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古代希伯来人有大洪水几乎毁灭全部人类,只剩下诺亚一家的传说。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故事。这些洪水故事的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板文书上,人们发现了这个故事最早的版本。这( )
A.体现了文明的统一性 B.揭示了文明的多元性
C.反映了文明间的交流 D.实证了古代洪水泛滥
2.大多数中世纪欧洲城市存在两个类型的贵族:“一种类型……具有一定的世系门第,其权势以拥有土地为基础,到13世纪逐渐扩张至商业领域。另一类型……通过工商业获取财富,并将部分财产投资到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土地中。”这些情况表明( )
A.贵族的利益取向高度一致 B.欧洲孕育某些近代化因素
C.城市社会经历了根本变革 D.传统农业社会已日趋衰落
3.考古学家在12-15世纪的东非斯瓦希里城邦(如摩加迪沙)发现,清真寺建筑将珊瑚石与非洲传统纹饰相结合,且《古兰经》常由非洲本土学者以斯瓦希里语注释后传播。据此可知,阿拉伯文明与非洲的互动( )
A.彻底取代班图语系的原生信仰体系 B.表现为跨区域互动
C.与西班牙征服印加的模式本质相同 D.引发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再征服运动
4.哥伦布采用托勒密估算的地球周长(实际误差约25%),将阿拉伯文献中“1英里”(2160米)误作“1罗马英里”(1480米),使得他坚持认为向西航行至亚洲仅需约4000公里(实际约2万公里)。这些错误叠加,使他意外抵达美洲。这( )
A.反映了发现美洲具有偶然性 B.证实了欧洲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降低了欧洲获取香料的价格 D.决定了美洲沦为殖民地的命运
5.依据下表信息,推论最合理的是( )
如表:新航路开辟物种交流关键史实
物种 原产地 传入主要区域 历史影响描述
马铃薯 南美洲 欧洲、亚洲 提供高热量食物,减少局部饥荒
玉米 中美洲 非洲、亚洲 扩大耕种面积,支持人口稳定增长
咖啡 埃塞俄比亚 全球 催生咖啡馆文化,增加殖民经济依赖性
甘蔗 新几内亚 美洲 推动大规模种植园和奴隶劳动
A.马铃薯的传播彻底改变欧亚饮食结构 B.玉米在14世纪已传入中国并广泛种植
C.物种交流总是伴随着生态福祉净增益 D.咖啡文化的兴起突显历史两重性影响
6.马克思主义引起资产阶级统治者和学者的恐惧与敌视,但也让他们不得不承认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方面的伟大贡献。资产阶级逐渐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尖锐矛盾已威胁到自身的生存,从而进行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去化解这一矛盾。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 )
A.提升了工人阶级的理论水平 B.加强了各国无产阶级的合作
C.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D.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7.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这说明( )
A.宗教改革割裂宗教与政治 B.基督教精神信仰的崩塌
C.教权与王权之间矛盾激化 D.人文主义传播逐渐下沉
8.1884年,欧洲国家在德国柏林会议用尺子和圆规在地图上按照经纬度划分非洲国界,将非洲大陆划分成50多个“拼图”,严重违背自然地理以及民族分布规律。这一做法( )
A.加速了瓜分非洲的进程 B.促进了非洲国家间和平交流
C.确认了非洲国家的独立 D.推动了欧洲资本的大量输出
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土耳其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印度人民迫使英国当局取消了孟加拉分治法案。这说明,亚洲的觉醒( )
A.推动民族民主思想传播 B.引发世界格局的重大调整
C.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D.标志着英国霸主地位丧失
10.1914—1917年,俄国有一千五百万人被强征入伍;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厂,工人们每天被迫工作十个小时以上;物价飞涨,工人实际收入不断下降。截至1917年3月,俄国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死于战争,四百万人伤残。由此可知( )
A.苏维埃政权退出了一战 B.临时政府统治激化社会矛盾
C.俄国革命存在历史必然 D.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已经成熟
11.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指出: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列宁意在强调( )
A.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重要性 B.帝国主义包围的严峻形势
C.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必要性 D.国民经济比例已严重失调
12.1930年3月,甘地发起著名的“食盐进军”,带领追随者步行至丹迪海滨自取盐,公然挑战英国殖民当局的食盐专卖法。沿途他号召村民抵制洋货、复兴手工纺织,并组织非暴力示威。当殖民者暴力镇压示威者时,甘地要求追随者保持克制,主动走进监狱。甘地的这些行动旨在( )
A.迫使英国立即移交印度政权 B.激发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
C.争取印度民众的经济自主权 D.批判印度社会的陈规陋习
13.下表呈现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部分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率(单位:%)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
年份国家 1979-1981 1981-1983 1983-1987
美国 13.5 8.9 3.2
英国 15.2 10.1 4.1
联邦德国 4.1 4.5 1.3
日本 7.8 3.1 0.7
A.旨在转嫁经济危机 B.是国际经济协调的结果
C.催生了“新经济体制” D.得益于经济政策的调整
14.下表反映的是1951—1955年和1961—1965年苏联粮食、肉类、奶类产量变化情况(单位:吨)。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居民消费水平基本实现小康 B.国家经济结构实现重要转型
C.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D.农业发展瓶颈问题彻底解决
15.21世纪以来,越南等国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承接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成为重要的电子产品、纺织品出口国。然而,核心技术、品牌与销售渠道多由欧美日韩企业掌控,当地企业利润空间有限。为此,越南政府推出“工业4.0战略”,着力提升本土创新能力,并深化与中国、东盟的区域产业链协作。据此可知( )
A.越南完全依赖低端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
B.经济全球化给越南等国带来双重影响
C.产业升级是越南应对全球化的唯一途径
D.科技发展使越南摆脱了对外技术依赖
16.2024年,美日荷等国升级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严格限制先进芯片制造工具流入。然而,在GitHub等开源代码托管平台上,来自中国和欧美的开发者自发协作,共同维护和更新不受出口限制的开源芯片设计工具链,有效帮助了部分中国研发机构突破技术封锁。对此解释最全面的是( )
A.数字平台成为文化输出的新渠道 B.非政府行为体推动跨国科技治理
C.技术壁垒倒逼国内产业自主升级 D.逆全球化浪潮下民间交流的韧性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彼特拉克(14世纪人文主义之父):财富智慧带来危害,是不幸的根源,人们叫做财富的东西,对真正的哲学家来说,既不是幸福,也不是值得尊敬的东西。
布鲁尼(15世纪第三代人文主义者领袖):财富本身并没有好坏的属性,它不过是完成某种行为的工具,在政治斗争中财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财富是哲学家的朋友。哲学家只有有了幸富生活的必需品,从恐怖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才能潜心研究.
——张椿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念的变化》,载《世界历史》
材料二 16世纪以后,尽管传统的封建等级以及沿着等级擢升的方式依然存在,但包括贵族制度在内的身份等级制度已不那么显赫,出现了非特权身份的普通人以实业求发展的道路,无论务农、从工还是经商,同样使人发达与荣耀,可以和贵族一样体面,一些人甚至比贵族还富有,他们同样可以送子弟进牛津、剑桥读书,从中同样可以产生像培根那样的著名国务活动家。
——侯建新:《西欧法律传统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材料三 18世纪大量涌现出来的图书机构和实践活动,为公众阅读提供了方便。…在阅览室和开办“文学陈列馆”的书店里,人们可以尽情阅读而无需购买。之后在私人的倡导下很多地方出现了“阅读会所”,它聚集了以阅读、讨论、沟通为目的的捐资者。按天出租图书这一创新行为让一些畅销书比如《新爱洛伊斯》到了各种读者手中。
——【法】丹尼尔·罗什:《启蒙运动中的法国》,杨亚平等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以后西欧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8世纪启蒙思想传播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德国】马克思、【德国】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二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德国】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三 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
——【英国】狄更斯《艰难时世》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围绕“工业革命与世界”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16分,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史实正确)
三、综合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面临深刻重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新的国际格局,但体系内部矛盾重重——美国经济崛起与英国霸权衰落导致新老强国冲突;《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严苛惩罚激化民族复仇情绪;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加剧保护主义与政治极端化;苏联作为首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冲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些因素使战后的“和平二十年”既包含国际联盟等制度尝试,也为二战爆发埋下隐患。
——摘编自何逸文等《重建与崩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踌躇演进(1919—1945年)》
材料二 二战后期,以美、英、苏为首的反法西斯同盟国通过一系列国际会议及协定,确立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本框架——雅尔塔体系。该体系的核心支柱包括:
(一)联合国:1945年成立,美、苏、英、法、中五国享有安理会的主导权;《联合国宪章》在名义上承认了民族自决原则。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建立,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确立美元——黄金本位制。
(三)战败国的处理方案:德国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对德、日两国进行非军事化与民主化改造。
(四)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
——摘编自徐蓝《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国际秩序走向崩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际秩序的认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A D C D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D C B D
17.(1)变化:财富观念从否定到肯定;等级制度松动,普通人可通过实业发展;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文艺复兴推动人文主义传播;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积累。
(2)
认识:18世纪启蒙思想通过图书机构、阅读会所等传播,扩大受众;促进思想解放,为革命奠定基础;体现文化传播的大众化趋势。
18.示例:
论题: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联系与变革
论述: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凭借廉价商品打开世界市场,将各国卷入资本主义体系,如英国摧毁印度传统手工业;同时,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阶级分化,如狄更斯描述的市镇景象。工业革命既促进世界一体化,也带来负面影响,体现历史进步的复杂性。
19.(1)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矛盾重重;美英争霸;德国复仇情绪;经济危机加剧;苏联诞生冲击资本主义;解析:从体系缺陷、国家矛盾、经济危机等方面分析。
(2)积极影响:联合国维护和平;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定经济;推动民族自决;处理战败国促进民主化;认识:国际秩序应兼顾各国利益;需制度保障;随实力变化调整;解析:分析雅尔塔体系的积极影响,从利益平衡、制度、动态调整谈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