饮食结构需要大量茶叶,形成了 “以茶易马” 的贸易传统。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化知识,结合茶马古道的相关知识进行正确作答。
43.【答案】D,E
【知识点】其他文化常识;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常识,D:加油站属于易燃易爆环境,手机使用时可能产生静电或电火花,存在引发火灾、爆炸的风险,因此需禁止使用手机。
E:易燃易爆场所如化工厂、烟花爆竹仓库等,与加油站同理,手机产生的电磁信号或火花可能触发危险,故需禁止使用手机。
故答案为: D; E
【点评】题目考查对手机使用场所相关安全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生活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4.【答案】C
【知识点】政治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对图形的认知,A: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八角帽帽徽,由五角星、镰刀、锤子组成,代表工农红军的性质(工人和农民的联合)。
B: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由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写有 “中国共青团” 的绶带组成。
C:是中国共产党党徽,由镰刀和锤头组成,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合,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
D: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由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齿轮和谷穗组成,象征国家的性质和特征。
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的标志,由麦穗、齿轮、华表、天平组成,象征司法公正。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中国共产党党徽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党史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5.【答案】A,C,D,E
【知识点】社会结构(家庭、学校、社区)
【解析】【分析】结合对课余生活的意义的认知,A:开阔视野课余活动(如阅读、旅行、社团实践等)能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文化,拓宽认知边界,帮助我们从书本外的世界获取信息,提升综合素养。
C:动手能力 参与手工制作、实验操作、体育竞赛等课余活动,需通过实际操作完成任务,能有效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和实践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创新意识 课余活动中(如科技发明、艺术创作、创业模拟等),尝试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的过程,能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突破常规的创新思维。
E:正能量 积极的课余活动(如志愿服务、团队协作、兴趣培养等)能带来成就感、满足感,缓解学习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传递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以上四项是课余生活带给我们的积极影响;B项表述不符合丰富课余生活的意义,这项不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 A C D E
【点评】题目考查对课余生活的意义相关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生活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6.【答案】A,B,C
【知识点】中国地理常识
【解析】【分析】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土层深厚、直立性强,窑洞通常直接在黄土崖壁上挖掘(靠崖窑),或用黄土夯筑(地坑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黄土资源,无需大量砖石或木材,体现了 “就地取材” 的建筑智慧。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陕北窑洞建筑特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传统民居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7.【答案】A,B,D,E
【知识点】现代科学技术
【解析】【分析】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A、B、D、E,这些选项对新中国建设成就的描述均正确,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等的领导下,新中国在建设和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C项李四光是地质学家,为中国石油勘探和地质力学发展作出贡献;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 年)的核心贡献者是邓稼先、钱三强等核物理学家,与李四光无关。
故答案为:A B D E
【点评】题目考查对新中国建设成就相关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相关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8.【答案】C
【知识点】中国地理常识
【解析】【分析】中国陆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世界面积前三大的国家依次为:俄罗斯(约 1709.82 万平方千米);加拿大(约 998.47 万平方千米);中国(约 960 万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国土面积相关地理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地理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9.【答案】A
【知识点】我国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地动仪是由东汉科学家张衡研制的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张衡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不仅发明了地动仪(候风地动仪),能感知远方的地震方向,还在天文学、数学等领域有重要贡献,如提出 “浑天说”,计算圆周率等。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天文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天文知识,结合地动仪的相关知识进行正确作答。
50.【答案】A,B,C,D,E
【知识点】谚语
【解析】【分析】A: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比喻普通人团结协作,集思广益,能发挥出超越个人的智慧,甚至胜过聪明的人,强调集体合作的力量。
B:一人计短,百人计长 指一个人的想法有限,众人的智慧汇聚起来则能形成更周全的计策,突出合作中集体智慧的优势。
C:人心齐,泰山移 形容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即使像泰山一样沉重的困难也能克服,体现团结协作的强大力量。
D: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用 “滴水” 与 “海”、“独木” 与 “林” 的对比,说明个体力量有限,只有汇聚成集体才能成就更大的事业,强调合作的必要性。
E: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以花为喻,说明单个事物的优秀不算真正的繁荣,只有众多事物共同发展、相互配合,才能形成生机勃勃的局面,隐含对合作与共同进步的重视。
所有选项均表达了对合作的重视,应该选择 A、B、C、D、E。
故答案为:A B C D E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谚语的理解能力。谚语是约定俗成的表达特定含义的俗语。作答时要结合平时的学习阅读积累,准确掌握谚语的含义,把握谚语本意和引申义的内在关系,即可顺利作答。
51.【答案】A,C,E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结合对诗句的理解,A: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高百尺”“摘星辰” 是极度夸张的写法,现实中楼不可能高到伸手摘星,通过夸大高度,突出山寺楼阁的高耸险峻,增强画面的震撼力。
C: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千里江陵一日还” 运用夸张,白帝城到江陵相距约千里,古代行船难以一日抵达,诗人通过缩短时间的夸张描写,既表现船行之快,也暗含归心似箭的心情。
E: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只应天上有” 是夸张手法,将乐曲夸大为天上才有的仙乐,极言其美妙绝伦,人间罕见,突出对乐曲的赞美。
B: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运用比喻,将洞庭湖比作 “白银盘”,将君山比作 “青螺”,形象描绘了洞庭山水的秀丽,无夸张。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运用比喻,以 “冰心”“玉壶” 比喻自己纯洁正直的品格,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无夸张。
故答案为:ACE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52.【答案】A,C,D,E
【知识点】对联
【解析】【分析】结合对各项中对联进行分析,A:水少沙即现 木可柯方成 “沙” 字由 “水” 和 “少” 组成,“柯” 字由 “木” 和 “可” 组成,通过拆分字形构成对联,体现拆字特点。
C: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切糕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冻” 字拆为 “东二点”,“洒” 字拆为 “西三点”;“切” 字拆为 “上七刀”,“分” 字拆为 “下八刀”,拆字与方位、数字结合,极为精巧。
D:此木是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柴” 字由 “此” 和 “木” 组成,“出” 字由两个 “山” 组成;“烟” 字由 “因” 和 “火” 组成,“多” 字由两个 “夕” 组成,通过拆分与合字形成对仗,是经典拆字对联。
E:蚕是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蚕” 字拆为 “天”“下”“虫”;“鸿” 字拆为 “江”“边”“鸟”,拆字自然,贴合字义。
B: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是一副劝诫人保持恒心的对联,通过对比强调坚持的重要性,未涉及汉字拆分,不属于拆字对联。
故答案为: A C D E
【点评】题目考查对对联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对联中描述的汉字字形进行分析,进行正确作答。
53.【答案】A,D
【知识点】重要节日;习俗及习俗寓意;十二生肖
【解析】【分析】结合传统文化相关知识,A:古代称谓中,“令尊”“尊君” 是尊称对方的父亲(表尊敬);“家严”“家君” 是谦称自己的父亲(表谦逊)。该选项混淆了谦称与尊称的对象,故错误。
D:十二生肖的顺序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相邻属相按顺序前者为大,后者为小。小丽属 “羊”,小红比小丽大一岁,说明小红的属相在 “羊” 之前,应为 “马”;若小红属 “猴”,则比小丽小一岁。该选项对生肖顺序的逻辑判断错误,故错误。
其余各项表述正确,符合传统文化知识。
故答案为: A;D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传统文化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54.【答案】A,C,E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错别字为 “幕”,正确应为“暮”。“日暮” 指太阳落山,“暮” 与时间相关(部首为 “日”),而 “幕” 指帷幕(部首为 “巾”),此处应为 “暮”。
C:泥溶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错别字为 “溶”,正确应为“融”。“泥融” 指泥土融化、湿润,“融” 有消融、融化之意,而 “溶” 侧重溶解(如 “溶解”),此处应为 “融”。
E: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错别字为 “叫”,正确应为 “教”。“不教” 意为 “不让、不使”,“教” 在此处读 jiào,有 “使、令” 的意思,而 “叫” 侧重呼喊,不符合诗句语境,此处应为 “教”。
其余两项中诗句书写正确,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A C E
【点评】题目考查对诗句中词语书写的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诗句进行检查分析,对汉字字形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55.【答案】A,B,D,E
【知识点】《水浒传》
【解析】【分析】结合《水浒传》原著内容,A:醉打蒋门神 讲述武松为替施恩夺回被蒋门神霸占的快活林,故意醉酒挑衅,痛打蒋门神的故事,是武松经典侠义情节。
B:大闹飞云浦 讲述武松被张都监等人陷害入狱,刺配途中遭蒋门神党羽埋伏,武松识破阴谋,在飞云浦斩杀刺客的故事,展现其勇猛。
D:血溅鸳鸯楼 讲述武松从飞云浦返回后,怒杀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等仇人,并在鸳鸯楼墙上写下 “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的故事,情节惨烈。
E:景阳冈打虎 讲述武松路过景阳冈,不听劝阻独自饮酒,酒后徒手打死猛虎,成为其成名壮举的故事,是《水浒传》中极具代表性的情节。
C:火烧草料场 该情节属于林冲(豹子头),林冲被发配沧州后,陆谦等人欲火烧草料场加害于他,林冲怒杀仇人后雪夜上梁山,与武松无关。
故答案为:A B D E
【点评】题目考查对《水浒传》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答案】56.C;D
57.E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本题为古诗阅读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古诗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古诗诗句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古诗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56.结合对诗句的理解,A项理解错误,本诗并非单纯的 “写景诗”,而是借景抒情的思乡诗。前两句写景是为后两句抒情铺垫,核心情感是 “行人无限秋风思” 的思乡之情,而非仅为描写山水风光。
C项理解错误,首句 “松下茅亭五月凉” 中的 “凉”,指的是五月松下茅亭的清凉、凉爽,营造的是清幽舒适的氛围,而非 “荒凉之感”。“凉” 在这里是夏日避暑的惬意,与 “荒凉” 无关。
D项理解错误,前两句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的写景顺序是由近及远:先写近处的 “松下茅亭”,再写远处的 “汀沙(水边平地)”“云树(远处的树)”,而非 “由远及近”。
BE两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CD
57.结合对诗句的理解,ABCD三项中对诗句的理解是正确的,符合诗句表述的意思;
E项中本诗的核心情感是思乡之情,而非 “对稚川山水的思念”。诗人通过描绘稚川山水,因 “隔水青山似故乡” 触发了 “秋风思”,借眼前景抒发对故乡的怀念,而非留恋稚川山水本身。
故答案为:E
【答案】58.B;D
59.A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58.结合句子意思,理解词语进行分析,A:中外惶怖“惶怖” 结合语境指内心惶恐、害怕,解释为 “惶恐惧怕” 正确。
B:二儿故琢钉戏“故” 在此处意为 “依旧、仍然”,而非 “所以”。整句意为 “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游戏”,体现孩子的镇定,“故” 解释错误。
C:冀罪止于身“冀” 是常用实词,意为 “希望”,句意为 “希望罪责只牵连到自己”,解释正确。
D:二儿可得全不“全” 在此处为动词,意为 “保全(性命)”,而非名词 “安全”。句意为 “两个孩子能得以保全性命吗”,“全” 解释错误。
E:儿徐进曰“徐” 意为 “慢慢地、从容地”,形容孩子上前说话时的镇定神态,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 B;D
59.结合对句子的理解,A:“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中的 “中外” 并非指 “中国外国”,而是指 “朝廷内外(或家里家外)”;这句翻译错误。
B:“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中 “岂” 表反问 “难道”,“覆巢” 指倾覆的鸟窝,“完卵” 指完好的鸟蛋,翻译准确,符合语境。
C:“寻亦收至” 中 “寻” 意为 “不久”,“收” 指 “逮捕”,翻译为 “不久逮捕他们的人也就到了”,符合文意。
D:“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出自本文,字面指鸟窝倾覆后不会有完好的鸟蛋,比喻整体遭受灾难时,个体也无法幸免,理解准确。
E:文中孔融之子在家庭遭难时 “故琢钉戏”“徐进曰”,表现出毫不惊恐的镇定;他们能说出 “覆巢之下,复有完卵” 的道理,体现聪明明理;而 “寻亦收至” 的结局则反映了株连迫害的残酷,分析合理。
故答案为:A
【答案】60.A;B
61.D
62.D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60.结合相关知识,A:2022 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是 “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是 2008 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并非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因此该选项错误。
B:2022 年北京冬奥会是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但其承办方式是北京市与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承办,并非 “由北京市独自承办”。北京主要承办冰上项目,张家口承办雪上项目,因此该选项错误。
其余各项,表述正确,符合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相关知识。
故答案为:A;B
61.阅读各项中句子,原句(结合选项推断)的语病主要在于词语搭配不当和句式逻辑不畅。“表达” 与 “内涵” 搭配更恰当:“中华文化内涵” 需要用 “表达” 来搭配(表达内涵),而 “抒发” 多与 “情感” 搭配(如抒发情怀),“见证” 与 “内涵” 搭配不当(见证事实 / 历史),因此排除 B、C、E。后半句需明确 “象征着” 的具体内容,即 “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A 选项中 “也是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的象征,共享冬奥荣光” 存在句式杂糅,“共享冬奥荣光” 的主语不明确;而 D 选项 “象征着…… 共享冬奥荣光” 逻辑清晰,句式完整。
故答案为:D
62.结合句子表述的意思,①处:“冰雪纹” 是冬奥会最显著的标志之一,直接体现赛事的本质属性,“特征”(指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比 “特色”(更侧重独特风格)更贴合 “冬奥会” 与 “冰雪” 的核心关联;②处:“祥云纹” 所传达的 “吉祥” 是一种隐含的意义,“寓意”(寄托或蕴含的意义)符合语境;“喻义” 侧重 “比喻的意义”,此处无比喻关系,排除 A、C。
③处:描述 “星空” 的广阔,“浩瀚无垠”(形容广大没有边际)专门用于形容宇宙、星空等宏大景象;“无穷无尽” 侧重 “没有尽头”,不特指空间的广阔,排除 A、B、E。
④处:挂带红色与春节文化的关系是 “符合、一致”,“契合”(强调两者相合)比 “融合”(强调合为一体)更准确,排除 B、C、E。
故答案为:D
【答案】63.C;D
64.A;C
65.A;B;C;D;E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63.结合文中句子,第一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写,“如闪亮的白绸”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月色”比作“闪亮的白绸”,描绘了一幅宁静平和的月夜美景,突出了夜晚宁静平和的美,展示出人物活动的环境特点。CD两项对句子的理解表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C;D
64.结合上下文,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指“我”失去了享受母亲等待的满足感,也失去了倚在母亲怀里感受母爱的机会;阅读各项,AC两项表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 A;C
65.结合短文内容,“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互相呼应;“一直这样等,惯了”,令“我”回忆起“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这句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和第④自然段中“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互相呼应,表现母亲对孩子们始终如一的爱;“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表现了爱的传承,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这句不仅描写景色的美,更是表达对对母爱的赞美。阅读各项,对短文的理解和表述都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A B C D E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