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讲 牛顿运动定律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理清·知识结构】【知识梳理】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① 状态或② 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③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④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⑤ 状态或⑥ 状态的性质。 (2)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⑦ ,质量小的物体惯性⑧ 。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⑨ 。 【考教衔接】1.伽利略为了验证力和运动关系的理想斜面实验示意图如图所示。让小球沿一个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小球将沿另一个斜面上升到与第一个斜面等高处;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小球将沿另一个斜面仍上升到与第一个斜面等高处,直至斜面最终变为水平,小球再也不能上升到与第一个斜面等高处,将一直运动下去。(1)由此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2)此实验有何意义 2.在桌面上放置一张纸和一个小钢球,小钢球静止在纸面上(如图所示)。如果突然迅速拉动纸的一边,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 【突破·考点题型】角度1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意义 (1)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如图所示,某同学朝着列车行进方向坐在车厢中,水平桌面上放有一静止的小球。突然,他发现小球向后滚动,则可判断 ( )A.列车在刹车B.列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列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D.列车的加速度在增大滑板运动员沿水平地面向前滑行,在横杆前相对于滑板竖直向上起跳,人与滑板分离,分别从横杆的上方、下方通过,忽略人和滑板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则运动员 ( )A.起跳时脚对滑板的作用力斜向后B.在空中水平方向先加速后减速C.越过杆后落在滑板的后方D.越过杆后仍落在滑板上起跳的位置角度2 惯性惯性的理解定义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普遍性 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量度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一小孩玩滑板车时的情境如图所示,一开始,人用力蹬地,人和滑板车一起向前运动;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车运动得越来越慢,最终停了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用力蹬地,使滑板车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滑板车的惯性变小B.人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他们受到惯性的作用C.人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车继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不再受到力的作用D.人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车运动得越来越慢的过程中,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考点二 牛顿第二定律【理清·知识结构】【知识梳理】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① 成正比,跟它的②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③ 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④ 。 3.适用范围:(1)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⑤ 参考系,即相对地面⑥ 或⑦ 的参考系。 (2)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⑧ (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远小于光速)运动的情况。 【考教衔接】1.某同学在列车车厢的顶部用细线悬挂了一个小球,在列车以某一加速度在水平轨道上渐渐启动的过程中,细线就会偏过一定角度并相对车厢保持静止,通过测定偏角的大小就能确定列车的加速度。如图所示,在某次测定中,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列车的加速度大小a= ,方向为 。2.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进行了授课活动,演示了包括质量的测量在内的一系列实验。用质量测量仪测质量时,航天员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另外一名航天员将连接运动机构的弹簧拉到指定位置。松手后,弹簧凸轮机构产生恒定的作用力F,使弹簧回到初始位置,同时用光栅测速装置测量出支架复位时的速度v和所用时间t;LED屏显示出被测航天员的质量m为74 kg。该实验测质量的原理是怎样的 【突破·考点题型】角度1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六个性质(2022·湖南高考)(多选)球形飞行器安装了可提供任意方向推力的矢量发动机,总质量为M。飞行器飞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其速率的二次方成正比(即Ff=kv2,k为常量)。当发动机关闭时,飞行器竖直下落,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匀速下落的速率为10 m/s;当发动机以最大推力推动飞行器竖直向上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飞行器匀速向上的速率为5 m/s。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考虑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流动及飞行器质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动机的最大推力为1.5MgB.当飞行器以5 m/s的速率匀速水平飞行时,发动机推力的大小为MgC.发动机以最大推力推动飞行器匀速水平飞行时,飞行器速率为5 m/sD.当飞行器以5 m/s的速率飞行时,其加速度大小可以达到3g角度2 瞬时加速度的分析与计算(两类模型)求解瞬时加速度的步骤考向1 弹簧与绳模型(2024·湖南高考)如图,质量分别为4m、3m、2m、m的四个小球A、B、C、D,通过细线或轻弹簧互相连接,悬挂于O点,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若将B、C间的细线剪断,则剪断瞬间B和C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A.g,1.5g B.2g,1.5gC.2g,0.5g D.g,0.5g考向2 弹簧与轻杆模型(多选)如图1、2所示,光滑斜面上,当系统静止时,挡板C与斜面垂直,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A、B质量相等。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 ( )A.两图中两球加速度大小均为gsin θB.两图中A球的加速度大小均为零C.图1中B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gsin θD.图2中B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 θ核心归纳 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中的两类模型角度3 斜面模型与等时圆模型类型 图示 规律等高 斜面 由L=at2,a=gsin θ,L= 得t=,θ越小,t越长,t1>t2>t3类型 图示 规律同底斜面 由L=at2,a=gsin θ,L= 得t=,当θ=45°时,时间最短,t1=t3>t2圆周内同顶端的斜面 由2Rsin θ=gsin θ·t2,可得t1=t2=t3圆周内同底端的斜面 t1=t2=t3双圆周内斜面 t1=t2=t3考向1 同底斜面如图,将光滑长平板的下端置于铁架台水平底座上的挡板P处,上部架在横杆上。横杆的位置可在竖直杆上调节,使得平板与底座之间的夹角θ可变。将小物块由平板与竖直杆交点Q处静止释放,物块沿平板从Q点滑至P点所用的时间t与夹角θ的大小有关。若θ由30°逐渐增大至60°,物块的下滑时间t将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核心归纳 对同底光滑斜面,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至斜面底端的时间t=(L为斜面底边的长度θ为斜面倾角) (1)当θ=45°时下滑时间最短; (2)在倾角θ之和为90°的两个斜面上的下滑时间t相等,其t-θ图像如图所示,如θ1=60°,θ2=30°时,有t1=t2。考向2 等时圆模型如图所示,三根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细管A、B、C上端平齐,B管竖直放置,A管与B管的夹角为α,C管与B管的夹角为β,且α<β。三个小球同时从管口顶端静止释放,经过相同的时间,三球所处位置正确的是 ( ) A B C D(多选)如图所示,1、2、3、4四小球均由静止开始沿着光滑的斜面从顶端运动到底端,其运动时间分别为t1、t2、t3、t4,已知竖直固定的圆环的半径为r,O为圆心,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水平底端的长度为r,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B.t3=t4C.t3-t1=2(-1)D.t4-t2=(2-)核心归纳 等时圆问题思维模板【强化·学科思维】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1.常见连接体类型与特点类型 图示 特点弹簧 连接体 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度不一定相等;在弹簧形变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率相等叠放 连接体 两物体不脱离接触,在垂直接触面方向的分速度总是相等轻绳 连接体 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的轻杆 连接体 轻杆平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速度;轻杆转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而线速度与转动半径成正比2.连接体问题的求解方法整体法与 隔离法的灵活应用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出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一般采用“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的方法;隔离法分析物体间的作用力时,一般应选受力个数较少的物体进行分析角度1 加速度(大小)相同考向1 绳连体(多选)如图所示,A、B两个小物块用足够长的细线相连,细线绕过固定在水平面与斜面交界处的光滑轻小定滑轮,将两物块分别置于水平面与斜面上,滑轮两边细线分别与水平面和斜面平行。已知A物块的质量大于B物块的质量,不计一切摩擦,在两物块分别沿水平面与斜面运动的一段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将两物块的位置互换,两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不变B.若将两物块的位置互换,两物块的加速度变大C.若将两物块的位置互换,细线上拉力大小不变D.若将两物块的位置互换,细线上拉力变大核心归纳 1.连接体单边受力模型2.连接体双边受力模型考向2 叠连体如图1所示,足够长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A、B两个物块叠放在一起置于斜面上O点由静止释放,物块在向下运动过程中,物块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与物块运动的距离x的关系如图2所示,运动过程中,物块A、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A、B一起向下运动到速度为零的过程中,关于B对A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直增大B.先减小后增大C.先沿斜面向下后沿斜面向上D.先沿斜面向上后沿斜面向下角度2 加速度(大小)不相同考向1 含动滑轮连接体如图所示,系在墙上的轻绳跨过两个轻质滑轮连接着物体P和物体Q,两段连接动滑轮的轻绳始终水平。已知P、Q的质量均为1 kg,P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当对P施加方向水平向左、大小F=30 N的拉力时,Q向上做加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Q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B.P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C.轻绳的拉力大小为10 ND.若保持Q的加速度不变,改变拉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则力F的最小值为12 N【变式】如图所示,A、B两滑块质量分别为2 kg和3 kg,用一轻绳将两滑块相连后分别置于两等高的粗糙水平面上,两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用手按着两滑块不动,第一次是将一轻质动滑轮置于轻绳上,然后将一质量为4 kg的物块C挂于动滑轮上,只释放A而按着B不动;第二次是将物块C取走,换作用竖直向下的40 N的恒力作用于动滑轮上,只释放B而按着A不动。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两次操作中滑块A和B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1∶2 B.5∶6C.5∶3 D.2∶1方法总结 若连接体内各个物体的加速度不同,一般应采用隔离法,分别以各个物体为研究对象,对每个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和运动情况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并注意应用各个物体的相互作用关系联立求解。考向2 多个叠连体如图所示,一块足够长的轻质长木板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别为mA=1 kg和mB=2 kg的物块A、B放在长木板上,A、B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拉力F拉A,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改变F的大小,B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 ( )A.1 m/s2 B.2.5 m/s2C.3 m/s2 D.4 m/s2考点三 力学单位制及其应用【理清·知识结构】【知识梳理】1.单位制:由① 单位和② 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2.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共七个,其中力学有三个,分别是③ 、④ 和⑤ ,单位分别是⑥ 、⑦ 和⑧ 。 3.导出单位:由基本物理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考教衔接】1.下列图中展示的一些物理学关系式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物理量之间单位关系的确定能否离开描述各种规律的物理公式 2.小刚需要计算圆锥的体积,他从一本书中查得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πR3h。小红说,从单位关系上看,这个公式肯定是错误的。她的根据是 。 【突破·考点题型】角度1 力学单位制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N、F均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符号B.kg· m/s属于力的单位C.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maD.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可以是s,也可以是h角度2 量纲法(2023·辽宁高考)安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若两段长度分别为Δl1和Δl2、电流大小分别为I1和I2的平行直导线间距为r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以表示为ΔF=k。比例系数k的单位是( )A.kg·m/(s2·A) B.kg·m/(s2·A2)C.kg·m2/(s3·A) D.kg·m2/(s3·A3)练创新试题·知命题导向1.如图,轻弹簧一端连接置于水平光滑桌面上的物体P,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一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的一端系物体P,绳的另一端悬挂一轻盘(质量可忽略),盘中放置砝码。绳、弹簧与光滑水平桌面平行,P离滑轮足够远,轻盘离地面足够高。初始时用手按住P,弹簧处于原长。现将P由静止释放,P从释放到第一次回到出发点的过程中,P的加速度大小a、绳的张力大小T与相对出发点的位移x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C D2.(多选)倾斜传送带以恒定速率v0(未知)逆时针转动。t=0时在传送带上端无初速度轻放一小物块,如图1所示。2t0时刻物块从下端离开传送带。不计空气阻力,其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2所示,图中a0、t0为已知量,重力加速度为g,则 ( )图1 图2A.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B.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C.传送带的长度s=a0D.传送带的长度s=a03.(多选)通过轻绳连接的两物块A、B(可视为质点)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轻绳伸直且无作用力。现对物块B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使A、B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度a=μ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经时间t1后,突然将此外力反向,大小保持不变,再经时间t2两物块相遇,此时两物块均向右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外力大小为4μmgB.时间t1和t2满足t1=t2C.细线的长度为2μgD.相遇时两物块速度大小相等参考答案考点一 知识梳理①匀速直线运动 ②静止 ③维持④改变 ⑤匀速直线运动 ⑥静止⑦大 ⑧小 ⑨无关考教衔接1.(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伽利略创造性地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这种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2.小钢球相对桌面的位置几乎不变(小钢球几乎不动)例1 C例2 D例3 D 解析 人用力蹬地,使滑板车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滑板车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A项错误;人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车由于惯性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B项错误;人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车继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还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和阻力作用,C项错误;人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车运动得越来越慢的过程中,运动速度发生改变,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项正确。考点二 知识梳理①合力 ②质量 ③合力 ④F=ma ⑤惯性 ⑥静止 ⑦做匀速直线运动 ⑧宏观物体 考教衔接1.gtan θ 水平向右解析 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可知F=mgtan θ,又F=ma,解得a=gtan θ,方向水平向右。2.提示:由v=at,F=ma得m=。例4 BC 解析 飞行器竖直下落,其匀速下落的速率v1=10 m/s时,飞行器所受的合力为零,有k=Mg;发动机以最大推力推动飞行器竖直向上运动,飞行器匀速向上的速率v2=5 m/s时,发动机的最大推力Fmax=k+Mg,可得Fmax=1.25Mg,k=,A项错误。当飞行器以v3=5 m/s的速率匀速水平飞行时,发动机推力的大小F2==Mg,B项正确。发动机以最大推力推动飞行器匀速水平飞行时,设飞行器速率为v,有Fmax=,得v=5 m/s,C项正确。当飞行器以v2=5 m/s的速率竖直向上减速飞行且推力向下最大时,飞行器的加速度最大,有Fmax+Mg+k=Mam,可得am=2.5g,D项错误。例5 A 解析 剪断前,对B、C、D及下面弹簧整体分析有FAB=(3m+2m+m)g,对D有FCD=mg;剪断瞬间,对B有FAB-3mg=3maB,解得aB=g,方向竖直向上;对C有FDC+2mg=2maC,解得aC=1.5g,方向竖直向下。例6 CD 解析 撤去挡板前,对整体分析,挡板对B球的弹力大小为2mgsin θ,因弹簧弹力不能突变,而杆的弹力会突变,所以撤去挡板瞬间,图1中A球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B球所受合力为2mgsin θ,加速度为2gsin θ;图2中杆的弹力突变为零,A、B两球所受合力均为mgsin θ,加速度均为gsin θ,C、D两项正确,A、B两项错误。例7 D 解析 设点P、Q的水平距离为L,由运动学公式可知=gt2sin θ,可得t2=,可知θ=45°时,t有最小值,故当θ由30°逐渐增大至60°时,下滑时间t先减小后增大,D项正确。例8 C 解析 如图所示,设A、B、C、D为半径为R的同一圆上的点,小球从A分别沿光滑杆AB、AC、AD滑下,从AB下滑有2R=g,可得t1=;从AC下滑有2Rcos θ=gcos θ·,可得t2=;同理若从AD下滑,时间t3=,小球到圆上三点所用时间相同;由此可知,三个小球同时从管口顶端静止释放,经过相同时间,三个小球在同一圆弧上,且从A、C管下滑的两个小球,所在位置与从B管下滑的小球所在位置的连线与倾斜管的夹角为直角,C项正确。例9 BC 解析 由等时圆的结论知t1=t2=,A项错误;由同底斜面的结论可知t3=t4==,B项正确;t3-t1=2(-1),C项正确;t4-t2=2(-1),D项错误。例10 BC 解析 设A、B的质量分别为mA、mB,斜面倾角为θ,细线拉力大小为FT,两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有mBgsin θ-FT=mBa,FT=mAa,可得a=,FT=;由于mA>mB,若将两物块的位置互换,可知加速度a变大,细线上拉力大小FT不变,B、C两项正确。例11 A 解析 设A物块的质量为m,A、B两个物块的总质量为M,斜面倾角为θ,对整体进行分析,由静止释放,一起向下运动到速度为零,先做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减速直线运动,合力先沿斜面向下后沿斜面向上,加速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μMgcos θ=Ma;减速时,有μMgcos θ-Mgsin θ=Ma1;摩擦力始终沿斜面向上,距离x一直增大,动摩擦因数μ一直增大,故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对A物块进行分析,设B与A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加速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f=ma;减速时,有f-mgsin θ=ma1,B对A的摩擦力始终沿斜面向上,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对A的摩擦力一直增大。例12 D 解析 根据动滑轮的原理,物体Q移动的速度始终是物体P的两倍,同时开始运动,速度变化量始终是两倍关系,由公式a=可知,P、Q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A项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Q进行分析有T-mg=m·2a,对物体P进行分析有F-2T-μmg=ma,联立解得轻绳的拉力大小T=12 N,P的加速度大小a=1 m/s2,B、C两项错误;若保持Q的加速度不变,则P的加速度也不变,则有T=12 N,a=1 m/s2,设拉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对物体P进行分析有Fcos θ-2T-μ(mg-Fsin θ)=ma,化简可得F= N,其中sin φ=,当sin(θ+φ)=1,力F有最小值,且最小值Fmin=12 N,D项正确。变式 D 解析 第一次只释放A而按着B不动,设轻绳中拉力为F1,滑块A的加速度为aA,物块C的加速度为aC,对滑块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μmAg=mAaA,对物块C有mCg-2F1=mCaC,根据动滑轮知识可得,aA=2aC,联立解得aA= m/s2;第二次是将物块C取走,换作竖直向下的40 N的恒力作用于动滑轮上,只释放B而按着A不动,轻绳中拉力F2=20 N,设滑块B的加速度为aB,对滑块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μmBg=mBaB,解得aB= m/s2。则两次操作中滑块A和B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A∶aB=2∶1,D项正确。例13 A 解析 A、B放在轻质长木板上,长木板质量为0,所受合力始终为0,即A、B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由于A、B受到长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关系为fAmax考点三 知识梳理①基本 ②导出 ③长度 ④质量⑤时间 ⑥米 ⑦千克 ⑧秒考教衔接1.不能。各种物理公式规定了物理量之间的单位关系。2.根据该公式,体积V的单位为m4,而体积V的单位应该是m3。(依据量纲法判断)例14 C例15 B 解析 由ΔF=k可得k=,又1 N=1 kg·m·s-2,代入相应物理量单位可得比例系数k的单位为kg·m/(s2·A2),B项正确。练创新试题1.B 解析 设P的质量为M,砝码质量为m,对轻盘与砝码,有mg-T=ma,对物体P,有T-kx=Ma,联立解得a=-x+,T=x+,可知P的加速度a的大小、绳的张力T的大小随相对出发点的位移x均线性变化,且绳的张力T大小随位移x增大而增大,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2.BC 解析 设传送带倾角为θ,小物块质量为m,0~t0时间内,滑动摩擦力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cos θ+mgsin θ=2ma0,t0~2t0时间内,滑动摩擦力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μmgcos θ=ma0,联立解得μ=,A项错误,B项正确;0~t0时间内物块的位移s1=×2a0,2a0t0=v0,t0~2t0时间内物块的位移s2=t0,传送带的长度s=s1+s2=,C项正确,D项错误。3.AC 解析 设外力大小为F,外力未变化前对A、B整体有F-2μmg=2ma,解得F=4μmg,A项正确;经过t1时,有vA=vB=at1=μgt1,当外力方向改变,大小不变时,对A有μmg=maA,对B有F+μmg=maB,解得aA=μg,方向向左,aB=5μg,方向向左,经过t2两者相遇,且速度方向均向右,即vB-aBt2>0,可得t1>5t2,B项错误;外力反向后再经过t2两者相遇,有xA=vAt2-aA,xB=vBt2-aB,xA-xB=l,联立解得细线的长度l=2μg,C项正确;两者相遇时,vA'=vA-μgt2,vB'=vB-5μgt2,且有vA'>0,vB'>0,可得vA'≠vB',D项错误。(共81张PPT)第1讲 牛顿运动定律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考点二 牛顿第二定律考点三 力学单位制及其应用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理清 知识结构知识梳理 构建体系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①______________状态或②______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意义: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③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④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匀速直线运动静止维持改变2.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⑤______________状态或⑥______状态的性质。(2)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⑦____,质量小的物体惯性⑧____。(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⑨______。匀速直线运动静止大小无关考教衔接 以图说法1.伽利略为了验证力和运动关系的理想斜面实验示意图如图所示。让小球沿一个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小球将沿另一个斜面上升到与第一个斜面等(1)由此实验得出什么结论?[答案]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高处;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小球将沿另一个斜面仍上升到与第一个斜面等高处,直至斜面最终变为水平,小球再也不能上升到与第一个斜面等高处,将一直运动下去。(2)此实验有何意义?[答案] 伽利略创造性地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这种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2.在桌面上放置一张纸和一个小钢球,小钢球静止在纸面上(如图所示)。如果突然迅速拉动纸的一边,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钢球相对桌面的位置几乎不变(小钢球几乎不动)突破 考点题型角度1 牛顿第一定律内 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意 义 (1)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2)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例1 如图所示,某同学朝着列车行进方向坐在车厢中,水平桌面上放有一静止的小球。突然,他发现小球向后滚动,则可判断( )CA.列车在刹车B.列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列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D.列车的加速度在增大[解析] 小球突然向后滚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以判断列车相对小球向前做加速直线运动,但无法判断列车的加速度变化情况,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例2 滑板运动员沿水平地面向前滑行,在横杆前相对于滑板竖直向上起跳,人与滑板分离,分别从横杆的上方、下方通过,忽略人和滑板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则运动员( )DA.起跳时脚对滑板的作用力斜向后B.在空中水平方向先加速后减速C.越过杆后落在滑板的后方D.越过杆后仍落在滑板上起跳的位置[解析] 由于运动员相对于滑板竖直向上起跳,与滑板在水平方向无力的作用,故二者水平方向速度始终相同,D项正确。角度2 惯性惯性的理解定义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普遍性 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量度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例3 一小孩玩滑板车时的情境如图所示,一开始,人用力蹬地,人和滑板车一起向前运动;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车运动得越来越慢,最终停了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用力蹬地,使滑板车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滑板车的惯性变小B.人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他们受到惯性的作用C.人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车继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不再受到力的作用D.人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车运动得越来越慢的过程中,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解析] 人用力蹬地,使滑板车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滑板车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A项错误;人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车由于惯性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B项错误;人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车继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还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和阻力作用,C项错误;人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车运动得越来越慢的过程中,运动速度发生改变,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项正确。考点二 牛顿第二定律理清 知识结构知识梳理 构建体系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①______成正比,跟它的②_______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③______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④________。合力质量合力3.适用范围:(1)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⑤______参考系,即相对地面⑥______或⑦________________的参考系。(2)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⑧__________(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远小于光速)运动的情况。惯性静止做匀速直线运动宏观物体考教衔接 以图说法1.某同学在列车车厢的顶部用细线悬挂了一个小球,在列车以某一加速度在水平轨道上渐渐启动的过程中,细线就会偏过一定角度并相对车厢保持静止,通过测定偏角的大小就能确定列车的加水平向右速度。如图所示,在某次测定中,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则列车的加速度大小 _______,方向为__________。[解析] 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可知 ,又 ,解得 ,方向水平向右。2.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进行了授课活动,演示了包括质量的测量在内的一系列实验。用质量测量仪测质量时,航天员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另外一名航天员将连接运动机构的弹簧拉到指定位置。松手后,弹簧凸轮机构产生恒定的作用力 ,使弹簧回到初始位置,同时用光栅测速装置测量出支架复位时的速度和所用时间;屏显示出被测航天员的质量为 。该实验测质量的原理是怎样的?提示:由,得 。突破 考点题型角度1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六个性质例4 (2022·湖南高考)(多选)球形飞行器安装了可提供任意方向推力的矢量发动机,总质量为 。飞行器飞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其速率的二次方成正比(即, 为常量)。当发动机关闭时,飞行器竖直下落,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匀速下落的速率为 ;当发动机以最大推力推动飞行器竖直向上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飞行器匀速向上的速率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不考虑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流动及飞行器质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动机的最大推力为B.当飞行器以 的速率匀速水平飞行时,发动机推力的大小为C.发动机以最大推力推动飞行器匀速水平飞行时,飞行器速率为D.当飞行器以的速率飞行时,其加速度大小可以达到√√[解析] 飞行器竖直下落,其匀速下落的速率 时,飞行器所受的合力为零,有 ;发动机以最大推力推动飞行器竖直向上运动,飞行器匀速向上的速率 时,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可得, ,A项错误。当飞行器以 的速率匀速水平飞行时,发动机推力的大小,B项正确。发动机以最大推力推动飞行器匀速水平飞行时,设飞行器速率为,有 ,得,C项正确。当飞行器以 的速率竖直向上减速飞行且推力向下最大时,飞行器的加速度最大,有,可得 ,D项错误。角度2 瞬时加速度的分析与计算(两类模型)求解瞬时加速度的步骤考向1 弹簧与绳模型例5 (2024·湖南高考)如图,质量分别为、、 、的四个小球、、、 ,通过细线或轻弹簧互相连接,悬挂于点,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 。若将、间的细线剪断,则剪断瞬间和 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A., B., C., D.,[解析] 剪断前,对、、 及下面弹簧整体分析有,对有;剪断瞬间,对 有,解得,方向竖直向上;对 有,解得 ,方向竖直向下。考向2 弹簧与轻杆模型例6 (多选)如图1、2所示,光滑斜面上,当系统静止时,挡板 与斜面垂直,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 质量相等。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 )CDA.两图中两球加速度大小均为B.两图中 球的加速度大小均为零C.图1中球的加速度大小为D.图2中球的加速度大小为[解析] 撤去挡板前,对整体分析,挡板对球的弹力大小为 ,因弹簧弹力不能突变,而杆的弹力会突变,所以撤去挡板瞬间,图1中球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球所受合力为 ,加速度为;图2中杆的弹力突变为零,、两球所受合力均为 ,加速度均为 ,C、D两项正确,A、B两项错误。核心归纳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中的两类模型角度3 斜面模型与等时圆模型类型 图示 规律等高斜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 ,,得, 越小,越长,类型 图示 规律同底斜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 ,,得 ,当时,时间最短,续表类型 图示 规律圆周内同顶端 的斜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可得续表类型 图示 规律圆周内同底端 的斜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续表类型 图示 规律双圆周内斜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续表考向1 同底斜面例7 如图,将光滑长平板的下端置于铁架台水平底座上的挡板 处,上部架在横杆上。横杆的位置可在竖直杆上调节,使得平板与底座之间的夹角 可变。将小物块由平板与竖直杆交点 处静止释放,物块沿平板从点滑至点所用的时间与夹角 的大小有关。若 由 逐渐增大至,物块的下滑时间 将( )D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解析] 设点、的水平距离为,由运动学公式可知 ,可得,可知 时,有最小值,故当 由 逐渐增大至 时,下滑时间 先减小后增大,D项正确。核心归纳对同底光滑斜面,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至斜面底端的时间为斜面底边的长度为斜面倾角(1)当 时下滑时间最短;(2)在倾角 之和为 的两个斜面上的下滑时间相等,其 图像如图所示,如 ,时,有 。考向2 等时圆模型例8 如图所示,三根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细管、、上端平齐, 管竖直放置,管与管的夹角为 ,管与管的夹角为 ,且 。三个小球同时从管口顶端静止释放,经过相同的时间,三球所处位置正确的是( )CA. B.C. D.[解析] 如图所示,设、、、为半径为 的同一圆上的点,小球从分别沿光滑杆、、 滑下,从下滑有,可得;从 下滑有,可得;同理若从 下滑,时间 ,小球到圆上三点所用时间相同;由此可知,三个小球同时从管口顶端静止释放,经过相同时间,三个小球在同一圆弧上,且从、管下滑的两个小球,所在位置与从 管下滑的小球所在位置的连线与倾斜管的夹角为直角,C项正确。例9 (多选)如图所示,1、2、3、4四小球均由静止开始沿着光滑的斜面从顶端运动到底端,其运动时间分别为、、、 ,已知竖直固定的圆环的半径为, 为圆心,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水平底端的长度为,重力加速度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A.B.C.D.[解析] 由等时圆的结论知 ,A项错误;由同底斜面的结论可知,B项正确; ,C项正确;,D项错误。核心归纳等时圆问题思维模板强化 学科思维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1.常见连接体类型与特点类型 图示 特点弹簧连 接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度不一定相等;在弹簧形变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率相等类型 图示 特点叠放连 接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物体不脱离接触,在垂直接触面方向的分速度总是相等续表类型 图示 特点轻绳连 接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的续表类型 图示 特点轻杆连 接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杆平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速度;轻杆转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而线速度与转动半径成正比续表2.连接体问题的求解方法整体 法与 隔离 法的 灵活 应用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整体 法与 隔离 法的 灵活 应用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出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一般采用“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的方法;隔离法分析物体间的作用力时,一般应选受力个数较少的物体进行分析续表角度1 加速度(大小)相同考向1 绳连体例10 (多选)如图所示,、 两个小物块用足够长的细线相连,细线绕过固定在水平面与斜面交界处的光滑轻小定滑轮,将两物块分别置于水平面与斜面上,滑轮两边细线分别与水平面和斜面平行。已知物块的质量大于 物块的质量,不计一切摩擦,在两物块分别沿水平面与斜面运动的一段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将两物块的位置互换,两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不变B.若将两物块的位置互换,两物块的加速度变大C.若将两物块的位置互换,细线上拉力大小不变D.若将两物块的位置互换,细线上拉力变大[解析] 设、的质量分别为、,斜面倾角为 ,细线拉力大小为,两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则有 ,,可得,;由于 ,若将两物块的位置互换,可知加速度变大,细线上拉力大小 不变,B、C两项正确。√√核心归纳1.连接体单边受力模型2.连接体双边受力模型考向2 叠连体例11 如图1所示,足够长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 两个物块叠放在一起置于斜面上 点由静止释放,物块在向下运动过程中,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与物块运动的距离的关系如图2所示,运动过程中,物块、 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一起向下运动到速度为零的过程中,关于对 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一直增大 B.先减小后增大C.先沿斜面向下后沿斜面向上 D.先沿斜面向上后沿斜面向下[解析] 设物块的质量为,、两个物块的总质量为 ,斜面倾角为,对整体进行分析,由静止释放,一起向下运动到速度为零,先做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减速直线运动,合力先沿斜面向下后沿斜面向上,加速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减速时,有;摩擦力始终沿斜面向上,距离 一直增大,动摩擦因数 一直增大,故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对 物块进行分析,设与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加速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减速时,有,对 的摩擦力始终沿斜面向上,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对 的摩擦力一直增大。角度2 加速度(大小)不相同考向1 含动滑轮连接体例12 如图所示,系在墙上的轻绳跨过两个轻质滑轮连接着物体 和物体,两段连接动滑轮的轻绳始终水平。已知、的质量均为, 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取,当对 施加方向水平向左、大小的拉力时, 向上做加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B.的加速度大小为C.轻绳的拉力大小为D.若保持的加速度不变,改变拉力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则力的最小值为√[解析] 根据动滑轮的原理,物体移动的速度始终是物体 的两倍,同时开始运动,速度变化量始终是两倍关系,由公式可知,、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项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 进行分析有,对物体进行分析有 ,联立解得轻绳的拉力大小,的加速度大小 ,B、C两项错误;若保持的加速度不变,则的加速度也不变,则有 ,,设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则对物体 进行分析有,化简可得 ,其中,当,力 有最小值,且最小值,D项正确。【变式】 如图所示,、两滑块质量分别为和 ,用一轻绳将两滑块相连后分别置于两等高的粗糙水平面上,两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用手按着两滑块不动,第一次是将一DA. B. C. D.轻质动滑轮置于轻绳上,然后将一质量为的物块 挂于动滑轮上,只释放而按着不动;第二次是将物块取走,换作用竖直向下的的恒力作用于动滑轮上,只释放而按着不动。重力加速度 取,则两次操作中滑块和 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解析] 第一次只释放而按着不动,设轻绳中拉力为,滑块 的加速度为,物块的加速度为,对滑块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物块有 ,根据动滑轮知识可得,,联立解得;第二次是将物块 取走,换作竖直向下的的恒力作用于动滑轮上,只释放而按着 不动,轻绳中拉力,设滑块的加速度为,对滑块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则两次操作中滑块和 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D项正确。方法总结若连接体内各个物体的加速度不同,一般应采用隔离法,分别以各个物体为研究对象,对每个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和运动情况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并注意应用各个物体的相互作用关系联立求解。考向2 多个叠连体例13 如图所示,一块足够长的轻质长木板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别为和 的物块AA. B. C. D.、放在长木板上,、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拉力拉 ,取重力加速度。改变的大小, 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 )[解析] 、 放在轻质长木板上,长木板质量为0,所受合力始终为0,即、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由于、 受到长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关系为,所以 始终相对长木板静止,当拉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相对长木板滑动,受到的最大合力等于 的最大静摩擦力,即,由,可知 的加速度最大为,只有A项符合题意。考点三 力学单位制及其应用理清 知识结构知识梳理 构建体系1.单位制:由①______单位和②______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基本导出2.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共七个,其中力学有三个,分别是③______、④______和⑤______,单位分别是⑥____、⑦______和⑧____。长度质量时间米千克秒3.导出单位:由基本物理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考教衔接 以图说法1.下列图中展示的一些物理学关系式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物理量之间单位关系的确定能否离开描述各种规律的物理公式?[答案] 不能。各种物理公式规定了物理量之间的单位关系。2.小刚需要计算圆锥的体积,他从一本书中查得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为。小红说,从单位关系上看,这个公式肯定是错误的。她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该公式,体积的单位为,而体积的单位应该是。(依据量纲法判断)突破 考点题型角度1 力学单位制例14 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 均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符号B. 属于力的单位C.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D.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可以是,也可以是[解析]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为,、 均不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符号,A项错误;根据力的单位规定 ,B项错误;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为,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 才取1,表达式才能写成 ,C项正确;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其他的单位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D项错误。角度2 量纲法例15 (2023·辽宁高考)安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若两段长度分别为和、电流大小分别为和 的平行直导线间距为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以表示为 。比例系数 的单位是( )BA. B.C. D.[解析] 由可得,又 ,代入相应物理量单位可得比例系数的单位为 ,B项正确。练创新试题 知命题导向1. 如图,轻弹簧一端连接置于水平光滑桌面上的物体 ,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一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的一端系物体 ,绳的另一端悬挂一轻盘(质量可忽略),盘中放置砝码。绳、弹簧与光滑水平桌面平行,离滑轮足够远,轻盘离地面足够高。初始时用手按住 ,弹簧处于原长。现将由静止释放, 从释放到第一次回到出发点的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绳的张力大小与相对出发点的位移 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C. D.√[解析] 设的质量为,砝码质量为 ,对轻盘与砝码,有,对物体,有 ,联立解得,,可知的加速度 的大小、绳的张力的大小随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均线性变化,且绳的张力 大小随位移 增大而增大,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2. (多选)倾斜传送带以恒定速率 (未知)逆时针转动。时在传送带上端无初速度轻放一小物块,如图1所示。 时刻物块从下端离开传送带。不计空气阻力,其加速度随时间 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2所示,图中、为已知量,重力加速度为 ,则( )图1图2A.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B.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C.传送带的长度D.传送带的长度√√[解析] 设传送带倾角为 ,小物块质量为, 时间内,滑动摩擦力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时间内,滑动摩擦力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联立解得 ,A项错误,B项正确;时间内物块的位移,, 时间内物块的位移,传送带的长度 ,C项正确,D项错误。3. (多选)通过轻绳连接的两物块、 (可视为质点)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均为,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轻绳伸直且无作用力。现对物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使、 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经时间 后,突然将此外力反向,大小保持不变,再经时间 两物块相遇,此时两物块均向右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则( )ACA.外力大小为 B.时间和满足C.细线的长度为 D.相遇时两物块速度大小相等[解析] 设外力大小为,外力未变化前对、整体有 ,解得,A项正确;经过时,有 ,当外力方向改变,大小不变时,对有,对有 ,解得,方向向左,,方向向左,经过 两者相遇,且速度方向均向右,即,可得 ,B项错误;外力反向后再经过两者相遇,有, ,,联立解得细线的长度 ,C项正确;两者相遇时,,,且有, ,可得,D项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讲 牛顿运动定律.docx 第1讲 牛顿运动定律.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