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套试题分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本试题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相应答题区域内,只交答题纸。
3、严格按照题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进入青春期,茜茜脸上长了许多痘痘,出门的时候她总是把脸遮的很严实。后来,在妈妈的鼓励和引导下,茜茜逐渐与自己和解,也能大大方方出门了。茜茜的转变说明她认识到
①进入青春期,男女生的生理变化各不相同②青春期人人有烦恼不必管它会自动消失③应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不因此自卑④真正的美来自内心的自信和自我接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下列青少年身体变化中,属于青春期典型发育特征的有
①小轩最近声音变得低沉,早上起床时常发现喉结更明显了②小美因长期戴耳机听音乐,最近被诊断出轻度听力损伤③小哲发现自己腋下开始出汗增多,并出现明显体味④小萱由于学业负担过重用眼过度,近视度数增加了200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有的同学喜欢和异性同学开一些不适宜的玩笑,让当事人非常不开心。这给我们与异性交往带来的启示是
①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言谈举止不越界②为生活增添了乐趣,无所谓伤害③要主动热情,又要掌握分寸注意交往的方式④和异性同学交往太麻烦了,要远离异性同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当一个人认为狗是咬人的,他的反应可能是恐惧和害怕;但如果另一个人认为狗狗是有趣和可爱的,他的反应可能是惊奇或愉悦。这表明
A.情感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 B.改变认知可以帮助我们调节情绪
C.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 D.各种各样的情绪丰富我们的生活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充溢着旅人凄苦悲凉之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的《秋辞》抒发了伟人乐观的精神。同样写秋,表达的意境却不同,这是因为
A.情感与人们的想象力无关 B.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
C.情绪受周围环境影响且具有稳定性 D.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
6.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下行为属于自尊表现的是
①小明平时很注意自己的衣着是否整齐得体②小宋为课堂上获得老师的表扬而感到骄傲③小芳因在地铁里给老人让座被夸赞而开心④小齐对贪玩游戏而没完成作业并不在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没有成功,人生便赔淡无光;没有自信,人们便失去成功的可能;失去自信,就像一根潮湿的火柴,永远点不燃成功的火焰。”自信如此重要,是因为
①自信使人全力以赴,不惧失败②自信使人有直面困难的勇气③自信能使人发挥自己的潜能
④自信一定能使人成功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8.自强是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以下诗句能体现自强的是
A.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特质,下列关于这一思想的理解,最符合其精神实质的是
A.坚持过去的做法,不改变既有的规则和习惯
B.在技术层面上进行创新,不涉及制度和观念的更新
C.保持传统优势,淘汰过时的观念和做法,积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D.完全放弃传统,追求全新的发展模式,不必考虑历史
10.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下语句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是
①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②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③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其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人与天地万物关系的深刻思考。以下语句是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春生夏长,秋收冬藏②君子义以为上③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④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鲁迅和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界的两位杰出代表,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尽管在文学理念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始终保持着相互尊重、互相支持的关系。鲁迅和朱自清的友情可以体现
A.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D.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13.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条规定有助于消除救助者的后顾之忧,鼓励更多人在紧急情况下勇于伸出援手,从而促进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这一规定
A.说明崇正义只需要敢于斗争即可
B.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实现社会正义
C.要求我们坚持多样性统一
D.要求我们俭约自守,不为物役
14.高空抛物伤人、APP 个人信息保护、网贷被套路、小区电梯广告的收益归属……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大小事,民法典中都有规定。可见
A.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法律指导我们未来的生活
C.法律只对违法的人有约束力 D.法律主要规定公民的义务
15.校团委以“远离违法犯罪”为议题,开展了一次法治宣传活动,宣传课 PPT 上出示了这样一则案例图示,下图中“ ”处的依据是
A.违反民事法律规范,破坏公共设施
B.严重不良行为,触碰社会道德底线
C.违反行政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危害性
D.触犯刑法,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16.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以下做法值得肯定的是
①妈妈给小丽买了一份人身保险,在民法典的指导下签订了保险合同②爸爸就职的公司拖欠工资,他通过劳动仲裁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③小芳在散步时被一条没有拴绳的狗咬伤,她选择了倒霉认栽,不予追究④邻居装修每天中午施工,影响休息,多次商量无果,老王上门大吵大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 (12分)
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进而学会情绪管理。某中学七年级 (2)班开展以“做情绪的主人”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下面是此次活动的部分环节:
老师准备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对于如何分组,同学们各抒己见。小东提议将男生、女生各分成两组,同性别方便沟通,合作起来更容易。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请你对小东的提议进行评析。 (8分)
在主题研讨环节,学习委员出示了下边对话框中两位同学的对话内容:
小李:表达情绪是我个人的事,与他人无关。 小齐:你总是生气,让人很不舒服。
(2)请你为小齐的话提供理论依据。 (4分)
18. (16 分)青春充满力量,充满渴望,充满理想。七年级 (3)班同学围绕第二单元“焕发青春活力”的学习内容,开展以“磨砺青春品质,绽放青春光彩”为主题的论坛活动,下面是同学们展示的材料,请你参与,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青春行为
有同学未经允许将小雪的照片做成恶搞表情包,在班级群发布。小雪特别生气,要求该同学必须当众赔礼道歉。有同学认为小雪不够宽容,小题大做。
(1)结合材料,说说你对上述事例的看法。 (4分)
寻找青春榜样
19岁的潘展乐在男子 100 米自由泳比赛中,以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勇夺金牌。他赛前就霸气表示“世界纪录终将属于我,我有信心游得更快”,面对对手的挑衅轻视,他用实力证明自己,赛后还主动走向对手握手致意,充满自信和大度。赛后他动情地说: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是强大的中国队!”
(2)材料反映潘展乐的自信从何而来 (6分)
铸就青春品质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1958年国家启动核潜艇研制时,面对国际技术封锁和国内零基础的困境,黄旭华带领团队仅凭两张模糊的外国潜艇照片和玩具模型,用算盘计算核心数据,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 (091 型)研制,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黄旭华以“此生属于祖国”的赤子之心,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用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挺起民族脊梁。
(3)黄旭华的事迹激励着同学们的爱国情感,请以“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为主题写一篇发言提纲。(6分)
19. (14)分 关注新闻, “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是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有效方法。请你阅读以下两则新闻,运用所学知识,按要求作答。
新闻一:小李乘坐张师傅的网约车前往高铁站,不小心将手机遗落在车上。小李发现后,联系了张师傅,双方经协商约定:张师傅将手机送到高铁站,小李支付张师傅100元“跑腿费”。张师傅如约到达指定地点后将手机返还,小李却不愿支付 100元“跑腿费”。张师傅一气之下将小李诉至法院。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节选) 第三百一十四条: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第三百一十七条: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 第四百六十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
(1)针对是否支付“跑腿费”,有的同学认为张师傅应拾金不昧,有的同学们认为小李
要兑现承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事件的看法。(6分)
新闻二:2024年5月至6月间,朱某多次从自家窗户往下扔水果皮、硬纸盒、塑料袋等。其间,楼下居民险些被砸到,要求朱某停止抛物。朱某却变本加厉,将陶瓷碗、陶瓷佛像、等大型物件也往下扔。最终,朱某因高空抛物罪被南湖法院依法判处拘役3个月,缓刑4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闻二中朱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并说说你的判断依据。(8分)
20.(18)分七年级某班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开展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荐书目,增智慧】中国人自古就有“道德文章”的说法,读中华经典,养浩然之气,对于当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请向同学推荐一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好书,并说明推荐的理由。
(1) (4分) 推荐书目:
推荐理由:
【析行为,说情怀】在班级生活中,有的同学关心同学,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有的同学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能换位思考,宽容相待;有的同学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会努力做到。
(2)这些同学的行为分别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的哪些内容 (6分)
【听故事 写感悟】 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因宅基地边界问题产生争执。面对这样的矛盾,张英没有选择以权压人,而是写了一首打油诗劝慰家人: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最终,张家人主动退让三尺,吴家也深受感动,同样退让三尺,从而形成了这条六尺宽的小巷。这首“让墙诗”传颂至今,六尺巷也成为当地打卡传统文化地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六尺巷的启迪”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明确;学科术语使用规范;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字数在150字左右。(8分)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40分。
1-5 DABBB 6-10 ADDCA 11-15 CDBAD 16 A
二、非选择题
17.(1)小东的提议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①男生女生在性格、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性别分组可能在沟通上有便利之处。②但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有助于优势互补、相互学习,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分组时也应考虑混合分组以促进异性同学的交流与合作。(每点3分,共6分)
(2)①情绪具有感染性,一个人的情绪会影响周围的人。②小李经常生气,会给他人带来不舒服的感受,影响人际关系,所以表达情绪时要考虑他人的感受。(每点2分,共4分)
18.(1)①未经允许将小雪照片做成恶搞表情包并发布,侵犯了小雪的肖像权和名誉权,是错误的。②小雪要求赔礼道歉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表现,并非小题大做,同学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每点2分,共4分)
(2)①来自自身的实力和对自己的信心,赛前霸气表态体现了对自身能力的认可。②来自国家的支持,“背后是强大的中国队”体现了国家力量带来的自信。③来自良好的心态和修养,面对挑衅用实力证明,赛后主动握手体现了自信和大度。(每点2分,共6分)
(3)①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相结合。②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在逆境中磨砺意志。③培养创新精神,不断学习和探索,提升自身能力。④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得6分)
19.(1)①张师傅拾得手机并返还,履行了拾得遗失物应返还权利人的义务,值得肯定。②双方约定支付“跑腿费”,形成了口头合同,小李应遵守约定,支付费用,这是诚信的体现。③“跑腿费”属于保管遗失物支出的必要费用,根据民法典,小李应当支付,这既维护了张师傅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弘扬诚信美德。(每点2分,共6分)
(2)朱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依据:①朱某多次高空抛物,甚至抛掷大型物件,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其行为违反了刑法关于高空抛物罪的规定,触犯了刑法。③被法院判处拘役和罚金,受到了刑罚处罚,符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每点2分,共8分)
20.(1)推荐书目:《论语》
推荐理由:《论语》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传统美德,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导我们要尊重他人,“言必信,行必果”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有助于青少年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每点2分,共4分)
(2)①关心帮助同学体现了“讲仁爱”的思想;②换位思考、宽容相待体现了“尚和合”的思想;③信守承诺体现了“守诚信”的思想。(每点2分,共6分)
(3)示例:六尺巷的故事彰显了“尚和合”“讲宽容”的中华传统美德。张英与吴家通过退让化解矛盾,启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宽容、懂得谦让,以和为贵。这种精神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应传承这种美德,在生活中多一份理解与包容,共建和谐社会。(8分,符合题意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