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训练二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种类及其相互关系1.小花的作业中有以下表述,其中错误的是( )A.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B.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C.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C.化学变化中,原子的个数一定不变,而分子的个数可能变化D.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可能变化,而分子的种类一定不变3.(2025梧州苍梧县期中)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B.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任何原子中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4.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形成的B.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而形成的C.带电的微观粒子都是离子D.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 应用微观粒子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5.(2024乐山中考)将密封良好的饼干从平原带到高原,包装袋会鼓起的原因是 ( )A.袋内气体分子数目增多B.袋内单个气体分子质量变大C.袋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袋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变多6.(2024凉山州中考)“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A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很小B 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 分子停止了运动C 水烧开时,壶盖被顶开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 氧气可供给呼吸,臭氧却不能 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类别和变化7.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物质的两个变化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是由2个氧原子和1个氢原子构成的B.变化Ⅰ、Ⅱ的本质区别为是否产生新原子C.在变化Ⅱ中分子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均发生改变D.变化Ⅱ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组8.(2025大名月考)如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C.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D.该反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再分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图1)采用液氢作为燃料,液氢变为氢气时分子之间的间隔 (填“增大”或“减小”)。 (2)“氢”洁冬奥,零碳未来!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一个水分子中含有 个质子。 (3)由图2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 ,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为使图2完整准确,应在甲中补充1个 (填“A”或“B”)。 A. B. 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认识微观粒子之间的转化10.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 ② ③A.①②③表示的是原子B.③表示的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得到的阳离子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D.①③的化学性质相似1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A、B、C、E所示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字母),若D为原子,m= ,其核外电子数为 。 (2)C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 (3)A、B、C、E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填字母)。 (4)由E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E粒子的名称是 。 12.如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氮气是由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铜是由 构成的。 (2)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若m=12,当n= 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若该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 ③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详解答案】1.B 解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2.C 解析: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金属;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个数一定不变,分子的个数可能变化。3.A 解析: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不一定含有中子,A正确;有一种氢原子中没有中子,B错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错误;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D错误。故选A。4.C 解析: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形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即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的微观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则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5.C 解析:将密封良好的饼干从平原带到高原时,高原地区的气压较低,包装袋内的气体分子间隔会变大,故包装袋鼓起,而袋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和个数都不发生变化。6.B 解析:一滴水宏观上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但一滴水却含有大量的水分子,可以说明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降低,分子运动的速率减慢,但未停止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明显大于液体分子间的间隔,水烧开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部分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气体体积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将壶盖顶开;氧气由氧分子构成,臭氧由臭氧分子构成,分子的种类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7.D 解析: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变化Ⅰ、Ⅱ的本质区别为是否产生新分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在变化Ⅱ中分子的种类改变,而原子的种类未发生改变;变化Ⅱ是化学变化,其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组。8.D 解析:由微观粒子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9.(1)增大 (2)10 (3)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解析:(2)水的化学式为H2O,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氢原子质子数为1,氧原子质子数为8,一个水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2+8=10。(3)由图2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应在甲中补充2个氢原子。10.B 解析:①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原子;③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A、C错误。③质子数为11,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是由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阳离子,钠原子为金属原子,B正确。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D错误。故选B。11.(1)B 6 16 (2)得到 (3)A、B (4)氯原子12.(1)分子 原子 (2)①2 ②Cl- ③阴离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