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2025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2024-2025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2025六上·武穴期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了空气是一种   气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   和   。
2.(2025六上·武穴期末)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物质总在发生   。
3.(2025六上·武穴期末)煤是   体状态,石油是   体,天然气是   体,都是由古代生物经过亿万年的作用形成的。
4.(2025六上·武穴期末)水轮的转速与水流和水位有关。水位不变时,水流   ,转速   ;水流不变时,水位   ,转速   。
5.(2025六上·武穴期末)水力发电是利用   推动涡轮机转动,将   转化为   ,进行发电。
6.(2025六上·武穴期末)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经历了露地栽培→设施栽培→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7.(2025六上·武穴期末)铁在(  )的条件下容易生锈。
A.有水 B.有空气
C.水和空气共同存在 D.无水
8.(2025六上·武穴期末)下列变化中,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白糖加热后变色 B.蜡烛熔化
C.水结冰 D.盐溶解水中
9.(2025六上·武穴期末)下列植物中,拥有草质茎的是(  )。
A.油松 B.垂柳 C.蚕豆 D.樟树
10.(2025六上·武穴期末)光合作用除了制造养分外,还能够释放(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氢气
11.(2025六上·武穴期末)铁和铁锈(  )同一种物质。
A.是 B.不是 C.无法判断 D.变化
12.(2025六上·武穴期末)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通过食物链进行,这些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这句话(  )。
A.正确 B.错误 C.无法判断 D.前半句正确
13.(2025六上·武穴期末)现代植物分类的主要方法是(  )。
A.树状分类法 B.时间分类法 C.二歧分类法 D.形状分类
14.(2025六上·武穴期末)像风能、水能这一类的自然资源就是(  )。
A.可再生资源 B.不可再生资源
C.无法判断 D.利用成本高
15.(2025六上·武穴期末)下列能源中,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地热能 C.石油 D.水能
16.(2025六上·武穴期末)海底还有很多珍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海底资源的分布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浅海的盆地。
B.煤和铁等固体矿产主要分布在陆地。
C.可燃冰主要分布在100米以下的深海沉积物中。
D.2000米以下的深海海底盆地中主要分布锰、铁、铜等几十种元素。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8分)
17.(2025六上·武穴期末)淀粉遇碘变蓝。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测叶片内是否含有淀粉。(  )
18.(2025六上·武穴期末)食物链通常从凶猛的肉食动物开始,到绿色植物终止,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传递。(  )
19.(2025六上·武穴期末)水、空气、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受到了破坏,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危害。(  )
20.(2025六上·武穴期末)大自然给我们提供的自然资源都是可以无限利用的。(  )
21.(2025六上·武穴期末)“植物工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项目,需要先把这个大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大家分工完成。(  )
22.(2025六上·武穴期末)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埋下铸铁管道腐蚀最慢。(  )
23.(2025六上·武穴期末)二歧分类法的结果是将所有植物分开。(  )
24.(2025六上·武穴期末)揭开开水瓶塞,冒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
四、连线题(共5分)
25.(2025六上·武穴期末)雾、露、霜、云、雪分别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连一连。
露 水蒸气遇冷凝结,在所接触的物体表面形成小水珠
云 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飘浮在低空
雾 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飘浮在高空
霜 高空的水蒸气在 0℃以下受冷形成小冰晶,降落地面
雪 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在物体表面形成小冰晶
五、写出下列动植物间的食物链。(1题4分,2题2分,共6分)
26.(2025六上·武穴期末)(1)食物链:   →   →   →   
(2)食物链中如果蛇的数量减少了,会出现什么情况?   。
六、实验分析题
27.(2025六上·武穴期末)实验探究:向一束纸花上喷点紫甘蓝汁,根据现象完成下题。
现象:花瓣变成了红色,叶子变成了绿色。
①纸花瓣上可能涂有   。
②纸叶子上可能涂有   。
③紫甘蓝汁变色时有   生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混合;氮气;氧气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拉瓦锡通过实验推翻了 “燃素说”,证明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是主要成分。
2.【答案】变化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总在在发生变化,物质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如冰融化)和化学变化(如铁生锈)。
3.【答案】固;液;气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煤是固态的可燃矿物,石油是液态的烃类混合物,天然气是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三者均为化石能源,由古代生物遗体经漫长地质作用形成。
4.【答案】越大(或越小);越快(或越慢);越高;越快
【知识点】小水轮
【解析】【分析】水位不变时,水流冲击力随水流速度增大而增强,推动水轮转速加快;水流不变时,水位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转化的动能越多,转速越快。
5.【答案】流水;动能(或水能);电能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水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水位差产生的水流带动涡轮机,将水流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转化为涡轮机的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6.【答案】植物工厂
【知识点】农业;未来农业
【解析】【分析】农业种植技术发展分三阶段:第一阶段:露地栽培(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第二阶段:设施栽培(如今的现代设施农业)。第三阶段:植物工厂(现代设施农业的高级阶段,属于高投入、高技术、精装备的工厂化农业系统)。
7.【答案】C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三者缺一不可。单纯有水或有空气,铁生锈速度极慢或不生锈。故选C。
8.【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白糖加热后变色(碳化),生成了新物质碳,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熔化、水结冰、盐溶解均只改变状态,无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故选A。
9.【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草质茎质地柔软、支持力弱,蚕豆属于草本植物,茎为草质茎;油松、垂柳、樟树均为木本植物,茎为木质茎。故选C。
10.【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水 、(光能、叶绿体)有机物 、 氧气等相结合,因此除制造养分(有机物)外,还释放氧气。故选B。
11.【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铁变成铁锈的过程,是铁与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生成了新的物质铁锈。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铁银白色,导电性好,比较坚硬,有磁性;铁锈棕红色,导电性差,无磁性,易断裂。因此,他们不是同一种物质。故选B。
12.【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生产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沿食物链逐级传递,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该说法正确。
故选:A。
13.【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现代植物分类依赖二歧分类法,通过成对特征的逐步筛选,实现科学、精准的分类。这一方法是植物分类学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植物鉴定和系统研究中。
A:树状分类法:这是分类结果的呈现形式(如进化树),而非具体的分类方法。
B:时间分类法:按植物出现的时间划分,不符合现代分类学以形态、遗传等特征为核心的原则。
D:形状分类:仅依据外形判断,过于表面化,无法区分亲缘关系和本质差异,属于早期粗略分类方式。
故选:C。
14.【答案】A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风能、水能可以循环再生,不会因使用而枯竭,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石油等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选A。
15.【答案】C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清洁能源指不排放污染物或排放极少的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水能均为清洁能源;石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不属于清洁能源。故选C。
16.【答案】C
【知识点】海洋资源
【解析】【分析】煤和铁等固体矿产在海底也有分布,如海底煤矿、铁矿床,并非仅分布在陆地,因此 B 说法不正确。故选C。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 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可用于检验绿叶在光下是否产生了淀粉的是碘液。若叶片变蓝色,表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若不变蓝色表明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可见题干说法正确。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起点是绿色植物(生产者),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顶级消费者),能量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与题干描述顺序相反。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空气、水、动物和植物等,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当其中一种资源遭到破坏后,对其他和人类生存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是指在短时间内能够更新和再生的资源,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阳光、水、土地、森林等;非可再生资源在短时间内不能更新和再生,用一点少一点,如石油、煤等矿产资源。题目说法错误。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未来农业
【解析】【分析】“植物工厂” 涉及环境控制、光照调节、营养液配置等多个环节,分解为小项目分工完成,是复杂工程的常见管理方式。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生锈
【解析】【分析】铁同时接触水和空气或者酸性环境容易生锈。因此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铸铁管道最不容易被腐蚀。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二歧分类法是植物分类的重要工具,但受特征选择和自然界复杂性的限制,无法实现对所有植物的完全区分,故题目表述错误。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的三态有(气体)蒸气、(液态)水和(固态)冰;三者之间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 开水瓶塞冒出的 “白气” 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肉眼无法直接看到。题目说法错误。
25.【答案】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露和霜是近地面物体表面的凝结现象(露为液态,霜为固态);云和雾是空中的凝结物(云在高空,雾在低空);雪是高空形成的冰晶降落地面。
26.【答案】水稻;老鼠;蛇;鹰;老鼠的数量会增加,水稻的产量就会减少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水稻),依次是初级消费者(老鼠,吃水稻)、次级消费者(蛇,吃老鼠)、三级消费者(老鹰,吃蛇)。
(2)蛇的数量减少,老鼠因天敌减少而数量增加,导致水稻被大量啃食而减少;老鹰因食物(蛇)减少,数量可能下降。
27.【答案】白醋(酸性物质);小苏打溶液(碱性物质);新物质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紫甘蓝水是一种天然指示剂,遇到酸性物质变红,遇到碱性物质变绿。说明紫甘蓝与酸性或碱性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颜色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① 纸花瓣喷紫甘蓝汁后变红,说明花瓣上可能涂有酸性物质(如白醋)。
② 纸叶子喷紫甘蓝汁后变绿,说明叶子上可能涂有碱性物质(如碱水)。
③紫甘蓝汁变色时说明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产。
1 / 12024-2025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2025六上·武穴期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了空气是一种   气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   和   。
【答案】混合;氮气;氧气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拉瓦锡通过实验推翻了 “燃素说”,证明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是主要成分。
2.(2025六上·武穴期末)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物质总在发生   。
【答案】变化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总在在发生变化,物质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如冰融化)和化学变化(如铁生锈)。
3.(2025六上·武穴期末)煤是   体状态,石油是   体,天然气是   体,都是由古代生物经过亿万年的作用形成的。
【答案】固;液;气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煤是固态的可燃矿物,石油是液态的烃类混合物,天然气是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三者均为化石能源,由古代生物遗体经漫长地质作用形成。
4.(2025六上·武穴期末)水轮的转速与水流和水位有关。水位不变时,水流   ,转速   ;水流不变时,水位   ,转速   。
【答案】越大(或越小);越快(或越慢);越高;越快
【知识点】小水轮
【解析】【分析】水位不变时,水流冲击力随水流速度增大而增强,推动水轮转速加快;水流不变时,水位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转化的动能越多,转速越快。
5.(2025六上·武穴期末)水力发电是利用   推动涡轮机转动,将   转化为   ,进行发电。
【答案】流水;动能(或水能);电能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水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水位差产生的水流带动涡轮机,将水流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转化为涡轮机的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6.(2025六上·武穴期末)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经历了露地栽培→设施栽培→   。
【答案】植物工厂
【知识点】农业;未来农业
【解析】【分析】农业种植技术发展分三阶段:第一阶段:露地栽培(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第二阶段:设施栽培(如今的现代设施农业)。第三阶段:植物工厂(现代设施农业的高级阶段,属于高投入、高技术、精装备的工厂化农业系统)。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7.(2025六上·武穴期末)铁在(  )的条件下容易生锈。
A.有水 B.有空气
C.水和空气共同存在 D.无水
【答案】C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三者缺一不可。单纯有水或有空气,铁生锈速度极慢或不生锈。故选C。
8.(2025六上·武穴期末)下列变化中,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白糖加热后变色 B.蜡烛熔化
C.水结冰 D.盐溶解水中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白糖加热后变色(碳化),生成了新物质碳,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熔化、水结冰、盐溶解均只改变状态,无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故选A。
9.(2025六上·武穴期末)下列植物中,拥有草质茎的是(  )。
A.油松 B.垂柳 C.蚕豆 D.樟树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草质茎质地柔软、支持力弱,蚕豆属于草本植物,茎为草质茎;油松、垂柳、樟树均为木本植物,茎为木质茎。故选C。
10.(2025六上·武穴期末)光合作用除了制造养分外,还能够释放(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氢气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水 、(光能、叶绿体)有机物 、 氧气等相结合,因此除制造养分(有机物)外,还释放氧气。故选B。
11.(2025六上·武穴期末)铁和铁锈(  )同一种物质。
A.是 B.不是 C.无法判断 D.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铁变成铁锈的过程,是铁与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生成了新的物质铁锈。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铁银白色,导电性好,比较坚硬,有磁性;铁锈棕红色,导电性差,无磁性,易断裂。因此,他们不是同一种物质。故选B。
12.(2025六上·武穴期末)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通过食物链进行,这些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这句话(  )。
A.正确 B.错误 C.无法判断 D.前半句正确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生产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沿食物链逐级传递,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该说法正确。
故选:A。
13.(2025六上·武穴期末)现代植物分类的主要方法是(  )。
A.树状分类法 B.时间分类法 C.二歧分类法 D.形状分类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现代植物分类依赖二歧分类法,通过成对特征的逐步筛选,实现科学、精准的分类。这一方法是植物分类学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植物鉴定和系统研究中。
A:树状分类法:这是分类结果的呈现形式(如进化树),而非具体的分类方法。
B:时间分类法:按植物出现的时间划分,不符合现代分类学以形态、遗传等特征为核心的原则。
D:形状分类:仅依据外形判断,过于表面化,无法区分亲缘关系和本质差异,属于早期粗略分类方式。
故选:C。
14.(2025六上·武穴期末)像风能、水能这一类的自然资源就是(  )。
A.可再生资源 B.不可再生资源
C.无法判断 D.利用成本高
【答案】A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风能、水能可以循环再生,不会因使用而枯竭,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石油等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选A。
15.(2025六上·武穴期末)下列能源中,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地热能 C.石油 D.水能
【答案】C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清洁能源指不排放污染物或排放极少的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水能均为清洁能源;石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不属于清洁能源。故选C。
16.(2025六上·武穴期末)海底还有很多珍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海底资源的分布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浅海的盆地。
B.煤和铁等固体矿产主要分布在陆地。
C.可燃冰主要分布在100米以下的深海沉积物中。
D.2000米以下的深海海底盆地中主要分布锰、铁、铜等几十种元素。
【答案】C
【知识点】海洋资源
【解析】【分析】煤和铁等固体矿产在海底也有分布,如海底煤矿、铁矿床,并非仅分布在陆地,因此 B 说法不正确。故选C。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8分)
17.(2025六上·武穴期末)淀粉遇碘变蓝。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测叶片内是否含有淀粉。(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 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可用于检验绿叶在光下是否产生了淀粉的是碘液。若叶片变蓝色,表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若不变蓝色表明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可见题干说法正确。
18.(2025六上·武穴期末)食物链通常从凶猛的肉食动物开始,到绿色植物终止,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传递。(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起点是绿色植物(生产者),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顶级消费者),能量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与题干描述顺序相反。
19.(2025六上·武穴期末)水、空气、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受到了破坏,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危害。(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空气、水、动物和植物等,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当其中一种资源遭到破坏后,对其他和人类生存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0.(2025六上·武穴期末)大自然给我们提供的自然资源都是可以无限利用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是指在短时间内能够更新和再生的资源,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阳光、水、土地、森林等;非可再生资源在短时间内不能更新和再生,用一点少一点,如石油、煤等矿产资源。题目说法错误。
21.(2025六上·武穴期末)“植物工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项目,需要先把这个大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大家分工完成。(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未来农业
【解析】【分析】“植物工厂” 涉及环境控制、光照调节、营养液配置等多个环节,分解为小项目分工完成,是复杂工程的常见管理方式。
22.(2025六上·武穴期末)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埋下铸铁管道腐蚀最慢。(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生锈
【解析】【分析】铁同时接触水和空气或者酸性环境容易生锈。因此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铸铁管道最不容易被腐蚀。
23.(2025六上·武穴期末)二歧分类法的结果是将所有植物分开。(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二歧分类法是植物分类的重要工具,但受特征选择和自然界复杂性的限制,无法实现对所有植物的完全区分,故题目表述错误。
24.(2025六上·武穴期末)揭开开水瓶塞,冒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的三态有(气体)蒸气、(液态)水和(固态)冰;三者之间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 开水瓶塞冒出的 “白气” 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肉眼无法直接看到。题目说法错误。
四、连线题(共5分)
25.(2025六上·武穴期末)雾、露、霜、云、雪分别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连一连。
露 水蒸气遇冷凝结,在所接触的物体表面形成小水珠
云 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飘浮在低空
雾 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飘浮在高空
霜 高空的水蒸气在 0℃以下受冷形成小冰晶,降落地面
雪 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在物体表面形成小冰晶
【答案】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露和霜是近地面物体表面的凝结现象(露为液态,霜为固态);云和雾是空中的凝结物(云在高空,雾在低空);雪是高空形成的冰晶降落地面。
五、写出下列动植物间的食物链。(1题4分,2题2分,共6分)
26.(2025六上·武穴期末)(1)食物链:   →   →   →   
(2)食物链中如果蛇的数量减少了,会出现什么情况?   。
【答案】水稻;老鼠;蛇;鹰;老鼠的数量会增加,水稻的产量就会减少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水稻),依次是初级消费者(老鼠,吃水稻)、次级消费者(蛇,吃老鼠)、三级消费者(老鹰,吃蛇)。
(2)蛇的数量减少,老鼠因天敌减少而数量增加,导致水稻被大量啃食而减少;老鹰因食物(蛇)减少,数量可能下降。
六、实验分析题
27.(2025六上·武穴期末)实验探究:向一束纸花上喷点紫甘蓝汁,根据现象完成下题。
现象:花瓣变成了红色,叶子变成了绿色。
①纸花瓣上可能涂有   。
②纸叶子上可能涂有   。
③紫甘蓝汁变色时有   生成。
【答案】白醋(酸性物质);小苏打溶液(碱性物质);新物质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紫甘蓝水是一种天然指示剂,遇到酸性物质变红,遇到碱性物质变绿。说明紫甘蓝与酸性或碱性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颜色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① 纸花瓣喷紫甘蓝汁后变红,说明花瓣上可能涂有酸性物质(如白醋)。
② 纸叶子喷紫甘蓝汁后变绿,说明叶子上可能涂有碱性物质(如碱水)。
③紫甘蓝汁变色时说明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产。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