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宁波市2024年象山中学“科技素养大讲堂”(九年级)学员选育活动科学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5九下·宁波竞赛)科学研究中常常用到转换法”、“模型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方法,下面是初中科学的几个实验:①用黄豆与芝麻混合研究分子间有空隙:②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③研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④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上述实验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C【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 科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科学推理”、“模型法”、“转换法”、“类比法”、“比较法”等方法。【解答】 ①用黄豆与芝麻混合研究分子间有空隙,运用了类比法;②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③研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运用了控制变量法;④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综上述实验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②③④。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25九下·宁波竞赛)鹅掌楸具有黄绿色花辩(如图),因结实率极低而繁殖困难,是我国重点濒危保护楂物。据此判断鹅举椒属于( )A.裸子植物 B.苔薛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答案】D【知识点】种子植物【解析】【分析】 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鹅掌楸具有黄绿色花瓣,能够结实(具有果实),所以是被子植物。故选D。3.(2025九下·宁波竞赛)有一种用实际参加化学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在高子方程式中,反应|前后的电荷是守恒的。现有如下离子方程式:,由此可知在 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答案】B【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解析】【分析】反应后1个RO4-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2个F-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而反应前2个OH-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根据反应前后的电荷是守恒的,可判断RO3n-带1个单位负电荷;利用离子RO3n-带1个单位负电荷,计算其中R元素的化合价。【解答】 由离子方程式RO3n-+F2+2OH-=RO4-+2F-+H2O,反应后1个RO4-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2个F-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而反应前2个OH-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根据反应前后的电荷守恒,可判断n=1,则离子RO3n-为RO3-;设RO3-离子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x+(-2)×3=-1,解得:x=+5;故选B。4.(2025九下·宁波竞赛)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候的影响的模拟实验,得出的实验数据如右图所示。该模拟实验结论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是(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B.内陆地区民居的屋顶比较平缓C.新疆的人们夏季“早穿皮袄午穿纱”D.黑龙江天寒地冻时,海南己春暖花开【答案】C【知识点】比热容【解析】【分析】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指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陆地比热容小,较之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解答】 读题中示意图可以看出,白天砂石升温快,夜晚砂石降温快,说明内陆昼夜温差大,这一现象反映了新疆的人们夏季“早穿皮沃午穿纱”的特点,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5.(2025九下·宁波竞赛)林老师组织同学测量“水果电池”的电流实验。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①水果可采用新鲜的柠檬②选用量程大一些的电流表③插入水果的金属片最好相同④插入水果的金属片不要相同,如铜与锌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识点】电压【解析】【分析】①水果的酸性越强,则化学反应越剧烈,产生的电流越大;②电流表的量程越小,分度值越小,则有利于感知产生的微小电流;③④根据原电池的产生原理判断。【解答】 ①新鲜的柠檬含有丰富的柠檬酸,能提供良好的电解质环境,促进金属片之间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电流,故①合理;②水果电池产生的电流通常为微安级别,若选用大量程电流表(如安培表),可能导致读数不精确甚至无法检测到微小电流。正确的做法是选择灵敏的小量程电流表(如微安表),故②不合理;③原电池的原理依赖于两种不同金属的电势差。若金属片相同,无法形成电势差,也就不会产生电流,故③不合理;④不同金属(如铜和锌)的活动性差异会产生电势差。锌作为活泼金属被氧化,铜作为惰性金属完成电子传递,从而形成电流,故④合理。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6.(2025九下·宁波竞赛)如右图所示,人在碰到高温物品后会发生缩手反射。下列关于该反射及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条件反射 B.种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①②③④⑤构成反射弧 D.若④受损,则不会感到烫【答案】C【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解析】【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解答】 A.据图分析可知,该反射只有脊髓参与,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故A错误;B.图中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故B错误;C.图中感受器①、传入神经②、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④和效应器⑤构成完整的反射弧,故C正确;D.若传出神经④受损,则会感到烫,但不会出现缩手的缩手反射,故D错误。故选C。7.(2025九下·宁波竞赛)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然后在左盘的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金属X粉末,同时在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与X等质量的金属Y粉末。观察到天平的指针先偏向左边,当两种金属完全溶解后,天平的指针又偏向右边。则X、Y是下表组合中的( ) A B C Dx Mg Zn Zn FeY Fe Mg Fe Zn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烧杯中的硫酸足量,因此反应产生氢气的多少决定于金属的质量;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使天平两端质量减小,但由于金属活动性不同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也不同,天平两端质量减少的速率也不同;由于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质量不同,因此,两端金属完全反应后天平仍不能平衡;因此,需要根据天平指针的偏向,确定金属的活动性及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质量的大小,判断两种金属。【解答】 开始时天平的指针先偏向左边,说明天平左边质量减少地较慢,即Y与酸反应比X剧烈,金属Y活动性比X的活动性强;金属Mg、Fe、Zn的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Mg>>Zn>Fe;最后偏向Y右边,说明到反应结束时左边产生气体较多即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Y产生氢气的量小于X;Mg、Fe、Zn的化合价相同,根据氢气质量=×金属质量,等质量的Mg、Fe、Zn与足量的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Mg>Fe>Zn;综上所述D符合。故选D。8.(2025九下·宁波竞赛)将一杯热水倒入盛有冷水的容器中,冷水的温度升高了 ,再向容器内倒入一杯相同质量和温度的热水,容器中的水温又升高了如果继续向容器中倒入一杯同样的热水,则容器中的水温会升高( )A.5℃ B.4℃ C.3℃ D.2℃【答案】B【知识点】热量的计算【解析】【分析】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最后温度相同。知道热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冷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利用热平衡方程Q吸=Q放列出两个等式,可解得容器里的水与一杯水的质量关系及热水与冷水间的温度差;则假设一次性将全部热水倒入,则可求得冷水升高的总温度,即可求得再加1杯水时容器内的水升高的温度。【解答】 设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为t,∵质量为m0的一小杯热水倒入盛有质量为m的冷水的保温容器中,使得冷水温度升高了10℃,∴Q吸=Q放,从而可知,cm0(t-10℃)=cm×10℃,-------①又向保温容器中倒入一小杯同质量为m0同温度的热水,水温又上升了6℃,Q吸=Q放,从而可知,cm0(t-10℃-6℃)=c(m+m0)×6℃,-------②则①-②得:6℃×cm0=10℃×cm-6℃×cm-6℃×cm0,整理得:12℃×cm0=4℃×cm,解得:m=3m0;代入①式可得,t=40℃;假设我们将全部热水一次性注入,则由热平衡方程可知:3m0c(40℃-Δt)=mcΔt,m=3m0;联立两式解得:Δt=20℃;40℃-20℃=20℃则注入3杯水后,水温还会上升:20℃-10℃-6℃=4℃。故选B。9.(2025九下·宁波竞赛)生活在荒漠中的胡杨,一棵成年大树的茎、叶每年能排出数十千克的盐碱,能起到“拔盐改土”的作用,堪称土壤改良的功臣。下列关于胡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无机盐可通过筛管运输B.胡杨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C.无机盐主要靠根尖根毛区吸收D.运输无机盐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解答】A.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导管运输的是水和无机盐,故A错误符合题意;B.植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适应该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着环境,故B正确不合题意;C.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C正确不合题意;D.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水和无机盐运输的动力来自叶的蒸腾作用,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10.(2025九下·宁波竞赛)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其中含硝酸钠和某一不溶性杂质。在 C时将其投入一定量的水中,使其充分溶解,残留固体为201克。若该实验在 40℃时进行,残留固体为132克,1 时为72克。已知硝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见下表:温度 10 25 40 50 55 60 65 75 80溶解度 81 92 104 114 117 124 130 150 166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1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4.8%B.75℃时所得溶液一定为不饱和溶液C.原固体混合物中含372克硝酸钠D.欲完全溶解原固体混合物中的硝酸钠,所需最低温度为【答案】D【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C.溶解前固态的总质量=溶质质量+剩余固体质量,以此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计算出溶解前混合物的总质量,再结合75℃时的溶解度判断此时溶液是否饱和,以及其中硝酸钠的质量即可;D.根据硝酸钠的质量结合加水的质量确定完全溶解时对应的温度范围即可。【解答】A.10℃时,出现剩余固体,则此时溶液饱和,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为:,故A正确不合题意;BC.10℃和40℃时都有残留固体,那么此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设实验加水的质量为m,则解得:m=300g;则混合物的质量为:;75℃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50g,则300g水中最多溶解度硝酸钠:150g×3=450g>444g;则75℃所得溶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那么72g肯定是杂质的质量;那么原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钠的质量:444g-72g=372g,故BC正确不合题意;D.当溶解372g硝酸钠时,它的溶解度最小为:,根据表格可知,所需最低温度为60℃,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1.(2025九下·宁波竞赛)胃能分泌胃液,还能通过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这说明构成胃的组织至少包括( )。A.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 B.分生组织 结缔组织C.保护组织 神经组织 D.结缔组织 机械组织【答案】A【知识点】组织【解析】【分析】 根据人体的主要组织,及其作用分析解答。人体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解答】 人体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上皮,小肠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等。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等。胃的组织至少包括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胃能分泌胃液,因为上皮组织有分泌功能,胃的蠕动主要由肌肉组织的收缩、舒张完成,从而促进胃液与食物的混合。故选A。12.(2025九下·宁波竞赛)悬臂长城(右图)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境内,筑于坡度约45度的山骨之上,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虚线,能正确表示裁臂长城所在位置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等高线地形模型【解析】【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部位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可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可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解答】 读图可知,悬臂长城筑于坡度约45度的山脊之上。图中①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能表示悬臂长城所在位置,故A正确;图中②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不能表示悬臂长城所在位置,故B错误;图中③处等高线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不能表示悬臂长城所在位置,故C错误;图中④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不能表示悬臂长城所在位置,故D错误。故选A。13.(2025九下·宁波竞赛)假设雨点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的阻力与雨点(可看成球形)的横截面积S成正比,与下落速度ν的平方成正比,即 ,其中k为比例常数。已知球的体积公式: (r为半径),每个雨点的密度相同,且最终都做匀速运动。如果两个雨滴的半径之比为1∶2,则这两个雨点的落地速度之比为( )A.1:2 B.1: C.1:4 D.1:8【答案】B【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已知雨点做匀速运动,阻力等于重力,还知道f阻=kSv2,以及球的体积公式,已知两个雨滴的半径之比,根据等式f阻=G可求这两个雨点的落地速度之比,G为雨点的重力。【解答】 因为f阻=G=mg=ρVg=kSv2,还知道V=πr3,S=πr2,整理可得ρgπr3=kπr2v2,所以,则这两个雨点的落地速度平方之比为,所以。故选B。14.(2025九下·宁波竞赛)取4份等质量的 向其中3份中分别加入少量等质量的 和 Mn,分别在某温度下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假设气体没有外溢),用量筒收集生成的气体,移去酒精灯,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读取气体体积,然后将剩余固体溶于足量水中,经过滤干燥后称量不溶物质量,添加过物质的组别中均有相同组成的不溶物。测定结果如下:组别 ① ② ③ ④加入物质 无 Mn产生气体的体/mL 0 V1 V2 V3不溶物的质量/g 0 m1 m2 m3已知 ,关于此实验有下列七种说法:①3种物质的加入都有利于 分解制氧气;②残留不溶物的质量关系为m1分解制氧气效果最好的催化剂;④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才开始收集;⑤橡皮管不伸入量筒底部,气体无法顺利进入量筒;⑥橡皮导管仲入量筒底部,可使测得的氧气体积更准确;⑦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以避免先移去酒精灯而导致水倒吸入试管。其中正确的说法共有( )A.三种 B.四种 C.五种 D.六种【答案】A【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 根据氧气的制取原理、过程、注意事项分析解答。【解答】 ①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二氧化锰本身就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锰也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题目中表明加入这些物质后有不同的气体产生量和不溶物情况,说明对氯酸钾分解有影响),所以三种物质的加入都有利于KClO3分解制氧气,故①正确;②设等质量的KClO3质量为m,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从方程式可知2KMnO4分解生成1MnO2,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不溶物质量m1:m2=1:5,且高锰酸钾分解生成二氧化锰,说明高锰酸钾的质量是二氧化锰质量的2倍,那么等质量的KClO3分解时,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质量关系满足m1:m2=1:5,故②正确;③加入的KMnO4不是催化剂,是高锰酸钾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锰才是氯酸钾分解制备氧气的催化剂,所以高锰酸钾不是最好的催化剂,故③错误;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才开始收集,这样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但该实验的目的不是收集纯净的氧气而是测定产生氧气的体积,所以应该一开始就收集气体,故④错误;⑤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气体是可以顺利进入量筒的,气体进入会将水排出,故⑤错误;⑥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使测量的氧气体积更准确,因为这样能更好地将水排出,减少误差,故⑥正确;⑦先移去酒精灯会导致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倒吸入试管,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不能避免水倒吸,应该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移去酒精灯,故⑦错误。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说法共有3种。故选A。15.(2025九下·宁波竞赛)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U恒为6V,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 端滑至B端的过程中,图乙是电压表的示数U随电流表示数I的变化关系,图丙是滑动变阻器的功率P 随其两端电压 U的变化关系,图丁是效率η(即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与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之比)随滑动变阻器电阻 R 的变化关系,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定值电阻 的阻值为5Ω 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6ΩC.乙图阴影部分面积为2.88W D.丙图b点的坐标为(2V,4.5W)【答案】C【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电阻的串联、并联【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R0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当滑片位于A端时,接入电路中电阻为零,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根据图乙读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定值电阻的阻值;(2)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P=UI=I2R表示出滑动变阻器消耗功率与电路消耗总功率之比,根据表达式判断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效率最大,根据图丁读出最大效率,然后得出等式即可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3)根据图丙判断出a点表示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示数,然后根据P=UI求出乙图阴影部分面积;(4)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时,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路中电流,利用P=UI=I2R表示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根据表达式得出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根据图丙读出变阻器消耗的最大功率,然后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表的示数,从而得出丙图上b点的坐标。【解答】 由甲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R0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A.当滑片位于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为零,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图乙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3A,由可得,定值电阻的阻值:,故A错误;B.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所以,由P=UI=I2R可得,滑动变阻器消耗功率与电路消耗总功率之比:,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效率最大,由图丁可知,最大效率为80%,则,解得:R滑大=8Ω,故B错误;C.由图乙可知,a点表示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滑=I小R滑大=0.6A×8Ω=4.8V;则乙图阴影部分面积:P=U滑I小=4.8V×0.6A=2.88W,故C正确;D.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时,电路中电流:,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当R=R0=2Ω时,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由图丙可知,变阻器消耗的最大功率为4.5W,此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的示数UR=IR=1.5A×2Ω=3V,则丙图上b点的坐标(3V,4.5W),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空2分,共34分)16.(2025九下·宁波竞赛)如图是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用灯泡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过程。完成下列问题:(1)为了正确演示地球自转运动,从图中中间同学的角度需要用手指 时针披动地球仪;(2)图中所演示的日期最接近的节气是 。【答案】(1)逆(2)冬至【知识点】地球自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解析】【分析】 (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2)在北半球,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之后太阳光线向北移动,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之后太阳光线向南移动,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太阳光线继续向南移动,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解答】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为了正确演示地球自转运动,从图中中间同学的角度需要用手指自西向东即逆时针拨动地球仪。(2)读图可知,图中地球仪北极地区出现极夜,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即所演示的日期最接近的节气是北半球的冬至。17.(2025九下·宁波竞赛)已知D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态化合物,G、F、X是单质,通常情况下,E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反应⑥为实验室制气体化合物Ⅰ的常用方法,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温州百优教育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⑦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2)写出反应⑦的实验现象 【答案】(1)①②⑥(2)铁表面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 根据D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态化合物,G、F、X是单质,通常情况下,E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反应⑥为实验室制气体化合物Ⅰ的常用方法,所以I是二氧化碳,C和碳酸钠反应生成E,所以E是碳酸钙,A是盐酸,D通电会生成G和F,所以D是水,盐酸和B反应生成含钙化合物和水,所以B是氢氧化钙,C是氯化钙,盐酸和X反应会生成F,所以F是去氢气,G是氧气,氧气和X反应会生成H,所以X是铁,H是四氧化三铁,水和F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Y是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解答】 (1)D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态化合物,G、F、X是单质,通常情况下,E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反应⑥为实验室制气体化合物Ⅰ的常用方法,所以I是二氧化碳,C和碳酸钠反应生成E,所以E是碳酸钙,A是盐酸,D通电会生成G和F,所以D是水,盐酸和B反应生成含钙化合物和水,所以B是氢氧化钙,C是氯化钙,盐酸和X反应会生成F,所以F是去氢气,G是氧气,氧气和X反应会生成H,所以X是铁,H是四氧化三铁,水和F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Y是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①-⑦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①②⑥;(2)反应⑦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实验现象是:铁表面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18.(2025九下·宁波竞赛)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拟用如图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 →a(填仪器接口编号)。(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②关闭分液漏斗活塞;③加热反应一段时间;④停止加热,充分冷却;⑤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⑥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正确的实验步骤为 (3)实验结来后,小金想知道钙是否已全部化为于是小金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请根据以上现象帮助小金做出判断,并简述判断的理由: 【答案】(1)i→e→f→d→c→j→k(2)⑥①⑤④③②(3)不可以,因为和水反应生成和, Ca和水反应也生成 Ca(OH)2和H2,两者现象完全一致【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解析】【分析】 锌与盐酸反应得到氢气,挥发出的氯化氢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吸收(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杂质气体),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干燥的氢气与钙反应得到氢化钙,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 (1)制备氢化钙是用氢气和钙反应,氢气需先制备,再除杂、干燥,最后与钙反应;氢气由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即“锌粒、稀硫酸”装置,制得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先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氢,再用“浓硫酸”干燥,最后在“钙”装置中反应,所以排气方向连接顺序为i→e→f→d→c→j→k→a;(2)实验操作顺序为: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这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前提,防止气体泄漏;然后装入试剂;接着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让稀硫酸与锌粒反应产生氢气,先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因为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不纯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纯度合格后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反应结束停止加热,充分冷却,防止生成的氢化钙在高温下被氧化等;最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为:⑥→①→⑤→③→④→②;(3)不能仅根据有气泡冒出和溶液加酚酞显红色就判断钙已全部转化为CaH2。因为钙与水反应也会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2H2O=Ca(OH)2+H2↑,同样会有气泡冒出,且生成的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也有类似现象。所以仅根据这些现象无法判断钙是否全部转化为CaH2。19.(2025九下·宁波竞赛)草本植物酸浆的果实外面包裹着萼片发育为革质囊,这就是市场上常见的水果————“姑娘儿”。下图为是从开花到结果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利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萼片的外表皮有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萼片的横切面两层表皮细胞之间有排列疏松的细胞群,其细胞内具有叶绿体,同时在横切面内还观察到输导组织。根据招以上特点分析,萼片最接近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2)从花蕾期开始,萼片中细胞数量没有增加。因此,萼片迅速膨大、顶端合拢的现象是细胞 的结果。【答案】(1)器官(2)生长和分化【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结构与层次【解析】【分析】 (1)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2)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经过细胞的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组织,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组织。【解答】 (1)萼片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2)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从花蕾期开始,萼片中细胞数量没有增加,因此没有细胞分裂的过程,萼片迅速膨大、顶端合拢的现象是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的结果。20.(2025九下·宁波竞赛)“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家战略,本质上是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山东省利用海洋资源发展“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大气二氧化碳向海洋的扩散,从而助力实现“碳中和”,在“碳中和”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如图是“藻---贝”共生养殖模式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养殖模式可以显著降低表层海水二氧化碳浓度的原因:浮游植物和 作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2)贝类除了增加碳的储存外,还能利用碳酸盐构建基木不会被海洋中的分解者分解的贝壳,从而 (选填“促进”或“抑制”)了碳的循环。【答案】(1)海带(2)抑制【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解析】【分析】一 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解答】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浮游植物和藻类作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2)贝类食性广泛,通过滤食多种浮游生物和海带碎屑,促进有机物在食物链上的传递,也可增加碳的储存;贝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所以基本不会被海洋中的分解者分解,从而抑制了碳的循环。21.(2025九下·宁波竞赛)家庭的防盗门上通常会装有“猫眼",我们可以在室内通过猫眼观察到室外的情况,但反过来室外很难通过猫眼观察室内。如图为猫眼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温州百优教育(1)室外物体首先会通过凹透镜成一个缩小的虚像,然后室内的观察者再利用第二个凸透镜作为放大镜去观察前面那个虚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f和两透镜间距d满足 (选填“0d”)(2)为了实现猫眼的效果,其凹透镜对光发散的效果应远大于凸透镜对光会聚的效果。于是对于室外的观察者而言。可以忽略猫眼中凸透镜的作用。最后,之所以室外观察者无法看到室内物体的像,是因为当室外的人眼睛贴着猫眼观察时,室内物体的像距离眼睛太近从而无法被眼睛看到。自此可知,这要求凹透镜的焦距大小应 (选填“非常小”或“非常大").【答案】(1)(2)非常小【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 (1)猫眼实际上是一个光学系统,它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物镜即门外面的透镜是凹透镜,目镜即门里面的透镜是凸透镜。(2)门外的物体首先经过凹透镜成一个正立缩小的虚像,凹透镜成的像作为物体再经过凸透镜成像。【解答】(1) 凹透镜的焦距极短,它将室外的人或物成一缩小的正立虚像,该虚像的凹透镜的左侧;此像正好落在目镜(凸透镜)焦点之内,即f>d;(2)此时的目镜起着放大镜的作用,最后得到一个较为放大的正立虚像,因此要求该凹透镜的焦距应该非常小。22.(2025九下·宁波竞赛)如图所示,弹簧一端固定于水平面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活塞拴接在一起,一开口向下、质盘为M的气缸与活塞一起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气缸和活塞均是热的良导体。若外界环境的温度缓慢降低,则活塞将 ,气缸将 (两空均选填“向上移动”、“静止不动”或“向下移动”)【答案】静止不动;向下移动【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解析】【分析】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跟温度有关,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此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解答】 以活塞和气缸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弹簧受到的压力等于气缸和活塞的总重力,而气缸和活塞的总重力不变,故弹簧所受的压力不变,则弹簧的压缩量不变,所以活塞将静止不动;由力学知识分析得到,封闭气体的压强不变,外界环境的温度缓慢降低,封闭气体的温度也缓慢降低,根据盖 吕萨克定律分析得知,封闭气体体积减小。此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由此可知气缸将向下移动。23.(2025九下·宁波竞赛)如图甲所示,有一体积、质量均忽略不计的弹簧,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容器底部和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上。已知物体的边长为10cm,容器的底面积为: ,弹簧没有发生形变时的长度为10cm。弹簧的伸长量△L 与它所受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向容器中加水,直到物体的上表面与液面相平,此时水深24cm,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1,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打开出水口缓慢放水,当弹簧没有形变时关闭出水口,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完成下列问题:(1) N.(2)物体的密度是 kg/m3.【答案】(1)24(2)0.6×103【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2) 物块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即可求出浮力;由图乙分析图甲状态下弹簧对木块的拉力,根据力的平衡知识求木块的重力,由密度公式解题;物体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根据物体受力平衡求出物体漂浮时浸在水中的深度,再根据p=ρgh求出容器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差。 最后根据F=pS计算的数值。【解答】(1) (2)物块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则V排=V物=(0.1 m)3=1×10-3m3,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10-3m3=10N,由图甲可知,当物体上表面上液面齐平时,物体上表面距容器底的距离为h=24cm,弹簧伸长的长度:ΔL=24cm-10cm-10cm=4cm,由图乙可知,此时弹簧对物体的拉力为F拉=4N,木块的重力:G物=F浮-F拉=10N-4N=6N,物体的密度:;当弹簧处于没有发生形变的自然状态时,L弹簧=10cm,此时物体受的浮力:F浮'=G物=6N,此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可得:;此时水的深度:h'=L弹簧+h浸=0.1m+0.06m=0.16m,放水前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Δp=p-p'=ρ水g(h-h')=1.0×103kg/m3×10N/kg×(0.24m-0.16m)=800Pa;根据得,ΔF=F1-F2=ΔpS=800Pa×300×10-4m2=24N。三、实验探究百优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24.(2025九下·宁波竞赛)蚜虫是豆科植物的主要害虫。巴克纳氏茵长期生活在蚜虫体内,并从中获取营养。科研人员研究该菌与蚜虫的关系,以期为治理蚜虫提供新思路。科研人员将若于生长状况相同的蚜虫幼虫均分为两组,A组饲喂新鲜豆苗、B组饲喂抗生素溶液处理过的新鲜豆苗。两组蚜虫生长发育繁殖的情况如下表:组别 发育到成虫所需天数(天) 成虫体长(mm) 成虫3日内产子数(个)A 5.2 1.97 21B 7.9 1.47 0完成下列问题:(1)小科认为上述实验未能排除抗生素对蚜虫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因此还应进一步实验。研究者将若干体内无巴克纳氏菌的蚜虫,均分为C、D两组,C组饲喂抗生素溶液处理过的新鲜豆苗,D组饲喂等量的 ,观察生长发育情况,若 ,则可初步排除抗生素的影响。(2)蚜虫主要取食豆苗汁液,而汁液中缺乏蚜虫生长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研究发现,巴克纳氏菌可合成上述氨基酸,为蚜虫体内合成 提供原料。(3)在生产上常使用杀虫剂来防治蚜虫,但是会造成环境污染。结合上述研究,请你提出一条治理蚜虫的新思路: 。【答案】(1)新鲜豆苗;C.D两组生长状态一致(2)蛋白质(3)喷洒抗生素溶液【知识点】植物激素【解析】【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 (1)小科认为上述实验未能排除抗生素对蚜虫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因此还应进一步实验。研究者将若干体内无巴克纳氏菌的蚜虫,均分为C、D两组,C组饲喂抗生素溶液处理过的新鲜豆苗,为了与C组形成对照,D组饲喂等量的未用抗生素处理过的新鲜豆苗,若C、D两组生长状态一致,则可初步排除抗生素的影响。(2)蛋白质分解后形成氨基酸。研究发现,巴克纳氏菌可合成上述氨基酸,为蚜虫体内合成蛋白质提供原料。(3)在生产上常使用杀虫剂来防治蚜虫,但是会造成环境污染。结合上述研究,可喷洒抗生素溶液治理蚜虫。25.(2025九下·宁波竞赛)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 还原 的影响(固定装置略)。将该小组分为两组,各取48g氧化铁粉末按如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火焰温度500℃~700℃)、乙组用酒精喷灯(火焰温度分别对装置D 充分加热,红色粉末均变为黑色粉末。两组分别用固体产物进行实验,记录如下。操作步骤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称量反应后粉末质量(g) 44.2 33.6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部分能被磁铁吸引 全部能被磁铁吸引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振荡 部分溶解,无气泡 全部溶解,有气泡资料:Ⅰ.已知铁的氧化物有 FeO、Fe3O4、Fe2O3,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失去或逐步失去其中的氧,最终被还原为铁。是一种铁氧体磁性物质,不溶于水和酸。III.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进行热反应分析的相关数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装置 B 的作用是 。(2)通过计算证明甲组的固体产物可能是 。(3)考虑到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的不持续性,装置E的作用是 。(4)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上图装置还要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答案】(1)吸收CO气体中的CO2气体(2)Fe3O4和FeO的混合物(3)防止 F中的液体倒吸入D装置中(4)在装置末尾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且在AB之间增加一个E装置【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 (1)根据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分析装置B的作用;(2)根据某元素质量分数计算;(3)根据E中的液体会倒吸进入D装置分析E装置的作用;(4)根据B装置中的液体会倒吸进入A装置分析;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分析。【解答】 (1)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2)假设48gFe2O3全部还原成Fe3O4得到的质量为:48g×=46.4g,假设全部还原为FeO的得到质量为:48g×=43.2g,因为46.4g>44.2g>43.2g,由此可推测出,最后得到的是FeO和Fe3O4的混合物;(3)由于由于由于F中的液体会倒吸进入D装置,所以,E装置的作用是:防止F中的液体倒吸入D装置;(4)由于B装置中的液体会倒吸进入A装置,所以,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上图装置还要采取的改进措施是:在装置AB间再增加一个E装置;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在装置末尾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即在装置末尾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且在AB之间增加一个E装置。26.(2025九下·宁波竞赛)小李、小张同学想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小李方案]小李分别选用三个不同物体a、b、c,利用如图(a)甲、乙、丙、丁所示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物体 物 重G/N 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 F/N 浮力 /N 空 桶 重G0/N 桶与排开水的总重 排开水重G排/Na 1.2 0.7 0.5 0.6 1.1 0.5b 2.0 1.4 0.6 0.6 1.2 0.6c 2.4 1.7 0.7 0.6 1.2 0.6[小张方案]小张利用身边的器材对小李的实验进行改进,如图b 所示,实验时小张逐渐向下移动水平横杆,使重物缓慢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若弹簧测力计A 的示数变化量为 ,弹簧测力计 B 的示数变化量为 ,完成下列问题:(1)小李在探究物体c所受浮力的实验中,排除各种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发现物体c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 于 它 所受浮力 ,请分析实验操作中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2)针对小张和小李两种实验方案,小张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_(填答案标号,多选)。A.弹簧测力计A 的示数就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B.实验器材生活化,实验中能同步观察弹簧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便于准确读出数据D.实验操作相对简单,且可以进行多次实验【答案】(1)溢水杯中未加满水(2)B;C;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 (1)在实验中,排除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从溢出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水的体积考虑;(2)改进后的优点从增加实验器材的目的来分析。【解答】 (1)在实验中,若溢水杯没有装满水,造成溢出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水的体积,则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或排开的水没有全部流入小桶);(2)比较两种实验方案可知,改进后:A.由称重法F浮=G-F'可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受到的浮力,故A错误;B.薄塑料袋不计质量,能同步观察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从而得出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故B正确;CD.由图2的实验装置可知,测力计固定、示数更稳定,便于准确读出数据,且实验操作相对简单,可以进行多次实验,故CD正确,故选BCD。27.(2025九下·宁波竞赛)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和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已知导体电阻的决定式为: 其中L 为导体长度,S为导体横截面积,ρ为导体的电阻率。国际(GB/T)规定自来水在 15℃时电阻率应大于 13Ω·m,学利用图甲电路测量 自来水的电阻率,其中内径均匀的圆柱形玻璃管侧壁连接一细管,细管上加有阀门K以控制管内自来水的水量,玻璃管两端接有导电活塞(活塞电阻可忽略),右活塞固定,左活塞可自由移动。实验器材还有:电源(电压为3V,内阻可忽略);电压表V1(量程为3V,内阻很大);电压表 (量程为3V,内阻很大);定值电阻R1(阻值4kΩ);定值电阻R2(阻值2kΩ);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Ω);单刀双掷开关S;⑧导线若干;⑨刻度尺。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量玻璃管的内径d;B.向玻璃管内注满自来水,并用刻度尺测量水柱长度L;C.把S拔到1位置,记录电压表 V1示数;D.把S拨到2位置,调整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 示数与电压表 示数相同,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E.改变玻璃管内水柱长度,重复实验步骤C、D,记录每一次水柱长度L 和电阻箱阻值 R;F.断开 S,整理好器材。完成下列问题:(1)测玻璃管内径d时刻度尺示数如图乙,玻璃管内水柱的电阻 Rx 的表达式为: (用 R2、R 表示)(2)利用记录的多组水柱长度L和对应的电阻箱阻值R 的数据,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 关系图象,自来水的电阻率 (保留两位小数)。(3)本实验中若电压表V1内阻不是很大,则自来水电阻率测量结果将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答案】(1)(2)14.13(3)偏大【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分别求出S接l和接2时电路的总电压,利用并联电压相等列式,求出Rx;(2)从图丙读出数据,利用电阻定律求出电阻率p;(3)分析若电压表V1内阻不是很大,对测量电阻Rx的影响,再判断自来水电阻率测量的影响【解答】 (1)设把S拨到1位置时,电压表V1示数为U,则此时电路电流为,总电压,当把S拨到2位置,调整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V2示数与电压表V1示数相同也为U,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总电压,由于两次总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E,可得,解得:;(2)从图丙中可知,R=2×103Ω时,,此时玻璃管内水柱的电阻,水柱横截面积S=π()2=7.065×10-4m2,由电阻定律得,;(3)若电压表V1内阻不是很大,则把S拨到1位置时,此时电路电流大于,实际总电压将大于,所以测量的Rx将偏大,因此自来水电阻率测量结果将偏大。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28题8分,29题9分,共17分)28.(2025九下·宁波竞赛)小苏打 和苏打 是家庭厨房必备的物质之一。小金同学对这两种物质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行了以下研究。【定性研究】取一定量小苏打,装入大试管,如图装置,对其充分加热后发现:大试管中管口有水珠出现,管底有白色固体残留;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完全反应后,取残留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往该溶液中滴加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通过上述实验,下列归纳出的碳酸氢钠性质或推理正确的有____(填编号)。A.大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主要目的是防止小试管中的溶液倒吸B.受热易分解:C.加热时 比 易分解D.滴加 C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残留固体中还有(2)【定量研究】现有小苏打和苏打的混合物,为测定混合物中各成分质量,经查阅资料可知,混合物中一次性加入过量盐酸时,其中的阴离子全部转化为气体,若在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可先后发生如下反应: 。小金先取a克样品与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蒸干并灼烧至恒重,得b克固体,灼烧时有固体飞溅出去,并将所测得 的质量分数表示为c%。根据以上操作可判断所测得的c值将 (选填“偏小“或“偏大”或“不受影响”)。(3)完成以上实验后,小金再取一定量的该样品溶于水,逐滴加入稀盐酸井不断报荡,已知该温度下 密度为1.98g/L,实验测得产生的的与加入稀盐酸的数据如右图。求所取样品中 和 的质量各是多少 【答案】(1)B;C(2)偏小(3)1.06g、1.26g【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 (1)A.根据大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主要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来分析解答;B.根据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来分析解答;C.根据实验中碳酸氢钠先分解,说明NaHCO3比Na2CO3易分解来分析解答;D.根据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残留固体中还有Na2CO3来分析解答;(2)根据灼烧时有固体飞溅出去,导致测得的Na2CO3的质量偏小来分析解答;(3)根据图像信息和题中数据来分析解答。【解答】 (1)A.大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主要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而不是防止溶液倒吸,故A错误;B.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正确;C.实验中碳酸氢钠先分解,说明NaHCO3比Na2CO3易分解,故C正确;D.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残留固体中还有Na2CO3,不能证明残留固体中还有NaHCO3,故D错误;故选BC;(2)灼烧时有固体飞溅出去,导致测得的Na2CO3的质量偏小,最终计算出的c值将偏小;(3)根据图像可知,加入(10g-5g)=5g盐酸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2mL,则加入(15g-5g)=10g盐酸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2mL×2=444mL,444mL=0.444L,444mL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444L×1.98g/L≈0.88g,设生成0.88g二氧化碳消耗HCl的质量为x,NaHCO3+HCl=NaCl+CO2↑+H2O36.5 44x 0.88g;解得:x=0.73g;则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设加入5g盐酸时,参加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y,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为z,Na2CO3+HCl=NaHCO3+NaCl106 36.5 84y 5g×7.3% z;解得:y=1.06g;;解得:z=0.84g;556mL=0.556L,556mL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556L×1.98g/L≈1.10g,设生成556mL二氧化碳时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m,NaHCO3+HCl=NaCl+CO2↑+H2O84 44m 1.10g;解得:m=2.1g则原样品中NaHCO3的2.1g-0.84g=1.26g;答:取样品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分别是1.06g和1.26g。29.(2025九下·宁波竞赛)如图甲是一种新型吊运设备的简化模型示意图,虚线框里是滑轮组(未画出),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由额定电压为220V 的电动机拉动,定滑轮的轴固定在B点。在一次作业中,吊运设备匀速竖直提升物体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312.5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被提升的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24m/s,电动机做的功跟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乙图所示。不考滑轮组绳子的质量、滑轮与轴和绳子间的摩擦。(1)求此次作业中被提升物体的重力;(2)此次作业中,电动机的输入电流为1.5A,求电动机工作时每秒钟产生的热量;(3)第二次作业中,利用该设备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提升重为200ON的物体,求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答案】(1)解:由图像知,t=5s时电动机做的功:W电动机=1500J,因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根据可知,故做的有用功:W有用=W总×η=1500J×80%=1200J;则物体5s上升的高度:h=vt=0.24m/s×5s=1.2m;被提升提升物体的重力:。(2)解:电动机的输入电流为1.5A,电动机工作5s消耗的电能:W=UIt=220V×1.5A×5s=1650J,电动机工作5s产生的热量:Q=W-W电动机=1650J-1500J=150J,电动机工作时每秒钟产生的热量为。(3)解:在第一次作业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312.5N,则绳子自由端在5s内移动的距离:;吊动滑轮的绳子股数:,W额外=W电动机-W有用=1500J-1200J=300J;则动滑轮的重力:;不考滑轮组绳子的质量、滑轮与轴和绳子间的摩擦,第二次作业中,拉力:。【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1)由图像可知t=5s时电动机做的功,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根据得出做的有用功;已知被提升的物体上升的速度,由速度公式求出物体5s上升的高度;根据W=Gh求出被提升提升物体的重力;(2)已知电动机的输入电流和工作时的电压,根据W=UIt得出电动机工作5s消耗的电能;由Q=W-W电动机得出电动机工作5s产生的热量,从而得出电动机工作时每秒钟产生的热量;(3)在第一次作业中,根据W=Fs得出绳子自由端在5s内移动的距离;由s=nh得出吊动滑轮的绳子股数,根据W额外=W电动机-W有用得出额外功,因不考滑轮组绳子的质量、滑轮与轴和绳子间的摩擦,故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为额外功的唯一来源,根据功的公式得出动滑轮的重力,根据求出第二次作业中的拉力大小。1 / 1浙江宁波市2024年象山中学“科技素养大讲堂”(九年级)学员选育活动科学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5九下·宁波竞赛)科学研究中常常用到转换法”、“模型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方法,下面是初中科学的几个实验:①用黄豆与芝麻混合研究分子间有空隙:②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③研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④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上述实验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2025九下·宁波竞赛)鹅掌楸具有黄绿色花辩(如图),因结实率极低而繁殖困难,是我国重点濒危保护楂物。据此判断鹅举椒属于( )A.裸子植物 B.苔薛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3.(2025九下·宁波竞赛)有一种用实际参加化学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在高子方程式中,反应|前后的电荷是守恒的。现有如下离子方程式:,由此可知在 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4.(2025九下·宁波竞赛)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候的影响的模拟实验,得出的实验数据如右图所示。该模拟实验结论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是(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B.内陆地区民居的屋顶比较平缓C.新疆的人们夏季“早穿皮袄午穿纱”D.黑龙江天寒地冻时,海南己春暖花开5.(2025九下·宁波竞赛)林老师组织同学测量“水果电池”的电流实验。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①水果可采用新鲜的柠檬②选用量程大一些的电流表③插入水果的金属片最好相同④插入水果的金属片不要相同,如铜与锌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6.(2025九下·宁波竞赛)如右图所示,人在碰到高温物品后会发生缩手反射。下列关于该反射及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条件反射 B.种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①②③④⑤构成反射弧 D.若④受损,则不会感到烫7.(2025九下·宁波竞赛)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然后在左盘的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金属X粉末,同时在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与X等质量的金属Y粉末。观察到天平的指针先偏向左边,当两种金属完全溶解后,天平的指针又偏向右边。则X、Y是下表组合中的( ) A B C Dx Mg Zn Zn FeY Fe Mg Fe ZnA.A B.B C.C D.D8.(2025九下·宁波竞赛)将一杯热水倒入盛有冷水的容器中,冷水的温度升高了 ,再向容器内倒入一杯相同质量和温度的热水,容器中的水温又升高了如果继续向容器中倒入一杯同样的热水,则容器中的水温会升高( )A.5℃ B.4℃ C.3℃ D.2℃9.(2025九下·宁波竞赛)生活在荒漠中的胡杨,一棵成年大树的茎、叶每年能排出数十千克的盐碱,能起到“拔盐改土”的作用,堪称土壤改良的功臣。下列关于胡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无机盐可通过筛管运输B.胡杨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C.无机盐主要靠根尖根毛区吸收D.运输无机盐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10.(2025九下·宁波竞赛)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其中含硝酸钠和某一不溶性杂质。在 C时将其投入一定量的水中,使其充分溶解,残留固体为201克。若该实验在 40℃时进行,残留固体为132克,1 时为72克。已知硝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见下表:温度 10 25 40 50 55 60 65 75 80溶解度 81 92 104 114 117 124 130 150 166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1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4.8%B.75℃时所得溶液一定为不饱和溶液C.原固体混合物中含372克硝酸钠D.欲完全溶解原固体混合物中的硝酸钠,所需最低温度为11.(2025九下·宁波竞赛)胃能分泌胃液,还能通过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这说明构成胃的组织至少包括( )。A.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 B.分生组织 结缔组织C.保护组织 神经组织 D.结缔组织 机械组织12.(2025九下·宁波竞赛)悬臂长城(右图)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境内,筑于坡度约45度的山骨之上,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虚线,能正确表示裁臂长城所在位置的是( )A. B.C. D.13.(2025九下·宁波竞赛)假设雨点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的阻力与雨点(可看成球形)的横截面积S成正比,与下落速度ν的平方成正比,即 ,其中k为比例常数。已知球的体积公式: (r为半径),每个雨点的密度相同,且最终都做匀速运动。如果两个雨滴的半径之比为1∶2,则这两个雨点的落地速度之比为( )A.1:2 B.1: C.1:4 D.1:814.(2025九下·宁波竞赛)取4份等质量的 向其中3份中分别加入少量等质量的 和 Mn,分别在某温度下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假设气体没有外溢),用量筒收集生成的气体,移去酒精灯,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读取气体体积,然后将剩余固体溶于足量水中,经过滤干燥后称量不溶物质量,添加过物质的组别中均有相同组成的不溶物。测定结果如下:组别 ① ② ③ ④加入物质 无 Mn产生气体的体/mL 0 V1 V2 V3不溶物的质量/g 0 m1 m2 m3已知 ,关于此实验有下列七种说法:①3种物质的加入都有利于 分解制氧气;②残留不溶物的质量关系为m1分解制氧气效果最好的催化剂;④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才开始收集;⑤橡皮管不伸入量筒底部,气体无法顺利进入量筒;⑥橡皮导管仲入量筒底部,可使测得的氧气体积更准确;⑦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以避免先移去酒精灯而导致水倒吸入试管。其中正确的说法共有( )A.三种 B.四种 C.五种 D.六种15.(2025九下·宁波竞赛)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U恒为6V,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 端滑至B端的过程中,图乙是电压表的示数U随电流表示数I的变化关系,图丙是滑动变阻器的功率P 随其两端电压 U的变化关系,图丁是效率η(即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与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之比)随滑动变阻器电阻 R 的变化关系,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定值电阻 的阻值为5Ω 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6ΩC.乙图阴影部分面积为2.88W D.丙图b点的坐标为(2V,4.5W)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空2分,共34分)16.(2025九下·宁波竞赛)如图是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用灯泡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过程。完成下列问题:(1)为了正确演示地球自转运动,从图中中间同学的角度需要用手指 时针披动地球仪;(2)图中所演示的日期最接近的节气是 。17.(2025九下·宁波竞赛)已知D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态化合物,G、F、X是单质,通常情况下,E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反应⑥为实验室制气体化合物Ⅰ的常用方法,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温州百优教育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⑦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2)写出反应⑦的实验现象 18.(2025九下·宁波竞赛)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拟用如图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 →a(填仪器接口编号)。(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②关闭分液漏斗活塞;③加热反应一段时间;④停止加热,充分冷却;⑤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⑥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正确的实验步骤为 (3)实验结来后,小金想知道钙是否已全部化为于是小金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请根据以上现象帮助小金做出判断,并简述判断的理由: 19.(2025九下·宁波竞赛)草本植物酸浆的果实外面包裹着萼片发育为革质囊,这就是市场上常见的水果————“姑娘儿”。下图为是从开花到结果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利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萼片的外表皮有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萼片的横切面两层表皮细胞之间有排列疏松的细胞群,其细胞内具有叶绿体,同时在横切面内还观察到输导组织。根据招以上特点分析,萼片最接近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2)从花蕾期开始,萼片中细胞数量没有增加。因此,萼片迅速膨大、顶端合拢的现象是细胞 的结果。20.(2025九下·宁波竞赛)“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家战略,本质上是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山东省利用海洋资源发展“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大气二氧化碳向海洋的扩散,从而助力实现“碳中和”,在“碳中和”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如图是“藻---贝”共生养殖模式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养殖模式可以显著降低表层海水二氧化碳浓度的原因:浮游植物和 作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2)贝类除了增加碳的储存外,还能利用碳酸盐构建基木不会被海洋中的分解者分解的贝壳,从而 (选填“促进”或“抑制”)了碳的循环。21.(2025九下·宁波竞赛)家庭的防盗门上通常会装有“猫眼",我们可以在室内通过猫眼观察到室外的情况,但反过来室外很难通过猫眼观察室内。如图为猫眼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温州百优教育(1)室外物体首先会通过凹透镜成一个缩小的虚像,然后室内的观察者再利用第二个凸透镜作为放大镜去观察前面那个虚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f和两透镜间距d满足 (选填“0d”)(2)为了实现猫眼的效果,其凹透镜对光发散的效果应远大于凸透镜对光会聚的效果。于是对于室外的观察者而言。可以忽略猫眼中凸透镜的作用。最后,之所以室外观察者无法看到室内物体的像,是因为当室外的人眼睛贴着猫眼观察时,室内物体的像距离眼睛太近从而无法被眼睛看到。自此可知,这要求凹透镜的焦距大小应 (选填“非常小”或“非常大").22.(2025九下·宁波竞赛)如图所示,弹簧一端固定于水平面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活塞拴接在一起,一开口向下、质盘为M的气缸与活塞一起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气缸和活塞均是热的良导体。若外界环境的温度缓慢降低,则活塞将 ,气缸将 (两空均选填“向上移动”、“静止不动”或“向下移动”)23.(2025九下·宁波竞赛)如图甲所示,有一体积、质量均忽略不计的弹簧,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容器底部和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上。已知物体的边长为10cm,容器的底面积为: ,弹簧没有发生形变时的长度为10cm。弹簧的伸长量△L 与它所受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向容器中加水,直到物体的上表面与液面相平,此时水深24cm,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1,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打开出水口缓慢放水,当弹簧没有形变时关闭出水口,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完成下列问题:(1) N.(2)物体的密度是 kg/m3.三、实验探究百优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24.(2025九下·宁波竞赛)蚜虫是豆科植物的主要害虫。巴克纳氏茵长期生活在蚜虫体内,并从中获取营养。科研人员研究该菌与蚜虫的关系,以期为治理蚜虫提供新思路。科研人员将若于生长状况相同的蚜虫幼虫均分为两组,A组饲喂新鲜豆苗、B组饲喂抗生素溶液处理过的新鲜豆苗。两组蚜虫生长发育繁殖的情况如下表:组别 发育到成虫所需天数(天) 成虫体长(mm) 成虫3日内产子数(个)A 5.2 1.97 21B 7.9 1.47 0完成下列问题:(1)小科认为上述实验未能排除抗生素对蚜虫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因此还应进一步实验。研究者将若干体内无巴克纳氏菌的蚜虫,均分为C、D两组,C组饲喂抗生素溶液处理过的新鲜豆苗,D组饲喂等量的 ,观察生长发育情况,若 ,则可初步排除抗生素的影响。(2)蚜虫主要取食豆苗汁液,而汁液中缺乏蚜虫生长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研究发现,巴克纳氏菌可合成上述氨基酸,为蚜虫体内合成 提供原料。(3)在生产上常使用杀虫剂来防治蚜虫,但是会造成环境污染。结合上述研究,请你提出一条治理蚜虫的新思路: 。25.(2025九下·宁波竞赛)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 还原 的影响(固定装置略)。将该小组分为两组,各取48g氧化铁粉末按如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火焰温度500℃~700℃)、乙组用酒精喷灯(火焰温度分别对装置D 充分加热,红色粉末均变为黑色粉末。两组分别用固体产物进行实验,记录如下。操作步骤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称量反应后粉末质量(g) 44.2 33.6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部分能被磁铁吸引 全部能被磁铁吸引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振荡 部分溶解,无气泡 全部溶解,有气泡资料:Ⅰ.已知铁的氧化物有 FeO、Fe3O4、Fe2O3,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失去或逐步失去其中的氧,最终被还原为铁。是一种铁氧体磁性物质,不溶于水和酸。III.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进行热反应分析的相关数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装置 B 的作用是 。(2)通过计算证明甲组的固体产物可能是 。(3)考虑到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的不持续性,装置E的作用是 。(4)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上图装置还要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26.(2025九下·宁波竞赛)小李、小张同学想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小李方案]小李分别选用三个不同物体a、b、c,利用如图(a)甲、乙、丙、丁所示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物体 物 重G/N 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 F/N 浮力 /N 空 桶 重G0/N 桶与排开水的总重 排开水重G排/Na 1.2 0.7 0.5 0.6 1.1 0.5b 2.0 1.4 0.6 0.6 1.2 0.6c 2.4 1.7 0.7 0.6 1.2 0.6[小张方案]小张利用身边的器材对小李的实验进行改进,如图b 所示,实验时小张逐渐向下移动水平横杆,使重物缓慢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若弹簧测力计A 的示数变化量为 ,弹簧测力计 B 的示数变化量为 ,完成下列问题:(1)小李在探究物体c所受浮力的实验中,排除各种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发现物体c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 于 它 所受浮力 ,请分析实验操作中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2)针对小张和小李两种实验方案,小张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_(填答案标号,多选)。A.弹簧测力计A 的示数就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B.实验器材生活化,实验中能同步观察弹簧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便于准确读出数据D.实验操作相对简单,且可以进行多次实验27.(2025九下·宁波竞赛)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和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已知导体电阻的决定式为: 其中L 为导体长度,S为导体横截面积,ρ为导体的电阻率。国际(GB/T)规定自来水在 15℃时电阻率应大于 13Ω·m,学利用图甲电路测量 自来水的电阻率,其中内径均匀的圆柱形玻璃管侧壁连接一细管,细管上加有阀门K以控制管内自来水的水量,玻璃管两端接有导电活塞(活塞电阻可忽略),右活塞固定,左活塞可自由移动。实验器材还有:电源(电压为3V,内阻可忽略);电压表V1(量程为3V,内阻很大);电压表 (量程为3V,内阻很大);定值电阻R1(阻值4kΩ);定值电阻R2(阻值2kΩ);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Ω);单刀双掷开关S;⑧导线若干;⑨刻度尺。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量玻璃管的内径d;B.向玻璃管内注满自来水,并用刻度尺测量水柱长度L;C.把S拔到1位置,记录电压表 V1示数;D.把S拨到2位置,调整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 示数与电压表 示数相同,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E.改变玻璃管内水柱长度,重复实验步骤C、D,记录每一次水柱长度L 和电阻箱阻值 R;F.断开 S,整理好器材。完成下列问题:(1)测玻璃管内径d时刻度尺示数如图乙,玻璃管内水柱的电阻 Rx 的表达式为: (用 R2、R 表示)(2)利用记录的多组水柱长度L和对应的电阻箱阻值R 的数据,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 关系图象,自来水的电阻率 (保留两位小数)。(3)本实验中若电压表V1内阻不是很大,则自来水电阻率测量结果将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28题8分,29题9分,共17分)28.(2025九下·宁波竞赛)小苏打 和苏打 是家庭厨房必备的物质之一。小金同学对这两种物质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行了以下研究。【定性研究】取一定量小苏打,装入大试管,如图装置,对其充分加热后发现:大试管中管口有水珠出现,管底有白色固体残留;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完全反应后,取残留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往该溶液中滴加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通过上述实验,下列归纳出的碳酸氢钠性质或推理正确的有____(填编号)。A.大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主要目的是防止小试管中的溶液倒吸B.受热易分解:C.加热时 比 易分解D.滴加 C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残留固体中还有(2)【定量研究】现有小苏打和苏打的混合物,为测定混合物中各成分质量,经查阅资料可知,混合物中一次性加入过量盐酸时,其中的阴离子全部转化为气体,若在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可先后发生如下反应: 。小金先取a克样品与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蒸干并灼烧至恒重,得b克固体,灼烧时有固体飞溅出去,并将所测得 的质量分数表示为c%。根据以上操作可判断所测得的c值将 (选填“偏小“或“偏大”或“不受影响”)。(3)完成以上实验后,小金再取一定量的该样品溶于水,逐滴加入稀盐酸井不断报荡,已知该温度下 密度为1.98g/L,实验测得产生的的与加入稀盐酸的数据如右图。求所取样品中 和 的质量各是多少 29.(2025九下·宁波竞赛)如图甲是一种新型吊运设备的简化模型示意图,虚线框里是滑轮组(未画出),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由额定电压为220V 的电动机拉动,定滑轮的轴固定在B点。在一次作业中,吊运设备匀速竖直提升物体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312.5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被提升的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24m/s,电动机做的功跟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乙图所示。不考滑轮组绳子的质量、滑轮与轴和绳子间的摩擦。(1)求此次作业中被提升物体的重力;(2)此次作业中,电动机的输入电流为1.5A,求电动机工作时每秒钟产生的热量;(3)第二次作业中,利用该设备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提升重为200ON的物体,求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 科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科学推理”、“模型法”、“转换法”、“类比法”、“比较法”等方法。【解答】 ①用黄豆与芝麻混合研究分子间有空隙,运用了类比法;②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③研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运用了控制变量法;④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综上述实验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②③④。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答案】D【知识点】种子植物【解析】【分析】 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鹅掌楸具有黄绿色花瓣,能够结实(具有果实),所以是被子植物。故选D。3.【答案】B【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解析】【分析】反应后1个RO4-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2个F-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而反应前2个OH-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根据反应前后的电荷是守恒的,可判断RO3n-带1个单位负电荷;利用离子RO3n-带1个单位负电荷,计算其中R元素的化合价。【解答】 由离子方程式RO3n-+F2+2OH-=RO4-+2F-+H2O,反应后1个RO4-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2个F-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而反应前2个OH-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根据反应前后的电荷守恒,可判断n=1,则离子RO3n-为RO3-;设RO3-离子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x+(-2)×3=-1,解得:x=+5;故选B。4.【答案】C【知识点】比热容【解析】【分析】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指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陆地比热容小,较之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解答】 读题中示意图可以看出,白天砂石升温快,夜晚砂石降温快,说明内陆昼夜温差大,这一现象反映了新疆的人们夏季“早穿皮沃午穿纱”的特点,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5.【答案】C【知识点】电压【解析】【分析】①水果的酸性越强,则化学反应越剧烈,产生的电流越大;②电流表的量程越小,分度值越小,则有利于感知产生的微小电流;③④根据原电池的产生原理判断。【解答】 ①新鲜的柠檬含有丰富的柠檬酸,能提供良好的电解质环境,促进金属片之间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电流,故①合理;②水果电池产生的电流通常为微安级别,若选用大量程电流表(如安培表),可能导致读数不精确甚至无法检测到微小电流。正确的做法是选择灵敏的小量程电流表(如微安表),故②不合理;③原电池的原理依赖于两种不同金属的电势差。若金属片相同,无法形成电势差,也就不会产生电流,故③不合理;④不同金属(如铜和锌)的活动性差异会产生电势差。锌作为活泼金属被氧化,铜作为惰性金属完成电子传递,从而形成电流,故④合理。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6.【答案】C【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解析】【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解答】 A.据图分析可知,该反射只有脊髓参与,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故A错误;B.图中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故B错误;C.图中感受器①、传入神经②、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④和效应器⑤构成完整的反射弧,故C正确;D.若传出神经④受损,则会感到烫,但不会出现缩手的缩手反射,故D错误。故选C。7.【答案】D【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烧杯中的硫酸足量,因此反应产生氢气的多少决定于金属的质量;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使天平两端质量减小,但由于金属活动性不同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也不同,天平两端质量减少的速率也不同;由于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质量不同,因此,两端金属完全反应后天平仍不能平衡;因此,需要根据天平指针的偏向,确定金属的活动性及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质量的大小,判断两种金属。【解答】 开始时天平的指针先偏向左边,说明天平左边质量减少地较慢,即Y与酸反应比X剧烈,金属Y活动性比X的活动性强;金属Mg、Fe、Zn的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Mg>>Zn>Fe;最后偏向Y右边,说明到反应结束时左边产生气体较多即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Y产生氢气的量小于X;Mg、Fe、Zn的化合价相同,根据氢气质量=×金属质量,等质量的Mg、Fe、Zn与足量的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Mg>Fe>Zn;综上所述D符合。故选D。8.【答案】B【知识点】热量的计算【解析】【分析】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最后温度相同。知道热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冷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利用热平衡方程Q吸=Q放列出两个等式,可解得容器里的水与一杯水的质量关系及热水与冷水间的温度差;则假设一次性将全部热水倒入,则可求得冷水升高的总温度,即可求得再加1杯水时容器内的水升高的温度。【解答】 设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为t,∵质量为m0的一小杯热水倒入盛有质量为m的冷水的保温容器中,使得冷水温度升高了10℃,∴Q吸=Q放,从而可知,cm0(t-10℃)=cm×10℃,-------①又向保温容器中倒入一小杯同质量为m0同温度的热水,水温又上升了6℃,Q吸=Q放,从而可知,cm0(t-10℃-6℃)=c(m+m0)×6℃,-------②则①-②得:6℃×cm0=10℃×cm-6℃×cm-6℃×cm0,整理得:12℃×cm0=4℃×cm,解得:m=3m0;代入①式可得,t=40℃;假设我们将全部热水一次性注入,则由热平衡方程可知:3m0c(40℃-Δt)=mcΔt,m=3m0;联立两式解得:Δt=20℃;40℃-20℃=20℃则注入3杯水后,水温还会上升:20℃-10℃-6℃=4℃。故选B。9.【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解答】A.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导管运输的是水和无机盐,故A错误符合题意;B.植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适应该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着环境,故B正确不合题意;C.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C正确不合题意;D.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水和无机盐运输的动力来自叶的蒸腾作用,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10.【答案】D【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C.溶解前固态的总质量=溶质质量+剩余固体质量,以此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计算出溶解前混合物的总质量,再结合75℃时的溶解度判断此时溶液是否饱和,以及其中硝酸钠的质量即可;D.根据硝酸钠的质量结合加水的质量确定完全溶解时对应的温度范围即可。【解答】A.10℃时,出现剩余固体,则此时溶液饱和,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为:,故A正确不合题意;BC.10℃和40℃时都有残留固体,那么此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设实验加水的质量为m,则解得:m=300g;则混合物的质量为:;75℃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50g,则300g水中最多溶解度硝酸钠:150g×3=450g>444g;则75℃所得溶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那么72g肯定是杂质的质量;那么原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钠的质量:444g-72g=372g,故BC正确不合题意;D.当溶解372g硝酸钠时,它的溶解度最小为:,根据表格可知,所需最低温度为60℃,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1.【答案】A【知识点】组织【解析】【分析】 根据人体的主要组织,及其作用分析解答。人体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解答】 人体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上皮,小肠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等。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等。胃的组织至少包括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胃能分泌胃液,因为上皮组织有分泌功能,胃的蠕动主要由肌肉组织的收缩、舒张完成,从而促进胃液与食物的混合。故选A。12.【答案】A【知识点】等高线地形模型【解析】【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部位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可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可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解答】 读图可知,悬臂长城筑于坡度约45度的山脊之上。图中①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能表示悬臂长城所在位置,故A正确;图中②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不能表示悬臂长城所在位置,故B错误;图中③处等高线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不能表示悬臂长城所在位置,故C错误;图中④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不能表示悬臂长城所在位置,故D错误。故选A。13.【答案】B【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已知雨点做匀速运动,阻力等于重力,还知道f阻=kSv2,以及球的体积公式,已知两个雨滴的半径之比,根据等式f阻=G可求这两个雨点的落地速度之比,G为雨点的重力。【解答】 因为f阻=G=mg=ρVg=kSv2,还知道V=πr3,S=πr2,整理可得ρgπr3=kπr2v2,所以,则这两个雨点的落地速度平方之比为,所以。故选B。14.【答案】A【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 根据氧气的制取原理、过程、注意事项分析解答。【解答】 ①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二氧化锰本身就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锰也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题目中表明加入这些物质后有不同的气体产生量和不溶物情况,说明对氯酸钾分解有影响),所以三种物质的加入都有利于KClO3分解制氧气,故①正确;②设等质量的KClO3质量为m,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从方程式可知2KMnO4分解生成1MnO2,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不溶物质量m1:m2=1:5,且高锰酸钾分解生成二氧化锰,说明高锰酸钾的质量是二氧化锰质量的2倍,那么等质量的KClO3分解时,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质量关系满足m1:m2=1:5,故②正确;③加入的KMnO4不是催化剂,是高锰酸钾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锰才是氯酸钾分解制备氧气的催化剂,所以高锰酸钾不是最好的催化剂,故③错误;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才开始收集,这样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但该实验的目的不是收集纯净的氧气而是测定产生氧气的体积,所以应该一开始就收集气体,故④错误;⑤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气体是可以顺利进入量筒的,气体进入会将水排出,故⑤错误;⑥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使测量的氧气体积更准确,因为这样能更好地将水排出,减少误差,故⑥正确;⑦先移去酒精灯会导致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倒吸入试管,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不能避免水倒吸,应该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移去酒精灯,故⑦错误。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说法共有3种。故选A。15.【答案】C【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电阻的串联、并联【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R0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当滑片位于A端时,接入电路中电阻为零,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根据图乙读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定值电阻的阻值;(2)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P=UI=I2R表示出滑动变阻器消耗功率与电路消耗总功率之比,根据表达式判断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效率最大,根据图丁读出最大效率,然后得出等式即可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3)根据图丙判断出a点表示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示数,然后根据P=UI求出乙图阴影部分面积;(4)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时,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路中电流,利用P=UI=I2R表示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根据表达式得出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根据图丙读出变阻器消耗的最大功率,然后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表的示数,从而得出丙图上b点的坐标。【解答】 由甲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R0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A.当滑片位于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为零,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图乙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3A,由可得,定值电阻的阻值:,故A错误;B.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所以,由P=UI=I2R可得,滑动变阻器消耗功率与电路消耗总功率之比:,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效率最大,由图丁可知,最大效率为80%,则,解得:R滑大=8Ω,故B错误;C.由图乙可知,a点表示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滑=I小R滑大=0.6A×8Ω=4.8V;则乙图阴影部分面积:P=U滑I小=4.8V×0.6A=2.88W,故C正确;D.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时,电路中电流:,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当R=R0=2Ω时,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由图丙可知,变阻器消耗的最大功率为4.5W,此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的示数UR=IR=1.5A×2Ω=3V,则丙图上b点的坐标(3V,4.5W),故D错误。故选C。16.【答案】(1)逆(2)冬至【知识点】地球自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解析】【分析】 (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2)在北半球,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之后太阳光线向北移动,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之后太阳光线向南移动,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太阳光线继续向南移动,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解答】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为了正确演示地球自转运动,从图中中间同学的角度需要用手指自西向东即逆时针拨动地球仪。(2)读图可知,图中地球仪北极地区出现极夜,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即所演示的日期最接近的节气是北半球的冬至。17.【答案】(1)①②⑥(2)铁表面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 根据D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态化合物,G、F、X是单质,通常情况下,E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反应⑥为实验室制气体化合物Ⅰ的常用方法,所以I是二氧化碳,C和碳酸钠反应生成E,所以E是碳酸钙,A是盐酸,D通电会生成G和F,所以D是水,盐酸和B反应生成含钙化合物和水,所以B是氢氧化钙,C是氯化钙,盐酸和X反应会生成F,所以F是去氢气,G是氧气,氧气和X反应会生成H,所以X是铁,H是四氧化三铁,水和F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Y是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解答】 (1)D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态化合物,G、F、X是单质,通常情况下,E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反应⑥为实验室制气体化合物Ⅰ的常用方法,所以I是二氧化碳,C和碳酸钠反应生成E,所以E是碳酸钙,A是盐酸,D通电会生成G和F,所以D是水,盐酸和B反应生成含钙化合物和水,所以B是氢氧化钙,C是氯化钙,盐酸和X反应会生成F,所以F是去氢气,G是氧气,氧气和X反应会生成H,所以X是铁,H是四氧化三铁,水和F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Y是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①-⑦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①②⑥;(2)反应⑦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实验现象是:铁表面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18.【答案】(1)i→e→f→d→c→j→k(2)⑥①⑤④③②(3)不可以,因为和水反应生成和, Ca和水反应也生成 Ca(OH)2和H2,两者现象完全一致【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解析】【分析】 锌与盐酸反应得到氢气,挥发出的氯化氢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吸收(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杂质气体),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干燥的氢气与钙反应得到氢化钙,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 (1)制备氢化钙是用氢气和钙反应,氢气需先制备,再除杂、干燥,最后与钙反应;氢气由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即“锌粒、稀硫酸”装置,制得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先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氢,再用“浓硫酸”干燥,最后在“钙”装置中反应,所以排气方向连接顺序为i→e→f→d→c→j→k→a;(2)实验操作顺序为: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这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前提,防止气体泄漏;然后装入试剂;接着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让稀硫酸与锌粒反应产生氢气,先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因为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不纯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纯度合格后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反应结束停止加热,充分冷却,防止生成的氢化钙在高温下被氧化等;最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为:⑥→①→⑤→③→④→②;(3)不能仅根据有气泡冒出和溶液加酚酞显红色就判断钙已全部转化为CaH2。因为钙与水反应也会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2H2O=Ca(OH)2+H2↑,同样会有气泡冒出,且生成的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也有类似现象。所以仅根据这些现象无法判断钙是否全部转化为CaH2。19.【答案】(1)器官(2)生长和分化【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结构与层次【解析】【分析】 (1)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2)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经过细胞的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组织,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组织。【解答】 (1)萼片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2)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从花蕾期开始,萼片中细胞数量没有增加,因此没有细胞分裂的过程,萼片迅速膨大、顶端合拢的现象是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的结果。20.【答案】(1)海带(2)抑制【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解析】【分析】一 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解答】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浮游植物和藻类作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2)贝类食性广泛,通过滤食多种浮游生物和海带碎屑,促进有机物在食物链上的传递,也可增加碳的储存;贝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所以基本不会被海洋中的分解者分解,从而抑制了碳的循环。21.【答案】(1)(2)非常小【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 (1)猫眼实际上是一个光学系统,它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物镜即门外面的透镜是凹透镜,目镜即门里面的透镜是凸透镜。(2)门外的物体首先经过凹透镜成一个正立缩小的虚像,凹透镜成的像作为物体再经过凸透镜成像。【解答】(1) 凹透镜的焦距极短,它将室外的人或物成一缩小的正立虚像,该虚像的凹透镜的左侧;此像正好落在目镜(凸透镜)焦点之内,即f>d;(2)此时的目镜起着放大镜的作用,最后得到一个较为放大的正立虚像,因此要求该凹透镜的焦距应该非常小。22.【答案】静止不动;向下移动【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解析】【分析】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跟温度有关,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此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解答】 以活塞和气缸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弹簧受到的压力等于气缸和活塞的总重力,而气缸和活塞的总重力不变,故弹簧所受的压力不变,则弹簧的压缩量不变,所以活塞将静止不动;由力学知识分析得到,封闭气体的压强不变,外界环境的温度缓慢降低,封闭气体的温度也缓慢降低,根据盖 吕萨克定律分析得知,封闭气体体积减小。此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由此可知气缸将向下移动。23.【答案】(1)24(2)0.6×103【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2) 物块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即可求出浮力;由图乙分析图甲状态下弹簧对木块的拉力,根据力的平衡知识求木块的重力,由密度公式解题;物体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根据物体受力平衡求出物体漂浮时浸在水中的深度,再根据p=ρgh求出容器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差。 最后根据F=pS计算的数值。【解答】(1) (2)物块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则V排=V物=(0.1 m)3=1×10-3m3,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10-3m3=10N,由图甲可知,当物体上表面上液面齐平时,物体上表面距容器底的距离为h=24cm,弹簧伸长的长度:ΔL=24cm-10cm-10cm=4cm,由图乙可知,此时弹簧对物体的拉力为F拉=4N,木块的重力:G物=F浮-F拉=10N-4N=6N,物体的密度:;当弹簧处于没有发生形变的自然状态时,L弹簧=10cm,此时物体受的浮力:F浮'=G物=6N,此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可得:;此时水的深度:h'=L弹簧+h浸=0.1m+0.06m=0.16m,放水前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Δp=p-p'=ρ水g(h-h')=1.0×103kg/m3×10N/kg×(0.24m-0.16m)=800Pa;根据得,ΔF=F1-F2=ΔpS=800Pa×300×10-4m2=24N。24.【答案】(1)新鲜豆苗;C.D两组生长状态一致(2)蛋白质(3)喷洒抗生素溶液【知识点】植物激素【解析】【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 (1)小科认为上述实验未能排除抗生素对蚜虫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因此还应进一步实验。研究者将若干体内无巴克纳氏菌的蚜虫,均分为C、D两组,C组饲喂抗生素溶液处理过的新鲜豆苗,为了与C组形成对照,D组饲喂等量的未用抗生素处理过的新鲜豆苗,若C、D两组生长状态一致,则可初步排除抗生素的影响。(2)蛋白质分解后形成氨基酸。研究发现,巴克纳氏菌可合成上述氨基酸,为蚜虫体内合成蛋白质提供原料。(3)在生产上常使用杀虫剂来防治蚜虫,但是会造成环境污染。结合上述研究,可喷洒抗生素溶液治理蚜虫。25.【答案】(1)吸收CO气体中的CO2气体(2)Fe3O4和FeO的混合物(3)防止 F中的液体倒吸入D装置中(4)在装置末尾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且在AB之间增加一个E装置【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 (1)根据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分析装置B的作用;(2)根据某元素质量分数计算;(3)根据E中的液体会倒吸进入D装置分析E装置的作用;(4)根据B装置中的液体会倒吸进入A装置分析;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分析。【解答】 (1)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2)假设48gFe2O3全部还原成Fe3O4得到的质量为:48g×=46.4g,假设全部还原为FeO的得到质量为:48g×=43.2g,因为46.4g>44.2g>43.2g,由此可推测出,最后得到的是FeO和Fe3O4的混合物;(3)由于由于由于F中的液体会倒吸进入D装置,所以,E装置的作用是:防止F中的液体倒吸入D装置;(4)由于B装置中的液体会倒吸进入A装置,所以,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上图装置还要采取的改进措施是:在装置AB间再增加一个E装置;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在装置末尾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即在装置末尾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且在AB之间增加一个E装置。26.【答案】(1)溢水杯中未加满水(2)B;C;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 (1)在实验中,排除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从溢出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水的体积考虑;(2)改进后的优点从增加实验器材的目的来分析。【解答】 (1)在实验中,若溢水杯没有装满水,造成溢出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水的体积,则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或排开的水没有全部流入小桶);(2)比较两种实验方案可知,改进后:A.由称重法F浮=G-F'可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受到的浮力,故A错误;B.薄塑料袋不计质量,能同步观察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从而得出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故B正确;CD.由图2的实验装置可知,测力计固定、示数更稳定,便于准确读出数据,且实验操作相对简单,可以进行多次实验,故CD正确,故选BCD。27.【答案】(1)(2)14.13(3)偏大【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分别求出S接l和接2时电路的总电压,利用并联电压相等列式,求出Rx;(2)从图丙读出数据,利用电阻定律求出电阻率p;(3)分析若电压表V1内阻不是很大,对测量电阻Rx的影响,再判断自来水电阻率测量的影响【解答】 (1)设把S拨到1位置时,电压表V1示数为U,则此时电路电流为,总电压,当把S拨到2位置,调整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V2示数与电压表V1示数相同也为U,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总电压,由于两次总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E,可得,解得:;(2)从图丙中可知,R=2×103Ω时,,此时玻璃管内水柱的电阻,水柱横截面积S=π()2=7.065×10-4m2,由电阻定律得,;(3)若电压表V1内阻不是很大,则把S拨到1位置时,此时电路电流大于,实际总电压将大于,所以测量的Rx将偏大,因此自来水电阻率测量结果将偏大。28.【答案】(1)B;C(2)偏小(3)1.06g、1.26g【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 (1)A.根据大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主要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来分析解答;B.根据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来分析解答;C.根据实验中碳酸氢钠先分解,说明NaHCO3比Na2CO3易分解来分析解答;D.根据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残留固体中还有Na2CO3来分析解答;(2)根据灼烧时有固体飞溅出去,导致测得的Na2CO3的质量偏小来分析解答;(3)根据图像信息和题中数据来分析解答。【解答】 (1)A.大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主要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而不是防止溶液倒吸,故A错误;B.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正确;C.实验中碳酸氢钠先分解,说明NaHCO3比Na2CO3易分解,故C正确;D.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残留固体中还有Na2CO3,不能证明残留固体中还有NaHCO3,故D错误;故选BC;(2)灼烧时有固体飞溅出去,导致测得的Na2CO3的质量偏小,最终计算出的c值将偏小;(3)根据图像可知,加入(10g-5g)=5g盐酸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2mL,则加入(15g-5g)=10g盐酸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2mL×2=444mL,444mL=0.444L,444mL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444L×1.98g/L≈0.88g,设生成0.88g二氧化碳消耗HCl的质量为x,NaHCO3+HCl=NaCl+CO2↑+H2O36.5 44x 0.88g;解得:x=0.73g;则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设加入5g盐酸时,参加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y,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为z,Na2CO3+HCl=NaHCO3+NaCl106 36.5 84y 5g×7.3% z;解得:y=1.06g;;解得:z=0.84g;556mL=0.556L,556mL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556L×1.98g/L≈1.10g,设生成556mL二氧化碳时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m,NaHCO3+HCl=NaCl+CO2↑+H2O84 44m 1.10g;解得:m=2.1g则原样品中NaHCO3的2.1g-0.84g=1.26g;答:取样品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分别是1.06g和1.26g。29.【答案】(1)解:由图像知,t=5s时电动机做的功:W电动机=1500J,因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根据可知,故做的有用功:W有用=W总×η=1500J×80%=1200J;则物体5s上升的高度:h=vt=0.24m/s×5s=1.2m;被提升提升物体的重力:。(2)解:电动机的输入电流为1.5A,电动机工作5s消耗的电能:W=UIt=220V×1.5A×5s=1650J,电动机工作5s产生的热量:Q=W-W电动机=1650J-1500J=150J,电动机工作时每秒钟产生的热量为。(3)解:在第一次作业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312.5N,则绳子自由端在5s内移动的距离:;吊动滑轮的绳子股数:,W额外=W电动机-W有用=1500J-1200J=300J;则动滑轮的重力:;不考滑轮组绳子的质量、滑轮与轴和绳子间的摩擦,第二次作业中,拉力:。【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1)由图像可知t=5s时电动机做的功,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根据得出做的有用功;已知被提升的物体上升的速度,由速度公式求出物体5s上升的高度;根据W=Gh求出被提升提升物体的重力;(2)已知电动机的输入电流和工作时的电压,根据W=UIt得出电动机工作5s消耗的电能;由Q=W-W电动机得出电动机工作5s产生的热量,从而得出电动机工作时每秒钟产生的热量;(3)在第一次作业中,根据W=Fs得出绳子自由端在5s内移动的距离;由s=nh得出吊动滑轮的绳子股数,根据W额外=W电动机-W有用得出额外功,因不考滑轮组绳子的质量、滑轮与轴和绳子间的摩擦,故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为额外功的唯一来源,根据功的公式得出动滑轮的重力,根据求出第二次作业中的拉力大小。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宁波市2024年象山中学“科技素养大讲堂”(九年级)学员选育活动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宁波市2024年象山中学“科技素养大讲堂”(九年级)学员选育活动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