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分层作业练习题基础作业考点01 噪声的来源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有下列6种声音:①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的电钻声;⑤街上汽车的鸣笛声;⑥山间小溪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④⑤⑥2.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修理工检修汽车时仔细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B.做探究实验时小红和小明轻声的交流C.央视春节晚会现场演播厅的锣鼓声D.正在上课时大街上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3.根据如图所示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A. B.C. D.4.如下图所示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理由是 .考点02 噪声的等级级危害5.下列是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的是( )A.dB B.s C.Hz D.km6.为了保证老师们的工作和同学们的学习,学校周围环境中噪声应控制在( )A.0dB以下 B.50dB以下 C.70dB以下 D.90dB以下7.如图是临街而立的噪声自动监测仪,现在手机工具箱中就有监测噪声的软件工具,如图所示,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7.9 ,利用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此时的环境 (填“适合”或“不适合”)休息和睡眠。8.我市在全体市民中掀起了保护创卫成果,争创文明城市的双创巩卫活动。环保部门常常在噪声较大的街道和小区设置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仪。该装置上显示的是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该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其所处位置的噪音:当旁边有重型汽车经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03 噪声的控制9.如图所示,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禁鸣标志,深市内城区全天实行禁鸣喇叭,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小王带耳机听网课C.在道路旁设置隔音屏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10.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如图是厦门BRT某路段的景象,车道隔栏减弱噪声的方法是(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接收处减弱 D.在人耳处减弱11.每年中高考期间,为了给考生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考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在建工地一律停止施工,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接收处减弱噪声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在接收处和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2.如图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城市道路两旁种树C.工作人员佩戴耳罩 D.高架路两侧装板墙13.下列措施中对降低公路上机动车噪声对周围环境无效的是( )A.在公路两边装隔音墙 B.市区道路禁鸣喇叭C.路面上铺沥青 D.戴耳塞开车14.一些公共场所需要安静环境,如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午睡期间,校园外的工地上的轰鸣声,吵得同学们睡不着觉,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卫生纸堵住耳朵,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在 减弱;乙在 减弱。15.给汽车的排气管加消音器是在 方面减弱噪声;在录音室的墙面上安装蜂窝状材料是在 方面减弱噪声。(均选填“消声”“吸声”或“隔声”)16.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中减弱;第三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提升作业一、单选题17.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港城,建设优雅新海”的重要举措。关于我校新安装的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些噪声的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有些不是B.噪声让人厌烦是因为噪声源的振动有规律C.噪声在真空中传播比空气要快D.图中噪声监测装置显示了噪声响度是35分贝(dB)18.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一大公害。下列关于噪声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两旁种树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B.听力考试时老师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晚上小明在家弹钢琴时,优美的琴声不可能是噪声D.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9.2022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B.高速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山东舰”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20.下列关于噪声,不属于噪声的是( )A.建筑工地上的机器喧闹声B.老师讲课时,同学们在窃窃私语C.上音乐课时,同学们正在聆听老师弹奏钢琴D.在安静的图书馆里,个别人的说话声和嬉笑声21.“东方红3号”是我国首艘、也是世界第 4 艘获得静音科考级证书的科考船。该船配有静音螺旋桨,其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B.噪声是指音调很高的声音C.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电磁波D.该船的静音螺旋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22.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房间的门窗B.会场把手机关闭C.公路两旁的房屋安装双层玻璃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隔音耳罩23.禁止鸣笛可以有效控制噪声对人们学习、休息的影响,下列措施中与禁止鸣笛的控制噪声方法相同的是( )A.道路两旁种植树木 B.教室安装隔音玻璃C.给发动机安装消声器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24.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A.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D.摩托车的消声器25.中国特种兵装备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这种消音靴能够(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阻断噪声传播途径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26.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创建宜居文明城市,某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下列措施中主要是在传播过程中降低噪声污染的是( )A.在道路边安装噪声监测仪 B.倡导市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C.在公路和住宅之间植树造林 D.市区道路设置禁止汽车鸣笛的标志27.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28.“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A.在教室周围植树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塞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 D.在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29.高铁的侧窗玻璃为双层中空结构,具有很好隔音效果,其减弱噪声的措施是(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D.以上都是30.今年的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意识,下列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A.在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 B.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C.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二、填空题31.手碟可以说是现如今最年轻的一种打击乐器,因其独特纯净空灵的声音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如图所示,演奏时用手击打不同部位,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手碟的声音很空灵,它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是乐音。32.“中国新歌声”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吉他时不停的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观众能区分钢琴声和吉他声是因为 不同;现场观众把手机调到震动或者静音,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图中,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图。33.如图1所示是某小区内的两个标志牌。A是禁鸣喇叭标示,禁鸣是在 处控制噪声;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小区里汽车最高速度不得超过5 。该小区还设置了噪声监测设备,如图2某时刻显示数字“50”,这个数字表示声音的强弱为50 ,当附近有汽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 。34.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的声音达到110 (填单位),其波形如图所示。Here One降噪耳机能阻止特定的频率的声音进入人耳,同时允许其他频率的声音(如工友的指令等)进入人耳。由图可知,这种声波的声源振动一次的时间是 秒。则工人在车间只要把耳机的频率值设置为 Hz即可阻止该噪声进入人耳损坏人的听力。35.如图甲所示是甲骨文中的“殸”(古代打击乐器),其意思是手拿木槌(字左部)敲打三角形石块(字右部),使石块 而发出声音。居民小区多植树种草是在 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乙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36.兴化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提出:“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响度大/音调高);“大妈广场舞,吵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共建文明社区,社区委员会提出建议:跳舞时要调小音量,这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同时社区居民尽量关闭门窗,这属于在 中减弱噪声。37.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车上木人敲一下鼓,走十里,敲一下锣,人们根据声音的 不同,辨别是鼓声还是锣声,从而确定行驶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能传递 。夜晚当人们觉得鼓声和锣声吵时会关窗,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38.如图所示是学校的录播教室。同学们回答问题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声带 产生的。声音通过 传到老师的耳朵中,为了防止教室外的嘈杂声干扰录课,录播室的墙壁用了新型的隔音材料,这是在 减弱噪声。“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辨别的。创新作业39.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回答问题:(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填“大”或“小”)的原理;(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3)如果在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隔声性能好一点;(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 减弱噪声;(5)以上材料隔音最好的为 。4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以声消声科学研究发现,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如图甲),会压缩外侧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这部分空气又变疏……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的声波由近处向远处传播。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在这些位置几乎听不到声音。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消声器。图乙是这种消声器的结构原理图。某声源发出的一列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当入射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两束声波,它们分别向上、向下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播,通过不同的路径在B处再次相遇,恰好发生消声现象。消声器能有效控制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经消声处理后,其排气噪声可以降低70%以上。(1)图甲音叉叉股左右振动产生声音时,音叉两侧的空气 (选填“左右”或“上下”)振动。(2)图甲音叉叉股振动时,在音叉的左边、右边都会传播声波,则声波向左和向右传播时,两边空气 ( )A.是疏密相间的 B.是变密的C.是变疏的 D.是均匀的(3)用疏密相间的竖线表示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如图丙),P、Q表示密部,M、N表示疏部,则两列声波相遇时,消声效果最明显的情况是 ( )A.P与Q相遇 B.P与N相遇C.M与N相遇 D.P与M相遇(4)图乙中,B处声音的响度 A处声音的响度(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5)消声器的使用效果与噪声的频率和响度有关,如图丁是某型号消声器在控制不同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时的性能图像,阴影部分为消声达标。以下情况中,消声达标的是 ( )A.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B.响度为40dB,频率为210HzC.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D.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Hz答案解析基础作业考点01 噪声的来源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有下列6种声音:①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的电钻声;⑤街上汽车的鸣笛声;⑥山间小溪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④⑤⑥【答案】C【解析】从环保角度看,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装修房子的电钻声、街上汽车的鸣笛声都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属于噪声;剧场里的演奏声、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山间小溪的流水声没有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不属于噪声。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修理工检修汽车时仔细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B.做探究实验时小红和小明轻声的交流C.央视春节晚会现场演播厅的锣鼓声D.正在上课时大街上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答案】D【解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修理工检修汽车时仔细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做探究实验时小红和小明轻声的交流;央视春节晚会现场演播厅的锣鼓声,以上声音都没有妨碍人们正常的学习,也没有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造成干扰,因此不属于噪声。正在上课时大街上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妨碍人们正常的学习,因此属于噪声。故选D。3.根据如图所示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ABD.乐音是指发声体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其波形图有规律,故ABD不符合题意;C.噪声是指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其波形图无规律,故C符合题意.4.如下图所示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理由是 .【答案】 乙 波形是杂乱无章的【解析】[1][2]由甲图可以看出,其波形图呈周期性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是乐音的波形;而乙图中的波形图杂乱无章,是无规则的,是噪声的波形.考点02 噪声的等级级危害5.下列是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的是( )A.dB B.s C.Hz D.km【答案】A【解析】A.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为dB,故A符合题意;B.秒是时间单位,符号为s,故B不符合题意;C.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故C不符合题意;D.千米是长度单位,符号为k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为了保证老师们的工作和同学们的学习,学校周围环境中噪声应控制在( )A.0dB以下 B.50dB以下 C.70dB以下 D.90dB以下【答案】C【解析】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应控制在50dB以下;为保证学习和工作,噪声应控制在70dB以下;为保护听力,噪声应控制在90dB以下,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7.如图是临街而立的噪声自动监测仪,现在手机工具箱中就有监测噪声的软件工具,如图所示,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7.9 ,利用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此时的环境 (填“适合”或“不适合”)休息和睡眠。【答案】 dB 不能 不合适【解析】[1][2]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测量的是声音的响度,可知此时的噪声是57.9分贝(dB),利用噪声监测装置不能减弱噪声。[3]为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适合人们休息和睡眠,此时的声音在57.9dB,不适合人的休息和睡眠。8.我市在全体市民中掀起了保护创卫成果,争创文明城市的双创巩卫活动。环保部门常常在噪声较大的街道和小区设置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仪。该装置上显示的是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该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其所处位置的噪音:当旁边有重型汽车经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 响度 不能 变大【解析】[1][2]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测量的是声音的响度;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3]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测量的是声音的响度,噪声的单位是分贝,当旁边有重型汽车经过时,噪音增大,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变大。考点03 噪声的控制9.如图所示,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禁鸣标志,深市内城区全天实行禁鸣喇叭,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小王带耳机听网课C.在道路旁设置隔音屏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答案】B【解析】图示含义为禁止鸣笛,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小王带耳机听网课,控制了网课播放的声音,在声源处减小了对别人的影响,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C.在道路旁设置隔音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如图是厦门BRT某路段的景象,车道隔栏减弱噪声的方法是(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接收处减弱 D.在人耳处减弱【答案】B【解析】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在声源处减弱,如摩托车加装消音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车道隔栏;在人耳处减弱,如工人用防噪声耳罩。故选B。11.每年中高考期间,为了给考生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考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在建工地一律停止施工,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接收处减弱噪声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在接收处和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C【解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考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在建工地一律停止施工,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如图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城市道路两旁种树C.工作人员佩戴耳罩 D.高架路两侧装板墙【答案】A【解析】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B.城市道路两旁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工作人员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高架路两侧装板墙,阻断噪声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3.下列措施中对降低公路上机动车噪声对周围环境无效的是( )A.在公路两边装隔音墙 B.市区道路禁鸣喇叭C.路面上铺沥青 D.戴耳塞开车【答案】C【解析】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A.在公路两边装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市区道路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路面上铺沥青可以减小地面的摩擦,不能够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D.在耳朵上塞防噪音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一些公共场所需要安静环境,如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午睡期间,校园外的工地上的轰鸣声,吵得同学们睡不着觉,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卫生纸堵住耳朵,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在 减弱;乙在 减弱。【答案】 声源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解析】[1]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不让声源发出声音,所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3]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乙同学索性用卫生纸堵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5.给汽车的排气管加消音器是在 方面减弱噪声;在录音室的墙面上安装蜂窝状材料是在 方面减弱噪声。(均选填“消声”“吸声”或“隔声”)【答案】 消声 吸声【解析】[1]由于从噪声的产生减弱噪声的措施是消声,因此给汽车的排气管加消音器是在消声方面减弱噪声。[2]由于从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的措施是吸声,因此在录音室的墙面上安装蜂窝状材料是在吸声方面减弱噪声。16.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中减弱;第三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答案】 声源 传播过程中 人耳【解析】[1]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会干扰隔壁的小明学习,敲击声属干噪声,第一种方法,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让发出的噪声减小。[2]第二种方法,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可以防止噪声进入房间,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第三种方法,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是防止声音进入耳朵,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提升作业一、单选题17.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港城,建设优雅新海”的重要举措。关于我校新安装的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些噪声的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有些不是B.噪声让人厌烦是因为噪声源的振动有规律C.噪声在真空中传播比空气要快D.图中噪声监测装置显示了噪声响度是35分贝(dB)【答案】D【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噪声也是声音,故A错误;B.噪声的振动是无规律的,乐音的振动是有规律的,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35,所以此时噪声是35分贝,故D正确。故选D。18.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一大公害。下列关于噪声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两旁种树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B.听力考试时老师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晚上小明在家弹钢琴时,优美的琴声不可能是噪声D.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答案】B【解析】A.高速公路两旁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B.噪声的控制可以从传播的过程中来控制,听力考试时老师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C.弹钢琴声影响了别人的休息,对别人来说就不是乐音而是噪声,故C错误;D.手机调为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19.2022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B.高速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山东舰”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答案】C【解析】A.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减弱雷声的响度,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故A错误。B.高速道路两旁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C.“山东舰”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防止了噪声进入人耳,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有时会干扰别人的正常休息,这时它属于噪声,故D错误。故选C。20.下列关于噪声,不属于噪声的是( )A.建筑工地上的机器喧闹声B.老师讲课时,同学们在窃窃私语C.上音乐课时,同学们正在聆听老师弹奏钢琴D.在安静的图书馆里,个别人的说话声和嬉笑声【答案】C【解析】A.建筑工地上的机器喧闹声,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属于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老师讲课时,同学们在窃窃私语,影响老师的讲课,属于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上音乐课时,同学们正在聆听老师弹奏钢琴,此时的钢琴声是同学们需要的,不属于噪声,故C符合题意;D.在安静的图书馆里,个别人的说话声和嬉笑声,影响人们看书属于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1.“东方红3号”是我国首艘、也是世界第 4 艘获得静音科考级证书的科考船。该船配有静音螺旋桨,其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B.噪声是指音调很高的声音C.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电磁波D.该船的静音螺旋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答案】D【解析】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噪声也是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A错误;B.噪声是由于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声呐又叫超声雷达,声呐发出的是超声波,故C错误;D.控制噪声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静音螺旋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正确。故选D。22.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房间的门窗B.会场把手机关闭C.公路两旁的房屋安装双层玻璃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隔音耳罩【答案】B【解析】A.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防止噪声产生。故A不符合题意;B.把手机关闭,是防止手机扬声器产生声音,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符合题意;C.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不符合题意;D.使用隔音耳罩,是防止噪声传入人耳,不是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3.禁止鸣笛可以有效控制噪声对人们学习、休息的影响,下列措施中与禁止鸣笛的控制噪声方法相同的是( )A.道路两旁种植树木 B.教室安装隔音玻璃C.给发动机安装消声器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答案】C【解析】禁止鸣笛控制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道路两旁种植树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教室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给发动机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D.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4.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A.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D.摩托车的消声器【答案】A【解析】A.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只是检测噪声大小的程度,并不能减小噪声,故A符合题意;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就是从人耳处减弱的,不让或少让声音传入人耳,故C不符合题意;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5.中国特种兵装备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这种消音靴能够(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阻断噪声传播途径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答案】A【解析】减弱噪声可以从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及人耳处减弱这三个环节进行。中国特种兵装备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并不能减小噪声传播速度,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6.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创建宜居文明城市,某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下列措施中主要是在传播过程中降低噪声污染的是( )A.在道路边安装噪声监测仪 B.倡导市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C.在公路和住宅之间植树造林 D.市区道路设置禁止汽车鸣笛的标志【答案】C【解析】A.在道路边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无法降低噪声的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B.倡导市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是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不是为了降低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在公路和住宅之间植树造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D.市区道路设置禁止汽车鸣笛标志是为了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7.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答案】C【解析】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并不会使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故A不符合题意;B.学生戴防噪声耳罩,虽然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的声音也听不见,故B不符合题意;C.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大小,无法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8.“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A.在教室周围植树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塞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 D.在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答案】B【解析】A.在教室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在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9.高铁的侧窗玻璃为双层中空结构,具有很好隔音效果,其减弱噪声的措施是(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D.以上都是【答案】B【解析】减弱噪声的措施,一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三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高铁的侧窗玻璃为双层中空结构,具有很好隔音效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0.今年的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意识,下列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A.在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 B.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C.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答案】B【解析】A.在道路旁设置隔音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不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阻断噪声的传播,故B符合题意;C.上下楼梯轻声慢步,可以减弱声音的响度,从而减弱噪声,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31.手碟可以说是现如今最年轻的一种打击乐器,因其独特纯净空灵的声音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如图所示,演奏时用手击打不同部位,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手碟的声音很空灵,它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是乐音。【答案】 音调 不一定【解析】[1]演奏时用手击打手碟不同部位,则击打部分振动快慢会不同,所以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2]手碟的声音很空灵,但如果它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就不一定是乐音。32.“中国新歌声”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吉他时不停的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观众能区分钢琴声和吉他声是因为 不同;现场观众把手机调到震动或者静音,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图中,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图。【答案】 音调 音色/音品 声源处 乙【解析】[1]吉他手弹奏吉他时不停的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是为了改变弦的长度,弦的长度不同,拨动时弦的振动频率就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不同,所以控制琴弦的长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2]观众能区分钢琴声和吉他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各有特色,这是因为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3]现场观众把手机调到震动或者静音,这是不让手机铃声响起来,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4]从物理学角度理解,发声体振动无规则,尖锐刺耳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就是噪音;如图所示,从波形图上看,甲图中的波形是有规律的,乙图中的波形是杂乱的,故图乙是噪声的波形图。33.如图1所示是某小区内的两个标志牌。A是禁鸣喇叭标示,禁鸣是在 处控制噪声;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小区里汽车最高速度不得超过5 。该小区还设置了噪声监测设备,如图2某时刻显示数字“50”,这个数字表示声音的强弱为50 ,当附近有汽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 。【答案】 声源 km/h 分贝(dB) 增大【解析】[1]控制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其中禁鸣标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图中标有数字5的标志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汽车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5km/h。[3][4]图2中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其中数字“50”表示声音的强弱为50分贝(dB),当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34.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的声音达到110 (填单位),其波形如图所示。Here One降噪耳机能阻止特定的频率的声音进入人耳,同时允许其他频率的声音(如工友的指令等)进入人耳。由图可知,这种声波的声源振动一次的时间是 秒。则工人在车间只要把耳机的频率值设置为 Hz即可阻止该噪声进入人耳损坏人的听力。【答案】 分贝 8×10-5 1.25×104【解析】[1]人们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声音的强弱,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的声音达到110 dB。[2]由图可知,这种声波的声源振动一次的时间是8×10-5s,即周期为8×10-5s。[3]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周期为8×10-5s的声音,频率为所以工人在车间只要把耳机的频率值设置为1.25×104Hz即可阻止该噪声进入人耳损坏人的听力。35.如图甲所示是甲骨文中的“殸”(古代打击乐器),其意思是手拿木槌(字左部)敲打三角形石块(字右部),使石块 而发出声音。居民小区多植树种草是在 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乙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答案】 振动 传播过程中 响度【解析】[1]由题意知道,甲骨文中的“殸”字,其意思是手拿木槌敲打三角形石块,使石块振动而发出声音。[2]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居民小区多植树种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噪声监测装置监测的是噪声的强弱,单位是分贝(dB),即显示的是噪声的响度。36.兴化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提出:“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响度大/音调高);“大妈广场舞,吵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共建文明社区,社区委员会提出建议:跳舞时要调小音量,这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同时社区居民尽量关闭门窗,这属于在 中减弱噪声。【答案】 响度大 声源 传播过程【解析】[1]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大声喧哗”是指声音的振幅较大,响度较大。[2][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跳舞时要调小音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社区居民尽量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7.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车上木人敲一下鼓,走十里,敲一下锣,人们根据声音的 不同,辨别是鼓声还是锣声,从而确定行驶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能传递 。夜晚当人们觉得鼓声和锣声吵时会关窗,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答案】 音色 信息 传播过程中【解析】[1]由于鼓和锣的结构和材质不同,所以音色不同,人们根据鼓和锣发声的音色不同,区分鼓声和锣声。[2]由于走一里,敲一下鼓,走十里,敲一下锣,所以通过鼓声或锣声确定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能传递信息。[3]夜晚当人们觉得鼓声和锣声吵时会关窗,通过关窗阻止声音的传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8.如图所示是学校的录播教室。同学们回答问题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声带 产生的。声音通过 传到老师的耳朵中,为了防止教室外的嘈杂声干扰录课,录播室的墙壁用了新型的隔音材料,这是在 减弱噪声。“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辨别的。【答案】 振动 空气 传播过程中 音色【解析】[1]物体振动是声产生的原因,同学回答问题产生的声音,是由同学们的声带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学生和老师之间是空气,学生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老师的耳朵中的。[3]教室外的噪声在传播过程中,被录播室墙壁的新型材料所阻碍,使其不能传入或减弱传入录播室,保证了录播室内的安静环境,这是在传播过程中来减弱噪声。[4]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特点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创新作业39.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回答问题:(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填“大”或“小”)的原理;(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3)如果在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隔声性能好一点;(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 减弱噪声;(5)以上材料隔音最好的为 。【答案】 小 好 海绵材料 响度 传播过程中 袜子【解析】(1)[1]影响响度的因素有:声源振动的幅度和离声源的距离,而离声源越远,响度会越小。(2)[2]由表格数据知,从衣服到报纸到平装书,表面逐渐变平滑,而听到声音的距离逐渐变远,这说明粗糙的材料比平滑的材料隔音性能好。(3)[3]海绵材料比报纸的隔声性能好,因为海绵材料表面粗糙且多孔,吸声效果更好。(4)[4]隔音是为了尽量减小声音的响度。[5]隔音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5)[6]在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和袜子中,用袜子隔音时,听到滴答声的实际距离最近,说明袜子的隔音最好。4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以声消声科学研究发现,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如图甲),会压缩外侧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这部分空气又变疏……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的声波由近处向远处传播。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在这些位置几乎听不到声音。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消声器。图乙是这种消声器的结构原理图。某声源发出的一列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当入射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两束声波,它们分别向上、向下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播,通过不同的路径在B处再次相遇,恰好发生消声现象。消声器能有效控制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经消声处理后,其排气噪声可以降低70%以上。(1)图甲音叉叉股左右振动产生声音时,音叉两侧的空气 (选填“左右”或“上下”)振动。(2)图甲音叉叉股振动时,在音叉的左边、右边都会传播声波,则声波向左和向右传播时,两边空气 ( )A.是疏密相间的 B.是变密的C.是变疏的 D.是均匀的(3)用疏密相间的竖线表示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如图丙),P、Q表示密部,M、N表示疏部,则两列声波相遇时,消声效果最明显的情况是 ( )A.P与Q相遇 B.P与N相遇C.M与N相遇 D.P与M相遇(4)图乙中,B处声音的响度 A处声音的响度(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5)消声器的使用效果与噪声的频率和响度有关,如图丁是某型号消声器在控制不同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时的性能图像,阴影部分为消声达标。以下情况中,消声达标的是 ( )A.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B.响度为40dB,频率为210HzC.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D.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Hz【答案】 左右 A B 小于 C【解析】(1)[1]图甲中,音叉叉股左右振动产生声音时,会引起两侧空气的疏密相间的变化,因此,音叉两侧的空气也会左右振动。(2)[2]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会压缩外侧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一会儿变密,一会儿变疏,在空气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故音叉向左和向右传播时,两边空气都是疏密相间的,故只有A说法正确,故选A。(3)[3]由题干中的表述可知,“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对照选项可知A.P与Q相遇属于两列声波的“密部”相遇,故A不符合题意;B.P与N相遇符合“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相遇”,消声效果会明显,故B符合题意;C.M与N相遇属于两列声波的“疏部”相遇,故C不符合题意;D.P与M相遇属于自身的“密部”与“疏部”相遇,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4]由上述“消声”原理可知,声音从A处传来时,分成两束声波,它们分别向上、向下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播,通过不同的路径在B处再次相遇,恰好发生消声现象,因此,A处声音的响度大于B处声音的响度。(5)[5] ABD.对照图象可知,A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B响度为40dB,频率为200Hz,D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Hz所示的声音,在消声后所对应的坐标位置都不在图象中达标的阴影范围之内,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的声音在消声后所对应的坐标位置在图象中达标的阴影范围之内,因此消声达标,故C符合题意。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