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2025年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2025年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资源简介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2025年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金湾模拟)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小金上学步行的速度约为
B.一个初中生所受重力约为
C.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为
D.家庭液晶电视机的工作电流约为
【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电流的大小;电压和电压的单位换算
【解析】【解答】A.人正常步行时1s大约走1m,步行的速度约1m/s,故A错误;
B.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重力为G=mg=50kg×10N/kg=500N,故B正确;
C.家庭电路中的电压是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为不高于36V,故C错误;
D.家庭液晶电视机的电功率大约是100W,工作电流,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正常人步行速度约1m/s;中学生的重力约500N;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根据,可以计算用电器的电流。
2.(2025·金湾模拟)在如图所示的四个通电螺线管中,能正确地表示通电螺线管磁极极性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解答】A.图中,电流由左端流入,根据安培定则,右侧为N极,故A不符合题意;
BCD.图中,电流由右端流入,根据安培定则,左侧为N极,故BC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磁体的磁极位置。
3.(2025·金湾模拟)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减少大气污染 D.降低噪声污染
【答案】D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城区禁鸣,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其共同目标是降低噪声污染。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阻止声音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2025·金湾模拟)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先安装A
B.除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天平
C.加热过程中若出现图乙情形,此时水吸热但温度不变
D.加热过程中若出现图丙情形,表明此时水已沸腾
【答案】C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A.安装加热器材时,为了确保酒精灯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不碰到杯壁与杯底,应从下到上的顺序安装器材,安装图甲时,应先安装B,故A错误;
B.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时,需要记录水的温度变化,还需用秒表测量加热时间,故B错误;
CD.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如图丙;水沸腾时,气泡上升,逐渐增大,图乙中,水处于沸腾过程,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故C正确;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组装加热器材时,从下向上;水沸腾时,水底气泡上升变大,沸腾前,水底气泡上升变小。
5.(2025·金湾模拟)在图甲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电路正常工作,两只电压表指针均为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和的电流之比为
B.加在和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C.和功率之比为
D.和阻值之比为
【答案】D
【知识点】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A.图甲中,R1和R2串联,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则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1:1,故A错误;
B.图中,电压表V1测量的是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量的是R1两端的电压,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两电压表指针位置相同,电压表V1选的是0~15V的量程,示数为6V,即电源电压U=6V;电压表V2选的是0~3V的量程,电压为1.2V,即R1的电压U1=1.2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则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U2=U-U1=6V-1.2V=4.8V;在R1和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U1∶U2=1.2V∶4.8V=1∶4,故B错误;
C.根据,R1和R2功率之比为:P1∶P2=U1I∶U2I=U1∶U2=1∶4,故C错误;
D.根据,R1与R2的电阻之比为R1∶R2=U1∶U2=1∶4,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根据电压表位置,判断量程,结合指针位置,测量电压;分析各电阻分压;根据P=UI,判断电功率的比值;各电阻分压比等于电阻比。
6.(2025·金湾模拟)如图所示,磁性黑板刷吸在竖直悬挂的黑板上静止不动,黑板由铁质材料制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板刷受到的重力与黑板刷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B.用垂直于黑板的力压黑板刷时,黑板刷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黑板刷对黑板的吸引力与黑板对黑板刷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D.黑板刷受到的重力与黑板对黑板刷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A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平衡力的辨别;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解答】A.黑板刷静止,受到平衡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受到的摩擦力竖直向上,作用点在重心,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A正确;
B.黑板刷受到静摩擦力,增大对黑板刷的压力,摩擦力和重力平衡,不会增大,故B错误;
C.黑板刷对黑板的吸引力和黑板对黑板刷的吸引力,是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故C错误;
D.黑板刷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黑板对黑板刷的吸引力方向水平向左,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重力和摩擦力是二力平衡,力的大小相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静摩擦力和压力大小无关。
7.(2025·金湾模拟)同一个滑轮分别用(a)(b)两种方式匀速提升物体(G动<G物),假设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机械效率为η1、η2,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
A.F1>F2;η1=η2 B.F1>F2;η1>η2
C.F1<F2;η1=η2 D.F1>F2;η1<η2
【答案】B
【知识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解答】图(a)中使用定滑轮,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提升过程中不做额外功,机械效率为100%。图(b)中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拉力等于物体与动滑轮总重的二分之一,动滑轮重小于物重,拉力小于物重;提升时做了额外功,机械效率小于100%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分析】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由于没有额外功,机械效率为100%;使用动滑轮时,可以省一半力,机械效率小于10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2025·金湾模拟)我国新一代载人登月任务中使用的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计划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在发射“梦舟”载人飞船时,使用液氢做燃料因它具有较大的   ;飞船关闭发动机在环绕月球飞行的过程中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受到的合力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零。
【答案】热值;不变;不等于
【知识点】机械能及其转化;燃料的热值;力的合成与应用
【解析】【解答】发射飞船使用液氢做燃料,是液氢具有较大的热值。液氢的热值高,消耗相同质量,放出的热量更多;
关闭飞船发动机,在环绕月球飞行的过程中,没有空气阻力,不消耗能量,机械能保持不变;
飞船关闭发动机环绕月球飞行时,运动方向不断变化,飞船的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受到的合力不等于零。故第1空填:热值;第2空填:不变;第3空填:不等于。
【分析】氢燃料的热值较大,消耗相同质量,放出的热量多;运动的物体不消耗机械能,机械能保持不变; 运动方向改变时,运动状态在改变,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零。
9.(2025·金湾模拟)我国新一代载人登月任务中使用的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计划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当月面着陆器在月面上空减速竖直下降时,发动机必须向下喷气,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此时以着陆器为参照物,月面向   (选填“上”或“下”)运动;月面昼夜温差高达310℃,月面的砂石的比热容   (选填“大”或“小”)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答案】运动状态;上;小
【知识点】比热容;力的作用效果;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月面着陆器减速竖直下降时,发动机向下喷气,给着陆器一个向上的力,从而改变了着陆器的运动状态,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以下降的着陆器为参照物,月面相对于着陆器有位置变化,是向上运动的;
月面昼夜温差高达310℃,是月面的砂石比热容小,根据,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Q,质量m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c越小,温度变化量越大。故第1空填:运动状态;第2空填:上;第3空填:小。
【分析】减速下降的物体,运动状态在改变,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比热容越小,吸收热量后,温度变化越明显。
10.(2025·金湾模拟)我国新一代载人登月任务中使用的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计划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月球上有大量的氦-3元素,如图是该元素的原子模型,若B为质子,则A为   。氦-3与氘核进行核聚变时,其原理与   (选填“核电站”或“太阳”)相似,核能是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核外电子;太阳;不可再生
【知识点】能源及其分类;核裂变;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图中,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内有带正电的质子、不带电的中子,核外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若B为质子,则A为核外电子。
氦-3与氘核进行核聚变时,与太阳相似,发生的是不可控的核聚变,核电站利用的是可控的核裂变。
核能在短时间内不能再生,是不可再生能源。故第1空填:核外电子;第2空填:太阳;第3空填:不可再生。
【分析】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质子数好电子数相等;太阳能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核能不可再生。
11.(2025·金湾模拟)中国古代有灿烂的科技文化,其中大多数与物理有关。 考古人员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编钟,如图所示。演奏《茉莉花》时,编钟由于   而产生声音,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编钟的相同位置,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编钟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
【答案】振动;响度;音调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编钟发声时,编钟在振动;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编钟,编钟振动的振幅不同,从而造成声音的响度不同;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编钟时,编钟不同,振动频率不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第1空填:振动;第2空填:响度;第3空填:音调。
【分析】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12.(2025·金湾模拟)中国古代有灿烂的科技文化,其中大多数与物理有关。如图所示,《天工开物》记载:①如图甲可从朱砂矿石中提炼水银(液态汞)。给密闭锅内的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   ;②图乙“晒纸”是造纸工艺的流程之一,其做法是将湿纸放在阳光下晒干。“晒纸”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③图丙为“省油灯”。点燃的油灯的灯盏夹层内有水,当水温升高10℃时吸收   热量,达到减慢油的蒸发而省油的目的。
【答案】液化;汽化;4.2×103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比热容
【解析】【解答】给朱砂矿石加热,锅壁上布满水银,则矿石中的水银由液体变成气体,即先汽化,气态的水银蒸汽遇冷变成液态水银,发生液化,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是液化现象。
将湿纸放在阳光下晒干,湿纸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
根据水的质量,当水温升高10℃时吸收热量:
。故第1空填:液化;第2空填:汽化;第3空填:4.2×103。
【分析】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根据Q=cmΔ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13.(2025·金湾模拟)如图甲所示是我区公共场所装在高处宣传投影灯照在地面上出现的图案,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地面上的图案是因为发生了   反射;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为了使地面上的像变大,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图片的距离。
【答案】漫;实;减小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地面粗糙,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则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地面上的图案;
图中,地面相当于光屏,物体的光经过凸透镜,光屏上得到的是实像,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减小物距,同时增大像距,地面上的像变大,则应减小镜头到图片的距离。故第1空填:漫;第2空填:实;第3空填:减小。
【分析】粗糙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14.(2025·金湾模拟)如图所示,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相同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现将同一木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木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木块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则   ;   ;   (以上均选填“>”、“<”或“=”)。
【答案】=;<;<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图中,两个相同的木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木块的重力,则F甲=F乙。
木块在甲中悬浮,木块密度等于甲液体密度,ρ甲=ρ木;木块在乙液体漂浮,木块密度小于乙液体密度,ρ乙>ρ木,即ρ甲<ρ乙,两杯中液面相平,根据p=ρ液gh,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p甲甲杯内液体的体积小于乙杯内液体的体积,且ρ1<ρ2,根据G=mg=ρVg,乙杯内总重力较大,甲、乙两烧杯相同,则乙杯对桌面的压力较大,烧杯底面积相同,根据,桌面的压强为。故第1空填:=;第2空填:<;第3空填:<。
【分析】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漂浮的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悬浮的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根据p=ρgh,判断液体压强大小;根据G=mg=ρVg,判断物体的重力,结合水平面受到的压力,利用,判断桌面的压强关系。
三、作图题:本题7分。第15(1)小题3分,15(2)小题和15(3)小题各2分。
15.(2025·金湾模拟)按要求作图:
(1)如图所示,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已经给出了反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及大致的折射光线、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2)请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填入开关和电灯的符号,使电路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3)如图甲为不锈钢折叠指甲剪,它使用时相当于两个杠杆(B为支点),在图乙中画出杠杆的最小动力和阻力的力臂。
【答案】(1)
(2)
(3)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力臂的画法;家庭电路的连接
【解析】【解答】(1)图中,过O点作法线与水面垂直,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大小为,作出入射光线,入射角为45°;光从空气中折射到水中,水中的折射角小于空气中的入射角,做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家庭电路中,保险丝接在火线上,则上面的线为火线;连接灯泡时,开关与灯泡串联,火线先接开关,再连接灯泡,回到零线,如下图所示:
(3)图中,反向沿长F2的作用线,过B点作F2的作用线的垂线, 为阻力臂l2;当以BC为动力臂时,动力臂最长,此时动力最小,过C点作垂直BC的直线,表示最小动力F1,如图所示:
【分析】(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画出入射光线;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水中的折射光线靠近法线;
(2)家庭电路中,灯泡的开关连接在火线一侧,灯泡连接零线;
(3)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是杠杆上的力臂;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连线是最大的力臂;最小的力和最大的力臂垂直。
(1)过O点作与水面垂直的法线,由于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则由图可知,反射角大小为
根据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入射角为45°;光从空气中折射到水中,水中的折射角小于空气中的入射角,据此做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由于保险丝接在火线上,所以上面一根线为火线;带开关的灯泡,开关与灯泡串联,为了用电安全,火线先接开关,再通过开关与灯泡连接后,回到零线,如下图所示:
(3)反向沿长F2的作用线,过B点作F2的作用线的垂线, 支点B到垂足的距离为阻力臂l2;当以BC为动力臂时,动力臂最长,此时动力最小,过C点作垂直BC向下的带箭头的直线表示最小动力F1,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18小题各6分,共19分。
16.(2025·金湾模拟)按要求填空;
(1)如图甲中物体长度是   cm,图乙中秒表示数为   s,图丙中电流表的读数为   A,图丁中体温计的读数为   ℃。
(2)如图所示,小金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有以下操作:
①如图甲,将一张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并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   的位置;
②如图乙,此时蜡烛2与蜡烛1的像已完全重合,接下来使蜡烛1向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到某一位置,蜡烛2应向   玻璃板方向移动,才能与蜡烛1的像再次重合;
③三次实验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如图丙所示,他在探究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时,用直线连接图丙中物点A与对应的像点   ,完成三次连线后找到了规律。
【答案】(1)3.40;261.5;0.32;36.5
(2)平面镜;远离;B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
【解析】【解答】(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长度为:;
图乙中,停表小表盘的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4后偏向4,时间为4min=240s;大表盘的分度值为0.1s,示数为21.5s,则停表的读数是:;
图丙中,电流表选择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读数为0.32A。
图丁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根据液柱位置,读数为36.5℃。
(2)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
①图甲中,薄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②图乙中,蜡烛2与蜡烛1的像完全重合,代替蜡烛1的像的位置,若蜡烛1向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则蜡烛2应向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才能与蜡烛1的像再次重合。
③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则图丙中,物点A对应的像点为B点。
【分析】(1)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位置,测量时间;根据电流表量程和指针位置,测量电流;根据体温计的液柱位置,测量温度;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前面蜡烛的像重合,代替像的位置;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要远离平面镜;且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1)[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长度是
[2]图乙中停表小表盘的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4~5之间,且偏向4位置,读作4min;大表盘的分度值为0.1s,示数为21.5s,则停表的读数是
[3]图丙中电流表选择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读数为0.32A。
[4]图丁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读数为36.5℃。
(2)①[1]如图甲,将一张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并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实验中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②[2]如图乙,此时蜡烛2与蜡烛1的像已完全重合,即蜡烛2的位置为蜡烛1的像的位置,接下来使蜡烛1向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到某一位置,此时物距变大,由像距等于物距得,蜡烛2应向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才能与蜡烛1的像再次重合。
③[3]由于平面镜成像现象中,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图丙中物点A对应的像点为B点。
17.(2025·金湾模拟)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的活动中,兴趣小组准备了压强计、水和盐水等实验器材。U形管中装有染色的水。
(1)对于图甲所示压强计出现的问题,应将压强计金属盒拿出液体,然后(  )(填字母)
A.将U形管中液体倒出一部分
B.更换U形管中液体
C.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
(2)正确处理存在问题之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液体中,如图乙、丙、丁所示,需要观察和记录U形管中   。
(3)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该比较   两图所示的实验;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该比较   两图所示的实验。
(4)本实验用到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   法。
(5)如图戊所示,橡皮管和下方玻璃管侧壁相连通,当向玻璃管中吹风时,U形管内液面较低的是   (选填“a”或“b”)侧。
【答案】(1)C
(2)液面的高度差
(3)乙、丙;丙、丁
(4)转换
(5)b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时,
(1)图甲中,探头在水中,U形管两边的液面无高度差,则U形管压强计可能存在漏气现象,应将压强计金属盒拿出液体,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实验中,通过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判断液体压强大小,则图乙、丙、丁中,需要观察和记录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深度,应比较乙、丙两图;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应选择丙、丁两图;
(4)液体压强不能直接看出,通过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得出,采用转换法;
(5)图戊中,橡皮管和下方玻璃管相连通,当向玻璃管中吹风时,玻璃管内空气流速变快,压强变小,小于大气压,在压强差作用下,a管的液面上升,b管的液面下降,液面较低的是b侧。
【分析】(1)探究液体压强特点时,探头放入液体中,U形管液面高度差不变,需要检查气密性;
(2)通过U形管液面高度差,反应液体压强的大小;
(3)探究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要保持液体密度相同,深度不同;探究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要保持深度相同;
(4)实验中,利用U形管液面高度差,反应液体压强,利用了转换法;
(5)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1)由图甲得,探头在水中,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相同,则探头受到的压强可能没有通过管内的气体传递给管内的液体,U形管压强计可能存在漏气现象,故应将压强计金属盒拿出液体,然后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而将U形管中液体倒出一部分,更换U形管中液体均不能改变压强计的气密性,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实验中通过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判断液体压强大小,则图乙、丙、丁中需要观察和记录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3)[1]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液体的深度,则应该比较乙、丙两图所示的实验。
[2]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则应该比较丙、丁两图所示的实验。
(4)液体压强不能直接看出,通过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得出,采用转换法。
(5)如图戊所示,橡皮管和下方玻璃管侧壁相连通,当向玻璃管中吹风时,玻璃管内空气流速变快,压强变小,小于大气压,在压强差作用下,b管的液面下降,a管的液面上升,则U形管内液面较低的是b侧。
18.(2025·金湾模拟)小金与小湾同学利用图甲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A”,电源为四节新干电池;他们依次将阻值为、、的定值电阻接入AB之间完成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电阻 电流I/A
1 5 0.4
2 10 0.2
3 20 0.1
(1)根据表格所测数据可知,两端电压控制在   不变。请根据表格所测数据及图甲电路图,将图乙实物电路剩余部分正确连接   。
(2)以下是他俩的部分实验过程。
(a)正确连接电路后,小金闭合开关,发明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没有示数,经检查故障只出现在或滑动变阻器上,则故障是   。
(b)完成第一组实验,小金同学没有断开开关,就准备直接拆下的电阻,改接的电阻,小湾同学马上进行了制止,因为小金这样操作可能会损坏   
A.电源  B.电压表
C.电流表  D.电阻
(c)完成第一组实验,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他们进行了以下的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
①闭合开关;②断开开关;③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
④记录电流表示数;⑤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
(3)依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   。
【答案】(1)2;
(2)滑动变阻器断路;B;②⑤①③④
(3)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解答】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
(1)根据表格数据,5Ω×0.4A=10Ω×0.2A=20Ω×0.1A=2V,则实验测得的电流与所用电阻的乘积都等于2V,即两端电压控制在2不变。
实验时,电流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并且都要正入负出,滑动变阻器选择右下接线柱,电路连接如图所示。
(2)闭合开关,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没有示数,则电路断路,且是电压表以外的位置断路,则滑动变阻器断路;
完成第一组实验,没有断开开关,直接拆下的电阻,改接的电阻,当拆下5Ω电阻时,电路断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而此时电压表接的是小量程,电压表超过量程,容易损坏电压表。
故选B。
继续实验时,先断开开关,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左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记录电流表示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②⑤①③④。
(3)根据表中数据,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时,定值电阻阻值越大,通过它的电流越小,可得出结论: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分析】(1)探究电流和电阻关系时,电压表和电阻并联,电流表串联,根据U=IR,判断电压表示数;
(2)在串联电路中,电压表测量以外的位置断路,电压表、电流表都无示数;实验时,开关未断开,取下电压表处的电阻,电压表连接在电源两端,测量电源电压;
(3)实验实验数据,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阻和电阻成反比。
(1)[1]根据表格所测数据,每次实验测得的电流与所用电阻的乘积都等于2V,所以两端电压控制在2不变。
[2]电流表应该与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并且都要使电流“正入负出”,观察电路图,滑动变阻器选择右下接线柱,电路连接如图所示。
(2)[1]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明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没有示数,说明电路出现了断路性故障,经检查故障只出现在或滑动变阻器上,如果R断路,电压表有示数,所以只能是则故障是滑动变阻器断路。
[2]完成第一组实验,小金同学没有断开开关,就准备直接拆下的电阻,改接的电阻,小湾同学马上进行了制止,因为小金这样操作,当拆下5Ω电阻时,电路断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而此时电压表接的是小量程,所以容易损坏电压表。
故选B。
[3]完成第一组实验,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先断开开关,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左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记录电流表示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②⑤①③④。
(3)依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时,定值电阻阻值越大,通过它的电流越小,于是得出结论: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7分,共13分。
19.(2025·金湾模拟)如图中的山地自行车的相关数据见表,小金用此车在平直路段进行骑行比赛()。
车架材料 碳纤维
车架材料体积 2500
车架质量/kg 4.5
整车质量/kg 10
单轮接触面积 4
(1)求碳纤维车架的密度;
(2)若小金的质量为,求他在骑行过程中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3)若小金在该路段匀速骑行,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求他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答案】(1)解:(1)车架的质量
车架的密度
(2)解:(2)骑行时的总重力
在平直的路面对地面的压力
受力面积
骑行过程中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3)解:(3)所受阻力
骑行路程
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物体的密度;
(2)根据总质量,利用G=mg,计算重力,利用,计算压强;
(3)结合摩擦力和重力关系,计算摩擦力,根据W=fs,计算克服摩擦力做功多少。
(1)车架的质量
车架的密度
(2)骑行时的总重力
在平直的路面对地面的压力
受力面积
骑行过程中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3)所受阻力
骑行路程
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20.(2025·金湾模拟)如图甲是某款家用电饼铛,它有上、下两个烤盘,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其中为下烤盘加热电阻,为上烤盘加热电阻且。当下烤盘单独正常工作时电流为4A。求:
(1)的阻值;
(2)上、下烤盘同时工作时,电路的总功率;
(3)在一次烤制烧饼的过程中,需先使用下烤盘单独工作15min,再使用上、下烤盘共同工作10min,在这次烤制过程中消耗的总电能。
【答案】(1)解:(1)只闭合S时,下盘单独工作,
则的阻值
(2)解:(2)同时闭合S及时,上、下烤盘同时工作,与并联,由题意可知
流过R2的电流
则电路的总电流
因此电路的总功率
(3)解:(3)下盘单独工作时功率
下盘单独工作时间
下盘消耗的电能
上、下盘共同工作时总功率
上、下盘共同工作时间
上、下盘共同工作消耗的电能
烤制过程中消耗的总电能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多状态电路——多挡位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电阻的电压和电流,利用,计算电阻;
(2)利用,计算电流大小,结合并联电路电流规律,计算干路电流,利用P=UI,计算电功率;
(3)根据P=UI,计算电路的电功率,利用W=Pt,计算消耗的电能;再计算电路消耗的总电能。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7分,23小题6分,共19分。
21.(2025·金湾模拟)小金想提高中考的跳远成绩,他猜想:跳远成绩可能与起跳速度和起跳角度有关。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容器放在水平桌面,让喷壶嘴的位置不变,但可以调节喷水枪的倾角,并可通过装置来控制水喷出的速度大小。
(1)如图甲所示,水柱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将不断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控制喷水嘴的方向不变,增大喷水速度,三次实验记录的水喷出后的落点分别为A、B、C。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喷水的方向不变时,喷水速度越小,喷水的距离越   。因此跳远时,当起跳角度不变时,为提高成绩,应   ;
(2)如图乙所示,控制水喷出的速度不变,改变喷水的角度重复实验。小金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从图丙可知,当水平射程为时,喷水的角度为   。结合日常跳远训练,当起跳的速度一定时,起跳角度为   时,跳远成绩最好;
(3)除以上因素外,请你再帮小金提出一个提高跳远成绩方法   。
【答案】(1)减小;近;加大起跳速度
(2)当喷水的角度为30°或60°,水平射程为时,喷水角度为30°或60°;45°
(3)要提高跳远成绩,可以尽量减轻体重,减轻负担
【知识点】机械能及其转化;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图甲中,水柱上升,质量不变,速度不断减小,则动能不断减小;控制喷水嘴的方向不变,增大喷水速度,三次实验水喷出后的落点分别为A、B、C。分析实验现象,喷水的方向不变时,喷水速度越小,水上升的高度越小,喷水的距离越近,因此可知,跳远时,当起跳角度不变时,为提高成绩,应加大起跳速度。
(2)根据图丙,当喷水的角度为30°或60°,水平射程为70m,即水平射程为时,喷水角度为30°或60°;喷水的角度为45°时,水平射程最大,则跳远训练中,在起跳的速度一定时,起跳角度为45°时,跳远成绩最好。
(3)要提高跳远成绩,可以尽量减轻体重,减轻负担。
【分析】(1)物体的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质量一定,速度减小,动能减小;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小,喷水距离越小;
(2)跳远时,起跳速度一定时,起跳角度未45°时,距离最远;
(3)减小身体质量,可以提高跳远成绩。
(1)[1][2][3]如图甲所示,水柱在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断减小,则动能不断减小;控制喷水嘴的方向不变,增大喷水速度,三次实验记录的水喷出后的落点分别为A、B、C。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喷水的方向不变时,喷水速度越小,水上升的高度越小,喷水的距离越近,因此跳远时,当起跳角度不变时,为提高成绩,应加大起跳速度。
(2)[1][2]由图丙可知,当水平射程为时,喷水的角度为30°或60°;喷水的角度为45°时,水平射程最大,所以日常跳远训练中,当起跳的速度一定时,起跳角度为45°时,跳远成绩最好。
(3)要提高跳远成绩,可以尽量减轻体重,减轻负担。
22.(2025·金湾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形机器人的“眼睛”
人形机器人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环境,控制微型电动机从而控制它的运动。
某机器人(如图甲)利用红外传感器作为它的“眼睛”。红外传感器简要结构(虚线框内部分)及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机器人装有红外发射器、红外检测器和接受透镜,红外发射器的中心线与接受透镜主光轴之间的距离为,红外检测器与接受透镜之间的距离为;工作时,红外发射器向前方发射一束红外线,碰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红外线通过透镜光心,照射到红外检测器上的位置P,P与透镜主光轴的距离称为偏移值。红外传感器根据偏移值来探知红外发射器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了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当增大到某一设定值时,机器人将停止靠近障碍物,同一款机器人保持不变。
(1)红外线属于   (选填“可见”或“不可见”)光,它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
(2)以下与微型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B.
C. D.
(3)机器人的红外发射器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为,现以的速度沿垂直墙壁方向匀速向墙壁靠近,当机器人的运动时间为12s时立即停止靠近,此时红外传感器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为   m。
(4)当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偏移量逐渐变小,说明机器人在   (选填“远离”或“靠近”)障碍物,已知,,若某次探测时,则此时红外传发射器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   cm。
(5)若只将增大,当机器人停止靠近障碍物时与障碍物的距离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不可见;
(2)B
(3)0.1
(4)远离;44
(5)增大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红外线;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解答】(1)红光周围有红外线,不在可见光范围内,是不可见光,人眼看不见红外线。
红外线属于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等于。
(2)微型电动机将电能转化未机械能,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A .图是奥斯特实验,通电导体使小磁针偏转,是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A不符合题意;
B .图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符合微型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B符合题意;
C .图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不符合题意;
D .图中装置,可以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机器人以0.2m/s的速度垂直靠近墙壁,运动时间为12s,机器人运动的路程,
机器人的红外发射器与墙壁之间最初的距离为2.5m,此时红外传感器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为;
(4)图中,当机器人远离障碍物时,反射光线照射到红外检测器上的位置P与透镜主光轴的距离L逐渐变小;当靠近障碍物时,L逐渐变大。所以当偏移量L逐渐变小,说明机器人在远离障碍物。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则,即,解得。
(5)根据可得,若只将增大,当机器人停止靠近障碍物时,与障碍物的距离将增大。
【分析】(1)红外线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2)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实验装置中,有电源、磁场、导体等;
(3)根据机器人的速度和时间,利用s=vt,计算运行的路程;利用开始时的距离,计算剩余距离;
(4)根据红外线到障碍物的距离不同,反射位置不同,结合相似三角形的关系,计算到障碍物的距离;
(5)根据三角形的相似关系,检测器到透镜的距离越大,机器人停止靠近的距离变大。
(1)[1]红外线的频率不在可见光的频率范围内,是不可见光,人眼看不见红外线。
[2]红外线和无线电波都是属于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都等于光速,红外线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2)微型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A .图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A不符合题意;
B .图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符合微型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B符合题意;
C .图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 .图是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机器人以0.2m/s的速度沿垂直墙壁方向匀速向墙壁靠近,运动时间为12s,机器人运动的路程
机器人的红外发射器与墙壁之间最初的距离为2.5m,那么此时红外传感器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为
(4)[1]由图可知,当机器人远离障碍物时,反射光线照射到红外检测器上的位置P与透镜主光轴的距离L逐渐变小;当靠近障碍物时,L逐渐变大。所以当偏移量L逐渐变小,说明机器人在远离障碍物。
[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由图可得,即
解得。
(5)由可得,若只将增大,当机器人停止靠近障碍物时与障碍物的距离将增大。
23.(2025·金湾模拟)如图甲是我市云洲公司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自主研发的大型无人作战艇,其动力系统采用柴油机及电动机双模推进。由于采用了特殊的结构设计和涂有特殊材料,使它在战区航行时敌方军舰的雷达几乎探测不到它,从而达到“隐身”效果。通过北斗卫星可遥控指挥该艇发射导弹及鱼雷进行作战。
(1)该艇采用的柴油机如乙图中的   (选填“A”或“B”)。
(2)该艇船头的尖锐设计,是为了减小航行时的   ;它由内河航行到海洋,其吃水深度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该艇受到敌方雷达照射时能够   (选填“吸收”、“反射”或“发射”)更多的电磁波,达到“隐身”效果。
(4)若该无人艇在某次直线航行动力测试中.采用柴油模式总消耗柴油,航行的总路程为。设发动机当前消耗柴油质量占总消耗柴油质量的百分比为,图丙为对应发动机输出功率,图丁为对应该艇的航行速度,表格中数据为相应阶段内行驶距离.在和两段距离内该艇的发动机输出功率相同,航行速度也相同(图像中未画出),柴油发动机效率为35%。则在此次动力测试中,完全燃烧柴油放出的热量为      (已知:,)。
D 0-10% 10%-60% 60%-65% 65%-95% 95%-100%
s 4.65km
【答案】(1)B
(2)阻力;变小
(3)吸收
(4)9×1010J;5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热机的效率;热机的四个冲程;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解答】(1)柴油机有喷油嘴,故是图乙中的B是柴油机。
(2)尖锐前端能使流体沿物体表面平滑分离,减少因流体冲击产生的 阻力 。该艇在内河和海洋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都与重力相等,即浮力不变,根据,由于海水的密度大于淡水的密度,则排开海水的体积比排开河水的体积小,则吃水深度小些,故它由内河航行到海洋,其吃水深度会变小。
(3)“隐身”效果是物体不被雷达发现,表面不反射或者反射较少量的电磁波,故要能够吸收电磁波。
(4)完全燃烧2t柴油释放出的热量:
在行驶距离为s2段时,消耗的热量:
柴油发动机做的有用功:,
艇行驶距离s2所需时间:
艇行驶距离
同理可知在行驶距离为s4段时,艇行驶的距离,
因为在和两段距离内,该艇的发动机输出功率相同,航行速度也相同,则有s3=s5
所以由得到,则s3的距离。
【分析】(1)柴油机有喷油嘴,汽油机有火花塞,结构不同;
(2)尖形头部,可以减小阻力;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浮力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 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
(3)物体吸收电磁波的能力强,反射电磁波较少,则不易被雷达发现,实现隐身的目的;
(4)根据Q=mq,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利用热效率,可以计算机器做的有用功;利用,计算工作时间,根据s=vt计算通过的路程,再根据不同时间段的路程,计算距离。
(1)柴油机有喷油嘴,故是图乙中的B。
(2)[1]尖锐前端能使流体沿物体表面平滑分离,避免在物体前方堆积形成高压区,减少因流体冲击产生的 阻力 。
[2]该艇在内河和海洋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都与重力相等,即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在浮力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海水的密度大于淡水的密度,所以在海水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比在内河中排开液体体积小些,则吃水深度小些,故它由内河航行到海洋,其吃水深度会变小。
(3)“隐身”效果是物体表面不反射或者反射较少量的电磁波,从而不被雷达发现,故要能够吸收电磁波。
(4)[1]完全燃烧2t柴油释放出的热量
[2]在行驶距离为s2段时:
消耗的柴油的质量
这些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柴油发动机做的有用功
艇行驶距离s2所需时间
艇行驶距离
同理可知在行驶距离为s4段时,艇行驶的距离
因为在和两段距离内该艇的发动机输出功率相同,航行速度也相同,则有s3=s5
所以由得到,则s3的距离
1 / 1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2025年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金湾模拟)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小金上学步行的速度约为
B.一个初中生所受重力约为
C.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为
D.家庭液晶电视机的工作电流约为
2.(2025·金湾模拟)在如图所示的四个通电螺线管中,能正确地表示通电螺线管磁极极性的是(  )
A. B.
C. D.
3.(2025·金湾模拟)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减少大气污染 D.降低噪声污染
4.(2025·金湾模拟)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先安装A
B.除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天平
C.加热过程中若出现图乙情形,此时水吸热但温度不变
D.加热过程中若出现图丙情形,表明此时水已沸腾
5.(2025·金湾模拟)在图甲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电路正常工作,两只电压表指针均为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和的电流之比为
B.加在和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C.和功率之比为
D.和阻值之比为
6.(2025·金湾模拟)如图所示,磁性黑板刷吸在竖直悬挂的黑板上静止不动,黑板由铁质材料制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板刷受到的重力与黑板刷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B.用垂直于黑板的力压黑板刷时,黑板刷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黑板刷对黑板的吸引力与黑板对黑板刷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D.黑板刷受到的重力与黑板对黑板刷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7.(2025·金湾模拟)同一个滑轮分别用(a)(b)两种方式匀速提升物体(G动<G物),假设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机械效率为η1、η2,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
A.F1>F2;η1=η2 B.F1>F2;η1>η2
C.F1<F2;η1=η2 D.F1>F2;η1<η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2025·金湾模拟)我国新一代载人登月任务中使用的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计划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在发射“梦舟”载人飞船时,使用液氢做燃料因它具有较大的   ;飞船关闭发动机在环绕月球飞行的过程中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受到的合力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零。
9.(2025·金湾模拟)我国新一代载人登月任务中使用的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计划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当月面着陆器在月面上空减速竖直下降时,发动机必须向下喷气,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此时以着陆器为参照物,月面向   (选填“上”或“下”)运动;月面昼夜温差高达310℃,月面的砂石的比热容   (选填“大”或“小”)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10.(2025·金湾模拟)我国新一代载人登月任务中使用的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计划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月球上有大量的氦-3元素,如图是该元素的原子模型,若B为质子,则A为   。氦-3与氘核进行核聚变时,其原理与   (选填“核电站”或“太阳”)相似,核能是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1.(2025·金湾模拟)中国古代有灿烂的科技文化,其中大多数与物理有关。 考古人员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编钟,如图所示。演奏《茉莉花》时,编钟由于   而产生声音,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编钟的相同位置,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编钟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
12.(2025·金湾模拟)中国古代有灿烂的科技文化,其中大多数与物理有关。如图所示,《天工开物》记载:①如图甲可从朱砂矿石中提炼水银(液态汞)。给密闭锅内的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   ;②图乙“晒纸”是造纸工艺的流程之一,其做法是将湿纸放在阳光下晒干。“晒纸”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③图丙为“省油灯”。点燃的油灯的灯盏夹层内有水,当水温升高10℃时吸收   热量,达到减慢油的蒸发而省油的目的。
13.(2025·金湾模拟)如图甲所示是我区公共场所装在高处宣传投影灯照在地面上出现的图案,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地面上的图案是因为发生了   反射;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为了使地面上的像变大,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图片的距离。
14.(2025·金湾模拟)如图所示,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相同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现将同一木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木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木块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则   ;   ;   (以上均选填“>”、“<”或“=”)。
三、作图题:本题7分。第15(1)小题3分,15(2)小题和15(3)小题各2分。
15.(2025·金湾模拟)按要求作图:
(1)如图所示,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已经给出了反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及大致的折射光线、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2)请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填入开关和电灯的符号,使电路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3)如图甲为不锈钢折叠指甲剪,它使用时相当于两个杠杆(B为支点),在图乙中画出杠杆的最小动力和阻力的力臂。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18小题各6分,共19分。
16.(2025·金湾模拟)按要求填空;
(1)如图甲中物体长度是   cm,图乙中秒表示数为   s,图丙中电流表的读数为   A,图丁中体温计的读数为   ℃。
(2)如图所示,小金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有以下操作:
①如图甲,将一张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并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   的位置;
②如图乙,此时蜡烛2与蜡烛1的像已完全重合,接下来使蜡烛1向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到某一位置,蜡烛2应向   玻璃板方向移动,才能与蜡烛1的像再次重合;
③三次实验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如图丙所示,他在探究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时,用直线连接图丙中物点A与对应的像点   ,完成三次连线后找到了规律。
17.(2025·金湾模拟)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的活动中,兴趣小组准备了压强计、水和盐水等实验器材。U形管中装有染色的水。
(1)对于图甲所示压强计出现的问题,应将压强计金属盒拿出液体,然后(  )(填字母)
A.将U形管中液体倒出一部分
B.更换U形管中液体
C.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
(2)正确处理存在问题之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液体中,如图乙、丙、丁所示,需要观察和记录U形管中   。
(3)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该比较   两图所示的实验;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该比较   两图所示的实验。
(4)本实验用到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   法。
(5)如图戊所示,橡皮管和下方玻璃管侧壁相连通,当向玻璃管中吹风时,U形管内液面较低的是   (选填“a”或“b”)侧。
18.(2025·金湾模拟)小金与小湾同学利用图甲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A”,电源为四节新干电池;他们依次将阻值为、、的定值电阻接入AB之间完成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电阻 电流I/A
1 5 0.4
2 10 0.2
3 20 0.1
(1)根据表格所测数据可知,两端电压控制在   不变。请根据表格所测数据及图甲电路图,将图乙实物电路剩余部分正确连接   。
(2)以下是他俩的部分实验过程。
(a)正确连接电路后,小金闭合开关,发明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没有示数,经检查故障只出现在或滑动变阻器上,则故障是   。
(b)完成第一组实验,小金同学没有断开开关,就准备直接拆下的电阻,改接的电阻,小湾同学马上进行了制止,因为小金这样操作可能会损坏   
A.电源  B.电压表
C.电流表  D.电阻
(c)完成第一组实验,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他们进行了以下的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
①闭合开关;②断开开关;③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
④记录电流表示数;⑤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
(3)依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7分,共13分。
19.(2025·金湾模拟)如图中的山地自行车的相关数据见表,小金用此车在平直路段进行骑行比赛()。
车架材料 碳纤维
车架材料体积 2500
车架质量/kg 4.5
整车质量/kg 10
单轮接触面积 4
(1)求碳纤维车架的密度;
(2)若小金的质量为,求他在骑行过程中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3)若小金在该路段匀速骑行,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求他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20.(2025·金湾模拟)如图甲是某款家用电饼铛,它有上、下两个烤盘,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其中为下烤盘加热电阻,为上烤盘加热电阻且。当下烤盘单独正常工作时电流为4A。求:
(1)的阻值;
(2)上、下烤盘同时工作时,电路的总功率;
(3)在一次烤制烧饼的过程中,需先使用下烤盘单独工作15min,再使用上、下烤盘共同工作10min,在这次烤制过程中消耗的总电能。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7分,23小题6分,共19分。
21.(2025·金湾模拟)小金想提高中考的跳远成绩,他猜想:跳远成绩可能与起跳速度和起跳角度有关。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容器放在水平桌面,让喷壶嘴的位置不变,但可以调节喷水枪的倾角,并可通过装置来控制水喷出的速度大小。
(1)如图甲所示,水柱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将不断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控制喷水嘴的方向不变,增大喷水速度,三次实验记录的水喷出后的落点分别为A、B、C。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喷水的方向不变时,喷水速度越小,喷水的距离越   。因此跳远时,当起跳角度不变时,为提高成绩,应   ;
(2)如图乙所示,控制水喷出的速度不变,改变喷水的角度重复实验。小金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从图丙可知,当水平射程为时,喷水的角度为   。结合日常跳远训练,当起跳的速度一定时,起跳角度为   时,跳远成绩最好;
(3)除以上因素外,请你再帮小金提出一个提高跳远成绩方法   。
22.(2025·金湾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形机器人的“眼睛”
人形机器人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环境,控制微型电动机从而控制它的运动。
某机器人(如图甲)利用红外传感器作为它的“眼睛”。红外传感器简要结构(虚线框内部分)及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机器人装有红外发射器、红外检测器和接受透镜,红外发射器的中心线与接受透镜主光轴之间的距离为,红外检测器与接受透镜之间的距离为;工作时,红外发射器向前方发射一束红外线,碰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红外线通过透镜光心,照射到红外检测器上的位置P,P与透镜主光轴的距离称为偏移值。红外传感器根据偏移值来探知红外发射器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了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当增大到某一设定值时,机器人将停止靠近障碍物,同一款机器人保持不变。
(1)红外线属于   (选填“可见”或“不可见”)光,它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
(2)以下与微型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B.
C. D.
(3)机器人的红外发射器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为,现以的速度沿垂直墙壁方向匀速向墙壁靠近,当机器人的运动时间为12s时立即停止靠近,此时红外传感器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为   m。
(4)当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偏移量逐渐变小,说明机器人在   (选填“远离”或“靠近”)障碍物,已知,,若某次探测时,则此时红外传发射器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   cm。
(5)若只将增大,当机器人停止靠近障碍物时与障碍物的距离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3.(2025·金湾模拟)如图甲是我市云洲公司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自主研发的大型无人作战艇,其动力系统采用柴油机及电动机双模推进。由于采用了特殊的结构设计和涂有特殊材料,使它在战区航行时敌方军舰的雷达几乎探测不到它,从而达到“隐身”效果。通过北斗卫星可遥控指挥该艇发射导弹及鱼雷进行作战。
(1)该艇采用的柴油机如乙图中的   (选填“A”或“B”)。
(2)该艇船头的尖锐设计,是为了减小航行时的   ;它由内河航行到海洋,其吃水深度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该艇受到敌方雷达照射时能够   (选填“吸收”、“反射”或“发射”)更多的电磁波,达到“隐身”效果。
(4)若该无人艇在某次直线航行动力测试中.采用柴油模式总消耗柴油,航行的总路程为。设发动机当前消耗柴油质量占总消耗柴油质量的百分比为,图丙为对应发动机输出功率,图丁为对应该艇的航行速度,表格中数据为相应阶段内行驶距离.在和两段距离内该艇的发动机输出功率相同,航行速度也相同(图像中未画出),柴油发动机效率为35%。则在此次动力测试中,完全燃烧柴油放出的热量为      (已知:,)。
D 0-10% 10%-60% 60%-65% 65%-95% 95%-100%
s 4.65km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电流的大小;电压和电压的单位换算
【解析】【解答】A.人正常步行时1s大约走1m,步行的速度约1m/s,故A错误;
B.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重力为G=mg=50kg×10N/kg=500N,故B正确;
C.家庭电路中的电压是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为不高于36V,故C错误;
D.家庭液晶电视机的电功率大约是100W,工作电流,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正常人步行速度约1m/s;中学生的重力约500N;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根据,可以计算用电器的电流。
2.【答案】D
【知识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解答】A.图中,电流由左端流入,根据安培定则,右侧为N极,故A不符合题意;
BCD.图中,电流由右端流入,根据安培定则,左侧为N极,故BC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磁体的磁极位置。
3.【答案】D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城区禁鸣,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其共同目标是降低噪声污染。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阻止声音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答案】C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A.安装加热器材时,为了确保酒精灯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不碰到杯壁与杯底,应从下到上的顺序安装器材,安装图甲时,应先安装B,故A错误;
B.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时,需要记录水的温度变化,还需用秒表测量加热时间,故B错误;
CD.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如图丙;水沸腾时,气泡上升,逐渐增大,图乙中,水处于沸腾过程,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故C正确;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组装加热器材时,从下向上;水沸腾时,水底气泡上升变大,沸腾前,水底气泡上升变小。
5.【答案】D
【知识点】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A.图甲中,R1和R2串联,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则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1:1,故A错误;
B.图中,电压表V1测量的是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量的是R1两端的电压,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两电压表指针位置相同,电压表V1选的是0~15V的量程,示数为6V,即电源电压U=6V;电压表V2选的是0~3V的量程,电压为1.2V,即R1的电压U1=1.2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则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U2=U-U1=6V-1.2V=4.8V;在R1和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U1∶U2=1.2V∶4.8V=1∶4,故B错误;
C.根据,R1和R2功率之比为:P1∶P2=U1I∶U2I=U1∶U2=1∶4,故C错误;
D.根据,R1与R2的电阻之比为R1∶R2=U1∶U2=1∶4,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根据电压表位置,判断量程,结合指针位置,测量电压;分析各电阻分压;根据P=UI,判断电功率的比值;各电阻分压比等于电阻比。
6.【答案】A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平衡力的辨别;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解答】A.黑板刷静止,受到平衡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受到的摩擦力竖直向上,作用点在重心,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A正确;
B.黑板刷受到静摩擦力,增大对黑板刷的压力,摩擦力和重力平衡,不会增大,故B错误;
C.黑板刷对黑板的吸引力和黑板对黑板刷的吸引力,是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故C错误;
D.黑板刷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黑板对黑板刷的吸引力方向水平向左,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重力和摩擦力是二力平衡,力的大小相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静摩擦力和压力大小无关。
7.【答案】B
【知识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解答】图(a)中使用定滑轮,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提升过程中不做额外功,机械效率为100%。图(b)中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拉力等于物体与动滑轮总重的二分之一,动滑轮重小于物重,拉力小于物重;提升时做了额外功,机械效率小于100%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分析】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由于没有额外功,机械效率为100%;使用动滑轮时,可以省一半力,机械效率小于100%。
8.【答案】热值;不变;不等于
【知识点】机械能及其转化;燃料的热值;力的合成与应用
【解析】【解答】发射飞船使用液氢做燃料,是液氢具有较大的热值。液氢的热值高,消耗相同质量,放出的热量更多;
关闭飞船发动机,在环绕月球飞行的过程中,没有空气阻力,不消耗能量,机械能保持不变;
飞船关闭发动机环绕月球飞行时,运动方向不断变化,飞船的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受到的合力不等于零。故第1空填:热值;第2空填:不变;第3空填:不等于。
【分析】氢燃料的热值较大,消耗相同质量,放出的热量多;运动的物体不消耗机械能,机械能保持不变; 运动方向改变时,运动状态在改变,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零。
9.【答案】运动状态;上;小
【知识点】比热容;力的作用效果;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月面着陆器减速竖直下降时,发动机向下喷气,给着陆器一个向上的力,从而改变了着陆器的运动状态,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以下降的着陆器为参照物,月面相对于着陆器有位置变化,是向上运动的;
月面昼夜温差高达310℃,是月面的砂石比热容小,根据,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Q,质量m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c越小,温度变化量越大。故第1空填:运动状态;第2空填:上;第3空填:小。
【分析】减速下降的物体,运动状态在改变,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比热容越小,吸收热量后,温度变化越明显。
10.【答案】核外电子;太阳;不可再生
【知识点】能源及其分类;核裂变;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图中,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内有带正电的质子、不带电的中子,核外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若B为质子,则A为核外电子。
氦-3与氘核进行核聚变时,与太阳相似,发生的是不可控的核聚变,核电站利用的是可控的核裂变。
核能在短时间内不能再生,是不可再生能源。故第1空填:核外电子;第2空填:太阳;第3空填:不可再生。
【分析】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质子数好电子数相等;太阳能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核能不可再生。
11.【答案】振动;响度;音调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编钟发声时,编钟在振动;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编钟,编钟振动的振幅不同,从而造成声音的响度不同;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编钟时,编钟不同,振动频率不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第1空填:振动;第2空填:响度;第3空填:音调。
【分析】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12.【答案】液化;汽化;4.2×103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比热容
【解析】【解答】给朱砂矿石加热,锅壁上布满水银,则矿石中的水银由液体变成气体,即先汽化,气态的水银蒸汽遇冷变成液态水银,发生液化,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是液化现象。
将湿纸放在阳光下晒干,湿纸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
根据水的质量,当水温升高10℃时吸收热量:
。故第1空填:液化;第2空填:汽化;第3空填:4.2×103。
【分析】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根据Q=cmΔ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13.【答案】漫;实;减小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地面粗糙,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则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地面上的图案;
图中,地面相当于光屏,物体的光经过凸透镜,光屏上得到的是实像,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减小物距,同时增大像距,地面上的像变大,则应减小镜头到图片的距离。故第1空填:漫;第2空填:实;第3空填:减小。
【分析】粗糙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14.【答案】=;<;<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图中,两个相同的木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木块的重力,则F甲=F乙。
木块在甲中悬浮,木块密度等于甲液体密度,ρ甲=ρ木;木块在乙液体漂浮,木块密度小于乙液体密度,ρ乙>ρ木,即ρ甲<ρ乙,两杯中液面相平,根据p=ρ液gh,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p甲甲杯内液体的体积小于乙杯内液体的体积,且ρ1<ρ2,根据G=mg=ρVg,乙杯内总重力较大,甲、乙两烧杯相同,则乙杯对桌面的压力较大,烧杯底面积相同,根据,桌面的压强为。故第1空填:=;第2空填:<;第3空填:<。
【分析】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漂浮的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悬浮的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根据p=ρgh,判断液体压强大小;根据G=mg=ρVg,判断物体的重力,结合水平面受到的压力,利用,判断桌面的压强关系。
15.【答案】(1)
(2)
(3)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力臂的画法;家庭电路的连接
【解析】【解答】(1)图中,过O点作法线与水面垂直,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大小为,作出入射光线,入射角为45°;光从空气中折射到水中,水中的折射角小于空气中的入射角,做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家庭电路中,保险丝接在火线上,则上面的线为火线;连接灯泡时,开关与灯泡串联,火线先接开关,再连接灯泡,回到零线,如下图所示:
(3)图中,反向沿长F2的作用线,过B点作F2的作用线的垂线, 为阻力臂l2;当以BC为动力臂时,动力臂最长,此时动力最小,过C点作垂直BC的直线,表示最小动力F1,如图所示:
【分析】(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画出入射光线;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水中的折射光线靠近法线;
(2)家庭电路中,灯泡的开关连接在火线一侧,灯泡连接零线;
(3)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是杠杆上的力臂;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连线是最大的力臂;最小的力和最大的力臂垂直。
(1)过O点作与水面垂直的法线,由于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则由图可知,反射角大小为
根据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入射角为45°;光从空气中折射到水中,水中的折射角小于空气中的入射角,据此做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由于保险丝接在火线上,所以上面一根线为火线;带开关的灯泡,开关与灯泡串联,为了用电安全,火线先接开关,再通过开关与灯泡连接后,回到零线,如下图所示:
(3)反向沿长F2的作用线,过B点作F2的作用线的垂线, 支点B到垂足的距离为阻力臂l2;当以BC为动力臂时,动力臂最长,此时动力最小,过C点作垂直BC向下的带箭头的直线表示最小动力F1,如下图所示:
16.【答案】(1)3.40;261.5;0.32;36.5
(2)平面镜;远离;B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
【解析】【解答】(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长度为:;
图乙中,停表小表盘的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4后偏向4,时间为4min=240s;大表盘的分度值为0.1s,示数为21.5s,则停表的读数是:;
图丙中,电流表选择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读数为0.32A。
图丁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根据液柱位置,读数为36.5℃。
(2)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
①图甲中,薄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②图乙中,蜡烛2与蜡烛1的像完全重合,代替蜡烛1的像的位置,若蜡烛1向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则蜡烛2应向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才能与蜡烛1的像再次重合。
③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则图丙中,物点A对应的像点为B点。
【分析】(1)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位置,测量时间;根据电流表量程和指针位置,测量电流;根据体温计的液柱位置,测量温度;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前面蜡烛的像重合,代替像的位置;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要远离平面镜;且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1)[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长度是
[2]图乙中停表小表盘的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4~5之间,且偏向4位置,读作4min;大表盘的分度值为0.1s,示数为21.5s,则停表的读数是
[3]图丙中电流表选择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读数为0.32A。
[4]图丁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读数为36.5℃。
(2)①[1]如图甲,将一张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并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实验中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②[2]如图乙,此时蜡烛2与蜡烛1的像已完全重合,即蜡烛2的位置为蜡烛1的像的位置,接下来使蜡烛1向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到某一位置,此时物距变大,由像距等于物距得,蜡烛2应向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才能与蜡烛1的像再次重合。
③[3]由于平面镜成像现象中,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图丙中物点A对应的像点为B点。
17.【答案】(1)C
(2)液面的高度差
(3)乙、丙;丙、丁
(4)转换
(5)b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时,
(1)图甲中,探头在水中,U形管两边的液面无高度差,则U形管压强计可能存在漏气现象,应将压强计金属盒拿出液体,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实验中,通过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判断液体压强大小,则图乙、丙、丁中,需要观察和记录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深度,应比较乙、丙两图;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应选择丙、丁两图;
(4)液体压强不能直接看出,通过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得出,采用转换法;
(5)图戊中,橡皮管和下方玻璃管相连通,当向玻璃管中吹风时,玻璃管内空气流速变快,压强变小,小于大气压,在压强差作用下,a管的液面上升,b管的液面下降,液面较低的是b侧。
【分析】(1)探究液体压强特点时,探头放入液体中,U形管液面高度差不变,需要检查气密性;
(2)通过U形管液面高度差,反应液体压强的大小;
(3)探究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要保持液体密度相同,深度不同;探究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要保持深度相同;
(4)实验中,利用U形管液面高度差,反应液体压强,利用了转换法;
(5)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1)由图甲得,探头在水中,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相同,则探头受到的压强可能没有通过管内的气体传递给管内的液体,U形管压强计可能存在漏气现象,故应将压强计金属盒拿出液体,然后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而将U形管中液体倒出一部分,更换U形管中液体均不能改变压强计的气密性,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实验中通过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判断液体压强大小,则图乙、丙、丁中需要观察和记录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3)[1]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液体的深度,则应该比较乙、丙两图所示的实验。
[2]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则应该比较丙、丁两图所示的实验。
(4)液体压强不能直接看出,通过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得出,采用转换法。
(5)如图戊所示,橡皮管和下方玻璃管侧壁相连通,当向玻璃管中吹风时,玻璃管内空气流速变快,压强变小,小于大气压,在压强差作用下,b管的液面下降,a管的液面上升,则U形管内液面较低的是b侧。
18.【答案】(1)2;
(2)滑动变阻器断路;B;②⑤①③④
(3)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解答】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
(1)根据表格数据,5Ω×0.4A=10Ω×0.2A=20Ω×0.1A=2V,则实验测得的电流与所用电阻的乘积都等于2V,即两端电压控制在2不变。
实验时,电流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并且都要正入负出,滑动变阻器选择右下接线柱,电路连接如图所示。
(2)闭合开关,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没有示数,则电路断路,且是电压表以外的位置断路,则滑动变阻器断路;
完成第一组实验,没有断开开关,直接拆下的电阻,改接的电阻,当拆下5Ω电阻时,电路断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而此时电压表接的是小量程,电压表超过量程,容易损坏电压表。
故选B。
继续实验时,先断开开关,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左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记录电流表示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②⑤①③④。
(3)根据表中数据,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时,定值电阻阻值越大,通过它的电流越小,可得出结论: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分析】(1)探究电流和电阻关系时,电压表和电阻并联,电流表串联,根据U=IR,判断电压表示数;
(2)在串联电路中,电压表测量以外的位置断路,电压表、电流表都无示数;实验时,开关未断开,取下电压表处的电阻,电压表连接在电源两端,测量电源电压;
(3)实验实验数据,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阻和电阻成反比。
(1)[1]根据表格所测数据,每次实验测得的电流与所用电阻的乘积都等于2V,所以两端电压控制在2不变。
[2]电流表应该与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并且都要使电流“正入负出”,观察电路图,滑动变阻器选择右下接线柱,电路连接如图所示。
(2)[1]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明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没有示数,说明电路出现了断路性故障,经检查故障只出现在或滑动变阻器上,如果R断路,电压表有示数,所以只能是则故障是滑动变阻器断路。
[2]完成第一组实验,小金同学没有断开开关,就准备直接拆下的电阻,改接的电阻,小湾同学马上进行了制止,因为小金这样操作,当拆下5Ω电阻时,电路断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而此时电压表接的是小量程,所以容易损坏电压表。
故选B。
[3]完成第一组实验,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先断开开关,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左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记录电流表示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②⑤①③④。
(3)依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时,定值电阻阻值越大,通过它的电流越小,于是得出结论: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19.【答案】(1)解:(1)车架的质量
车架的密度
(2)解:(2)骑行时的总重力
在平直的路面对地面的压力
受力面积
骑行过程中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3)解:(3)所受阻力
骑行路程
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物体的密度;
(2)根据总质量,利用G=mg,计算重力,利用,计算压强;
(3)结合摩擦力和重力关系,计算摩擦力,根据W=fs,计算克服摩擦力做功多少。
(1)车架的质量
车架的密度
(2)骑行时的总重力
在平直的路面对地面的压力
受力面积
骑行过程中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3)所受阻力
骑行路程
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20.【答案】(1)解:(1)只闭合S时,下盘单独工作,
则的阻值
(2)解:(2)同时闭合S及时,上、下烤盘同时工作,与并联,由题意可知
流过R2的电流
则电路的总电流
因此电路的总功率
(3)解:(3)下盘单独工作时功率
下盘单独工作时间
下盘消耗的电能
上、下盘共同工作时总功率
上、下盘共同工作时间
上、下盘共同工作消耗的电能
烤制过程中消耗的总电能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多状态电路——多挡位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电阻的电压和电流,利用,计算电阻;
(2)利用,计算电流大小,结合并联电路电流规律,计算干路电流,利用P=UI,计算电功率;
(3)根据P=UI,计算电路的电功率,利用W=Pt,计算消耗的电能;再计算电路消耗的总电能。
21.【答案】(1)减小;近;加大起跳速度
(2)当喷水的角度为30°或60°,水平射程为时,喷水角度为30°或60°;45°
(3)要提高跳远成绩,可以尽量减轻体重,减轻负担
【知识点】机械能及其转化;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图甲中,水柱上升,质量不变,速度不断减小,则动能不断减小;控制喷水嘴的方向不变,增大喷水速度,三次实验水喷出后的落点分别为A、B、C。分析实验现象,喷水的方向不变时,喷水速度越小,水上升的高度越小,喷水的距离越近,因此可知,跳远时,当起跳角度不变时,为提高成绩,应加大起跳速度。
(2)根据图丙,当喷水的角度为30°或60°,水平射程为70m,即水平射程为时,喷水角度为30°或60°;喷水的角度为45°时,水平射程最大,则跳远训练中,在起跳的速度一定时,起跳角度为45°时,跳远成绩最好。
(3)要提高跳远成绩,可以尽量减轻体重,减轻负担。
【分析】(1)物体的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质量一定,速度减小,动能减小;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小,喷水距离越小;
(2)跳远时,起跳速度一定时,起跳角度未45°时,距离最远;
(3)减小身体质量,可以提高跳远成绩。
(1)[1][2][3]如图甲所示,水柱在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断减小,则动能不断减小;控制喷水嘴的方向不变,增大喷水速度,三次实验记录的水喷出后的落点分别为A、B、C。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喷水的方向不变时,喷水速度越小,水上升的高度越小,喷水的距离越近,因此跳远时,当起跳角度不变时,为提高成绩,应加大起跳速度。
(2)[1][2]由图丙可知,当水平射程为时,喷水的角度为30°或60°;喷水的角度为45°时,水平射程最大,所以日常跳远训练中,当起跳的速度一定时,起跳角度为45°时,跳远成绩最好。
(3)要提高跳远成绩,可以尽量减轻体重,减轻负担。
22.【答案】(1)不可见;
(2)B
(3)0.1
(4)远离;44
(5)增大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红外线;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解答】(1)红光周围有红外线,不在可见光范围内,是不可见光,人眼看不见红外线。
红外线属于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等于。
(2)微型电动机将电能转化未机械能,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A .图是奥斯特实验,通电导体使小磁针偏转,是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A不符合题意;
B .图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符合微型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B符合题意;
C .图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不符合题意;
D .图中装置,可以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机器人以0.2m/s的速度垂直靠近墙壁,运动时间为12s,机器人运动的路程,
机器人的红外发射器与墙壁之间最初的距离为2.5m,此时红外传感器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为;
(4)图中,当机器人远离障碍物时,反射光线照射到红外检测器上的位置P与透镜主光轴的距离L逐渐变小;当靠近障碍物时,L逐渐变大。所以当偏移量L逐渐变小,说明机器人在远离障碍物。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则,即,解得。
(5)根据可得,若只将增大,当机器人停止靠近障碍物时,与障碍物的距离将增大。
【分析】(1)红外线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2)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实验装置中,有电源、磁场、导体等;
(3)根据机器人的速度和时间,利用s=vt,计算运行的路程;利用开始时的距离,计算剩余距离;
(4)根据红外线到障碍物的距离不同,反射位置不同,结合相似三角形的关系,计算到障碍物的距离;
(5)根据三角形的相似关系,检测器到透镜的距离越大,机器人停止靠近的距离变大。
(1)[1]红外线的频率不在可见光的频率范围内,是不可见光,人眼看不见红外线。
[2]红外线和无线电波都是属于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都等于光速,红外线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2)微型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A .图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A不符合题意;
B .图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符合微型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B符合题意;
C .图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 .图是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机器人以0.2m/s的速度沿垂直墙壁方向匀速向墙壁靠近,运动时间为12s,机器人运动的路程
机器人的红外发射器与墙壁之间最初的距离为2.5m,那么此时红外传感器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为
(4)[1]由图可知,当机器人远离障碍物时,反射光线照射到红外检测器上的位置P与透镜主光轴的距离L逐渐变小;当靠近障碍物时,L逐渐变大。所以当偏移量L逐渐变小,说明机器人在远离障碍物。
[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由图可得,即
解得。
(5)由可得,若只将增大,当机器人停止靠近障碍物时与障碍物的距离将增大。
23.【答案】(1)B
(2)阻力;变小
(3)吸收
(4)9×1010J;5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热机的效率;热机的四个冲程;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解答】(1)柴油机有喷油嘴,故是图乙中的B是柴油机。
(2)尖锐前端能使流体沿物体表面平滑分离,减少因流体冲击产生的 阻力 。该艇在内河和海洋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都与重力相等,即浮力不变,根据,由于海水的密度大于淡水的密度,则排开海水的体积比排开河水的体积小,则吃水深度小些,故它由内河航行到海洋,其吃水深度会变小。
(3)“隐身”效果是物体不被雷达发现,表面不反射或者反射较少量的电磁波,故要能够吸收电磁波。
(4)完全燃烧2t柴油释放出的热量:
在行驶距离为s2段时,消耗的热量:
柴油发动机做的有用功:,
艇行驶距离s2所需时间:
艇行驶距离
同理可知在行驶距离为s4段时,艇行驶的距离,
因为在和两段距离内,该艇的发动机输出功率相同,航行速度也相同,则有s3=s5
所以由得到,则s3的距离。
【分析】(1)柴油机有喷油嘴,汽油机有火花塞,结构不同;
(2)尖形头部,可以减小阻力;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浮力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 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
(3)物体吸收电磁波的能力强,反射电磁波较少,则不易被雷达发现,实现隐身的目的;
(4)根据Q=mq,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利用热效率,可以计算机器做的有用功;利用,计算工作时间,根据s=vt计算通过的路程,再根据不同时间段的路程,计算距离。
(1)柴油机有喷油嘴,故是图乙中的B。
(2)[1]尖锐前端能使流体沿物体表面平滑分离,避免在物体前方堆积形成高压区,减少因流体冲击产生的 阻力 。
[2]该艇在内河和海洋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都与重力相等,即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在浮力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海水的密度大于淡水的密度,所以在海水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比在内河中排开液体体积小些,则吃水深度小些,故它由内河航行到海洋,其吃水深度会变小。
(3)“隐身”效果是物体表面不反射或者反射较少量的电磁波,从而不被雷达发现,故要能够吸收电磁波。
(4)[1]完全燃烧2t柴油释放出的热量
[2]在行驶距离为s2段时:
消耗的柴油的质量
这些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柴油发动机做的有用功
艇行驶距离s2所需时间
艇行驶距离
同理可知在行驶距离为s4段时,艇行驶的距离
因为在和两段距离内该艇的发动机输出功率相同,航行速度也相同,则有s3=s5
所以由得到,则s3的距离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