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熔化和凝固分层作业练习题基础作业考点01 物态和物态变化1.下列物体中的物质属于气态的是( )A.紫色的碘蒸气B.雾C.高空喷气式飞机飞过后的白色飞机尾迹D.干冰2.将下列物质按状态分类:糖、酱油、橡皮、氧气、酒精、铅球。(1)属于固态的有 ;(2)属于液态的有 ;(3)属于气态的有 。3.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 叫做物态变化。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都会发生物态变化。考点02 熔化和凝固4.全世界共有16个国家修建有高铁,其中中国的高铁里程位居世界第一。用铁块铸造铁轨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5.小明的玩具灯笼里的灯泡不亮了,爸爸检查后发现是电路板的线断了,于是爸爸用电烙铁把断开的电路重新焊接好,则焊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固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6.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双奥之城”北京盛大开幕。“超燃”的花样滑冰一项滑冰和音乐舞蹈艺术相结合的竞赛项目,如图为运动员穿着锋利的冰刀在冰面上翩翩起舞,研究表明冰晶受到外部较大压强时熔点会降低,会有液态水出现,过后没有压力时,水又很快消失,那么描述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先后为 和 。 考点03 熔点和凝固点7.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非晶体的一组是( )A.冰糖、青铜、雪花 B.沥青、松香、玻璃C.玻璃、钻石、沥青 D.松香、玻璃、食盐8.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熔化一半多时,试管中的冰块(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C.一点儿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9.萘的熔点为80℃,那么80℃的萘处于( )A.固态 B.液态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10.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为﹣117℃、﹣30℃、﹣38.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49.2℃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考点04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11.如图所示,在《太空“冰雪”》实验中,王亚平用沾了结晶核的毛根触碰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冰球”竟然是热乎乎的,这是因为 。12.夏天,有的人喜欢喝凉的饮料。往往会在常温的饮料中加几小块温度低于0℃的冰。加冰块的原因是利用冰块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使饮料变凉。13.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止地窖里的菜冻坏。这是因为当气温下降时,桶里的水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在此过程中,会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可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避免冻坏蔬菜。14.在现代建筑中有一项新技术,即在蜂窝状的墙体中放入一些特殊的蜡丸,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这些蜡丸熔化 (选填“吸热”或“放热”),当温度降低时,液态蜡丸 (填物态变化名称)放出热量,使得室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考点05 熔化和凝固图像15.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玻璃熔化特点的是( )A. B.C. D.16.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第5min,该晶体开始熔化B.该晶体熔化过程持续25minC.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D.该晶体的熔点是80℃17.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熔化时间为 min。18.某次实验测得锡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2~4min的锡在 (选填“吸”“放”)热,固态锡是 (选填“晶体”“非晶体”),225℃的锡是 态(选填“固”“液”或“气”)。考点06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9.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2)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4)根据图像得出的结论是:冰在熔化时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5)由图像可知:当加热到第3分钟时,试管中的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20.在探究某固体的熔化规律时,小明所在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时宜选用较 (选填“粗”或“细”)的固体颗粒进行实验;(2)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采用 法进行加热,优点是 ;(3)由图乙可知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4)该固体熔化过程持续 min。它在第20min处于 状态。21.小明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除了实验装置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放置温度计时考虑到固体熔化前后体积的变化,温度计玻璃泡应该放置在固体颗粒中间略 (选填“靠上”或“靠下”)的位置;(3)实验过程中,小明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观察到第5min时试管内出液体,第10min时试管内固体全部变成液体。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如图乙所示,请用笔画线,将图像补充完整 ;(4)由图乙中图像可以判断出该固体是晶体,依据是 ;(5)小刚也用该固体和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了实验,他根据数据画出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小刚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提升作业一、单选题22.在标准气压下,把10g、的冰放入200g、的水中(不考虑环境温度),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水的多少不变 B.有少量冰化成水C.有少量水结成冰 D.冰水的温度不变23.实验室里,同学们将收集的碎蜡块放入铁皮罐中,在火焰上先将其化成蜡烛油,然后又重新塑造成一支新蜡烛,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再熔化24.小明对甲、乙两种物质做熔化实验,得到“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甲在第2min时是液态B.甲的熔点是48℃C.甲在ab段要吸热D.乙是非晶体25.根据下表中的熔点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酒精 水银 冰 铅 铜熔点/℃ -117 -38.8 0 328 1083A.-120℃的酒精是液态B.可以将铅放到铜制容器中熔化C.水的凝固点不是0℃D.在-40℃的寒冷北极,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26.中央电视台3 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A.加热至1064℃并观察有无铱颗粒B.加热至1065℃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444℃并观察有无铱颗粒D.以上手段均不可行27.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物质是非晶体,B物质是晶体 B.A、B物质熔化时都需要吸热C.B物质加热到5min时的状态是固态 D.A物质在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28.如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可断定( )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全是液态C.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减少D.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增加29.如图所示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 )A.是晶体,熔化持续了B.在A点是液态,B点是固态C.在A点的温度比在B点的温度低D.在AB段物质不吸收热量30.如图所示,在0℃的环境中,烧杯中装有﹣6℃的碎盐冰(盐水凝固成的冰),试管中装有0℃冰水混合物,已知,碎盐冰的熔点为﹣2℃。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大部分碎盐冰已熔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加热时,烧杯中碎盐冰会立即熔化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一直下降C.试管中冰会增多D.试管中部分冰化成了水31.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A. B.C. D.32.如图为某固体的凝固与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像中的EF段表示熔化过程B.该固体为晶体,熔点为55℃C.该固体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该固体完全熔化共经历5min二、填空题33.护路工人在雪地上撒盐,避免积雪“夜冻昼化”。撒盐后,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熔化了的冰雪不易结冰。由此可见,撒盐后固态冰雪的 点将 (填“升高”或“降低”)。34.如图有一种神奇的金属“镓”,放在手心不一会儿就变成了液态,因为镓的熔点为29.76℃,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镓的温度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它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要使金属镓保持固定形状,保存它所需环境温度应该 (选填“高于”或“低于”)29.76℃。35.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 (填“升高”或“降低”)。火山喷发时,高温的岩浆会使冰盖 (选填“熔化”或“凝固”)。36.如图所示,在东北严寒的冬季将一杯水高高抛起,便可形成一幅奇妙的泼水成“雪”景象,泼水成“雪”的过程中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钝铁柄勺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如图,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37.金属镓的沸点高达,但将固态镓放在手心后,很快会变为银白色液体,如图所示,该过程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中金属镓的温度始终是,镓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8.小丽在手工社团利用热熔枪制作手工塑料花,将塑料胶棒放入热熔枪内加热一段时间,塑料胶棒逐渐变软变稀,此过程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塑料胶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扣动扳机将胶水挤出涂在需要粘贴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胶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将花瓣粘在一起。39.盐水冻结法在地铁建造中起到关键作用。其是利用盐水作为调整地下温度的主要媒介,液态盐水会使土质内的水分充分冻结,从而提升地下土质的坚硬程度并保证下方施工者的安全。阅读材料可知,土质内水发生 (填物态变化)并 热量,说明盐水的凝固点 0℃。40.春节期间,你常会看到民间艺人在制作“糖画”。他先让白糖颗粒 成糖浆,然后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出各种精美的图案,糖浆 成了如图所示的栩栩如生的“糖画”(以上两空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白糖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知,白糖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1.小名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放入装有含盐冰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试试管中水的温度,发现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 (填“保持不变”、“逐渐上升”或“逐渐降低”);烧杯内含盐冰的温度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水凝固时的温度,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42.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中国南极长城站最低气温可达-88.3℃下表中列出了1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有关信息填空:物质 熔点 沸点酒精水银(1)水银的凝固点是 ℃,-200℃的酒精为 态(2)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 (填“酒精”和“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三、实验题4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芳芳将适量的固体碎末装在试管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放入适量固体碎末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其目的是 (填“使固体受热均匀”或“使物体升温缓慢”或“便于测量时间”)。(2)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 (填“试管要接触到水面”或“试管装有物质的部分要全部浸入待测液体”或“试管要浸入水中”)和 (填“试管不能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或“试管要尽可能多的浸入待测液体”)。(3)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乙中所对应的固体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填“有固定的熔点”或“无固定的熔点”或“熔化时温度为0摄氏度”)。(4)图像丙是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另一种固体熔化图像,其熔点是 ℃,熔化用了 min,在此过程中混合物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4.小张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某固体物质熔化时的规律,得到如下表所示数据:加热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温度 (℃) 64 68 72 76 80 80 80 80 84 88 92 96(1)组装图甲所示的装置时,小张应该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此物质在该过程中发生熔化的时间一共是 分钟,加热10分钟时,物质处于 态;(3)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 ;(4)此物质一定属于 (选填“非晶体”或“晶体”),请说明你是根据图像的什么特征判断的 ;(5)在这个实验中,小张采用了 法加热此物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45.小明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冰、盐冰的熔化或凝固的特点。(1)图甲试管装有碎冰,应选用颗粒 的冰块做实验(选填“较大”或“较小”)。(2)他除了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外,还要观察并记录物质的状态。(3)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第10min时,物质处于 态,图中B点的冰比A点的冰 (多/少)。(4)常见的蜡、玻璃、松香都是非晶体,它们的熔化特点是 。(5)小明将水中放盐,然后放入冰箱进行冷冻,记录了数据并画出了图像丙。(6)观察图像,凝固过程是 (AB/BC/CD),盐水的凝固点是 ℃。(7)由上述实验过程可知,严寒的天气,护路工人向地面撒盐是 (提高/降低)冰雪的熔点。(8)如图丁,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盐冰水中的冰会 (变多/变少/不变)。创新作业46.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1)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像可知, (选填“虚”“实”)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2)如图乙,第8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 态,此时试管内的碎冰处于 态。(以上两空均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3)试管中的冰第 min开始熔化;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 。(4)一段时间后,虚线对应物质的温度 (选填“会”“不会”或“可能会”)超过实线对应物质的温度。47.小明和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1)本实验所需的测量仪器除了温度计,还需 ;(2)在加热过程中,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3)实验中,应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如表格中所示),图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温度/℃ -8 -6 -4 -2 0 0 0 0 0 0 0状态 固态 a(4)表格中a处应填 ,由数据可知,冰是 (选项A晶体、B非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 (选项:A需要、B不需要)吸热;(5)小明和小华分别用一样碎的冰做了两次实验(实验过程中保证碎冰受热均匀),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同一坐标中作出了不同的图像(如图丙所示),请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 ;A.小明用的冰初始温度比小华的高B.小明用的冰比小华少C.小明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小华用酒精灯内焰加热D.小明记录温度计示数所用的时间间隔比小华的短(6)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和小华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丁所示(环境温度低于0℃);当烧杯中的冰块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C.一点儿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答案解析基础作业考点01 物态和物态变化1.下列物体中的物质属于气态的是( )A.紫色的碘蒸气B.雾C.高空喷气式飞机飞过后的白色飞机尾迹D.干冰【答案】A【解析】A.紫色的碘蒸气是气态,故A符合题意;B.雾是液态,故B不符合题意;C.高空喷气式飞机飞过后的白色飞机尾迹是液态,故C不符合题意;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将下列物质按状态分类:糖、酱油、橡皮、氧气、酒精、铅球。(1)属于固态的有 ;(2)属于液态的有 ;(3)属于气态的有 。【答案】 糖、橡皮、铅球 酱油、酒精 氧气【解析】(1)[1]糖、橡皮和铅球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2)[2]酱油、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3)[3]氧气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3.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 叫做物态变化。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都会发生物态变化。【答案】 变化 温度【解析】[1]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2]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一般还可以相互转化,温度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考点02 熔化和凝固4.全世界共有16个国家修建有高铁,其中中国的高铁里程位居世界第一。用铁块铸造铁轨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答案】C【解析】铸造厂在用铁制作铸件的过程中,先把铁块变成铁水,然后再把铁水变成铸件,物质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先熔化后凝固。故选C。5.小明的玩具灯笼里的灯泡不亮了,爸爸检查后发现是电路板的线断了,于是爸爸用电烙铁把断开的电路重新焊接好,则焊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固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答案】C【解析】首先,电烙铁产生的热量使焊锡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然后,液态的焊锡又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6.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双奥之城”北京盛大开幕。“超燃”的花样滑冰一项滑冰和音乐舞蹈艺术相结合的竞赛项目,如图为运动员穿着锋利的冰刀在冰面上翩翩起舞,研究表明冰晶受到外部较大压强时熔点会降低,会有液态水出现,过后没有压力时,水又很快消失,那么描述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先后为 和 。 【答案】 熔化 凝固【解析】[1][2]冰晶受到外部较大压强时熔点会降低,会有液态水出现,固态的冰晶变成液态的水,是液化的过程;过后没有压力时,水又很快消失,液态的水放热变为固态的冰晶,是凝固现象,即物态变化过程先后为熔化和凝固。考点03 熔点和凝固点7.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非晶体的一组是( )A.冰糖、青铜、雪花 B.沥青、松香、玻璃C.玻璃、钻石、沥青 D.松香、玻璃、食盐【答案】B【解析】A.冰糖、青铜、雪花都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B.沥青、松香、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都属于非晶体,故B符合题意;C.钻石属于晶体,故C不符合题意;D.食盐属于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熔化一半多时,试管中的冰块(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C.一点儿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正处于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保持在0℃,因此试管中的冰可以达到熔点,但不能从烧杯中的冰吸热,因此试管中的冰一点也不会熔化,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9.萘的熔点为80℃,那么80℃的萘处于( )A.固态 B.液态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萘是晶体,晶体的温度到达熔点或凝固点时,刚开始熔化或凝固时,处于固态或液态;中间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最后完全熔化或凝固,是液态或固态。因此三种状态都有可能。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0.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为﹣117℃、﹣30℃、﹣38.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49.2℃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答案】A【解析】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此可知液态酒精、煤油、水银的凝固点分别为﹣117℃、﹣30℃、﹣38.8℃;﹣49.2℃低于煤油、水银的凝固点﹣30℃、﹣38.8℃,此时煤油和水银都变为固态,无法完成温度的测量,而﹣49.2℃高于﹣117℃,此时酒精还是液体,能完成温度的测量,故A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04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11.如图所示,在《太空“冰雪”》实验中,王亚平用沾了结晶核的毛根触碰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冰球”竟然是热乎乎的,这是因为 。【答案】凝固放热【解析】液体球迅速变成“冰球”,属于凝固现象;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凝固成固态是放热过程,所以“冰球”是热乎乎的。12.夏天,有的人喜欢喝凉的饮料。往往会在常温的饮料中加几小块温度低于0℃的冰。加冰块的原因是利用冰块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使饮料变凉。【答案】 熔化 吸收【解析】[1][2]夏天,常温的饮料温度较高,饮料放出热量,0℃的冰块吸热熔化,使饮料变凉。13.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止地窖里的菜冻坏。这是因为当气温下降时,桶里的水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在此过程中,会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可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避免冻坏蔬菜。【答案】 凝固 放出【解析】[1][2]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放在地窖中的水会凝固成冰,在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使得周围的温度不至于降的太低,从而防止蔬菜被冻坏。14.在现代建筑中有一项新技术,即在蜂窝状的墙体中放入一些特殊的蜡丸,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这些蜡丸熔化 (选填“吸热”或“放热”),当温度降低时,液态蜡丸 (填物态变化名称)放出热量,使得室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答案】 吸热 凝固【解析】[1][2]蜡丸属于非晶体,在墙面装饰材料中放入一些特殊的蜡丸,当温度升高时,蜡丸熔化,而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当温度降低时,蜡丸凝固,凝固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所以这可以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考点05 熔化和凝固图像15.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玻璃熔化特点的是( )A. B.C. D.【答案】A【解析】玻璃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A.由图像可知,物质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是非晶体熔化的图像,故A符合题意;B.由图像可知,物质放出热量,温度先降低后不变,然后降低,是晶体凝固的图像,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像可知,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先升高后不变,然后升高,是晶体的熔化图像,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可知,物质放出热量,温度持续下降,是非晶体凝固的图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6.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第5min,该晶体开始熔化B.该晶体熔化过程持续25minC.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D.该晶体的熔点是80℃【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第10min,晶体开始熔化,故A错误;B.晶体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t=25min-10min=15min故B错误;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D.由图可知,图象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就是物质的熔点,所以晶体的熔点是80℃,故D正确。故选D。17.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熔化时间为 min。【答案】 晶体 不变 4【解析】[1]从图象可以看出,图像AB段,物质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故该物质是晶体。[2]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3]由图像可知,物质在3~7min熔化,故熔化时间为7min-3min=4min18.某次实验测得锡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2~4min的锡在 (选填“吸”“放”)热,固态锡是 (选填“晶体”“非晶体”),225℃的锡是 态(选填“固”“液”或“气”)。【答案】 放 晶体 固【解析】[1][2]由图可知,在锡的凝固图像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锡是晶体,其凝固点为230℃,且2~4min的锡正在凝固,故在放热。[3]由图可知,在225℃的锡已经完全凝固,故此时锡是固态。考点06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9.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2)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4)根据图像得出的结论是:冰在熔化时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5)由图像可知:当加热到第3分钟时,试管中的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答案】 自下而上 晶体 不变 固液共存【解析】(1)[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2℃。(2)[2]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器材时,要考虑到使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给装液体的容器加热,以此确定安装铁圈的位置,然后再确定安装试管夹和挂温度计横杆的位置,所以组装器材合理的顺序是自下而上。(3)[3]如图丙所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有固定的熔点,冰是晶体。(4)[4]如图丙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不变。(5)[5]如图丙所示,当加热到第3分钟时,冰正处于熔化过程中,此时试管中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20.在探究某固体的熔化规律时,小明所在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时宜选用较 (选填“粗”或“细”)的固体颗粒进行实验;(2)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采用 法进行加热,优点是 ;(3)由图乙可知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4)该固体熔化过程持续 min。它在第20min处于 状态。【答案】 细 水浴 物质受热均匀 晶体 80 15 固液共存【解析】(1)[1]试管中的固体颗粒越细,受热更均匀,越容易熔化,更加容易完成实验。(2)[2][3]固体受热不均,会出现加热部分熔化,非加热部分温度还很低,所以一定要均匀受热,故使用水浴法,能使固体均匀受热。(3)[4][5]从数据可以看出,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所以固体的熔点是80℃;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是晶体。(4)[6][7]从数据可以看出固体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15分钟.在此过程中仍要吸热,温度不变;第20min固体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态。21.小明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除了实验装置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放置温度计时考虑到固体熔化前后体积的变化,温度计玻璃泡应该放置在固体颗粒中间略 (选填“靠上”或“靠下”)的位置;(3)实验过程中,小明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观察到第5min时试管内出液体,第10min时试管内固体全部变成液体。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如图乙所示,请用笔画线,将图像补充完整 ;(4)由图乙中图像可以判断出该固体是晶体,依据是 ;(5)小刚也用该固体和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了实验,他根据数据画出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小刚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答案】 停表 靠下 该物质在熔化时,有一个吸热且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所以这种物质是晶体 记录温度时相隔的时间太长【解析】(1)[1]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还需要一个记录时间的工具即停表。(2)[2]由于本实验探究的是固体熔化,固体熔化后体积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如果体积变小,温度计放在靠上的位置,玻璃泡可能露出来,如果体积变大,则不会受到影响,因此要放在中间位置靠下。(4)[4] 图乙中图像可以判断出该固体是晶体,因为图像中该物质在熔化时,有一个吸热且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所以这种物质是晶体。(5)[5] 小刚也用该固体和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了实验,但是他根据数据画出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即不具有晶体熔化的特征,很有可能是小刚在实验记录温度数据的时候相隔的时间太长了,最终导致画出的图像不像晶体熔化的图像。提升作业一、单选题22.在标准气压下,把10g、的冰放入200g、的水中(不考虑环境温度),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水的多少不变 B.有少量冰化成水C.有少量水结成冰 D.冰水的温度不变【答案】C【解析】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放出热量,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吸收热量。在标准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把10g、-2℃的冰放入200g、0℃的水中,此时水已经达到了凝固点,又因为冰的温度低于水的温度,有温度差,所以水会放出热量,凝固成冰;因为冰的质量较少,所以只会有少量的水结冰,当冰和水的温度相同,都达到0℃时,不考虑环境温度,冰水保持平衡,水不会结冰,冰不会熔化。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23.实验室里,同学们将收集的碎蜡块放入铁皮罐中,在火焰上先将其化成蜡烛油,然后又重新塑造成一支新蜡烛,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再熔化【答案】C【解析】同学们将收集的碎蜡块放入铁皮罐中,在火焰上先将其化成蜡烛油,蜡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又重新塑造成一支新蜡烛,蜡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故选C。24.小明对甲、乙两种物质做熔化实验,得到“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甲在第2min时是液态B.甲的熔点是48℃C.甲在ab段要吸热D.乙是非晶体【答案】A【解析】AB.由图知,甲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甲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甲的熔点为48℃,第2min时,还没有开始熔化,所以为固态,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C.图像中,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总体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该图像反映了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故这是熔化图像;ab段为熔化过程,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上述两个图像中,甲在熔化时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故该过程为晶体的熔化过程,所以甲是晶体,乙的温度不断升高,所以乙为非晶体,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25.根据下表中的熔点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酒精 水银 冰 铅 铜熔点/℃ -117 -38.8 0 328 1083A.-120℃的酒精是液态B.可以将铅放到铜制容器中熔化C.水的凝固点不是0℃D.在-40℃的寒冷北极,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答案】B【解析】A.-120℃时低于酒精的熔点,所以酒精是固态,故A错误;B.因为铅的熔点低于铜的熔点,所以可以将铅放到铜制容器中熔化,故B正确;C.晶体的熔点也是其凝固点,冰是晶体,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也是水的凝固点,都是0℃。故C错误;D.水银的凝固点是-38.8℃,所以在-40℃的寒冷北极,水银变成固态,所以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故D错误。故选B。26.中央电视台3 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A.加热至1064℃并观察有无铱颗粒B.加热至1065℃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444℃并观察有无铱颗粒D.以上手段均不可行【答案】B【解析】A.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温度等于1064.6℃时,铱一定处于固态,而黄金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故A错误;BD.当温度高于1064.6℃而低于2443.0℃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在1065℃可以判断黄金制品中是否掺入铱颗粒,故B正确,D错误;C.温度等于或高于2443.0℃时,黄金处于液态,铱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故C错误。故选B。27.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物质是非晶体,B物质是晶体 B.A、B物质熔化时都需要吸热C.B物质加热到5min时的状态是固态 D.A物质在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答案】D【解析】AD.A物质没有固定熔点,是非晶体;B物质由固定熔点,是晶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符合题意;B.A、B物质熔化时都需要不断吸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B物质加热到5min时刚要开始熔化,是固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28.如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可断定( )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全是液态C.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减少D.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增加【答案】D【解析】A.由图像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像;又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 10 min 开始熔化,到第 20 min 时全部熔化,则第 15 min 时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CD.由图可知,该物质熔点为-2℃,低于冰的熔点,故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凝固结冰,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会逐渐增加,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9.如图所示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 )A.是晶体,熔化持续了B.在A点是液态,B点是固态C.在A点的温度比在B点的温度低D.在AB段物质不吸收热量【答案】A【解析】A.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由图可知,该物质在AB段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是晶体,熔化的过程为第5~10min,持续了5min,故A符合题意;B.在A点,物质刚达到熔点,是固态,在B点,物质熔化完成,是液态,故B不符合题意;C.物质在A、B两点的温度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D.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0.如图所示,在0℃的环境中,烧杯中装有﹣6℃的碎盐冰(盐水凝固成的冰),试管中装有0℃冰水混合物,已知,碎盐冰的熔点为﹣2℃。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大部分碎盐冰已熔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加热时,烧杯中碎盐冰会立即熔化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一直下降C.试管中冰会增多D.试管中部分冰化成了水【答案】C【解析】A.碎盐冰的初温是﹣6℃,熔点为﹣2℃,开始加热时,烧杯中碎盐冰先升温,不会立即熔化,故A错误;B.冰水混合物中的水凝固时,温度不变,所以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水全部结冰后,再放出热量,温度计的示数才会下降,故B错误;CD.碎盐冰的温度低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水混合物放热,碎盐冰混合物吸热,故试管中的水会结冰,冰的质量将会增加,故C正确,D错误。故选C。31.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A. B.C. D.【答案】A【解析】由于墙内混入非晶体材料,所以它在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凝固点,它的温度会持续下降。A是非晶体凝固图象,B是非晶体熔化图象,C是晶体熔化图象,D是晶体凝固图象,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2.如图为某固体的凝固与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像中的EF段表示熔化过程B.该固体为晶体,熔点为55℃C.该固体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该固体完全熔化共经历5min【答案】A【解析】ABD.由图可知,有一段时间(吸)放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45℃,图像中的EF段表示熔化过程,从11min开始熔化,到15min结束,共经历4min,故A正确,BD错误;C.该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需要放出热量,故C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33.护路工人在雪地上撒盐,避免积雪“夜冻昼化”。撒盐后,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熔化了的冰雪不易结冰。由此可见,撒盐后固态冰雪的 点将 (填“升高”或“降低”)。【答案】 熔 降低【解析】[1][2]撒盐后固态冰雪的熔点将会降低,如果熔点降到了当时气温以下,就会熔化,所以,撒盐后,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熔化了的冰雪不易结冰。34.如图有一种神奇的金属“镓”,放在手心不一会儿就变成了液态,因为镓的熔点为29.76℃,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镓的温度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它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要使金属镓保持固定形状,保存它所需环境温度应该 (选填“高于”或“低于”)29.76℃。【答案】 晶体 等于 低于【解析】[1]一般情况下金属属于晶体,镓是金属,所以镓是晶体。[2]镓是晶体,它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在熔化过程镓的温度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相同。[3]要使金属镓保持固定形状,即处于固态,环境温度低于它的熔点,即低于29.76℃。35.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 (填“升高”或“降低”)。火山喷发时,高温的岩浆会使冰盖 (选填“熔化”或“凝固”)。【答案】 降低 熔化【解析】[1][2]由题可知,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为: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由越靠近火山口温度越高可知这些矿物的凝固点是依次降低的,而同种物质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故这些矿物的熔点也是依次降低的;火山喷发时,高温的岩浆碰到河面上的冰盖,冰会吸热熔化为水。36.如图所示,在东北严寒的冬季将一杯水高高抛起,便可形成一幅奇妙的泼水成“雪”景象,泼水成“雪”的过程中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钝铁柄勺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如图,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答案】 放出 熔化【解析】[1]泼水成雪是液态的水转变成固态的雪,此过程是凝固过程,凝固时要放热。[2]“铁化如水”是固态的铁转变成液态的铁水,此过程是熔化过程。37.金属镓的沸点高达,但将固态镓放在手心后,很快会变为银白色液体,如图所示,该过程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中金属镓的温度始终是,镓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答案】 熔化 晶体【解析】[1][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将固态镓放在手心,很快出现银白色液滴,该过程是是熔化过程;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却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金属镓的温度始终是,所以金属“镓”是晶体。38.小丽在手工社团利用热熔枪制作手工塑料花,将塑料胶棒放入热熔枪内加热一段时间,塑料胶棒逐渐变软变稀,此过程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塑料胶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扣动扳机将胶水挤出涂在需要粘贴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胶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将花瓣粘在一起。【答案】 熔化 非晶体 凝固【解析】[1]将塑料胶棒放入热熔枪内加热一段时间,塑料胶棒逐渐变软变稀,是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过程。[2]塑料是常见的非晶体。[3]胶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的过程。39.盐水冻结法在地铁建造中起到关键作用。其是利用盐水作为调整地下温度的主要媒介,液态盐水会使土质内的水分充分冻结,从而提升地下土质的坚硬程度并保证下方施工者的安全。阅读材料可知,土质内水发生 (填物态变化)并 热量,说明盐水的凝固点 0℃。【答案】 凝固 放出 低于【解析】[1][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是放热过程,液态盐水会使土质内的水分充分冻结,从而提升地下土质的坚硬程度,土质内水发生凝固并放出热量。[3]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说明盐水的凝固点低于0℃。从而使水放热凝固。40.春节期间,你常会看到民间艺人在制作“糖画”。他先让白糖颗粒 成糖浆,然后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出各种精美的图案,糖浆 成了如图所示的栩栩如生的“糖画”(以上两空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白糖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知,白糖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答案】 熔化 凝固 晶体【解析】[1]固态的白糖变成液态的糖浆是熔化过程。[2]液态的糖浆变成固态的“糖画”是凝固过程。[3]白糖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白糖属于晶体。41.小名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放入装有含盐冰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试试管中水的温度,发现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 (填“保持不变”、“逐渐上升”或“逐渐降低”);烧杯内含盐冰的温度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水凝固时的温度,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答案】 保持不变 高于 放热【解析】[1][2][3]由实验可知,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不变,温度不变;烧杯内含盐冰的温度高于水凝固时的温度,说明试管中的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被烧杯中的盐冰吸收,使盐冰的温度升高。42.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中国南极长城站最低气温可达-88.3℃下表中列出了1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有关信息填空:物质 熔点 沸点酒精水银(1)水银的凝固点是 ℃,-200℃的酒精为 态(2)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 (填“酒精”和“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答案】 -38.8 固 酒精 酒精的凝固点低于-88.3【解析】(1)[1]同一种晶体物质,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查表知道,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8.8℃,故凝固点也是-38.8℃。[2]查表知道,固态酒精的熔点是-117℃,-200℃比-117℃的温度低,没有达到它的熔点,所以还是固态。(2)[3][4]查表知道,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8.8℃、固态酒精的熔点是-117℃,-即液态水银的凝固点是-38.8℃,液态酒精的凝固点是-117℃,中国南极长城站最低气温可达-88.3℃,低于水银的凝固点,高于液态酒精的凝固点,所以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应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气温。三、实验题4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芳芳将适量的固体碎末装在试管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放入适量固体碎末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其目的是 (填“使固体受热均匀”或“使物体升温缓慢”或“便于测量时间”)。(2)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 (填“试管要接触到水面”或“试管装有物质的部分要全部浸入待测液体”或“试管要浸入水中”)和 (填“试管不能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或“试管要尽可能多的浸入待测液体”)。(3)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乙中所对应的固体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填“有固定的熔点”或“无固定的熔点”或“熔化时温度为0摄氏度”)。(4)图像丙是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另一种固体熔化图像,其熔点是 ℃,熔化用了 min,在此过程中混合物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 使固体受热均匀 试管装有物质的部分要全部浸入待测液体 试管不能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 非晶体 无固定的熔点 0 4 吸收 不变【解析】(1)[1]将装有固体碎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碎末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2][3]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需要将试管装有物质的部分要全部浸入待测液体,试管不能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3)[4][5]图中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升高,无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4)[6][7]BC段所对应的纵轴的温度为0℃,这就是这种物质的熔点;观察BC段对应的横轴可看出,物质从第1分钟开始熔化,到第5分钟结束,共持续4分钟。[8][9]该图是冰的熔化图象,处于冰水混合状态的是图中BC段,在熔化的过程中该物质吸收的热量用来熔化,因此此过程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的熔点是0℃。44.小张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某固体物质熔化时的规律,得到如下表所示数据:加热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温度 (℃) 64 68 72 76 80 80 80 80 84 88 92 96(1)组装图甲所示的装置时,小张应该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此物质在该过程中发生熔化的时间一共是 分钟,加热10分钟时,物质处于 态;(3)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 ;(4)此物质一定属于 (选填“非晶体”或“晶体”),请说明你是根据图像的什么特征判断的 ;(5)在这个实验中,小张采用了 法加热此物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答案】 自下而上 6 固液共存 见解析 晶体 见解析 水浴 受热均匀【解析】(1)[1]组装器材时,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先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是为了在实验中保证酒精灯用外焰加热。(2)[2][3]由图可知物体在第8分钟时开始熔化,第14分钟完全熔化,故熔化的时间经历了6分钟;加热10分钟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3)[4]根据表中数据,先描点后作图,如图所示:(4)[5][6]此物质一定属于晶体,因为晶体熔化时图像的特征: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即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有固定的熔点。(5)[7]在这个实验中,小张采用了水浴法加热,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受热均匀。45.小明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冰、盐冰的熔化或凝固的特点。(1)图甲试管装有碎冰,应选用颗粒 的冰块做实验(选填“较大”或“较小”)。(2)他除了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外,还要观察并记录物质的状态。(3)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第10min时,物质处于 态,图中B点的冰比A点的冰 (多/少)。(4)常见的蜡、玻璃、松香都是非晶体,它们的熔化特点是 。(5)小明将水中放盐,然后放入冰箱进行冷冻,记录了数据并画出了图像丙。(6)观察图像,凝固过程是 (AB/BC/CD),盐水的凝固点是 ℃。(7)由上述实验过程可知,严寒的天气,护路工人向地面撒盐是 (提高/降低)冰雪的熔点。(8)如图丁,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盐冰水中的冰会 (变多/变少/不变)。【答案】 较小 固液共存 多 没有固定的熔点 BC -2 降低 变多 变少【解析】(1)[1]在实验中,用较小颗粒的冰块可以使冰块受热更加均匀。(3)[2]图乙中,该阶段处于熔化过程中,此阶段部分冰已经熔化,还有一部分正在熔化,所以是固液共存态。[3]乙图表示冰的熔化过程,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吸热,冰不断的熔化,所以A点的冰比B点多。(4)[4]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就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6)[5][6]由晶体的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图丙可知,凝固过程中BC段温度没变,即BC段为凝固过程,凝固点是-2℃。(7)[7]因为盐水凝固点更低,所以撒盐是降低冰雪的熔点。(8)[8][9]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盐冰水混合物,所以冰水混合物放热,冰变多,盐冰水混合物吸热,冰会变少。创新作业46.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1)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像可知, (选填“虚”“实”)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2)如图乙,第8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 态,此时试管内的碎冰处于 态。(以上两空均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3)试管中的冰第 min开始熔化;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 。(4)一段时间后,虚线对应物质的温度 (选填“会”“不会”或“可能会”)超过实线对应物质的温度。【答案】 虚 固液共存 固 10 继续吸热 不会【解析】(1)[1]烧杯中的碎冰温度上升较快,试管中的碎冰温度上升较慢,由图乙可知,实线为烧杯中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虚线是试管内碎冰随温度变化的图像。(2)[2][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第8min时烧杯内的冰正在熔化过程中,所以是固液共存状态。试管内的碎冰从烧杯内冰水中吸收热量,烧杯内的冰熔化完之前,温度保持不变,第8min时试管内碎冰的温度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试管内的碎冰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仍然处于固态。(3)[4][5]由图像可知,烧杯中的冰10分钟熔化完,烧杯中的温度才开始大于试管中的冰的熔点,所以试管中的冰第10min开始熔化,通过实验发现晶体达到熔点,还需要继续吸热,才能熔化,且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4)[6]试管中的水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当试管内外温度相同时,试管内的水不能继续从烧杯中的水吸收到热量,所以温度不可能超过烧杯中水的温度。47.小明和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1)本实验所需的测量仪器除了温度计,还需 ;(2)在加热过程中,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3)实验中,应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如表格中所示),图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温度/℃ -8 -6 -4 -2 0 0 0 0 0 0 0状态 固态 a(4)表格中a处应填 ,由数据可知,冰是 (选项A晶体、B非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 (选项:A需要、B不需要)吸热;(5)小明和小华分别用一样碎的冰做了两次实验(实验过程中保证碎冰受热均匀),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同一坐标中作出了不同的图像(如图丙所示),请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 ;A.小明用的冰初始温度比小华的高B.小明用的冰比小华少C.小明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小华用酒精灯内焰加热D.小明记录温度计示数所用的时间间隔比小华的短(6)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和小华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丁所示(环境温度低于0℃);当烧杯中的冰块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C.一点儿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答案】 秒表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 固液共存态 A A BC C【解析】(1)[1]实验中需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本实验中除了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秒表。(2)[2]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3)[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上数字上小下大,为零下温度,所以其示数为-4℃。(4)[4][5][6]由表格数据可知,从第2min开始,持续吸热,冰的温度保持在0℃不变,即熔点为0℃,故冰是晶体,熔化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故表格中a处应填“固液共存态”。(5)[7] A.由图丙可知,小明用的冰初始温度与小华的一样高,故A不符合题意;B.若小明用的冰比小华少,则小明用的冰先熔化,与图像一致,故B符合题意;C.小明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小华用酒精灯内焰加热,由于外焰的温度比内焰的温度高,小明的碎冰升温就快,故C符合题意;D.小明记录温度计示数所用的时间间隔比小华的短,由于加热装置没有变化,不会改变冰从加热到熔化所需要的时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C。(6)[8]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丁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部分熔化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试管中冰的温度也是0℃,而环境温度低于0℃,此时试管中的冰得不到热量,则试管中的冰一点也没有熔化,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