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6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课件(共7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6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课件(共74张PPT)

资源简介

(共74张PPT)
6.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1.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性,并理解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
2.能够获取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素养目标
知识点一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自主学习
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如何计算汽车的运动情况?
提示:通过分析汽车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然后由运动学公式求出汽车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
教材梳理 (阅读教材P129—P131完成下列填空)
对于质量已知的物体,如果知道它的受力情况,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________,再通过______________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加速度
运动学的规律
课堂探究
师生互动 在情境导学的情境中,若一辆汽车的前方出现事故,进行紧急刹车,刹车所受制动力为车重的0.4倍,汽车到发生事故的位置为50 m,g取10 m/s2,刹车时汽车的初速度为多少?
提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mg=ma,解得刹车时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4 m/s2
由运动学规律得v02=2ax,解得v0=20 m/s。
滑冰车是儿童喜欢的冰上娱乐项目之一。如图为小明妈妈正与小明在冰上做游戏。小明与冰车的总质量是40 kg,冰车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5。在某次游戏中,假设小明妈妈对冰车施加了40 N 的水平推力,使冰车从静止开始运动,10 s后,停止施加力的作用,使冰车自由滑行。假设运动过程中冰车始终沿直线运动,小明始终没有施加力的作用,g取
10 m/s2。求:
(1)冰车的最大速率;
答案:5 m/s
例1
以冰车及小明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1
vmax=a1t
联立解得vmax=5 m/s。
(2)冰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滑行的总位移大小。
答案:50 m
冰车匀加速运动过程中有
x1= a1t2
冰车自由滑行时有μmg=ma2
vmax2=2a2x2
又x=x1+x2
联立解得x=50 m。
变式拓展1.请根据【例1】中的情境,试求冰车一共滑行了多长时间?
答案:20 s
撤去推力后,冰车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终速度为0
由运动学公式得0=vmax-a2t′
解得t′=10 s
所以t总=t+t′=20 s。
变式拓展2.请根据【例1】中的情境,假设小明妈妈对冰车施加了40 N的水平推力,使冰车从静止开始运动5 s后,停止施加力的作用,则冰车自由滑行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5 s
由运动学公式得vmax′=a1t1
解得vmax′=2.5 m/s
停止施加力,冰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2
又0=vmax′-a2t″
解得t″=5 s。
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的解题思路
2.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应注意的三个方面
(1)方程的形式:牛顿第二定律F=ma,体现了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应用时方程式的等号左右应该体现出前因后果的形式,切记不要写成F-ma=0的形式,这样形式的方程失去了物理意义。
(2)正方向的选取:通常选取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同向的力取正值,与正方向反向的力取负值。
(3)求解:F、m、a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解题时写出方程式和相应的文字说明,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注意:如遇多过程问题,可把整个过程拆分为几个子过程,对每个子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特点分析。但注意运动转折点的速度,该点速度是上一过程的末速度,也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解决问题起重要作用。
针对练1.(2024·湖南郴州高一期中)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向右滑行,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取g=10 m/s2,则物体在3 s内的位移大小为
A.0.5 m B.2.5 m
C.3.75 m D.5 m

针对练2.(2024·浙江6月选考)物流公司通过滑轨把货物直接装运到卡车中,如图所示,倾斜滑轨与水平面成24°角,长度l1=4 m,水平滑轨长度可调,两滑轨间平滑连接。若货物从倾斜滑轨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其与滑轨间
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货物可视为质点(取cos 24°=0.9,sin 24°=0.4,
g取10 m/s2)。
(1)求货物在倾斜滑轨上滑行时加速度a1的大小;
答案:2 m/s2
对倾斜滑轨上的货物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y轴方向根据二力平衡有
N=mg cos 24°
x轴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sin 24°-f=ma1
又滑动摩擦力f=μN
联立解得a1=2 m/s2。
(2)求货物在倾斜滑轨末端时速度v的大小;
答案:4 m/s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有v2=2a1l1
解得v=4 m/s。
(3)若货物滑离水平滑轨末端时的速度不超过vmax=2 m/s,求水平滑轨的最短长度l2。
答案:2.7 m
对水平滑轨上的货物进行受力分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有vmax2-v2=2a2l2
联立解得l2=2.7 m。
返回
知识点二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自主学习
情境导入 如图为一滑雪运动员沿一斜坡向下滑行。
(1)若已知滑雪运动员以初速度v0在t时间内沿倾斜的直线滑道匀加速下滑的距离为x,那么如何求解运动员的加速度?
提示:根据运动学公式x=v0t+ at2求解。
(2)已知运动员的质量为m,怎样求运动员受到的合力?
提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可求得运动员受到的合力。
(3)已知山坡的倾角为θ,如何求解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力和空气阻力)
提示:根据受力分析,沿山坡方向有mg sin θ-f=F合,可求得阻力f。
教材梳理 (阅读教材P131—P133完成下列填空)
对于质量已知的物体,如果知道它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________,再根据______________就可以确定物体所受的力。
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
课堂探究
师生互动 在情境导入的情境中,若已知滑雪运动员沿斜坡向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 s可到达坡底,斜坡长25 m、倾角为30°,运动员质量为60 kg,g取10 m/s2。求:
任务1.运动员的加速度多大;
提示:由运动学规律得x= at2,解得a=2 m/s2。
任务2.运动员受到的阻力的大小。
提示: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ma
解得f=180 N。
一质量为m=2 kg的滑块在倾角为θ=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以加速度a=2.5 m/s2匀加速下滑。如图所示,若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于滑块,使滑块由静止开始在0~2 s内沿斜面运动的位移x=4 m。(g取10 m/s2)求:
(1)滑块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答案:
例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 sin θ-μmg cos θ=ma
解得μ= 。
解题指导:无力F作用时,滑块沿斜面加速向下滑动,利用正交分解法求动摩擦因数。
(2)恒力F的大小。
解题指导:有力作用时,滑块的加速度方向有沿斜面向上和沿斜面向下两种可能,由运动时间和位移可以确定加速度大小。
滑块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有沿斜面向上和沿斜面向下两种可能。
由x= a1t2得加速度大小a1=2 m/s2
当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时,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有F cos θ-f-mg sin θ=ma1
f=μN
N=F sin θ+mg cos θ
联立代入数据解得F= N
当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时,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mg sin θ-F cos θ-f=ma2,
f=μN1
N1=F sin θ+mg cos θ
有mg sin θ-F cos θ-μ(F sin θ+mg cos θ)=ma1
联立代入数据解得F= N。
由x= at2得加速度大小a=2 m/s2,
当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时,有
F-mg sin θ-μmg cos θ=ma
代入数据解得F=19 N。
变式拓展.根据【例2】中的情境,若力F变为沿斜面向上,依然使滑块由静止开始在0~2 s内沿斜面向上运动的位移x=4 m。求恒力F的大小。
答案:19 N
1.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的解题思路
2.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应注意的两点问题
(1)由运动学规律求加速度,要特别注意加速度的方向,从而确定合力的方向,不能将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混淆。
(2)题目中所求的力可能是合力,也可能是某一特定的力,均要先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
针对练1.(2024·陕西榆林高一期中)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假定乘客质量为 70 kg,汽车车速为108 km/h,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对乘客的作用力大约为
A.420 N B.600 N
C.800 N D.1 000 N

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的5 s内,人的速度由108 km/h=30 m/s减小到
0,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有a= m/s2=-6 m/s2。根据牛
顿第二定律知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对乘客的作用力F=ma=70×(-6) N=-420 N,负号表示力的方向跟初速度方向相反,A正确。
针对练2.M99是我国生产的性能先进、精度高、射程远的半自动狙击步枪。M99的枪管长度为1.48 m。射击时,在火药的推力下,子弹在枪管中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射出枪口时,子弹的速度为800 m/s。已知子弹的质量为50 g,求:
(1)子弹在枪管中加速度a的大小;
答案:2.2×105 m/s2
由于子弹在枪管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式得vt2-v02=2ax
代入数据解得a≈2.2×105 m/s2。
(2)子弹在枪管中受到的合力的大小。(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1×104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a
代入数据解得F=1.1×104 N。
返回
知识点三 动力学中在光滑斜面上比较
运动时间的几种特殊情况
1.等高斜面
物块的位移l= ,
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g sin θ,
由运动学的规律得l= at2,
解得
可知倾角越小,时间越长。
2.同底斜面
物块的位移l= ,
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g sin θ,
由运动学的规律得l= at2,
解得
可知θ=45°时,时间最短。
3.“等时圆”模型
物块的位移l=2R cos θ,
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g cos θ,
由运动学的规律得l= at2,
解得
三个轨道下滑时间相同。
(2021·河北沧州联考)如图所示,两个光滑斜面体,靠在一起固定在水平面上,底边长CD=DE,斜面体ADE的顶角为θ,斜面体BCD的底角也为θ,让甲、乙两个球同时从两斜面顶端A、B由静止释放,甲、乙两球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
A.t1=t2
B.t1>t2
C.t1D.不能确定t1、t2的大小关系
例3

两个斜面体的底边长相等,设底边长为L,则 g cos θ·t12, =
g sin θ·t22,联立即可求得时间关系t1=t2,故A正确。
一间新房要盖屋顶,为了使下落的雨滴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淌离屋顶,则所盖屋顶的顶角应为(设雨滴沿屋顶下淌时,可看成在光滑的斜坡上下滑)
A.60° B.90°
C.120° D.150°
例4

(2021·全国甲卷)如图,将光滑长平板的下端置于铁架台水平底座上的挡板P处,上部架在横杆上。横杆的位置可在竖直杆上调节,使得平板与底座之间的夹角θ可变。将小物块由平板与竖直杆交点Q处静止释放,物块沿平板从Q点滑至P点所用的时间t与夹角θ的大小有关。若由30°逐渐增大至60°,物块的下滑时间t将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例5

返回
随堂演练
1.(沪科必修第一册P111T4)水平传送带长20 m,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在传送带的一端轻轻放上一个物体。已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则物体到达另一端的时间为(g取10 m/s2)
A.10 s B.11 s C.12 s D.2 s

2.(粤教必修第一册P131T11)质量为0.1 kg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v-t图像如图所示。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
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 ,设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取g=
10 m/s2, 求:
(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的大小;
答案:0.2 N
设弹性球第一次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1,由题图知a1= m/s2
=8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1
解得f=m(g-a1)=0.2 N。
(2)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高度h。
答案: m
由题图知弹性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1=4 m/s,设球第一
次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2,则v2= v1=3 m/s
第一次离开地面后,设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mg+f=ma2,解得a2=12 m/s2
又0-v22=-2a2h
解得h= m。
3.(人教必修第一册P104例题1改编)如图所示,某高速列车最大运行速度可达270 km/h,机车持续牵引力为1.57×105 N。设列车总质量为100 t,列车所受阻力为所受重力的0.1倍,如果列车在该持续牵引力牵引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列车从开始启动到达到最大运行速度共需要多长时间?(g取10 m/s2)
答案:131.58 s
选择列车为研究对象,已知列车总质量m=100 t=1.0×105 kg,列车最大运行速度v=270 km/h=75 m/s,列车所受阻力f=0.1mg =1.0×105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ma
则列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0.57 m/s2
由运动学公式vt=v0+at,可得列车从开始启动到达到最大运行速度需
要的时间为
4.(人教必修第一册P106例题2改编)战士拉车胎进行100 m赛跑训练体能。车胎的质量m =8.5 kg,战士拉车胎的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7°,车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某次比赛中,一名战士拉着车胎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跑出20 m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以最大速度匀速跑到终点,共用时15 s。重力加速度g=10 m/s2 ,sin 37°=0.6,cos 37°=0.8。求:
(1)战士加速所用的时间t1和达到的最大速度大小v;
答案:5 s 8 m/s
战士加速过程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战士加速阶段的位移为x1=
t1=20 m
战士匀速阶段的位移为x2=100 m-x1=v(15 s-t1)
联立解得v=8 m/s,t1=5 s。
(2)战士匀加速阶段绳子对车胎的拉力大小F。
答案:59.92 N
战士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为
车胎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并正交分解,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在x轴方向有Fcos 37°-f=ma
在y轴方向有N+Fsin 37°-mg=0
且f=μN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F≈59.92 N。
返回
课 时 测 评
1.某电影中,蜘蛛侠利用蜘蛛丝粘住墙体产生的阻力,来拯救一列质量为1×106 kg、速度为360 km/h飞驰的失去制动性能的列车,使列车在其正前方400 m断轨处刚好停止。若铁轨和空气的阻力为车重的0.25倍,列车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蜘蛛丝对列车产生的平均阻力为
A.1×105 N B.1×106 N
C.1×107 N D.1×108 N

根据运动学公式vt2-v02=2ax可得加速度的大小为a=12.5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kmg+f=ma,解得蜘蛛丝对列车产生的平均阻力为f=1×107 N,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
2.质量为1 t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阻力大小不变,从某时刻开始,汽车牵引力减小2 000 N,那么从该时刻起经过6 s,汽车行驶的路程是
A.50 m B.42 m
C.25 m D.24 m

3.用相同材料做成的A、B两木块的质量之比为3∶2,初速度之比为2∶3,它们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直线滑行,直至停止,则它们
A.滑行中的加速度之比为2∶3 B.滑行的时间之比为1∶1
C.滑行的距离之比为4∶9 D.滑行的距离之比为3∶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mg=ma,所以滑行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μg,
4.(2024·浙江杭州高级中学测试)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在拉力F=10 N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g取10 m/s2,其速度与位移在国际单位制下满足等式v2=8x,则物体的质量为
A.0.5 kg B.0.4 kg
C.0.8 kg D.1 kg

5.(2025·福建三明高一月考)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 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取10 m/s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为
A.7 m/s B.14 m/s C.10 m/s D.20 m/s

设汽车刹车后滑动时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解得a=-μg。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式得0-v02=2ax,可得汽车刹车前的速度v0= m/s=14 m/s,B正确。
6.如图所示,一个物体由A点出发分别沿三条光滑轨道到达C1、C2、C3,则
A.物体到达C1点时的速度最大
B.物体分别在三条轨道上的运动时间相同
C.物体到达C3的时间最短
D.在C3上运动的加速度最小

7.(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当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0 m/s时,给物体施加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大小为F=2 N的恒力,在此恒力作用下(取g=10 m/s2)
A.物体经10 s速度减为零 B.物体经2 s速度减为零
C.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保持静止 D.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向右运动


8.(2024·江苏苏州高一期末)如图所示,AB和CD为两条光滑斜槽,它们各自的两个端点均分别位于半径为R和r的两个相切的圆上,且斜槽都通过切点P。设有一重物先后沿两个斜槽从静止出发,由A滑到B和由C滑到D,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t1与t2之比为
A.2∶1 B.1∶1
C. ∶1 D.1∶

9.(多选)如图所示,总质量为460 kg的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的加速度为0.5 m/s2,当热气球上升到180 m时,以5 m/s的速度向上做匀速运动。若离开地面后热气球所受浮力保持不变,上升过程中热气球总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g=10 m/s2。关于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受浮力大小为4 830 N
B.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保持不变
C.从地面开始上升10 s后的速度大小为5 m/s
D.以5 m/s匀速上升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230 N


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v=0,空气阻力f=0,由F浮-mg=ma,得F浮=m(g+a)=4 830 N,选项A正确;最终热气球匀速上升,空力阻力与重力的合力大小等于浮力的大小,说明热气球加速运动的过程中空气阻力逐渐增大,选项B错误;热气球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加速到5 m/s的时间大于10 s,选项C错误;匀速上升时F浮-mg-f′=0,解得f′=230 N,选项D正确。
10.(8分)(人教版教材P108“练习与应用”T2改编)民航客机都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紧急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狭长的气囊会自动充气,生成一条连接出口与地面的斜面,人员可沿斜面滑行到地面,如图所示,若机舱口下沿距地面3.2 m,气囊所构成的斜面长度为6.5 m,一个质量为60 kg的人沿气囊滑下时所受的阻力是240 N(取g=10 m/s2),求:
(1)人滑至气囊底端时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2 m/s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ma1其中θ为气囊所构成的斜面的倾角,sin θ= ,
根据vt2=2a1x1,解得vt=2 m/s。
(2)若人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人在地面上滑行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3 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2,结合vt2=2a2x2,解得x2=3 m。
11.(8分)(2024·山东泰安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4 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现用大小为40 N、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的斜向上的力F拉物体,使物体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g取10 m/s2, sin 37°=0.6,cos 37°=0.8)
(1)若水平面光滑,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
答案:8 m/s2
水平面光滑时,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cos 37°=ma1,解得a1=8 m/s2。
(2)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1 s末的速度是多大?
答案:6 m/s
水平面不光滑时,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cos 37°-f=ma2,N′+Fsin 37°=mg,f=μN′,联立解得a2=6 m/s2,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有v=a2t=6×1 m/s=6 m/s。
12.(8分)(2024·江西南昌期中)某游乐园的“跳楼机”游戏,以惊险刺激深受年轻人的欢迎,如图所示。某次游戏中,质量为m=50 kg的小明同学坐在载人平台上,并系好安全带、锁好安全杆。游戏的过程简化为巨型升降机将平台拉升100 m高度,
当下落h1=80 m时小明的速度最大,有vm2=2gh1,代入数据可得vm=40 m/s。
然后平台由静止开始下落,在忽略空气和台架对平台阻力的情况下,该运动可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在下落h1=80 m时启动制动系统使平台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下落h2=20 m时刚好停止运动。取g =10 m/s2,求:
(1)下落的过程中小明运动速度的最大值vm;
答案:40 m/s
(2)落地前20 m内,小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的大小;
答案:40 m/s2
小明做匀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 ,代入数据可得a= 40 m/s2。
(3)当平台落到离地面10 m高的位置时,小明对平台的压力F的大小。
答案:2 500 N
当平台落到离地面10 m高的位置时,小明做匀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代入数据得平台对小明的支持力F′=2 500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明对平台的压力F大小为2 500 N。
13.(9分)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已正式服役,我国进入“双航母”时代。“山东舰”沿用了舰载机滑跃起飞方式,即飞机依靠自身发动机从静止开始到滑跃起飞,滑跃仰角为θ。其起飞跑道可视为由长度L1=180 m的水平跑道和长度L2=20 m的倾斜跑道两部分组成,水平跑道和倾斜跑道末端的高度差h=2 m,如图所示。已知质量m=2×104 kg的舰载机的喷气发动机的总推力大小恒为F=1.2×105 N,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若飞机起飞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飞机重力的0.15倍,飞机质量视为不变,并把飞机看成质点,航母处于静止状态。
(1)求飞机在水平跑道运动的时间;
答案:4 s
设飞机在水平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a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1,其中f=kmg
解得a1=4.5 m/s2
由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得L1= a1t2
解得t=4 s。
设飞机在倾斜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a2,在倾斜跑道上对飞机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mg sin θ=ma2,其中sin θ=
解得a2 =3.5 m/s2。
(2)求飞机在倾斜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3.5 m/s2
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