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 2024-2025 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1.(8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宜宾,这座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在这片土地
上鞠.躬.尽.瘁.,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宜宾的文人墨客们,以笔为剑,慷.慨.淋.漓.地抒
发着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他们的作品如同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
宜宾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各种传统技艺和习俗代代相传,如同一首首宛转悠扬的歌谣,诉说着这片
土地的古老与神秘。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面对困难,他们 qiè_____而不舍,从不退
缩;人们努力地守护着自然与社会环境,努力让天更蓝、水更清,让城市更加 huò_____亮;人们憎._____
恶各种不良风气,让正能量得以传承。在交流中,人们坦.诚.相.待.,往往直言不讳._____,展现出宜宾人豪
爽直率的性格。在宜宾的街头巷尾,时常能听到人们的欢声笑语,那种幽默风趣,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地笑
了。
宜宾,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1)(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qiè 而不舍
huò 亮
憎. 恶
直言不讳.
(2)(2分)文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鞠躬尽瘁
B.慷慨淋漓
C.坦诚相待
D.忍俊不禁
(3)(2分)请将以下五句话按照合理的逻辑顺序排列,选出正确的排序选项。
①宜宾的美食、美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
②随着宜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③这些游客的到来,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让宜宾的名声更加远扬。
④为了更好地迎接更多的游客,宜宾正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2.(4分)根据前后句子形式与内容,补写一个句子,使整体形成排比句。
漫步在蜀南竹海,我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竹影婆娑,清风拂面,令人心旷神
怡; ;漫步在宜宾的街头,我领略到这座城市的现代与活力,高楼林立,霓虹
闪烁,让人充满期待。
3.(3分)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朱赫来,朱赫来教会他拳击和革命道理,成为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关
键人物。
B.保尔在病痛中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体现了他“钢铁般的意志”,也深化了“生命的意义在于
为理想而奋斗”的主题。
C.冬妮娅是保尔的初恋,她自始至终理解并支持保尔的革命事业,是一个与保尔志同道合的人。
D.小说通过保尔从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过程,展现了俄国革命浪潮中青年人的理想与
担当,体现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紧密关联。
4.(5分)对比祥子在杨家和曹家的不同境遇,说一说祥子什么把曹家视为沙漠中的绿洲?
5.(10分)综合性学习。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新华中学将开展一系列活动,请根据
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孝道”名言记心间。请同学们写一句有关“孝”的名言警句。
任务二“孝行”家中要展现。请同学们谈谈在家中对长辈怎样做,才能体现你的孝行。请就日常生活
中的做法列举两点。
任务三“孝行”社会齐发扬。新华中学的同学将走出校园,开展宣传“孝道”的活动。请你设计一个
社区活动,来宣传“孝”这一传统美德。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6.(10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流传下来许多优秀的诗歌,品读这些诗歌,让我们去感受诗人的丰富情感。
品读诗歌,我们能感悟诗人的真情。陈子昂用“念天地之悠悠,① ”(《登幽州台
歌》)抒发了自己立于悠悠天地之间的孤独寂寞之情;杜牧以“商女不知亡国恨,② ”
(《泊秦淮》)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北朝民歌《木兰诗》用“③ ,寒光照铁
衣”描写戍边将士艰苦的战斗生活,颂扬了不畏困难的英雄气概;李商隐用“④ ,不问
苍生问鬼神”(《贾生》)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陆游在《游山西村》里面用
“⑤ ,衣冠简朴古风存”描绘春社祭祀的热闹景象,表达了对淳朴民风的喜爱;龚自珍
用“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表达了虽然辞官,仍然关心国家命运
的赤子之情。
品读诗歌,我们能体验诗人的豪情。杜甫的《望岳》“⑦ , ”表达了诗
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豪迈气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⑧ , ”
一句表达了满怀信心,不畏困难,锐意改革的政治抱负。
7.(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①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 木斫②而已,不加丹;墙圬③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
幂④窗用纸,竹帘纻帏⑤,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乐天
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
(选自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注释】:①本文是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建庐山草堂所作 ②斫(zhuó):砍削。③圬(wū)抹墙。④
幂:覆盖,遮盖。⑤纻帏(zhù wéi):用苎麻纤维织的布。
(1)(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有仙则名.
②惟吾德馨.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素.屏二
(2)(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
(3)(2分)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运用类比手法,以“仙”“龙”类比陋室,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
B.甲文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对偶手法,句式工整,从视觉角度描绘出陋室清幽宁静的环
境,富有画面感。
C.乙文中“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表现了白居易简朴的生活主张。
D.甲乙两文都用到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分别用“陋室”和“草堂”的物象来表达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4)(5分)同为被贬之人,刘禹锡和白居易亦有相似的人生志趣,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8.(22分)文学类文本 小说阅读。
一路向阳
多惟惟
李向阳疾行在山路上。山路陡且窄,爬到山腰,已是满头大汗。往前穿过一片树林,便到了山的北侧。
李向阳每每就在这里歇脚,俯瞰卧于山坳的幸福村。流云青山,石墙黛瓦,一条小河曲曲弯弯,穿村而过,
一幅自然天成的静美山水画。
李向阳这天起个大早进城,是专程回司法局来请周局长的墨宝的。
李向阳在幸福村挂职四年有余,每次抽空回单位,都会见到新面孔。到了单位,正要进大楼,一个年
轻人以为他是来打官司的农民,就对他说,你走错了,要找法律援助,去门口的林德大厦六楼。
李向阳摆了摆手说,我哪儿也不去,就回来看看。
正说话的时候,恰好周局来了。周局说,文德才,这是法治调研科的李副科长,在幸福村当挂职书记
呢。你拦着他干什么?
文德才一脸尴尬,忙说,对不起,对不起。
一见周局,李向阳就乐了,说,周局,幸福村的法治教育基地就等您的书法题字呢!
这个好说。我现在就给你写。周局爽快,让文德才去准备笔墨纸砚。
周局走进办公室,一边脱外套,一边说,老李,你那个村,都成模范村了,工作做得好啊。这回,幸
福村名副其实了。
说话间,笔墨纸砚已在桌上候着,周局略一凝神,提笔写下“幸福村法治教育基地”几个字。
李向阳喜笑颜开:好书法!
任务完成,回村的路上,李向阳脚下像生了风,步履轻快。
幸福村以前不幸福,至少四五年前不幸福。早前,到县里打官司,静坐上访,幸福村的人最多,就是
李向阳负责接待他们。后来他到幸福村蹲点挂职,那是自来熟。
熟归熟,一旦工作,那就不能光讲这些。村里民风彪悍,山林田畴,纠纷不断,今天争水,明天为一
棵树的归属,后天为一只鸡吃了谷,没完没了。
说到这儿,李向阳第一回冒汗,不是因为爬山路,而是面对一帮老爷们和三姑六婆。
第一次村委开会,阳光正好,李向阳兴致勃勃地发表“施政演说”。有人却说,白天要做事,你说再
多也没用,要议事,只有晚上有时间开会。
一群人跟着起哄,李向阳没辙,头上直冒汗。后来凡是村里有事,都在晚上开会。
这个两千来人的自然村,“怎么管”仨字在李向阳的脑袋里反复打转转。了解情况,倾听民声,李向
阳一拍脑门儿,定了个调“抓经济,也要抓普法”,循法守正,多方致富。
调子刚定好,李向阳就遇到了第一个急需解决的纠纷—村东的上下两眼塘,上一眼塘的鱼顺水流到了
下一眼塘,鱼归谁,谁也不让。
上一眼塘是鱼老四家的,下一眼塘是张苟家的。李向阳把两家喊到村委会调解。锣对锣,鼓对鼓,各
执一词,那架势,随时要火拼。
李向阳想了想,说,跑到张苟家水塘的这些鱼我都买了。鱼钱呢,我给上一眼塘的鱼老四家。至于张
苟,你的养鱼技术差了点儿,就由鱼老四负责教你。一会儿你俩去捞几条鱼出来,今晚请朱大嫂掌厨,你
们两家都来,大家和和气气吃顿饭。
鱼老四拿着鱼钱,高兴;张苟想养好鱼,有了师傅教,也高兴。
鱼老四本不想教张苟养鱼,因为张苟偷过自家的鱼,弄得鱼老四很恼火,可既然蹲点的李书记要自己
教他,那就教吧。
新问题又来了,大家都养鱼,卖给谁?
鱼老四忍不住就问了,以后鱼多了,销路怎么办?
李向阳拿起手中的小法槌一敲,说,今后不管你们养多少鱼,我全收了!我联系了城里的酒楼饭庄,
咱们的鱼专供他们。
皆大欢喜。
搞养殖、种稻谷、推特产,李向阳四处奔走,请农林水产水果专家来培训,唯一没有请专家培训的项
目,是伐木。树如果全部伐了,幸福村的幸福就不长久了。
幸福村法治教育基地落成揭牌那天,周局来了。
李向阳陪着周局走遍幸福村的角角落落。周局说,回去我就跟县委书记建议,到你们幸福村开新农村
现场会。
这可是你说的,不许反悔。
当然。
辽远的高天流云下,清凌凌的河水,一路向阳,奔向远方。
(选自《小小说》2021年第 5期有删改)
(1)(4分)小说《一路向阳》围绕李向阳写了哪些故事?请根据小说情节进行概括。
(2)(4分)文中画线句子“搞养殖、种稻谷、推特产,李向阳四处奔走,请农林水产水果专家来培
训”,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3)(4分)小说《一路向阳》最后一段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4分)李向阳是这篇小说《一路向阳》的核心人物,他的形象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情节和行为描
写得以鲜明呈现,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李向阳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5)(6分)小说《一路向阳》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9.(18分)文学类文本 散文阅读。
秋天是一匹瘦马
能能
踏着落叶的沙沙声,秋天像一匹瘦马,行走在天地间。它不急不缓,仿佛从古代诗人的笔下走出,携
带着千年的风霜与思绪。
瘦马走在林间小道上,偶尔有树叶随风飘落,如同时间的碎片,轻轻触碰着行人的肩头,又悄然滑落,
不禁让人想起“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就是这匹瘦马,载着时间的车轮,行走在苍
茫大地上,留下一串串深沉的足迹。
瘦马的眼神里,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欲说还休,那是对过往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超然。正如辛弃疾
所写:“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秋天,总是让人欲言又止,心中有着千言万语,到头来却只化作
一句淡淡的“天凉好个秋”。这份哀愁,不是悲伤,而是一种对生命深刻体悟后的宁静与淡然。
瘦马继续前行,穿过一片枫林,枫叶如火,燃烧着最后的绚烂。这火红,是秋天对生命的最后一次热
烈拥抱,也是它对这个世界最深情的告别。正如杜牧的《山行》所描绘:“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
月花。”秋天的美,不在于它的繁华,而在于这份历经沧桑后的从容与壮丽。
夜幕降临,瘦马停在了一棵老树下,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它的身上。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远处的虫
鸣和近处的风声,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
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天,就是这匹瘦
马,承载着游子的思念与乡愁,行走在无尽的时空之中。瘦马在秋风中漫步,每一步似乎都踏在了诗人的
心弦上,激起一阵阵悠远的回响。马背上的鞍鞯依旧,正如这季节的容颜,经历了春的繁华、夏的热烈,
如今只剩下这份淡然与沉静。
秋天,是一匹瘦马,它走过了春的生机、夏的热烈,如今带着一份淡然与哀愁,缓缓步入冬的沉寂。
它的每一步,都踏在了历史的尘埃上,也踏在了每个人的心田。在这匹瘦马的背上,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些
逝去的时光,感受到那些曾经的温暖与悲凉。秋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的更迭,更是一种心境的转换,是
对生命深度与广度的又一次探索和领悟。
于是,我学会了在这样的季节里,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去聆听那一声声落叶的轻吟,去感受那一缕
缕凉风的轻拂,去品味那一份份淡然的韵味。
秋天,这一匹瘦马,正用它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生命之美,不仅在于繁华与热烈,更在于那份经
历风雨后的宁静与深远。
(选自《意林》2024年 10月,有删改)
(1)(4分)瘦马一边走,一边欣赏所见之景,同时表达心中所感。请把括号里的内容补充完整。


(2)(5分)小明认为标题《秋天是一匹瘦马》生动而典雅,请分析其妙处。
(3)(6分)阅读文中划横线句,我们能感受到的那些“温暖和悲凉”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内容谈谈
你的理解。
①那些温暖:
②那些悲凉:
(4)(3分)以下是小文的阅读体会和收获,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A.文章开头说“秋天像一匹瘦马”,后来又说“秋天是一匹瘦马”,体现了作者对秋天的一个认识过程。
B.作者告诉我们,秋天这匹瘦马经历了很多,也背负着很多,带着一种沉重的鞍鞯走过春夏,如今只剩
下一份悲凉。它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诠释了生命之美—不在于繁华与热烈,更在于那份经历风雨后的宁静
与深远。
C.文中引用了古诗词,不仅形象写出了秋天的特点,而且增加文采,富有诗意。
D.文中将“瘦马”拟人化,赋予它人的动作、心理,既生动形象,又让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秋天,不一
样的内涵。
四、写作(55 分)
10.(55分)请你阅读下面的情境:
时间:三月一个周末的下午。
地点:在家里的客厅
人物:我、爸爸、妈妈、婆婆、爷爷
事件:最近,学校下发了《给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家长做好孩子的手机管理。在手机的保管和使用
上,小露与父母发生了争扰……
根据以上情境,发挥你的想象,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 500字;(4)凡
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 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5)不得抄袭。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冯唐说:“陌上花开,青山碧水,不染红尘。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人生中一定
会有这样一个人,关心爱护着你,引导抚慰着你,让你觉得暖意无限,让你感受到美好的情怀,让你走得
从容踏实……
请以“春风十里不如你”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不少于 500字;
③在文章中一律不提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1)锲 豁 zēng huì
(2)D
(3)D
2.答案:
示例一:漫步在李庄古镇,我体会到岁月沉淀的厚重与静谧,石板蜿蜒,古建错落,叫人沉醉流连
示例二:漫步在兴文石海,我好似踏入一座奇幻的迷宫,怪石嶙峋,溶洞幽深,叫人惊叹不已
3.C。
4.答案:
祥子在杨家拉上“包月”,挑水、哄孩子、扫院子、挨骂、吃不上饭、睡不好觉,最后无法忍受,辞工
了。而在曹家,曹先生待人和善,为下人着想,女仆高妈也很照顾祥子,祥子吃饭可以吃饱,有一个自
己的房间居住。祥子在曹家感受到了温暖,因此将曹家视为沙漠里的绿洲。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
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
手拈来,得心应手。
5.(1)示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韩诗外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
勿懒。——出自《弟子规》
(2)示例:①每日整理房间、洗碗拖地,减轻长辈负担;定期为长辈清洗衣物、打扫卫生。 ②每
周与长辈谈心,倾听他们的生活经历;重要节日亲手准备小礼物或贺卡,表达心意。
(3)示例:活动名称:“孝心传递 温暖社区”主题实践 活动内容:①“孝心故事”征集与展览:
邀请社区居民分享家庭中的孝行故事,制作成图文展板在社区广场展出,并评选“最美孝心家庭”。
②“为长辈做件事”志愿服务:组织学生与社区孤寡老人结对,帮助打扫卫生、采购生活用品,或教
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与亲友视频通话。
6.①独沧然而涕下
②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朔气传金柝
④可怜夜半虚前席
⑤箫鼓追随春社近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⑦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⑧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7.(1)①出名,有名。②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③指官府文书。④素色。
(2)①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②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随意浏览旁边的竹树云石。
(3)A
(4)刘禹锡:通过写“陋室”表达了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人生志趣。白居易:通过写草堂环
境幽静,格局简单、堂内陈设朴素古雅,表达恬静安适的心情和乐天安命、归隐庐山的人生愿望。
8.(1)①李向阳在幸福村挂职四年多,回司法局请周局为法治教育基地题字;②回单位时被新同事文
德才误认成打官司的农民;③周局题字并称赞幸福村成为模范村;④回忆李向阳刚到幸福村时,村里
纠纷不断,他定下调子“抓经济,也要抓普法”;⑤成功调解鱼老四和张苟的鱼塘纠纷,并解决鱼的
销路问题;⑥李向阳四处奔走,请专家培训村民搞养殖、种稻谷、推特产,不允许过度伐木;⑦幸福
村法治教育基地落成,周局参观后建议在村里开新农村现场会。
(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李向阳为村里发展所做的多项具体工作,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突出了他为幸福村的发展四处奔走、付出诸多努力的形象,表现了他实干、负责的工作态度。
(3)最后一段的自然环境描写,描绘了高天流云、清凌凌的河水一路向阳奔向远方的景象,营造了开
阔、光明、充满希望的氛围。既呼应了标题“一路向阳”,也象征着幸福村在李向阳的带领下,朝着美
好的未来不断发展,前途光明;同时也暗含着李向阳的工作成果和幸福村的美好前景,给人以积极向上
的感觉。
(4)①有担当、负责任:在幸福村挂职四年多,致力于村里的发展,解决各种问题,让幸福村成为模
范村。②有智慧、善于调解:巧妙解决鱼老四和张苟的鱼塘纠纷,既化解矛盾,又促进两人合作,并
解决鱼的销路。③实干、务实:四处奔走,请专家培训村民搞养殖、种稻谷、推特产,注重可持续发
展,不允许过度伐木。④平易近人:回单位时被误认不恼怒,和村民打交道亲切自然。⑤有远见:重
视法治教育,建立法治教育基地,注重村里的长远发展,不让过度伐木影响幸福村的长久幸福。
(5)采用了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顺叙讲述了李向阳回司法局请周局题字、回村及周局参观
幸福村等情节,使故事脉络清晰,条理分明;插叙回忆了李向阳刚到幸福村时村里的状况及他解决鱼塘
纠纷等往事,补充了背景信息,丰富了故事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也让读者更清楚幸福村发展变化
的过程,突出了李向阳的工作成效。
9.(1)①走在林间小道上②从容与壮丽
(2)这个标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秋天比作匹瘦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特点:带着风霜与思
绪,有一份淡然与哀愁;这个标题化用了诗句“古道西风瘦马”,给本文奠定了了一种深沉淡然的基调,
同时富有诗意,有典雅的韵味,读来意蕴无穷。
(3)①那些温暖:枫叶如火,燃烧着最后的绚烂,那是一份从容与壮丽;“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它
的身上。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远处的虫鸣和近处的风声,”那是别人的陪伴与帮助;“游子的思念与乡
愁”,那是内心对家的温情;春的生机、夏的热烈,那是“瘦马”经历的美好。
②那些悲凉:落叶的飘零,想起“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内心悲凉,足迹深沉;欲说
还休的哀愁,对过往的怀念;寂静的月夜,游子的乡愁;它走过了春的生机、夏的热烈,如今带着一份
淡然与哀愁,缓缓步入冬的沉寂。
(4)B
10、11.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