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普通高中拔尖强基联盟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九月化学入学联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衣、食、住、行都凝结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文明载体使用的材料,主要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A B C D蜀绣(三峡博物馆的秦良玉平金绣蟒凤衫) 火锅所用牛油(重庆美食) 解放碑(重庆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 长江索道所用钢缆(出行工具)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合金及其应用;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解析】【解答】A.蜀绣主要原料为蚕丝,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为天然高分子,A符合题意;B.牛油是油脂,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B不合题意;C.解放碑是用石材雕刻,主要成分可能是花岗岩、硅酸盐或大理石,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不合题意;D.长江索道所用钢缆是合金材料,属于金属材料,D不合题意;故选A。【分析】A.蛋白质为天然高分子;B.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C.解放碑的材料为无机非金属材料;D.钢缆是合金材料。2.(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错误的是A.乙烯的空间填充模型B.CaC2的电子式C.基态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D.的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答案】B【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解析】【解答】A、乙烯分子中原子间为双键,呈平面结构,空间填充模型能正确反映原子大小(大、小 )和平面排布,A正确 ;B、中与以离子键结合,内部是三键(共用3对电子 ),电子式应为 。题目中电子式写成,未标注的离子电荷,错误,B符合题意;C、 原子序数7,价层电子排布为,轨道填2个自旋相反电子,轨道3个电子分占不同轨道且自旋平行,价层电子排布图正确,C正确 ;D、中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无孤电子对 )价层电子对数为3,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 ,D正确 。故答案为: B 。【分析】A.乙烯( )为平面结构,空间填充模型(比例模型 )需体现原子相对大小和空间排布,原子大于原子,且为平面形。B.是离子化合物,由和(乙炔根离子 )构成,电子式需体现离子键和内部的共价键(含三键 )。C.基态原子价层电子为,电子排布需遵循泡利原理(同一轨道最多2个自旋相反电子 )、洪特规则(简并轨道电子优先分占且自旋平行 )。D.计算的VSEPR模型,需先算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成键电子对 孤电子对 )。3.(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0.5mol/L的乙醇溶液中含氧原子数为0.5NAB.1molKCl晶体中所含分子数为NAC.0.1mol乙酸与足量甲醇充分反应生成的乙酸甲酯分子数目小于0.1NAD.62gP4()熔化时,断裂P-P键数目为3NA【答案】C【知识点】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物质结构中的化学键数目计算;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解析】【解答】A、乙醇物质的量:,含氧原子(乙醇分子式 )。但溶液中还有水,水也含氧原子,故溶液中氧原子总数 ,A错误 ;B、离子晶体中微粒是离子,晶体由和构成,无分子 ,故1mol 晶体中分子数为0,B错误 ;C、0.1mol乙酸参与反应,因可逆,实际生成的乙酸甲酯分子数 ,即小于,C正确 ;D、 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1个含6个键。62g 物质的量为。熔化时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键未断裂 ,故断裂键数目为0,D错误 。故答案为: 。【分析】A.乙醇溶液含乙醇和水,两者均含氧原子,需同时考虑乙醇和水的氧原子数,不能仅计算乙醇的氧原子。B.是离子晶体,由和通过离子键结合,不存在分子,需区分晶体类型与构成微粒。C.乙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产物量小于理论值。D.白磷( )是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而非分子内的共价键,需区分物理变化中化学键是否断裂。4.(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聚乳酸是一种很好的生物降解塑料,可用作超市购物袋等,以减少白色污染B.NaCl可用作食品防腐剂C.复方氯乙烷气雾剂可用于运动中的急性损伤的镇痛D.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如FeCl3),以减少缺铁性贫血问题的发生【答案】D【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卤代烃简介;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解析】【解答】A、普通塑料(如聚乙烯 )难降解,大量使用造成“白色污染”;聚乳酸能被微生物分解,用作购物袋可减少污染,A正确 ;B、食品中加入,一方面调味,另一方面高浓度让微生物细胞失水,无法生存,可防腐(如腌制食品 ),B正确 ;C、运动急性损伤(如扭伤 )时,喷复方氯乙烷气雾剂,氯乙烷挥发带走热量,局部降温,缓解疼痛,C正确 ;D、酱油中补铁需加入易吸收的(如 ),含,人体对其吸收差,不能有效补铁,D错误 。故答案为: 。【分析】A.聚乳酸是生物降解塑料,可自然分解,替代难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普通塑料长期堆积污染环境 )。B.(食盐 )有咸味,且高浓度溶液使微生物细胞脱水,抑制微生物繁殖,起到防腐作用。C.复方氯乙烷气雾剂喷于皮肤时,氯乙烷迅速挥发吸热,使局部降温,减轻疼痛和肿胀,用于急性损伤镇痛。D.人体吸收铁元素主要以形式,中是,不易被吸收;补铁剂常用(提供 )。5.(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下列离子(或分子)组在相应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麦芽糖溶液中:MnO、K+、H+、SOB.能使苯酚溶液显紫色的溶液中:Na+、HCO、SCN-、Cl-C.银氨溶液中:OH-、NO、K+、Cl-D.Na2CO3溶液中:Al3+、SO、H+、Cl-【答案】C【知识点】离子共存【解析】【解答】A、麦芽糖为还原性糖,与构成酸性环境,会氧化麦芽糖(如醛基被氧化为羧基 ),不能大量共存 ,A错误 ;B、 与:(双水解 );与:(络合 ),不能大量共存 ,B错误 ;C、银氨络离子稳定,、、、之间及与银氨络离子均不反应,可大量共存 ,C正确 ;D、 与:(双水解 );与:,不能大量共存 ,D错误 。故答案为: 。【分析】A.麦芽糖含醛基( ),具还原性;在酸性( )条件下具强氧化性,可氧化麦芽糖。B.能使苯酚显紫色的溶液含,与发生双水解(相互促进水解 ),与发生络合反应。C.银氨溶液主要含、,需判断、、、与银氨络离子是否反应。D.溶液含,与双水解,与反应生成。6.(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本杰明·李斯特、大卫·麦克米兰,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有机催化的发展”中的贡献,用脯氨酸催化合成酮醇反应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的分子式为C10H11NO4B.理论上,该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C.脯氨酸与互为同分异构体D.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b和c【答案】D【知识点】有机物的鉴别;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醛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的结构简式中,原子数:10;原子数:11;原子数:1;原子数:4,分子式为,A正确 ;B、反应中、在脯氨酸催化下生成,无其他产物(原子全部进入 ),故原子利用率100% ,B正确 ;C、 脯氨酸分子式:;所给物质分子式:,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C正确 ;D、 中醛基( )、中羟基( ,与苯环相连的羟基具还原性 ),均能使酸性溶液褪色,无法鉴别 ,D错误 。故答案为: 。【分析】A.根据的结构简式,数出各原子个数(、、、 ),确定分子式。B.原子利用率,若反应无副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C.同分异构体需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分别写出脯氨酸与所给物质的分子式,判断是否相同。D.含醛基( )、含羟基( ),两者均具还原性,能被酸性氧化褪色,无法鉴别。7.(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下列实验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①在实验室制备乙烯B.用装置②证明溴乙烷消去反应有乙烯生成C.用装置③探究KCl浓度是否对FeCl3+3KSCNFe(SCN)3+3KCl的平衡移动有影响D.用装置④证明溴和苯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答案】C【知识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苯的结构与性质;卤代烃简介;乙醇的消去反应【解析】【解答】A、乙醇消去制乙烯反应:,需精准控温,装置①温度计未插入液面下(测的是蒸汽温度 ),无法控制反应液温度 ,不能制备乙烯,A错误;B、溴乙烷消去:,反应中乙醇挥发,乙醇能还原( ),使溶液褪色,无法证明是乙烯使溶液褪色 ,B错误;C、该反应实质是,但加入溶液,相当于稀释,浓度降低,颜色变浅;或从平衡移动看,不参与反应,理论上平衡不移动,但实际因离子强度变化可能有影响,可通过颜色变化探究,装置③中,加入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化,能探究对平衡的影响,C正确 。D、苯与溴取代:,加成则无。但溴易挥发,与水反应:,生成的也会与生成沉淀,无法证明是取代反应生成的 ,D错误 。故答案为: 。【分析】A.乙醇制乙烯需控制温度,温度计需插入反应液测温度,判断装置①是否满足。B.溴乙烷消去生成乙烯,但乙醇易挥发,乙醇也能使酸性褪色,判断装置②是否能排除干扰。C.的平衡,改变浓度(实质是改变离子强度,但、不参与反应 ),通过溶液颜色变化判断平衡是否移动,判断装置③是否可行。D.苯与溴的反应,若为取代则生成,与生成浅黄色沉淀;但溴易挥发,挥发的与水反应也生成,判断装置④能否排除干扰。8.(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合成氨为放热反应,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温度越低越好B.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2SO2(g)+O2(g)2SO3(g)。当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再充入少量O2,再次达到平衡后,SO3的浓度降低C.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发生2NO2(g)N2O4(g)。当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再充入少量N2O4,再次达到平衡后,体系颜色不变D.CaCO3(s)+2NH(aq)Ca2+(aq)+2NH3(aq)+CO2(g)+H2O(l) H=+68.9kJ mol-1、S=+37.3J/(mol K)该反应可在沸水中自发进行【答案】C【知识点】焓变和熵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析】【解答】A、合成氨反应:,温度低虽利于平衡正向,但反应速率慢,且催化剂需一定温度才具活性,实际生产选合适温度(兼顾平衡和速率 ),A错误 ;B、恒容条件,充入,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物质的量增大,容器体积不变(不变 )。浓度,增大、不变,故浓度增大 ,B错误;C、恒压条件,充入,容器体积增大,最终达到的平衡与原平衡等效(各物质浓度不变 ),浓度不变,体系颜色(由浓度决定 )不变 ,C正确 ;D、已知,,沸水温度,,反应非自发 ,D错误 。故答案为: 。【分析】A.合成氨是放热反应,但反应速率、催化剂活性与温度有关,需综合考虑,判断“温度越低越好”是否合理。B.恒温恒容下,达平衡后,充入,平衡正向移动,判断浓度变化。C.恒温恒压下,达平衡后,充入,判断新平衡与原平衡的关系(等效平衡 ),及体系颜色变化。D.判断反应自发性需计算,则自发,结合沸水温度( )计算。9.(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下列有关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论述正确的是A.无机苯()的结构与苯相似,其中形成大π键的电子全部由N提供B.根据原子半径推知,F-F键的键能大于Cl-Cl键,F2化学性质更稳定C.NH3的成键电子对间排斥力比PH3小,所以NH3的键角比PH3小D.O3是弱极性分子,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答案】A【知识点】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相似相溶原理及其应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解析】【解答】A、 原子价电子数,与其他原子形成个键,无多余电子参与大键;原子价电子数,形成个键后,剩余个电子参与大键。故无机苯中形成大键的电子全部由提供 ,A正确 ;B、原子半径:,则键长键长,理论上键能大。但原子半径小,孤电子对斥力大,实际键能小于键能。非金属性,但因键能小,化学性质更活泼(易断裂反应 ),B错误 ;C、电负性,中键电子对更靠近,成键电子对间斥力更大,斥力大则键角大,故键角大于,C错误 ;D、极性,非极性,是弱极性分子,更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极性分子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小于非极性溶剂,D错误。故答案为: 。【分析】A.对比无机苯( )与苯结构,分析、原子价电子,判断大键电子来源。B.键能与原子半径、化学性质的关系,结合非金属性判断与的稳定性。C.键角与成键电子对斥力的关系,通过、电负性差异,判断与成键电子对斥力。D.依据是弱极性分子,更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判断在水和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10.(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金属M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形成一层致密稳定的3M(XY)2 MZX3,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原子序数是Y的8倍,基态X和Z的未成对电子数相同,M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1molMZX3,含有42mol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M>XB.X、Y、Z的电负性大小为:X>Z>YC.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碱D.第一电离能:Z>X【答案】B【知识点】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解析】【解答】 由分析可知,X为O元素、Y为H元素、Z为C元素、M为Mg元素;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Mg2+<O2-,故A错误;B.同主族元素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C、O在它们的简单氢化物中都表现负价,说明它们的金属性都比H大,则电负性:O>C>H,故B正确;C.属于弱碱,故C错误;D.同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ⅡA族、Ⅴ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除外),则第一电离能:C<O,故D错误;故选B。【分析】 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即原子序数均小于18,而X的原子序数是Y的8倍,故Y为H元素、X为O元素;基态X和Z的未成对电子数相同,即Z有2个单子,符合条件的元素有C、Si、S,1molMZX3含有42mol质子,可知M、Z的质子数为42-8×3=18,金属M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形成一层致密稳定的3M(XY)2 MZX3,可知M显+2价、Z显+4价,且M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可知M为Mg元素、Z为C元素。11.(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Cu2++2NH3 H2O=Cu(OH)2↓+2NHB.甲醛发生银镜反应:HCHO+4[Ag(NH3)2]OH2NH+CO+4Ag↓+6NH3+2H2OC.向草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5H2C2O4+6H++2MnO=10CO2↑+2Mn2++8H2O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OH)2溶液:HCO+Ba2++OH-=BaCO3↓+H2O【答案】C【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解析】【解答】A、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A错误;B、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故B错误;C、该反应中,元素从价降低到价,元素从价升高到价,结合守恒定律,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所以C正确;D、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因此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A.与过量氨水反应时,会继续与氨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并非只生成B.银镜反应中,应拆分为和,且反应环境为碱性,要体现参与反应,同时需遵循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范。C.草酸()具有还原性,酸性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为,被还原为,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来书写离子方程式。D.向溶液中加少量,为少量,应按照的组成来定系数,与的比例为,会与反应,除生成沉淀,还会生成 。12.(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MnO2催化降解甲醛的机理如图所示,其中MnO2起着吸附活化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态Mn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5个B. CHO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C.CO2的空间结构为V形D.HCHO在降解过程中碳氧双键未发生断裂【答案】C【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解析】【解答】A、是25号元素,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根据洪特规则,轨道上5个电子分占不同轨道且自旋平行,所以未成对电子数为5个,A正确;B、中中心碳原子与氧原子形成碳氧双键(含1个σ键 ),与另外两个原子形成σ键,即中心碳原子共形成3个σ键,无孤电子对。根据杂化轨道理论,中心原子采取杂化,B正确;C、计算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公式为 ,中与形成2个双键,成键电子对数为2;孤电子对数 ,所以价层电子对数为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不含孤电子对时,空间结构为直线形,C错误;D、从机理图可知,降解时,断开的是碳氢键,碳氧双键( )未发生断裂,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A.要确定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需先明确其价层电子排布式,再依据电子排布规律判断未成对电子情况。B.判断中碳原子杂化类型,需看其成键情况,通过中心原子的σ键数和孤电子对情况,依据杂化轨道理论确定。C.判断空间结构,要先计算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结合孤电子对情况,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D.分析降解过程中化学键变化,需结合反应机理图,看甲醛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情况。13.(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在卤水精制中,纳滤膜对、有很高的脱除率。一种网状结构的纳滤膜J的合成路线如图(图中 表示链延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 +—NH2 +HClA.J能脱除、可能与其存在阴离子有关B.MPD的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C.J具有网状结构仅与单体AEPPS的结构有关D.合成J的反应为加聚反应【答案】A【知识点】利用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确定有机物的结构;有机物的合成;缩聚反应【解析】【解答】A、能脱除、,是因为这些阳离子可与中阴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结合物脱离水溶液,实现脱除,A正确;B、结构为 ,分子中氢原子因对称分布,实际氢环境共种(苯环上种、氨基上种 ),核磁共振氢谱有组峰,B错误;C、的网状结构,不仅依赖单体,还与(含多个酰氯官能团,可多方向连接 )有关,二者共同作用形成网状,C错误;D、合成反应中,与 反应生成 ,同时脱除小分子,属于缩聚反应(脱小分子成高分子 ),不是加聚反应(无小分子脱除 ),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本题围绕纳滤膜合成路线,结合有机物结构与反应,通过分析官能团作用、分子氢环境、网状结构成因及反应类型,判断选项正误,注意切勿忽略题目中“与反应生成并脱除”的已知信息,导致对合成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14.(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某离子晶体的晶胞是由M、N两种离子组成的正方体结构,晶胞参数为apm。该晶胞沿x轴在yz平面的投影如图2所示,沿体对角线方向的投影如图3所示(注:M离子用表示,N离子用表示,两种离子投影重合时用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晶体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NB.与N离子距离最近的N离子有8个C.M离子与N离子之间的最近距离为apmD.晶胞中其中一个N离子的分数坐标可能为(,,)【答案】B【知识点】离子晶体;晶胞的计算【解析】【解答】A、顶点M离子 ,面心M离子 ,共 个;N离子个数:N在4个体心,个数为4 。晶体中M、N离子个数比为 ,化学式可表示为 ,A正确;B、以某N离子为中心,观察其周围N离子,由于N在小晶胞体心,与它距离最近的N离子位于相邻小晶胞体心,每个N离子周围,在三维空间中,距离最近的N离子有12个(可想象空间中立方体体心粒子与其他体心粒子的位置关系 ),不是8个,B错误;C、晶胞为正方体,体对角线长度(根据正方体体对角线公式,边长为 时,体对角线 ),M、N离子最近距离是体对角线的 ,即 ,C正确;D、由分析可知,M位于晶胞的8个顶点和6个面心,N位于8个晶胞中的4个小晶胞的体心上,晶胞中其中一个N离子的分数坐标可能为(,,)即为位于8个晶胞中左上、后面的小晶胞的体心上的点,如图所示:,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由题干晶胞投影图可知,M位于晶胞的8个顶点和6个面心,N位于8个晶胞中的4个小晶胞的体心上,如下图:,据此分析解题:A、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M、N离子个数,进而确定晶体化学式。均摊法规则为:顶点粒子占 、面心粒子占 、体心粒子占1 。B、找与N离子距离最近的N离子,需明确N离子在晶胞中的位置,分析其周围等距N离子的分布。C、M离子与N离子的最近距离,是晶胞体对角线长度的 。先求体对角线长度,再计算最近距离。D、分数坐标是晶胞中粒子位置的一种表示,以晶胞顶点为原点 ,沿坐标轴方向单位为1 。N离子在小晶胞体心,结合晶胞分割,判断其分数坐标可能性。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8分)15.(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巫山桃花铁矿是重庆迄今发现的最大铁矿,储量上亿吨,按市场估值在400亿以上。其所含化学成分有Fe2O3、MgO、SiO2和不溶物(不溶物不参与反应)。现模拟用该铁矿来制备高铁酸钠[Na2FeO4],其流程设计如图:已知:常温下,几种难溶氢氧化物的Ksp难溶物 Fe(OH)2 Fe(OH)3 Mg(OH)2Ksp 8×10-16 4×10-38 2×10-11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 。(2)将矿石粉碎的目的 。(3)操作1的名称是 ,调pH后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4)常温下,若测得操作1后所得滤液中c(Mg2+)=0.2mol/L,则调pH时的最佳取值范围为 。(已知lg2=0.3,当某离子浓度≤10-5mol/L时可认为其完全沉淀,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5)氧化时可向滤液中先加入稍过量NaOH溶液,然后再加入NaClO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aClO为常见漂白剂,其水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则NaClO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为 。【答案】(1)3d64s2(2)增大接触面积加快酸浸速率(3)过滤;(4)(5);【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解析】【解答】(1)Fe元素为26号元素,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故答案为:3d64s2;(2)根据分析可知将矿石粉碎的目的增大接触面积加快酸浸速率;故答案为:矿石粉碎的目的增大接触面积加快酸浸速率;(3)根据分析可知SiO2难溶与酸,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将滤液调pH将沉淀,调pH后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故答案为:;(4)常温下,若测得操作1后所得滤液中c(Mg2+)=0.2mol/L,则调pH时保证完全沉淀,Mg2+不沉淀,当离子浓度≤10-5mol/L时可认为其完全沉淀,当完全沉淀时,,Mg2+恰好不沉淀时,,,则调pH时的最佳取值范围为。故答案为:;(5)氧化时可向滤液中先加入稍过量NaOH溶液,然后再加入NaClO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ClO为常见漂白剂,其水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则NaClO溶液水解显碱性,其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为。故答案为:;。【分析】矿石粉碎加快酸浸速率,硫酸酸浸Fe2O3、MgO溶解变成,SiO2难溶,过滤,将滤液调pH将沉淀,再加入将氧化为Na2FeO4。(1)是26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等规则。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价电子是指原子在参与化学反应时能够用于成键的电子,对于过渡元素,价电子包括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电子,所以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2)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矿石粉碎后,固体颗粒变小,与后续酸接触的面积增大,能加快酸浸时矿石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让反应更充分 。所以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酸浸速率。(3)操作1是将酸浸后的固体(和不溶物 )与液体分离,这种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操作名称是过滤。矿石酸浸时,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溶液中为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溶液中为 ),不反应。加入试剂1调,是为了让转化为沉淀,所以调后过滤所得滤渣主要成分是 。(4)要保证完全沉淀(离子浓度 ),不沉淀。根据 ,当完全沉淀时, ,则 。再根据 , , ,所以 , 。对于 ,不沉淀即开始沉淀的临界状态,根据 ,已知 ,则 , , 。o 所以调要满足完全沉淀、不沉淀,取值范围是 。(5)氧化过程是被在碱性条件下氧化为 ,元素从价升高到价,元素从价降低到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离子方程式为 。溶液中, ,会发生水解: ,使溶液显碱性。因为不水解,浓度最大;水解但程度小,浓度次之;水解产生 ,且水也会电离出 ,所以 。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1)Fe元素为26号元素,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2)根据分析可知将矿石粉碎的目的增大接触面积加快酸浸速率;(3)根据分析可知SiO2难溶与酸,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将滤液调pH将沉淀,调pH后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4)常温下,若测得操作1后所得滤液中c(Mg2+)=0.2mol/L,则调pH时保证完全沉淀,Mg2+不沉淀,当离子浓度≤10-5mol/L时可认为其完全沉淀,当完全沉淀时,,Mg2+恰好不沉淀时,,,则调pH时的最佳取值范围为。(5)氧化时可向滤液中先加入稍过量NaOH溶液,然后再加入NaClO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ClO为常见漂白剂,其水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则NaClO溶液水解显碱性,其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为。16.(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2023年6月27日,我国工业与信息化部办公下达了2023年度国家工业节能监察任务的通知,其监察的重点为企业节能减排的落实情况。(1)利用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H,可减少CO2排放,并介成清洁能源。该反应一般认为可通过以下两步来实现:①CO2(g)+H2(g)H2O(g)+CO(g) △H1=+41kJ mol-1②CO2(g)+2H2(g)CH3OH(g) △H2=-90kJ mol-1则合成反应的△H= kJ mol-1;若反应①为慢反应,下列示意图中能体现上述反应能量变化的是 (填标号)。A. B.C. D.(2)500℃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CO2和8molH2,发生CO2(g)+3H2(g)CH3OH(g)+H2O(g)。下列现象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A.3正(H2)=逆(H2O) B.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C.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D.CO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再改变测得t=5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O2)=0.5mol/L,则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O2的平均反应速率(CO2)= 。(3)我国科学家发明了高选择性的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剂,其组成为ZnO/ZrO2固溶体。已知ZrO2的熔点高达2700℃,四方ZrO2的晶胞如图所示:ZrO2属于 晶体(选填“分子”或“离子”),若四方ZrO2的晶胞参数为apm,该晶体的密度为 g cm-3(写表达式,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在ZrO2中掺杂少量ZnO后形成的催化剂,化学式可表示为ZnxZr1-xOy,则y=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49;C(2)BD;0.2mol·L-1·min-1(3)离子;;2-x【知识点】离子晶体;晶胞的计算;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解析】【解答】(1)计算:已知反应①反应②目标反应为 ,由①②可得目标反应。根据盖斯定律, 。判断能量变化图像:反应①是慢反应,慢反应的活化能高于快反应(反应② );总反应 ,即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图像A:第一步活化能低于第二步,不符合“反应①为慢反应(活化能高 )”,错误。图像B:总反应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是吸热反应,与(放热 )矛盾,错误。图像C:第一步活化能高(反应①慢 ),总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放热 ),正确。图像D:第一步活化能低于第二步,且总反应能量变化不符合,错误。故答案为:;。(2)A、 ,根据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关系,时才达平衡,此式正逆速率不匹配,反应未平衡,A错误;B、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气体物质的量变化(反应前气体物质的量多,反应后少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不变说明不变,反应达平衡,B正确;C、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根据 ,密度始终不变,不能作为平衡标志,C错误;D、起始时与物质的量比为 ,反应中消耗比为 ,所以过程中二者物质的量比不断变化,当比值不变时,说明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达平衡,D正确。故答案为:;计算平均反应速率:起始时 ,平衡时 ,则 ,时间 ;根据 。故答案为:。(3)熔点高达 ,熔点高是离子晶体的特征(离子键强 ),故属于离子晶体。计算晶体密度:用均摊法算晶胞中原子数:原子:顶点个,每个占 ;面心个,每个占 ,则 。原子:晶胞内个,完全属于晶胞, 。晶胞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约 ,为 )。晶胞体积(晶胞参数 )。密度 。推导与的关系:化合物中,为价、为价、为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简: ,即 。故答案为:;;。【分析】(1)利用盖斯定律,将已知的两个分步反应相加,得到目标反应,计算其反应热。再根据慢反应活化能高、总反应的热效应(放热或吸热 ),判断能量变化图像。(2)依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含量不变等 ),判断平衡标志;利用反应速率公式计算的平均反应速率,需先求浓度变化量。(3)根据晶体熔点判断晶体类型;用均摊法算晶胞中、原子数,结合密度公式计算密度;依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推导与的关系。(1)①CO2(g)+H2(g)H2O(g)+CO (g) ΔH1=+41 kJ mol-1,②CO(g)+2H2 (g)CH3OH(g) ΔH2=-90 kJ mol-1,①+②得CO2(g)+3H2(g)CH3OH(g)+H2O(g) ΔH=ΔH1+ΔH2=+41 kJ mol-1-90 kJ mol-1=-49kJ mol-1,慢反应活化能高,总反应放热,所以选C;(2)A.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3正(H2)=逆(H2O),正逆反应不相等,反应未达到平衡,A错误;B.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容器内气体分子总数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C.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不改变,混合气体密度不再改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D.该过程中CO2和H2的投料比为3:8,而CO2和H2的消耗量之比为1:3,故CO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直在改变,故当CO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了,D正确;故选:BD;测得t=5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O2)=0.5mol/L,则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O2的平均反应速率(CO2)==0.2mol·L-1·min-1;(3)由题干信息可知,ZrO2的熔点高达2700℃,熔点很高故ZrO2属于离子晶体,由题干晶胞可知,晶胞中O原子数目为8,Zr原子数目为8×+6×=4,故晶胞质量为g,晶胞体积为a3×10-30cm3,ρ==g cm-3,在ZrO2中掺杂少量ZnO后形成的催化剂,化学式可表示为ZnxZr1-xOy,化合物中Zn为+2价、Zr为+4价、O为-2价,则2x+4×(1-x)=2y,y=2-x。17.(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邻苯二甲酰亚胺(PIMD)是一种重要的亚胺,是Gabriel合成法制备胺的原料。某实验室模拟氨水法以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制备PIMD。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如图:相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表: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 沸点/℃ 溶解性邻苯二甲酸酐 148 131~134 284 不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稍溶于乙醇邻苯二甲酰亚胺 147 232~235 366 微溶于热水,易溶于乙醇,易溶于碱溶液实验步骤:I.向250mL三颈烧瓶中加入74.0g邻苯二甲酸酐,边搅拌边滴入50.0mL浓氨水(稍过量),加热至80℃-95℃,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停止加热。将三颈烧瓶右端口所连装置取下改为蒸馏装置,继续加热,将溶液中的水及过量的氨蒸馏回收,此时烧瓶中有白色固体析出。Ⅱ.继续升温至235℃-240℃,固体熔化,反应60分钟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热水洗涤固体、抽滤、烘干,得到粗品白色粉末72.2g。Ⅲ.向白色粉末中加入适量乙醇,加热回流使固体恰好溶解, ,将滤液降温冷却,有白色晶体析出,抽滤、洗涤、烘干后得白色晶体59.2g。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 ,仪器A中盛装的试剂是 。(填标号)a.碱石灰 b.五氧化二磷 c.浓硫酸(2)步骤Ⅱ所得粗品中的杂质主要为 。(3)邻苯二甲酸酐的熔沸点远低于邻苯二甲酰亚胺,原因可能是 。(4)步骤Ⅲ的目的是利用重结晶进一步提纯邻苯二甲酰亚胺,该步骤中划线部分应补全的操作是 。选择乙醇作为提纯溶剂的主要原因是 。(5)本实验中邻苯二甲酰亚胺的产率最接近于 。(填标号)a.85% b.80% c.75% d.70%(6)邻苯二甲酰亚胺还可以用由邻二甲苯与氨气、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催化反应一步制得,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球形干燥管;b(2)苯二甲酸酐(3)两者均为分子晶体,邻苯二甲酰亚胺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点更高(4)趁热过滤,并用乙醇洗涤沉淀;减小邻苯二甲酸酐的溶解量,使分离更加完全,且乙醇易挥发,便于干燥(5)a(6)+NH3+3O2+4H2O【知识点】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解析】【解答】(1)从装置图看,仪器A是球形干燥管 。作用是吸收尾气 ,球形干燥管装固体试剂。碱石灰( )会与不反应(碱石灰用于干燥 ),不能吸收;浓硫酸( )是液体,不能装在球形干燥管;五氧化二磷( )是固体,能与反应( ),可吸收 。故答案为:球形干燥管;b;(2)步骤Ⅱ是加热至 ,但可能有未反应完的邻苯二甲酸酐。因为邻苯二甲酸酐不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步骤Ⅱ后固体用热水洗涤,未反应的邻苯二甲酸酐难溶于热水,会留在粗品中。故答案为:苯二甲酸酐;(3)邻苯二甲酸酐和邻苯二甲酰亚胺都是分子晶体。邻苯二甲酰亚胺分子中存在 ,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显著增大;而邻苯二甲酸酐分子间主要是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所以邻苯二甲酰亚胺熔沸点更高。故答案为:两者均为分子晶体,邻苯二甲酰亚胺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使熔沸点更高;(4)加入乙醇加热回流使固体溶解后,邻苯二甲酸酐微溶于热水、稍溶于乙醇,邻苯二甲酰亚胺易溶于乙醇。为除去未溶解的邻苯二甲酸酐杂质,需趁热过滤(防止邻苯二甲酰亚胺冷却析出 ),并用乙醇洗涤沉淀(减少产品损失 )。操作:趁热过滤,并用乙醇洗涤沉淀;邻苯二甲酸酐稍溶于乙醇,用乙醇作溶剂可减小其溶解量,使杂质留在滤渣,产品更多进入滤液,分离更完全。乙醇沸点低,易挥发,后续干燥方便。故答案为:趁热过滤,并用乙醇洗涤沉淀;减小邻苯二甲酸酐的溶解量,使分离更完全,且乙醇易挥发,便于干燥;(5)由题意可知,74.0g邻苯二甲酸酐制得59.2g邻苯二甲酰亚胺,则邻苯二甲酰亚胺的产率为×100%=89.37%,接近85%,故答案为:a;(6)由题意可知,邻二甲苯与氨气、空气在加热条件下催化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酰亚胺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3O2+4H2O,故答案为:+NH3+3O2 +4H2O。【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装置甲中发生的反应为邻苯二甲酸酐与氨水在80~95℃的热水浴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邻氨甲酰苯甲酸,邻氨甲酰苯甲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酰亚胺,用于除去所得固体中的水分,除水所得固体经冷却,洗涤、抽滤烘干,进一步提纯得固体邻苯二甲酰亚胺,据此分析解题。(1)先根据仪器外观判断仪器A名称,再依据其作用(吸收尾气 )和试剂性质(只能装固体、能吸收 )选试剂。(2)结合邻苯二甲酸酐和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溶解性(邻苯二甲酸酐不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邻苯二甲酰亚胺微溶于热水 ),分析步骤Ⅱ粗品中杂质。(3)二者均为分子晶体,熔沸点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分析是否存在氢键影响分子间作用力。(4)重结晶操作要除去杂质(邻苯二甲酸酐),利用其与产品在乙醇中溶解性差异(热溶冷析 )。选择乙醇的原因从减少杂质溶解、乙醇易挥发角度分析。(5)先根据邻苯二甲酸酐质量算理论上邻苯二甲酰亚胺的质量,再用实际产量算产率,对比选项。(6)根据反应物(邻二甲苯、、 )和生成物(邻苯二甲酰亚胺、 ),结合氧化还原反应配平。(1)由题干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球形干燥管,实验中仪器A的作用为吸收尾气NH3,球形干燥管只能盛放固体,故其中盛装的试剂是五氧化二磷,故答案为:球形干燥管;b;(2)由题干表格信息可知,邻苯二甲酸酐不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稍溶于乙醇,可知步骤Ⅱ所得粗品中的杂质主要为邻苯二甲酸酐,故答案为:苯二甲酸酐;(3)邻苯二甲酰亚胺可形成分子间氢键,使其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点更高,故答案为:两者均为分子晶体,邻苯二甲酰亚胺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点更高;(4)由题干表格信息可知,邻苯二甲酸酐不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稍溶于乙醇,而邻苯二甲酰亚胺微溶于热水,易溶于乙醇,易溶于碱溶液,故Ⅲ.向白色粉末中加入适量乙醇,加热回流使固体恰好溶解,趁热过滤,并用乙醇洗涤沉淀,将滤液降温冷却,有白色晶体析出,抽滤、洗涤、烘干后得白色晶体,选择乙醇作为提纯溶剂的主要原因是减小邻苯二甲酸酐的溶解量,使分离更加完全,且乙醇易挥发,便于干燥,故答案为:趁热过滤,并用乙醇洗涤沉淀;减小邻苯二甲酸酐的溶解量,使分离更加完全,且乙醇易挥发,便于干燥;(5)由题意可知,74.0g邻苯二甲酸酐制得59.2g邻苯二甲酰亚胺,则邻苯二甲酰亚胺的产率为×100%=89.37%,接近85%,故答案为:a;(6)由题意可知,邻二甲苯与氨气、空气在加热条件下催化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酰亚胺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3O2+4H2O,故答案为:+NH3+3O2 +4H2O。18.(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近日,由蒋华良院士和饶子和院士领衔的联合课题组,综合利用虚拟筛选和酶学测试相结合的策略进行药物筛选,发现I(肉桂硫胺)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用药,其合成路线如图:已知(1)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2)C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杂化,E的结构简式为 。(3)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4)K是D的同分异构体,请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K的所有结构简式 。①与NaOH溶液反应时,1molK最多可消耗3molNaOH②能水解,且能发生银镜反应③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之比为6:2:1:1(5)已知:,参照上述流程中的合成路线,写出以苯和乙酸为原料制备乙酰苯胺()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选) 。【答案】(1)碳溴键(2)sp2、sp3;(3)2+O22+2H2O;氧化反应(4)或(5)【知识点】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有机物的合成;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故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碳溴键,故答案为:碳溴键;(2)由题干流程图中C的结构简式可知C分子中碳原子中苯环和醛基上的碳原子采用sp2杂化,另一个碳原子采用sp3,故C分子中的杂化方式为sp2、sp3杂化,由分析可知,E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sp2、sp3;;(3)由分析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故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2+O22+2H2O,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故答案为:2+O22+2H2O;氧化反应;(4)D的结构简式为,D的分子式为C9H10O3,不饱和度为5;D的同分异构体与NaOH溶液反应时,1molD最多可消耗3molNaOH,能水解,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则D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HCOO-和苯环直接相连、酚羟基;若苯环上有3个侧链,3个侧链为HCOO-、-OH和-CH2CH3;若苯环上有4个侧链,4个侧链为HCOO-、-OH和2个-CH3;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之比为6:2:1:1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5)本题采用逆向合成法即可由和CH3COCl反应转化而得,根据本小题题干信息可知,可由硝基苯还原而得,而可由苯硝化反应制得,根据题干信息可知,CH3COOH和SOCl2反应可得CH3COCl,据此分析确定合成流线为:,故答案为:。【分析】A的分子式为C8H9Br,B催化氧化生成C为,说明A到B发生了取代反应,则B的结构简式为,A的结构简式为;C与HCN、H+发生题给已知I的反应生成D为,D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E,E与SOCl2、加热反应生成F,结合F的分子式C9H7ClO和题给已知Ⅱ的第一步可知,E的结构简式为,F的结构简式为;F与H发生题给已知Ⅱ的第二步反应生成I;(5)本题采用逆向合成法即可由和CH3COCl反应转化而得,根据本小题题干信息可知,可由硝基苯还原而得,而可由苯硝化反应制得,根据题干信息可知,CH3COOH和SOCl2反应可得CH3COCl,据此分析确定合成流线为:V,据此分析作答:(1)先根据合成路线中A到B、B到C的反应,分析A的结构。由A的分子式,结合B催化氧化生成C,判断A到B是取代反应,推出B ,进而确定A ,依据官能团定义,A中官能团是碳溴键。(2)看C的结构,苯环和醛基上的碳原子,其价层电子对数为3(苯环中C成键情况、醛基C=C双键等 ),为sp2杂化;另外一个饱和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是sp3杂化 ,根据合成路线,D与浓硫酸加热反应(消去反应 ),结合F的相关信息,推出E 。(3)由前面分析可知B ,B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写出反应方程式: 2+O22+2H2O ,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属于氧化反应。(4)明确D的结构和分子式 ,根据条件分析:能水解且发生银镜反应,含 HCOO- ;1mol最多消耗3mol NaOH ,结合含酚羟基等情况 ,考虑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比( ),分析苯环侧链结构,推出符合条件的K的结构简式。(5)目标产物乙酰苯胺,可由苯胺即 和 CH3COCl 反应得到 ,苯胺由硝基苯经Fe/Cl还原得到,硝基苯由苯硝化反应制得 ,根据已知,乙酸与 SOCl2 反应生成 CH3COCl 。整合合成路线: 。(1)由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故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碳溴键,故答案为:碳溴键;(2)由题干流程图中C的结构简式可知C分子中碳原子中苯环和醛基上的碳原子采用sp2杂化,另一个碳原子采用sp3,故C分子中的杂化方式为sp2、sp3杂化,由分析可知,E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sp2、sp3;;(3)由分析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故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2+O22+2H2O,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故答案为:2+O22+2H2O;氧化反应;(4)D的结构简式为,D的分子式为C9H10O3,不饱和度为5;D的同分异构体与NaOH溶液反应时,1molD最多可消耗3molNaOH,能水解,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则D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HCOO-和苯环直接相连、酚羟基;若苯环上有3个侧链,3个侧链为HCOO-、-OH和-CH2CH3;若苯环上有4个侧链,4个侧链为HCOO-、-OH和2个-CH3;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之比为6:2:1:1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5)本题采用逆向合成法即可由和CH3COCl反应转化而得,根据本小题题干信息可知,可由硝基苯还原而得,而可由苯硝化反应制得,根据题干信息可知,CH3COOH和SOCl2反应可得CH3COCl,据此分析确定合成流线为:,故答案为:。1 / 1浙江省普通高中拔尖强基联盟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九月化学入学联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衣、食、住、行都凝结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文明载体使用的材料,主要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A B C D蜀绣(三峡博物馆的秦良玉平金绣蟒凤衫) 火锅所用牛油(重庆美食) 解放碑(重庆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 长江索道所用钢缆(出行工具)A.A B.B C.C D.D2.(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错误的是A.乙烯的空间填充模型B.CaC2的电子式C.基态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D.的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3.(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0.5mol/L的乙醇溶液中含氧原子数为0.5NAB.1molKCl晶体中所含分子数为NAC.0.1mol乙酸与足量甲醇充分反应生成的乙酸甲酯分子数目小于0.1NAD.62gP4()熔化时,断裂P-P键数目为3NA4.(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聚乳酸是一种很好的生物降解塑料,可用作超市购物袋等,以减少白色污染B.NaCl可用作食品防腐剂C.复方氯乙烷气雾剂可用于运动中的急性损伤的镇痛D.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如FeCl3),以减少缺铁性贫血问题的发生5.(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下列离子(或分子)组在相应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麦芽糖溶液中:MnO、K+、H+、SOB.能使苯酚溶液显紫色的溶液中:Na+、HCO、SCN-、Cl-C.银氨溶液中:OH-、NO、K+、Cl-D.Na2CO3溶液中:Al3+、SO、H+、Cl-6.(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本杰明·李斯特、大卫·麦克米兰,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有机催化的发展”中的贡献,用脯氨酸催化合成酮醇反应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的分子式为C10H11NO4B.理论上,该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C.脯氨酸与互为同分异构体D.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b和c7.(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下列实验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①在实验室制备乙烯B.用装置②证明溴乙烷消去反应有乙烯生成C.用装置③探究KCl浓度是否对FeCl3+3KSCNFe(SCN)3+3KCl的平衡移动有影响D.用装置④证明溴和苯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8.(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合成氨为放热反应,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温度越低越好B.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2SO2(g)+O2(g)2SO3(g)。当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再充入少量O2,再次达到平衡后,SO3的浓度降低C.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发生2NO2(g)N2O4(g)。当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再充入少量N2O4,再次达到平衡后,体系颜色不变D.CaCO3(s)+2NH(aq)Ca2+(aq)+2NH3(aq)+CO2(g)+H2O(l) H=+68.9kJ mol-1、S=+37.3J/(mol K)该反应可在沸水中自发进行9.(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下列有关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论述正确的是A.无机苯()的结构与苯相似,其中形成大π键的电子全部由N提供B.根据原子半径推知,F-F键的键能大于Cl-Cl键,F2化学性质更稳定C.NH3的成键电子对间排斥力比PH3小,所以NH3的键角比PH3小D.O3是弱极性分子,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10.(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金属M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形成一层致密稳定的3M(XY)2 MZX3,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原子序数是Y的8倍,基态X和Z的未成对电子数相同,M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1molMZX3,含有42mol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M>XB.X、Y、Z的电负性大小为:X>Z>YC.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碱D.第一电离能:Z>X11.(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Cu2++2NH3 H2O=Cu(OH)2↓+2NHB.甲醛发生银镜反应:HCHO+4[Ag(NH3)2]OH2NH+CO+4Ag↓+6NH3+2H2OC.向草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5H2C2O4+6H++2MnO=10CO2↑+2Mn2++8H2O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OH)2溶液:HCO+Ba2++OH-=BaCO3↓+H2O12.(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MnO2催化降解甲醛的机理如图所示,其中MnO2起着吸附活化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态Mn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5个B. CHO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C.CO2的空间结构为V形D.HCHO在降解过程中碳氧双键未发生断裂13.(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在卤水精制中,纳滤膜对、有很高的脱除率。一种网状结构的纳滤膜J的合成路线如图(图中 表示链延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 +—NH2 +HClA.J能脱除、可能与其存在阴离子有关B.MPD的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C.J具有网状结构仅与单体AEPPS的结构有关D.合成J的反应为加聚反应14.(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某离子晶体的晶胞是由M、N两种离子组成的正方体结构,晶胞参数为apm。该晶胞沿x轴在yz平面的投影如图2所示,沿体对角线方向的投影如图3所示(注:M离子用表示,N离子用表示,两种离子投影重合时用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晶体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NB.与N离子距离最近的N离子有8个C.M离子与N离子之间的最近距离为apmD.晶胞中其中一个N离子的分数坐标可能为(,,)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8分)15.(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巫山桃花铁矿是重庆迄今发现的最大铁矿,储量上亿吨,按市场估值在400亿以上。其所含化学成分有Fe2O3、MgO、SiO2和不溶物(不溶物不参与反应)。现模拟用该铁矿来制备高铁酸钠[Na2FeO4],其流程设计如图:已知:常温下,几种难溶氢氧化物的Ksp难溶物 Fe(OH)2 Fe(OH)3 Mg(OH)2Ksp 8×10-16 4×10-38 2×10-11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 。(2)将矿石粉碎的目的 。(3)操作1的名称是 ,调pH后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4)常温下,若测得操作1后所得滤液中c(Mg2+)=0.2mol/L,则调pH时的最佳取值范围为 。(已知lg2=0.3,当某离子浓度≤10-5mol/L时可认为其完全沉淀,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5)氧化时可向滤液中先加入稍过量NaOH溶液,然后再加入NaClO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aClO为常见漂白剂,其水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则NaClO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为 。16.(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2023年6月27日,我国工业与信息化部办公下达了2023年度国家工业节能监察任务的通知,其监察的重点为企业节能减排的落实情况。(1)利用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H,可减少CO2排放,并介成清洁能源。该反应一般认为可通过以下两步来实现:①CO2(g)+H2(g)H2O(g)+CO(g) △H1=+41kJ mol-1②CO2(g)+2H2(g)CH3OH(g) △H2=-90kJ mol-1则合成反应的△H= kJ mol-1;若反应①为慢反应,下列示意图中能体现上述反应能量变化的是 (填标号)。A. B.C. D.(2)500℃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CO2和8molH2,发生CO2(g)+3H2(g)CH3OH(g)+H2O(g)。下列现象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A.3正(H2)=逆(H2O) B.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C.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D.CO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再改变测得t=5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O2)=0.5mol/L,则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O2的平均反应速率(CO2)= 。(3)我国科学家发明了高选择性的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剂,其组成为ZnO/ZrO2固溶体。已知ZrO2的熔点高达2700℃,四方ZrO2的晶胞如图所示:ZrO2属于 晶体(选填“分子”或“离子”),若四方ZrO2的晶胞参数为apm,该晶体的密度为 g cm-3(写表达式,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在ZrO2中掺杂少量ZnO后形成的催化剂,化学式可表示为ZnxZr1-xOy,则y=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17.(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邻苯二甲酰亚胺(PIMD)是一种重要的亚胺,是Gabriel合成法制备胺的原料。某实验室模拟氨水法以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制备PIMD。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如图:相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表: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 沸点/℃ 溶解性邻苯二甲酸酐 148 131~134 284 不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稍溶于乙醇邻苯二甲酰亚胺 147 232~235 366 微溶于热水,易溶于乙醇,易溶于碱溶液实验步骤:I.向250mL三颈烧瓶中加入74.0g邻苯二甲酸酐,边搅拌边滴入50.0mL浓氨水(稍过量),加热至80℃-95℃,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停止加热。将三颈烧瓶右端口所连装置取下改为蒸馏装置,继续加热,将溶液中的水及过量的氨蒸馏回收,此时烧瓶中有白色固体析出。Ⅱ.继续升温至235℃-240℃,固体熔化,反应60分钟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热水洗涤固体、抽滤、烘干,得到粗品白色粉末72.2g。Ⅲ.向白色粉末中加入适量乙醇,加热回流使固体恰好溶解, ,将滤液降温冷却,有白色晶体析出,抽滤、洗涤、烘干后得白色晶体59.2g。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 ,仪器A中盛装的试剂是 。(填标号)a.碱石灰 b.五氧化二磷 c.浓硫酸(2)步骤Ⅱ所得粗品中的杂质主要为 。(3)邻苯二甲酸酐的熔沸点远低于邻苯二甲酰亚胺,原因可能是 。(4)步骤Ⅲ的目的是利用重结晶进一步提纯邻苯二甲酰亚胺,该步骤中划线部分应补全的操作是 。选择乙醇作为提纯溶剂的主要原因是 。(5)本实验中邻苯二甲酰亚胺的产率最接近于 。(填标号)a.85% b.80% c.75% d.70%(6)邻苯二甲酰亚胺还可以用由邻二甲苯与氨气、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催化反应一步制得,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20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近日,由蒋华良院士和饶子和院士领衔的联合课题组,综合利用虚拟筛选和酶学测试相结合的策略进行药物筛选,发现I(肉桂硫胺)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用药,其合成路线如图:已知(1)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2)C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杂化,E的结构简式为 。(3)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4)K是D的同分异构体,请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K的所有结构简式 。①与NaOH溶液反应时,1molK最多可消耗3molNaOH②能水解,且能发生银镜反应③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之比为6:2:1:1(5)已知:,参照上述流程中的合成路线,写出以苯和乙酸为原料制备乙酰苯胺()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选)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合金及其应用;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解析】【解答】A.蜀绣主要原料为蚕丝,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为天然高分子,A符合题意;B.牛油是油脂,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B不合题意;C.解放碑是用石材雕刻,主要成分可能是花岗岩、硅酸盐或大理石,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不合题意;D.长江索道所用钢缆是合金材料,属于金属材料,D不合题意;故选A。【分析】A.蛋白质为天然高分子;B.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C.解放碑的材料为无机非金属材料;D.钢缆是合金材料。2.【答案】B【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解析】【解答】A、乙烯分子中原子间为双键,呈平面结构,空间填充模型能正确反映原子大小(大、小 )和平面排布,A正确 ;B、中与以离子键结合,内部是三键(共用3对电子 ),电子式应为 。题目中电子式写成,未标注的离子电荷,错误,B符合题意;C、 原子序数7,价层电子排布为,轨道填2个自旋相反电子,轨道3个电子分占不同轨道且自旋平行,价层电子排布图正确,C正确 ;D、中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无孤电子对 )价层电子对数为3,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 ,D正确 。故答案为: B 。【分析】A.乙烯( )为平面结构,空间填充模型(比例模型 )需体现原子相对大小和空间排布,原子大于原子,且为平面形。B.是离子化合物,由和(乙炔根离子 )构成,电子式需体现离子键和内部的共价键(含三键 )。C.基态原子价层电子为,电子排布需遵循泡利原理(同一轨道最多2个自旋相反电子 )、洪特规则(简并轨道电子优先分占且自旋平行 )。D.计算的VSEPR模型,需先算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成键电子对 孤电子对 )。3.【答案】C【知识点】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物质结构中的化学键数目计算;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解析】【解答】A、乙醇物质的量:,含氧原子(乙醇分子式 )。但溶液中还有水,水也含氧原子,故溶液中氧原子总数 ,A错误 ;B、离子晶体中微粒是离子,晶体由和构成,无分子 ,故1mol 晶体中分子数为0,B错误 ;C、0.1mol乙酸参与反应,因可逆,实际生成的乙酸甲酯分子数 ,即小于,C正确 ;D、 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1个含6个键。62g 物质的量为。熔化时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键未断裂 ,故断裂键数目为0,D错误 。故答案为: 。【分析】A.乙醇溶液含乙醇和水,两者均含氧原子,需同时考虑乙醇和水的氧原子数,不能仅计算乙醇的氧原子。B.是离子晶体,由和通过离子键结合,不存在分子,需区分晶体类型与构成微粒。C.乙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产物量小于理论值。D.白磷( )是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而非分子内的共价键,需区分物理变化中化学键是否断裂。4.【答案】D【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卤代烃简介;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解析】【解答】A、普通塑料(如聚乙烯 )难降解,大量使用造成“白色污染”;聚乳酸能被微生物分解,用作购物袋可减少污染,A正确 ;B、食品中加入,一方面调味,另一方面高浓度让微生物细胞失水,无法生存,可防腐(如腌制食品 ),B正确 ;C、运动急性损伤(如扭伤 )时,喷复方氯乙烷气雾剂,氯乙烷挥发带走热量,局部降温,缓解疼痛,C正确 ;D、酱油中补铁需加入易吸收的(如 ),含,人体对其吸收差,不能有效补铁,D错误 。故答案为: 。【分析】A.聚乳酸是生物降解塑料,可自然分解,替代难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普通塑料长期堆积污染环境 )。B.(食盐 )有咸味,且高浓度溶液使微生物细胞脱水,抑制微生物繁殖,起到防腐作用。C.复方氯乙烷气雾剂喷于皮肤时,氯乙烷迅速挥发吸热,使局部降温,减轻疼痛和肿胀,用于急性损伤镇痛。D.人体吸收铁元素主要以形式,中是,不易被吸收;补铁剂常用(提供 )。5.【答案】C【知识点】离子共存【解析】【解答】A、麦芽糖为还原性糖,与构成酸性环境,会氧化麦芽糖(如醛基被氧化为羧基 ),不能大量共存 ,A错误 ;B、 与:(双水解 );与:(络合 ),不能大量共存 ,B错误 ;C、银氨络离子稳定,、、、之间及与银氨络离子均不反应,可大量共存 ,C正确 ;D、 与:(双水解 );与:,不能大量共存 ,D错误 。故答案为: 。【分析】A.麦芽糖含醛基( ),具还原性;在酸性( )条件下具强氧化性,可氧化麦芽糖。B.能使苯酚显紫色的溶液含,与发生双水解(相互促进水解 ),与发生络合反应。C.银氨溶液主要含、,需判断、、、与银氨络离子是否反应。D.溶液含,与双水解,与反应生成。6.【答案】D【知识点】有机物的鉴别;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醛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的结构简式中,原子数:10;原子数:11;原子数:1;原子数:4,分子式为,A正确 ;B、反应中、在脯氨酸催化下生成,无其他产物(原子全部进入 ),故原子利用率100% ,B正确 ;C、 脯氨酸分子式:;所给物质分子式:,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C正确 ;D、 中醛基( )、中羟基( ,与苯环相连的羟基具还原性 ),均能使酸性溶液褪色,无法鉴别 ,D错误 。故答案为: 。【分析】A.根据的结构简式,数出各原子个数(、、、 ),确定分子式。B.原子利用率,若反应无副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C.同分异构体需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分别写出脯氨酸与所给物质的分子式,判断是否相同。D.含醛基( )、含羟基( ),两者均具还原性,能被酸性氧化褪色,无法鉴别。7.【答案】C【知识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苯的结构与性质;卤代烃简介;乙醇的消去反应【解析】【解答】A、乙醇消去制乙烯反应:,需精准控温,装置①温度计未插入液面下(测的是蒸汽温度 ),无法控制反应液温度 ,不能制备乙烯,A错误;B、溴乙烷消去:,反应中乙醇挥发,乙醇能还原( ),使溶液褪色,无法证明是乙烯使溶液褪色 ,B错误;C、该反应实质是,但加入溶液,相当于稀释,浓度降低,颜色变浅;或从平衡移动看,不参与反应,理论上平衡不移动,但实际因离子强度变化可能有影响,可通过颜色变化探究,装置③中,加入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化,能探究对平衡的影响,C正确 。D、苯与溴取代:,加成则无。但溴易挥发,与水反应:,生成的也会与生成沉淀,无法证明是取代反应生成的 ,D错误 。故答案为: 。【分析】A.乙醇制乙烯需控制温度,温度计需插入反应液测温度,判断装置①是否满足。B.溴乙烷消去生成乙烯,但乙醇易挥发,乙醇也能使酸性褪色,判断装置②是否能排除干扰。C.的平衡,改变浓度(实质是改变离子强度,但、不参与反应 ),通过溶液颜色变化判断平衡是否移动,判断装置③是否可行。D.苯与溴的反应,若为取代则生成,与生成浅黄色沉淀;但溴易挥发,挥发的与水反应也生成,判断装置④能否排除干扰。8.【答案】C【知识点】焓变和熵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析】【解答】A、合成氨反应:,温度低虽利于平衡正向,但反应速率慢,且催化剂需一定温度才具活性,实际生产选合适温度(兼顾平衡和速率 ),A错误 ;B、恒容条件,充入,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物质的量增大,容器体积不变(不变 )。浓度,增大、不变,故浓度增大 ,B错误;C、恒压条件,充入,容器体积增大,最终达到的平衡与原平衡等效(各物质浓度不变 ),浓度不变,体系颜色(由浓度决定 )不变 ,C正确 ;D、已知,,沸水温度,,反应非自发 ,D错误 。故答案为: 。【分析】A.合成氨是放热反应,但反应速率、催化剂活性与温度有关,需综合考虑,判断“温度越低越好”是否合理。B.恒温恒容下,达平衡后,充入,平衡正向移动,判断浓度变化。C.恒温恒压下,达平衡后,充入,判断新平衡与原平衡的关系(等效平衡 ),及体系颜色变化。D.判断反应自发性需计算,则自发,结合沸水温度( )计算。9.【答案】A【知识点】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相似相溶原理及其应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解析】【解答】A、 原子价电子数,与其他原子形成个键,无多余电子参与大键;原子价电子数,形成个键后,剩余个电子参与大键。故无机苯中形成大键的电子全部由提供 ,A正确 ;B、原子半径:,则键长键长,理论上键能大。但原子半径小,孤电子对斥力大,实际键能小于键能。非金属性,但因键能小,化学性质更活泼(易断裂反应 ),B错误 ;C、电负性,中键电子对更靠近,成键电子对间斥力更大,斥力大则键角大,故键角大于,C错误 ;D、极性,非极性,是弱极性分子,更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极性分子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小于非极性溶剂,D错误。故答案为: 。【分析】A.对比无机苯( )与苯结构,分析、原子价电子,判断大键电子来源。B.键能与原子半径、化学性质的关系,结合非金属性判断与的稳定性。C.键角与成键电子对斥力的关系,通过、电负性差异,判断与成键电子对斥力。D.依据是弱极性分子,更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判断在水和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10.【答案】B【知识点】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解析】【解答】 由分析可知,X为O元素、Y为H元素、Z为C元素、M为Mg元素;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Mg2+<O2-,故A错误;B.同主族元素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C、O在它们的简单氢化物中都表现负价,说明它们的金属性都比H大,则电负性:O>C>H,故B正确;C.属于弱碱,故C错误;D.同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ⅡA族、Ⅴ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除外),则第一电离能:C<O,故D错误;故选B。【分析】 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即原子序数均小于18,而X的原子序数是Y的8倍,故Y为H元素、X为O元素;基态X和Z的未成对电子数相同,即Z有2个单子,符合条件的元素有C、Si、S,1molMZX3含有42mol质子,可知M、Z的质子数为42-8×3=18,金属M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形成一层致密稳定的3M(XY)2 MZX3,可知M显+2价、Z显+4价,且M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可知M为Mg元素、Z为C元素。11.【答案】C【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解析】【解答】A、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A错误;B、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故B错误;C、该反应中,元素从价降低到价,元素从价升高到价,结合守恒定律,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所以C正确;D、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因此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A.与过量氨水反应时,会继续与氨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并非只生成B.银镜反应中,应拆分为和,且反应环境为碱性,要体现参与反应,同时需遵循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范。C.草酸()具有还原性,酸性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为,被还原为,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来书写离子方程式。D.向溶液中加少量,为少量,应按照的组成来定系数,与的比例为,会与反应,除生成沉淀,还会生成 。12.【答案】C【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解析】【解答】A、是25号元素,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根据洪特规则,轨道上5个电子分占不同轨道且自旋平行,所以未成对电子数为5个,A正确;B、中中心碳原子与氧原子形成碳氧双键(含1个σ键 ),与另外两个原子形成σ键,即中心碳原子共形成3个σ键,无孤电子对。根据杂化轨道理论,中心原子采取杂化,B正确;C、计算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公式为 ,中与形成2个双键,成键电子对数为2;孤电子对数 ,所以价层电子对数为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不含孤电子对时,空间结构为直线形,C错误;D、从机理图可知,降解时,断开的是碳氢键,碳氧双键( )未发生断裂,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A.要确定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需先明确其价层电子排布式,再依据电子排布规律判断未成对电子情况。B.判断中碳原子杂化类型,需看其成键情况,通过中心原子的σ键数和孤电子对情况,依据杂化轨道理论确定。C.判断空间结构,要先计算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结合孤电子对情况,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D.分析降解过程中化学键变化,需结合反应机理图,看甲醛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情况。13.【答案】A【知识点】利用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确定有机物的结构;有机物的合成;缩聚反应【解析】【解答】A、能脱除、,是因为这些阳离子可与中阴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结合物脱离水溶液,实现脱除,A正确;B、结构为 ,分子中氢原子因对称分布,实际氢环境共种(苯环上种、氨基上种 ),核磁共振氢谱有组峰,B错误;C、的网状结构,不仅依赖单体,还与(含多个酰氯官能团,可多方向连接 )有关,二者共同作用形成网状,C错误;D、合成反应中,与 反应生成 ,同时脱除小分子,属于缩聚反应(脱小分子成高分子 ),不是加聚反应(无小分子脱除 ),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本题围绕纳滤膜合成路线,结合有机物结构与反应,通过分析官能团作用、分子氢环境、网状结构成因及反应类型,判断选项正误,注意切勿忽略题目中“与反应生成并脱除”的已知信息,导致对合成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14.【答案】B【知识点】离子晶体;晶胞的计算【解析】【解答】A、顶点M离子 ,面心M离子 ,共 个;N离子个数:N在4个体心,个数为4 。晶体中M、N离子个数比为 ,化学式可表示为 ,A正确;B、以某N离子为中心,观察其周围N离子,由于N在小晶胞体心,与它距离最近的N离子位于相邻小晶胞体心,每个N离子周围,在三维空间中,距离最近的N离子有12个(可想象空间中立方体体心粒子与其他体心粒子的位置关系 ),不是8个,B错误;C、晶胞为正方体,体对角线长度(根据正方体体对角线公式,边长为 时,体对角线 ),M、N离子最近距离是体对角线的 ,即 ,C正确;D、由分析可知,M位于晶胞的8个顶点和6个面心,N位于8个晶胞中的4个小晶胞的体心上,晶胞中其中一个N离子的分数坐标可能为(,,)即为位于8个晶胞中左上、后面的小晶胞的体心上的点,如图所示:,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由题干晶胞投影图可知,M位于晶胞的8个顶点和6个面心,N位于8个晶胞中的4个小晶胞的体心上,如下图:,据此分析解题:A、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M、N离子个数,进而确定晶体化学式。均摊法规则为:顶点粒子占 、面心粒子占 、体心粒子占1 。B、找与N离子距离最近的N离子,需明确N离子在晶胞中的位置,分析其周围等距N离子的分布。C、M离子与N离子的最近距离,是晶胞体对角线长度的 。先求体对角线长度,再计算最近距离。D、分数坐标是晶胞中粒子位置的一种表示,以晶胞顶点为原点 ,沿坐标轴方向单位为1 。N离子在小晶胞体心,结合晶胞分割,判断其分数坐标可能性。15.【答案】(1)3d64s2(2)增大接触面积加快酸浸速率(3)过滤;(4)(5);【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解析】【解答】(1)Fe元素为26号元素,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故答案为:3d64s2;(2)根据分析可知将矿石粉碎的目的增大接触面积加快酸浸速率;故答案为:矿石粉碎的目的增大接触面积加快酸浸速率;(3)根据分析可知SiO2难溶与酸,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将滤液调pH将沉淀,调pH后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故答案为:;(4)常温下,若测得操作1后所得滤液中c(Mg2+)=0.2mol/L,则调pH时保证完全沉淀,Mg2+不沉淀,当离子浓度≤10-5mol/L时可认为其完全沉淀,当完全沉淀时,,Mg2+恰好不沉淀时,,,则调pH时的最佳取值范围为。故答案为:;(5)氧化时可向滤液中先加入稍过量NaOH溶液,然后再加入NaClO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ClO为常见漂白剂,其水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则NaClO溶液水解显碱性,其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为。故答案为:;。【分析】矿石粉碎加快酸浸速率,硫酸酸浸Fe2O3、MgO溶解变成,SiO2难溶,过滤,将滤液调pH将沉淀,再加入将氧化为Na2FeO4。(1)是26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等规则。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价电子是指原子在参与化学反应时能够用于成键的电子,对于过渡元素,价电子包括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电子,所以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2)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矿石粉碎后,固体颗粒变小,与后续酸接触的面积增大,能加快酸浸时矿石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让反应更充分 。所以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酸浸速率。(3)操作1是将酸浸后的固体(和不溶物 )与液体分离,这种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操作名称是过滤。矿石酸浸时,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溶液中为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溶液中为 ),不反应。加入试剂1调,是为了让转化为沉淀,所以调后过滤所得滤渣主要成分是 。(4)要保证完全沉淀(离子浓度 ),不沉淀。根据 ,当完全沉淀时, ,则 。再根据 , , ,所以 , 。对于 ,不沉淀即开始沉淀的临界状态,根据 ,已知 ,则 , , 。o 所以调要满足完全沉淀、不沉淀,取值范围是 。(5)氧化过程是被在碱性条件下氧化为 ,元素从价升高到价,元素从价降低到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离子方程式为 。溶液中, ,会发生水解: ,使溶液显碱性。因为不水解,浓度最大;水解但程度小,浓度次之;水解产生 ,且水也会电离出 ,所以 。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1)Fe元素为26号元素,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2)根据分析可知将矿石粉碎的目的增大接触面积加快酸浸速率;(3)根据分析可知SiO2难溶与酸,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将滤液调pH将沉淀,调pH后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4)常温下,若测得操作1后所得滤液中c(Mg2+)=0.2mol/L,则调pH时保证完全沉淀,Mg2+不沉淀,当离子浓度≤10-5mol/L时可认为其完全沉淀,当完全沉淀时,,Mg2+恰好不沉淀时,,,则调pH时的最佳取值范围为。(5)氧化时可向滤液中先加入稍过量NaOH溶液,然后再加入NaClO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ClO为常见漂白剂,其水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则NaClO溶液水解显碱性,其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为。16.【答案】(1)-49;C(2)BD;0.2mol·L-1·min-1(3)离子;;2-x【知识点】离子晶体;晶胞的计算;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解析】【解答】(1)计算:已知反应①反应②目标反应为 ,由①②可得目标反应。根据盖斯定律, 。判断能量变化图像:反应①是慢反应,慢反应的活化能高于快反应(反应② );总反应 ,即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图像A:第一步活化能低于第二步,不符合“反应①为慢反应(活化能高 )”,错误。图像B:总反应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是吸热反应,与(放热 )矛盾,错误。图像C:第一步活化能高(反应①慢 ),总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放热 ),正确。图像D:第一步活化能低于第二步,且总反应能量变化不符合,错误。故答案为:;。(2)A、 ,根据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关系,时才达平衡,此式正逆速率不匹配,反应未平衡,A错误;B、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气体物质的量变化(反应前气体物质的量多,反应后少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不变说明不变,反应达平衡,B正确;C、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根据 ,密度始终不变,不能作为平衡标志,C错误;D、起始时与物质的量比为 ,反应中消耗比为 ,所以过程中二者物质的量比不断变化,当比值不变时,说明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达平衡,D正确。故答案为:;计算平均反应速率:起始时 ,平衡时 ,则 ,时间 ;根据 。故答案为:。(3)熔点高达 ,熔点高是离子晶体的特征(离子键强 ),故属于离子晶体。计算晶体密度:用均摊法算晶胞中原子数:原子:顶点个,每个占 ;面心个,每个占 ,则 。原子:晶胞内个,完全属于晶胞, 。晶胞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约 ,为 )。晶胞体积(晶胞参数 )。密度 。推导与的关系:化合物中,为价、为价、为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简: ,即 。故答案为:;;。【分析】(1)利用盖斯定律,将已知的两个分步反应相加,得到目标反应,计算其反应热。再根据慢反应活化能高、总反应的热效应(放热或吸热 ),判断能量变化图像。(2)依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含量不变等 ),判断平衡标志;利用反应速率公式计算的平均反应速率,需先求浓度变化量。(3)根据晶体熔点判断晶体类型;用均摊法算晶胞中、原子数,结合密度公式计算密度;依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推导与的关系。(1)①CO2(g)+H2(g)H2O(g)+CO (g) ΔH1=+41 kJ mol-1,②CO(g)+2H2 (g)CH3OH(g) ΔH2=-90 kJ mol-1,①+②得CO2(g)+3H2(g)CH3OH(g)+H2O(g) ΔH=ΔH1+ΔH2=+41 kJ mol-1-90 kJ mol-1=-49kJ mol-1,慢反应活化能高,总反应放热,所以选C;(2)A.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3正(H2)=逆(H2O),正逆反应不相等,反应未达到平衡,A错误;B.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容器内气体分子总数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C.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不改变,混合气体密度不再改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D.该过程中CO2和H2的投料比为3:8,而CO2和H2的消耗量之比为1:3,故CO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直在改变,故当CO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了,D正确;故选:BD;测得t=5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O2)=0.5mol/L,则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O2的平均反应速率(CO2)==0.2mol·L-1·min-1;(3)由题干信息可知,ZrO2的熔点高达2700℃,熔点很高故ZrO2属于离子晶体,由题干晶胞可知,晶胞中O原子数目为8,Zr原子数目为8×+6×=4,故晶胞质量为g,晶胞体积为a3×10-30cm3,ρ==g cm-3,在ZrO2中掺杂少量ZnO后形成的催化剂,化学式可表示为ZnxZr1-xOy,化合物中Zn为+2价、Zr为+4价、O为-2价,则2x+4×(1-x)=2y,y=2-x。17.【答案】(1)球形干燥管;b(2)苯二甲酸酐(3)两者均为分子晶体,邻苯二甲酰亚胺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点更高(4)趁热过滤,并用乙醇洗涤沉淀;减小邻苯二甲酸酐的溶解量,使分离更加完全,且乙醇易挥发,便于干燥(5)a(6)+NH3+3O2+4H2O【知识点】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解析】【解答】(1)从装置图看,仪器A是球形干燥管 。作用是吸收尾气 ,球形干燥管装固体试剂。碱石灰( )会与不反应(碱石灰用于干燥 ),不能吸收;浓硫酸( )是液体,不能装在球形干燥管;五氧化二磷( )是固体,能与反应( ),可吸收 。故答案为:球形干燥管;b;(2)步骤Ⅱ是加热至 ,但可能有未反应完的邻苯二甲酸酐。因为邻苯二甲酸酐不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步骤Ⅱ后固体用热水洗涤,未反应的邻苯二甲酸酐难溶于热水,会留在粗品中。故答案为:苯二甲酸酐;(3)邻苯二甲酸酐和邻苯二甲酰亚胺都是分子晶体。邻苯二甲酰亚胺分子中存在 ,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显著增大;而邻苯二甲酸酐分子间主要是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所以邻苯二甲酰亚胺熔沸点更高。故答案为:两者均为分子晶体,邻苯二甲酰亚胺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使熔沸点更高;(4)加入乙醇加热回流使固体溶解后,邻苯二甲酸酐微溶于热水、稍溶于乙醇,邻苯二甲酰亚胺易溶于乙醇。为除去未溶解的邻苯二甲酸酐杂质,需趁热过滤(防止邻苯二甲酰亚胺冷却析出 ),并用乙醇洗涤沉淀(减少产品损失 )。操作:趁热过滤,并用乙醇洗涤沉淀;邻苯二甲酸酐稍溶于乙醇,用乙醇作溶剂可减小其溶解量,使杂质留在滤渣,产品更多进入滤液,分离更完全。乙醇沸点低,易挥发,后续干燥方便。故答案为:趁热过滤,并用乙醇洗涤沉淀;减小邻苯二甲酸酐的溶解量,使分离更完全,且乙醇易挥发,便于干燥;(5)由题意可知,74.0g邻苯二甲酸酐制得59.2g邻苯二甲酰亚胺,则邻苯二甲酰亚胺的产率为×100%=89.37%,接近85%,故答案为:a;(6)由题意可知,邻二甲苯与氨气、空气在加热条件下催化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酰亚胺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3O2+4H2O,故答案为:+NH3+3O2 +4H2O。【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装置甲中发生的反应为邻苯二甲酸酐与氨水在80~95℃的热水浴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邻氨甲酰苯甲酸,邻氨甲酰苯甲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酰亚胺,用于除去所得固体中的水分,除水所得固体经冷却,洗涤、抽滤烘干,进一步提纯得固体邻苯二甲酰亚胺,据此分析解题。(1)先根据仪器外观判断仪器A名称,再依据其作用(吸收尾气 )和试剂性质(只能装固体、能吸收 )选试剂。(2)结合邻苯二甲酸酐和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溶解性(邻苯二甲酸酐不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邻苯二甲酰亚胺微溶于热水 ),分析步骤Ⅱ粗品中杂质。(3)二者均为分子晶体,熔沸点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分析是否存在氢键影响分子间作用力。(4)重结晶操作要除去杂质(邻苯二甲酸酐),利用其与产品在乙醇中溶解性差异(热溶冷析 )。选择乙醇的原因从减少杂质溶解、乙醇易挥发角度分析。(5)先根据邻苯二甲酸酐质量算理论上邻苯二甲酰亚胺的质量,再用实际产量算产率,对比选项。(6)根据反应物(邻二甲苯、、 )和生成物(邻苯二甲酰亚胺、 ),结合氧化还原反应配平。(1)由题干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球形干燥管,实验中仪器A的作用为吸收尾气NH3,球形干燥管只能盛放固体,故其中盛装的试剂是五氧化二磷,故答案为:球形干燥管;b;(2)由题干表格信息可知,邻苯二甲酸酐不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稍溶于乙醇,可知步骤Ⅱ所得粗品中的杂质主要为邻苯二甲酸酐,故答案为:苯二甲酸酐;(3)邻苯二甲酰亚胺可形成分子间氢键,使其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点更高,故答案为:两者均为分子晶体,邻苯二甲酰亚胺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点更高;(4)由题干表格信息可知,邻苯二甲酸酐不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稍溶于乙醇,而邻苯二甲酰亚胺微溶于热水,易溶于乙醇,易溶于碱溶液,故Ⅲ.向白色粉末中加入适量乙醇,加热回流使固体恰好溶解,趁热过滤,并用乙醇洗涤沉淀,将滤液降温冷却,有白色晶体析出,抽滤、洗涤、烘干后得白色晶体,选择乙醇作为提纯溶剂的主要原因是减小邻苯二甲酸酐的溶解量,使分离更加完全,且乙醇易挥发,便于干燥,故答案为:趁热过滤,并用乙醇洗涤沉淀;减小邻苯二甲酸酐的溶解量,使分离更加完全,且乙醇易挥发,便于干燥;(5)由题意可知,74.0g邻苯二甲酸酐制得59.2g邻苯二甲酰亚胺,则邻苯二甲酰亚胺的产率为×100%=89.37%,接近85%,故答案为:a;(6)由题意可知,邻二甲苯与氨气、空气在加热条件下催化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酰亚胺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3O2+4H2O,故答案为:+NH3+3O2 +4H2O。18.【答案】(1)碳溴键(2)sp2、sp3;(3)2+O22+2H2O;氧化反应(4)或(5)【知识点】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有机物的合成;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故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碳溴键,故答案为:碳溴键;(2)由题干流程图中C的结构简式可知C分子中碳原子中苯环和醛基上的碳原子采用sp2杂化,另一个碳原子采用sp3,故C分子中的杂化方式为sp2、sp3杂化,由分析可知,E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sp2、sp3;;(3)由分析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故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2+O22+2H2O,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故答案为:2+O22+2H2O;氧化反应;(4)D的结构简式为,D的分子式为C9H10O3,不饱和度为5;D的同分异构体与NaOH溶液反应时,1molD最多可消耗3molNaOH,能水解,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则D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HCOO-和苯环直接相连、酚羟基;若苯环上有3个侧链,3个侧链为HCOO-、-OH和-CH2CH3;若苯环上有4个侧链,4个侧链为HCOO-、-OH和2个-CH3;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之比为6:2:1:1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5)本题采用逆向合成法即可由和CH3COCl反应转化而得,根据本小题题干信息可知,可由硝基苯还原而得,而可由苯硝化反应制得,根据题干信息可知,CH3COOH和SOCl2反应可得CH3COCl,据此分析确定合成流线为:,故答案为:。【分析】A的分子式为C8H9Br,B催化氧化生成C为,说明A到B发生了取代反应,则B的结构简式为,A的结构简式为;C与HCN、H+发生题给已知I的反应生成D为,D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E,E与SOCl2、加热反应生成F,结合F的分子式C9H7ClO和题给已知Ⅱ的第一步可知,E的结构简式为,F的结构简式为;F与H发生题给已知Ⅱ的第二步反应生成I;(5)本题采用逆向合成法即可由和CH3COCl反应转化而得,根据本小题题干信息可知,可由硝基苯还原而得,而可由苯硝化反应制得,根据题干信息可知,CH3COOH和SOCl2反应可得CH3COCl,据此分析确定合成流线为:V,据此分析作答:(1)先根据合成路线中A到B、B到C的反应,分析A的结构。由A的分子式,结合B催化氧化生成C,判断A到B是取代反应,推出B ,进而确定A ,依据官能团定义,A中官能团是碳溴键。(2)看C的结构,苯环和醛基上的碳原子,其价层电子对数为3(苯环中C成键情况、醛基C=C双键等 ),为sp2杂化;另外一个饱和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是sp3杂化 ,根据合成路线,D与浓硫酸加热反应(消去反应 ),结合F的相关信息,推出E 。(3)由前面分析可知B ,B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写出反应方程式: 2+O22+2H2O ,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属于氧化反应。(4)明确D的结构和分子式 ,根据条件分析:能水解且发生银镜反应,含 HCOO- ;1mol最多消耗3mol NaOH ,结合含酚羟基等情况 ,考虑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比( ),分析苯环侧链结构,推出符合条件的K的结构简式。(5)目标产物乙酰苯胺,可由苯胺即 和 CH3COCl 反应得到 ,苯胺由硝基苯经Fe/Cl还原得到,硝基苯由苯硝化反应制得 ,根据已知,乙酸与 SOCl2 反应生成 CH3COCl 。整合合成路线: 。(1)由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故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碳溴键,故答案为:碳溴键;(2)由题干流程图中C的结构简式可知C分子中碳原子中苯环和醛基上的碳原子采用sp2杂化,另一个碳原子采用sp3,故C分子中的杂化方式为sp2、sp3杂化,由分析可知,E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sp2、sp3;;(3)由分析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故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2+O22+2H2O,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故答案为:2+O22+2H2O;氧化反应;(4)D的结构简式为,D的分子式为C9H10O3,不饱和度为5;D的同分异构体与NaOH溶液反应时,1molD最多可消耗3molNaOH,能水解,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则D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HCOO-和苯环直接相连、酚羟基;若苯环上有3个侧链,3个侧链为HCOO-、-OH和-CH2CH3;若苯环上有4个侧链,4个侧链为HCOO-、-OH和2个-CH3;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之比为6:2:1:1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5)本题采用逆向合成法即可由和CH3COCl反应转化而得,根据本小题题干信息可知,可由硝基苯还原而得,而可由苯硝化反应制得,根据题干信息可知,CH3COOH和SOCl2反应可得CH3COCl,据此分析确定合成流线为:,故答案为:。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普通高中拔尖强基联盟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九月化学入学联考化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普通高中拔尖强基联盟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九月化学入学联考化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