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学习目标】1.认识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规律。2.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会测物体的长度。3.知道什么是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4.知道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会用秒表测量时间。重点:会正确使用刻度尺。难点: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自主学习】1.测量:公认的基准是2.长度的基准是 ——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基本单位:常用单位: 、 、 、 、 、4.长度常用的测量工具:5.长度测量数据分析:E.g.物理教材的宽度: 184.3 mm(1)请写出此测量结果的准确值 ,估读值 及此刻度尺的分度值(2)分析结果①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 决定的②最后一位 ,不可能估读得非常准,所以会产生6.误差和错误(1) 叫误差.(2)产生原因: .(3)减小误差的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7. 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 测量时间8.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常用单位还有 、 。换算关系是:【合作探究】1.使用前(三看): 、 、2.使用时(三放):①②③3.使用后(三会):①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②会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③会记: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1.按动 ,停表能方便地启动和停止;按 则回零。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停表,回答下面的问题:2.它的量程是 ,它的分度值3.怎样开始计时 怎样停止计时 【归纳整理】【课堂练习】1.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A.72nm=72×10-9=7.2×10-8m B.72nm=72nm×10-9=7.2×10-8mC.72nm=72×10-9m=7.2×10-8m D.72nm=72nm×10-9m=7.2×10-8m2.测量长度时,决定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的因素是( )A.刻度尺的测量长度 B.测量者的意愿C.测量的要求 D.刻度尺的分度值3.如图所示,四个图都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边长,其中正确的是( )4.关于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记录测量结果,必须在数值后面写明所用单位B.测量中的错误和误差都是可以避免的C.计算平均值时,小数点后的位数越多越好D.读测量值时,因为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是不准确的,所以记录时可以不要5.将下列单位换算成基本单位。(1)5000μm =________m (2)0.015km = ______ m(3)400cm = ______ m (4)50mm =____ m6.某位同学测量了物体的长度和时间,忘了写单位,请你帮他填上:小明的身高为1.60_______;一层楼高为30________;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要的时间是16_______。7.同一长度的四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7.2mm、25.3mm,其中有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 _______ ,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8.某中学八年级学生进行30 m跑训练,用机械秒表记录成绩,如图所示,这个机械秒表读数是 _____min_______s。【课后巩固】考点1:长度单位及其换算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6.5m=6.5×100=650cm B.7.2m=7.2m×100=720cmC.4.2m=4.2×100cm=420cm D.1.2m=1.2m×100cm=120cm2.填合适的单位或单位换算: ①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 ; ②细铅笔芯的直径是0.7 ; ③30μm= nm; ④4×10-3km= cm。考点2:常见长度单位的估测1.如图所示,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某县教育局为本县乡镇中学新安装了一批智慧黑板。这批智慧黑板的显示屏是80吋的(即显示屏的对角线长80吋,1吋=2.54cm),根据图片及以上信息,你估测智慧黑板的长度约为( )A.50cm B.100cm C.200cm D.400cm2.小明吃早饭时端起一杯牛奶 ,如图所示 ,装牛奶的杯子的高度约为( )A.2 cm B.15 cm C.40 cm D.50 cm3.2024年1月13日,哈尔滨冰雪嘉年华园区内,立起了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吉祥物“滨滨”“妮妮”充气人偶,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如图所示是游客在旁边拍照的情景。请你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充气人偶的高度约为( )A.80mm B.80cm C.15dm D.10m考点3:刻度尺的读数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如图所示,该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为 mm,所测物体A的长度为 cm。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木块的长度为 cm。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3.从精确程度来看,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考点4:刻度尺的数据处理1.某小组同学在测量某本书的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22cm,则该书本的长度应为( )A.18.145cm B.18.1cm C.18.12cm D.18.13cm2.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3.80cm、3.80cm、3.92cm、3.82cm。则物块的长度为( )A.3.80cm B.3.84cm C.3.807cm D.3.81cm考点5: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1.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的刻度尺测量后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A. B. C. D.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后用刻度尺测量,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这个线圈的长度是 cm,细钢丝的直径是 mm。第1题图 第2题图考点5:误差分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1.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清除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C.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D.测量中的误差由错误造成因此是可以避免的2.如图为小组同学学习长度测量后讨论交流的情景,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估读可以减小误差,整刻度时不需要估读B.用皮尺测量时不能拽太紧,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C.测铅笔长度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D.测量时多估读几位数可以减小误差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C.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D.选用精密的仪器可以消除误差考点7:时间单位及其换算1.时间单位换算:(1)中学生百米赛跑用时约15s= h。(2)中学生跑完1 000 m用时约4 min= s。2.很多同学都有佩戴电子手表的经历,当某同学第一次看电子手表时,其表盘的示数为08:05:01,隔了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该电子手表,此时表盘的示数为13:06:02,则两次的时间差为( )A.5h1min2s B.5min1s C.5h1min1s D.15h1min3.2022年2月15日未满18岁的苏翊鸣获得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冠军,成为中国冬奥会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在颁奖仪式上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完整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大约为( )A.10s B.50s C.5min D.10min考点8:停表的使用和读数1.小明用停表测量一段时间,计时如图所示,所测时间为 s。2.如图所示是测量时间常用的机械停表,该机械停表的分度值是 s,此时停表的读数是3.图中停表的示数是 s,大表盘分度值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1.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1)某学生的身高为1.6 ;(2)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 ;(3)你的百米赛跑成绩约为16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10m= mm= nm; (2)50μm= m= km;(3)15min= h= s (4)40min= s= h3.如图,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A.B.C.D.4.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长度时所记录的数据为19.37cm,那么他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准确值为 cm,估计值为 mm。5.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6.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A.中学生食指的长度为1.6cm B.教室的空间高度为3mC.人的一次脉搏时间为10s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为8s7.下列计算过程正确的是( )A.7.2 mm=7.2 mm×10-3=7.2×103 m B.15 m=1.5×106=1.5×107 μmC.2.5 km=2.5 km×105 cm=2.5×105 cm D.3.0×106 cm=3.0×106×10-2 m=3.0×104 m8.如图1所示,图中木块的长度为 _____cm,图2中秒表的读数是 _____s。9.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长度时,要估读,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好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操作符合规程,就可以避免误差C.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大,测量的精确度越高D.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10.一个同学用一把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五次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结果如下:125.5cm、125.8cm、125.6cm、128.1cm、125.7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记录为( )A.126.1cm B.125.7cm C.125.65cm D.126.14cm11.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d,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细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以上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错误的操作步骤C应改正为: ;(2)改正后合理的实验步骤排序应是_____;(3)实验步骤E中的n为20圈比40圈的实验误差_____。12.如图为小亮在做“长度的测量”实验∶(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 cm。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 。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 (3)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为5.72 cm和5.73 cm,则准确值是 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课后评价】这节课我给自己☆☆☆☆☆颗星。【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 测量: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基准进行比较的过程。公认的基准是单位。2. 长度的基准是米——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3.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4. 长度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5. 长度测量数据分析:(1)准确值184mm,估读值0.3m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1mm。(2)①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分度值决定的。②最后一位是估读值,不可能估读得非常准,所以会产生误差。6. 误差和错误:(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测量环境的影响、测量者的估读等。(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7. 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秒表测量时间。8.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h=3600s。【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刻度尺的使用1. 使用前(三看):看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量程、看分度值。2. 使用时(三放):①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②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③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的边保持平行。3. 使用后(三会):①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②会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③会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探究点二:机械秒表的使用1. 按动启动键,停表能方便地启动和停止;按复位键则回零。2. 它的量程一般为0-15min(或0-30min),它的分度值0.1s(或0.2s)。3. 开始计时:按下启动键,秒表开始计时;停止计时:再次按下启动键,秒表停止计时。【课堂练习】1.C 2.D3.刻度尺与被测物体边缘对齐、刻度线紧贴物体、视线与尺面垂直)4.A 5.(1)5×10-3;(2)15;(3)4;(4)0.056.m;dm;s 7.27.2mm;25.2mm 8.0;5【课后巩固】基础练习考点 1:长度单位及其换算1.C 2.①dm;②mm;③3×104;④400考点 2:常见长度单位的估测1.C 2.B 3.C考点 3:刻度尺的读数1.刻度尺;1;3.80(具体数值需结合图片,此处为示例)2.1;2.35(具体数值需结合图片,此处为示例)3.2.35(具体数值需结合图片,精确到分度值下一位)考点 4:刻度尺的数据处理1.C 2.D考点 5: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1.刻度尺分度值 1mm,线圈长度除以圈数,结果约 0.1mm 2.1mm;5.00;1.56考点 6:误差分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1.A 2.C 3.A考点 7:时间单位及其换算1.(1)4.17×10-3;(2)240 2.C 3.B考点 8:停表的使用和读数1.338.5 2.0.1;337.5 3.92.5;0.5min能力提升1.(1)m;(2)dm;(3)s2.(1)1×104;1×1010;(2)5×10-5;5×10-8;(3)0.25;900;(4)2400;0.673.D 4.1;19.3;7 5.D 6.B 7.D 8.1.90;475.3 9.D 10.B11.(1)A;用铜丝绕圈总长度除以圈数 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 d;(2)DEBC;(3)大12.(1)1.55;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D-d)/2n(D 为圆环直径,d 为铅笔直径);(3)5.7;1mm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