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海洋资源 同步检测(解析版)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 海洋资源 同步检测(解析版)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上册

资源简介

3.4 海洋资源
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应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海洋资源丰富,下列属于海洋资源的是( )
①海水晒盐
②滨海矿砂
③沿海农田
④海底油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我国海洋污染物主要来自( )
A.海上石油开采
B.海上石油运输
C.陆地农业生产
D.陆地工业和城市排放
3.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做法正确的是( )
A.季节性休渔
B.开垦红树林
C.填海造陆建楼
D.污水直接排海
2024年6月8日是第16个世界海洋日。我国是海洋大国,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强国建设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我国海洋国土,我们应该树立( )观点。
①开发海洋资源也要保护海洋环境
②海洋辽阔,互相联通,人类活动不会影响海洋
③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任意开发
④人类与海洋和谐相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下列关于我国海洋国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渤海和台湾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B.我国近海海域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C.我国大陆海岸线长2.2万多千米
D.海洋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陆数海算”是指陆地上的数据到海底运算。设备进行数据运算时需要消耗电能、并需要散热。图示意陵水县海底数据中心的位置(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海底数据中心利用了海洋的( )
A.生物资源 B.化学资源 C.空间资源 D.矿产资源
7.该数据中心以海水作为冷源主要是为了( )
A.减少能源消耗 B.降低维护难度 C.节约土地资源 D.延长使用寿命
2024年3月26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成功安装就位。未来它将在这里稳稳矗立30年,将深海油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图为“海基二号”位置及其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8.“海基二号”建造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①台风
②沙尘暴
③海底地形
④海水封冻期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9.我国能源开发走向深海,对我国来说可以( )
A.避免海洋灾害 B.增加能源供给 C.减少海洋污染 D.提高渔业产量
2024年6月8日是第十六个“世界海洋日”与第十七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行为,不符合海洋日主题的是( )
A.实行休渔制度 B.建立红树林保护区
C.大规模填海造地 D.加强海洋科普宣传
11.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随意进入他国的领海范围开展军事行动
B.发生海洋权益争端时友好协商解决
C.坚持绿色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
D.加强开发中的制度建设和法律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属于海洋资源的是( )
①海水晒盐
②滨海矿砂
③沿海农田
④海底油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我国每年沿海海域都要实行“伏季休渔”制度,其主要目的是( )
A.保护渔业资源 B.维护海洋权益 C.发展海洋旅游 D.减少海洋污染
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应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我国海洋污染物主要来自( )
A.海上石油开采 B.海上石油运输
C.陆地农业生产 D.陆地工业和城市排放
15.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有关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合理的是( )
A.海洋空间广阔,可大面积填海造陆 B.捕养结合,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
C.海洋矿产丰富,可加大开发力度 D.陆源污染物处理时尽量排放到海里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包括海水资源(如海水晒盐)、海洋矿产资源(如海滨矿砂、海底油气)等。沿海农田属于陆地资源,B正确。故选B。
2.答案:D
解析:我国海洋污染主要源于陆地工业和城市排放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而非海上石油开采或运输,或农业生产,D正确。故选D。
3.答案:A
解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需采取可持续发展措施,季节性休渔有利于海洋生物资源恢复,而开矿、填海造陆和污水直排则会破坏海洋环境,A正确。故选A。
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分析可知,海洋的资源十分丰富,可以为人类提供多种资源,也要保护海洋环境,①正确;海洋辽阔,互相联通,人类活动也会影响,②错误;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不可以任意开发,会对海洋环境的破坏,人类与海洋和谐相处,③错误,④正确。综上,D正确。故选D。
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A错误;我国近海海域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B错误;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C错误;海洋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维持着全球的生态平衡,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海洋空间资源指的是建设跨海大桥、发展航运或者是利用海洋内部空间,海底数据中心利用了海洋的空间资源,C正确;海洋生物资源指的是海洋当中的生物,海底数据中心并没有利用海洋生物资源,A错误;海底数据中心也没有利用海洋化学资源、矿产资源,BD错误。故选C。
7.答案:A
解析:数据中心占地面积大,且需冷却降温,耗能多,数据中心建在海底通过海水流动进行自然冷却,有利于节约能源消耗,A正确;海底环境复杂,维护难度大,B错误;以海水作为冷源主要是节约能源消耗,并不是对减少陆地土地资源的占用,C错误;海水腐蚀性强,不利于延长使用寿命,D错误。故选A。
8.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是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多发生在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当台风发生时会对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危害,①正确;中国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②错误;海底地形会影响“海基二号”建造,需要考虑,③正确;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南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海水无封冻期,④错误。综上,B正确。故选B。
9.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海基二号”可以源源不断地将深海油气输送到千家万户,我国能源开发走向深海,对我国来说可增加能源供给,B正确;不能避免海洋灾害、减少海洋污染,与提高渔业产量无关,ACD错误。故选B。
10.答案:C
解析:实行休渔制度,在鱼类繁殖等关键时期禁止捕捞,有利于鱼类的繁殖和生长,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符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A不符合题意;建立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场所,保护海岸线等,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意义重大,B不符合题意;大规模填海造地,会破坏海洋原有的生态环境,改变海洋的地形地貌,影响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C符合题意;加强海洋科普宣传,能提高公众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让更多人了解海洋生态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保护海洋,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答案:A
解析:随意进入他国的领海范围开展军事行动,这侵犯了他国的海洋权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违背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中和平、合作等理念,A符合题意;发生海洋权益争端时友好协商解决,体现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原则,符合“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友好协商可以避免冲突升级,实现共同发展,B不符合题意;坚持绿色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同时促进各国在海洋领域的合作与共同发展,C不符合题意;加强开发中的制度建设和法律保障,能够规范海洋开发等活动,保障各国的合法权益,促进海洋领域的有序合作,符合“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答案:B
解析:我国辽阔的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资源、海底油气资源、航运资源、空间资源和景观资源等。海水晒盐、滨海矿砂、海底油气属于海洋资源,①②④正确;沿海农田不属于海洋资源,③错误。综上,B正确。故选B。
13.答案:A
解析:读材料可知,我国每年在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实行休渔制度,其目的是保护渔业资源,提高鱼类产量,保护海洋生态,发展海洋渔业,A正确。故选A。
14.答案:D
解析:海上石油开采和海上石油运输确实会造成海洋污染,例如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泄漏、石油运输时油轮发生事故导致原油泄漏等,但它们造成的污染范围相对集中在特定区域,且从总体海洋污染来源比例来看,不是最主要的,AB错误;陆地农业生产会产生一些农药、化肥等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等方式会进入海洋,但相比陆地工业和城市排放,其产生污染物的总量和对海洋污染的程度相对较小,C错误;陆地工业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城市排放的生活污水等,通过河流等途径大量排入海洋,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D正确。故选D。
15.答案:B
解析:大面积填海造陆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改变海洋水流和地貌等,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A错误;捕养结合可以在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同时,通过人工养殖补充资源量,禁止过度捕捞能保证海洋生物种群的可持续发展,维护海洋生态平衡,B正确;加大开发力度可能会导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开采过程中可能造成海洋水质污染、海底地貌破坏等,且应在考虑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开发,而不是盲目加大开发力度,C错误;将陆源污染物排放到海里会进一步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应尽量对陆源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最好是进行循环利用,减少排放,D错误。故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