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1课时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物质燃烧的条件及探究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 )A.大理石 B.小木条C.玻璃 D.泥沙2.控制变量法是研究化学变化规律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 )3.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 ℃、240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的现象是 。 (3)热水的作用是 。 缓慢氧化和自燃4.下列关于燃烧、自燃和缓慢氧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燃烧、自燃和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B.燃烧、自燃和缓慢氧化都是放热反应C.自燃往往是缓慢氧化引起的D.燃烧、自燃和缓慢氧化都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5.(2024广西中考)野外烧烤结束后,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撤走剩余木炭 B.用水浇灭火堆C.对火堆置之不理 D.用沙土盖灭火堆6.(2024成都中考)“生命宝贵,安全第一”。下列情况的灭火方法或原理错误的是 ( )选项 实例 方法 原理A 森林发生火灾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B 家用电器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温度C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 用湿毛巾盖灭 降低温度,隔绝空气D 图书馆图书失火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降低温度,隔绝空气7.(2023内江中考)某消防队到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中:(1)消防队员模拟炒菜时油锅着火,常采取的灭火措施是 。 (2)消防队员使用高压水枪对燃着的木材喷水灭火,其主要原理是 。 1.(传统文化)(2024湖南中考)花鼓戏《补锅》中唱到“手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2.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们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在野外做饭时人们会在一片空地上用石头围成一圈,在圈内点燃木柴生火烹煮,结束后浇水熄灭火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木柴属于可燃物B.将木柴底部架空可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C.浇水熄灭火堆是为了使木柴的着火点降低D.点火前将周围的枯树枝清理干净,防止引起火灾3.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火柴头向上易熄灭是因为向上更易降低火柴温度至其着火点以下B.图2说明镁条着火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C.用嘴能吹灭蜡烛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用扇子扇炉火旺的原因是提供了更多的氧气4.(创新实验)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A.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B.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5.(科学探究与实践)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完“燃烧和灭火”后,以“探究燃烧的条件”为主题开展学习。(1)实验一: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如图1)。观察到 现象,说明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实验二:同学们用如图2所示气密性良好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步骤Ⅰ: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伸入A瓶(空瓶)中,观察到白磷不燃烧。步骤Ⅱ:向A瓶中加满80 ℃的热水,塞紧瓶塞,观察到白磷不燃烧。步骤Ⅲ:打开K1、K2,从a口向A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K2,此时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 mL,观察到A瓶中的白磷燃烧。【实验分析与结论】(2)①对比步骤Ⅰ和Ⅲ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②对比步骤Ⅱ和Ⅲ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实验拓展】(3)步骤Ⅲ中,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若观察到 ,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实验反思】(4)查阅文献:镁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燃烧。由文献资料,你对燃烧新的认识是 。 【详解答案】基础达标1.B2.D3.(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加热、隔绝氧气4.D5.C6.B7.(1)用锅盖盖灭 (2)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能力提升1.B 解析:风箱拉动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气,而氧气并不是可燃物;风箱拉动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有利于煤充分燃烧;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2.C 解析:用水将火扑灭是因为降低了木柴的温度,使其低于着火点,而不是降低着火点。3.C 解析: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由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用嘴能吹灭蜡烛是因为加快空气流动降低温度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用扇子扇炉火旺的原因是提供了更多的氧气。4.D 解析:乙中通入氧气前,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乙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A正确;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白磷不燃烧,而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正确;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C正确;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的红磷也不燃烧,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D不正确。故选D。5.(1)酒精燃烧,蒸馏水不燃烧 (2)①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与氧气接触(3)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为40 mL (4)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