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环境保护与发展 同步检测(解析版)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环境保护与发展 同步检测(解析版)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上册

资源简介

5.2 环境保护与发展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于吸收量。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 )
A.核电、水电 B.化肥、农药 C.煤炭、石油 D.地热、风能
2.我国重视二氧化碳排放,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碳中和”,这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全球贫困人口 B.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提高全球煤炭产量 D.推动全球防疫合作
3.习近平总书记生动描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命脉在田”是指大力开垦耕地,体现了人地协调发展的观点
B.“田的命脉在水”是指南方地区以灌溉农业为主,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观点
C.“水的命脉在山”是指河水都来自高山冰雪融水,体现了自然要素相互影响的观点
D.“土的命脉在树”是指森林可以保持水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读漫画《洗澡》(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漫画的主题是( )
A.纯净水减产 B.地球气温升高 C.水资源紧缺 D.水体污染严重
5.可能加剧漫画所反映环境问题的行为是( )
A.改进灌溉方式 B.使用化肥、农药 C.废水达标排放 D.生产环保清洁剂
优化能源结构是我国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抵消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清洁能源,不包括( )
A.水能 B.风能 C.煤、石油 D.太阳能
7.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我们最应该( )
A.植树种草,绿化环境 B.禁止一切污染大气企业开设
C.加强治理,减少水污染 D.大力限制交通运输业和工业发展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交出亮眼成绩单,产销量连续9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引领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充分体现新质生产力特性。下图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用户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用户分布图,可知( )
A.内蒙古新能源汽车用户比例最低
B.京津附近新能源汽车用户占比最大
C.苏、浙、沪一带新能源汽车推广得最好
D.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不适合推广新能源汽车
9.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 )
①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促进国家节能减排
③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④推动汽车产业升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其主题是“全球战塑”。我国的活动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表示意我国自然资源统计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资源 土地 矿产 耕地 水资源 森林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位次 3 3 4 6 5
我国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值 1/2 1/2 2/5 1/4 1/3
10.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土地资源 B.森林资源 C.水资源 D.矿产资源
11.表中内容反映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
A.种类齐全,总量很小 B.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C.总量很小,依靠进口 D.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12.下面是四位同学为“全球战塑”主题活动提出的倡议,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想:购物时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程实:将使用过的塑料制品集中露天焚烧
C.王玲:减少使用塑料制品,自带购物袋
D.刘彬:大量点外卖,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5月15日是2024年“全国低碳日”,2024年的主题是“绿色低碳美丽中国”。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表为某年部分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根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国家 碳排放总量单位:千吨 人均碳排放量单位:吨 国家 碳排放总量单位:千吨 人均碳排放量单位:吨
中国 10084576 6.7 日本 1168286 8.9
印度 2507558 1.6 美国 5282248 14.9
俄罗斯 1666526 10.6 德国 771772 8.2
13.表中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分别是( )
A.中国、美国 B.俄罗斯、印度 C.美国、日本 D.俄罗斯、德国
14.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主要目的是缓解( )
A.南极臭氧空洞扩大 B.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C.酸雨发生的频率 D.雾霾发生的频率
15.为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
②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③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实现技术节能
④停止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煤炭、石油,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C正确;核电、水能、地热、风能等属于清洁能源,对空气污染较小,AD错误;化肥、农药等主要对土壤造成影响,导致肥力下降等,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不大,B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我国重视二氧化碳排放,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碳中和”,这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B正确;控制碳排放无法减轻全球贫困人口,A错误;与提高全球煤炭产量、推动防疫合作无关,CD错误。故选B。
3.答案:D
解析:“人的命脉在田”是指农田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但“大力开垦耕地”是一种过度开发的表述,盲目开垦与“人地协调发展”矛盾,A错误;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以水田农业为主,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B错误;“河水都来自高山冰雪融水”过于绝对,外流河的河水大多来自雨水、湖泊水等,C错误;森林通过根系固土、减少水土流失,确实能“保持水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D正确。故选D。
4.答案:D
解析:图中两条鱼用纯净水洗澡,并配文:“太脏了”,反映漫画的主题是水体污染严重,D正确;不能反映出纯净水减产、地球气温升高、水资源紧缺,ABC错误。故选D。
5.答案:B
解析:漫画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水体污染,可能加剧水污染的是使用化肥、农药,B符合题意;改进灌溉方式、废水达标排放、生产环保清洁剂会减轻水污染,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C
解析: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ABD不符合题意;煤炭和石油为化石能源,不属于清洁能源,C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A
解析:由材料“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抵消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可知,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需要植树种草,绿化环境,节能减排,A正确;禁止污染大气企业开设并不是可行的做法,B错误;加强治理,减少水污染与“碳中和”无关,C错误;限制交通运输业和工业发展不利于经济的发展,D错误。故选A。
8.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青海和黑龙江占比是3.5%,新能源汽车用户比例最低,A错误;苏、浙、沪一带新能源汽车用户占比最大,推广得最好,B错误,C正确;东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适合推广新能源汽车,D错误。故选C。
9.答案:D
解析:读材料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意义有:①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缓解当前石油等常规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②促进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④推动汽车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①②④正确。新能源汽车交通拥堵无关,③错误。综上,D正确。故选D。
10.答案:D
解析: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人类历史上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正确;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属于可再生资源,ABC错误。故选D。
11.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不足,故B正确,D错误;我国自然资源种类齐全,总量丰富,且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都依靠进口,AC错误。故选B。
12.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我国的“全球战略”的活动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王玲同学减少使用塑料制品,自带购物袋倡议符合主题,C正确;李想同学购物时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浪费资源,程实同学将使用过的塑料制品集中露天焚烧污染环境,刘彬同学大量点外卖,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浪费资源加大污染,ABD错误。故选C。
13.答案:A
解析:读图表可知,碳排放总量各国家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德国,人均碳排放量各国家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中国、印度,故表中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和美国,A正确。故选A。
1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主要是由于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碳达峰与碳中和的主要目标就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B正确;南极臭氧空洞扩大主要与含氟制冷剂使用有关,A错误;酸雨的发生主要与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排放有关,C错误;雾霾的发生主要与粉尘等污染物排放有关,D错误。故选B。
1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实现技术节能,以上措施均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①②③正确;应该合理开发与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而不是停止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④错误。综上,A正确。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